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罗红梅[1](2022)在《眼科住院患者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使用刺五加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眼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挖掘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眼科住院患者,在病历中提取其年龄、性别、过敏史、合并用药情况、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等信息录入Excel表格,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ADR发生率及患者的一般情况: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的眼科住院患者共2250例,发生ADR者5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1%。其中男性25例(48.08%),女性27例(51.92%)。年龄以中年患者最多,占比55.77%。过敏史以青霉素和头孢过敏者最多,占比44.44%。(2)合并注射剂用药情况:合并用药者有17例,占比32.69%。其中以血栓通注射液最多,占比58.82%。(3)症状分布情况:以皮肤方面的表现最多,占比46.15%,包括颜面、躯干及四肢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等。其次为呼吸道症状,占比26.92%,包括憋喘不适、喉头水肿、呼吸加快等。再次为静脉炎,占比15.38%。52例中共有3例(5.77%)发生严重ADR,其中喘憋2例、喉头水肿1例。(4)发生时间:以用药后10~30 min内发生ADR者最多,占比51.16%。(5)关联性及7 d内的转归:能肯定是由五加注射液导致ADR发生者共1例,占比1.92%,很可能者26例,占比50.00%,可能者24例,占比46.15%,可能无关者1例,占比1.92%。52例ADR患者中,痊愈者27例,占比51.92%,好转者25例,占比48.08%。结论刺五加注射液ADR的发生率不高,但可在短时间内发生ADR,是否与合并用药有关尚不明确,临床使用需加强用药全过程的监护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魏鹏路,邢文龙,李享,武红莉,龙德怀,谭玉培,刘红旭[2](2022)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中药注射液(TCMI)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8个数据库收集常规治疗联合TCMI(治疗组)对比单纯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UAP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3月31日,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9项RCT,3 407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对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排序为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香丹注射液+常规治疗>刺五加注射液+常规治疗=生脉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丹参注射液+常规治疗>冠心宁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对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排序为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香丹注射+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刺五加注射液+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冠心宁注射液+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生脉注射液+常规治疗;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序为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香丹注射液+常规治疗>丹参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生脉注射液+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冠心宁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刺五加注射液+常规治疗,对减少纤维蛋白原(FIB)排序为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对降低C反应蛋白(CRP)排序为丹参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对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排序为舒血宁注射液+常规治疗>苦碟子注射液+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常规治疗>瓜蒌皮注射液+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亚组分析结果与整体Meta分析基本一致。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注射液可改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情况,同时对FIB,CRP,hs-CR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然而,由于不同中药注射液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存在差异,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
姚亚敏,常昕楠,顾晨晨,闻海妮,刘力[3](2021)在《2015—201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及时预防与处理ADR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报告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报告206例,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共涉及28个品种,男性88例,女性118例,年龄>60岁患者最多(62.62%);ADR排名前3的注射剂分别是华蟾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最高;用药30 min内即发生的ADR最多(23.79%),中药及2种以上中药联用致ADR占35.44%,ADR临床表现以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35.83%)。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相关。沟通、反馈药品ADR发生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临床医生重视药品ADR,确保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赵文静,谢雁鸣,刘峘,庄严,杨远滨[4](2020)在《基于真实世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6364例高血压患者临床应用特征》文中认为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刺五加注射液临床应用特征,对药物的临床使用及深入分析提供临床指导,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分析20家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刺五加注射液的6 364例高血压患者的住院信息,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和关联分析等方法。结果:患者年龄最小值为25岁,最大值为102岁,中位数是70岁,均值为67.67岁,65~75岁年龄段内人数最多,所占比例为36.29%,总男女比例为0.832∶1;前15位经中医诊断,肝肾亏虚证记录次数最多,为875次,占15.86%,其次为气虚血瘀证为533次,占9.68%;前15位含有瘀血诊断的中医证候名称有6个,共1 380次,占25.06%,气血阴阳虚证的有8个,共2 171次,占39.41%;痰证有4个,共640次,占11.82%;联合用药药理两项联合分析{祛瘀剂}->{钙通道阻断药}例数最高。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在真实世界中以老年人为主;除肝肾阴虚外,血瘀证存在比例较大,要注重活血化瘀疗法的应用,根据疾病的并发症配合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的药物、抗癫痫药物,同时使用扶正剂、泻下剂、系统性使用抗菌药等辅助治疗。
