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勘单位投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及其管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团[1](2020)在《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地矿集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我国地勘行业的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矛盾,为了地勘企业在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潮流下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对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进行评价,使地勘企业自身发展在纵向准确了解其发展趋势,横向上明确其发展的短板,为地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地勘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促进作用。本论文以企业竞争能力、绿色产业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地勘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地勘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而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地勘行业应用的实践证明,走绿色勘查开发道路成果显着,可以有效的解决此问题。在此基础上厘定了我国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对地勘行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地勘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讨论了我国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因素,借鉴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了我国地勘企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涵了 7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选择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AHP-模糊评价法对内蒙古地矿集团近五年竞争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横向上,在2014年-2018年每年的地勘企业总体竞争能力均一般,其中,企业的资源能力、冶炼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评价较好,勘查能力、开发能力、营运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评价一般,而绿色发展能力得分最低;纵向上,2014年-2018年地矿集团总体竞争能力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不变。从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各子能力评价结果可知,资源能力、冶炼能力和开发能力有不断上升趋势,营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基本不变,勘查能力趋势下降。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按其各子能力对地勘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地勘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勘企业行为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和地勘企业受传统地勘思想影响比较严重,缺乏营运和组织管理学习能力,所以,本文主要从资源能力、绿色发展能力、营运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实现地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阮野[2](2020)在《地勘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以Q省Y地勘局为例》文中提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勘工作一直起着基础性作用,但由于离社会生活较远,因而为社会了解较少。地勘类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地勘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地勘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勘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为提供地勘服务、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具体承担者的地位和价值,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必将进一步凸显。当前,地勘行业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对带有传统人事管理色彩的地勘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地勘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以Q省Y地勘局为例,对当前地勘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地勘类事业单位在职编制人员,研究的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取舍。论文通过介绍Q省Y地勘局基本情况、Q省Y地勘局人力资源的现状、Q省Y地勘局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Q省Y地勘局人力资源管理访谈四个方面情况,提炼出Q省Y地勘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如留人的方法不多,调动人员内部竞争的力度不足,人员绩效管理落后,人员培训的有效性不高,增强人员凝聚力的举措不够。通过理论分析、访谈了解,笔者分析了Q省Y地勘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激励机制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落后、未形成适合自身的培训模式、组织文化建设落后五个方面。联系地勘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当前研究情况、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做法,笔者对完善地勘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建议,即要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内部竞争机制,要更新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培训模式,要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黎艳虹[3](2020)在《新形势下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以A省地矿局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行各业开始引入先进的机器设备。知识经济带来的共享共建模式,要求组织不断的创新进步以求得生存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人这一要素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逐渐突显出来。组织在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已不再来源于物质资源的占有,而是对人才的吸引、培育和保留,人才的不可复制性和难以模仿性,塑造了组织核心竞争优势的持续性。一个组织要想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建设一支高效的人才队伍。