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西段船舶风灾防治初探

长江江西段船舶风灾防治初探

一、浅谈长江江西段船舶风灾事故的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叶剑琳[1](2020)在《近代广东水上救生事业研究(1859-1925)》文中认为广东地处我国最南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省份,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海岸线曲折漫长,海域辽阔。步入近代之后,随着广东沿海以及西江流域通商口岸的陆续开放,在各水道上行驶的商船和客船更加密集。水运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所遇到的狂风惊涛、暗礁险滩也经常使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为保障人们的航行安全,广东各海关税务司署和民间新建善堂携手努力,推动了广东水上救生事业进一步发展。近代广东水域海难事故的产生,既有遭风、触礁及搁浅等自然原因,也有焚毁、被碰、滥载及被劫等人为原因。为加强对这些海难事故进行预防和救助,政府管理机构和民间慈善组织采取了救助抚恤、设置航标、船舶防碰、起除沉船等多项举措。在推动近代广东内河救生事业方面,新建善堂开展了救生、捞浮及收瘗等善举;为保障救生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还就救生人员、救生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制定了相关制度规范。近代以来我国慈善救济事业中鲜明的特征之一是官绅合作、官民合作,这在清末广州大沙头花艇火劫的水上救生及善后工作中得到很好体现。中国社会在近代西方势力影响下所发生的显着嬗变,在慈善救济事业中也充分显现出来。以水上救生事业为例,其救助主体、救助过程和救生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近代广东水上救生事业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当下我国慈善救济事业发展,尤其是涉水安全救护方面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镜作用。

张健[2](2020)在《天津海上搜救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海上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是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建设起以政府为主导的海上搜救应急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多部门广泛参与的海上搜救格局。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海上搜救服务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天津辖区来说,海上搜救服务还存在着海上活动参与者安全意识不高、海上搜救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海上搜救科技投入不足、海上搜救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现有搜救体系中各参与主体协同治理方法、协同治理效率等也还有可提升的空间。本文借鉴危机管理、资源配置、协同治理等理论,通过查阅近十年天津辖区海上搜救服务数据资料,从研究天津辖区典型海上事故险情入手,结合天津辖区海上自然与通航环境,分析出天津辖区易发险情事故的特点和影响天津海上搜救服务效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案例分析、访谈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着重分析各种险情事故类型异同,挖掘造成险情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梳理出目前天津辖区海上搜救服务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欧美发达国家海上搜救服务先进管理经验,笔者从内部管理、外部管理和协同治理三个层面提出参考对策,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通过加强海上搜救服务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等内部管理方法来提升天津辖区海上搜救服务能力,通过提高公民海上安全意识、合理规划海上通航环境、优化海上搜救资源配置等外部管理方法来减少天津辖区海上险情事故的发生,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和增强区域联动等协同治理方法来优化应急处置程序,提高海上搜救效率。

何海滨[3](2019)在《四川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研究 ——以白龙湖库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随着航道、港口条件的改善,四川省水上运输有了明显的发展,水路集装箱运输从无到有,大件运输发展迅速,集装箱、重大件、旅游客运成为水运经济新的增长点。水路运输是四川省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全省国民经济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而随着四川省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水上交通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建立一个能协调调动各方救助资源的组织指挥架构,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预警网络,快速高效的搜救救援处置机制,以及能实现实时沟通的预警救援信息平台,能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支持保障等为核心的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体系,对于四川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以四川内河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水上安全管理及预警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相关理论,形成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而后分析四川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基本现状,结合对广元白龙湖“6.4”船舶沉船事故的案例分析,以例证的形式,进一步系统的阐述四川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在机制建设和管理措施上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发现,四川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管理不到位,缺乏联动机制;缺乏高新预警技术,现场监测不到位;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预警管理意识较低;缺乏统一的预警管理系统,信息研判智能化程度低;法律法规不完善,预警管理体系不健全;船舶标准化偏低,预警响应的措施不实;应急资源不足,人力配置不合理。针对研究发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完善四川内河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设计的目标、总体架构和运转模式。同时,明确细化了改进完善预警管理机制的保障措施,包括完善联动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现场预警信息化监测,加强对船员及船公司预警的管理,加快提高船舶安全性,加强预测预警相关制度建设,加强预警应急队伍的建设等六个主要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四川内河水上安全预警管理体系,更好的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姚瑶[4](2019)在《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和“陆海统筹”等战略和重大倡议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依托海洋、面向世界的经济贸易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国策。以海兴国,既要全方位提升海洋经济实力,同时也要充分重视维护海洋秩序、保护海洋权益,增强国家对海洋的管控力度。安全与清洁的海洋,既是海洋文化与科技交流的前提基础,也是海洋经济与海洋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海商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为代表的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是国家管控海洋必不可少的依据。然而,为民事和行政法等第一阶位法律提供最后保障的第二阶位法的刑法,对海洋权益的保护以及海洋安全与秩序的维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共有十家专门处理水上法律关系的海事法院,自成立以来只有民事审判与行政审判权。2017年6月5日,宁波海事法院作为试点法院受理了全国首起水上交通肇事案,开启了海事法院受理刑事案件的先河,预示着刑事审判权有望在全国海事法院范围内全面放开,反映出了国家对于利用刑事法律手段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水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充分重视。