文晓玲,张燕,兰姗[5](2020)在《1270例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刺五加注射液在四川省使用中的安全性,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本品在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四川省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收到的1 270例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信息提示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人群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为主,发生时间多集中在用药后前30 min,累及的器官-系统较为广泛,其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全身、皮肤及附件、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血管和凝血系统、用药部位、免疫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干预,症状多能痊愈或缓解。结论关注刺五加注射液安全合理使用,加强临床监护及不良反应监测,避免超说明书适应证及剂量用药。
沙靖昱,刘峘,谢雁鸣,庄严[6](2020)在《基于真实世界刺五加注射液5904例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文中提出采用关联分析及频数分析的方法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应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选取的全国19家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至少使用过3次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病的5 904例患者信息。应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分析频率较高的变量,采用Apriori关联分析算法分析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5 904例患者中,患者年龄中位数70岁,65~75岁患者数量最多(2 096例,35.5%);诊治性别来看,女性多于男性,且45~65岁及65~75岁年龄段女性患者远高于男性。西医诊断占前3位的依次是冠心病(8 104例,65.66%)、血脂异常(2 515例,20.38%)、心功能Ⅱ~Ⅲ级(581例,4.71%);中医出院证候其他最多(1 109例,21.37%),其次是气虚血瘀证(739例,14.24%)、肝肾阴虚证(698例,13.46%)。西药联合用药频数最高的是硝苯地平(2 567例,7.21%),中药最高的是复方鲜竹沥液(766例,3.53%)。从药理分析结果看,联合使用1种中药合并1种或2种西药时,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祛瘀剂+钙通道阻断药的频率均为最高;联合使用2种中药合并1种西药时,以刺五加注射液+清热剂+祛瘀剂+钙通道阻断药最为常见。该研究阐述了真实世界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且女性多于男性。治疗上需依据不同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加以治疗,减少因基础疾病而引发的并发症,并应注重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脂质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通过频数分布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病时,临床主要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及祛瘀剂等联合使用。刺五加注射液在联合其他中西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为避免出现药理变化,影响药物疗效,需密切观察是否发生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为刺五加注射液后续临床指导用药提供良好的借鉴。
姚子昂[7](2020)在《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进展期NSCLC的队列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肺癌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是恶性肿瘤,也是我国目前最高发最致命的恶性肿瘤。由于肺癌的发病特点,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属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进展期。在这其中NSCLC占到了肺癌患者的85%左右,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随着肿瘤精准治疗和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临床对于进展期NSCLC患者的一线方案选择是根据患者是否有驱动基因(EGFR、ALK、ROS1、BRAF等)突变来决定的。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首选靶向治疗作为一线方案;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首选含铂两药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方案。对于不适用靶向治疗的进展期NSCLC患者,双药联合化疗虽然疗效确切,但因其毒副作用譬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疲乏等全身症状显着影响了患者的耐受性,并且存在耐药后进展等问题。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更新,目前对于肿瘤治疗的评价指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PFS、OS等,患者的主观感受、生存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进展期NSCLC化疗疗效并且改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临床热点。中医药治疗以其优越的兼容性,和安全可靠的疗效,已越来越多地被肿瘤临床实践所采纳。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对于进展期NSCLC中医药联合化疗可起到协同增效,减低毒副反应、提升患者生存状态。其中艾迪注射液作为抗肿瘤中成药制剂的代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性。目的:评价艾迪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进展期NSCLC一线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其安全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4个医院纳入初诊初治的驱动基因为阴性的Ⅲ-Ⅳ期NSCLC带瘤患者180例,以艾迪注射液为暴露因素分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队列(以下简称“艾迪队列”)和化疗队列。化疗队列的治疗方案参考NCCN指南推荐的标准一线含铂双药联合方案化疗执行;艾迪队列治疗方案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规范剂量(50-100mlQd)的艾迪注射液执行。化疗以21-28天为一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的治疗期为入组至2周期化疗完成,随访期为2周期化疗后至入组后1年。瘤体控制情况的评价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患者生存质量评价采用美国肺癌生存质量评分量表(FACT-L4.0);患者身体功能状态评价采用卡氏(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患者中医证候采用肺癌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安全性评价采用NCI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2周期化疗后的疾病控制率(DCR);次要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一年存活率、总生存期(OS)、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和KPS评分变化情况;安全性指标为不同级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数据录入采用Excel软件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完成。