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黑客到骇客、红客、奇客和闪客(论文文献综述)
徐世超[1](2018)在《黑客在互联网发展中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关于黑客在互联网发展中的意义研究,通过探讨黑客在互联网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黑客所引发的一系列争议,让人们对黑客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认识。在大众传媒中,黑客总是被描述为不法分子,他们就像“计算机网络中的幽灵”,不用现身就能随意潜入他人网络的内部,进而窥探计算机内部所有的信息,甚至威胁着网络的稳定与安全。但是,也存在这样一群黑客,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时常会悄无声息地潜入你的计算机系统,甚至会制造一个恶作剧来提醒你系统存在的漏洞。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只为能够随意进入他人系统,但并非为了恶意去破坏系统以及获取非法利益,那么他们究竟为什么这样做呢?他们对互联网的发展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显然这是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弄清黑客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以及黑客在互联网发展中的意义。为黑客正名是研究黑客的前提,通过以黑客的发展史为线索,对黑客的起源进行分析,来对黑客与骇客加以区分。黑客意为创造,骇客意为破坏,两者有明显质的区别。黑客:有着共同理想信念,遵从同一行为准则,精通计算机技术,可以不受限制访问计算机来认识世界新事物的理想主义者。黑客有着共同的伦理追求,他们倡导对计算机不受限制的访问、倡导信息的自由共享、倡导分权,同时他们也坚信计算机可以创造艺术和美,可以改变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同时黑客身上展现出了追求自由共享,探索创新的精神气质。无论从黑客对互联网的发展,还是从黑客所具有的技术层面来说,黑客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合理性。真正的黑客以独有的方式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与进步。比如在技术层面,黑客直接参与了互联网最初的建设,他们通过共享社区分享对网络的想法,共同参与完善,甚至共同制定了相关的网络标准。计算机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同样离不开黑客起到的关键作用。除此之外,黑客在与网络安全专家博弈的过程中,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促进了互联网安全的发展,使互联网的安全体系更加科学完善,互联网安全的防护技术更加先进。在精神层面,黑客是互联网精神的践行者,他们诠释了互联网的自由、共享、开放精神。在黑客看来,互联网通过技术实现了人类一直所探求的自由,他们为互联网自由抗争,与网络霸权博弈,打破人为设置的种种限制,只是为了维护互联网的言论自由、信息自由,维护互联网这一理想国。黑客为资源共享抗争,他们倡导共享精神,并坚信只有这样的方式才有助于知识的传播,有助于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才能让更多人真正享受到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黑客无法忍受对网络资源进行人为设置访问获取权限,尤其是对公共知识的限制,以及为谋取个人利益而破坏互联网的共享精神。黑客们通过黑客技术,以黑客独有的方式践行共享精神,维护互联网开放精神。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黑客也是如此。黑客在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也难免会引发一些争议。例如,黑客所倡导的自由精神往往忽略了现实的伦理道德要求,黑客对自由无限度的追求引发了黑客责任的缺失。黑客在对他人系统自由访问探索时,实际上已经侵犯了他人权利,甚至触犯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这势必引发了关于黑客所倡导的自由与责任的争议。同时黑客所信奉的技术决定论,造成了黑客只关注技术而导致其道德沦丧,因为技术往往比伦理道德发展的快,黑客对技术的痴迷使得他们过于关注自我技术的进步,而忽视了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还有黑客的共享精神与所有权的“冲突”引发的争议,由于技术恐惧而造成对黑客的误解。但是,黑客所倡导的是共享与免费,他们反对的是版权的过度保护,尤其强调公共知识的共享与自由获取。黑客在互联网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使一个个独立的个人连接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个闭塞的国家进入了信息自由流通的新世界,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自由。黑客就是互联网的免疫系统,是互联网精神的最佳诠释者,在互联网安全、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黑客也确实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责任的缺失,对法律道德的无视等。我们不能因此就盲目抵制所有黑客,应从这些问题中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同时做出相应的改变,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网络道德,引导黑客的和谐发展,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步军,郑佳佳[2](2014)在《“H+ing”结构成因归属及发展规范》文中指出由汉语不同性质的词、短语、乃至句子(标记为"H")加上英语中表示现在进行时态的语法标记"-ing"的新型汉外组合形式"H+ing",通过对其成因、归属、使用频率等方面统计、分析,从而证明该结构在汉语中立足的可能性,同时指出其应规范之处。
