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唐港泥沙淤积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艺哲,诸裕良,黄惠明,谭易成[1](2021)在《大丰港深水航道潮流泥沙数值模拟》文中指出深水航道开挖后回淤问题一直困扰航道建设和港口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大丰港深水航道水沙数学模型,通过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深水航道实施后的潮流泥沙运动规律,分析流场特征和航道淤积分布,探究航道在极端天气下骤淤情况。得到如下结论:航道内水流流态平顺;航道年回淤强度为0.31~1.93 m/a,年平均回淤强度为1.32 m/a,总淤积量为1 199.2万m3;极端大风条件下,航道7 d平均回淤强度低于0.10 m,辐射沙洲的掩护作用以及航道内水动力较为强劲,且主流向与航道轴线基本一致,航道并未出现严重的碍航骤淤现象,但应注意大风带来的局部航段回淤问题,尤其是与航道交角较大的风向给航道淤积带来的影响。
徐啸,佘小建,崔铮,毛宁,张磊[2](2020)在《京唐港自然条件及入海航道泥沙回淤》文中认为京唐港为我国在砂质-粉砂质海岸建设的第一个深水港,自1992年竣工以来,已多次发生航道骤淤现象。为掌握泥沙骤淤机制,总结砂质-粉砂质海岸建港经验,通过分析京唐港发生泥沙骤淤的海岸动力条件和泥沙回淤特点,指出大风浪条件下存在宽阔的破波带和"广义沿岸输沙带",而秋冬季强风浪大量扬动并输移近海区粉砂质底质是航道骤淤的主要原因;掌握大风浪条件下粉砂质岸滩泥沙运动规律,特别是底层高浓度的特点,是估算粉砂质岸滩挖槽内骤淤量的关键。研究成果可为在砂质-粉砂质海岸建港选址和挡沙堤建设提供借鉴。
季则舟,孙林云,肖立敏[3](2018)在《唐山港京唐港区泥沙运动特征与海岸性质界定》文中研究说明海岸性质的界定,是港口航道减淤措施合理布置的关键。通过地形资料和现场测量资料对京唐港区的水下地形地貌特征、泥沙特性以及沿岸输沙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京唐港区泥沙中值粒径大于0.06 mm、沉积物中黏土含量小于15%、岸滩坡度通常大于1/1 000;泥沙运动具有沿岸泥沙运动特征,但与沙质海岸又有所不同,存在复合沿岸输沙,尤其在风暴潮期间,大浪产生的破波沿岸流与风暴潮潮流叠加,产生更为强烈的沿岸输沙能力。在粉沙质海岸定义基础上,将京唐港区海岸界定为细沙粉沙质海岸。在京唐港区航道防波挡沙堤布置上考虑复合沿岸输沙,取得良好效果。
乔贯宇,元征[4](2014)在《乐亭县中心渔港水域布置研究》文中提出乐亭县中心渔港位于滦河口西侧,二滦河口附近。工程区泥沙运动活跃,而且渔船泊稳要求较高,因此,总体方案对工程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提出多种水域布置方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合理的布置方案。
吴今权,章始红,孙林云,贾立新[5](2012)在《粉沙质海岸港区航道减淤工程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唐山港京唐港区附近海岸演变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唐山港京唐港区建港近二十年的现场观测资料,对港区附近的泥沙运动和港口航道泥沙淤积机理进行分析,对2003年10月强风暴潮期间,港口航道发生严重的泥沙骤於进行了研究,为解决港口航道特别是外航道的泥沙淤积问题,提出粉沙质海岸港区航道挡沙和固沙的工程措施,并通过物理模型对挡沙固沙措施的工程效果进行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挡沙和固沙工程方案对航道泥沙减淤效果很明显,其中,挡沙方案目前已应用到唐山港京唐港区二期挡沙堤改造、三期挡沙堤的设计和建设工程中,已发挥其挡沙减淤的作用。
肖立敏,刘建军,孙林云,孙波,韩信[6](2011)在《唐山港京唐港区20万吨级航道工程波浪潮流泥沙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京唐港是我国第一个在泥沙活动较活跃的典型细沙粉沙质海岸建设的大中型港口,港口工程采用挖入式港池,进港航道疏浚而成。港区现有航道等级为10万吨级,为满足港区四港池20万吨级泊位的需要,专项开展了20万吨级航道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此航道为我国粉沙质海岸的首条20万吨级航道。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京唐港区挡沙堤平面布置方案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挡沙堤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减小风暴潮期间航道的淤积,并能一定程度上减小口门航道处的横流。本项研究分析了细沙粉沙质海岸风暴潮强潮大浪产生的复合沿岸输沙引起的航道骤淤机理,初步找到了抵御风暴潮骤淤的航道防淤减淤工程措施,为京唐港区港池和航道向深水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类似条件港口工程布置研究提供借鉴。
