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称分量法分析断线故障

浅谈对称分量法分析断线故障

一、浅谈用对称分量法分析断线故障(论文文献综述)

陈军,隋佳闽,赵子涵,杨向飞,向博,易建波[1](2022)在《输电线路断线故障保护逻辑分析及附加判别方法》文中指出目前架空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针对断线故障缺乏快速、准确的识别方法,导致断线故障判决、处理不及时,容易引起关联设备损坏及重大安全事故。针对断线故障后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动作逻辑进行分析,阐释距离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拒动机理,并进一步提出输电线路断线故障的快速判别方法。该方法利用输电线路断线后线路两侧故障相的电压、电流变化特征构建附加断线保护判据,实现了对简单断线故障和断线再接地故障的快速识别和保护。最后,通过PSCAD输电网仿真分析和四川省某水电外送线路实例测试,验证了断线故障附加判别和保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李梓畅,刘亚东,严英杰,王鹏,江秀臣[2](2022)在《一种中压配电网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诊断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小电流接地配电系统中单相断线接地复合故障(SLGF-LB)隐蔽性高、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为了有效识别单相断线接地复合故障,使用对称分量法分析中压侧单相断线接地复合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SLGF)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口端的电气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低压侧三相电压幅值的中压配电网单相断线接地复合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以幅值的平均值区分单相断线接地复合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通过三相电压幅值检测断线故障相,且诊断结果不受过渡电阻、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及线路长度等网络参数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测量误差、电压谐波畸变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等影响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对以上提出的故障诊断算法进行了修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小电流接地配电网处于任何运行工况下,该算法均能够准确检测单相断线接地复合故障并识别故障相。

邢法财[3](2021)在《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立足于电力系统电源侧非同步机化的大趋势,为提升电力系统在非同步机电源大规模接入背景下的安全稳定水平,有必要对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在非同步机电源模型研究、宽频谐振分析方法和宽频谐振抑制措施等方面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以完善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研究的理论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了三相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定性层面,借助时空相矢图阐述了“坐标变换的频率平衡关系”等概念,并确定了扰动分量在逆变器内部传递的主要特征(传递路径、频率分布及关键节点变量)。定量层面,推导了逆变器内部关键节点变量之间的扰动传递函数、以及逆变器的端口阻抗模型;分析了稳态运行点、外环控制器和锁相环对逆变器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分析发现它们对逆变器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有限,在分析远离系统工频频段的谐振问题时可忽略其影响。2)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了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Wind Generator,DFIG)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定性层面,确定了扰动分量在异步发电机并网单元和电网侧换流器并网单元内部传递的主要特征。定量层面,推导了这两个并网单元内部关键节点变量之间的扰动传递函数、以及它们的端口阻抗模型;分析了独立并网单元端口阻抗和运行转速对DFIG整体端口阻抗的影响,分析发现在1 Hz~100 Hz的频段内DFIG主要表现为异步发电机并网单元的端口阻抗特性,受运行转速的影响较大,而在100 Hz~2000 Hz的频段内DFIG主要表现为电网侧换流器并网单元的端口阻抗特性,不受运行转速的影响。3)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了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定性层面,确定了扰动分量在柔性直流换流站内部传递的主要特征。定量层面,建立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本体的全相时域状态空间模型;借助三角函数运算法则和傅里叶级数阐述了周期性变量乘积运算的频率、相序平衡关系;推导了柔性直流换流站内部关键节点变量之间的扰动传递矩阵、以及其端口阻抗解析计算模型;探讨了稳态运行点、外环控制器和锁相环对柔性直流换流站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分析发现稳态运行点和锁相环对换流站在1 Hz~100 Hz频段内的端口阻抗特性均有一定的影响,而外环控制器对换流站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有限。4)基于负电阻效应研究了宽频谐振问题的内在机理和评估谐振风险的特征指标。从电路谐振分析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基于负电阻效应的谐振机理分析理论(简称为“负电阻效应理论”),归纳了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不稳定的两个决定要素—系统的谐振频率点和非同步机电源的负电阻效应;结合两电平逆变器并网系统、DFIG经串补送出系统和柔性直流换流站接入系统算例论证了该理论的有效性。谐振风险评估方面,通过简化近似分析推导了逆变器端口阻抗和DFIG转子回路阻抗的宽频近似模型,并据此提出了描述其负电阻效应以及容性效应的特征指标,算例分析表明所定义的特征指标可以用来定性评估逆变器并网系统和DFIG经串补送出系统的谐振不稳定风险。5)研究了适用于大规模含多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分析方法。从电力网络谐振结构分析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电力系统宽频谐振分析方法(简称为“s域节点导纳矩阵法”),并论证了其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一致性。结合IEEE 9节点标准算例系统,采用该方法分析了非同步机电源并网点位置、并网容量以及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对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的影响;结合国内某风力发电基地送出电网的具体数据,采用该方法分析了不同风力发电机控制器参数下该地区电网的宽频谐振问题。分析结果表明,非同步机电源的并网点位置、并网容量、控制器参数设置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均会对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网络谐振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其存在一定的谐振不稳定风险。6)提出了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的抑制措施。从基于负电阻效应解释的宽频谐振机理出发,归纳了3种抑制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的基本思路—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点、提高系统的正电阻阻尼和削弱非同步机电源的负电阻效应。结合具体的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提出了应用于电力系统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的具体抑制措施:a)针对串补送出系统配置旁路阻尼滤波器,用以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点;b)针对网架结构薄弱系统加强输电网络的网架结构,用以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点和提高系统的正电阻阻尼;c)调整优化非同步机电源的控制器参数,用以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点和削弱非同步机电源的负电阻效应。所提出的谐振抑制措施均通过电磁暂态仿真进行了验证。

