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旁腺腺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马云秀,李东海,赵甲升[1](2021)在《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甲状旁腺腺瘤是临床相对少见的良性肿瘤,在组织形态上应与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癌和甲状腺病变鉴别,本文报道6例甲状旁腺腺瘤病例,复习文献并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病理医师应严格掌握腺瘤和非典型腺瘤的诊断标准,尤其是非典型腺瘤与甲状旁腺癌极难鉴别,应密切随访。
苏童,陈钰,赵伦,李秀丽,王曼,刘春晓,朱振宸,刘昊喆,张竹花,胡亚,廖泉,邢小平,金征宇[2](2021)在《4D-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甲状旁腺良性病变与淋巴结的应用初探》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基于4D-CT扫描的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对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与颈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将80例行术前4D-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患者纳入本研究。在甲状旁腺结节及同侧颈部II区淋巴结内逐层手动勾画感兴趣区,获得其容积感兴趣区(VOI),基于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各提取1262个影像组学特征。在每个单独期相或其组合的基础上,特征选择基于L1-based方法,采用L1正则化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相应的影像组学模型,并进行10折交叉验证。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各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分别基于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平扫+动脉期、平扫+动脉+静脉期及平扫+动脉+静脉+延迟期图像建立7个影像组学模型,各模型鉴别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与颈部淋巴结的诊断效能均较高(训练组AUC为0.949~0.962,验证组为0.869~0.904)。在验证集中,基于静脉期的影像组学模型的AUC最大(0.904),相应的鉴别诊断敏感度为0.886、特异度为0.785、符合率为0.835。结论:基于4D-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鉴别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与颈部淋巴结的准确性较高,其中以基于静脉期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最佳。
张翔[3](2021)在《甲状旁腺癌多组学标志物的筛选和验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甲状旁腺癌是罕见的内分泌肿瘤,其诊断困难且预后不佳。目前,甲状旁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诊断及分型尚缺乏有效的标志物。本研究旨在从基因组和转录组水平,分别对散发性甲状旁腺癌的候选诊断标志物进行系统性筛选和验证,并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3例甲状旁腺癌和41例甲状旁腺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肿瘤标本,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分析基因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变异频谱和特征,采用高通量表达谱芯片筛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mRNA标志物,应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候选标志物进行功能预测和共表达分析,采用Sanger法测序、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q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上述lncRNA、circRNA、mRNA及微小RNA(microRNA,miRNA)候选标志物在扩大样本中进行验证。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模型鉴别诊断效率。结果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发现:散发性甲状旁腺癌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异为CDC73(39.1%,9/23)。CDC73基因变异与肿瘤突变负荷增加(P=0.026)及肿瘤复发和转移(P=0.007)显着相关。78.3%(18/23)的甲状旁腺癌样本中检测到PI3K/AKT/mTOR通路基因变异。在野生型CDC73基因的肿瘤样本中,突变基因主要富集在抗原递呈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通路中。利用lncRNA表达谱芯片检测发现:同甲状旁腺腺瘤相比,甲状旁腺癌共检出2165个差异表达mRNA及2641个差异表达lncRNA;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甲状旁腺癌与细胞外基质受体作用及能量代谢相关通路相关,而ATF3、ID1、FOXM1、EZH2、MITF可能是上游核心调控因子;“平台型”趋势在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中显着性最强;候选验证的lncRNA中,lncRNAPVT1和lncRNAGLIS2-AS1对甲状旁腺癌具有最高鉴别诊断效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71(P<0.001)和0.860(P<0.001)。利用circRNA芯片检测发现:甲状旁腺癌共有2521个表达上调的circRNA和2232个表达下调的circRNA。其中,hsacirc0075005在鉴别甲状旁腺癌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率,其AUC为0.770(P=0.001)。hsacirc0035563高表达水平与甲状旁腺癌病人携带CDC73基因突变(P=0.022)及疾病复发(P=0.042)显着相关。利用RT-qPCR技术发现:甲状旁腺癌组织中 miR-222 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41),而 miR-139、miR-30b、miR-517c、miR-126*均显着降低(P<0.05)。