一、产后出血抢救过程中出现心梗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禹良[1](2021)在《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救治情况: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近年,随着经济发展及医疗水平的进步,孕产妇死亡(Maternal death,MD)事件大幅度减少,许多国家和地区已不再将孕产妇死亡率视为衡量社会医疗卫生水平的最重要指标,而孕产妇危重并发症依旧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危重孕产妇(Maternal near miss,MNM)的重视以及救治能力的加强逐渐提上日程。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分析该中心MNM疾病分布、临床救治特点及妊娠结局,为保障MNM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为减少MD提供策略支持。研究方法:以该医院在2015-07至2020-06收治的MNM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填写的《北京市孕产妇危重病历报告卡》及该单位上报至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确定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检索该医院数字化病案库,阅览病历资料,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通过Excel表格收集整理归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研究内容:根据救治过程中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入住ICU组和产科组。比较一般情况对于ICU转入率的影响及两组间疾病分布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危重孕产妇80例,危重孕产妇流行率(Maternal near miss ratio,MNMR)为 6.69/1000LB(LB 即活产,live birth),各年 MNMR波动于(4.09—10.96/1000LB)。入住ICU组纳入45例,其余35例纳入产科组。两组住院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入住ICU组住院天数较产科组平均住院天数长;入院方式对于ICU转入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外院转诊患者ICU入住率高于急诊患者;对于不同高危风险评估等级,风险等级红色与橙色在ICU转入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风险等级为红色ICU转入率高于橙色;此外妊娠终止方式在ICU转入率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剖宫产终止妊娠者ICU入住率高于阴道分娩者。在疾病分布方面,两组患者均以产后出血居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次之,两类病因危重孕产妇ICU入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1,P=0.638)。结论:产后出血是MNM主要原因,其次是妊娠期高血压,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MNM的主要原因;所有MNM中,产后出血、异位妊娠患者皆治愈出院,其他患者或转其他专科继续治疗或好转出院并继续随访;建立健全孕产妇保健系统,对妊娠及产褥期动态监测,保障孕产妇安全意义重大;建立孕产妇三级转诊制度,坚持多学科联合会诊,及时入住ICU,能有效阻止危重孕产妇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转向死亡;建立产科ICU,也是继续提高产科医疗质量的努力方向。
崔晓荣[2](2020)在《我院近10年救治危重孕产妇的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我院危重孕产妇的病因构成、病情转归及救治情况,总结危重孕产妇孕期管理及救治经验,为降低危重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住院的危重孕产妇病例特征、抢救记录、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等,完整病例资料共932例。结果:1.我院危重孕产妇病因主要为直接产科因素,顺位前5位的病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290例31.11%)、产科出血(264例28.33%)、妊娠合并心脏病(173例18.56%)、妊娠合并发热相关疾病(84例9.01%)和肝功能障碍或衰竭(21例2.25%)。2.932例危重孕产妇中收住ICU共430人,占46.14%,前3位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1.16%(134/290)、产后出血20.93%(90/264)、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10.47%(45/84),近年来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较前增多。3.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相比,规律产检产检人数明显增多,危重孕产妇病情转归及围产儿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32例危重孕产妇存活率为98.6%(919例/932例),入住ICU病人存活率96.97%(417例/430例)。13例死亡病例中产科出血2例,妊娠合并先心病2例,感染性休克2例,羊水栓塞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异位妊娠致失血性休克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妊娠合并脑疝1例。结论:1.危重孕产妇主要病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和产科出血。2.加强孕产妇孕期管理,可降低危重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3.对危重孕产妇救治采取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充分发挥ICU在救治过程中的作用。
钱天烨[3](2020)在《联合检测妊娠晚期孕妇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高危妊娠孕妇孕晚期血栓风险,及孕晚期联合检测D-二聚体、凝血四项的临床价值。2、探讨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经阴道分娩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预测作用。方法:1、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的孕妇进行病史采集,选取年龄在22-34岁间,孕周在28-42周的健康妊娠妇女1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双胎妊娠孕妇72例、羊水量异常孕妇43例、子痫前期孕妇4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2例、前置胎盘孕妇2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4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1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各高危妊娠组与对照组间的D-二聚体、凝血四项水平。2、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定期产检并于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7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分娩、身体健康、妊娠过程顺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3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下列回顾性分析:(1)检测对比两组孕妇临产后(出现有规律宫缩,间歇5-6分钟,持续30秒及以上)D-二聚体、凝血四项水平;(2)对(1)中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预测价值分析;(3)对(2)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妊娠晚期双胎妊娠组、子痫前期组、前置胎盘组孕妇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APT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PT、FIB、T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D-二聚体、T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APT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孕妇PT、FI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D-二聚体水平高于子痫前期组孕妇。