王乾[3](2013)在《现代汉语缩略新词语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汉语新词语群的研究是在新词语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在界定词群、缩略语等概念的基础之上,对新词语群产生的外部原因——思想观念和国际间的交流;内部原因——联想机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与此同时,按照结构类型、语义类型和共同词素将缩略新词语群进行了分类。经过大量原始语料的统计和分析,运用事件域理论,得出了参与者和过程在现代汉语缩略新词语群中占据绝大部分比重的结论。并据此得出了词素重合性、意义连接性和词缀化三个内在的制约因素。同时对汉语缩略新词语群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类推规律、不平和内部制约规律、丰富和简化规律和潜显语言的规律。最后,针对现代汉语缩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郑潇潇[4](2012)在《论新词语小品文命名的语言学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社会变革引起了新词语的大量产生,很多人积极关注新词语并进行新词语小品文的写作,本文在搜集大量新词语小品文名称的基础上,对其语言学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阐述。
黄丹妮[5](2011)在《“客文化”热潮的冷思考》文中认为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是人类发展史的里程碑。它带来了文明、发展、进步,送来了便捷、科学、智慧。在其庞大的系统中,世界人民跨越时空边界,打破文化隔阂,一只鼠标,一条网线,便可将任何人相互连接。然而,在这迅速袭来的"客文化"潮流中,隐藏着那些潜在的危险?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本文就这一现象深入探讨,为文明网络的构建提供参考。
杨丽波[6](2010)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汉文化中的察“颜”观“色”》文中研究表明英汉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汇丰富多彩,但因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词汇都被赋予了基本义之外的文化内涵。文章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对常见的白色、黑色和红色这三种基本颜色词进行了对比研究,意在揭示它们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以减少使用中的语用失误,有利于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张谊生,许歆媛[7](2008)在《浅析“X客”词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新探》文中指出近年来,汉语中形成了一支独特的附缀式"X客"词族,主要用于网络,同时也已扩展到平面媒体。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这类词语对当代社会用语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分别从构成和用法、形成和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探索"X客"词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以求得到较为合理的深层次解释。
刘吉艳[8](2008)在《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汉语新词语中,汉语新词语词群是以共同词素(词)为外在形式标志,且共同词素(词)的意义相同或相关,形式统一、结构整齐的词或短语的聚合。它是汉语新词语研究的内容之一,是通过类推机制而形成的一种语言现象。本研究以汉语新词语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词汇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对其产生原因、结构类型、语义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汉语新词语词群的组成成员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组成成员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词素或词,我们称之为共同词素或共同词。