miR-139联合miR-30b具有最高鉴别诊断效率,其AUC达0.888(P<0.001)。此外,miR-30b与血清总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呈显着负相关(P<0.001)。结论在中国散发性甲状旁腺癌人群中,CDC73基因与PI3K/AKT/mTOR通路基因发挥了重要致病作用,有望成为基因组水平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同时,lncRNAPVT1、lncRNA GLIS2-AS1、hsacirc0035563、hsacirc0075005、miR-139 联合 miR-30b等多个RNA转录本对甲状旁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转录组水平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宋桉[4](2021)在《单中心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致病基因筛查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甲旁亢)是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过多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的代谢性骨病。大部分PHPT为散发性(sporadic PHPT,SHPT),少数(<10%)病例为家族性或综合征性。目前关于PHPT患者的遗传学研究多基于一代测序技术,对特定年龄或临床表型患者进行某一个或少数几个PHPT致病基因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可能遗漏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遗传性/综合征性PHPT病例;且在中国人群PHPT患者中遗传性PHPT所占比例及构成情况尚缺乏明确的数据。此外,新发现的PHPT致病基因GCM2基因在中国人PHP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无相关研究。目的本课题拟通过应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对本中心新诊断PHPT患者进行系统性的致病基因筛查:1、了解中国人PHPT患者中遗传性/家族性PHPT所占比例及病因构成,结合变异基因型进一步分析临床表型特征;2、探索PHPT新致病基因GCM2在中国人PHP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总结GCM2变异相关PHPT的临床特征。3、进一步了解本中心MEN1相关的PHPT(MHPT)患者遗传背景及临床特征。对象和方法1、在2015年8月~2019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的PHPT汉族患者中,连续纳入同意进行基因检测的患者,应用目标区域靶向二代测序技术(Panel包含基因:MEN1、RET、CDKN1B、CαSR、HRPT2/CDC73、GNA11、AP2S1、GCM2)联合MEN1-MLPA和CDC73-MLPA进行PHPT致病基因的筛查,依据ACMG进行罕见变异的致病性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及基因检测结果,筛查家族性/综合性PHPT,比较遗传性PHPT与非遗传性PHPT的临床特征差异。应用体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GCM2罕见变异进行体外功能验证,并对携带GCM2基因胚系激活性变异的PHPT病例临床特点进行总结。2、纳入1984年1月~2020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MHPT病例,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及目标区域靶向二代测序技术对MHPT患者进行筛查,对于明确诊断MHPT但基因筛查阴性患者,进一步完善MLPA检查;匹配同时期临床散发的PHPT患者,比较MHPT与散发性PHPT患者临床特征差异。3、临床资料部分采用回顾性病历复习,收集一般情况、PHPT相关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遗传性PHPT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GE-Lunar)测定面积骨密度,同版本TBS软件(iNsightv2.1)计算骨小梁分数。结果本研究分别纳入394例连续诊断的汉族PHPT患者用于第一、二部分研究;120例MHPT患者及同时期临床散发性PHPT患者360例用于第三部分研究。1.单中心大样本量PHPT患者致病基因筛查及临床特征总结(1)PHPT患者基因变异谱394例患者二代测序共发现103例患者携带79种罕见非同义变异,在41例患者中共检出37种致病性或可疑致病性变异,检出率为10.4%,其中27个为新发现的变异。通过MLPA进一步筛查出3例大片段缺失,将检出率提升至11.2%(44/394)。另有30例临床诊断MEN1的患者,其中19例携带MEN1-VUS变异,11例未携带MEN1罕见非同义变异。联合基因筛查和综合征性PHPT相关临床筛查,本研究遗传性PHPT诊断率为 18.8%(74/394)。(2)遗传性PHPT组和非遗传性PHPT组临床特征的比较遗传组患者74例,非遗传组患者262例(除外临床诊断的综合征性PHPT患者及所有罕见变异携带者)。遗传组患者就诊年龄及起病年龄均显着低于非遗传组患者(就诊年龄:43.6±14.0vs.53.7±14.9,起病年龄:35.4±13.8vs.50.6±14.8,P值均<0.001),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遗传组(44.6%vs.24.0%,P<0.001)。遗传组患者游离钙及血β-CTX水平较高,但血清总钙、PTH等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病理方面,遗传组患者甲状旁腺增生及多腺体受累所占比例显着高于非遗传组。(3)突变组与非突变组临床特征的比较突变组患者63例,共包括44例患者携带致病性/可疑致病性变异(包含3例携带大片段缺失患者),另有19例临床诊断为MEN1患者携带MEN1-VUS变异;非变异组患者269例(除外所有罕见变异携带者),两组组间差异与前述遗传组和非遗传组大致相同,但突变组病理除增生外,腺癌比例也显着高于非突变组。(4)提示遗传性PHPT的相关因素分析对提示遗传性PHPT的相关因素(起病年龄、性别、是否为无症状患者、血游离钙、血清总钙、PTH和是否多腺体受累)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多腺体受累患者相较于单腺体受累患者,患遗传性PHPT的优势比为6.175倍;起病年龄每增加1岁,优势比为0.967倍。进一步对年龄进行诊断切点计算,分段线性模型计算结果提示患者约在35岁时患病风险概率发生较大改变,ROC曲线结果提示患者起病年龄≤38岁时敏感性大于80.53%,起病年龄≥49岁时特异性大于81.08%。2、PHPT患者GCM2基因胚系变异功能验证及临床特征分析394例患者中共发现12例患者携带GCM2基因罕见变异,其中共5例患者携带4种GCM2罕见错义变异,分别为c.488A>G(p.E163G),c.1162A>G(p.K388E,n=2),c.1144G>A(p.V382M)和c.1247A>G(p.Y416C)。