3、妊娠晚期ICP组、GDM组孕妇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APTT、FIB、PT、T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4、妊娠晚期羊水量异常组孕妇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5、产后出血组孕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分娩组,PT、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APTT、FI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6、孕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11mg/l,此时敏感度为57%,特异性为77%,阳性预测率57.14%,阴性预测率76.92%,表明孕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低于2.11mg/l时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较小,当孕妇D-二聚体水平上升,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显着增加。7、发生产后出血时,孕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存在线性关系:产后出血量=941.68+93.56×D-二聚体水平。结论:1、妊娠晚期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双胎妊娠、ICP、GDM、前置胎盘孕妇体内与正常单胎妊娠孕妇比较存在更高凝的血液状态,面临更高的血栓风险。2、妊娠晚期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有助于筛查出高危妊娠孕妇,对掌握病情、改善妊娠结局、把握分娩时机及预防孕产妇血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孕妇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相关,孕妇临产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孕妇D-二聚体升高产后出血发生概率增加。4、发生产后出血时,孕妇临产后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
徐云君[4](2020)在《苏州市某区三级医院医疗纠纷情况与防范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升,医疗纠纷案件发生越来越频繁,本次研究针对苏州市某区医疗纠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旨在探讨有效处理医疗纠纷事件的正确方法,为日后避免医疗纠纷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对苏州市某区三级医院2015年至2018年期间的140例医疗纠纷案开展回顾性分析,了解医疗纠纷的分布特征,探讨纠纷主要原因以及处理途径,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医疗纠纷原因认知和解决途径的期望,为后续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最后,选取140例医疗纠纷案例中重点案例2例进行个案解析,对医患双方就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和处理方式倾向性进行深度调研。结果:纠纷最多的科室为外科(44.29%);医疗纠纷发生医方占主要原因;医疗纠纷产生原因为因技术水平导致损害要求赔偿(52.86%);解决方案中采用第三方调解的模式占比最多(45.71%)。结论:预防并降低医疗纠纷需要加强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及内部投诉管理,充分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与责任意识,改善服务态度,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充分享有对疾病治疗的知情同意权,加强患者的医学常识素养和正确维权意识,理性客观的认识医学的特殊性。只有医患双方、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矛盾,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马颂歌[5](2014)在《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研究 ——以某冠心病监护病房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关注的是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问题,旨在描述和解释医生团队在工作情境中的微观专业学习现象与机制。研究以我国北方某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法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使用单人独立编码、小组编码和多人分散编码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析。在描述CCU医生团队的工作情境(第四章)和分析专业体裁推进过程(第五章)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拓展性学习理论对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现象和机制做出了如下解释:第一,医生团队会通过“做标记”的方式指认工作情境中的专业学习现象;标记可分为“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而“教学话语标记”是最典型的间接标记;教学话语标记只能标识出医生团队中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未能标识出基于问题解决的“拓展性学习”过程;专业体裁教学活动系统只是为临床活动系统生产主体和工具的活动系统。(第六章)第二,医生团队的拓展性学习发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CCU医生经常面临四类临床问题(常规问题、疑难问题、社会问题、复杂问题),每一类问题都有其特定的解决模式,医生团队既“向模式学习”又“向人学习”,模式的“卡频”或失效创造了拓展性学习的时机。(第七章)第三,某一问题的解决从个体导向团队的过程可以被称为“唤起”,它以纵向劳动分工为前提,其实现过程可分为言说、承接和实现等三个阶段;工作情境与科学创新情境相似的运行机制推动了拓展性学习,但两种情境之间的本质不同又导致了拓展性学习的终止——这种现象被称为“映像”。(第七章)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得出了三条基本结论(第八章):其一,工作情境中的医生或医生团队具备“专业体裁能力”。专业体裁能力是一种专业胜任力,具体包括专业体裁识别力、专业体裁使用力和专业体裁开发力;专业体裁能力因人而异,团队专业体裁能力是一种超越其成员个人能力的合力。其二,在CCU医生团队的工作情境中,拓展性学习的开始和终止机制可以分别用“唤起”和“映像”来解释,其中唤起是对拓展性学习“质疑”环节的细化和修正,映像则反映了拓展性学习未能进入反思和固化阶段的原因。其三,医疗不确定性是工作情境中推动医生团队专业学习的根本动力;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专业学习的核心特性是“专业权力等级性”,主要问题是人文素养培育的缺失以及未能充分利用和开发专业体裁。本文建议医生团队着力培养专业体裁能力,设计专业体裁课程并注意专业体裁制度的落实;建议未来研究者通过干预研究、多个案研究和定量研究继续探讨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问题。