地勘行业是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智力和创造力进行推动的行业,行业内技术人才短缺、人才流动性大等问题,显示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以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研究对象,在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入了解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后,前往A省地矿局搜集有关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结构、增减和晋升情况的资料,通过分析比较,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表现出性别结构失衡、缺少高学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占比基本合理、人才流动性较大等特点。进一步获取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制度文件,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2份,回收298份,回收率达98.7%,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71份,有效率为91.3%。以上述资料为基础,对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主要存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稳定性较差;人才引进渠道较窄,培养方法单一;人才使用机制欠灵活,激励措施无效果等问题。通过探究问题的根源,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从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规范制度建设与执行、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三个方面为解决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A省地矿局更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地勘行业中的其他单位提供借鉴。本文的研究目的一方面是通过为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改进对策,以改善其管理现状,提升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将总结出的经验应用于地勘行业的管理,为其他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多方面建议。
王秋生[4](2019)在《国有地勘单位项目群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以G省地矿局地勘单位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简称地勘单位)是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障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在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项目的同时,积极利用地质技术优势承担了大量的商业地质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地勘单位所承担项目的增多,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管理成效。项目群管理是从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发展而来的多项目管理方法,能够促使多个项目的管理服务于组织同一战略目标、实现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在一些IT、通讯、制造和建筑业企业得到很好地应用。项目群管理理论的优势、特点正好契合了当前地勘单位的项目管理需求。本文采取文献查阅、调查研究、比较与定性分析等方法,以G省地矿局地勘单位为例,对项目群管理在地勘单位的适用性、模式构建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地勘单位仍然处于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在多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管理成效不高、资源有效利用程度较低、项目管理与组织战略目标契合度不够等突出问题。地勘单位具备一定的多项目管理基础,其管理思想与项目群管理应用较为成功的IT、建筑行业具有相通性,地质勘查项目具有的多种专业手段、分阶段实施、相互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等特点也符合项目群构建条件,实施项目群管理对于地勘单位是有必要并适用的。通过对地勘单位发展战略分析,以目标为导向构建面向客户型、战略驱动型和成熟约束型3种基本项目群类型,基于项目群的生命周期循环特征、管理层次和重要管理流程建立项目群管理实施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单位层级的项目群管理办公室设置方案,按照实施推进阶段分别设计了直线-职能制和矩阵制项目群管理组织架构。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项目选择和资源配置实施方法路径,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建立了联系组织战略和项目管理的项目群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评估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对比,验证了地勘单位实施项目群管理的有效性。本文旨在为地勘单位实施项目群管理提供一个应用方法路径图,对地勘单位推进管理创新、提高项目管理绩效、促进战略目标实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王凤艳[5](2019)在《LS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单位利用掌握的国有资源,为国家创造或者改善生产条件,从事为国民经济、人民文化生活、增进社会福利等服务的社会组织,揽括了教育行业、信息行业、公共服务行业等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享有国家政策和一定的权力的同时也承担了公共服务监督的义务。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些事业单位的潜在问题,日益显着。如何能够建立完整的事业单位体制,协调配合内部分配,高效的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抵制浪费资源的行为,已经成为了全社会追寻的共同目标,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推行之后,大部分施行改革的事业单位在单位内部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由于问题的潜伏期过长,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疏漏和隐患,事业单位本身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目前,地勘单位一方面作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类,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另一方面地勘行业整体经济下滑,市场前景堪忧,地勘单位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我发展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统筹改革的阶段中,需要不断地完善管理预防体制,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本文笔者运用内部控制理论和研究方法,以LS地勘单位为例,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研究地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作者结合LS地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体情况,进行了本篇论文的撰写。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相关理论。介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介绍LS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优化前的单位概况。第四章,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对LS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剖析。