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空与低温》杂志2002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刘强[1](2006)在《对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设计中有关问题的讨论》文中指出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是专项设备,应用面相对比较窄,加上不同的被试件各自的特殊要求,因此在设计方面很难使用统一的标准。对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设计中的真空室与热沉最小尺寸确定和表面处理、冷管引入的真空密封结构、热沉的结构确定和设计计算、真空抽气主泵选择、加热形式的选择以及加热器的位置、制冷方式选择和温度循环设计、设备程序控制等有关问题,结合热真空试验技术特点提出见解,同时简介了所研制的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的简况。还对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进行了论述。
钱程[2](2021)在《荧光可视化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动植物病菌快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核酸检测技术是以生物体内的核酸为靶标进行分析的检测手段。该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控、临床诊断、遗传分析等众多领域。从样本获取到结果输出,核酸检测技术一般包含提取、扩增和检测三个基本环节。目前,已知的核酸检测技术或是需要复杂的样本提取操作、或是需要耗时冗长的扩增环节、或是需要毒性较大的凝胶电泳鉴定等,都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为了能够将该技术更好的在实际使用场合中进行推广,本论文从该技术的三个基本环节入手,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和改进,建立了集荧光可视化、便携性、低成本等优点的核酸分析平台。论文中选取了三种重要的感染于常见农副产品的动植物病菌作为应用对象,将所建立的分析平台用于对这些病菌的快速检测以评估其实际性能。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1)论文建立了集核酸快速提取、快速PCR扩增、终点肉眼检测于一体的高效核酸分析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对虾传染性皮下组织及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HNV)的检测。为了尽可能简化核酸检测的流程,提高检测效率,本论文分别从提取、扩增、检测的三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优化。首先,论文中引入了碱裂解法用以快速获取核酸样本,将繁琐的核酸提纯环节缩短到仅需3 min即可完成;其次,引入了快速PCR体系,通过对“平衡范例方程”的理解和探索,将传统的三温区PCR循环简化为动态双温区进行,成功地将本需要2 h的PCR扩增环节缩短到10 min以内;接着,引入了分子信标技术,通过对其结构的研究,设计了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探针体系,实现了在常温下对靶标核酸的肉眼荧光可视化结果判读。此外,通过改变分子信标末端的荧光标记,实现了在同一反应管内对两种不同靶标核酸的高灵敏度双重检测。该分析平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充分用于虾苗的IHHNV感染情况的初筛和周期性复检,其低成本、易操作的特性也十分适宜现场检测的应用,该病毒在对虾养殖产业中危害巨大,连年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基于该分析平台的方法可以实现在15 min内对虾苗样本中的IHHNV靶标进行快速可视化分析,检测限达到每反应1000拷贝。与现行国标方案相比,将检测时间从3 h缩短到仅需15 min,并且减少了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实用性。(2)论文建立了集防止核酸污染、恒温扩增、荧光可视化终点检测为一体的分析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对柑橘黄龙病病菌的快速检测。论文中引入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对CRISPR/Cas系统的探索,验证了Cas12a效应蛋白尚未被报道的新PAM序列“UUUN”。基于此新PAM序列,论文中进一步引入了利用尿嘧啶糖基化酶(UracilDNA Glycosylase,UDG)体系来实现防止核酸扩增子气溶胶污染的方案,解决了核酸检测领域的这一痛点。此外,用更为便携和快捷的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代替国标采用的PCR方法,可以进一步缩短整个检测流程的时间并减少对复杂温控仪器的需求。利用CRISPR/Cas体系的高特异性,当特殊设计的cr RNA与靶标黄龙病病菌的核酸配对后会与Cas12a效应蛋白形成复合体,从而激活该蛋白的旁路切割活性,使得体系中带有荧光标记的单链寡核苷酸探针被切割降解,进而导致荧光信号的释放,实现荧光可视化的高灵敏度检测。该分析平台可以实现对柑橘养殖产业影响颇大的的柑橘黄龙病的致病菌——黄龙病病菌(Cirtus huanglongbing,HLB)每反应10拷贝的高灵敏度检测,其检测限相较传统的嵌入式染料方法提高了约100倍。(3)论文建立了针对组分复杂样本的免核酸提纯分析方案,并结合玻璃化手段为热敏感的酶类试剂提供了一种更方便的储藏思路。