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旧桥的加固与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滕一平[1](2020)在《混凝土梁桥加宽结合构造设计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迅速增长,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量都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的道路通行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全国多个地市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因此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刻不容缓。我国有许多桥梁由于建成时间早,设计等级低等原因成为了交通动脉上的瓶颈部位,相比于新建桥梁,旧桥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减少损耗,因此通过旧桥加宽改造以提升通行能力是必要且有意义的。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桥梁加宽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了桥梁加宽改造过程中的加宽原则、加宽方式、结合构造影响因素等内容。结合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结构差异沉降影响两个方面对目前常见的简支空心板梁和连续T梁加宽效进行行计算,探寻受力规律,得出破坏原因。文中主要以20m简支空心板桥上部结构接连和3×30m连续T梁桥上部结构连接进行建模计算,分析结果认为:在新、旧结构差异沉降的影响下,接缝及两侧边主梁弯矩、剪力变化大,内力最大值出现在支点处;新桥基础沉降使接缝处产生附加内力,沉降量过大会增大旧桥的荷载负担,严重可导致支座脱空现象;在混凝土收缩、徐变差异的影响下,将会对旧桥产生压力,新桥产生拉力,由收缩、徐变产生的附加内力将由接缝承担;延长存梁时间可减少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附加内力,但不可避免;应采取新结合构造,释放接缝处内力,避免应力集中。以结论作为出发点,结合现阶段桥梁加宽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新、旧混凝土桥梁新型结合构造进行设计研究,提出波形钢板结合构造和铰链-桁架组合结合构造。两种结合构造都可以很好地解决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引起的弯矩、轴力变化,同时减少了结合处现浇混凝土这一工序,避免了车辆振动对接缝处混凝土最终强度的影响。对两种构造进行计算分析,确定设计参数。采用改进后的结合构造进行旧桥加宽改造,通过释放纵桥向约束,减少了连接后产生的附加内力。由于运用新型结合构造使得边梁翼缘板处无法连接,形成悬臂板结构。因此需要对边梁翼缘处采取加固措施以保证运营期间的安全性。提出粘贴钢板和加铺铺装层两种处置措施,引入最小疲劳加载次数这一指标对加固措施进行评估,以衡量不同加固措施的改善效果,得出最经济、适用的翼缘板加固措施。
闫海青[2](2019)在《公路改建工程中旧桥的利用与改造策略》文中指出首先介绍了桥梁拓宽基本方式,随后对公路改建工程旧桥拓宽设计及桥梁改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重点分析了公路改建工程旧桥加固维修,包括旧桥的加固维修程序、加固检测评定、加固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旨在对公路改建工程中旧桥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耿颐春[3](2019)在《某大桥使用性能评估及改造技术方案研究》文中认为基于我国公路桥梁数量众多,在长期的服役期间,由于自身条件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必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定期对桥梁结构进行检查,能够准确判断现阶段桥梁结构的使用状态,为后期的运营情况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之后的加固改造处理给出参考。本文依托一座处于服役期间的多孔复杂桥梁,对其进行了检查,并根据结果进行了加固改造处理,在ABAQUS分析的基础上,确保了改造技术方案的适用性。(1)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桥梁检测评估和加固改造的研究动态,并对本文要做的内容进行介绍。(2)根据现有桥梁外观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介绍了5种常用的桥梁结构的技术评定方法。并对每个方法的具体评定方法做了介绍。(3)根据桥梁结构现阶段的使用状况,对桥梁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记录及汇总。根据外观检查的结果对桥梁结果的各部分基于桥梁规范的评分进行了计算;基于各部分的技术状况指数对全桥技术状况进行分析,确定桥梁结构的等级。(4)依据桥梁结构现阶段的使用状况,根据该依托工程的特殊性,在Midas civil软件对结构真实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动静载试验方案的确定,通过对该结构进行动静载试验,结果表明:依托工程桥梁服役期间长期超设计要求运营以及后期的运营维修不及时等因素导致其整体结构刚度有较大程度的损失。(5)根据桥梁结构外观检测和动静载试验的结果,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桥梁结构改造后的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桥面铺装连续与分离两种不同工况下,桥梁结构的受力变化。结果表明:桥面铺装连续的情况下,桥梁结构的整体性能要强于桥面铺装层分离的情况。