黄若轩[4](2020)在《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同杆并架双回线的故障测距》文中提出同杆双回线较之单回线有着更大的输电容量和更好的经济性,使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对于普通单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对于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并且同杆双回线与单回线的线路结构区别较大,故障测距过程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同杆双回线的故障测距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理论的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新算法。首先,利用故障录波装置记录线路两侧故障电流的变化情况,然后对线路进行解耦,解耦后线路两侧各得到六个序分量,对于相同电压等级的同杆双回线,提取六个序分量中的同向正序分量进行故障测距。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同杆双回线,提取Ⅰ回线正序分量或者Ⅱ回线正序分量进行故障测距。再利用小波函数分别对线路两侧用于故障测距的正序分量进行分解,提取线路两侧的电流突变量,再分别对线路两侧的电流突变量进行时间反转并叠加。沿输电线路每隔一段距离假设一次故障,计算出假设故障点处的故障电流有效值,最大的电流有效值处对应的距离即为故障距离。在ATP-EMTP仿真软件中搭建了同杆双回线的输电线路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测距程序。针对不同故障类型、不同过渡电阻、不同故障相角以及不同采样频率分别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受过渡电阻、故障类型和故障相角的影响,测距精度高;测距精度会随着采样频率的升高而上升,当采样频率为250kHz时,测距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30%,测距精度高。说明了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理论的故障测距新算法对于同杆双回线的故障测距是适用的。

华捷林[5](2020)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TN-C系统接地配置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配电网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配电网发展取得显着成效。但是,由于低压配电网在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得部分农村地区用户用电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均低于城市配电网,尤其是城镇与农村的低压配电网接地系统存在安全性不高的问题。在福建省低压配电网的接地型式中,TN-C系统因其不用安装总保、可节省一根线的投资而受到供电部门的推崇,但在使用TN-C系统时,需要做好重复接地措施。为此,本文从经济、安全等多目标出发对TN-C系统的接地开展优化配置研究。本文阐述了低压配电网的几种配置型式,比较了各种不同配置型式的特点。对不同故障下TN-C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提出将TN-C系统零线进行重复接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建立了TN-C系统接地配置的多目标函数及优化模型,然后将优化理论与优化方法用于TN-C系统重复接地的优化配置,运用罚函数法处理优化配置中的约束条件,采用线性加权法将优化配置中的多目标问题转换成单目标问题,并在分析了几种常见的优化算法后,给出了求解优化模型的具体算法流程。最后,设定一组低压配电网TN-C接地系统的算例参数,将设定的算例参数代入优化程序进行仿真,分别得到重复接地次数随迭代次数变化的曲线图、接触电压随迭代次数变化的曲线图以及零序电流随迭代次数变化的曲线图,根据得出的曲线图分析在发生单相短路接地和两相短路接地的情况下TN-C系统的最优重复接地次数,从而得出可以同时满足重复接地成本最低、接触电压最低以及零序电流最大三个约束条件的最优重复接地次数。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孟祥忠,陈文聪,李金宝[6](2020)在《中压配电网单相断线故障检测及定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电力系统频发的单相断线故障的电气参数特征与如何定位问题进行研究,为提高电力网供电质量提供参考。运用叠加定理及分量法并基于复合序网络分析了这种故障处的电流电压信号的变化特征,根据故障线路始端的负序电流方向和故障相的正序电流的跃变和易于观察的特点,去索引故障类型及位置。利用PSCAD软件建立仿真模型,验证单相断线故障各电气量变化特征,故障处正常相电流、电压为正常情况下的0.866倍,而故障相电流削减为0,电压在0至0.5倍正常电压区间,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正序电流及负序电流变化量的作为故障定位条件。