结果:本研究自2017年07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188例NSCLC患者,有效病例180例,其中艾迪队列90例,化疗队列90例。入组时两队列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基线FACT评分、基线KPS等各领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队列患者具有可比性。经过2周期治疗后,艾迪队列的DCR为75.6%,化疗队列的DCR为5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迪队列平均PFS为7.05±0.44个月,中位PFS为7±0.78个月;化疗队列的平均PFS为4.56±0.35个月,中位PFS为3±0.35个月;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艾迪队列平均的OS为11.89±0.07个月,一年存活率为79%;化疗队列的平均OS为11.83±0.08个月,一年存活率为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质量评方面,2周期化疗后艾迪队列生存质量评分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为89.0(85.0-93.0),化疗队列为87.0(82.0-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队列生存质量评分相比于基线时,均有显着提高。两队列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基线KPS相比自身前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两队列患者治疗后的疲乏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和基线时疲乏状态相比,前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队列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艾迪队列显着优于化疗队列。安全性评价方面,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三项指标艾迪队列出现NCI不良反应的人数低于化疗队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肌酐(CRE)三项指标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两队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可使得患者的2周期后疾病控制率提升,并且对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有明显增益;对于患者1年存活率、总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的均显现增益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有显着优势;对于化疗相关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显着保护作用,但对化疗造成的肝肾功能损害保护作用不明显。总体而言,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对于进展期NSCLC患者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珊[8](2019)在《刺五加注射液对心脏毒性和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化疗药物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脏毒性模型,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的改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三氯化铁(FeCl3)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研究刺五加注射液抗脑缺血药理作用、抗脑缺血相关作用机制,为其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药理学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脏毒性模型,造模方法为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ip 2.5 mg/kg的盐酸阿霉素,每周注射1次,共6周,累积总药量15 mg/kg。刺五加注射液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组及阳性药参芪扶正注射液(25 mL/kg)组,分别于阿霉素注射后立即尾静脉输注相应的药液,时长1 h,共6次。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心脏收缩功能参数,包括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以及心脏构型;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化学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氧化应激因子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2)采用FeCl3血栓形成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待大鼠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5组,每组6只,刺五加注射液高、中、低剂量(45、22.5、11.25mg/kg)组及阳性药灯盏花素(4.5mg/kg)组尾静脉输注相应的药液,时长1 h,共3次。给药前后采用盲法对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给药结束后测定脑梗死范围、脑水肿、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凝血参数(PT、TT、APTT、FIB)、氧化应激因子(SOD、MDA、GSH、GSH-Px)、炎性因子(ICAM-1、VCAM-1、IL-1β、IL-6、TNF-α),酶联免疫法测定TXB2、6-k-PGF1α,化学法测定NO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刺五加注射液200、100、50 mg/kg治疗后,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使下降的EF、FS、+LVdp/dtmax均显着增加(P<0.05、0.01);刺五加注射液可改善心脏构型:使扩张的收缩期的左室内径(LVIDs)明显缩短(P<0.05、0.01);使扩张的收缩期的左室腔体积(LVVs)显着缩小(P<0.05、0.01)。刺五加注射液可显着抑制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P<0.01),使Bax/Bcl-2显着降低(P<0.01)。刺五加注射液200、100 mg/kg可不同程度降低LPO、MDA生成量,提高SOD活性。2)与模型组相比,刺五加注射液45、22.5、11.25mg/kg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分别有不同程度改善:45mg/kg高剂量下,神经功能缺陷得到明显改善(P<0.001);45mg/kg高剂量下,脑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1),水肿程度明显降低(P<0.05);45mg/kg高剂量下,血小板聚集功能得到抑制(P<0.001);45mg/kg高剂量下,氧化应激因子MDA生成量降低(P<0.05),GSH-PX活性提高(P<0.05),MDA/SOD比值显着降低(P<0.01);45mg/kg高剂量下,TXB2/6-k-PGF1α(T/P)比值显着降低;除刺五加注射液11.25mg/kg,炎性因子IL-1β均显着降低(P<0.050.01),45mg/kg高剂量下IL-6、TNFα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由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可增强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心脏构型,减轻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受损心肌细胞凋亡有关;对FeCl3导致的大脑中动脉缺血引起的局灶性脑梗塞损伤有治疗效果,可改善神经功能缺陷,减小脑梗死范围、水肿程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抗氧化应激因子平衡、炎症损伤、血栓素/前列环素平衡、血小板功能调节有关。