为了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技术的实际使用性能,并提高酶类试剂的储藏稳定性,论文以近些年在全球范围内疯狂肆虐的非洲猪瘟疫情的病原菌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为应用对象,建立了基于玻璃化CRISPR体系及免样本提取的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基于对CRISPR体系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的探索和相关研究结果,论文中进一步尝试省略样本提纯的繁琐步骤,对全血样本不进行任何预处理直接对其中的核酸靶标进行检测。通过对三种常用的具有链置换功能的Bst DNA聚合酶的实验探究,筛选出了最适宜的酶种,用以对未经处理的原始全血样本进行直接扩增,并进行后续的可视化检测。此外,为了更好地将LAMP扩增体系与热敏感的CRISPR体系兼容于同一反应管中,并提高酶类试剂的储藏稳定性,论文探索了以普鲁兰糖和海藻糖作为保护剂,通过玻璃化的方法,将液态的CRISPR试剂脱水成膜的手段来实现其较长时间的稳定储存。基于该方法,经过老化加速试验的测试,原本需要低温储存环境的CRISPR体系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储藏180天。该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热敏感的酶类试剂对于储存环境的超低温要求,并且可以大大节省其远距离冷链运输的成本。该平台可以实现对家猪全血样本中的非洲猪瘟病毒每反应100拷贝级别的检测灵敏度,并且整个检测过程都可以在便携的装置上完成,实现“从样本到结果”的直观输出。
李新领[3](2005)在《装饰薄膜氮化锆的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沉积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利用溅射薄膜对材料表面防腐、表面装饰和各种工模具的表面强化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经济实用的途径。近年来,仿金膜氮化锆(ZrN)由于有比氮化钛更好的耐磨性、抗腐蚀性,更优的力学性质,良好的化学和热学性能以及漂亮的金黄色和较高的硬度和熔点,已经在手表、眼睛架、金属家具、五金制品、陶瓷及玻璃制品等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关于氮化锆薄膜的制备方法很多,直流反应溅射技术由于存在着阳极消失和迟滞效应的缺陷,严重的影响了薄膜的沉积速率。因此如何使得靶面处于金属模式的溅射状态下维持较高的溅射速率,在基体上能够获得化学配比合适的氮化锆薄膜并有较高的沉积速率,是溅射氮化锆薄膜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中频溅射技术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它是将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与中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兼具蒸镀法沉积速率高和溅射法离子轰击清洁基体表面的优点。中频溅射能够显着的改善薄膜的性能,提高膜层和基底的结合力,绕射性能好、薄膜缺陷少以及可镀材料广泛等优点。另外中频溅射技术能够有效抑制弧光放电及根除阳极消失,从而保证溅射沉积过程能够稳定进行。因此中频溅射在装饰薄膜的工业化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利用工业化生产设备SP-1215,采用中频电源、孪生磁控靶、等离子体和质谱分析技术,在1Crl8Ni9Ti不锈钢基底上沉积氮化锆薄膜,改变试验的工艺参数,制备了不同工艺下的Zr-N薄膜。并对不同工艺下的薄膜试样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1、工作气压在0.3Pa附近的范围内,薄膜能够得到较高的沉积速率。Zr-N薄膜的沉积速率与溅射功率和反应气体分压强有密切的关系:沉积速率和溅射功率成正比,和反应气体分压强成反比。而基体偏压对沉积速率的影响很小。 2、反应气体分压强和溅射功率是影响Zr-N薄膜颜色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氮气分压强由0~85%的变化范围内,Zr-N薄膜的颜色呈白色、浅黄色、金黄色、红金色和深红色的变化规律;在溅射功率3KW~10KW的范围内,Zr-N薄膜颜色呈金黄略微偏红、金黄色、浅黄色的变化规律,两者恰好相反。因此对薄膜颜色起决定作用的是溅射功率和反应气体分压强的比值。 3、通过对不同反应气体分压强下制备的Zr-N薄膜的俄歇深度分析,发现了N/Zr比例随氮气分压强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趋势趋缓。 通过大量的氮化锆沉积试验数据,分析了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沉积工艺参数对氮化锆的颜色和沉积速率的影响,从而在工业化生产设备上获得一
山丽杰[4](2004)在《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高效浓缩型酸奶发酵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发酵乳制品工业的迅猛发展,积极研究并大力开发高效浓缩型酸奶发酵剂,对于推动我国乳酸菌发酵剂产业化进程、促进我国发酵乳制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优良乳酸菌种进行了分离选育和优化搭配;优化筛选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廉价增殖培养基和冻干复合保护剂;研究了乳酸菌增殖培养、细胞浓缩分离、真空冷冻干燥的工艺技术;初步探索了乳酸菌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存活的适宜条件;制备出高效浓缩型乳酸菌混合菌种冻干发酵剂,并对冻干发酵剂在乳中的发酵活力进行了检测。 