曾子芸[6](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研究对象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SMD等四方面。研究内容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研究结果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3兼证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陈家成[7](2021)在《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乙肝感染状态及乙肝非感染状态孕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探讨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尝试建立相关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8年于我医院住院分娩、年龄大于18周岁的单胎妊娠孕产妇。纳入标准:孕周达28周且于我院住院分娩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单胎妊娠孕产妇。排除标准:双胎或多胎妊娠、孕前合并慢性高血压病、心脏病等严重内外科疾病、医源性早产、具有严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者、产检或住院资料缺失者。筛选后实际共82775例,平均年龄为30岁,其中孕次为1的有31399例,孕次大于1的有51376例。依据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是否阳性)分为:阳性组共9699例;阴性组73076例。依据分娩方式,行阴道自然分娩的阳性组6447例,阴性组49206例;行剖宫产分娩的阳性组3252例,阴性组23870例。回顾性收集孕妇住院资料:一般资料(年龄、分娩孕周、孕次、产次),分娩经过(分娩方式、产程时长),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早产、胎膜早破)、围产儿结局(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迁新生儿科、死胎、Apgar评分)等资料。比较阴性组及阳性组妊娠结局的差异。BP神经网络模型是目前最具实用价值的神经网络之一。本研究尝试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以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作为主要特征值之一,结合临床常见参数,对相关不良妊娠结局进行预测。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阳性组孕次>1的例数为6376(65.74%),阴性组为45000(6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组产次>0的例数为4849(49.99%),阴性组为33309(4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孕产妇分娩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孕产妇分娩经过比较:阳性组自然阴道分娩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中进行产程时长比较,阳性组第一产程平均时长为(388.51±273.82)分钟,阴性组为(456.56±274.23)分钟,可以认为阳性组第一产程时长短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比较第二产程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孕产妇并发症比较:阳性组ICP、PPH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3.40、1.16)。阳性组PROM、HDP、PE发生率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0.91、0.83、0.80)。阳性组胎盘娩出时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DM、PA、PTB、HELL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中,两组孕产妇并发症比较:阳性组PA、PPH、ICP、PTB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1.44、1.19、3.73、1.14)。阳性组PROM发生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为0.88)。但两组GDM、HDP、PE、HELLP、SGA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在剖宫产的孕产妇中,两组孕产妇并发症比较:阳性组ICP发生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为3.06)。阳性组PE、SGA发生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0.80、0.65)。但两组GDM、HDP、HELLP、PROM、PPH、PA、PTB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两组孕产妇新生儿情况比较:阳性组新生儿体质量<3000g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为1.06)。但两组新生儿体质量3000-3499g、3500-3999g、≥4000g、小于胎龄儿、新生儿性别、新生儿窒息(轻度、重度)、迁PICU、死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孕产妇,其阳性组和相应阴性组的新生儿窒息和迁PICU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将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作为特征值之一,结合常见临床参数,使用BP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产后出血风险,将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使用测试数据进行准确率测验,该神经网络的准确率为85.3%、84.1%。结论HBV阳性是孕产妇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HBV阳性孕产妇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大。经阴道分娩时,还应特别注意胎盘早剥的风险。无论是经阴道分娩还是行剖宫产分娩,应采取多举措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HBV阳性组早产儿的风险较高。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可预测产后2小时出血风险。根据乙肝感染状态、年龄、孕周及第一、第二产程时长,可对产后出血风险进行早期预警。通过相关BP神经网络模型,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王默[8](2021)在《催产素预处理减轻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建立冠脉内皮功能障碍的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目 的]在Langendorff灌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Triton X-100,尝试建立成功率更高,对鼠心功能影响更少,心律失常发生率更小的冠脉内皮功能障碍的大鼠离体心肌灌注模型。[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6只/组):CK组和ED组。离体鼠心跳动达标后灌注K-H缓冲液20min,(CK组:注入生理盐水10min,ED组:注入浓度为0.01%Triton X-100 10 min,随后K-H缓冲液灌注140 min。在T0和T1记录CPP降低率,在T0、T1、T2、T3、T4和T5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LVSP、LVEDP、HR、+dp/dtmax、-dp/dtmax、LVDP,计算心率失常指数,搜集心肌损伤标志物hs-cTnT,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术后解剖冠脉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 果]CPP变化:注射组胺的情况下,与T1时间点CK组CPP降低率相比,ED组离体鼠心CPP降低率有明显的下降。硝普钠注射各组鼠心造成CPP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心率失常指数、心肌损伤标志物、梗死面积:两组鼠心各时间点组间及组内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扫描电镜下冠脉内皮形态:CK组冠脉内皮呈叠瓦状排布,形态完整,连续且光滑;ED组冠脉内皮粗糙杂乱,多有破损,露出内皮下层结构。[结 论]Triton X-100试剂可以成功的造成离体大鼠心脏内皮功能障碍,不影响心肌细胞功能。冠脉内皮功能障碍的大鼠离体心脏模型制作成功。