然而,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并非仅由水上交通运输参与者的业务违规行为直接引起,具有航运安全监管职责的安监人员不履行或者不充分履行航运安全监管职责也是引发事故的间接原因。如果监管职责到位,完全可以减少和有效控制水上交通业务过失事故的发生。为了加强航运监管责任意识,合理界定航运安全监管过失主体范围,明确责任界限,本文将围绕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刑事责任追诉的障碍等问题展开论述。在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根据问题,构建出合理的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判定模式;在实体法律制度层面上,建议进一步完善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所涉罪名的入罪和量刑标准,合理划定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罪与非罪的界限的同时,也要对承担刑事责任的被告人正确的裁量刑罚;在程序法律制度层面上,建议进一步完善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追诉和审判机制,为追究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创建畅通的司法渠道和高效公正的审判模式。本文共有七章,具体来讲,各章的内容如下:第一章论述了航运安全与航运安全监管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具体阐述了航运与航运安全的概念,并对我国航运安全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另外,也对影响航运安全的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二节对航运安全监管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将航运安全监管的主体区分为陆上具有航运安全监管职责的人员与船上具有航运安全监管职责的人员。除此之外,本节以航运安全监管对象、监管主体以及监管阶段的不同为根据对航运安全监管进行了分类,在分类中进一步限定了本文所研究的航运安全监管活动的范围。第二章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该章第一节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的定义、特点、以及形态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节对刑事责任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本文所探讨的刑事责任指的是刑事法律后果;另外,对航运安全监管失职人员可能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党纪责任进行了论述,并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行为人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适用界限,以及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党员纪律责任的适用原则和条件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该节在保障水上人身和财产安全、规范市场经营主体和行政执法主体的行为、以及为国家性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提供法治保障方面探讨了追究航运安全监管过失主体刑事责任的价值。第三章以陆上航运安全监管主体与船上航运安全监管主体为分类依据,分别探讨了各个航运安全监管主体监管过失犯罪所涉的罪名。在第一节中,探讨了包括船舶实际控制人、船舶经营单位的相关责任人以及海事等行政执法人员在内的陆上航运安全监管主体所实施的监管过失行为所涉的刑法罪名;第二节探讨了包含船长、甲板部船员以及轮机部船员在内的船上航运安全监管主体所实施的监管过失行为所涉的刑法罪名。第四章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的障碍进行了探讨。第一节从司法认定层面上讨论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所涉罪名的入罪标准和升格法定刑标准不完善、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认定的根据研究不充分、以及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范围不清晰的问题;第二节从司法程序层面上探讨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涉罪案件的发现机制不完善、司法移送渠道不畅以及审判机制不合理的问题。第五章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的根据进行了分析。第一节围绕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实行行为进行了阐述。本节首先对实行行为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界定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实行行为。另外,本节也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论述。第二节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危害结果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分析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中的物质性危害结果。第三节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论述。就结果犯而言,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发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重要前提。本节首先对因果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接下来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的判定规则进行了论述。第六章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归属与分配进行了讨论。第一节首先探讨了实践中影响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主体认定的三个判断规则,分别为有无实际监督权、实际管理权强弱程度、以及有无共同注意义务。第二节探讨了在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竞合的场合,各犯罪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大小与依据。第三节通过三个案例将实践中认定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主体的具体思路表述出来。第七章在实体与程序法律制度层面上提出了解决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障碍的方法。实体法律制度层面上,建议对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所涉罪名的入罪标准和升格法定刑标准进行完善。一方面要将“人员失踪”的危害后果确定为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所涉罪名的法定构成要件结果;另一方面要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承担责任的大小也应在入罪标准和升格法定刑标准层面进行明确。另外,本节对是否应当设立“监管过失罪”进行了探讨。在程序法律制度层面上,建议进一步完善航运安全监管过失涉罪案件的调查、移送以及审判机制。

王腾腾[5](2019)在《长江干线危防应急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认为水路运输以其运量多、运费低的优势作为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得到了长足发展。长江干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其发展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运输货物的总量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而迅速增长,带来机遇的同时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也越来越多,一旦长江危险品船舶发生突发事故,可能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周边环境以及生态还可能因为危险品自身的性质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遭到破坏。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是能否更好地应对长江水上突发事故的决定因素,其中应急资源的配置是救援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围绕长江干线危防应急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展开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应急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对长江干线危险品事故类型进行了划分,通过对长江危险品运输量和突发事故数量的统计,从危险品运输和船舶防污染两方面研究了长江干线的危防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2)针对脆弱性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复杂网络的研究构建了长江干线重要航段的危防应急资源网络拓扑结构,选取度、介数、平均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为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评级指标体系,对各航段的危防应急资源网络脆弱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长江干线危防应急资源网络的脆弱性,为解决长江干线危防应急资源的配置问题打下基础。