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功能实验提示位于高度保守区域(CCID区:aa 379-395)的两个变异(p.K388E和p.V382M)与GCM2转录功能的激活相关,分别使转录活性升高为野生型的1.79倍和1.74倍(P<0.05)。5例(男性/女性:4/1)携带GCM2错义变异患者的平均诊断年龄52.0±15.6岁,中位血钙3.04(3.00,3.30)mmol/L,中位PTH427.0(250.3,647.0)pg/mL,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旁腺探查+腺瘤切除术,携带p.K388E变异的2例患者及p.Y416C的1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甲状旁腺癌,携带p.V382M变异的患者病理为非典型腺瘤。1例患者术后未缓解并且拒绝再次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2年时出现原位复发,再次手术后缓解,其余3例首次术后即缓解且尚未复发(随访时间分别为4.5年、3年、4年)。3、MHPT患者MEN1基因胚系变异筛查及临床特征总结(1)MHPT患者MEN1基因胚系变异筛查120例临床诊断的MHPT患者中共103例携带78种MEN1基因变异,变异检出率85.8%。根据ACMG分级,51例患者携带致病性/可疑致病性变异(包含3例MEN1大片段缺失),52例患者携带VUS变异,1例携带MEN1同义变异,5例携带其他基因VUS变异。移码变异和错义变异所占比例最高,未观察到热点变异区域。17例患者未携带MEN1基因罕见非同义变异,平均诊断年龄偏大(基因筛查阴性患者47.8±14.8岁vs.基因筛查阳性患者41.8±13.1岁,P=0.02),其余临床特征与基因筛查阳性患者无显着差异。(2)MHPT患者与同时期SHPT患者临床特征比较MHPT患者120例,随机匹配同时期SHPT患者共360例。MHPT组包括50名男性,70名女性;中位年龄43.5(31.5,52.0)岁,较SHPT患者更为年轻(P<0.001),男性所占比例也更高。MHPT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肾结石/肾钙化,共65例(54.2%),高于对照组的35.6%(P<0.001);消化道及骨骼受累、血清总钙及游离钙、PTH等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MHPT组共96例(80.0%)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包括增生43例(44.8%)、腺瘤49例(51.0%),另有3例不典型腺瘤及1例腺癌(4.2%)。13例(13.5%)患者术后未缓解,83例(86.5%)患者术后血钙及PTH降至正常,其中24例(24/83,28.9%)术后0.5年至15年间出现复发。(3)MHPT患者与年龄及性别匹配的SHPT患者骨骼受累情况比较MHPT患者共86例在我院进行了骨密度及TBS检查,随机匹配同年龄、性别、时期的SHPT患者86例。MHPT患者腰椎骨量及TBS均显着低于SHPT患者(骨量:0.91±0.18 g/cm2 vs.1.01±0.17 g/cm2;TBS:1.22±0.14 vs.1.29±0.11,P值均<0.001);两组患者全髋及股骨颈骨量无显着差异。依据TBS结果:34例骨密度正常的MHPT患者中15例(44.1%)存在骨微结构受损,6例(17.6%)为骨微结构部分受损;45例骨密度正常的SHPT患者中6例(13.3%)骨微结构受损,6例(13.3%)骨微结构部分受损。结论本研究在大样本量连续纳入的中国PHPT队列中明确遗传性PHPT所占比例为18.8%,其中临床诊断62例遗传性PHPT(15.7%),通过T-NGS在无遗传性PHPT临床表现的患者中发现12例(3.0%)携带致病性/可疑致病性变异者。阳性家族史、起病年龄小于40岁、多腺体受累均是遗传性PHPT的相关因素,建议有遗传性PHPT相关因素的患者同时进行综合征性PHPT临床筛查及T-NGS基因筛查,如有必要则进一步行MLPA筛查。本研究GCM2功能获得性变异均位于CCID内,研究纳入的PHPT患者中变异频率为0.8%,其病理类型结果支持携带激活性GCM2变异的病例中存在更高的恶性趋势。本研究队列中MEN1基因的变异检出率为85.8%,未观察到热点变异区域,基因筛查阴性患者就诊年龄偏大,但其余临床特征与基因筛查阳性者无显着差异。与SHPT患者相比,MHPT患者就诊年龄更小、泌尿系受累比例较高、TBS提示的松质骨骨微结构受损更为严重,但血钙及PTH无明显差异,甲状旁腺增生及多腺体受累比例较高。
杨昭[5](2021)在《甲状旁腺腺瘤与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2013年3月——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诊断为甲状旁腺囊肿及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旨在进一步了解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探索可能存在的预测因子,减少漏诊、误诊。方法:1.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13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甲状旁腺疾病患者153例(其中甲状旁腺囊肿56例,甲状旁腺腺瘤102例),对临床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甲状旁腺腺瘤与甲状旁腺囊肿在临床表现、生化、影像及病理学方面的差异。2.应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计56例甲状旁腺囊肿患者,102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不同的病变在确诊年龄、术前生化指标、肿物直径、体积等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2.甲状旁腺囊肿的直径与性别有关,而甲状旁腺腺瘤的直径与血钙水平有关,且术前甲状旁腺激素越高,腺瘤体积越大;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矫正钙浓度及血磷水平可作为鉴别甲状旁腺腺瘤与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重要生化指标。结论:1.不论甲状旁腺腺瘤还是甲状旁腺囊肿,均多见于中年绝经期前后的女性,甲状旁腺囊肿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小,囊肿体积通常较腺瘤更大,以甲状腺左叶下极多见,甲状旁腺囊肿为单囊肿,而腺瘤可有多个,故考虑甲状旁腺腺瘤时建议在尽量不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行术中双侧探查。2.矫正钙浓度及血磷水平可作为鉴别两类疾病的重要生化指标。3.甲状旁腺腺瘤及甲状旁腺囊肿的患者大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在血钙正常情况下优先考虑甲状旁腺囊肿,甲状旁腺腺瘤患者也可表现为血钙正常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4.甲状旁腺囊肿与甲状旁腺腺瘤都可能合并甲状腺的病变,术前同时有必要对甲状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手术过程中也要注意对甲状腺病变的探查,若考虑恶性时可同时行甲状腺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改善患者预后。