付忠安[4](2018)在《在役牡丹江大桥拓宽加固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牡丹江大桥已建成30多年,其为双向四车道。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役的牡丹江大桥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的需求。为此牡丹江市政府组织专家论证,拟将其进行拓宽改造。为了尽量缩短工期,避免施工封道给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大桥的加固与改造将跨越整个冬季。而由于牡丹江处于高寒地区,其气候的特殊性给桥梁的加固改造带来了诸多亟需解决的施工难题。本文针对在役牡丹江大桥加固改造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牡丹江大桥拓宽改造后桥梁荷载等级提高至城-A级等技术参数(指标)全面提高的要求,对在役牡丹江大桥进行了包括外观、材料强度和耐久性、静载试验、动载试验、承载能力等全面检查、检测和验算,得出了T形梁和桥面等需要进行加固和改造的结论,为在役牡丹江大桥拓宽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依据。(2)结合牡丹江大桥的特殊性,对几种常用的桥梁加固方法进行比对和优选,提出了适用于牡丹江大桥加固的体外预应力法。通过对体外预应力加固后T形梁的受力性能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确定了能够满足承载力与刚度要求的加固设计参数指标。提出了一种对拉螺栓、多层加劲的钢锚块对预应力钢绞线锚固的工艺(或工法),通过受力分析,得出了该锚固工艺(或工法)能够满足牡丹江大桥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可靠锚固要求的结论。(3)针对牡丹江大桥拓宽加固改造工期紧、跨冬期施工等特点,考虑所处的环境和季节等因素,开展了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悬吊施工平台、桥面植筋冬期施工、钢套箱防护等技术,并用数值计算证明了上述施工技术的有效性,能够满足加固改造的设计要求,可为高寒地区在役混凝土大桥的拓宽加固改造提供参考。
庞培培[5](2016)在《双曲拱桥的病害分析及加固拓宽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曲拱桥作为我国独创的一种桥型,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双曲拱桥优点显着,如:节约材料用量,施工过程简单,建造费用少等,非常适用于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及技术水平,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短时间内遍及全国。双曲拱桥创桥之初,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交通量也比较小,这种桥型能够满足当时的交通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大部分既有双曲拱桥己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荷载,并且有很多己经出现裂缝及混凝土碳化现象,被列为危旧桥,对该桥的改造变得迫在眉睫。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西大桥为工程背景,进行双曲拱桥的加固与拓宽改造研究,并专项研究了拓宽后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问题,这一问题是目前桥梁拓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西大桥的实际情况,主要做了以下研究:(1)全面的介绍了老旧双曲拱桥普遍存在的病害问题,及目前常用的加固改造方法。(2)原水西大桥的加固方法是外包混凝土和填芯加固两种加固方法结合实施的,根据Midas/civil建模计算证明,这种加固法能够有效地改造原水西大桥,提高该桥的整体承载能力。(3)原水西大桥并不属于特大型的双曲拱桥,在拓宽时根据道路改造后中心线的位置采用了双边不对称拓宽法,且拓宽部分和原有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拓宽部分采用的是预制吊装箱形拱肋,与加固后的旧桥部分截面相似。通过计算得出,这种拓宽法是能够被高效地应用于原水西大桥的。(4)在文中提出在新桥和旧桥间设置湿接缝,湿接缝需要在上部结构施工结束后,桥面铺装施工前施工。这样可以避免旧桥拱圈和新桥拱圈收缩徐变不同而导致的截面破坏。(5)本文重点研究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差对新旧桥拱肋的影响问题。发现,新旧混凝土结合处的拱肋受到收缩徐变差的影响要比远离新旧混凝土结合处的拱肋受到的影响大得多。对此,提出两点改善建议,一是延缓新旧桥部分的连接时间,使新桥混凝土有足够的稳定期;二是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膨胀剂,改成微膨胀混凝土,可以有效减小混凝土的收缩作用。