(3)基于危防应急资源需求预测、危防应急资源存储量的确定以及危防应急资源配置的方法研究了危防应急资源运行机制,分析了危防应急资源的配置问题,确定以运输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最小综合成本的长江干线危防应急资源配置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运用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仿真案例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解决在时间限制条件下危防应急资源配置的问题,最后对模型的通用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的结果能够合理科学的描述长江干线危防应急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模型实现求解,为长江干线危防应急救援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谷[6](2018)在《郧阳地区的人口、农业与环境研究(1476-1911)》文中研究指明郧阳地区群山环绕,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地处鄂、豫、陕、渝四省交界之地,郧阳地区的行政区划长期以来处于分而治之的状态。直到明成化十二年(1476),明政府迫于此地严重的流民问题,决定在此地划定“特区”,设置郧阳府,“郧阳”之名由此而生。其最高行政长官统称为郧阳抚治,专事安抚管理鄂、豫、陕三边地区的流民事宜。因此,郧阳地区以成化十二年(1476)为时间界限,正式进入到了政府专管时期,规范而有序地进行山区开发。有序的生产,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带来了人口的喷薄增长,人口的压力转化成了资源开发的巨大动力,推动着人们不断扩大农业垦殖的范围。这个扩张是循序渐进的,由平地到江、湖、滩涂再到山坡、丘陵。到了清后期人们的开发步伐更大了,深入到老林区域,深入山区的开发是随着玉米、马铃薯、红薯的引进而新兴的,物种强悍的适应性为人们开发深山老林提供了良种,整个明清时期郧阳地区的资源开发呈现的是粗放、盲目和无度的特点,人地矛盾日益严重,带来的后果既有社会的发展,也有环境的变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官员未必不知道资源开发的严重后果,只是在利弊权衡之下,做出了符合短期利益的选择而已,对此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此作出评价。总的来说,本文认为:开发过程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必经过程,中央政府的开发策略是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得已的选择。只有真正经历过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制约作用后,环境思想才会被真正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全面论述郧阳地区社会变迁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背景。任何社会模式的形成都根源于其自然环境基础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人们的行为规范来自于内在习惯的形成,生产方式受制于环境的约束。人类活动和生产方式共同构成了基本的社会模式。第二章,探讨明清时期郧阳地区人口与环境的内在关系。通过明清人口特点对比,本文认为清代人口增长呈现出“几何型”增长趋势,并且就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考证。首先结合郧阳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状况,以不同时间段灾害发生的次数对比、新灾害的出现以及不同灾害之间的联系为依据,证明人口基数的增加的确使气候变得更加不稳定了,主要表现形式为恶劣气候的增加。其次,考察了郧阳地区人口与生物种类之间的关系,以老虎在郧阳地区的各文献中的记录,分析郧阳地区的生物种类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对人口变动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做物种对比,本文把物种变动开始的时间限定到乾隆十五年(1785)到同治四年(1865)之间,并且郧阳地区物种从数量上看没有减少,主要影响的是大型野生动物和具有经济价值的禽类和植物。第三章,通过对农业生产及其发展的研究了解明清郧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农田水利的发展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中劳动智慧的具体体现,利用自然的天然条件,加上人工的创造使郧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郧阳地区一直延续了农业耕作传统,他们不擅长手工,不从事商贾,所有的生计全在田地之间,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因为这是最适合山林地貌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技术随着民族的融合和官员们对农耕技术的推广而发展,农业技术的提高为人们进一步的资源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清后期人口的日益膨胀为资源开发提供了原始的动力,玉米等高产耐旱物种的引进就是这场资源大开发运动的催化剂。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比人口的影响要更直接,人口增长的压力通过农业对环境进行转嫁,直接影响了郧阳地区整个森林体系,这个体系复杂而又联系紧密,包括林木、土壤、微生物、动物、空气等等,体系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很难修复;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了水土流失与农业开垦之间的关系,甚至向前推导出了人口增长这个根源。第四章,通过对官方以及郧阳地区地方官员环境思想的论述,了解当时环境观念在郧阳地区的生存发展空间。官员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了解外来思想的途径,特别是接触实际地方政务的地方官员,对于环境变化以及带来的后果了解最为清楚,他们是最好的环境思想接受者。清政府出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没有办法依靠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解决人口庞大的生存需求,而地方官员出于其自小树立的人伦道德,即使意识到了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过快,也没有办法提出限制人口增长的建议,这个时间的政府和官员所能做的是不涉及根本的环保措施——种树,并且种植的理由以强调其经济价值为主。郧阳地区地方官员很早就有了初步的生态主义的意识雏形,即意识到了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知道人类目前的遭遇的天灾根源于人类的无度开垦,并做出退耕还林的解决方案。但是到了清后期土地严重不足的时候,官员们对于“退耕还林”方案持保守态度。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生存无法保证的时候是普遍的生态观念,对于当时的官员来说,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限制而转化为生态主义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郑元勋,郭慧吉,谢宁[7](2017)在《基于统计分析的桥梁坍塌事故原因剖析及预防措施研究》文中指出在桥梁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环节中,各种潜在不确定因素均可能导致桥梁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对近10年来桥梁坍塌事故的统计分析,在将桥梁坍塌事故归纳为三类因素(先天夭折、人为原因、自然原因)的基础上按事故诱因又细分为水灾害、风灾害、船舶车辆撞击、超载、设计施工失误及年久失修六因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桥梁坍塌事故进行剖析及总结,并结合具体案例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桥梁坍塌的原因可查、可控、可预防,通过严谨的事前准备、精细的事中控制、完善的事后预防可以有效避免桥梁坍塌事故的发生。