从国内外优质发酵酸奶制品或商业发酵剂中分离出的乳酸菌中,初步筛选出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cus)和4株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通过研究菌株在乳中的发酵特性及混合搭配比例,选育出发酵性能优良的1株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和1株嗜热链球菌——S.t-3,确定了二者在乳中混合发酵的最佳比例为1∶1。 选择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易于分离细胞的菊芋汁培养基、番茄汁培养基、胡萝卜汁培养基,通过细胞生长试验,确定了菊芋汁培养基是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的最适基础培养基,同时也是嗜热链球菌S.t-3的最佳增菌培养基;嗜热链球菌S.t-3在菊芋汁培养基中37℃培养16h,活菌数高达2.81×109cfu/mL;研究了在菊芋汁培养基中添加15种不同营养因子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细胞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汁、乳糖、蛋白胨、碳酸钙,可显着促进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的细胞生长:利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的最佳增菌培养基,其配比为:在菊芋汁培养基中添加7.5%番茄汁、1.5%乳糖、1%蛋白胨、0.3%碳酸钙;在菊芋汁复合增菌培养基中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经37℃培养16h,活菌数可达1.50×109cfu/mL,较对照菊芋汁培养基的活菌数提高23.96倍,较实验室使用的MRS培养基的成本可降低1600元/吨。 研究了培养条件和营养基质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细胞抗冷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7℃培养、培养基的起始pH值为6.0、对数末期或稳定初期收获菌体、保护剂pH值调至6.0左右、在菊芋汁复合增菌培养基中添加1‰甘油或1‰VE,可显着提高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的冷冻存活率。 通过研究离心力、离心时间对乳酸菌离心损失率影响,确定了菌体细胞浓缩分离的最适离心条件: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和嗜热链球菌S.t-3分别采用3672g(6000r/min)10min离心,杆菌和球菌的离心损失率分别降低为0.005%和0.029%。 研究了冻干厚度与干燥时间、冻干发酵剂含水量的关系,确定了冷冻干燥工艺的基本技术参数;筛选出4种优良冻干复合保护剂配方,冷冻干燥后,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的冻干存活率均达60%以上、活菌数均在1×109 cfu/g以上,嗜热链球菌S.t-3的冻干存活率均达80%以上、活菌数均在1×109 cfu/g以上;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利用(37)号复合保护剂冻干后的细胞存活率达68.0%、活菌数达4.99×109 cfu/g,嗜热链球菌S.t-3采用(46)号复合保护剂冻干后的细胞存活率达98.0%、活菌数达1.25×1010 cfu/g。 通过检测冻干发酵剂在乳中的发酵活力,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4种优良冻干复合保护剂制成的混合菌种冻干发酵剂,活菌含量均达1 x10‘“c创g以上:发酵性能良好,以万分之一以下的接种量进行42℃酸奶发酵,4h即可凝乳;其发酵的酸奶制品,酸度达到80oT90oT、pH值为4.5左右,而且感官风味俱佳;接种量较传统人工发酵剂降低100倍以上。 本研究为高效浓缩型酸奶发酵剂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包华音[5](2012)在《中药壁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中药壁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收集到的壁虎药材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文献综述、生药学研究、定性定量分析、指纹图谱构建和药效学研究,以期建立动物类中药壁虎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本草考证与国内外文献综述——大量查阅历代本草和现代文献,从名称、品种、产地、生境、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性味归经等方面对中药壁虎进行本草考证,从动物资源、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壁虎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2.生药学研究——应用动物分类学知识对收集到的10个产地的壁虎药材进行品种鉴定,并从外部形态、大小、色泽、气味等方面进行药材性状分析,利用粉末显微鉴别技术和有效部位薄层色谱鉴别技术对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定。3.含量测定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壁虎药材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利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不同产地壁虎药材中可溶性总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壁虎药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利用苯酚—硫酸法对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测定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粗脂含量,并采用铝蓝比色法对药材中的磷脂含量进行测定。