郭良云,刘炜佳,刘燕娜,章春泉,胡震,平璐依[6](2020)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甲状旁腺增生和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SR)和评分法对甲状旁腺增生和甲状旁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甲状旁腺病变患者(56枚病灶),于术前常规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分别采用评分法和SR法对病灶进行评估。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增生组和腺瘤组。构建ROC曲线,计算AUC及SR最佳诊断界值,计算两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 56枚病灶中,增生组33枚,SR中位数为0.99(0.79、1.50);腺瘤组23枚,SR中位数为2.07(1.43、2.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最佳诊断界值为1.85,即SR<1.85为甲状旁腺增生,SR≥1.85为甲状旁腺腺瘤;SR法鉴别增生和腺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3.9%,84.8%,80.3%。评分法鉴别增生和腺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69.6%,81.8%,76.8%。两者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法和评分法的AUC分别为0.814、0.79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腺瘤SR值高于甲状旁腺增生,SR法和评分法均可对甲状旁腺增生和腺瘤进行鉴别,但SR法作为一种半定量方法较评分法更为客观。
孔维唯[7](2020)在《99Tcm-MIBI SPECT/CT显像术前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73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PHPT 38例,SHPT235例)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99Tcm-MIBI SPECT/CT显像在HPT术前定性及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收集2012年2月至2019年3月间临床诊断为PHPT且获得手术病理结果的38例(男1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3±15.2岁)患者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及同期生化指标检测资料,每例患者按双侧共4个甲状旁腺计算,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99Tcm-MIBI SPECT/CT延迟相融合显像、超声检查、CT/MRI检查及各生化指标(血清PTH、血钙、血磷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对术前PHPT的诊断效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临床诊断为SHPT并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235例患者(男121例,女114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8.7±11.3岁,慢性肾功能衰竭平均病程8±3年)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及同期各生化指标对术前SHPT的诊断效能。3、统计学分析:(1)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方法对PHPT和SHPT的诊断准确性差异。(2)PHPT患者T/NT 比值与术前血清PTH、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手术切除病灶体积(V=π/6×a×b×c,a、b、c分别为病灶长轴、短轴、高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HPT不同病理类型(PH和PA)组间的年龄、性别、血液生化指标、T/NT 比值及病灶体积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3)SHPT患者于术切除病灶体积与术前血清PTH、血钙、血磷及血清碱性磷酸酶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SHPT不同病理类型(PH和PA)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及病灶体积间的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各检查方法对不同病理类型(PH和PA)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99Tcm-MIBI SPECT/CT延迟相融合显像、超声检查、CT/MRI检查及血清PTH对PHPT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8.68%(150/152)、97.97%(145/148)、94.29%(132/140)、83.33%(30/36)及 89.47%(34/38);对 SHPT 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 67.94%(659/970)、73.17%(660/902)、67.66%(680/1005)、48.48%(16/33)及 95.71%(223/233)。2、32例病理证实为PHPT的患者延迟相T/NT比值与术前血清PTH及病灶切除体积呈正相关(r=0.415,P<0.05;r=0.574,P<0.05),T/NT 比值与血钙、血磷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无明显相关性(P>0.05)。3、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HPT患者中,每例患者手术切除病灶的总体积或切除病灶的最大体积均与术前血钙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248、0.242,均P<0.05),每例患者手术切除病灶总体积与血磷水平呈负相关(r=-0.144,P=0.033),而均与术前血清PTH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无明显相关性(P>0.05)。