我们对汉语新词语词群进行研究,可以以词群内组成成员的整体——词或短语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组成成员的共同成分——词素或词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新词语词群是以共同词素(词)作为外在形式标志,因此我们把词素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纳入到研究中来。这种研究视角有利于我们对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进行较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汉语新词语词群产生的原因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方面。其产生与社会发展需要、民族语言融合以及语用心理基础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语言体系内部的动态平衡、自我调节功能以及内在的类推机制等几个方面有紧密联系。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这种较为整齐有序的、具有较强类推性的语言现象。汉语新词语词群结构类型符合现代汉语一般构词规律,但在结构类型分布上呈现出一些差异:偏正结构居多,主谓等结构偏少;在语义类型上的一个表现是一些共同词素(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按照共同词素是词根还是词缀,新词语词群可分为两大类:以共同词素为词缀的新词语词群;以共同词素为词根的新词语词群。从意义实在的词根到意义虚化的词缀,是一个渐变的连续统,我们可以根据其位置是否固定、是否有实体意义等加以区分。通过对新词语词群的结构类型和语义类型等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汉语新词语词群具有词素(词)重合性、语义连接性、搭配选择性、词缀化倾向等方面的特征。汉语新词语词群内存在语义转化现象,其语义转换可分为整体转义和部分转义两种。转义的根本动因是人的认知思维和大脑机制。人们往往用已有的词语来命名新事物,这时词语原语义的范畴就扩大了,但这种扩大不是任意的,是建立在人的认知基础上的,其变化的重要内在机制是隐喻思维。无论是从一个域到另一个域的跨域投射还是意义的多方位衍化都需要求助于逻辑推理能力或联想以找到事物间的相似点,这一点构成了转义的心理基础。汉语新词语词群内的整体转义是词群中的“词”或“短语”意义的整体变化,而不存在再将“词语”切分为词素或词的情况。发生整体转义的新词语词群,其形成的基础仍是存在共同词素(词),但词(短语)与词(短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是整体意义上的相对或相关。我们采用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对整体转义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性质相似、功能相似、过程相似、状态相似、结果相似等整体转义类型。汉语新词语词群内的部分转义是词群内的词的共同词素(词)发生了意义变化,意义变化的部分可以是词素,也可以是词。部分转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语义的类化;一种是语义的泛化。语义类化是指意义指称范围的扩大,语义类化的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指谓对象上发现这些可以类化的特征,将这些特征加载在一定的对象之上使之纳入词语的指称范围。一些共同词素在类化的同时还增添了附加的语义色彩。汉语新词语词群的泛化转义以意义的抽象化、一般化和扩大化为特征,它是以部分具体义素的脱离和意义的适用范围扩大为前提的。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指称对象纳入自己的指称范围,是尽可能地促使使用者在词语(能指)和尽可能多的对象(所指)之间创造性地发现新指称关系的过程。包括辐射型、连锁型和复合型等语义泛化类型。汉语新词语词群内部一些共同词素的语义在隐喻机制的运作下,发生类化或泛化。类化或泛化的过程是义素不断损失,细节义不断减少的过程,并逐渐固化为某一抽象义,有的伴随附加意义的产生。我们认为处于这一语义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词素正在发生语义的虚化。我们通过观察语言和言语现象,研究了在语言发展一般规律统摄下的词群发展规律,同时研究了潜语言和显语言在词群发展中的交替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词语词群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我们认为新词语词群有词群音节三音化和共同词素词缀化的发展趋势。从总体来说,现代汉语仍然是以双音节为主,并以双音节为主要发展方向。我们所说的三音化的趋势是针对词群这一研究范围而言的。共同词素词缀化的发展趋势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进一步虚化,发展成为词缀;二是保持在中间状态;三是词缀化进程终止。汉语新词语词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由于汉语新词语词群有较强的类推性,词群内部的新词语在造词上具有相对单一的模式,其共同词素(词)具有相同或相关的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少量新词语的内部构成和语义理据之后,使其触类旁通。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选用已经被认为是规范了的新词语词群来进行教学,重视造词模式与意义变化两个方面的教学,使两者相互促进,互为依存。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词素扩展教学法和主题扩展教学法,遵循“必要性”、“普遍性”等原则,以保证教学的效果。