第五章,详细论述LS地勘单位针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存在问题制定的全新内部控制优化方案。LS地勘单位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的工作制度、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完善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推行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完善了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通过对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业务、地质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六大业务的流程和制度重新梳理和完善完成了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优化。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及展望,对本文的LS地勘事业单位内部等控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设想。
王利强[6](2019)在《中煤YYJ队人力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已从初步探索、制度创新阶段向纵深推进阶段发展。国有地勘单位作为国有企业中一个特殊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形成、发展和管理模式,在推进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国有地勘单位改革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人”的问题。当体制机制从过去计划管理的事业单位模式,向市场经营的企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后,如何利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彻底打破“等、靠、要”的旧思想,全面树立企业化思维;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的旧理念,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在“裙带关系”特征明显的企业组织内,如何构建公平、高效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激活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成为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当中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YYJ队改革发展历程、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其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选择了最为突出的人力绩效考核问题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并进一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地勘单位行业特点,通过明确考核体系设计的原则、思路和内容,制订详细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权重,构建合理的考核计算模型,强化考核体系的过程控制和实施保障,有针对性的对人力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优化。在完成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并以管理人员为例对优化后的人力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试运行。在对优化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此次人力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的效果作出评价。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创建公平、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打破“等、靠、要”和“大锅饭”管理模式的最有效办法之一;第二,通过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是解决“裙带关系”特征明显组织内信息保密和绩效评价公正性的有效途径;第三,建立动态的绩效考核指标库,是考核体系能保持生命力、适应现代化企业经营不断转型升级需要的主要关键。最后并对该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建议。希望通过该研究,能够为全面提升YYJ队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加快推进YYJ队改革步伐起到积极作用,也能够为全国地勘单位改革事业起到参考和帮助作用。
隋汪洋[7](2019)在《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受国际新能源兴起和能源需求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以及国内供给侧改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勘行业这一兼具基础性与公益性的行业经济下行趋势明显。A省地勘单位在事业单位的体制下已经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僵化、人才培养守旧、运营机制死板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之道。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等要求大力推进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从长远来看地勘单位实行全面企业化经营是必然的结果。本文从公共管理理论出发,以我国地勘行业情况为切入点,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A省实际,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主要探讨A省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后如何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主要对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背景、意义、关键词、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整篇论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根据A省地勘单位改制后的现状等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出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单位管理机制、人员结构等方面归纳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即事企不分、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第三部分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组织变革理论,结合国外地勘组织形式与内蒙古、广东等地区地勘单位改制后的成功经验,提出A省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第四部分对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政策法规,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保证质量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形象,整合产业结构和信息平台,加强公益性地质服务及拓展商业性地质市场。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本论文对推进我国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王建新[8](2019)在《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全球经济和资源形势面临重大转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勘查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战略性矿产的兴起,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将不断拓展地质勘查的空间。