黄祖林[6](2016)在《RC简支T梁桥加固拓宽改造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部分现役RC简支T梁桥,因交通量激增,存在承载能力不足或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桥梁的瓶颈效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采用合理的加固拓宽方法进行旧桥改造,提高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充分利用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实际旧桥加固拓宽改造工程为依托,提出截面转换加固和悬臂拓宽的组合改造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展开研究:(1)以依托工程改造前后主梁为原型,进行缩尺模型试验。对比加固前后模型梁在静力荷载下的各项作用效应,并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进行试验过程模拟,通过对比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评价加固效果。对比显示:加固后极限承载力提高71.2%,抗扭刚度提高约8倍,应力水平在同级荷载下明显降低,总体加固效果显着;(2)通过模型试验中混凝土应变沿梁高的分布发现,平截面假定并不能精确符合,分析原因之一即为箱形梁的剪力滞后效应。以弹性力学变分原理为基础,通过假定翼缘板二次抛物线形的纵向位移差值函数,推导了箱梁剪力滞效应的解析理论解,并与有限元解进行对比。基于有限元方法对箱梁剪力滞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宽跨比是影响剪力滞效应最敏感的因素。通过提取在不同宽跨比下ANSYS空间有限元的应力分布数据,计算得到单箱多室箱梁的有效翼缘宽度系数,并与现行桥梁规范计算值进行对比,规范值偏于保守,建议加固设计时适用;(3)确定有效翼缘宽度后,可将截面转换加固形成的单箱多室箱梁等效简化为工形梁。考虑桥梁带载加固的二次受力特征,推导了抗弯加固的三种破坏形态和相应承载力计算公式。提出同时进行抗剪加固的必要性,从工程经济原则给出了加固设计建议;(4)最后以本文依托工程为范例,介绍了实桥加固拓宽组合改造的施工全程和重要施工工艺,施工监测和竣工后的验证性荷载试验等。在缺少相关施工经验的情况下,可予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张丰,李欣欣[7](2016)在《浅谈干线公路旧桥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随之而来交通流量大幅度提高,车辆的轴重也随之增加。现如今我国干线公路桥梁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桥梁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病害,严重危害我国干线公路的正常运行。因此,对于干线公路旧桥的改造刻不容缓。本文将对干线公路旧桥的基础病害进行分析探究,浅谈干线公路旧桥的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储召军[8](2015)在《旧桥加固改造及其技术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也在不断完善,公路交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发展促进作用较大。但是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存在、终结的周期,道路桥梁结构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道路桥梁的功能在逐渐弱化,而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可以让桥梁的损伤过程延缓,达到延长桥梁使用时间的目的。旧桥的加固改造及其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界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把研究方向转移到这个方面。本文从旧桥的可靠性评估出发,从常用的桥梁加固改造方法阐述了其技术的应用。
陈敏,周祎敏[9](2014)在《农村公路旧桥检查和加固改造方法探讨》文中认为由于受到建造时材料、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在当前农村公路交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大部分农村公路旧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损伤、病害甚至破损,若不对这些公路旧桥进行检查、评估和加固改造,将极有可能对这些桥梁的营运安全和长久使用造成比较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在对农村公路旧桥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和检查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农村公路旧桥的病害类型,根据旧桥的检查结果对其技术状况进行评定,基于经济、高效的原则,以提高旧桥的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为目标,结合相应旧桥的实际情况提出旧桥加固改造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为农村公路旧桥的长久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敬[10](2013)在《主干线公路旧桥加固改造方案研究》文中认为桥梁可谓公路交通之咽喉,其使用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主干线路的畅通。