赵祎坤[8](2017)在《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基于天津8.12等三个典型案例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逐渐下降,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我国地方政府较为薄弱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是维护国家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所需。在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挑战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的提升危机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预防危机、缩减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共安全,是我国地方政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的发展过程、发展现况进行了分析阐述,得出现阶段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危机的预防和预警不到位、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缺失、社会参与度不高、危机善后薄弱、危机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不健全。其次,在此基础上选取8.2昆山工厂金属粉尘爆炸事故、8.12天津滨海新区特大危化品爆炸事故和6.1“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三个案例并结合公共危机的概念和特征以及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领域的现状对案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进行论证,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多学科交叉分析法对这三个典型案例从多个角度全面的综合探讨分析进而得出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危机的预防、预警失效、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缺失,应急专业化程度不高、危机善后处置薄弱,追责力度不够、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法治建设滞后、不健全。再通过分析归纳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危机管理的特点,得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启示:增强公众危机意识的宣传教育,完善危机的预警、加快制定紧急状态立法、加快公共危机应急专门机构的建立。最后,结合前文所述的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预警阶段要对于公共危机以预防为先,改变“重治轻防”的策略、健全和优化公共危机预警、聚焦应急文化建设;在危机发生时的反应、应对和救援阶段要提升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加强危机管理的专业化建设、加强危机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政府积极引导,扶持社会应急机构的发展、强调多方合作;在危机发生后的善后和追责阶段要致力于完善危机的善后、加强问责以提升追责力度。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制法规建设,为危机管理提供健全的法治保障。

曹玮[9](2017)在《长江下游航道突发事件处置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道突发事件会对航道及通航条件、人员安全、航行船舶安全等带来严重影响。做好航道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应急处置及后续处置方案,能有效减少事故灾害带来的危害,是船舶安全通航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统计调查,研究长江下游航道突发事件处置方案,主要成果如下:1、以长江下游航段为研究背景,研究了水上突发事件的国内外现状,及相关理论研究基础,定义了航道突发事件。根据统计的长江下游航道自然条件、航道近期演变情况及航道维护特点,总结了长江下游航段自然条件复杂、航道易淤浅、航道维护难度大等特点。2、统计分析了近年来长江下游航道典型突发事件各类事故原因所占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归纳了长江下游航道突发事件特点;并根据长江下游航道维护对象的特点,将航道突发事件分为航标突发事件、水上交通事故引发通航问题类突发事件、航道维护突发事件、整治建筑物突发事件等四类。3、根据长江下游航道环境,以及下游航道突发事件的特点,依据应急和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航道维护硬件设标和软件设备的调研结果,对靠泊基地和配套设备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提出了优化靠泊基地布局方案,航标船、测量船的配备数量和性能要求,并结合现有科技航道平台功能提出了发展建议。4、基于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了长江下游航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制定了长江下游航道四类突发事件信息传递、处置流程和处置方法。从消除延伸影响、保障航道安全畅通、维护航道部门形象等角度出发,为了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后续工作,分析制定了事后六项工作。本文研究成果对长江下游航道有序通航的维持,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吴武超[10](2017)在《衢山港区及附近水域安全通航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衢山港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水岸线资源,成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大宗散货储运加工基地加以规划建设,计划建设蛇移门作业区、衢山南作业区、鼠浪湖作业区和黄泽山作业区四个作业区。目前,衢山港区鼠浪湖作业区已建成卸船码头和装船码头各1座,卸船码头可以靠泊40万吨散货船。2016年9月23日,满载巴西铁矿的40万吨级矿石船“远见海”首次靠泊鼠浪湖卸船码头,标志着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接卸世界最大矿石船舶。随着衢山港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会接纳更多的国际大型矿砂船及散货船停泊。由于衢山港区周边航海环境较为复杂,北部为进出洋山港的主要航道,南部为进出岱山港的主要航道,同时,附近又有大量小型船舶和渔船的频繁活动,船舶数量多,交通流复杂,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衢山港区的船舶安全通航研究,评价影响安全通航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安全通航对策建议,积极服务舟山江海联运的发展。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衢山港区及附近水域的环境状况,从港口区位、气象、水文、航道条件及交通流等方面加以分析。其次,运用《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计算了大型散货船单向通航所需最小宽度及水深,提出了航道建设和大型船舶安全通航的对策建议。然后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学基本原理,按人为因素、船舶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确定了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18个基本风险因素,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和专家评估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风险因素的重要性关系。最后,提出了加强多元化宣传,提升船员安全意识;加强船员培训,提升业务水平;进一步改造航道条件,营造良好的港口通航环境;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加大监管部门执法力度;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性,保障船员基本利益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二、浅谈长江江西段船舶风灾事故的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长江江西段船舶风灾事故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近代广东水上救生事业研究(1859-192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文章框架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近代广东水上救生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自然环境因素
        一、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二、海岸线曲折,海域辽阔
    第二节 社会环境因素
        一、政府管理机构的变革
        二、轮船运输业和修造业的产生
        三、民间新建善堂的兴起
第二章 近代广东的海上救生事业
    第一节 两类不同因素导致的海难事故
        一、由自然原因导致的海难事故
        二、由人为原因导致的海难事故
    第二节 近代广东海上救生的主要方式
        一、救助抚恤
        二、设置航标
        三、船舶防碰
        四、起除沉船
第三章 近代广东的内河救生事业
    第一节 近代广东内河救生的内容
        一、救生
        二、捞浮
        三、收瘗
    第二节 近代广东内河救生的管理与运营
        一、水手的管理
        二、经费的来源
    第三节 大沙头花艇火劫的水上救生
        一、灾情状况
        二、救生活动及善后工作的开展
        三、灾后处理结果
第四章 广东水上救生事业由清初至近代的变化与评价
    第一节 海上救生事业的变化与评价