4.常规检查项目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规定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壁虎药材进行了全面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测定分析。5.指纹图谱研究——利用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建立壁虎药材不同部位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利用溴化钾压片法对药材粉末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分析;利用紫外谱线组法对药材进行紫外光谱测定分析,建立壁虎药材的紫外谱线指纹图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优选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条件,建立壁虎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6.药效学研究——提取壁虎药材的多肽和多糖成分,并分别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用MTT法检测壁虎多肽和多糖成分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1.经鉴定本研究应用的壁虎药材均来源于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 Guenther),不同产地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基本相似,产地间的细微差异可能与壁虎的生活环境、养殖方式、药材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关。2.建立了壁虎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与检测指标。3.优选出壁虎药材蛋白提取工艺:pH值为12,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50℃,超声提取时间为80min。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明显差异,因此,蛋白含量可以作为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4.优选出壁虎药材多糖提取工艺:超声提取时间为20min,溶剂量为30倍,醇沉浓度为90%。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多糖含量有较大差异,因此,多糖含量可以作为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5.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粗脂和总磷脂含量有明显差异,提示药材质量存在差异。6.根据常规检查项目的测定结果,提出了壁虎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的质量评价参考标准。经实验探讨,确定了壁虎药材醇浸出物测定的乙醇浓度为70%。7.建立了壁虎药材的红外光谱与紫外谱线组指纹图谱。8.建立了壁虎药材不同部位的蛋白质指纹图谱。9.建立了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标定了8个共有特征指纹峰。10.药效学研究表明,壁虎药材多肽和多糖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11.建立了壁虎药材的质量控制规范(草案),并做出起草说明。结论中药壁虎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药材未载入《中国药典》,也没有部颁质量标准,目前还未见对其进行相关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报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壁虎药材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课题首次从药材性状、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别、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建立、常规项目检查、药效学研究等方面对壁虎药材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评价指标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建立了壁虎药材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红外和紫外光谱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并提出了质量评价标准(草案),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奠定了基础。
二、《真空与低温》杂志2002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空与低温》杂志2002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对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设计中有关问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 |
2.1 真空试验容器单元 |
2.1.1 真空室设计 |
2.1.2 热沉的设计 |
2.2 真空机组设计中主泵选择 |