目前一些主干线公路因受到建桥时的局限,设计、施工、材料等诸多方面的客观因素,给公路运输事业发展带来很大约束,加之不能满足目前交通量快速增长,尤其是主干线公路旧桥的承重能力与经由的车辆荷载存在的矛盾,导致主干线公路旧桥检测与加固改造技术则显得非常紧迫。本文主要分析公路旧桥病害原因,提出合理的改造加固措施方案,促使公路旧桥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二、浅谈旧桥的加固与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旧桥的加固与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混凝土梁桥加宽结合构造设计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桥梁加宽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混凝土梁桥加宽方式及新旧结构结合构造影响因素分析 |
2.1 现阶段混凝土梁桥加宽形式及方法 |
2.1.1 混凝土梁桥加宽原则 |
2.1.2 混凝土梁桥加宽方式 |
2.1.3 混凝土梁桥加宽工艺 |
2.2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原因及影响 |
2.2.1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原因 |
2.2.2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
2.3 材料性能退化的原因及影响 |
2.4 加宽桥梁基础沉降差异的原因及影响 |
2.4.1 加宽桥梁基础沉降差异的原因 |
2.4.2 加宽桥梁基础沉降差异的影响 |
2.5 汽车荷载对湿接缝混凝土最终强度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加宽后混凝土空心板梁及T梁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
3.1 混凝土空心板桥加宽后力学性能分析 |
3.1.1 混凝土空心板桥沉降差异影响计算分析 |
3.1.2 混凝土空心板桥存梁时间差异影响计算分析 |
3.2 混凝土T型梁桥加宽后力学性能分析 |
3.2.1 混凝土T梁沉降差异影响计算分析 |
3.2.2 混凝土T梁存梁时间差异影响计算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波形钢板结合构造设计研究 |
4.1 波形钢板的构造及力学特性 |
4.1.1 波形钢板的构造特性 |
4.1.2 波纹钢板的力学性能 |
4.2 波形钢板结合构造的设计及计算 |
4.2.1 混凝土T梁波形结合构造计算 |
4.2.2 混凝土空心板梁波形结合构造计算 |
4.3 波形钢板结合构造适用参数分析及安装方法 |
4.3.1 波形钢板结合构造的适用参数分析 |
4.3.2 波形钢板结合构造的安装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铰链-桁架组合结合构造设计研究 |
5.1 铰链及桁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5.1.1 铰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5.1.2 桁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5.2 铰链-桁架组合结合构造的设计及计算 |
5.2.1 混凝土T梁铰链-桁架组合结合构造计算 |
5.2.2 混凝土空心板梁铰链-桁架组合结合构造计算 |
5.2.3 铰链机构耳板及销轴计算 |
5.3 铰链-桁架组合结合构造适用性分析及安装方法 |
5.3.1 铰链-桁架组合结合构造的适用参数分析 |
5.3.2 铰链-桁架组合结合构造的安装流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旧结构结合处混凝土翼缘板力学行为分析 |
6.1 车辆荷载对翼缘板结构的影响 |
6.1.1 车轮作用于翼缘板根部时的影响分析 |
6.1.2 车轮作用于翼缘板边缘时的影响分析 |
6.1.3 车轮作用于新旧桥结合处时的影响分析 |
6.2 翼缘板结构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分析 |
6.2.1 疲劳分析方法 |
6.2.2 疲劳损伤理论 |
6.2.3 翼缘板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分析 |
6.3 翼缘板加固改造措施 |
6.3.1 粘贴钢板加固改造 |
6.3.2 加铺铺装层改造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2)公路改建工程中旧桥的利用与改造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桥梁拓宽基本方式 |
1.1 单边新建桥梁 |
1.2 增设钢筋混凝土悬壁挑梁 |
1.3 增设边梁 |