    第二节 内河救生事业的变化与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天津海上搜救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1.4.1 海上搜救核心概念
        1.4.2 海上搜救理论基础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5.4 访谈研究法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天津辖区海上搜救服务现状
    2.1 天津辖区海上环境与特点
        2.1.1 天津辖区海上通航环境
        2.1.2 天津辖区海上水域自然条件
    2.2 天津辖区历年海上事故险情数据分析
        2.2.1 海上事故险情数据分析
        2.2.2 海上事故险情影响因素
    2.3 海上搜救相关法规政策演进
    2.4 天津辖区海上搜救服务现状
        2.4.1 海上搜救服务相关制度
        2.4.2 海上搜救服务机构设置
        2.4.3 海上搜救服务队伍建设
        2.4.4 服务参与主体联络机制
        2.4.5 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程序
第3章 天津辖区海上搜救服务中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3.1 调研访谈设计与实施
    3.2 天津辖区海上搜救代表性案例
        3.2.1 商船险情
        3.2.2 渔船险情
        3.2.3 垂钓休闲类险情
        3.2.4 非法营运类船舶险情
    3.3 案例分析和调研访谈分析
        3.3.1 海上搜救服务主要类型
        3.3.2 海上搜救服务主要影响因素
        3.3.3 海上搜救服务难点
        3.3.4 海上搜救服务新挑战
    3.4 天津辖区海上搜救服务存在的问题
        3.4.1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3.4.2 公民海上安全意识不高
        3.4.3 海上搜救资源配置不足
        3.4.4 协同治理欠缺经验
        3.4.5 政府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3.5 天津辖区海上搜救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3.5.2 舆论宣传作用发挥不充分
        3.5.3 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3.5.4 搜救资源管理能力欠缺
        3.5.5 管理部门服务意识不强
第4章 海上搜救服务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4.1 海上搜救的国际经验
        4.1.1 美国海上搜救服务经验
        4.1.2 澳大利亚海上搜救服务经验
        4.1.3 日本海上搜救服务经验
    4.2 国内其他城市海上搜救经验
    4.3 国内外海上搜救体系比较分析及启示
第5章 天津海上搜救服务能力提升路径及对策建议
    5.1 内部管理建议
        5.1.1 完善“一案三制”建设
        5.1.2 加强海上搜救服务应急基础设施建设
        5.1.3 加强海上搜救服务队伍建设
        5.1.4 加强海上搜救服务能力建设
    5.2 外部管理建议
        5.2.1 加强舆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海上安全意识
        5.2.2 划定海上安全区域,规范无序海上行为
        5.2.3 探索海上搜救服务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
    5.3 部门联动协同治理建议
        5.3.1 打破部门壁垒,提高海上搜救应急协调能力
        5.3.2 区域联动治理,齐抓共管不留海上搜救死角
        5.3.3 加强专项治理,提升部门协同治理水平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3)四川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研究 ——以白龙湖库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的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研究现状
        1.2.2 水上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的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的基本内容
        1.3.2 研究的创新性
        1.3.3 研究的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研究法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水上交通安全预警
        2.1.2 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危机管理理论
        2.2.2 事故倾向性理论
        2.2.3 多原因理论
        2.2.4 事故能量转移理论
        2.2.5 墨菲定律
第3章 四川省内河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现状
    3.1 全省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的对象范围
        3.1.1 从业人员
        3.1.2 船舶及企业
        3.1.3 通航环境
        3.1.4 监管设备
    3.2 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机构组织
        3.2.1 省级机构
        3.2.2 市县级机构
        3.2.3 航运企业组织结构
    3.3 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主要内容
        3.3.1 预警管理原则
        3.3.2 预警信息研判
        3.3.3 预警响应措施
        3.3.4 预警终止和评估
第4章 白龙湖“6.4”船舶翻沉事故预警管理机制分析
    4.1 事故的预警管理
        4.1.1 组织的工作内容执行情况
        4.1.2 预警机制运行情况
        4.1.3 预警信号的响应机制
    4.2 事故的预警管理机制的工作原理分析
        4.2.1 船舶航行的预警情况分析
        4.2.2 船员研判预警信息情况分析
        4.2.3 通航环境预警管理分析
    4.3 原因分析
        4.3.1 客观因素
        4.3.2 管理因素
第5章 四川省内河水上交通预警管理机制的特点及不足
    5.1 四川省内河水上交通事故特点
    5.2 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
        5.2.1 有较合理的预警管理组织结构
        5.2.2 监测预警设施设备支持机制运行
        5.2.3 机制的应急处置功能较强
        5.2.4 有效降低了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
    5.3 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存在的不足
        5.3.1 管理不到位,缺乏联动机制
        5.3.2 缺乏高新预警技术,预警机制运行效率低
        5.3.3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预警管理意识较低
        5.3.4 缺乏统一的预警管理系统,运行机制不健全
        5.3.5 法律法规不完善,预警管理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5.3.6 船舶标准化偏低,预警响应功能较弱
        5.3.7 运行机制资源不足,人力配置偏低
第6章 四川内河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的改进方案
    6.1 细化内河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的设计目标
        6.1.1 预警功能
        6.1.2 矫正功能
        6.1.3 免疫功能
    6.2 调整四川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的运行架构
        6.2.1 总体框架
        6.2.2 组织结构
    6.3 完善四川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的运转模式
        6.3.1 方法设计
        6.3.2 运转模式
        6.3.3 工作流程
第7章 预警管理机制运行的保障措施
    7.1 完善联动管理机制
    7.2 提高预警机制的信息化水平
    7.3 加强对船员及船公司预警的管理
    7.4 加快提高船舶安全性
    7.5 强化预警机制的约束机制建设
    7.6 加强预警机制的应急队伍建设
结论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4)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航运安全与航运安全监管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航运安全概述
        一、航运及航运安全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航运安全的现状
        三、影响航运安全的因素
    第二节 航运安全监管行为是航运安全的保障
