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论文文献综述)
史伟伟[1](2021)在《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形成,建筑行业的竞争日渐激烈,尤其是在各种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工程业主越来越希望通过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来帮助其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在当前信息化步伐加快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了大势所趋,各个工程业主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通过信息化造价管理系统的构建来改变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
樊莹莹[2](2021)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型升级需求不断增强的市场环境下,全过程工程咨询开展地如火如荼。《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重点培育发展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发挥自身服务优势,提升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拓展企业咨询业务。现阶段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对自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的自我评估未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因此,有必要构建出适用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首先,识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指标。基于业主对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的视角,本研究通过对政策文件、专业文献、招标文件和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识别出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清单。进而,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构建出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准能力需求清单。其次,基于成熟度模型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为较好地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成熟度等级、服务周期和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构建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某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为例,对其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价,以验证该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提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升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的对策。本研究应用PDCA循环理论分析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的持续改进过程,并提出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指标的改善路径,指出了不同服务能力的改进措施。本研究构建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对自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进行准确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处于不同能力评价等级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服务能力提升路径和改进措施,对提升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周守渠,周博俊[3](2020)在《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趋势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以市场化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国际化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政策、法规,分析了国家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市场化改革与建设的主流;通过对比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造价管理工作发展历程,提出了应加快造价改革步伐;阐明了全面市场化是造价改革发展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是保障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流动的关键,市场化运作是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发展的根本;指出了造价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大数据共享是一条捷径,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协同促进和财务趋同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控制手段;辩证地论述了国际趋近是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化的必然,引进国际先进计价模式应与我国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相融合,积极推广我国工程造价理念和方法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张英隆[4](2020)在《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程变更会引起工程造价、质量、进度的变化,因而工程变更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BIM)和项目集成交付模式(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是近几年建设工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热点。IPD模式作为一种协同高效的项目交付模式不断得到推广,同时,BIM技术在项目的各阶段和专业不断得到实践应用,它们的发展为实现工程变更的有效控制与高效管理提供了新的工作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流程和机理,分析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投入的核心管理要素与项目工程变更控制的内在联系,构建变更控制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求解该模型,计算项目的工程变更控制相对效率。