王玉丽[9](2008)在《网络新词“X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由"客"作为后位成份构成网络新词"X客"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客类词"的发展轨迹分析着手,揭示其生成特点和"客类词"的语法性质并可以从中看到"客"词义变化。
应学凤[10](2006)在《“客”族系列流行语》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互联网上的新事物层出不穷。与之对应的是,有关这些新事物的词汇越来越丰富。"×客"家族流行语也逐渐壮大。从"黑客"到"红客",从"博客"到"播客",从"哄客"到"骂客"、"看客"等等。下面我们试对这一系列流行语进行疏理。
二、从黑客到骇客、红客、奇客和闪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黑客到骇客、红客、奇客和闪客(论文提纲范文)
(1)黑客在互联网发展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黑客 |
一、黑客的定义 |
二、黑客伦理 |
三、黑客精神 |
(一)共享精神 |
(二)自由精神 |
(三)探索与创新精神 |
四、黑客存在的必然性 |
第二章 黑客对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作用 |
一、黑客与互联网诞生 |
二、黑客与互联网安全 |
(一)黑客技术促进互联网安全体系的建立 |
(二)黑客担负了互联网的免疫系统 |
三、黑客与互联网精神 |
(一)什么是互联网精神 |
(二)黑客对互联网精神的诠释 |
四、黑客与互联网技术 |
第三章 黑客引发的主要争议与澄清 |
一、自由精神引发的责任的危机 |
二、技术优越性导致的道德危机 |
三、共享精神导致与所有权的“冲突” |
四、技术恐惧造成的对黑客的误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H+ing”结构成因归属及发展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H + ing”成因分析 |
二、“H + ing”的归属及发展规范 |
三、“H + ing”使用频率调查1 |
(3)现代汉语缩略新词语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相关研究概念的介绍 |
1.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1.1.1 词群的界定 |
1.1.2 新词语和缩略语的界定 |
1.1.3 本文的研究对象 |
1.2 现代汉语缩略新词语群相关研究述评 |
1.3 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 |
1.4 现代汉语词群研究及相关课题 |
1.5 语料简介 |
第二章 现代汉语缩略新词语群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
一、汉语缩略新词语群产生的原因 |
二、现代汉语缩略新词语群的分类 |
第三章 现代汉语缩略新词语群的事件域分析 |
一、转喻以及事件域理论简介 |
第四章 现代汉语缩略新词语群发展预测 |
第五章 现代汉语缩略新词语群的对外汉语教学意义 |
第六章 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未来前景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论新词语小品文命名的语言学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新词语小品文命名的句法特点上看 |
二、从新词语小品文命名的词法特点上看 |
(一) 常用的几种短语类型 |
1.“说”一类 |
(1) 《说××》, 如: |
(2) 《说说××》 |
(3) 其他 |
2.“从…到/谈起…”一类 |
3.“××族+×成员”类 |
4.“关于××”类 |
(二) 偏正结构的短语类型 |
1.新词语做修饰语 |
2.新词语做中心语 |
3.题目中同时出现两个新词语 |
(三) 复指短语 |
三、从新词语小品文命名的修辞特点上看 |
(一) 比拟 |
1.拟人 |
2.拟物 |
(二) 仿拟 |
(6)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汉文化中的察“颜”观“色”(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颜色词 |
二、跨文化交际 |
三、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
1.白色 |
2.黑色 |
3.红色 |
四、结语 |
(8)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1.2.1 本文对词群的界定 |
1.2.2 词和词素及构词法 |
1.2.3 新词语的界定 |
1.2.4 本文的研究对象 |
1.3 汉语新词语词群相关研究述评 |
1.3.1 汉语新词语研究 |
1.3.1.1 本体研究 |
1.3.1.2 其它方面的研究 |
1.3.2 汉语词群及相关研究 |
1.3.3 构词法等相关研究 |
1.3.4 汉语新词语词群研究的不足 |
1.4 本文基本构想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4.2.1 理论意义 |
1.4.2.2 应用意义 |
1.4.3 研究方法 |
1.4.4 语料来源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汉语新词语词群产生的原因 |
2.1 新词语词群产生的外部原因 |