1.4 增设主梁 |
2 公路改建工程旧桥拓宽设计 |
2.1 横向连接方式 |
2.2 上构拓宽方法 |
2.3 下构拓宽方法 |
3 桥梁改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
4 公路改建工程旧桥加固维修 |
4.1 旧桥的加固维修程序 |
4.2 旧桥的加固检测评定 |
4.3 旧桥的加固设计 |
4.4 旧桥加固施工质量控制 |
5 结语 |
(3)某大桥使用性能评估及改造技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桥梁检测与评估 |
1.2.2 桥梁加固与改造 |
1.3 桥梁检测评估与加固改造的意义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及预期成果 |
第二章 既有桥梁的使用性能评估方法 |
2.1 概述 |
2.2 基于桥梁结构外观检测的评定方法 |
2.2.1 外观常规检测方法 |
2.2.2 外观局部检测方法 |
2.3 基于桥梁荷载试验的评定方法 |
2.3.1 荷载试验的目的 |
2.3.2 桥梁静载试验内容 |
2.3.3 桥梁动载试验内容 |
2.4 基于桥梁规范的评定方法 |
2.4.1 基于规范(1)的评定方法 |
2.4.2 基于规范(2)的评定方法 |
2.4.3 基于规范(3)的评定方法 |
2.4.4 基于规范(4)的评定方法 |
2.5 基于专家经验的评定方法 |
2.6 基于原始指纹的评定方法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依托工程桥梁外观检测与技术状况评定 |
3.1 概述 |
3.2 桥梁结构概况 |
3.3 依托工程外观检测内容及方法 |
3.3.1 桥面部分外观检测内容 |
3.3.2 上部结构外观检测内容 |
3.3.3 下部结构外观检测内容 |
3.4 依托工程外观检测结果 |
3.4.1 桥面部分外观检测结果 |
3.4.2 上部结构外观检测结果 |
3.4.3 下部结构外观检测结果 |
3.5 依托工程病害成因分析 |
3.5.1 桥面部分病害成因分析 |
3.5.2 桥梁主体结构病害成因分析 |
3.6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
3.6.1 桥梁结构桥面部分使用状况评定 |
3.6.2 桥梁上部结构状况指数BCI_s评定 |
3.6.3 桥梁下部结构状况指数BCI_x评定 |
3.6.4 桥梁结构整体状况指数评定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依托工程桥梁承载能力评定 |
4.1 概述 |
4.2 桥梁荷载试验的基本理论 |
4.2.1 荷载试验的目的 |
4.2.2 基于荷载试验的桥梁承载能力评定 |
4.2.3 静载试验计算分析计算依据 |
4.3 桥梁静载试验流程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3.1 桥梁荷载试验流程 |
4.3.2 桥梁荷载试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4 依托工程桥梁荷载试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
4.4.1 桥梁静载试验方案 |
4.4.2 桥梁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4.4.3 桥梁动载试验方案 |
4.4.4 桥梁动载试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依托工程桥梁加固改造技术方案研究 |
5.1 概述 |
5.2 依托工程桥梁加固改造基本内容 |
5.2.1 桥梁加固改造原则 |
5.2.2 依托工程桥梁改造方案 |
5.2.3 桥梁改造方案分析工况 |
5.3 桥梁加固改造方案有限元模型建立 |
5.3.1 ABAQUS有限元模型建立 |
5.3.2 铺装层分离工况ABAQUS有限元模型建立 |
5.3.3 铺装层连续工况ABAQUS有限元模型建立 |
5.4 桥梁改造方案有限元分析结果 |
5.4.1 偏载工况下主梁顶底板应力和竖向挠度分析 |
5.4.2 中载工况下主梁顶底板应力和竖向挠度分析 |
5.4.3 偏载工况下非机动车道边跨、中跨主梁应力及竖向挠度分析 |
5.4.4 中载工况下非机动车道边跨、中跨主梁应力及竖向挠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在役牡丹江大桥拓宽加固改造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桥梁检测与评估 |
1.2.2 体外预应力加固 |
1.2.3 桥梁施工技术 |
1.2.4 研究现状总结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章 牡丹江大桥旧桥检测与承载力评估 |
2.1 引言 |
2.2 工程概况 |
2.3 检测内容 |
2.4 检测结果 |
2.4.1 表观检测 |
2.4.2 混凝土强度检测 |
2.4.3 静载试验 |
2.4.4 动载试验 |
2.4.5 承载能力验算 |
2.4.6 拟改建后桥梁承载能力评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牡丹江大桥旧桥加固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桥梁加固方法 |
3.3 加固分析 |
3.3.1 基本信息 |
3.3.2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3.3.3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状态 |