无明确药物治疗史的155例SHPT患者中,每例患者手术切除病灶总体积或切除病灶中最大体积均与血钙水平明显正相关(r=0.321、0.312,P<0.05),而与术前血清PTH、血磷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4、32例PHPT患者中,增生组(PH)与腺瘤组(PA)的女性占比(P=0.035,Fisher确切概率法)、术前血清PTH水平(Z=-1.991,P=0.046)及病灶体积(Z=-2.434,P=0.015)有统计学差异,而在患者年龄(t=-0.135,P=0.893)、血钙(Z=-0.65,P=0.516)、血磷(Z=-1.258,P=0.208)、血清碱性磷酸酶(Z=-0.914,P=0.361)及 T/NT 值(Z=-1.61,P=0.107)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SHPT患者中,PH组(143例)与PA组(9例)比较,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Z=-2.9,P=0.004)有统计学差异,而在性别(P=0.738,Fisher确切概率法)、年龄(Z=-0.1.496,P=0.135)、病程(Z=-1.11,P=0.267)、术前血清 PTH 水平(Z=-0.013,P=0.918)、血钙(Z=-0.621,P=0.535)、血磷(Z=-0.016,P=0.988)、每例患者病灶总体积(Z=-0.418,P=0.676)及每例患者病灶最大体积(Z=-0.592,P=0.554)等结果比较中,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经病理证实的SHPT患者中,各种影像学检查(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99Tcm-MIBI SPECT/CT延迟相融合显像、超声检查及CT/MRI检查)对腺瘤(PA,9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99Tcm-MIBI SPECT/CT延迟相融合显像对增生(PH,143例)的诊断灵敏度及准确性与超声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优于99Tcm-MIBI 双时相平面显像(χ2=5.11、5.54,P=0.024、0.019)及 CT/MRI 检查(χ2=15.48、18.86,均 P=0.000);而99Tcm-MIBISPECT/CT 延迟相融合显像检查对增生的诊断特异性与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无明显差异(χ2=0.21,P=0.643),但优于超声检查(χ2=8.44,P=0.004)。结论1、99Tcm-MIBI显像可提高HPT病变诊断准确性,并且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能提供更加清晰的解剖位置,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术前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99Tcm-MIBI显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诊断特异性(融合显像为57.94%,双时相平面显像为63.57%)相对较低。2、PHPT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灶对99Tcm-MIBI的摄取与病灶功能状态及其体积相关;女性的病理类型更倾向于增生,且PHPT中单发腺瘤患者血清PTH及病灶体积明显高于单发增生患者,但两组间T/NT 比值无明显差异。3、SHPT患者手术切除病灶体积与血液相关生化指标无明确相关性;腺瘤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更高,骨骼系统症状更多见;99Tcm-MIBI SPECT/CT延迟相融合显像对于SHPT患者中增生病变的诊断效能高于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而在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中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相似。
敖丽君[8](2020)在《剪切波弹性成像在甲状旁腺腺瘤与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甲状旁腺腺瘤与甲状旁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08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在甲乳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共52枚病变甲状旁腺。术前应用SWE技术测量病变甲状旁腺的杨氏模量值(elasticity indexes,EI),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甲状旁腺腺瘤与甲状旁腺增生EI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二者的EI值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鉴别诊断甲状旁腺腺瘤与增生弹性值EI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甲状旁腺腺瘤EI-Mean、EI-Max值均高于甲状旁腺增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EI-Min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构建ROC曲线,确定EI-Mean鉴别诊断甲状腺旁腺瘤与增生的最佳阈值为11.6k Pa,诊断腺瘤的敏感度为80.95%、特异度为83.87%、准确率为82.69%,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确定EI-Max鉴别诊断二者的最佳阈值为23.4k Pa,诊断甲状旁腺腺瘤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70.97%、准确率为69.23%,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3)EI-Mean鉴别诊断甲状旁腺腺瘤与增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EI-Max,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I-Mean鉴别诊断二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EI-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89,P=0.0221)。结论(1)SWE可以更为准确、客观的反应甲状旁腺病灶硬度,有助于甲状旁腺腺瘤与增生的鉴别诊断。(2)甲状旁腺腺瘤的硬度要高于甲状旁腺增生,以EI-Mean=11.6KPa作为最佳临界值,可以对甲状旁腺腺瘤与增生进行术前鉴别诊断,其诊断效能高于EI-Max。