第二部分催产素预处理对冠脉内皮功能障碍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目 的]在第一部分实验基础上,研究催产素预处理对于冠脉内皮功能障碍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比较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标志物和梗死面积变化和电镜下冠脉内皮形态,探索催产素预处理是否能减轻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只/组):CK组、I/R组、OT-I/R组、ED组、ED-I/R组、OT-ED-I/R组。离体鼠心跳动达标后灌注K-H缓冲液20 min。CK组:注入生理盐水10 min;ED处理:注入浓度为0.01%Triton X-100 10 min;OT处理:注入催产素(0.01 μmol/L)40 min;I/R处理: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在T1和T5记录CPP降低值,在T0、Tl、T2、T3、T4和T5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LVSP、LVEDP、HR、+dp/dtmax、-dp/dtmax、LVDP、RPP、SI,计算心率失常指数,搜集心肌损伤标志物hs-cTnT,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术后解剖冠脉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 果]CPP变化:注射组胺的情况下,与T5时间点CK组CPP降低率相比,T5时间点I/R组和OT-I/R组、T1和T5时间点ED组、ED-I/R组、ED-OT-I/R组CPP有显着下降;与T5时间点I/R组CPP降低率相比,OT-I/R组CPP降低率有显着上升;与T5时间点L/R组CPP降低率相比,ED组、ED-I/R组和ED-OT-I/R组CPP降低率有显着下降。硝普钠注射各组鼠心造成CPP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各组离体鼠心在T0-T5时间点HR无统计学差异。与CK组相比,ED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与CK组相比,I/R组、OT-I/R组、ED-I/R组与ED-OT-I/R组复灌后各时间点LVDP、±dp/dtmax、RPP下降,心率失常指数、hs-cTnT、SI、梗死面积上升;与I/R组相比,OT-I/R组复灌后各时间点LVDP、±dp/dtmax、RPP上升,心率失常指数、hs-cTnT、SI、梗死面积下降;与ED-I/R组相比,ED-OT-I/R组复灌后各时间点LVDP、±dp/dtmax、RPP上升,心率失常指数、hs-cTnT、SI、梗死面积下降;OT-I/R组与OT-ED-I/R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扫描电镜下冠脉内皮形态:CK组:内皮细胞基本完好,平整,内皮呈叠瓦状排列,无损伤。I/R组:内皮细胞破裂,完整性被破坏。OT-I/R组:内皮损伤程度减轻,有轻微的断层,孔洞。ED组、ED-I/R组、ED-OT-I/R组:内皮迁移、游离。异常杂乱,内皮几乎完全剥离,比I/R组更彻底。[结 论]催产素预处理能减轻离体鼠心受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鼠心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心率失常发生率及恶性程度,提升速率压力乘积,降低休克指数、心肌损伤标志物表达和梗死面积。此治疗作用在冠脉内皮功能完好和冠脉内皮功能障碍的大鼠离体心脏中同时存在,治疗效果没有区别。第三部分催产素预处理对大鼠冠脉内皮细胞与H9C2细胞共培养缺氧/复氧损伤的治疗机制研究[目 的]在Transwell培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大鼠冠脉内皮细胞和H9C2细胞共培养模型,观察催产素预处理对于大鼠冠脉内皮细胞和H9C2细胞的影响。在细胞层面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催产素减轻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冠脉内皮细胞与H9C2细胞单独培养和Transwell共培养,分为8组:H组、C 组、H-H/R 组、C-H/R 组、C-H-H/R 组、OT-C-H-H/R 组、OT-C-H-H/R 组、OT-C-H-H/R组。H组:H9C2细胞正常培养8h;C组:大鼠冠脉内皮细胞正常培养8h;H/R处理:细胞缺氧4h/复氧4h培养;OT处理:催产素(0.01 μmol/L)预处理细胞40 min。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 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cTnT及eNOS,Griess法检测NO释放量。[结 果]显微镜下细胞形态:H组细胞生长健康,扁长梭形、形态大体一致分布均匀。C组细胞健康生长,呈铺路石状;H-H/R组细胞破裂变形;C-H/R细胞贴壁率下降,呈圆点状;H-C-H/R组中H9C2细胞形态与H-H/R组H9C2细胞形态相似;催产素处理组细胞形态均有改善。与 H 组相比,H-H/R 组、OT-H-H/R 组、C-H-H/R 组、OT-C-H-H/R 组细胞活性下降,cTnT表达增加;与C组相比,C-H/R组细胞活性下降;与H-H/R组相比,OT-H-H/R组、OT-C-H-H/R组细胞活力上升,cTnT表达减少;与C-H-H-H/R组相比、OT-C-H-H/R组细胞活力上升,cTnT表达减少;与C-H/R组相比,OT-C-H/R组细胞活力上升;与OT-H-H/R组相比,OT-C-H-H/R细胞活力和cTnT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与H组相比,H-H/R组、OT-H-H/R组细胞eNOS表达和NO释放量下降;与C组相比,C-H/R组eNOS表达和NO释放量下降,OT-C-H/R组、OT-C-H-H/R组细胞eNOS表达和NO释放量上升;与OT-H-H/R组相比,OT-C-H-H/R组细胞eNOS表达和NO释放量显着上升;与H-H/R组相比,OT-H-H/R组细胞eNOS表达和NO释放量无统计学差异;与OT-C-H/R组相比,OT-C-H-H/R组细胞eNOS表达和NO释放量无统计学差异。[结 论]催产素预处理能够减轻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催产素预处理对于减轻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治疗作用,在H9C2单独培养和与大鼠冠脉内皮细胞共培养情况下没有区别。催产素预处理对于H9C2细胞治疗效果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治疗作用,与大鼠冠脉内皮细胞无关。催产素预处理能够增加大鼠冠脉内皮细胞的eNOS表达和NO释放,减轻缺氧/复氧损伤。第四部分ERK1/2通路在催产素预处理减轻大鼠冠脉内皮细胞与H9C2细胞共培养缺氧/复氧损伤中机制研究[目 的]在Transwell培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大鼠冠脉内皮细胞和H9C2细胞共培养模型,利用ERK1/2磷酸化抑制剂U0126,探索ERK1/2通路在催产素预处理减轻大鼠冠脉内皮细胞与H9C2细胞共培养缺氧/复氧损伤中机制作用。[方 法]大鼠冠脉内皮细胞与H9C2细胞单独培养和Transwell共培养,分为6组:H组、H-H/R 组、OT-H-H/R 组、OT-H-H/R-U0126 组、OT-C-H-H/R 组、OT-C-H-H/R-U0126组。H组:H9C2细胞正常培养8 h;H/R处理:细胞缺氧4 h/复氧4 h培养;OT处理:催产素预处理细胞40 min。OT-U0126处理:催产素+U0126预处理细胞40 min。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 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cTnT及eNOS,Griess法检测NO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ERK1/2与p-ERK1/2 表达。[结 果]显微镜下细胞形态:H组细胞健康,呈长梭形,贴壁率正常;H-H/R细胞变形破裂,部分细胞漂浮在培养基上;OT-H-H/R组:细胞损伤程度较H-H/R组轻,细胞形态破坏较少;OT-H-H/R-U0126:细胞形态、受损情况大致与H-H/R组细胞相似。OT-C-H-H/R组:细胞受损程度减轻,状态明显改善,其中H9C2细胞形态与OT-H-H/R组相似。OT-H-H/R-U0126组:H9C2细胞形态与OT-H-H/R-U0126组细胞相似,内皮细胞与OT-C-H-H/R组相似。与 H 组相比,H-H/R 组、OT-H-H/R组、OT-H-H/R-U0126 组、OT-C-H-H/R组、OT-C-H-H-H/R-U0126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cTnT表达上升;与H-H/R组相比,OT-H-H/R组、OT-C-H-H/R组细胞活性上升,cTnT表达下降;与OT-H-H/R组相比,OT-H-H/R-U0126组细胞活性下降,cTnT表达增加;与OT-C-H-H/R组相比、OT-C-H-H/R-U0126组细胞活性下降,cTnT表达增加。与 H 组相比,H-H/R 组、OT-H-H/R 组、OT-H-H/R-U0126 组细胞的 eNOS表达和NO释放量减少;与H组相比,OT-C-H-H/R组和OT-C-H-H/R-U0126组细胞的eNOS表达和NO释放量上升;与OT-H-H/R组相比,OT-H-H/R-U0126组细胞的eNOS表达和NO释放量无统计学差异。与H/R组相比,H-H/R组细胞ERK1/2磷酸化率下降;与H-H/R组相比,OT-H-H/R 组 ERK1/2 磷酸化率上升;与 OT-H-H/R 组相比,OT-H-H/R-U0126 组细胞ERK1/2磷酸化率下降。[结论]催产素预处理可通过增加ERK1/2磷酸化减轻H9C2细胞受到的缺氧/复氧损伤,U0126能够阻断ERK1/2磷酸化从而极大削弱催产素的上述治疗作用。U0126不能影响冠脉内皮细胞eNOS表达和NO释放量,ERK1/2磷酸化没有参与催产素预处理改善冠脉内皮缺氧/复氧损伤的治疗作用。