        一、航运安全监管的概念
        二、航运安全监管的主体
        三、航运安全监管的种类
第二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基本理论
    第一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概述
        一、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的定义
        二、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的特点
        三、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的形态
    第二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概述
        一、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界定
        二、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与相关责任的关系
        三、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的价值取向
第三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立法透视
    第一节 陆上安监人员监管过失刑事责任之立法透视
        一、船舶实际控制人涉嫌的犯罪
        二、船舶经营单位监管过失涉嫌的犯罪
        三、海事等行政执法人员监管过失涉嫌的犯罪
    第二节 船上安监人员监管过失刑事责任之立法透视
        一、船长监管过失涉嫌的犯罪
        二、甲板部船员监管过失涉嫌的犯罪
        三、轮机部船员监管过失涉嫌的犯罪
第四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的困境
    第一节 刑事责任追诉的司法认定障碍
        一、入罪标准与升格法定刑标准不完善
        二、刑事责任认定的根据研究不充分
        三、刑事责任的追诉范围模糊不清
    第二节 刑事责任追诉的司法程序障碍
        一、涉罪案件的发现机制存在漏洞
        二、涉罪案件的司法移送渠道不畅
        三、涉罪案件的司法审判机制不合理
第五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的客观根据
    第一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实行行为
        一、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定义
        二、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危害结果
        一、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危害结果的定义
        二、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中危害结果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
        一、相关因果关系理论的考察与借鉴
        二、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因果关系的判断规则
第六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归属与分配
    第一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主体的认定原则
        一、有无实际监督权
        二、有无共同注意义务
        三、实际管理权的强弱
    第二节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的大小与依据
        一、两种航运安全监管过失行为竞合的场合
        二、三种以上航运安全监管过失行为竞合的场合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主体的认定
        一、“明珠二号倾覆案”中犯罪主体的认定
        二、“大舜号案”中犯罪主体的认定
        三、“刘某、王某玩忽职守案”犯罪主体的认定
第七章 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追诉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实体法律制度层面的完善措施
        一、对人员失踪进行刑法评价
        二、在入罪标准和升格法定刑标准层面明确责任大小
        三、关于是否设立“监管过失罪”的思考
    第二节 程序法律制度层面的改进举措
        一、加强监管过失涉罪案件的调查与移送工作
        二、完善航运安全监管涉罪案件的移送机制
        三、将航运安全监管过失犯罪案件纳入海事法院审理范围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5)长江干线危防应急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应急资源脆弱性研究现状
        1.2.2 应急资源配置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案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长江干线突发事故及危防现状分析
    2.1 长江干线突发事故分类与等级
        2.1.1 长江干线突发事故定义
        2.1.2 长江干线危险品事故分类与等级
    2.2 应急资源分类与特点
        2.2.1 应急资源的分类
        2.2.2 应急资源的特点
    2.3 长江干线危防现状与不足
        2.3.1 长江干线危险品运输现状
        2.3.2 长江干线船舶防污染现状
        2.3.3 长江干线危防现状的不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江干线危防应急资源网络脆弱性分析
    3.1 脆弱性概述
        3.1.1 脆弱性的概念
        3.1.2 脆弱性的特点
    3.2 复杂网络概述
        3.2.1 复杂网络内涵
        3.2.2 复杂网络基本模型
    3.3 危防应急资源网络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3.3.1 复杂网络的适用性
        3.3.2 复杂网络统计特性描述
        3.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 危防应急资源网络脆弱性分析
        3.4.1 网络拓扑结构
        3.4.2 评估模型构建
        3.4.3 脆弱性分析
        3.4.4 改善措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江干线危防应急资源运行机制研究
    4.1 危防应急资源运行保障体系
        4.1.1 组织层面
        4.1.2 资源层面
    4.2 危防应急资源运行机制研究
        4.2.1 危防应急资源需求预测
        4.2.2 危防应急资源存储量确定
        4.2.3 危防应急资源配置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江干线危防应急资源配置研究
    5.1 危防应急资源配置分析
        5.1.1 危防应急资源配置特点
        5.1.2 危防应急资源需求
        5.1.3 危防应急资源配置约束因素
    5.2 基于最小综合成本的危防应急资源配置模型
        5.2.1 问题描述
        5.2.2 基本假设
        5.2.3 模型构建
        5.2.4 变量说明
    5.3 面向Lingo的模型求解
        5.3.1 应用软件
        5.3.2 模型求解
        5.3.3 仿真分析
        5.3.4 通用性分析
    5.4 改进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郧阳地区的人口、农业与环境研究(1476-191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郧阳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与气候
        二、水系与土壤
        三、植物与动物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郧阳地区行政建置制沿革
        二、郧阳地区的移民与文化
    小结
第二章 郧阳地区人口变迁与环境
    第一节 明清人口政策与环境
        一、明代人口政策
        二、清代人口政策
        三、生态视角下的人口政策
    第二节 明代郧阳地区流民偷入与附籍
        一、明代流民偷入与附籍
        二、人口构成
    第三节 清代郧阳地区人口发展
        一、清代前期郧阳地区人口恢复
        二、清代后期郧阳地区人口增长
        三、清代郧阳地区人口构成
    第四节 人口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一、明清人口变化趋势
        二、人口变化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郧阳地区农业开发与环境
    第一节 明清土地政策与环境
        一、明代土地垦荒政策
        二、清代土地政策
        三、生态视角下的土地开发
    第二节 明代郧阳地区农业发展
        一、土地开垦状况
        二、农田水利建设
        三、农业生产与技术发展
    第三节 清代郧阳地区农业发展
        一、土地开垦状况
        二、农田水利建设
        三、种植新趋势