具体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建立了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针对BIM技术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应用深度等各层面的多样化发展情况,以及IPD模式尚处于试点阶段、鼓励推广“类IPD”模式的现状,本文聚焦于“工程变更控制”这一管理问题,分析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投入的管理要素与项目工程变更控制结果的内在联系,以“管理要素——工程变更控制”生产函数为思路建立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关注于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投入有效性和产出最大化,运用直观的数据方法计算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的变更控制效率。2.分析了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工程项目中运用的BIM技术和IPD模式构成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运用重点文献分析法,分类总结出BIM和IPD的管理要素(包括可直接量化的技术性要素和不可直接量化的组织性要素)。针对不可直接量化的组织性要素,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研究项目工程变更控制的组织特性,得出量化表示的项目组织性指标,实现了BIM技术和IPD模式的管理要素的量化表示,作为模型的投入要素。另一方面,研究工程变更控制效果的表现形式,总结同变更相关的显性指标,将其量化作为为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产出要素。3.研究了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求解方法。针对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工作所具备的“多投入、多产出”的特点,运用DEA方法求解工程变更控制模型。阐述了基础DEA方法和较为适合本研究的超效率DEA方法的原理和建模步骤。4.开展了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案例分析。研究了案例调研的设计思路、调研途径与数据获取方法。调研了五个不同的案例项目,它们分别应用了不同的交付模式及BIM技术。运用“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求解了各项目的工程变更控制相对效率,对案例项目工程变更控制中的管理要素投入和开展工程变更控制时的组织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5.提出了工程变更控制的对策建议。从“工程建设领域”、“具体项目开展工程变更工作”和“项目进行工程变更控制时的组织关系”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做好工程变更控制的对策和建议。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运用DEA方法求解建立的“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各项目之间工程变更控制相对效率的评价;(2)根据模型的求解结果,可以分析每个工程项目在取得更高变更控制效率时可供改进的方向,为各项目BIM和IPD管理要素的投入提供了参考;(3)项目中投入的BIM和IPD管理要素会影响项目开展变更控制时的组织关系,本文应用SNA方法进行了组织关系的建模,有效地分析出不同项目的组织关系特性,为工程变更控制模型提供了部分数值化的投入指标,也有助于分析参与项目变更控制工作的个体的组织特性,可以更好地进行组织协调和团队配合;(4)本文提出了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进BIM技术和IPD模式的应用,在具体项目中有针对性地实践BIM技术和IPD理念,关注和优化工程变更控制中参与人员的组织关系等建议,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工程变更控制。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包括:(1)率先对“类IPD”项目及仅应用部分BIM技术的工程项目开展变更控制的研究,以提高变更控制效率为目标,为各类项目选用BIM和IPD管理要素提供了参考;(2)提出了评价工程变更控制效率的新思路,关注于工程变更控制中的投入有效性和产出最优化,以生产函数的思路建立了DEA评价模型;(3)尝试运用案例调研和SNA方法,将组织性管理要素和工程变更控制效果的表现性指标进行量化,为DEA生产函数模型中量化较为抽象的投入和产出要素提供了操作方法。
景凤[5](2020)在《基于BIM的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铁路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骨干网络,铁路工程建设规模大、技术标准高、资金需求多,进行合理高效的造价管理至关重要。对施工企业而言,施工阶段工程由图纸向实体转化,存在着工程计量与计价、资金使用计划的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结算管理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工作,面对实际条件不断变化,数据不断更新的情况,在施工阶段进行造价的信息化、动态化管理至关重要。BIM可以将造价信息和数据集成到铁路BIM模型中,是实现铁路建设信息化和造价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依托BIM实现协同管理和数据共享,是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站在施工企业的角度,探索铁路工程施工阶段的基于BIM的动态造价管理机制。基于BIM的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基于BIM的施工阶段动态造价管理的基础,但当前基于BIM直接统计的工程量结果存在偏差,且工程量无法自动匹配合同单价或变更单价,究其原因是因为BIM模型中并不包括造价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只能靠造价人员手动套用计价规范中的清单及定额,因此本文利用本体技术,建立了一套基于本体的铁路BIM构件造价属性集,并将本体作为中介模式,完成BIM构件信息到本体的映射以及具有实时性的造价数据库的信息到本体的映射,通过本体的推理打通BIM构件与造价数据库间信息交流的障碍,实现依靠BIM构件属性信息能够自动准确地调用造价数据库中相应数据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BIM构件式的分解特点,探讨了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并建立了一系列基于BIM的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机制,使资金使用计划、工程变更价款、工程价款结算等造价管理内容能够直接基于BIM实现动态的自动计算和编制,从而节省造价人员大量的查询与计算时间,提高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效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基于BIM的铁路工程施工阶段动态的造价管理方式提供了一定借鉴。
田芳[6](2020)在《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量清单构建及计价方式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铁路运输更是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建设时间紧、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已成为铁路工程建设的显着特征。铁路工程线路长,所跨区域多,建设时间长,因此其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受到地质水文条件变化、拆迁规模变化、市场价格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很可能导致其造价无法有效控制在投资目标之内。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投资控制目标、如何做好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成为了铁路造价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铁路工程领域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设计、施工等领域的应用已逐渐成熟,但由于BIM技术与现行计价标准、计量规则等存在差异,导致现阶段BIM技术无法高效融入铁路计价管理。