2.3 温度循环单元设计 |
2.3.1 加热单元设计 |
(1)加热方式 |
(2)灯阵加热方式的设计 |
2.3.2 制冷单元设计 |
(1)制冷方式 |
(2)制冷循环的设计 |
2.4 控制单元的设计 |
3 热真空试验设备的检测 |
3.1 极限压力 |
3.2 工作真空度和抽气速率检测 |
3.3 热沉温度 |
4 结束语 |
(2)荧光可视化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动植物病菌快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核酸检测技术在分子诊断方面的应用 |
1.1.2 农副产品中动植物病菌快速检测的重要性 |
1.1.3 本节小结 |
1.2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
1.2.1 核酸提取 |
1.2.2 核酸扩增 |
1.2.3 核酸扩增子检测 |
1.2.4 本节小结 |
1.3 新型核酸检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1.3.1 核酸气溶胶污染防止办法 |
1.3.2 快速PCR技术的应用 |
1.3.3 免扩增的核酸分析方法 |
1.3.4 新型探针技术的应用 |
1.3.5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
1.3.6 本节小结 |
1.4 核酸检测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 |
1.5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分子信标和快速PCR的双重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材料和试剂 |
2.2.2 仪器设备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对虾IHHNV病毒标准PCR检测方法建立 |
2.3.2 快速PCR体系循环时间参数探索 |
2.3.3 分子信标用于可视化检测条件探索 |
2.3.4 可视化检测平台灵敏度与特异性评估 |
2.3.5 可视化检测平台应用于双重检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防污染核酸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材料和试剂 |
3.2.2 仪器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针对柑橘黄龙病菌的LAMP扩增体系 |
3.3.2 Cas12a效应蛋白新PAM序列可行性分析 |
3.3.3 基于Cas12a效应蛋白的荧光可视化检测体系 |
3.3.4 基于UDG酶消解的防污染核酸检测体系 |
3.3.5 防污染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的搭建 |
3.3.6 防污染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灵敏度评估 |
3.3.7 防污染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用于柑橘黄龙病菌检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玻璃化CRISPR及免样本提取的荧光可视化核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材料和试剂 |
4.2.2 仪器设备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LAMP扩增体系 |
4.3.2 免样本提取的恒温核酸扩增体系 |
4.3.3 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CRISPR/Cas12a检测体系 |
4.3.4 普鲁兰糖和海藻糖用于对CRISPR体系的保护 |
4.3.5 玻璃化的CRISPR薄膜加速老化试验 |
4.3.6 免样本提取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搭建 |
4.3.7 免样本提取可视化核酸分析平台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检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装饰薄膜氮化锆的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沉积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 装饰膜氮化锆的研究现状 |
2 概述 |
2.1 薄膜的气相沉积制备技术 |
2.1.1 蒸镀 |
2.1.2 溅射镀 |
2.1.3 离子镀 |
2.2 溅射技术原理 |
2.2.1 溅射现象及其机理 |
2.2.2 溅射技术的发展历史 |
2.2.3 辉光放电 |
2.3 几种典型的溅射技术 |
2.3.1 直流溅射 |
2.3.2 磁控溅射 |
2.3.3 射频溅射 |
2.3.4 非平衡磁控溅射 |
2.4 反应溅射及其存在的问题 |
2.4.1 反应溅射 |
2.4.2 反应溅射存在的问题 |
2.5 中频溅射技术在反应溅射中的应用 |
2.6 质谱分析仪引入镀膜的工艺控制 |
2.6.1 反应溅射的迟滞效应 |
2.6.2 质谱分析法的引入 |
3 试验材料与设备 |
3.1 试验材料 |
3.1.1 基体材料及预处理 |
3.1.2 试验靶材及气源 |
3.2 中频反应磁控溅射真空镀膜系统 |
3.2.1 抽气系统 |
3.2.2 磁控溅射靶 |
3.2.3 溅射电源和偏压电源 |
3.2.4 供气系统 |
3.3 检测设备 |
3.3.1 气体分析系统 |
3.3.2 分光测色计 |
3.3.3 干涉显微镜 |
3.3.4 俄歇微探针 |
4 试验工艺及试验方案 |
4.1 氮化锆薄膜的制备工艺 |
4.1.1 镀膜前处理 |
4.1.2 镀膜工艺流程 |
4.1.3 记录数据 |
4.1.4 成品记录 |
4.2 Zr-N薄膜的试样制备方案 |
4.2.1 不同工作气压下的Zr-N薄膜的制备 |
4.2.2 不同反应气体分压下的Zr-N薄膜的制备 |