莫铭瑞[7](2019)在《基于相分量不动点迭代法在电力系统不对称条件下的分析与计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到目前,如同杆多回路架设等现象已经广泛出现。另外,单相、两相用电负荷等因素使得三相不对称状况的日益严重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还加上各种新型电源的接入到电力系统也日益增多。电力系统包含上述新型发电、输电和用电方式的不对称状况出现是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由以上因素造成电力系统结构参数、负载参数不对称以及不对称故障的类型,使得对称分量法在理论上失去其合理性及计算的便利性。而相分量法可以直观、方便的描述不对称系统的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基于相分量不动点迭代法在电力系统的不对称条件下,对潮流计算和故障计算问题做分析与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三相耦合的线路,得到其正确表达耦合电路的表达式是建模的关键。本文在相坐标下采用去互感理论对线路进行去互感运算,推导出线路节点导纳模型,并给出了线路的网型等值模型的电路拓扑。该模型拓扑将由电磁耦合关系转为通过网型等值电路的各个节点间支路的直接电气连接关系。在节点未增加的情况下,解决含互感支路的元件采用节点电压方程的建模问题。本文还采用了运算矩阵法推导出包含中性点变量在内的变压器增广导纳模型,并给出了变压器支路-回路的关联矩阵,解决在增广计算时变压器建模困难的问题,进而为电力系统在不对称条件下的计算与分析奠定基础。2、本文提出了基于相分量电力系统不动点迭代法,对算法特性进行了论证,论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功率为给定时或功率为随电压升高而增大的正特性下,其具有非膨胀特性。与牛顿法相比,其系数矩阵为常系数矩阵,不用迭代更新;与PQ分解法相比,其为精确迭代并具有相类似的收敛速度。本文方法的实质为寻找一组等值导纳逼近,从而得到一组线性电流注入,其迭代格式优先满足能量最小化原则。3、在三相潮流计算方面,本文给出了不动点迭代法在三相不对称系统下的排列方法和解技术,其中还包含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问题及各类中性点分析的处理方法。本文方法可以在上述不对称条件下的网络中有效进行潮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优良的计算性能及鲁棒性。4、在故障计算中,针对电力系统复杂故障与同杆架设多回路故障的计算问题,与传统的多端口戴维南等值与补偿法存在嵌入困难及计算复杂的问题相比,本文给出不动点迭代法及其解技术可以对故障网络进行直接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十分方便地且有效地求解上述故障问题,矢量化的计算具有故障嵌入简单、计算高效的特点。5、给出了变压器在不对称磁路下的分析模型及其相分量参数的获取方法,文中比较了对称分量参数和相分量参数在系统中的影响。在数值计算中,结果表明相分量参数可以明确反映变压器相间的互感现象。本文建立了三相耦合线路及变压器的相分量模型,采用不动点迭代法对三相不对称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和故障计算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本文方法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即在迭代中寻找一组等值导纳逼近,从而获得一组线性电流注入,其迭代格式优先满足能量的最小原则。本文方法在给定的负荷及负荷为电压升高负荷增大的正特性下具有非膨胀的特点。本文方法的系数矩阵为常系数矩阵,在迭代过程中不需要耗时繁琐的更新,并且本文方法的迭代式没有做任何的省略,其计算为精确计算,且具有非线性的迭代速度。本文算例说明方法的有效性及鲁棒性。