因此,研究以寻找铁路工程量清单和BIM技术的融合点为突破口,为BIM技术高效应用于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从构建工程量清单和改进BIM建模方式两方面入手,使BIM技术可以融合于铁路工程量清单,同时,针对改进后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进行研究,为基于BIM的全过程计价管理提供参考。现阶段,已有学者提出在BIM模型基础上进行造价工作的方法,例如通过API插件传导信息、通过开放数据库互联提取造价信息以及利用BIM建模软件直接进行计量等方式,但均存在着无法高效融合的问题。因此,研究从改进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入手,通过分析BIM模型结构与工程量清单结构之间存在的差异,建立改进铁路工程量清单的原则。基于BIM构件化的特点以及模块化理论构建多层级清单分解结构。在分解结构的基础上,结合铁路BIM标准、各阶段造价信息需求以及BIM计量规则与我国现行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间存在的差异,对清单编码、项目特征表达、计量单位和计量规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BIM模型计价信息进行扩展。结合现行清单单价构成内容以及BIM构件化特点,对清单单价进行重新组合。借助本体描述逻辑推理理论,实现清单单价与工程量之间的映射,最终建立一整套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最后,研究采用轨道工程案例,对基于BIM建模软件直接导出工程量清单进行了验证,以证明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可行性。
王文瑞[7](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EPC建筑项目造价管理研究 ——以佛山西站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进展背景下,必然带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统计近十年来的产值利润率只有3.5%左右。如何在实际项目中为企业创造效益,是每个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核心任务。论文从文献研究出发,收集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及造价管理的相关资料,对论文涉及的主题均有了一定的了解;使用定性分析法,结合工作经验,从投标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分析了国内造价管理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并提出了运用BIM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创新的“EPC+BIM”管理模式,提高EPC项目团队的决策效率,增强造价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降低EPC项目造价管理的风险,提高项目的效益水平。使用定量分析法,依托实际案例,给出EPC项目基于BIM技术解决造价管理问题的实际应用过程,通过项目实践证明应用BIM技术可大大提高工程量计算的精度和效率,以此达到造价管理的目标。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EPC项目的投标决策阶段不同于传统模式,应用BIM技术,可以全面考虑项目外部条件,并对拟建项目相关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同时通过之前积累,参考类似项目的设计、咨询、施工、管理等费用,为投标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创新的“EPC+BIM”管理模式,提高EPC项目团队的决策效率,增加投标报价的合理性、科学性,降低EPC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管理的风险。(2)EPC模式下的设计阶段具有设计内容广、影响因素多、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因此,设计阶段成为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而且,EPC项目往往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在设计阶段就确定合同价格,这就使得EPC项目造价管理中,设计阶段的龙头作用更加突显。应用BIM技术,可实现项目造价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为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较为全面、可靠的数据,可获得较为准确的造价结果。通过案例分析可知,钢筋总量3406吨,工程量绝对误差2.8吨,相对误差0.08%,精确程度在手算模式下几乎不可能做到。利用BIM模型计算工程造价,速度同样远远高于手算模式。同时,基于BIM模型可开展协同设计,对技术、经济统筹分析,从源头上实现对工程总投资的控制,提高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成效。(3)EPC项目的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进行造价管理,应发挥EPC管理优势,保证模型由各阶段共同建立、使用,同时项目信息保存在同一模型中,根据项目进展添加、更新相关数据,使得造价信息具有完整性、唯一性和及时性,可最大程度发挥BIM应用价值,提高项目造价信息的可复用性,从而实现有效的造价管理。以案例项目为例,应用BIM模型控制分包单位的工程量,从施工阶段的第一期工程进度款的计量开始,就使用BIM模型导出的工程量控制分包的施工图数量,BIM模型导出的累计量就是分包结算量,从而很好的控制了分包单位的造价,而对分包单位采用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从而大大减少了总承包方的风险,提高了造价管理的效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应用BIM技术可以解决传统造价管理的部分难题,提升EPC项目造价管理水平,提高EPC项目总承包方的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赵宇[8](2019)在《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文中认为工程施工企业由于国家大规模基础建设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印发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指出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深入研究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GJ工程公司是一家集勘察、设计、咨询、施工、检测、测绘于一体的建筑企业。其具有的资质、人才和设备满足各种工程需要。公司业务足迹遍布国内省市。然而,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公司在省外项目逐渐增多,各项工作管理效率低下,成果不够明显,公司发展已受到一定制约。公司信息系统及配套硬件都不完善,员工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如何将信息技术引入公司的各项管理之中,进而转变公司管理模式,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GJ工程公司为研究对象,希望制定一套完整、可行,且适应公司特点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促进公司在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提高公司竞争力。通过对GJ工程公司通过剖析公司组织结构、经营模式、财务状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经营管理现状,发现信息化建设在公司日常工作、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以及服务业务都存在问题,不能适应公司长远发展。