4.2.3 不同溅射功率下的Zr-N薄膜的制备 |
4.2.4 不同基体偏压下的Zr-N薄膜的制备 |
5 Zr-N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不同工作气压对Zr-N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 |
5.1.1 不同工作气压下Zr-N薄膜沉积速率的试验结果 |
5.1.2 工作气压对沉积速率影响的分析 |
5.2 不同氮气分压对Zr-N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 |
5.2.1 不同氮气分压下Zr-N薄膜沉积速率的试验结果 |
5.2.2 氮气分压对沉积速率影响的分析 |
5.3 不同溅射功率下对Zr-N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 |
5.3.1 不同溅射功率下Zr-N薄膜沉积速率的试验结果 |
5.3.2 溅射功率对沉积速率影响的分析 |
5.4 不同基体偏压对Zr-N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 |
5.4.1 不同基体偏压下Zr-N薄膜沉积速率的测量结果 |
5.4.2 基体偏压对沉积速率影响的分析 |
5.5 其他条件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
5.6 讨论 |
6 Zr-N膜颜色的影响因素分析 |
6.1 Zr-N膜颜色研究现状 |
6.2 颜色的测量与成因机理 |
6.2.1 应用CIE1931色度图来标定物体的颜色 |
6.2.2 CIEl 976 L~*a~*b~*色度空间及色差公式 |
6.3 Zr-N制备试验的颜色测量的试验结果 |
6.3.1 不同工作气压下制备的Zr-N薄膜颜色测量结果 |
6.3.2 不同氮气分压下制备的Zr-N薄膜颜色测量结果 |
6.3.3 不同溅射功率下制备的Zr-N薄膜颜色测量结果 |
6.3.4 不同基体偏压下制备的Zr-N薄膜颜色测量结果 |
6.4 Zr-N薄膜颜色的影响因素分析 |
6.4.1 氮气分压的影响 |
6.4.2 溅射功率的影响 |
6.4.3 工作气压的影响 |
6.4.4 基体偏压的影响 |
6.4.5 薄膜厚度的影响 |
6.4.6 其他参数对薄膜颜色的影响 |
6.5 Zr-N薄膜颜色与黄金和金合金颜色的比较 |
6.6 不同氮分压下薄膜的反射率曲线 |
6.7 讨论 |
7 不同氮分压下氮化锆薄膜的成分分析 |
7.1 俄歇深度分析原理 |
7.2 Zr-N薄膜的表面元素定性分析 |
7.3 Zr-N薄膜样品的半定量分析 |
7.4 2-9~#试样的俄歇深度分析 |
7.5 讨论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4)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高效浓缩型酸奶发酵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传统人工型发酵剂制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酸奶发酵剂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进展 |
1.2.1 天然型酸奶发酵剂 |
1.2.2 传统人工型酸奶发酵剂 |
1.2.3 高效浓缩型酸奶发酵剂 |
1.3 高效浓缩型酸奶发酵剂的种类 |
1.3.1 高效浓缩型冻藏发酵剂 |
1.3.2 高效浓缩型干燥发酵剂 |
1.4 影响高效浓缩型冻干发酵剂活力及贮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1.4.1 菌种或菌株特性 |
1.4.2 乳酸菌的增殖培养 |
1.4.3 菌体细胞的分离 |
1.4.4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 |
1.4.5 复水介质与复水条件 |
1.4.6 保藏条件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关键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5.3 研究内容 |
1.5.4 技术关键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菌种 |
2.2 培养基 |
2.2.1 MRS培养基 |
2.2.2 脱脂乳培养基 |
2.2.3 基础培养基(Jerusalem artichoke juice,JAJ) |
2.3 材料 |
2.4 主要仪器设备 |
2.5 检测项目 |
2.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6.1 乳酸菌优良菌种或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发酵特性的比较 |
2.6.2 乳酸菌廉价增殖培养基的优化筛选 |
2.6.3 培养条件和营养基质对乳酸菌细胞抗冷冻性的影响 |
2.6.4 菌体细胞浓缩分离条件的选择 |
2.6.5 冷冻干燥工艺研究及高效冻干保护剂优化筛选 |
2.6.6 冻干保护剂及其复合配方的优化筛选 |
2.6.7 冻干混合菌种发酵剂成品发酵活力检测 |
2.7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乳酸菌优良菌种或菌株的分离筛选和优化搭配 |
3.1.1 乳酸菌优良菌种或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发酵特性的比较 |
3.1.2 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不同菌株的优化搭配 |
3.2 乳酸菌廉价增殖培养基的优化筛选 |
3.2.1 基础培养基的选择 |
3.2.2 在菊芋汁培养基中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增殖因子的筛选 |
3.2.3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筛选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菌株菊芋汁复合增殖培养基 |