马梦思[8](2019)在《微电网不对称故障条件下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微电网技术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针对由分布式发电单元组成的微电网系统的研究日益加深。独立运行的微电网系统中,由环境、时间或人为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微电网故障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为保证系统中各台微源不解列并且能够可靠维持供电,利用微源自身的控制来实现对微电网局部可恢复故障的应急处理,从而达到提高独立微网供电可靠性与系统稳定性的目的。因此,在独立微网系统中故障运行特性及微源自身的应急控制手段成为研究重点。本文针对独立微网系统,立足于逆变型微源快速响应的特性,研究了微源在系统单相接地和两相相间两种发生概率较高的不对称故障情况下的运行特性,详细分析了微电源电气量的变化。针对系统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引起的电流值增大、电压跌落及电压、电流波形不对称的现象,提出一种在不对称故障期间加入动态虚拟阻抗的应急控制策略。文中在分析动态虚拟阻抗的电气量相关关系式的基础上,将其中对阻抗值影响较小的量进行了简化或忽略,得到了表达更简洁,响应更迅速的故障虚拟阻抗计算式。系统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分相对微源逆变器加入相适应的故障虚拟阻抗,以改善逆变器的输出侧波形,同时也对微源逆变器所处的工作状况起到了改善作用。同时文中所提策略可根据虚拟阻抗的动态值对多机运行的独立微网系统故障发生点的距离进行预判,使得故障排查的范围得以缩小,可提高故障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运用MATLAB/Simulink搭建多机微源组成的独立微网仿真模型,验证了本文提出控制方式的可行性;搭建基于DSP TMS320F28335的双机微源组成的独立微网实验平台,对本文所提不对称故障下微源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将本文控制策略和传统下垂控制策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故障期间加入动态虚拟阻抗的控制策略能够改善微源逆变器输出侧电压、抑制故障电流。

党彤[9](2019)在《配电网接地故障的人身安全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之前由放射型架空线路为主导的结构变为电缆线路为主导的结构,同时架空线路由单一的放射型转变为多种类型组合的结构(多电源供电、环网闭环运行),这些改变不仅对传统继电保护装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也导致配电网对地电容容量大幅增加,接地故障的电流也大幅增加。传统的配电网多考虑供电可靠性、设备安全等约束,但随着配电网在城市内的密度越来越高,广泛的分布在人群聚集的区域+电容电流越来越大,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也响应增高,因此在考虑配电网运行与规划的同时,有必要更多考虑配电网的人身安全约束。本文主要对在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和断线加接地故障时的人体受到的跨步电压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和断线加接地故障时的接地故障特性和相关电气量进行分析,并且对断线加接地故障进行PSCAD仿真;之后分析了人体安全理论、人体可耐受跨步电压和实际产生的跨步电压的公式、影响跨步电压因素的随机性,并对发生接地故障时产生的跨步电压进行了基于ANSYS软件的有限元分析,并引入人体受伤概率的概率密度函数,对在不同情况下配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的人身安全距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能够降低跨步电压的具体措施。为配电网的人身安全分析提出了新的分析思路。

吕渊[10](2018)在《多相电流源型变流器调制与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多相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电力系统在舰船、电气化交通等功率变换场合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多相系统多通过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向设备供电。其中,多相电流源型变流器具有拓扑结构简单、输入/输出电流波形质量高、短路特性好、可满足四象限运行等优势,是一种多相功率变换器的优选方案。本文针对多相电流源型变流器在输出电流低次谐波抑制,共模电压抑制以及故障容错运行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提出了新型调制与控制策略。现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针对多相电流源型变流器采用传统三矢量调制方案时输出电流低次谐波分量较高的问题,分别以五相和七相电流源型变流器为例开展研究。通过采用空间解耦的方法得到分布于基波以及谐波平面的电流空间矢量,然后基于安秒平衡原理分别在不同平面上合成电流参考矢量,达到利用基波平面电流参考矢量实现功率传输,同时控制谐波平面电流参考矢量为零来实现抑制输出电流中低次谐波分量的目标。针对五相电流源型变流器共模电压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五矢量调制方案。分析了电流空间矢量与系统共模电压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利用零矢量的冗余性,在每个开关周期实时筛选出引起共模电压最低的零矢量。同时,采用四个大矢量来合成基波电流参考矢量,使变流器满足输出电流有较好电能质量的同时将共模电压降至采用传统调制方案时的30%。最后,针对提出调制策略的矢量切换顺序进行了优化,有效降低了电流源型变流器的开关频率。为进一步提高多相电流源型变流器的运行可靠性,以五相电流源型变流器发生单相开路故障情况为例,提出一种能够使变流器持续稳定工作的控制方案。首先基于对称分量法分析故障系统的瞬时有功功率,并得到瞬时有功功率波动为零时交流线电流的序分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序分量与线电流幅值之间的关系,通过综合优化得到变流器传输有功功率固定情况下,同时满足瞬时有功功率波动为零以及线电流幅值最小时的调制电流参考。最后提出一种改进的PWM调制方案实现变流器的非对称五相电流调制。最后,分别给出实验结果验证以上提出的三种调制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二、浅谈用对称分量法分析断线故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用对称分量法分析断线故障(论文提纲范文)