曾毅,苏春宏,王懿春[9](2020)在《中央型前置胎盘及瘢痕子宫合并自身免疫病剖宫产术中呼吸心跳骤停》文中研究指明患者,35岁,因停经34+5周,少量阴道流血1+小时于2019年7月10日入院。末次月经:2018年9月27日。2018年10月在广州某三甲综合医院因抗Ro-52抗体阳性诊断"自身免疫病"给予羟氯喹、甲泼尼龙、依诺肝素钠等治疗,孕期继续治疗。2018年11月26日在该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D3冻胚2枚,存活1枚,推算预产期:2019年8月16日。2019年1月10日(ET术后55天),在该院行B超检查,证实"宫内早孕,相当于孕7周"。孕7+周,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在该院给予黄体酮治疗后好转,并因孕期转氨酶稍高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
王代鑫,朱英芝,周小伟,屈国强,王荣帅,任亮,刘良[10](2018)在《法医病理学鉴定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文中提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属于法医临床学范畴,法医病理学与法医临床学虽都属于法医学,但其鉴定方式、鉴定思路存在明显差异。法医临床学注重循证,法医病理学倾向排除。在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时,首先要明确死亡原因及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然后分析医疗过错行为与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参与度。法医病理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死因,主要内容是尸体检验,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某些特殊检查,死因分析结论才会准确。而提高对尸体检验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涉及死亡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后出血抢救过程中出现心梗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后出血抢救过程中出现心梗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救治情况: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MNM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
1.1.1 MNM的诊断标准 |
1.1.2 MNM流行率的地域差异 |
1.1.3 MNM流行率的人群差异 |
1.1.4 MNM流行病学分布差异的原因 |
1.2 MNM与产后出血 |
1.2.1 产后出血的定义和病因 |
1.2.2 产后出血导致MNM的诊断 |
1.2.3 产后出血的机体损伤与导致MNM的机制 |
1.2.4 产后出血与MNM的预防 |
1.2.5 产后出血的快速应对 |
1.3 MNM的其他病因分析 |
1.3.1 高血压与MNM |
1.3.2 妊娠期糖尿病与MNM |
1.3.3 其他因素导致的MNM |
1.4 MNM的预警与多学科救治 |
1.4.1 MNM的早期预警 |
1.4.2 MNM的临床救治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危重孕产妇相关术语及上报标准 |
2.3 MNM入住ICU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1.1 危重孕产妇的一般情况 |
3.1.2 入住ICU组与产科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
3.1.3 危重孕产妇一般情况对ICU转入率的影响 |
3.2 危重孕产妇的疾病构成 |
3.2.1 危重孕产妇疾病分布及对应分娩方式 |
3.2.2 产后出血原因及治疗 |
3.2.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3.2.4 其他妊娠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 |
3.3 危重孕产妇病情转归 |
3.4 围产儿转归 |
第四章 讨论 |
4.1 危重孕产妇疾病分布特点 |
4.1.1 产后出血 |
4.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4.1.3 其他MNM病因探讨 |
4.2 MNM与分娩方式 |
4.3 围产儿结局与MNM救治 |
4.4 MDT以及ICU对于MNM的意义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略缩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2)我院近10年救治危重孕产妇的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联合检测妊娠晚期孕妇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高危妊娠孕妇孕晚期血栓风险评估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妊娠期母体血液系统变化 |
3.2 妊娠期VTE的形成和诊断 |
3.3 联合监测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在高危妊娠中的应用 |
4. 结论 |
第二章 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对经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预测作用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产后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孕妇临产后凝血纤溶指标水平比较 |
2.2 孕妇临产后D-二聚体、PT、TT水平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分析 |
2.3 产后出血孕妇的产后出血量统计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苏州市某区三级医院医疗纠纷情况与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医疗纠纷理论研究 |
一、医疗纠纷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
1.医疗纠纷的概念 |
2.医疗纠纷的相关理论 |
3.医疗纠纷的基本特点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部分 140例纠纷案例回顾性分析及医患认知度问卷调查 |
一、140例纠纷案例回顾性分析 |
1.纠纷案例基本特征 |
1.1 患者基本信息 |
1.2 医生基本信息 |
2.纠纷发生科室分布 |
3.医疗纠纷及索赔原因 |
4.解决方式 |
二、医患认知度问卷调查 |
1.调查对象 |
2.调查内容 |
3.调查结果 |
三、结果讨论 |
1.发生医疗纠纷患方情况 |
2.发生医疗纠纷医方情况 |
3.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因素分析 |
4.第三方调解方式逐渐显示优势 |
第四部分 重点案例分析讨论 |
一、王*因心梗突发死亡诉讼纠纷案 |
二、金**子宫全切术后纠纷调解案 |
第五部分 对策研究 |
一、医院方面的对策 |
1.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技术水平 |
2.加强对患者知情权的保护 |
3.医务人员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 |
4.医方应引导患方进行第三方调解 |
二、患者方面的对策 |
1.加强医学科普教学宣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
2.促进患者认识医疗风险,降低期望值 |
3.重视患者合法维权方式,依法理性处理纠纷 |
三、政府、社会方面的对策 |
1.完善医疗纠纷解决体系 |
2.在道德层面上应强化媒体责任,客观公正进行新闻报道 |
3.积极推进第三方调解 |