3.3 培养条件和营养基质对乳酸菌细胞抗冷冻性的影响 |
3.3.1 培养温度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细胞抗冷冻性的影响 |
3.3.2 细胞收获的菌龄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抗冷冻性的影响 |
3.3.3 培养基起始pH值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抗冷冻性的影响 |
3.3.4 保护剂pH值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抗冷冻性的影响 |
3.3.5 营养基质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抗冷冻性的影响 |
3.4 菌体细胞浓缩分离条件的选择 |
3.5 冷冻干燥工艺研究及高效冻干保护剂优化筛选 |
3.5.1 冻干厚度、干燥时间及冻干发酵剂含水量三者关系曲线测定 |
3.5.2 冻干保护剂及其复合配方的优化筛选 |
3.6 冻干混合菌种发酵剂成品发酵活力检测 |
4 讨论 |
4.1 乳酸菌优良菌种(株)的选育与搭配 |
4.2 对提高微生物细胞冻干存活率二种作用机制的探讨--菌体内在抗性调节机制与外加保护剂的作用机制 |
4.3 乳酸菌廉价增殖培养基的获得 |
4.4 菌体细胞的浓缩分离 |
4.5 冻干过程对细胞存活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中药壁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 本草考证 |
1.1 名称考证 |
1.2 品种考证 |
1.3 产地、生境考证 |
1.4 药用部位考证 |
1.5 采收加工与炮制考证 |
1.6 性味归经考证 |
2 动物资源研究 |
3 生药学研究 |
3.1 性状鉴别 |
3.2 显微鉴别 |
3.3 理化鉴别 |
4 化学成分研究 |
4.1 蛋白类成分 |
4.2 脂肪类成分 |
4.3 多糖 |
4.4 微量元素 |
4.5 其他 |
5 药理作用 |
5.1 抗肿瘤作用 |
5.2 抗炎作用 |
5.3 降血压作用 |
5.4 抗血栓形成和改善组织血液供应的作用 |
5.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5.6 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
5.7 抗菌作用 |
5.8 毒副作用 |
6 临床应用 |
6.1 治疗肿瘤 |
6.2 治疗溃疡、瘘管和窦道 |
6.3 治疗结核 |
6.4 治疗乳癖 |
6.5 治疗动脉硬化闭塞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6.6 治疗疼痛 |
6.7 治疗蝎、蜂螫伤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 |
1 性状鉴别 |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小结 |
2 显微鉴别 |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3 小结 |
第三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石油醚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 |
2.2 95%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 |
2.3 70%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药材的预处理 |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 精密度试验 |
2.4 蛋白质提取方式的选择 |
2.5 可溶性蛋白超声提取单因素考察 |
2.6 蛋白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选 |
2.7 重复性试验 |
2.8 稳定性试验 |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10 不同产地样品蛋白质含量测定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多糖含量测定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 精密度试验 |
2.3 药材的预处理 |
2.4 多糖提取方式的比较 |
2.5 多糖超声提取单因素考察 |
2.6 多糖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选 |
2.7 稳定性试验 |
2.8 重复性试验 |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10 不同产地样品多糖含量测定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脂类物质研究 |
1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中粗脂含量的测定 |
1.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小结 |
2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中磷脂含量的测定 |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3 小结 |
第七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常规检查项目研究 |
1 水分测定 |
1.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小结 |
2 灰分分析 |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2.2 测定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小结 |