    第四节 农业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森林资源衰减
        二、水土流失
    小结
第四章 环境思想与保护个案
    第一节 明清环境思想
        一、明清士大夫环境思想
        二、明清郧阳地区官员的环境思想
        三、郧阳地区民俗文化中的环境思想
    第二节 明清环境保护与个案
        一、清代官方环境保护
        二、明清郧阳地区环保个案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统计分析的桥梁坍塌事故原因剖析及预防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年桥梁坍塌事故统计分析
2 桥梁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1 重大水害造成的桥梁坍塌事故
        2.1.1 事故原因分析
        2.1.2 水害事故预防措施
    2.2 风灾造成的桥梁事故
        2.2.1 风灾事故分析
        2.2.2 风灾事故预防措施
    2.3 船舶、车辆碰撞桥梁事故
        2.3.1 桥梁撞击事故分析
        2.3.2 撞击事故预防措施
    2.4 超载现象
        2.4.1 事故分析
        2.4.2 预防措施
    2.5 设计、施工不当引起的桥梁坍塌事故
        2.5.1 事故分析
        2.5.2 预防措施
    2.6 年久失修引起桥梁坍塌
        2.6.1 事故分析
        2.6.2 预防措施
3 结论

(8)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基于天津8.12等三个典型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1. 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现状
        2.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备受党中央的关注
        3.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4. 新时期我国地方政府在不断提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水平
        5. 进一步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6. 本文选取的案例在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中具有典型性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理论意义
        3. 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可行性和重难点
        (一) 研究的思路方法
        (二) 研究的可行性
        (三) 研究的重难点
    四、创新点和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现状
        (一) 美国政府的危机管理
        (二) 俄罗斯政府的危机管理
        (三) 日本政府的危机管理
        (四) 英国政府的危机管理
    二、国内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章 公共危机与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及理论阐释
    一、概念界定
        (一) 公共危机的内涵与特征
        1. 公共危机的概念
        2. 公共危机的特征
        3. 公共危机的分类
        (二)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三) 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
        1. 公共性
        2. 预防性
        3. 权威性
        4. 危险性
        5. 紧迫性
        6. 人本性
        7. 长期性
        8. 系统性
        (四)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1.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统筹协调的含义与特征
        2. 地方政府应对危机过程
    二、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 危机管理的4R理论
        (二) 危机管理的六阶段理论
        (三) 系统组织理论
        (四) 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理论
    三、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
        (一) 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
        (二) 民众更好生活的保障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所需
        (四) 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一、发展历程
        (一) 单纯抢险应对阶段
        (二) 有限监测和模块管理阶段
        (三) 危机全过程综合管理探索阶段
    二、发展现状
        (一)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1. 政府职能的积极转变,应急预案体系进入新阶段
        2. 全国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初步形成
        3. 危机管理专门机构的初步建立
        4. 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从无到有、逐步建立
        (二)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危机的预防、预警不到位
        2. 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缺失,社会参与度不高
        3. 危机善后薄弱
        4. 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制建设滞后,不健全
    三、本文选取案例的典型性分析
        (一) 案列的典型性分析
        1. 公共性
        2. 突发紧迫性
        3. 破坏性
        4. 并发性
        5. 信息不对称性
        (二) 案例对于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代表性
    四、基于案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 危机预防和预警失效
        (二) 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缺失,应急专业化程度不高
        (三) 危机善后处置薄弱,追责力度不大
        (四) 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制建设滞后、不健全
第五章 国外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一) 美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二) 俄罗斯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三) 日本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二、国外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特点
        (一) 注重公众的危机意识教育,危机预防和预警完善
        1. 国民危机意识的培养教育
        2. 完善的危机预防和预警
        (二) 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
        (三) 危机管理紧急处置机构的建立
    三、国外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启示
        (一) 加强公共危机意识教育培养,完善危机预警
        (二) 加快制定和完善紧急状态立法
        (三) 助推公共危机专门应急机构的全面构建
第六章 进一步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危机发生前的预防、预警阶段
        (一) 对于公共危机以预防为先,改变“重治轻防”的策略
        (二) 健全和优化公共危机预警
        (三) 聚焦应急文化建设
        1. 营造浓厚的应急文化氛围
        2. 改善应急文化的灌输方式
        3. 积极开展危机应对经验的交流合作
    二、危机发生时的反应、应对和救援阶段
        (一) 提升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1. 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建设
        2. 缩短应急管理快速反应的时间
        3. 加强应急准备环节
        4. 完善社会动员,提升社会参与度
        (二) 加强危机管理的专业化建设
        (三) 加强危机信息和资源的整合
        (四) 政府积极引导,扶持社会应急机构发展,强调多方合作
    三、危机发生后的善后和追责阶段
        (一) 完善危机的善后
        (二) 加强问责、提升追责力度