(1)输电线路断线故障保护逻辑分析及附加判别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断线故障保护逻辑分析
    1.1 简单断线故障保护逻辑分析
    1.2 断线再接地故障保护逻辑分析
2 断线故障附加识别判据及保护逻辑整定
    2.1 断线故障附加识别判据
    2.2 断线再接地故障的识别判据及保护逻辑
3 测试与验证
    3.1 仿真验证
    3.2 实例分析
4 结论

(2)一种中压配电网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诊断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配电线路单相故障特征分析
    1.1 小电流接地系统分析模型
    1.2 单相接地故障低压侧电气特征分析
    1.3 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低压侧电气特征分析
    1.4 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诊断判据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配变监测终端测量误差
    2.2 电压谐波畸变
    2.3 分布式电源接入
    2.4 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诊断算法修正结果
3 仿真实验验证
    3.1 仿真模型设置
    3.2 仿真结果分析
4 结 论

(3)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清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的概述
        1.2.1 与以往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对比
        1.2.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类及术语定义的探索
    1.3 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的研究现状
        1.3.1 非同步机电源的模型研究
        1.3.2 宽频谐振问题的分析方法
        1.3.3 宽频谐振问题的抑制措施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典型结构
        2.2.1 电能变换的拓扑结构
        2.2.2 信号测量与控制系统
    2.3 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
        2.3.1 “坐标变换的频率平衡关系”等概念的解释
        2.3.2 扰动分量在逆变器内部传递的定性描述
        2.3.3 扰动分量在逆变器内部传递的解析描述
    2.4 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宽频端口阻抗模型
        2.4.1 端口阻抗模型的定义说明
        2.4.2 端口阻抗模型的解析推导
        2.4.3 端口阻抗模型的仿真验证
        2.4.4 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典型结构
        3.2.1 功率输送的一次系统
        3.2.2 信号测量与控制系统
    3.3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
        3.3.1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简化模型
        3.3.2 “异步电机定/转子的频率平衡关系”概念的解释
        3.3.3 扰动分量在风力发电机内部传递的定性描述
        3.3.4 扰动分量在风力发电机内部传递的解析描述
    3.4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宽频端口阻抗模型
        3.4.1 异步发电机的等效扰动电路
        3.4.2 端口阻抗模型的解析推导
        3.4.3 端口阻抗模型的仿真验证
        3.4.4 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基本结构
        4.2.1 功率输送的一次系统
        4.2.2 信号测量与控制系统
    4.3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
        4.3.1 柔性直流换流站一次系统的全相时域状态空间模型
        4.3.2 “乘积运算的频率、相序平衡关系”概念的解释
        4.3.3 扰动分量在换流站内部传递的定性描述
        4.3.4 扰动分量在换流站内部传递的解析描述
    4.4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宽频端口阻抗模型
        4.4.1 端口阻抗模型的解析计算
        4.4.2 端口阻抗模型的仿真验证
        4.4.3 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负电阻效应的宽频谐振机理解释与评估指标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负电阻效应的谐振分析理论
        5.2.1 负电阻效应理论的简要介绍
        5.2.2 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一致性说明
    5.3 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
        5.3.1 两电平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
        5.3.2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经串补送出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
        5.3.3 柔性直流换流站接入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
    5.4 两电平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宽频谐振风险评估
        5.4.1 逆变器端口阻抗的近似模型
        5.4.2 逆变器负电阻效应的特征指标
        5.4.3 逆变器容性效应的特征指标
        5.4.4 特征指标的有效性验证
    5.5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经串补送出系统的宽频谐振风险评估
        5.5.1 转子回路的等效近似电阻
        5.5.2 转子回路负电阻效应的特征指标
        5.5.3 特征指标的有效性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规模含多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谐振分析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电力系统宽频谐振分析方法
        6.2.1 s域节点导纳矩阵法的简要介绍
        6.2.2 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一致性说明
    6.3 IEEE9 节点标准算例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研究
        6.3.1 非同步机电源并网点位置的影响研究
        6.3.2 非同步机电源装机容量的影响研究