孙林云,孙波,刘建军,韩信[7](2010)在《京唐港粉沙质海岸风暴潮骤淤及整治工程措施物理模型试验》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粉沙质海岸京唐港附近自然条件,回顾了该港口近20a来的工程实践和探索研究,阐明了风暴潮引起的航道骤淤机理。开发建立了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物理模型,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风暴潮骤淤物理模型复演,并对抵御风暴潮骤淤的挡沙堤整治工程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京唐港航道抵御风暴潮骤淤的挡沙堤布置应采用平行航道的东西挡沙堤平齐的延堤方案基本结论,该方案实施后效果良好。该研究的技术手段及京唐港挡沙堤布置完善的成功经验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李孟国,曹祖德[8](2009)在《粉沙质海岸泥沙问题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对粉沙质海岸的定义、特点、成因、粉沙的基本特性、粉沙的运移形态、粉沙的运动规律、航道淤积、港口航道布局、建筑物附近的冲刷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述,以期对本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李孟国,曹祖德[9](2007)在《粉沙质海岸的泥沙问题研究》文中指出1 前言我国北方渤海、黄海海岸线上有许多粉沙质(亦称“粉砂质”)海岸段,如辽东、冀东、冀北、鲁北、苏北等,约占我国适宜建港岸线的三分之一。粉沙质海岸是介于淤泥质海岸和沙质海岸之间的一种特殊海岸,泥沙运动十分活跃,在波浪、潮流等海洋动力作用下,泥沙极易起动,又极易沉积,泥沙运移形态十分复杂,明显区别于淤泥质海岸和沙质海岸上的泥沙运动特性及规律。粉沙质海岸局部地区的骤淤和剧冲成为工程建设两大灾害性因素,会严重妨碍该海区的港口建设和海岸开发。
罗肇森,罗勇,张晓艳[10](2007)在《渤海湾三大港大风期骤淤和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骅港外航道开挖后,多年遇连续偏北寒潮大风,淤积严重。作者按风浪流共同作用下的输沙方法[1]后报了2002年及2003年几场大风黄骅港外航道的淤积,计算与实测相较符合较好[2][3]。2003年10月的大风,除黄骅港外,京唐港的淤积也很突出[5][6]];而天津港航道的淤积则不明显。三个大港都在渤海湾,地理位置相同,而淤积情况有别,原因何在?本文对三个港外航道的淤积作了计算和比较、分析其原因,并指出不同情况下建港和选取航道的经验。
二、京唐港泥沙淤积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京唐港泥沙淤积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丰港深水航道潮流泥沙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
1.1 大丰港深水航道简介 |
1.2 气象条件 |
1.3 水文条件 |
1.4 泥沙条件 |
2 模型建立及验证 |
2.1 基本方程 |
2.2.1 连续方程 |
2.2.2 悬沙扩散方程 |
2.2.3 床面冲淤变化方程 |
2.2.4 底床切应力方程 |
2.2 网格与模型参数 |
2.3 模型验证 |
2.3.1 潮位、流速、流向和含沙量验证 |
2.3.2 泥沙冲淤验证 |
3 工程后潮流泥沙特征分析 |
3.1 流场特征分析 |
3.2 泥沙回淤分析 |
3.3 极端大风天航道骤淤分析 |
4 结论 |
(2)京唐港自然条件及入海航道泥沙回淤(论文提纲范文)
1 京唐港概况 |
1.1 地理位置 |
1.2 岸滩地貌特点 |
1.3 港口建设概况 |
2 京唐港海洋动力环境 |
2.1 风 |
2.2 寒潮和风暴潮 |
2.3 波浪 |
2.3.1 1987年京唐港波浪情况 |
2.3.2 京唐港1993—1995年波浪情况 |
2.4 京唐港潮汐潮流特点 |
2.4.1 潮汐 |
2.4.2 京唐港潮流实测资料 |
2.4.3 京唐港潮流数模计算成果 |
2.5 京唐港海域潮流场与波浪场强度比较 |
2.5.1 京唐港海域代表波要素 |
2.5.2 京唐港海域潮流场与波浪场强度比较 |
3 京唐港海域泥沙运动特点 |
3.1 京唐港海域含沙量场 |
3.1.1 现场资料 |
3.1.2 京唐港海域风浪与含沙量关系 |
3.2 京唐港海域沿岸输沙率 |
3.3 京唐港入海航道回淤率 |
4 结语 |
(3)唐山港京唐港区泥沙运动特征与海岸性质界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形地貌特征 |
2 泥沙基本特性 |
2.1 底质分布 |
2.2 含泥量 |
3 泥沙运动特征 |
3.1 泥沙起动特性 |
3.2 近岸泥沙运动特点 |
3.3 沿岸输沙特性研究 |
3.3.1 仅考虑波浪作用的沿岸输沙率计算 |