王凯欢[9](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及意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27%,每100个人中,就有20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负担日益增大,并且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是指以补益功效为主要功能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益气固脱、扶正祛邪、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包括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因其功效确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这方面临床试验数量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其疗效明显。但目前尚缺乏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优劣。作为循证医学的手段,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同时量化比较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某一结局指标中涉及的干预措施疗效进行排序,充分利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甄别其中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信息,之后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局指标关注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 1.4.3软件、Stata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应结果以比值比、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的形式表示,并通过曲线下面积结果预测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排序。另外,根据曲线下面积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综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干预措施。同时采用Stata 13.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网状森林图、贡献图等。研究结果1.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3个研究,953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侧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方面情况较为显着;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脑钠肽含量情况最佳。2.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2970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每分心输出量、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心率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分心输出量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3.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8个研究,10228例患者,涉及七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径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尤其体现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呼吸衰竭、优化肺动脉高压方面。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4.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3个研究,6639例患者,涉及八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更具优势。另外,黄芪注射剂及参芪扶正注射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方面疗效较好。5.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244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面有较大优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②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较其他方案更具优势;③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方面优于其他方案;④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⑤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中涉及的不良反应内容较少,尚不能针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总体而言,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魏怀春[10](2019)在《健脾安神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健脾安神颗粒是由刺五加、黄芪等6味中药组成的中药方剂,临床主要用于失眠症(不寐)的治疗。本研究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的制剂技术对健脾安神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确保制剂的工艺合理、质量可控。在提取工艺研究中,以出膏率、总皂苷含量、紫丁香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获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因煎煮液中常含有大量的无效成分,通过对高速离心法、醇沉法、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法等三种纯化工艺的效果比较,确定了醇沉法为制剂的纯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醇沉的最佳条件为:将合并的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1.16(60℃)的清膏状态,缓慢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达到60%,室温下静置12小时,滤过。通过3批中试实验证实,健脾安神颗粒的提取工艺可行。在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中,通过对辅料种类、辅料比例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制粒辅料为乳糖与可溶性淀粉(2:1)的混合辅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优选了颗粒成型的工艺条件,确定最佳的成型工艺为:将浸膏粉与1.5倍量的混合辅料(乳糖与可溶性淀粉2:1)混合均匀,使用75%乙醇制成软材,16目筛制粒,在65℃的干燥箱内烘干,取出,分装即得。按照制剂工艺制备健脾安神颗粒,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值,并通过三批中试研究,证实颗粒的制备工艺可行、条件合理,可进行大量生产。在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薄层色谱(TLC)对健脾安神颗粒中的刺五加、黄芪、麦冬、枸杞子等4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阴性样品无影响,表明定性鉴别方法可行,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我们考察了颗粒的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等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符合药典的要求。针对处方中的君药刺五加,我们建立了紫丁香苷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健脾安神颗粒的质量控制。健脾安神颗粒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三批样品在初步设定的考核期内,性状、鉴别、含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说明健脾安神颗粒在模拟市售包装的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二、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眼科住院患者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
1.2.1 ADR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获取方法 |
1.5 ADR的关联性评价标准 |
1.6 ADR转归评价标准 |
1.7 严重ADR的判定标准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ADR发生率及患者的一般情况 |