SWE可以与常规超声相互补充,提高对甲状旁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刘冰[9](2020)在《小视野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病变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①应用小视野多b值ZOOMitTM扩散加权成像,对IVIM模型的纯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假扩散系数(D*),DKI模型的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率(MD)和传统单指数DWI模型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进行分析,探究这些定量扩散参数对甲状腺、甲状旁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并评估、比较其诊断效能。②补充并丰富甲状腺、甲状旁腺病变及正常甲状腺实质的定量参数数据库,提供满足病变的自动识别、定位及分割需要的高分辨图像数据,为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诊断方法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在2019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前瞻性招募经超声、PET/CT或临床血液检查等诊断为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并欲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共计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9.7±18.8岁,范围24-72岁。同期共招募健康志愿者6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7.2±6.8岁,范围24-41岁。采用 Siemens Healthcare MAGNETOM Prisma 3.0T MR 扫描仪和 64 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MRI检查。用于拟合IVIM及DKI模型的轴位小视野多 b 值 ZOOMit DWI 序列采用 10 个 b 值,分别为 0,20,40,100,150,200,400,800,1000,2000 s/mm2,FoV=120 mm×61.6 mm;用于拟合传统双b值DWI模型的轴位小视野 ZOOMit DWI 序列采用 b1=0 s/mm2,b2=500 s/mm2,FoV=120 mm×61.6 mm。应用Siemens Healthcare Syngo via后处理工作站对全部12例受试者的多b值DWI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所有扩散参数图使用Body Diffusion Toolbox(Version 1.3.0,Siemens Healthcare,Erlangen,Germany)进行计算生成。在病变及正常实质的多个层面勾画ROI,测量病变组、正常实质组的全部ROI在各个高级扩散模型中的定量参数,即D值、f值、D*值、MK值、MD值及ADC值,分别取3次测量后的平均值。应用IBM SPSS软件(Version 26;Armonk,NY,USA)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F检验对6项定量参数在病变组和正常实质组中的分布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据检验结果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两组间的D值、f值、D*值、MK值及MD值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Student’s t-test)对两组间的ADC值进行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D*值、MK值和ADC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各个参数在鉴别病变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诊断效能,确定最佳诊断临界值及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并采用Z检验比较参数AUC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对D值、f值、D*值、MK值、MD值及ADC值在各个病变亚组和正常实质组中的差异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在纳入的6例患者中共划取19个病变组ROI,分别为甲状腺未分化癌(6个),甲状旁腺腺瘤(6个),良性甲状腺结节(5个),桥本氏甲状腺炎(2个)。在6例健康志愿者及部分病灶局限的患者的正常甲状腺实质中共划取53个正常实质组ROI。②IVIM-D*值、DKI-MK值和DWI-ADC值在病变组与正常实质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着性(D*值:Z=-2.166,P=0.030;MK 值:Z=-2.166,P=0.030;ADC值:t=-2.371,P=0.021)。病变的D*值、MK值和ADC值显着低于正常实质。病变组与正常实质组在D值、f值和MD值上无显着性差异(D值:Z=-0.134,P=0.893;f值:Z=-0.722,P=0.470;MD 值:Z=-0.287,P=0.774)。③D*值测得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为0.668(0.491-0.845)(P=0.030),敏感度为 63.16%,特异度为 86.70%,得到 D*=8.195×10-3mm2/s为鉴别病变与正常组织的临界值;测得MK值的AUC及95%置信区间为0.668(0.497-0.839)(P=0.030),敏感度为 57.89%,特异度为 83.02%,临界值 MK=1.047;ADC值的AUC及95%置信区间为0.681(0.526-0.836)(P=0.028),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 59.57%,临界值 ADC=1.441×10-3mm2/s;D*、MK 及 ADC 值的AUC经Z检验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④恶性甲状腺病变组与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的IVIM-f值、DKI-MD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7,P=0.000),恶性组的f、MD值低于良性组;恶性甲状腺病变组与甲状旁腺腺瘤组的DKI-MD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1),恶性甲状腺病变的MD值低于甲状旁腺腺瘤;恶性甲状腺病变组与正常甲状腺实质组的IVIM-f值、IVIM-D*值、DKI-MK 值、DKI-MD 值有统计学差异(P=0.042,P=0.000,P=0.000,P=0.002),恶性病变的f、D*、MK、MD值低于正常实质;甲状旁腺腺瘤组与正常甲状腺实质组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9),前者的ADC值低于后者;良性甲状腺病变组与甲状旁腺腺瘤组、良性甲状腺病变组与正常甲状腺实质组的D、f、D*、MK、MD、ADC值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视野ZOOMit DWI序列能够提高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区域的图像质量。基于ZOOMit DWI的IVIM、DKI和DWI模型的参数图保持了较高的质量,几乎未出现明显的形变及伪影,增强了定量测量的准确性。D*、MK、ADC值在鉴别病变与正常甲状腺实质方面较其他扩散参数(D值、f值、MD值)更具优势,但三者的诊断效能大致相当。IVIM、DKI和传统DWI模型的相关参数能够为恶性甲状腺病变、良性甲状腺病变、甲状旁腺病变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生物学信息,有利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该区域的应用。