新的形势对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同时为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也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阶段探索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更好的把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在参考借鉴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及国内的地质勘查形势、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等方面,围绕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动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新地勘经济体系”,新地勘经济体系是由地勘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路径是建立新地勘经济体系,包括地勘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和对外地勘。地勘产业体系是建立行业化管理、专业化细分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产业体系;企业化经营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实体经济就是组建地矿集团公司,地矿集团公司采取勘查开发一体化、大地质、地质跨界的战略。并论述了地质跨界战略实施是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衍生和实体经济的补充。建立了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就是要创建高效的组织管控制度,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健全的地勘金融机制,充满活力的文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机制。以此为基本点构建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准则层,三级指标为方案层。实施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地勘新经济,地勘新经济就是在地质勘查业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基础上与新经济的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的结合体。
侯舒帆[9](2019)在《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Y地矿局为例》文中提出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一种十分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地勘类事业单位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兵,为我国独立的工业体系建立提供了矿产资源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地勘行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地勘行业也着手改革工作,对地质队伍进行了改组,使之更加专业,同时对地质工作部署进行了调整,实现多种经营共存,并且推行了经济责任制。20世纪九十年代后,国家投资体制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工作也困难重重,出于生存的目的,国有地勘队伍响应国家号召开启了创业篇章,不仅给国家提供紧俏的矿产资源,而且涉足地质服务业,市场得到了极大地拓展。然而,对地勘行业改革发展详情进行剖析可知,21世纪后地勘类事业单位凸显出了越来越多的深层次矛盾以及问题,严重束缚并阻碍了其发展和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央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新的经济常态以及国内外地勘行业新形势,地勘类事业单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畸形形态弊端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其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最早进行地质找矿工作的省份之一。河南国有地勘单位在全国地勘行业40多年的改革大潮中,始终坚持“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积极摸索,勇于实践,但仍旧存在起步早、改革不到位、进程缓慢等诸多问题点,而旧体制又遗留了诸多难点,这些问题混合交织,导致体制变得越来越复杂,产业结构也难于实现转型升级。在面对国家新时代新要求,中原经济区的大格局,“美丽河南”的战略下,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改革转型也进入到了“深水区”和“攻坚区”,因此科学有效的制定其深化改革路径十分必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历程阶段及国情、省情和地矿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进而揭示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以河南省Y地矿局当下改革时期主要作为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以求对其改革方向和措施有所启示。本文希望,通过此次探索,既能针对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改革提出有益建议,以便切实推动河南地质事业进一步突出重围,展现卓越风采,焕发新活力,实现改革转型升级;又能够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作用和专业技术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开辟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资源供给的双赢之路,以更加广泛且更为优质的地质服务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民生的改善。
黄浩[10](2018)在《地勘单位职能优化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地质局为例》文中提出地质勘查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际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影响力,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推动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地勘队伍的建设开始加速。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对地勘单位的服务领域、职能体系和业务水平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且在2011年中央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之后,一直以事业体制为主的地勘单位也面临着重新分配职能、改革体制、完善产业等诸多挑战,而旧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发展理念与下当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不匹配、不适应的矛盾越发凸显,使地勘单位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赢弱,不仅远远落后于已经走向成熟的国有企业,甚至和科研事业单位也拉开了较大的差距。本文以地勘单位的职能建设与优化为切入点,从地勘行业的工作特点和业务性质出发,仔细剖析当前地勘单位的在职能履行方面的具体问题,通过对问题原因的具体分析,进而以广东省地质局及下属的地勘单位为研究对象,剖析广东省地勘单位在改革过程中所实施的职能优化措施,并结合国外的管理经验做参考,得出对我国地勘单位职能优化的启示。提出了地勘单位要进一步提升职能,就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面对的政策市场环境,大胆转变思想,抓住机遇,以地质工作战略转移为核心,从以资源勘查为主向当下公益服务、资源勘查兼顾转移,并且在人力资源管理、新技术普及应用和市场激励机制上要进行创新。使地勘单位能通过改革来释放活力,迎来发展生机。同时也指出地勘单位的发展仍受一些外部条件的制约,需要国家在矿权管理体制、金融市场的建设和人事制度保障上充分照顾到地勘单位的历史困难和现实状况,遵循地质工作的发展规律,给予适当的引导,保证地勘事业的发展和地勘单位的转制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地勘单位投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及其管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勘单位投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及其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地矿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1.5 论文工作量 |