2.2 合并注射剂用药情况 |
2.3 症状分布情况 |
2.4 发生时间 |
2.5 关联性及转归 |
3 讨论 |
(2)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网状Meta分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检索策略 |
1.5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6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2.4 纳入研究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 |
2.4.1 证据网络 |
2.4.2 Meta分析结果 |
2.4.3 发表偏倚 |
2.4.4 常见不良反应 |
2.5 亚组分析 |
3讨论 |
(3)2015—201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年龄与性别 |
2.2 发生ADR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及分布 |
2.3 ADR发生时间 |
2.4 联合用药及ADR分级情况 |
2.5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分布 |
2.6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情况 |
3 讨论 |
3.1 性别和年龄 |
3.2 ADR与药物种类的关系 |
3.3 ADR发生时间统计 |
3.4 ADR联用药品分析 |
3.5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分析 |
3.6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
3.7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分析 |
4 结语 |
(4)基于真实世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6364例高血压患者临床应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研究内容 |
1.3 数据规范化处理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分布特点 |
2.1.1 年龄性别 |
2.1.2 入院病情与入院方式 |
2.2 出院诊断特点 |
2.2.1 西医诊断名称分布特点 |
2.2.2 中医诊断名称分布特点 |
2.3 联合用药特点 |
2.3.1 统计患者联合用药情况 |
2.3.2 联合用药药理关联分析 |
2.3.3 疗效统计 |
3 讨论 |
3.1 真实世界中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的人口学特点 |
3.2 刺五加注射液说明书与真实世界情况 |
3.3 高血压疾病证候的认识及活血化瘀治疗特点 |
3.4 联合用药分析 |
3.5 本研究不足之处与改进 |
4 展望 |
(5)1270例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性别和年龄分布 |
2.2 原患疾病和用药原因 |
2.3 给药途径及剂量 |
2.4 合并用药及溶媒情况 |
2.5 ADR发生时间 |
2.6 ADR累及系统及表现 |
2.7 ADR/ADE转归 |
3 讨论 |
3.1 ADR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
3.2 ADR与原患疾病和用药原因的关系 |
3.3 ADR与给药途径及剂量的关系 |
3.4 ADR与输注时间的关系 |
3.5 ADR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发生的特征 |
3.6 ADR的级别和转归 |
4 结论 |
4.1 超说明书使用增加了ADR |
4.2 关注患者过敏史,加强药学服务及临床监护 |
(6)基于真实世界刺五加注射液5904例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规范化处理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信息 |
2.1.1 一般信息 |
2.1.2 诊断信息 |
2.2 患者治疗结局 |
2.3 合并用药 |
2.4 关联规则分析 |
2.4.1 合并使用1种中药联合多种西药及西药药理 |
2.4.2 合并使用1种西药联合多种中药及中药药理 |
2.4.3 合并1种西药+1种中药联合对比1种其他西药及药理作用 |
3 讨论 |
3.1 患者病症特点 |
3.2 患者西医诊断及治疗特点 |
3.3 患者中医证候及治疗特点 |
3.4 患者联合中西药物治疗特点及药理分析 |
3.5 局限性 |
4 结论 |
(7)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进展期NSCLC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进展期NSCLC的现代医学一线治疗研究进展 |
1、NSCLC的发病概述 |
2、进展期NSCLC的一线治疗的决策 |
2.1 进展期NSCLC的病理学诊断 |
2.2 进展期NSCLC的影像学诊断 |
2.3 进展期NSCLC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3、进展期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
3.1 培美曲塞 |
3.2 吉西他滨 |
3.3 铂类化疗药物 |
4、进展期NSCLC的一线靶向治疗方案 |
4.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EGFR-TKIs) |
4.2 间变淋巴瘤激酶抑制剂类(ALK-TKIs) |
4.3 其他靶基因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5、进展期NSCLC的一线免疫治疗方案 |
6、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1、中医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 |
1.1 正气亏虚 |
1.2 癌毒致病 |
1.3 痰瘀互结 |
2、艾迪注射液组方成分的研究 |
2.1 艾迪注射液的组方概述 |
2.2 艾迪注射液中斑蝥的相关研究 |
2.3 艾迪注射液中人参的相关研究 |
2.4 艾迪注射液中黄芪的相关研究 |
2.5 艾迪注射液中刺五加的相关研究 |
3、艾迪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研究 |
3.1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 |
3.2 艾迪注射液联合放疗 |
3.3 艾迪注射液的其他应用 |
4、艾迪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
5、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
1.6 退出研究标准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记录项目 |
3.2 疗效评价指标 |
4.疗效评价标准 |
4.1 疾病控制率(DCR)评价标准 |
4.2 肺癌生存质量评分标准 |
4.3 疲乏评分标准 |
4.4 卡氏评分标准 |
4.5 中医证候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5.1 统计分析一般原则和方法 |
5.2 统计分析软件 |
6. 技术路线图 |
7. 研究结果 |
7.1 患者纳入情况 |
7.2 基线情况 |
7.3 治疗后疗效分析 |
7.4 两队列NCI不良反应的比较 |
8.小结 |
8.1 基线情况 |
8.2 疗效评价 |
8.3 安全性评价 |
9. 讨论 |
9.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9.2 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 |
9.3 安全性指标 |
10. 结论 |
11.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11.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11.2 对于今后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FACT-L4.0量表中文版 |
附录二、Piper疲乏量表 |
附录三、卡氏评分表 |
附录四、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刺五加注射液对心脏毒性和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刺五加注射液改善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的作用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1.1 药品与试剂 |
1.1.2 动物 |
1.1.3 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模型制备与分组给药 |
1.2.2 多普勒心脏收缩功能及构型测定 |
1.2.3 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_(max))测定 |
1.2.4 氧化应激因子的测定 |