    四、加快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制法规建设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长江下游航道突发事件处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
        1.2.2 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过程研究
        1.2.3 突发事件应急设施的配布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1.2.4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的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航道突发事件相关概念
        2.1.1 航道突发事件定义
        2.1.2 航道突发事件分类
        2.1.3 航道突发事件基本应急属性
    2.2 突发事件处置的理论基础
        2.2.1 危机管理理论
        2.2.2 应急管理理论
        2.2.3 风险管理理论
        2.2.4 突发事件演化过程控制的关键要素识别
    2.3 小结
第三章 长江下游航道通航条件及维护情况
    3.1 研究范围
    3.2 通航环境
        3.2.1 自然条件
        3.2.2 与通航有关设施
    3.3 河床演变及航道条件
        3.3.1 白茆沙水道
        3.3.2 通州沙水道
        3.3.3 南通水道
        3.3.4 浏海沙水道
        3.3.5 福姜沙水道
        3.3.6 长江下游航道特点
    3.4 航道的维护情况
        3.4.1 航道维护管理对象
        3.4.2 维护工作内容
        3.4.3 维护工作的难点
    3.5 小结
第四章 长江下游航道突发事件调查与分析
    4.1 长江下游航道典型突发事件调查
    4.2 辖区突发事件统计分析
    4.3 长江下游航道突发事件特点
        4.3.1 事发船舶大型化
        4.3.2 引发航道不畅的比例上升
        4.3.3 事故类型复杂,处理难度加大
        4.3.4 事故后果严重、损失呈增大趋势
    4.4 小结
第五章 配套设施研究
    5.1 配套硬件设施基本情况
    5.2 配套硬件设施突发事件处置的适应性分析
        5.2.1 航标船与突发事件处置的适应性分析
        5.2.2 测量船与突发事件处置的适应性分析
    5.3 靠泊基地与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适应性分析
        5.3.1 靠泊基地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5.3.2 靠泊基地设置
        5.3.3 靠泊基地优化分析
    5.4 配套软件设施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适应性分析
        5.4.1 南浏段数字航道
        5.4.2 电子航道图3.0版本
        5.4.3 上浏段数字航道
    5.5 小结
第六章 航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
    6.1 航道突发事件风险因子分析与控制要素识别
        6.1.1 航道突发事件风险因子分析
        6.1.2 航道突发事件控制要素识别
    6.2 应急处置原则
    6.3 应急处置机构的设置
    6.4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6.4.1 航标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
        6.4.2 航道维护尺度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应急处置
        6.4.3 水上交通事故引发通航问题的现场应急处置
        6.4.4 整治建筑物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
    6.5 事故信息传递和报告
    6.6 小结
第七章 突发事件处置后继跟踪
    7.1 突发事件原因及后果分析
    7.2 消除事故对航道的后续影响
    7.3 开展航道索赔工作
    7.4 信息发布
    7.5 后评估和资料汇总
    7.6 问责或奖励
    7.7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衢山港区及附近水域安全通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船舶通航安全的研究
        1.2.2 国内对船舶通航安全的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衢山港区及附近水域通航环境分析
    2.1 港口区域位置
    2.2 气象条件
        2.2.1 气温
        2.2.2 降水
        2.2.3 风况
        2.2.4 能见度
    2.3 水文条件
        2.3.1 潮汐
        2.3.2 设计水位
        2.3.3 乘潮水位
        2.3.4 潮流
    2.4 航道条件
        2.4.1 航道建设现状
        2.4.2 导助航工程
        2.4.3 锚地现状
    2.5 交通流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衢山港区蛇移门航道船舶通过能力分析
    3.1 航道通航船型
    3.2 船舶通航所需宽度计算
        3.2.1 求取航迹带宽度A
        3.2.2 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余宽度c
        3.2.3 船舶通航所需宽度W计算
        3.2.4 航道宽度对策研究
    3.3 船舶通航所需水深计算
        3.3.1 船舶通航所需水深计算
        3.3.2 航道水深对策研究
    3.4 航道船舶通过量预测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衢山港区及其附近水域通航风险因素分析
    4.1 衢山港区及附近水域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4.2 风险因素分析
        4.2.1 人为因素
        4.2.2 船舶因素
        4.2.3 环境因素
        4.2.4 管理因素
    4.3 确定风险基本因素
        4.3.1 人为方面的风险基本因素
        4.3.2 船舶方面的风险基本因素
        4.3.3 环境方面的风险基本因素
        4.3.4 管理方面的风险基本因素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风险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
    5.1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原理
    5.2 衢山港区风险因素的模糊综合评判
    5.3 对策研究
        5.3.1 加强多元化宣传,提升船员安全意识
        5.3.2 加强船员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5.3.3 进一步改进航道条件,营造良好的港口通航环境
        5.3.4 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加大监管部门执法力度
        5.3.5 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协调性,保障船员基本利益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得学术成果
附录一

四、浅谈长江江西段船舶风灾事故的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广东水上救生事业研究(1859-1925)[D]. 叶剑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天津海上搜救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健.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3]四川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研究 ——以白龙湖库区为例[D]. 何海滨.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4]航运安全监管过失刑事责任研究[D]. 姚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5]长江干线危防应急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王腾腾.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6]郧阳地区的人口、农业与环境研究(1476-1911)[D]. 王谷.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7]基于统计分析的桥梁坍塌事故原因剖析及预防措施研究[J]. 郑元勋,郭慧吉,谢宁. 中外公路, 2017(06)
  • [8]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基于天津8.12等三个典型案例分析[D]. 赵祎坤. 南京工业大学, 2017(07)
  • [9]长江下游航道突发事件处置方法研究[D]. 曹玮. 东南大学, 2017(04)
  • [10]衢山港区及附近水域安全通航研究[D]. 吴武超. 浙江海洋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长江江西段船舶风灾防治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