刘君昭[10](2020)在《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注射定位辅助腺瘤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术前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注射能否精确定位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腺瘤,是否有助于其手术治疗。方法将2017年10月年至2019年1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需行甲状旁腺腺瘤手术治疗40例患者,随机分为亚甲蓝定位组和传统定位组各20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记录两组的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基线PTH、术后10分钟、20分钟、1天、6月PTH,术前、术后1天、2天、6月血钙值,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日、术后声音嘶哑例数及术后10分钟PTH降低率>50%例数。应用SPSS 21.0软件包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亚甲蓝定位组女:男17:3,平均年龄(51.20±15.35)岁,肿瘤平均大小(18.75±5.37)mm,术前PTH平均值(540.32±302.15)Pg/ml,基线PTH平均值(543.48±306.43)Pg/ml,术前血钙平均值(2.91±0.41)mmol/L,术后6月血钙(2.27±0.13)mmol/L,术后声音嘶哑0例,术后10分钟PTH降低率>50%20例;传统定位组女:男15:5,年龄(52.60±14.59)岁,肿瘤平均大小(19.10±6.68)mm,术前PTH平均值(781.18±552.37)pg/ml,基线PTH平均值(785.19±554.17)pg/ml,术前血钙平均值(2.99±0.38)mmol/L,术后6月血钙(2.29±0.10)mmol/L,术后声音嘶哑2例,术后10分钟PTH降低率>50%19例;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甲蓝定位组手术操作时间(55.50±14.42)min、术中出血量(11.90±5.13)ml、术后住院时间(4.43±0.75)天、术后引流量(23.15±6.96)ml、术后10分钟PTH(47.21±30.66)Pg/ml、术后20分钟PTH(28.04±15.66)Pg/ml均少于传统定位组的手术操作时间(98.95±27.36)min、术中出血量(22.45±10.70)ml、术后住院时间(6.00±0.63)天、术后引流量(46.05±11.66)ml、术后10分钟PTH(117.79±104.76)Pg/ml、术后20分钟PTH(55.72±50.59)Pg/ml(t分别为-6.281,-3.975、-7.209、-7.540,-2.089,-2.1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定位法相比,亚甲蓝定位组明显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亚甲蓝定位组术后10分钟、20分钟PTH低于传统定位组,蓝染的“甲状旁腺腺瘤”更容易完整性切除。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注射定位技术安全可行,并有助于甲状旁腺腺瘤合并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
二、甲状旁腺腺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旁腺腺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资料 |
2.2 病理检查 |
2.3 免疫表型 |
3 讨论 |
3.1 临床特点 |
3.2 组织学特点 |
3.3 免疫组织化学 |
3.4 鉴别诊断 |
3.4.1 主细胞增生 |
3.4.2 甲状旁腺癌 |
3.4.3 甲状腺病变 |
3.5 治疗和预后 |
(2)4D-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甲状旁腺良性病变与淋巴结的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病例资料 |
2.CT图像采集 |
3.影像组学特征提取 |
4.特征选择和影像组学模型的建立 |
5.影像组学模型的评价 |
6.统计学分析 |
结 果 |
1.临床资料 |
2.影像组学特征 |
3.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 |
讨 论 |
(3)甲状旁腺癌多组学标志物的筛选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部分 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甲状旁腺癌基因组变异特征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甲状旁腺癌转录组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 |
第1节 甲状旁腺癌lncRNA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第2节 甲状旁腺癌circRNA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第3节 甲状旁腺癌miRNA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散发性甲状旁腺癌新型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和奖励 |
致谢 |
(4)单中心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致病基因筛查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论文综述 GCM2变异相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尤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5)甲状旁腺腺瘤与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旁腺腺瘤诊断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甲状旁腺增生和腺瘤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仪器与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1. 临床资料与病理结果 |