3 浸出物分析 |
3.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3.2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
3.3 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
3.4 挥发性醚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
3.5 讨论 |
第八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材料 |
2 PAGE法筛选壁虎药材蛋白质提取条件 |
2.1 蛋白质的提取 |
2.2 不同提取方法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3 不同溶剂提取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3 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壁虎药材蛋白质PAGE指纹图谱的建立 |
3.1 壁虎药材全体的PAGE指纹图谱 |
3.2 壁虎药材体部的PAGE指纹图谱 |
3.3 壁虎药材尾部的PAGE指纹图谱 |
4 小结 |
第九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光谱条件 |
2.2 样品处理 |
2.3 压片 |
2.4 测定方法 |
2.5 方法学考察 |
2.6 样品测定 |
2.7 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图谱 |
3.2 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 |
3.3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红外光谱指纹区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十部分 不同产地壁虎药材的紫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提取溶液的制备 |
2.2 仪器条件 |
2.3 供试液稀释倍数的确定 |
2.4 紫外吸收光谱范围的考察 |
2.5 方法学考察 |
2.6 样品测定 |
2.7 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 |
2.8 测定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十一部分 中药壁虎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试剂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的筛选 |
2.2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
2.3 HPLC色谱条件的建立 |
2.4 HPLC指纹图谱系统适用性实验 |
2.5 壁虎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
2.6 山东产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
2.7 安徽产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
2.8 河北产壁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
2.9 聚类分析 |
3 总结与讨论 |
3.1 研究方法建立的依据 |
3.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依据 |
3.3 色谱条件的选择依据 |
3.4 创新点 |
3.5 展望 |
第十二部分 无蹼壁虎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仪器、试剂和细胞株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细胞株 |
2 实验方法 |
2.1 壁虎药材多肽成分的制备 |
2.2 壁虎药材多糖成分的制备 |
2.3 细胞培养 |
2.4 接种 |
2.5 加药及培养 |
2.6 细胞存活率的检测(MTT法) |
3 实验结果 |
3.1 药物浓度对bel-7402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3.2 药物浓度对MCF-7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十三部分 壁虎药材质量控制规范(草案)及起草说明 |
壁虎药材质量控制规范(草案) |
壁虎药材质量控制规范(草案)起草说明 |
第十四部分 创新性分析 |
第十五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四、《真空与低温》杂志2002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对热真空环模试验设备设计中有关问题的讨论[J]. 刘强. 真空与低温, 2006(04)
- [2]荧光可视化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动植物病菌快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D]. 钱程. 浙江大学, 2021(01)
- [3]装饰薄膜氮化锆的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沉积工艺的研究[D]. 李新领. 河北农业大学, 2005(06)
- [4]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高效浓缩型酸奶发酵剂的研究[D]. 山丽杰. 河北农业大学, 2004(04)
- [5]中药壁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包华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