2 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基础 |
2.1 企业竞争力理论回顾 |
2.1.1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
2.1.2 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渊源 |
2.1.3 企业竞争力理论的主要学派 |
2.2 绿色发展理论 |
2.2.1 绿色产业 |
2.2.2 绿色矿业 |
2.3 产业组织理论 |
2.4 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
2.4.1 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评价体系 |
2.4.2 世界主要杂志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
2.4.3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
2.4.4 国内学者提出的企业竟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2.4.5 我国各行业竟争力评价应用实践 |
2.4.6 地勘及相关行业企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3 地勘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地勘企业发展历程回顾 |
3.2 我国地勘行业发展现状 |
3.2.1 我国资源供需概述 |
3.2.2 地质勘查现状 |
3.2.3 矿业开发现状 |
3.3 我国地勘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我国传统地质勘查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2 我国矿业开发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3 资源需求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
4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绿色发展现状及成果 |
4.1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 |
4.2 绿色勘查发展 |
4.2.1 绿色勘查发展历程 |
4.2.2 绿色勘查的重大意义 |
4.2.3 绿色勘查典型案例 |
4.3 绿色开发发展 |
4.3.1 绿色矿山发展历程 |
4.3.2 绿色矿山建设的意义 |
4.3.3 绿色矿山典型案例 |
5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内涵 |
5.1 地勘企业的定义及特点 |
5.1.1 地勘企业定义 |
5.1.2 地勘企业特点 |
5.2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内涵 |
5.3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特征 |
5.3.1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外部环境分析 |
5.3.2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因素 |
5.3.3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影响因素框架构建与分析 |
6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系统构建 |
6.1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及原则 |
6.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的 |
6.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6.2 指标体系构建 |
6.3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方法 |
6.3.1 评价方法概述 |
6.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6.4 指标权重性质及定义 |
6.5 指标权重确定 |
6.5.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 |
6.5.2 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步骤 |
6.6 地勘企业竞争力评价权重计算 |
6.6.1 建立评价指标结构 |
6.6.2 计算准则层权重 |
6.7 企业竞争能力模糊评价模型 |
6.7.1 模糊评价判定法思想与原理 |
6.7.2 模糊评价步骤 |
7 内蒙古地矿集团竞争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
7.1 内蒙古地矿集团发展回顾 |
7.1.1 发展概况 |
7.1.2 发展现状 |
7.2 确定评价级 |
7.2.1 因素集的确定 |
7.2.2 评价级的确定 |
7.3 模糊判断矩阵判定 |
7.4 模糊矩阵计算 |
7.5 结果综合判定 |
7.6 评价结果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8 我国地勘企业竞争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
8.1 资源能力 |
8.1.1 资源禀赋 |
8.1.2 人力资源 |
8.1.3 科技创新 |
8.2 绿色发展能力 |
8.2.1 绿色发展理念 |
8.2.2 绿色勘查、开发 |
8.2.3 绿色转型——构建“大地质、大生态、大服务”的工作格局 |
8.3 营运及组织管理方面——创建学习型企业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2)地勘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以Q省Y地勘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理论的界定 |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人性假设理论和激励理论 |
第三节 地勘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 |
第二章 Q省Y地勘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第一节 Q省Y地勘局基本情况 |
第二节 Q省Y地勘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第三节 关于Q省Y地勘局人力资源管理的访谈情况 |
第三章 Q省Y地勘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留人的方法不多 |
第二节 调动人员内部竞争的力度不足 |
第三节 人员绩效管理落后 |
第四节 人员培训的有效性不高 |
第五节 增强人员凝聚力的举措不够 |
第四章 Q省Y地勘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激励机制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
第二节 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
第三节 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落后 |
第四节 未形成适合自身的培训模式 |
第五节 组织文化建设落后 |
第五章 完善地勘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
第一节 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
第二节 建立健全内部竞争机制 |
第三节 更新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
第四节 探索适合自身的培训模式 |