        6.3.3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研究
    6.4 实际电网的宽频谐振问题研究
        6.4.1 某地区电网的简要介绍
        6.4.2 宽频谐振问题的分析与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宽频谐振问题的抑制措施研究
    7.1 引言
    7.2 宽频谐振不稳定问题抑制的基本思路
        7.2.1 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点
        7.2.2 提高系统的正电阻阻尼
        7.2.3 削弱非同步机电源的负电阻效应
    7.3 应用于电力系统一次系统的谐振抑制措施研究
        7.3.1 配置旁路阻尼滤波器
        7.3.2 加强输电网络的网架结构
    7.4 应用于电力系统二次系统的谐振抑制措施研究
        7.4.1 调整优化控制器参数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三相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参数
    附录 B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系统参数
    附录 C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控制系统参数
    附录 D IEEE9 节点标准算例系统的基本参数
    附录 E 国内某地区电网主要电力设备的基本参数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4)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同杆并架双回线的故障测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同杆并架双回线故障测距的研究现状
    1.3 不同原理的故障测距方法简介
        1.3.1 行波法
        1.3.2 故障分析法
        1.3.3 智能化测距算法
    1.4 影响测距精度的因素
    1.5 仿真软件的介绍
        1.5.1 ATP-EMTP软件
        1.5.2 MATLAB软件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同杆并架双回线的故障分析
    2.1 同杆并架双回线的特点
    2.2 输电线路的解耦
        2.2.1 单回线的解耦
        2.2.2 相同电压等级同杆并架双回线的解耦
        2.2.3 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并架双回线的解耦
        2.2.4 序分量的选择
    2.3 序分量的处理
        2.3.1 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
        2.3.2 小波函数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同杆并架双回线故障测距的实现
    3.1 时间反转理论简介
    3.2 电磁时间反转的理论基础
        3.2.1 电磁时间反转理论的时间反转不变性
        3.2.2 电磁时间反转理论在无损传输线上的适用性
        3.2.3 电磁时间反转理论在有损传输线上的适用性
    3.3 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理论的同杆并架双回线测距算法
    3.4 本章小结
4 相同电压等级同杆并架双回线故障测距的仿真分析
    4.1 仿真模型及其参数
    4.2 仿真过程
    4.3 仿真结果
        4.3.1 不同单回线故障类型的故障测距仿真
        4.3.2 不同跨线故障类型的故障测距仿真
        4.3.3 不同故障相角的故障测距仿真
        4.3.4 不同采样频率的故障测距仿真
    4.4 本章小结
5 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并架双回线故障测距的仿真分析
    5.1 仿真模型及参数
    5.2 仿真过程
    5.3 仿真结果
        5.3.1 不同单回线故障类型的故障测距仿真
        5.3.2 不同跨线故障类型的故障测距仿真
        5.3.3 不同故障相角的故障测距仿真
        5.3.4 不同采样频率的故障测距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5)基于多目标优化的TN-C系统接地配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TN-C系统接地型式的使用情况
        1.2.1 国内使用情况
        1.2.2 国外使用情况
    1.3 TN-C系统接地配置及优化算法的研究现状
        1.3.1 TN-C系统接地配置的研究现状
        1.3.2 多目标优化算法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TN-C系统接地配置分析
    2.1 TN-C系统概述
    2.2 TN-C系统安全隐患分析
    2.3 TN-C系统安全措施分析
        2.3.1 零序电流保护装置
        2.3.2 零线重复接地
        2.3.2.1 重复接地的概念
        2.3.2.2 重复接地作用分析
    2.4 TN-C系统重复接地优化配置所要完成的工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N-C系统重复接地优化配置数学模型
    3.1 优化配置的目标及约束
        3.1.1 优化配置的目标
        3.1.2 优化配置的约束
    3.2 多目标优化
        3.2.1 多目标优化的定义
        3.2.2 线性加权法
    3.3 目标函数的建立
    3.4 约束优化
        3.4.1 约束优化的定义
        3.4.2 约束条件的处理
        3.4.3 罚函数法处理约束条件
    3.5 约束条件的建立
        3.5.1 对称分量法
        3.5.2 边界条件
        3.5.3 通用复合序网
        3.5.4 三序等值阻抗电路
        3.5.5 重复接地系统等效阻抗
        3.5.6 故障电压与零序电流表达式
        3.5.7 接触电压与零序电流表达式
    3.6 不等式约束条件
    3.7 优化理论与优化方法
        3.7.1 优化方法的定义
        3.7.2 粒子群算法
        3.7.3 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优化配置问题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算例分析及优化仿真
    4.1 优化算例的流程
    4.2 参数设置
        4.2.1 构造适应度函数
        4.2.2 粒子群算法的初始化
        4.2.3 设备的参数选取
        4.2.4 算例的参数设置
    4.3 算例仿真结果及分析
        4.3.1 程序的收敛性判断
        4.3.2 故障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中压配电网单相断线故障检测及定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故障后电流分析
    1.1 故障特点
    1.2 电流特征变化
2 故障电压分析
3 单相断线故障定位及仿真分析
    3.1 故障区域定位
    3.2 故障仿真设置
    3.3 仿真电压分析
    3.4 仿真电流分析
4 结 论