第六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研究 ——以某冠心病监护病房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缘起与背景 |
二、提出研究问题 |
三、意义与创新之处 |
四、成文思路 |
第一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检索情况 |
二、国内文献述评 |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检索情况 |
二、国外文献述评 |
第二章 理论框架与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拓展性学习理论 |
一、拓展性学习理论概述 |
二、拓展性学习理论的关键概念 |
三、拓展性学习理论的定位 |
四、本文对恩氏理论的应用角度 |
第二节 专业体裁理论 |
一、体裁是人类活动 |
二、专业体裁是特殊的专业实践活动 |
三、专业体裁与专业学习研究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学习 |
二、专业学习 |
三、团队 |
四、工作情境 |
五、专业体裁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资料搜集 |
一、参与式观察 |
二、访谈 |
三、证物搜集 |
第二节 田野调研实况 |
一、资料搜集实况 |
二、笔者的角色 |
第三节 资料分析 |
一、分析的取向 |
二、编码 |
三、文本编号 |
第四节 田野简介 |
一、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的主要功能 |
二、CCU的收治范围 |
三、CCU的人员构成 |
四、CCU医生团队的工作安排 |
第四章 CCU生活札记 |
第一节 CCU印象记 |
一、从仁华医院到CCU |
二、CCU的区域划分 |
三、CCU的空间划分 |
四、我对CCU的总体印象 |
第二节 CCU环境记 |
一、三道大门 |
二、CCU的综合空间 |
三、CCU的工作空间 |
四、CCU的生活空间 |
五、CCU的衔接空间 |
六、CCU的辅助空间 |
七、CCU环境小结 |
第三节 CCU忙闲记 |
一、马不停蹄的白昼 |
二、黑色星期一 |
三、新春深呼吸 |
第四节 CCU人物记 |
一、赵朝波主任医师 |
二、杨景飒主任医师 |
三、杜升平主任医师 |
四、苗薇然副主任医师 |
五、庄和韵副主任医师 |
六、进修医师及研究生若干 |
第五章 专业体裁过程分析 |
第一节 CCU医生团队的专业体裁 |
第二节 关于过程分析的说明 |
一、关于样本选择的说明 |
二、关于小节划分的说明 |
三、关于分析结构的说明 |
四、关于分析符号的说明 |
第三节 病例讨论分析 |
一、CCU病例讨论的分类 |
二、查房前病例讨论过程分析 |
第四节 查房分析 |
一、CCU查房的分类 |
二、查房过程分析 |
第六章 专业体裁中的学习现象分析 |
第一节 学习现象的标记 |
一、直接标记与间接标记 |
二、教学话语标记 |
三、教学话语标记的教育学意义 |
四、教学话语标记的缺陷 |
第二节 学习成果的内容和保存形式 |
一、《业务科室学习记录》 |
二、保存形式的缺陷 |
三、改进保存形式的建议 |
第三节 专业体裁教学活动与临床问题解决的关系 |
一、《学习记录》与真实的学习现象 |
二、教学以内的学习现象 |
三、教学以外的学习现象 |
第七章 问题解决的模式与机制 |
第一节 问题的分类 |
一、常规问题 |
二、疑难问题 |
三、社会问题 |
四、复杂问题 |
第二节 向谁学习:常规问题的解决 |
一、典型常规问题的解决模式 |
二、向模式学习 |
三、向入学习 |
第三节 唤起与映像:疑难问题的解决 |
一、疑难问题的常规性 |
二、唤起 |
三、映像 |
第四节 极简主义:社会问题的解决 |
一、社会问题的制度规定性 |
二、社会问题的解决模式 |
第五节 边界触发:复杂问题的解决 |
一、复杂问题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
二、复杂问题的解决机制 |
三、团队学习的发生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专业体裁能力 |
二、对拓展性学习理论的补充 |
三、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专业学习的特性与问题 |
第二节 几点建议 |
一、给医生团队的建议 |
二、给未来研究者的建议 |
第九章 讨论与反思 |
第一节 关于我国医生工作情境的讨论 |
一、忙乱与秩序的博弈 |
二、患者与医者的博弈 |
三、情感与理智的博弈 |
第二节 关于我国医生专业主义的讨论 |
一、经典医疗专业主义 |
二、新医疗专业主义 |
三、中国医生的专业主义 |
四、正义与沦丧——医疗专业的伦理问题 |
第三节 关于研究者角色的反思 |
一、自然干预者 |
二、利益获取者、友善者、贡献者、熟人和朋友 |
第四节 关于理论应用的反思 |
第五节 关于研究伦理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网站资料 |
附录 |
附录1 笔者参阅的仁华医院内部资料清单 |
附录2 病历清单 |
附录3 部分药品注释 |
附录4 多人分散编码的解读文本示例 |
附录5 部分田野照片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上篇 三承气汤理论研究 |
第一章 中医学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
1 下法理论形成依据 |
2 探讨张仲景对下法的应用 |
2.1 《伤寒论》中的下法 |
2.1.1 攻逐瘀血法 |
2.1.1.1 桃核承气汤证 |
2.1.1.2 抵当汤证 |
2.1.1.3 抵当丸证 |
2.1.2 泻热逐水法 |
2.1.2.1 大陷胸丸证 |
2.1.2.2 大陷胸汤证 |
2.1.3 三物白散证 |
2.1.4 十枣汤证 |
2.1.5 苦寒泻下法 |
2.1.5.1 调胃承气汤证 |
2.1.5.2 小承气汤证 |
2.1.5.3 大承气汤证 |
2.1.6 麻子仁丸证 |
2.1.7 蜜煎导证 |
2.1.8 变治法 |
2.1.8.1 大柴胡汤证 |
2.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
2.1.8.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
2.1.8.4 桂枝加大黄汤证 |
2.1.9 急下存阴法 |
2.1.9.1 阳明三急下证 |
2.1.9.2 少阴三急下证 |
2.2 《金匮要略》中的下法 |
2.2.1 攻下泻热法 |
2.2.1.1 阳明实热痉病证治 |
2.2.1.2 实积下利证治 |
2.2.1.3 支饮证面热证证治 |
2.2.1.4 谷疸证证治 |
2.2.1.5 酒疸证证治 |
2.2.1.6 热盛里实黄疸证证治 |
2.2.1.7 热盛吐衄证证治 |
2.2.2 攻下行气法 |
2.2.2.1 表寒里实腹满证证治 |
2.2.2.2 里实胀重证证治 |
2.2.2.3 里实少阳心下满痛证证治 |
2.2.2.4 里实积胀俱重证证治 |
2.2.2.5 支饮腹满证证治 |
2.2.3 峻下去积法 |
2.2.4 攻下逐饮法 |
2.2.4.1 留饮欲去证证治 |
2.2.4.2 悬饮证证治 |
2.2.4.3 肠间饮聚成实证证治 |
2.2.4.4 水血并结血室证证治 |
2.2.5 攻下逐瘀法 |
2.2.5.1 虚劳干血证证治 |
2.2.5.2 急性肠痈未成脓证证治 |
2.2.5.3 瘀血内结证证治 |
2.2.5.4 瘀结成实证证治 |
2.2.6 泻热通便止呕法 |
2.2.7 缓下润燥法 |
2.2.8 温里攻下法 |
第二章 三承气汤论述 |
1 调胃承气汤论述 |
1.1 原文 |
1.2 主证 |
1.3 药物组成 |
1.4 煎服法 |
1.5 调胃承气汤证之见 |
1.5.1 不大便,心烦,躁动不安 |
1.5.2 蒸蒸发热 |
1.5.3 吐下腹胀满不痛 |
1.5.4 脉调和或阴脉微 |
1.6 调胃承气汤方之见 |
2 小承气汤论述 |
2.1 条文 |
2.2 主证 |
2.3 药物组成 |
2.4 煎服法 |
2.5 小承气汤证之见 |
2.5.1 脉滑而疾 |
2.5.2 腹大满不通 |
2.5.3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 |
2.6 小承气汤方之见 |
3 大承气汤论述 |
3.1 原文 |
3.2 主证 |
3.3 药物组成 |
3.4 煎服法 |
3.5 大承气汤证之见 |
3.5.1 当下而尚未攻下之大承气汤证 |
3.5.1.1 局部证候特点 |
3.5.1.1.1 腹胀满、大便不通、绕脐痛 |
3.5.1.1.2 热结旁流兼喘证 |
3.5.1.1.3 不能食 |
3.5.1.2 全身证候特点: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
3.5.1.3 神志证候特点:心烦、心中懊憹、谵语 |
3.5.1.4 脉迟而实有力 |
3.5.2 急下存阴的阳明大承气汤证 |
3.5.2.1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
3.5.2.2 发热汗多 |
3.5.2.3 腹胀满疼痛、减不足言 |
3.6 大承气汤方之见 |
4 三承气汤总结 |
4.1 配伍为主治证候疗效的关键 |
4.2 煎服法为处方理法方药的特点 |
第三章 阳明病下法禁忌 |
1 阳明腑证未实不可下 |
2 阳明表未解不可下 |
3 阳明病兼少阳证不可下 |
4 阳明病兼太阳少阳证不可下 |
5 阳明经证不可下 |
6 阳明虚寒证不可下 |
7 阳明热在上不可下 |
第四章 承气类方的形成与发展 |