2.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
3. 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比较 |
4. ROC曲线分析 |
讨 论 |
结 论 |
(7)99Tcm-MIBI SPECT/CT显像术前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99)Tc~m-MIBI SPECT/CT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诊断及其病理分型中的增益价值 |
1. 材料与方法 |
1.1研究对象 |
1.2 检查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1.4 评判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手术病理结果 |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 |
2.3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2.4 T/NT比值与术前生化指标及手术切除病灶体积的相关性 |
2.5 不同病理类型(增生、腺瘤)PHPT的相关资料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99)Tc~m-MIBI SPECT/CT显像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检查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1.4 评判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手术病理结果 |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 |
2.3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2.4 手术切除病灶体积与术前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
2.5 不同病理类型SHPT的相关资料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对照词表 |
致谢 |
(8)剪切波弹性成像在甲状旁腺腺瘤与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超声在甲状旁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小视野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病变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注射定位辅助腺瘤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筛选及分组 |
2 一般资料及病理 |
2.1 一般资料 |
2.2 病理 |
3 检验、检查及试剂 |
3.1 检验方法 |
3.2 检查方法 |
3.3 试剂 |
4 研究方法 |
4.1 术前 |
4.2 术中 |
4.3 术后 |
5 数据及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及瘤体情况 |
2 术中指标 |
3 术后指标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治疗 |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 |
3 受累器官 |
3.1 骨骼 |
3.2 肾脏 |
3.3 其他 |
4 实验室检验 |
4.1 PTH |
4.2 血清钙 |
4.3 碱性磷酸酶 |
4.4 维生素D |
4.5 其他 |
5 诊断 |
6 定位 |
6.1 超声 |
6.2 细针穿刺抽吸 |
6.3 核素显像 |
6.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
6.5 核磁共振(MRI) |
7 治疗 |
7.1 药物治疗 |
7.2 手术治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甲状旁腺腺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J]. 马云秀,李东海,赵甲升. 实用肿瘤杂志, 2021(06)
- [2]4D-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甲状旁腺良性病变与淋巴结的应用初探[J]. 苏童,陈钰,赵伦,李秀丽,王曼,刘春晓,朱振宸,刘昊喆,张竹花,胡亚,廖泉,邢小平,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2021(08)
- [3]甲状旁腺癌多组学标志物的筛选和验证[D]. 张翔.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单中心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致病基因筛查及临床特征分析[D]. 宋桉.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5]甲状旁腺腺瘤与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 杨昭.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甲状旁腺增生和腺瘤中的应用价值[J]. 郭良云,刘炜佳,刘燕娜,章春泉,胡震,平璐依.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0(11)
- [7]99Tcm-MIBI SPECT/CT显像术前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价值研究[D]. 孔维唯. 苏州大学, 2020(02)
- [8]剪切波弹性成像在甲状旁腺腺瘤与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敖丽君.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小视野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病变中的价值[D]. 刘冰. 山东大学, 2020(02)
- [10]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注射定位辅助腺瘤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治疗[D]. 刘君昭. 河南大学, 2020(03)
标签:甲状旁腺论文; 甲状腺术后并发症论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论文; 腺瘤论文; 病理检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