(7)基于相分量不动点迭代法在电力系统不对称条件下的分析与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内容
        1.1.1 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
        1.1.2 三相电力系统不对称现象的影响分析的内容
        1.1.3 不对称三相系统分析中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对称系统建模与潮流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2 系统不对称故障计算与分析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新颖之处
    1.5 本文的行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三相不对称系统元件的网型等值电路
    2.1 三相不对称线路节点电压方程的去互感网型模型
        2.1.1 三相不对称线路的支路电压方程
        2.1.2 三相不对称线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2.1.3 三相不对称线路的网型等值电路
        2.1.4 三相不对称线路的相分量参数计算
        2.1.5 平行双回路输电线路相分量网型等值模型
    2.2 三相绕组电磁耦合的变压器网型等值电路
        2.2.1 变压器的自阻抗、互阻抗参数
        2.2.2 变压器建模方法及其网型模型
        2.2.3 运算矩阵法与关联矩阵C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动点迭代法及其迭代特性
    3.1 压缩映射及不动点迭代法的数学定义
        3.1.1 压缩映射的定义
        3.1.2 不动点迭代法与压缩映射原理的数学定义
    3.2 不动点迭代法在电力系统方程中的构造
    3.3 不动点迭代法的特性分析
        3.3.1 不动点迭代法特性
        3.3.2 牛顿法的迭代特性
    3.4 不动点迭代法的迭代特性的比较与分析
        3.4.1 电力网络的高低电压解
        3.4.2 受控方式下的运行点及潮流方程解
        3.4.3 全PQ节点状况
        3.4.4 电源控制方式切换后的运行点特性
        3.4.5 不动点迭代法的迭代特性分析与比较
        3.4.6 潮流方程运行点的稳定性及求解方法的分析总结
    3.5 不动点迭代法的迭代格式特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动点迭代法的不对称潮流统一计算及分析
    4.1 不动点迭代法在潮流计算中的解技巧
        4.1.1 不动点迭代法的矩阵排列
        4.1.2 矩阵奇异及其他问题的处理方法
    4.2 潮流计算仿真算例
        4.2.1 IEEE4节点测试系统
        4.2.2 IEEE33节点测试系统
        4.2.3 其他算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对称故障计算与分析
    5.1 故障模型
    5.2 解技术
    5.3 不对称故障算例
        5.3.1 算例1
        5.3.2 算例2
        5.3.3 算例3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对称系统与相分量参数关系
    6.1 不对称磁路变压器建模
        6.1.1 YN,yn接法
        6.1.2 YN,d11三相变压器
    6.2 变压器阻抗(导纳)参数校正
        6.2.1 相阻抗参数的推导
        6.2.2 相阻抗参数的测试实验获得
        6.2.3 实验数据比较
    6.3 相阻抗参数与序阻抗参数的计算比较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附录B 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相关章节对应表
致谢