3.3.2 复合沿岸输沙率计算 |
4 细沙粉沙质海岸的界定 |
5 港口航道工程应用 |
6 结语 |
(4)乐亭县中心渔港水域布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项目简介 |
3 方案比选 |
3.1 原始方案 |
3.2 修改方案 |
3.2.1 方案介绍 |
3.2.2 方案分析 |
3.2.2. 1 波浪分析 |
3.2.2. 2 泥沙分析 |
3.2.2. 3 方案分析 |
3.3 内外港池方案 |
3.3.1 方案介绍 |
3.3.2 方案分析 |
3.3.2. 1 波浪分析 |
3.3.2. 2 泥沙分析 |
3.3.2. 3 方案分析 |
3.4 延长堤方案1 |
3.4.1 方案介绍 |
3.4.2 方案分析 |
3.4.2. 1 波浪分析 |
3.4.2. 2 泥沙分析 |
3.4.2. 3 方案分析 |
3.5 延长堤方案2 |
3.5.1 方案介绍 |
3.5.2 方案分析 |
3.5.2. 1 波浪分析 |
3.5.2. 2 泥沙分析 |
3.5.2. 3 方案分析 |
3.6 潜堤方案1 |
3.6.1 方案介绍 |
3.6.2 方案分析 |
3.6.2. 1 波浪分析 |
3.6.2. 2 泥沙分析 |
3.6.2. 3 方案分析 |
3.7 潜堤方案2 |
3.7.1 方案介绍 |
3.7.2 方案分析 |
3.7.2. 1 波浪分析 |
3.7.2. 2 泥沙分析 |
3.7.2. 3 方案分析 |
4 结论 |
(5)粉沙质海岸港区航道减淤工程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京唐港区海岸演变、海岸沉积和泥沙运动特征 |
1.1 海岸演变 |
1.2 海岸沉积 |
1.3 泥沙运动 |
1.4 典型风暴潮过程的航道骤淤 |
2 沿岸挡沙堤工程 |
2.1 挡沙堤二期工程方案 |
2.2 挡沙堤三期工程方案 |
2.3 挡沙堤三期工程方案减淤预测分析 |
1) 平常风浪年航道回淤预报 |
2) 关于典型风暴潮历时长度对骤淤影响分析 |
3 沿岸离岸堤固沙方案 |
3.1 离岸堤设计参数的选择 |
1) 离岸距离 |
2) 堤长和缺口宽度 |
3) 堤顶高程 |
4) 拦沙固沙工程效果估算 |
3.2 离岸堤试验结果 |
4 结 语 |
(8)粉沙质海岸泥沙问题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粉沙质海岸的定义、特点与成因 |
2.1 粉沙质海岸的定义 |
2.2 粉沙质海岸的特点和成因[7, 8] |
2.3 粉沙质海岸冲淤类型[10] |
3 粉沙的基本特性 |
4 粉沙的运移形态 |
4.1 悬移质[26] |
4.2 推移质[26] |
4.3 临底部高浓度含沙水体层[26] |
5 粉沙的运动规律研究 |
6 航道淤积与防淤减淤措施研究 |
6.1 航道淤积机理与整治 |
6.2 航道淤积特点 |
6.3 航道淤积公式的建立 |
6.3.1 单层淤积模式 |
(1) 刘家驹公式[47] |
(2) 白玉川公式[58] |
6.3.2 双层淤积模式 |
(1) 罗肇森公式[48, 49] |
(2) 韩西军公式 |
6.3.3 三层淤积模式 |
6.3.4 多层淤积模式 |
6.3.5 统计概率模式 |
6.3.6 “有效风能”计算模式 |
6.4 悬移质、推移质和流移质 (底部高浓度含沙水层) 淤积比例研究 |
6.5 淤积物粒径组成预报方法研究 |
6.6 数学模型研究 |
7 建筑物附近冲刷研究 |
8 港口航道布局研究 |
9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
10 结语 |
四、京唐港泥沙淤积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丰港深水航道潮流泥沙数值模拟[J]. 徐艺哲,诸裕良,黄惠明,谭易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19)
- [2]京唐港自然条件及入海航道泥沙回淤[J]. 徐啸,佘小建,崔铮,毛宁,张磊. 水运工程, 2020(08)
- [3]唐山港京唐港区泥沙运动特征与海岸性质界定[J]. 季则舟,孙林云,肖立敏. 海洋工程, 2018(01)
- [4]乐亭县中心渔港水域布置研究[J]. 乔贯宇,元征. 港工技术, 2014(02)
- [5]粉沙质海岸港区航道减淤工程措施研究[J]. 吴今权,章始红,孙林云,贾立新. 海洋工程, 2012(01)
- [6]唐山港京唐港区20万吨级航道工程波浪潮流泥沙模型试验研究[A]. 肖立敏,刘建军,孙林云,孙波,韩信.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 2011
- [7]京唐港粉沙质海岸风暴潮骤淤及整治工程措施物理模型试验[J]. 孙林云,孙波,刘建军,韩信. 中国港湾建设, 2010(S1)
- [8]粉沙质海岸泥沙问题研究进展[J]. 李孟国,曹祖德. 泥沙研究, 2009(02)
- [9]粉沙质海岸的泥沙问题研究[A]. 李孟国,曹祖德. 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 2007
- [10]渤海湾三大港大风期骤淤和比较[A]. 罗肇森,罗勇,张晓艳. 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