1.2.5 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测定 |
1.2.6 电镜心脏超微结构观察 |
1.2.7 统计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3.1 对大鼠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
1.3.2 对大鼠左室构型的影响 |
1.3.3 对大鼠心肌组织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1.3.4 对大鼠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 |
1.3.5 对大鼠心肌组织超微机构的影响 |
1.4 实验讨论 |
1.5 实验小结 |
二、刺五加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药品与试剂 |
2.1.2 动物 |
2.1.3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模型制备 |
2.2.2 分组与给药 |
2.2.3 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
2.2.4 脑梗死范围测定 |
2.2.5 脑水肿测量 |
2.2.6 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凝血参数测定 |
2.2.7 氧化应激因子检测 |
2.2.8 炎性因子检测 |
2.2.9 TXB2、6-k-PGF1α、NO检测 |
2.2.10 统计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
2.3.2 对大鼠脑梗死范围的影响 |
2.3.3 对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
2.3.4 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
2.3.5 对大鼠凝血参数的影响 |
2.3.6 对大鼠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 |
2.3.7 对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
2.3.8 对大鼠TXB2、6-k-PGF1α、NO的影响 |
2.4 实验小结 |
2.5 实验讨论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化疗药物对心肌收缩功能影响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
1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概述 |
2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
综述二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
一、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五、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健脾安神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治疗失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
1.2.1 治疗失眠的化学药品 |
1.2.2 治疗失眠的中药 |
1.3 健脾安神颗粒的处方组成及方解 |
1.4 健脾安神颗粒处方中的药物研究进展 |
1.4.1 刺五加 |
1.4.2 黄芪 |
1.4.3 麦冬 |
1.4.4 枸祀子 |
1.4.5 山药 |
1.4.6 大枣 |
1.5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5.1 课题来源 |
1.5.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健脾安神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2.3 处方组成 |
2.4 实验方法 |
2.4.1 提取工艺研究 |
2.4.2 纯化工艺研究 |
2.4.3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
2.4.4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2.4.5 生产过程对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研究 |
2.4.6 制剂制备工艺及处方确定研究 |
2.4.7 确定工艺流程 |
2.4.8 中试试验研究 |
2.5 实验结果 |
2.5.1 提取工艺结果分析 |
2.5.2 纯化工艺结果分析 |
2.5.3 醇沉工艺研究结果及方差分析 |
2.5.4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2.5.5 生产过程对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研究 |
2.5.6 中试试验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健脾安神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3.2.1 实验仪器 |
3.2.2 药材与实验试剂 |
3.3 检验项目 |
3.3.1 取样量情况 |
3.3.2 刺五加的薄层鉴别 |
3.3.3 黄芪的薄层鉴别 |
3.3.4 麦冬的薄层鉴别 |
3.3.5 枸杞子的薄层鉴别 |
3.3.6 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
3.4 检查结果 |
3.4.1 性状检查结果 |
3.4.2 粒度检查结果 |
3.4.3 水分检查结果 |
3.4.4 溶化性检查结果 |
3.4.5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
3.4.6 装量差异检查结果 |
3.4.7 刺五加的薄层鉴别 |
3.4.8 黄芪的薄层鉴别 |
3.4.9 麦冬的薄层鉴别 |
3.4.10 枸杞子的薄层鉴别 |
3.4.11 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健脾安神颗粒的稳定性初步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2.1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3.1 考核项目 |
4.3.2 影响因素试验 |
4.3.3 加速稳定性试验 |
4.3.4 长期稳定性试验 |
4.4 实验结果 |
4.4.1 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4.4.2 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分析 |
4.4.3 长期稳定性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眼科住院患者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J]. 罗红梅.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01)
- [2]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魏鹏路,邢文龙,李享,武红莉,龙德怀,谭玉培,刘红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05)
- [3]2015—201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 姚亚敏,常昕楠,顾晨晨,闻海妮,刘力.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1(12)
- [4]基于真实世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6364例高血压患者临床应用特征[J]. 赵文静,谢雁鸣,刘峘,庄严,杨远滨. 世界中医药, 2020(24)
- [5]1270例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文晓玲,张燕,兰姗. 中国药物警戒, 2020(07)
- [6]基于真实世界刺五加注射液5904例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J]. 沙靖昱,刘峘,谢雁鸣,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 2020(15)
- [7]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进展期NSCLC的队列研究[D]. 姚子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刺五加注射液对心脏毒性和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D]. 张珊.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王凯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10]健脾安神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魏怀春.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