3.3.4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 |
3.3.5 横隔板的计算 |
3.3.6 锚固装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牡丹江大桥加固冬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体外预应力施工 |
4.2.1 体外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 |
4.2.2 悬吊施工平台 |
4.3 高寒地区植筋技术 |
4.4 钢套箱防护施工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双曲拱桥的病害分析及加固拓宽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双曲拱桥的特点与发展 |
1.1.1 双曲拱桥的特点 |
1.1.2 双曲拱桥的发展 |
1.2 双曲拱桥加固拓宽的背景与现状 |
1.2.1 双曲拱桥加固拓宽的背景 |
1.2.2 双曲拱桥加固拓宽的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双曲拱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拓宽方法研究 |
2.1 双曲拱桥的病害类型 |
2.1.1 上部病害类型 |
2.1.2 下部结构病害 |
2.2 双曲拱桥常用的加固及拓宽方法 |
2.2.1 双曲拱桥常用的加固方法 |
2.2.2 双曲拱桥常用的拓宽方法 |
2.3 加固拓宽时主要遵循的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西大桥病害分析及承载力评定 |
3.1 水西大桥工程背景 |
3.1.1 桥梁概况 |
3.1.2 桥梁运营概况 |
3.2 水西大桥病害分析 |
3.2.1 水西大桥病害检测方法 |
3.2.2 水西大桥存在的病害及等级评定 |
3.3 水西大桥承载力评定 |
3.3.1 常用承载力评定方法 |
3.3.2 水西大桥的承载力评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西大桥加固拓宽方案设计 |
4.1 水西大桥加固拓宽方案初拟 |
4.1.1 旧桥加固方案拟定 |
4.1.2 旧桥拓宽方案拟定 |
4.2 Midas/civil建立桥梁模型 |
4.2.1 软件简介 |
4.2.2 水西大桥模型建立 |
4.3 加固改造后的结构验算 |
4.3.1 计算与设计资料 |
4.3.2 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内力计算 |
4.3.3 改造后大桥的偏心距验算 |
4.3.4 改造后大桥的挠度验算 |
4.4 新水西大桥施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西大桥改造后收缩徐变对内力的影响 |
5.1 收缩徐变的机理 |
5.1.1 混凝土收缩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
5.1.2 混凝土徐变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
5.2 收缩徐变对新旧桥内力产生的影响 |
5.2.1 收缩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
5.2.2 徐变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
5.2.3 收缩徐变共同作用时的影响 |
5.3 减小收缩徐变影响的措施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实践工作 |
(6)RC简支T梁桥加固拓宽改造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旧桥加固研究现状 |
1.3.2 旧桥拓宽研究现状 |
1.3.3 箱梁剪力滞后效应研究现状 |
1.4 截面转换加固法 |
1.4.1 加固方法简介 |
1.4.2 加固方法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1.6 本文研究意义 |
1.7 本章小结 |
2 加固拓宽改造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
2.1 引言 |
2.2 缩尺模型试验 |
2.2.1 相似性原理概述 |
2.2.2 模型试验简介 |
2.2.3 模型梁制作 |
2.2.4 模型梁测点布置 |
2.2.5 加载制度和加载值设计 |
2.3 模型试验的数值模拟 |
2.3.1 有限元基本原理简介 |
2.3.2 材料本构关系 |
2.3.3 ABAQUS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
2.4 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论分析 |
2.4.1 模型梁自振频率对比分析 |
2.4.2 平截面假定验证 |
2.4.3 混凝土和钢筋应变对比分析 |
2.4.4 跨中扭转角和挠度对比分析 |
2.4.5 裂缝和极限承载力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单箱多室箱梁剪力滞后效应分析 |
3.1 引言 |
3.2 剪力滞后效应概述 |
3.3 单箱多室箱梁剪力滞后效应的解析理论法 |
3.3.1 基本假定 |
3.3.2 常见静力边界条件 |
3.3.3 控制方程的推导与求解 |
3.3.4 实例验证 |
3.4 单箱多室箱梁剪力滞后效应影响参数分析 |
3.4.1 宽跨比分析 |
3.4.2 宽高比分析 |
