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总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曾恒[1](2008)在《当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优化途径探析》文中提出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其产生、变化与发展过程较为复杂。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由过去统分统包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自主择业的模式,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好坏不仅事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关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明确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找出大学生就业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索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方法和途径,不仅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对高校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分析,在了解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的基础上,找出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积极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中东部地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横向比较,从而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总体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进而分析了影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最后对优化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途径进行探析。
朱艳玲[2](2007)在《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化对农民增收有重要影响。农民增收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政治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症结是农村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已经不单纯是剩余,而是严重剩余。转移过多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出发点。在当前形势下能有效、大量转移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只有城市化。因此,本文对城市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进行了集中探讨。论文共分为5章。第1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主要分析了农民收入偏低、增收缓慢的严峻形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以及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然后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理论分析主要运用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实证分析分别从全国、省际和省内层面上展开,利用相关统计年鉴的面板数据,借助SPSS软件建立数学模型。第2章是文献综述。系统梳理了几种主要的增加农民收入途径(农业投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基本观点,并重点探讨了前四种方式的缺陷以及城市化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关于城市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本文创新点。本文创新点是首先从理论上分别探讨了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转移成本、和不同的人力资本条件下,城市化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差异性,然后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分别从国家、省际、省内三个层面进行案例和实证验证。第3章是理论分析。主要分析了城市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一般作用机理及差异性。城市化通过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节约大量土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有效需求;带动农业剩余劳动力非正规就业;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等来增加农民收入。不同城市化条件下,如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转移成本、和不同的人力资本条件下,城市有效转移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城市化增收效果的差异性。第4章是实证分析。分别从全国、省际和省内层面展开,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验证了不同经济水平条件下,即不同农民收入水平下,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效果确实存在差异,且农民收入越高的区域,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趋向更显着。第5章是结论和讨论。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蓝定香,丁任重[3](2004)在《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文中研究表明国内外关于现代化的问题有很多种理论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和二次现代化理论。这三种理论都很有道理 ,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实际上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动态的概念 ,是指当时世界的“先进化”。目前 ,中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现代化还处于孕育和准备阶段。根据中国面临就业压力大、人均资源贫乏、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化与现代化双重任务交叉等特殊国情 ,中国现代化应当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促进现代化、现代化带动工业化、现代化与工业化交融进行的路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4](2003)在《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总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阶段性变化 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阶段性变化。按照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已经实现了头两步,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国力虚弱的状况,改革开放之前国民经济的严峻局面,已经
二、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总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总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当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优化途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关于本论文选题和相关概念的解释 |
1.4 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当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与分析 |
2.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3 对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判断 |
第3章 西部与中东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横向比较 |
3.1 西部与中东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横向比较 |
3.2 结论 |
第4章 影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分析 |
4.1 社会环境因素 |
4.1.1 经济环境因素 |
4.1.2 文化环境因素 |
4.1.3 制度政策环境因素 |
4.2 学校因素 |
4.3 家庭因素 |
4.4 用人单位因素 |
4.5 大学生自身因素 |
第5章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优化途径 |
5.1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规范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
5.2 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5.3 家庭: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
5.4 用人单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合理的选才标准 |
5.5 大学生自身: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农业投资 |
2.2 农业结构调整 |
2.3 农业产业化 |
2.4 农村工业化 |
2.5 城市化 |
2.6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和本文创新点 |
第3章 理论分析:城市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及差异性 |
3.1 城市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一般作用机理 |
3.1.1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直接增加农民农业收入 |
3.1.2 节约大量土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农业收入 |
3.1.3 扩大农产品有效需求,有效增加农民农业收入 |
3.1.4 带动农业剩余劳动力非正规就业,大大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
3.1.5 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
3.2 城市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差异性 |
3.2.1 不同经济水平条件下 |
2.2.2 不同转移成本条件下 |
2.2.3 不同人力资本条件下 |
第4章 实证分析:城市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差异性 |
4.1 城市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国内差异 |
4.2 城市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省际差异 |
4.3 城市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省内差异 |
第5章 结论和讨论 |
5.1 本文结论与理论启示 |
5.2 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化理论之我见 |
二、中国现代化的现状及目标、任务 |
三、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
(4)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总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阶段性变化 |
(一)综合国力显着增强。 |
(二)人民生活实现两个历史性跨越。 |
(三)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工业化进程加速。 |
(四)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初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已经由封闭半封闭经济初步转变为开放型经济。 |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迁。 |
二、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①。 |
(二)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弱。 |
(三)体制性矛盾仍然相当突出。 |
(四)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
(五)人口和就业的压力很大。 |
(六)资源相对短缺而又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
(七)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摩擦日益复杂。 |
三、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 |
第一阶段,2001年到2010年。 |
第二阶段,2011年到2020年。 |
第三阶段,2021年到2050年。 |
一是不平衡性或多层次性。 |
二是现代化标准的全面性。 |
三是现代化标准的动态性。 |
四、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总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优化途径探析[D]. 曾恒.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 [2]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D]. 朱艳玲. 河南大学, 2007(06)
- [3]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J]. 蓝定香,丁任重. 经济体制改革, 2004(04)
- [4]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总报告)[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