2.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
2.1.2 民族语言的融合 |
2.1.3 语言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
2.2 新词语产生的内部原因 |
2.2.1 动态平衡体系 |
2.2.2 自我调节功能 |
2.2.3 内部类推机制 |
2.3 小结 |
第3章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分类及特征 |
3.1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结构类型 |
3.1.1 现代汉语构词规律 |
3.1.2 新词语词群构词现状及原因 |
3.2 按语义类型分类 |
3.3 按共同词素的特征分类 |
3.3.1 共同词素为词缀的新词语词群 |
3.3.2 共同词素为意义实在的词根的新词语词群 |
3.3.3 共同词素为语义趋向虚化的词根的新词语词群 |
3.4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特征 |
3.4.1 词素(词)重合性 |
3.4.2 语义连接性 |
3.4.3 搭配选择性 |
3.4.4 词缀化倾向 |
3.5 小结 |
第4章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语义转化 |
4.1 转义及其内在机制 |
4.1.1 转义 |
4.1.2 转义的内在机制 |
4.2 汉语新词语词群内的整体转义 |
4.2.1 整体转义的过程 |
4.2.2 整体转义的主要类型 |
4.3 汉语新词语词群内的部分转义 |
4.3.1 部分转义的分类 |
4.3.1.1 部分转义中的语义类化 |
4.3.1.2 部分转义中的语义泛化 |
4.3.2 泛化转义的类型 |
4.3.2.1 辐射型泛化 |
4.3.2.2 连锁型泛化 |
4.3.2.3 复合型泛化 |
4.4 汉语新词语词群内的词素意义虚化 |
4.5 小结 |
第5章 汉语新词语词群发展预测 |
5.1 汉语新词语词群预测的基础 |
5.1.1 汉语新词语词群发展规律 |
5.1.2 潜语言和显语言的互动 |
5.2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预测 |
5.2.1 词群内部的不断扩展 |
5.2.2 潜在词群的规则显现 |
5.3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总体发展趋势预测 |
5.3.1 词群音节三音化 |
5.3.2 共同词素词缀化 |
5.4 小结 |
第6章 汉语新词语词群的对外汉语教学 |
6.1 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语词群教学的意义 |
6.1.1 高效习得汉语词汇 |
6.1.2 加深了解当代中国 |
6.2 教学定位 |
6.2.1 教学对象 |
6.2.2 教学载体 |
6.2.3 教学比重 |
6.3 教学内容 |
6.3.1 造词模式方面的教学 |
6.3.2 意义变化方面的教学 |
6.4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语 |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7.2 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的前景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网络新词“X客”(论文提纲范文)
一、“客” |
二、“客类词”及其发展轨迹 |
(一) 黑客, 是Hacker一词的音兼意译 |
(二) 红客 (honker) , 仿造于“黑客” |
(三) 闪客, 英文单词Flash的意译+“客” |
(四) 博客, 是英语Blog的音译+客 |
三、从构词角度看“X客” |
四、“X客”形式新词大量出现的原因——语言的类推作用 |
五、“X客”的生成特点 |
六、客类词的使用特点 |
(一) 网络时效性 |
(二) 使用流行性 |
(三) 造词随意性 |
七、结语 |
四、从黑客到骇客、红客、奇客和闪客(论文参考文献)
- [1]黑客在互联网发展中的意义[D]. 徐世超. 河南大学, 2018(01)
- [2]“H+ing”结构成因归属及发展规范[J]. 李步军,郑佳佳. 语文学刊, 2014(09)
- [3]现代汉语缩略新词语群研究[D]. 王乾. 曲阜师范大学, 2013(S1)
- [4]论新词语小品文命名的语言学特点[J]. 郑潇潇.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5]“客文化”热潮的冷思考[J]. 黄丹妮.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3)
- [6]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汉文化中的察“颜”观“色”[J]. 杨丽波.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7]浅析“X客”词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新探[J]. 张谊生,许歆媛. 语言文字应用, 2008(04)
- [8]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 刘吉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04)
- [9]网络新词“X客”[J]. 王玉丽.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3)
- [10]“客”族系列流行语[A]. 应学凤. 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