第五节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新形势下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以A省地矿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简要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人力资源 |
2.1.2 人力资源管理 |
2.1.3 人才 |
2.1.4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激励理论 |
2.2.3 人力资源的“5p”模型 |
第3章 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概况 |
3.1 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
3.1.1 组织结构 |
3.1.2 人员数量 |
3.1.3 专业技术人才结构 |
3.1.4 同类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情况对比 |
3.2 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变动情况 |
3.2.1 人才数量变动情况 |
3.2.2 人才晋升情况 |
3.3 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做法 |
3.3.1 建立相关制度,完善配套政策 |
3.3.2 创建发展平台,提供良好环境 |
3.3.3 提供多元化培训方式 |
3.3.4 拓展对内培训方式,创建学习交流平台 |
第4章 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开展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设计原则 |
4.1.2 调查问卷内容 |
4.1.3 调查实施 |
4.1.4 问卷汇总统计 |
4.2 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4.2.1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
4.2.2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稳定性较差 |
4.2.3 人才引进渠道较窄,培养方法单一 |
4.2.4 人才使用机制欠灵活,激励措施无效果 |
4.3 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4.3.1 地勘行业特殊性 |
4.3.2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观念落后 |
4.3.3 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
4.3.4 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5章 A省地矿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
5.1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 |
5.1.1 加强人文关怀机制建设 |
5.1.2 加大人才奖励力度 |
5.2 规范制度建设与执行 |
5.2.1 建立健全人才规划与调整机制 |
5.2.2 规范人才引进工作 |
5.3 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
5.3.1 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 |
5.3.2 深化改革完善用人机制 |
5.3.3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
第6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调查问卷 |
(4)国有地勘单位项目群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以G省地矿局地勘单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项目群理论研究动态综述 |
1.2.1 项目群的概念与形成 |
1.2.2 项目群管理方法与应用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项目管理 |
2.1.1 项目的定义 |
2.1.2 项目管理的定义 |
2.2 项目群管理 |
2.2.1 项目群及项目群管理的概念 |
2.2.2 项目群的类型和生命周期 |
2.2.3 项目群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异同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勘单位项目群管理适用性分析 |
3.1 地勘单位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
3.1.1 基本情况 |
3.1.2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过程 |
3.1.3 多项目管理状况 |
3.2 地勘单位项目管理符合项目群管理思想 |
3.2.1 适合地勘单位的多项目管理方法分析 |
3.2.2 地勘单位项目管理与项目群管理思想相通 |
3.3 地质勘查项目具备项目群构建条件 |
3.3.1 实施地质勘查项目需要多种专业手段 |
3.3.2 地质勘查项目具有分阶段实施特点 |
3.3.3 地质勘查项目之间可建立统一目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省地矿局地勘单位项目群管理模式构建 |
4.1 项目群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
4.1.1 对项目群管理认识上的问题 |
4.1.2 项目群管理应用存在的主要困难 |
4.2 项目群的构建 |
4.2.1 战略目标与项目群管理 |
4.2.2 战略分析与定位 |
4.2.3 项目群分类与特征 |
4.3 项目群管理实施模型与实施 |
4.3.1 项目群管理实施模型 |
4.3.2 项目群管理推进步骤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省地矿局地勘单位项目群管理实施与效果分析 |
5.1 项目群管理组织架构 |
5.1.1 成立项目群管理办公室 |
5.1.2 项目群管理组织架构设计 |
5.2 构建试点项目群 |
5.2.1 项目群类型的确定 |
5.2.2 项目群项目遴选 |
5.3 项目群过程管理 |
5.3.1 项目的选择 |
5.3.2 资源的配置 |
5.4 项目群绩效评价 |
5.4.1 需要改进的问题 |
5.4.2 项目群绩效评价指标 |
5.4.3 案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LS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及贡献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
2.1.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 |
2.1.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 |
2.1.3 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
2.1.4 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
2.1.5 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控制论 |
2.2.2 流程再造理论 |
第3章 LS地勘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前的基本情况 |
3.1 LS地勘单位简介 |
3.2 内部控制优化前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概况 |
3.2.1 内控工作的组织情况 |
3.2.2 议事决策机制 |
3.2.3 机构及岗位设置情况 |
3.2.4 财务信息编报情况 |
3.2.5 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
3.3 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前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概况 |
3.3.1 预算业务 |
3.3.2 收支业务 |
3.3.3 采购业务 |
3.3.4 资产业务 |
3.3.5 地质项目管理 |
3.3.6 合同管理 |
第4章 LS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
4.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
4.1.1 内控工作的工作机制存在缺陷 |
4.1.2 议事决策机制存在缺陷 |
4.1.3 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缺陷 |
4.1.4 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
4.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