1 新加黄龙汤证 |
2 宣白承气汤证 |
3 导赤承气汤证 |
4 牛黄承气汤证 |
5 增液承气汤证 |
6 护胃承气汤证 |
7 承气合小陷胸汤证 |
8 桃仁承气汤证 |
中篇 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 |
前言 |
1 大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
1.1 大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
1.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
1.3 大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
2 小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
2.1 小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
2.2 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
2.3 小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
3 调胃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
3.1 调胃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表 |
3.2 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
3.3 调胃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
4 结论 |
下篇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
第一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1 系统评价概述 |
1.1 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
1.2 Cochrane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
1.3 Meta分析 |
1.4 文献综述 |
2 系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概述 |
2.1 系统评价方法 |
2.2 系统评价步骤简易流程图 |
2.2.1 系统评价程序流程图 |
2.2.2 检索与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流程图 |
2.2.3 纳入文献资料可能的偏倚风险来源简易图 |
2.2.4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规则 |
3 Meta分析概述 |
3.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
3.2 Meta分析的目的 |
3.2.1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
3.2.2 定量估计研究效应 |
3.2.3 发现既往研究缺乏之处 |
4 Meta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
4.1 确立研究课题 |
4.2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检索 |
4.2.1 文献检索方法 |
4.2.1.1 检索词 |
4.2.1.2 文献检索方法 |
4.2.1.3 检索范围 |
4.2.2 文献检索步骤 |
4.3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纳入与排除 |
4.3.1 课题研究设计的类型 |
4.3.2 文献发表年限、所使用语言 |
4.3.3 样本量和随访期限 |
4.3.4 结果测量指标 |
4.3.5 重复发表文献 |
4.3.6 信息完整性 |
4.4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
4.4.1 随机对照研究 |
4.4.1.1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
4.4.1.2 CONSORT扩展版(ectensions of the CONSORT statment) |
4.4.1.3 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
4.4.2 观察性研究 |
4.4.2.1 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Epidemiology) |
4.4.2.2 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Designs) |
4.4.3 系统评价(Meta分析) |
4.4.3.1 QUOROM(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is) |
4.4.3.2 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Meta-analysis) |
4.4.3.3 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Epidemiology) |
4.5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
第二章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
1 前言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3.1 确立题目 |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
3.2.1 检索词 |
3.2.2 检索数据库 |
3.2.3 手工检索 |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
3.3.1 排除标准 |
3.3.2 纳入标准 |
3.3.2.1 随机分组 |
3.3.2.2 隐蔽分组 |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
3.3.2.7 其他偏倚 |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
3.4.1 统计软体采用 |
3.4.2 计数资料采用 |
3.4.2.1 二分类变量 |
3.4.2.2 连续性变量 |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
3.4.3.3 统计学意义 |
3.4.4 统计分析 |
研究一 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
5.1 肛门排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 |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3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4 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6 典型医案 |
研究二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生长抑素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研究三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二联法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
5.1 肛门排气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3 腹胀缓解/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4 肠鸣音恢复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5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5.6 治疗/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
研究四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三联法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研究五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盐水灌肠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研究六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肥皂水灌肠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研究七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石蜡油灌胃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研究八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阿托品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第三章 小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