3.4.3 腹板厚度分析 |
3.4.4 底板厚度分析 |
3.4.5 悬臂长度分析 |
3.4.6 荷载作用类型分析 |
3.5 箱梁有效翼缘宽度 |
3.6 本章小结 |
4 RC简支T梁桥截面转换加固设计建议 |
4.1 引言 |
4.2 加固设计基本理论 |
4.2.1 基本原则 |
4.2.2 基本假定 |
4.2.3 带载加固的二次受力概述 |
4.3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加固设计分析 |
4.3.1 初始荷载下的应变计算 |
4.3.2 极限状态界定与承载力计算 |
4.3.3 正截面抗弯加固设计 |
4.3.4 容许应力校核 |
4.4 斜截面抗剪加固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加固拓宽改造工程实例 |
5.1 工程概况 |
5.2 原桥病害分析与处理办法 |
5.3 加固拓宽改造深化设计和施工 |
5.3.1 加固拓宽改造施工过程 |
5.3.2 加固拓宽改造施工监测 |
5.3.3 桥面整体顶升换支座 |
5.4 竣工验收荷载试验 |
5.4.1 荷载试验概况和方案 |
5.4.2 荷载试验结果分析和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预期研究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浅谈干线公路旧桥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干线公路桥梁的改造 |
1.1 干线公路桥梁加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2 干线公路桥梁存在病害的因素 |
2 干线公路旧桥加固改造技术 |
2.1 干线公路旧桥的加固改造技术 |
2.2 干线公路旧桥加固改造的检测与评估 |
3 干线公路旧桥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 |
3.1 遵循旧桥加固原则 |
3.2 加强调查检测工作,提供有力资料 |
3.3 有步骤地解决难题 |
4 结语 |
(8)旧桥加固改造及其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旧桥可靠性评估的方法 |
二、旧桥常用的几种加固方法 |
(一) 桥面补层加固法 |
(二) 增大截面和加固钢筋 |
(三) 加喷混凝土 |
(四) 粘贴钢板 |
(五) 改变整个结构的受力体系 |
(六) 增加纵梁 |
(七) 拱圈增设拱套 |
三、拱桥加固改造实例 |
(一) 实例分析 |
(二) 加固设计标准 |
(三) 桥梁加固设计 |
(四) 结论: |
四、结束语 |
(9)农村公路旧桥检查和加固改造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农村公路旧桥检查 |
1.1 检查方法和项目 |
1.2 检查内容 |
2 农村公路旧桥病害分析与状况评定 |
2.1 桥梁病害及原因分析 |
2.2 技术状况评定 |
3 农村公路旧桥加固改造 |
3.1 桥梁地基加固 |
3.2 基础、墩台加固 |
3.3 桥跨结构加固 |
3.4 桥面系维修加固 |
4 结论 |
(10)主干线公路旧桥加固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公路旧桥加固检测与评定 |
1.1 制定公路旧桥加固检测方案 |
1.2 公路旧桥检测结果分析与评定 |
2 公路旧桥加固改造的主要渠道与措施 |
2.1 公路旧桥上部结构加固公路旧桥上部结构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2.2 旧桥下部结构加固公路旧桥下部结构加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3 公路旧桥加固改造的施工 |
3.1 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 |
3.2 设计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 |
3.3 建设施工单位应强化管理 |
4 结语 |
四、浅谈旧桥的加固与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凝土梁桥加宽结合构造设计与性能研究[D]. 滕一平.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公路改建工程中旧桥的利用与改造策略[J]. 闫海青. 交通世界, 2019(15)
- [3]某大桥使用性能评估及改造技术方案研究[D]. 耿颐春. 长安大学, 2019(01)
- [4]在役牡丹江大桥拓宽加固改造关键技术研究[D]. 付忠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5]双曲拱桥的病害分析及加固拓宽改造研究[D]. 庞培培. 福州大学, 2016(04)
- [6]RC简支T梁桥加固拓宽改造研究与应用[D]. 黄祖林. 重庆大学, 2016(03)
- [7]浅谈干线公路旧桥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J]. 张丰,李欣欣. 科技展望, 2016(07)
- [8]旧桥加固改造及其技术的应用[J]. 储召军.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5(05)
- [9]农村公路旧桥检查和加固改造方法探讨[J]. 陈敏,周祎敏. 湖南交通科技, 2014(02)
- [10]主干线公路旧桥加固改造方案研究[J]. 朱敬. 价值工程, 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