4.2.1 预算业务存在的缺陷 |
4.2.2 收支业务存在的缺陷 |
4.2.3 采购业务存在的缺陷 |
4.2.4 资产业务存在的缺陷 |
4.2.5 地质项目管理存在的缺陷 |
4.2.6 合同管理存在的缺陷 |
第5章 LS地勘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
5.1 基于单位层面的优化措施 |
5.1.1 完善内部控制的组织工作制度 |
5.1.2 完善议事决策机制 |
5.1.3 完善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 |
5.1.4 推行信息化管理 |
5.2 基于业务层面的优化措施 |
5.2.1 加强预算业务控制 |
5.2.2 加强收支业务控制 |
5.2.3 加强采购业务控制 |
5.2.4 加强资产业务控制 |
5.2.5 加强地质项目管理 |
5.2.6 加强合同管理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煤YYJ队人力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绩效 |
2.2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
2.3 绩效考核体系 |
2.3.1 绩效考核体系构成 |
2.3.2 绩效考核方法 |
3 YYJ队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分析 |
3.1 YYJ队概况 |
3.1.1 YYJ队简介及发展历程 |
3.1.2 地勘单位行业特性 |
3.1.3 YYJ队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
3.2 YYJ队人力资源构成情况 |
3.3 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
3.3.1 考核现状调查研究 |
3.3.2 考核现状综述 |
3.4 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3.4.1 缺乏绩效考核管理的思想意识 |
3.4.2 缺乏科学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 |
3.4.3 考核指标体系陈旧单一 |
3.4.4 考核评价方法不科学 |
3.4.5 考核评价周期不合理 |
3.4.6 考核评判缺乏客观公正 |
3.4.7 考核反馈机制欠缺 |
3.4.8 考核结果应用不到位 |
3.5 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3.5.1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欠缺 |
3.5.2 长期事业单位体制管理思想顽症 |
3.5.3 特殊企业文化的影响 |
4 YYJ队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 |
4.1 考核体系设计总体原则 |
4.2 考核体系设计思路 |
4.3 考核体系设计内容 |
4.3.1 考核主体规划 |
4.3.2 考核分项规划 |
4.4 考核体系模型构建 |
4.4.1 考核指标选取 |
4.4.2 考核体系权重确定 |
4.4.3 考核体系计算模型 |
4.4.4 考核体系评价标准 |
4.5 考核体系过程控制 |
4.6 考核结果反馈与应用 |
4.6.1 考核结果的反馈 |
4.6.2 强化考核结果应用 |
5 优化后绩效考核体系的试运行:以管理人员为例 |
5.1 保障措施 |
5.1.1 制度保障 |
5.1.2 平台保障 |
5.1.3 文化保障 |
5.2 考核实施 |
5.3 优化效果对比分析 |
5.3.1 优化结果对比 |
5.3.2 优化效果评价 |
5.4 改进建议 |
结论 |
致谢 |
附录 A 职工访谈表 |
附录 B 专家评估表 |
附录 C 绩效管理专项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7)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关键词阐释 |
1.2.1 地勘单位 |
1.2.2 事业单位 |
1.2.3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与发展动态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动态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现状分析 |
2.1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概述 |
2.1.1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基本情况 |
2.1.2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背景 |
2.1.3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历程 |
2.2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调研设计 |
2.2.1 调查目的 |
2.2.2 调查内容 |
2.2.3 调查问卷的发放 |
2.3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
2.3.1 员工的积极性不高 |
2.3.2 缺乏核心竞争力 |
2.3.3 资本不足 |
2.3.4 公益性地勘发展受限 |
2.4 A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4.1 事企不分 |
2.4.2 地勘经济整体下滑 |
2.4.3 人员结构不合理 |
2.4.4 缺少国家层面有效政策支持 |
3 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方案论证 |
3.1 理论基础 |
3.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1.2 组织变革理论 |
3.2 国内外地勘组织发展与改革经验 |
3.2.1 国外地勘组织的形式和方法 |
3.2.2 国内地勘组织的形式与发展启示 |
3.2.3 经验借鉴或启示 |
3.3 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方案 |
3.3.1 方案设计原则与目标 |
3.3.2 方案指导思想 |
3.3.3 方案具体内容 |
3.4 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
3.4.1 方案实施的条件保障 |
3.4.2 预期效果 |
3.4.3 可能遇到的问题 |
4 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方案的实施保障建议 |
4.1 完善地勘相关政策 |
4.1.1 完善矿业权相关政策 |
4.1.2 完善公益地勘和商业地勘相关政策 |
4.1.3 加强财政政策扶持 |
4.2 加强公益性地质服务及商业性地质市场拓展 |
4.2.1 严格划分公益性地质与商业性地质工作 |
4.2.2 引导商业性地勘队伍拓展市场 |
4.3 整合产业结构和信息 |
4.3.1 整合产业结构 |
4.3.2 建立信息整合平台 |
4.4 多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
4.4.1 提升质量安全意识 |
4.4.2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
4.4.3 加强经营管理 |
4.5 引导各地勘单位树立品牌形象 |
4.5.1 提高工程质量 |
4.5.2 打造精于某地勘领域的专业形象 |
4.5.3 积极宣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省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问卷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
1.2.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2.2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
1.5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2.2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和实现方式 |
2.3 转型升级研究评价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地质勘查行业的管理体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3 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 |
3.1 全球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
3.2 国内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
3.3 小结 |
4 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
4.1 综述 |
4.2 矿产资源 |
4.3 地质矿产勘查 |
4.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