1 前言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3.1 确立题目 |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
3.2.1 检索词 |
3.2.2 检索数据库 |
3.2.3 手工检索 |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
3.3.1 排除标准 |
3.3.2 纳入标准 |
3.3.2.1 随机分组 |
3.3.2.2 隐蔽分组 |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
3.3.2.7 其他偏倚 |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
3.4.1 统计软体采用 |
3.4.2 计数资料采用 |
3.4.2.1 二分类变量 |
3.4.2.2 连续性变量 |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
3.4.3.3 统计学意义 |
3.4.4 统计分析 |
研究 小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第四章 针灸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
1 前言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3.1 确立题目 |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
3.2.1 检索词 |
3.2.2 检索数据库 |
3.2.3 手工检索 |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
3.3.1 排除标准 |
3.3.2 纳入标准 |
3.3.2.1 随机分组 |
3.3.2.2 隐蔽分组 |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
3.3.2.7 其他偏倚 |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
3.4.1 统计软体采用 |
3.4.2 计数资料采用 |
3.4.2.1 二分类变量 |
3.4.2.2 连续性变量 |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
3.4.3.3 统计学意义 |
3.4.4 统计分析 |
研究一 针灸治疗与西医临床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5 典型医案 |
研究二 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
1 文献质量评价 |
2 比值比OR |
3 相对危险度RR |
4 率差RD |
第五章 肠梗阻疗法研究成果与建议治疗方案 |
1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 s中的方药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
2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s下针刺治疗肠梗阻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
3 研究总结-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参考书目 |
附篇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资料与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BP神经网络的构建及应用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本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对母儿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催产素预处理减轻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建立冠脉内皮功能障碍的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催产素预处理对冠脉内皮功能障碍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催产素预处理对大鼠冠脉内皮细胞与H9C2细胞共培养缺氧/复氧损伤的治疗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 ERK1/2通路在催产素预处理减轻大鼠冠脉内皮细胞与H9C2细胞共培养缺氧/复氧损伤中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管内皮细胞与心肌保护机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中央型前置胎盘及瘢痕子宫合并自身免疫病剖宫产术中呼吸心跳骤停(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
2 讨 论 |
3 后 记 |
(10)法医病理学鉴定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法医病理学鉴定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
2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死因分析愈加复杂, 对尸体检验的要求更高 |
2.1 输液或其他治疗后迅速死亡 |
2.2 交通事故损伤后死亡的医疗纠纷 |
2.3 新生儿及儿童死亡 |
2.4 产妇产后死亡 |
3 涉及死亡原因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应由同时具有法医临床学及法医病理学资质的鉴定人员进行 |
3.1 涉及死亡原因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 同时涉及法医临床学及法医病理学的知识 |
3.2 具体案例 |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4.1 增加拟受理环节, 避免案件鉴定时限超时 |
4.2 临床专家会诊前置, 参与意见陈述会 |
4.3 加强尸体病理检验重要性的宣讲 |
4.4 提高法医病理检验技术水平, 重新界定医疗损害鉴定从业范围及鉴定级别, 进行分级考核甄选 |
四、产后出血抢救过程中出现心梗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救治情况:单中心回顾性分析[D]. 禹良.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2]我院近10年救治危重孕产妇的临床病例分析[D]. 崔晓荣.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3]联合检测妊娠晚期孕妇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研究[D]. 钱天烨. 扬州大学, 2020(04)
- [4]苏州市某区三级医院医疗纠纷情况与防范对策研究[D]. 徐云君.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5]工作情境中医生团队的专业学习研究 ——以某冠心病监护病房为个案[D]. 马颂歌.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2)
-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D]. 曾子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D]. 陈家成.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8]催产素预处理减轻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D]. 王默.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9]中央型前置胎盘及瘢痕子宫合并自身免疫病剖宫产术中呼吸心跳骤停[J]. 曾毅,苏春宏,王懿春.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0(10)
- [10]法医病理学鉴定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J]. 王代鑫,朱英芝,周小伟,屈国强,王荣帅,任亮,刘良. 中国司法鉴定,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