(8)微电网不对称故障条件下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微电网发展概况及关键技术
        1.1.2 微电网故障类型及其故障特性
        1.1.3 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电网故障分析
        1.2.2 故障特性与故障检测
        1.2.3 微电网故障应急措施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微电网不对称故障下运行特性分析
    2.1 微电网不对称故障分析模型
        2.1.1 对称分量法
        2.1.2 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特性建模与分析
        2.1.3 两相相间短路故障特性建模与分析
    2.2 微电网不对称故障特性仿真验证
        2.2.1 单相接地短路故障仿真
        2.2.2 两相相间短路故障仿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电网不对称故障下逆变器控制策略
    3.1 故障检测与判断
        3.1.1 不对称故障及其特性
        3.1.2 各类故障检测
    3.2 微电网不对称故障下控制策略
        3.2.1 传统下垂控制下的微电网不对称故障特性仿真
        3.2.2 基于虚拟阻抗自调节的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
        3.2.3 基于虚拟阻抗自调节的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仿真
        3.2.4 故障发生点检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电网实验系统设计
    4.1 微电网实验平台结构
    4.2 微电网实验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2.1 主电路的设计
        4.2.2 控制电路的设计
        4.2.3 驱动电路的设计
    4.3 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程序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电网不对称故障下微源控制策略实验分析
    5.1 实验平台简介
    5.2 实验验证
        5.2.1 单机微源开环实验
        5.2.2 单机微源双闭环实验
        5.2.3 双机微源同步实验
    5.3 不对称故障时传统下垂控制实验
        5.3.1 双机微源系统正常运行验证
        5.3.2 双机微源系统不对称故障运行验证
    5.4不对称故障时加入动态故障虚拟阻抗控制实验
        5.4.1 不对称故障程度较小时的实验验证
        5.4.2 不对称故障程度较严重时的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9)配电网接地故障的人身安全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面向人身安全评估的配电网接地故障过程分析
    2.1 面向人身安全分析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分析
        2.1.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2.1.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2.1.3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2.2 面向人身安全分析的配电网单相断线加接地故障特性分析
    2.3 基于PSCAD的断线加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身安全理论分析和跨步电压的有限元分析
    3.1 人体触电及人身安全理论分析
        3.1.1 配电网接地故障所能导致的人身安全威胁
        3.1.2 人体电阻分析
        3.1.3 人体可承受的安全电流与安全电压分析
    3.2 跨步电压及其影响因素的随机性分析
        3.2.1 配电网接地故障时产生的跨步电压分析
        3.2.2 人体可承受的跨步电压分析
        3.2.3 影响跨步电压因素的随机性分析
    3.3 跨步电压的有限元分析
        3.3.1 有限元分析技术概述
        3.3.2 配电网接地故障跨步电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身安全风险评估和人体安全距离分析
    4.1 人体受伤概率和人身安全距离分析
    4.2 配电网接地故障的人身安全距离分析
        4.2.1 不考虑配电网保护动作的人身安全距离空间特性分析
        4.2.2 不考虑配电网保护动作的人身安全距离分析
        4.2.3 考虑配电网保护动作的人身安全距离时间特性分析
    4.3 人体产生跨步电压的防控措施
        4.3.0 降低发生故障概率
        4.3.1 减小故障处的接地电流
        4.3.2 减少故障持续时间
        4.3.3 改善影响跨步电压的其他因素
        4.3.4 加强安全教育及设置合理的警示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多相电流源型变流器调制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多相变流器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1.2.1 多相变流器调制技术的研究
        1.2.2 多相变流器共模电压抑制方法的研究
        1.2.3 多相变流器容错控制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多相电流源型变流器谐波抑制策略
    2.1 五相电流源型变流器空间矢量调制策略
        2.1.1 五相电流源型变流器空间矢量
        2.1.2 传统三矢量法空间矢量调制原理
        2.1.3 五相电流源型变流器谐波抑制策略
    2.2 七相电流源型变流器空间矢量调制策略
        2.2.1 七相电流源型变流器空间矢量
        2.2.2 七相电流源型变流器空间矢量调制原理
        2.2.3 矢量切换顺序优化原则
    2.3 实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五相电流源型变流器共模电压分析与抑制
    3.1 五相电流源型变流器运行原理与共模电压分析
        3.1.1 电流空间矢量与共模电压关系
        3.1.2 传统调制方案共模电压分析
    3.2 改进五矢量调制方法
        3.2.1 零矢量筛选方案
        3.2.2 有效矢量作用时间计算
    3.3 空间矢量切换顺序优化
    3.4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五相电流源型变流器故障运行策略
    4.1 单相断线故障下的建模与功率分析
        4.1.1 基于对称分量法的瞬时功率分析
        4.1.2 瞬时功率波动与线电流幅值分析
    4.2 本文所提控制方案
        4.2.1 控制方法
        4.2.2 单相断线故障下的调制策略
    4.3 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对本文工作的总结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浅谈用对称分量法分析断线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 [1]输电线路断线故障保护逻辑分析及附加判别方法[J]. 陈军,隋佳闽,赵子涵,杨向飞,向博,易建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2
  • [2]一种中压配电网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诊断方法[J]. 李梓畅,刘亚东,严英杰,王鹏,江秀臣.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22(02)
  • [3]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研究[D]. 邢法财. 浙江大学, 2021(01)
  • [4]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同杆并架双回线的故障测距[D]. 黄若轩.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5]基于多目标优化的TN-C系统接地配置的研究[D]. 华捷林. 福建工程学院, 2020(02)
  • [6]中压配电网单相断线故障检测及定位的研究[J]. 孟祥忠,陈文聪,李金宝. 电子测量技术, 2020(06)
  • [7]基于相分量不动点迭代法在电力系统不对称条件下的分析与计算[D]. 莫铭瑞. 广西大学, 2019(07)
  • [8]微电网不对称故障条件下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 马梦思. 燕山大学, 2019(03)
  • [9]配电网接地故障的人身安全评估方法研究[D]. 党彤.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10]多相电流源型变流器调制与控制策略研究[D]. 吕渊. 天津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浅谈对称分量法分析断线故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