4.5 小结 |
5 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 |
5.1 内蒙古地勘行业单位情况 |
5.2 内蒙古地勘行业从业人员 |
5.3 内蒙古地勘行业资产状况 |
5.4 内蒙古地矿集团发展历程 |
5.5 内蒙古地矿集团SWOT分析 |
5.6 小结 |
6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
6.1 转型升级发展模型构建 |
6.2 深耕地勘产业体系 |
6.2.1 行业化管理 |
6.2.2 专业化细分 |
6.2.3 企业化经营 |
6.3 服务绿色矿业发展 |
6.4 “走出去”拓宽地质市场 |
6.4.1 海外发展方案 |
6.4.2 境外投资架构 |
6.5 小结 |
7 实现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动力 |
7.1 发展动力指标构建 |
7.2 构建新型组织管控制度 |
7.3 激发人力资源潜能 |
7.4 强化地勘金融管理 |
7.5 探索科技创新途径 |
7.6 小结 |
8 结论 |
8.1 成果和认识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Y地矿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对现有文献评述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1.研究方法 |
2.研究内容 |
二、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路径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事业单位 |
2.地勘类事业单位 |
3.事业单位改革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1.组织变革理论 |
2.产业发展理论 |
三、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概况与改革必要性 |
(一)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概况 |
(二)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改革必要性 |
1.国内外资源环境的变化迫使其改革势在必行 |
2.事企混行管理方式已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
3.传统地质事业已不能满足新形势新要求 |
4.为适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
四、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改革历程及现状 |
(一)河南省地勘类事业单位改革历程 |
1.管理体制改革探究阶段(1979-1999年) |
2.企业化改革阶段(2000-2010年) |
3.深化改革阶段(2011年至今) |
(二)河南省Y地矿局改革现状分析 |
1.单位概况 |
2.当前改革具体做法及成效 |
五、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深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一)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
1.地勘单位产业结构雷同 |
2.拓展地勘新业务较迟缓 |
3.科技创新乏力 |
4.人才流失严重 |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
1.思想观念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
2.关于地勘行业改革的具体政策不健全 |
3.“事企不分”阻碍单位健康发展 |
4.机制不活导致问题愈加突出 |
5.职工参与改革积极性不高 |
6.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
六、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路径 |
(一)完善地勘行业改革配套政策 |
(二)推进地勘类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
1.做好分类改革后期工作 |
2.保证分制管理分体运行 |
(三)加强地勘类事业单位机制创新 |
1.建立高效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
2.创新薪酬分配机制 |
3.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四)拓展地质工作新领域 |
1.坚持主业主抓 |
2.发挥矿权优势 |
3.挖掘地质新领域 |
(五)促进职工改革积极性主动性 |
1.转变守旧思想观念 |
2.加强职工专业技能培养 |
(六)妥善解决历史欠账问题 |
七、结语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地勘单位职能优化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地质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地勘单位职能优化相关理论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非营利组织理论 |
(三)制度变迁学说 |
三、地勘单位的职能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地勘单位的职能部门管理现状 |
(二)地勘单位的职能存在的问题 |
(三)地勘单位职能问题原因分析 |
四、广东省地质局的职能优化案例研究 |
(一)广东省地质局基本情况介绍 |
(二)广东省地质局的职能优化策略 |
(三)广东地质局的职能优化成效 |
(四)广东省地质局职能优化案例分析 |
五、国外地勘行业的职能机构管理经验借鉴 |
(一)美国的地勘行业 |
(二)俄罗斯的地勘行业 |
(三)国外地勘行业的职能优化经验借鉴 |
六、对进一步优化地勘单位职能的建议 |
(一)健全顶层制度 |
(二)推动地勘单位改革深化 |
(三)加强地质单位建设 |
(四)促进与地方合作机制 |
(五)完善地质工作保障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地勘单位投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及其管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地矿集团为例[D]. 刘永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2]地勘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以Q省Y地勘局为例[D]. 阮野.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3]新形势下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以A省地矿局为例[D]. 黎艳虹.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4]国有地勘单位项目群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以G省地矿局地勘单位为例[D]. 王秋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5]LS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研究[D]. 王凤艳. 吉林大学, 2019(03)
- [6]中煤YYJ队人力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 王利强.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7]A省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对策研究[D]. 隋汪洋.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8]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D]. 王建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河南地勘类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Y地矿局为例[D]. 侯舒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1)
- [10]地勘单位职能优化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地质局为例[D]. 黄浩. 兰州大学, 2018(02)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内部控制理论论文;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 绩效考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