之后,本文就GJ工程公司实施信息化发展传略分析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内外部环境,利用SWOT分析法找出公司存在的外部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为公司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本文结合公司现有战略规划,分析关键成功因素,找出公司实施信息化战略的突破点,制定适合公司实际的信息化战略,并分解细化到各管理部门,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的建议。公司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方面管理上,实施信息化战略,可促使其改变现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增强各部门、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沟通效率和信息传递效率,减少信息孤岛效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公司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公司更长远的发展。
孙慧改[9](2019)在《ZQH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战略是企业的发展导向,是企业活动的集中目标体现,同时,企业战略也能为企业获得满意的经营业绩和基业长青的发展。发展战略更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规划和设计,能够为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和实施经营行为指明清晰的方向,作为企业的行动纲领,一个企业必须要有明晰的发展战略。ZQH公司是经石家庄市工商局核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甲级造价咨询专业机构,同时具有工程招标代理资质。通过对ZQH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有利于ZQH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加了对市场的占有比例,也能够为我国工程咨询行业中一系列工程报价咨询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以ZQH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战略管理理论及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其次,从发展、业务、组织结构和项目运营方式分析了 ZQH公司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并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 ZQH公司的外部机遇与威胁和内部优势与劣势,并进行发展战略选择;再次,对ZQH公司发展战略进行了规划和实施分析;最后,对ZQH公司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本文总体研究结合ZQH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具体的发展战略规划,同时也阐释了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企业资源之间的相互协同关系,这将为ZQH公司的发展乃至其他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牟盈盈[10](2019)在《标准化管理模式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铁路行业面临着劳动力资源短缺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困境。为了解决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铁路大规模、高标准建设与现场分散施工生产方式导致的工程质量不可控、安全问题突出、环保不到位等存在的矛盾,铁路工程建设领域持续推进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技术支撑的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模式。学者们对标准化管理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标准化管理保证质量、安全以及提高施工效率等方面,较少考虑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对铁路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为铁路建设服务。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铁路工程造价和铁路建安工程造价的含义、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与四化支撑手段的关系、规模经济理论、建筑工业化理论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介绍铁路建设领域标准化管理的实施现状,分析标准化管理模式下铁路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再次,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ISM)对标准化管理模式下铁路工程造价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影响铁路工程造价的直接表象因素、间接因素和根源因素,并提出了造价控制的相关建议。然后,分别从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四个方面分析对铁路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以及四化对造价的综合影响。最后针对标准化管理模式下铁路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造价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经研究分析,得出机械化施工、工厂化施工、专业化施工与管理、信息化施工与管理和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铁路工程造价的根源因素。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使得人工费占比减少,机械费占比增加。短期来看,实施标准化管理增加造价,长期来看降低造价。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造价标准应与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相适应。通过研究标准化管理模式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有利于铁路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为建设项目降低成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利于铁路工程造价标准的补充完善;有利于纵深推进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建设高质量铁路。
二、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一)确保工程造价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 |
(二)有利于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 |
(三)确保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基础 |
(四)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工程项目质量 |
二、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当前出现的矛盾问题及根源 |
(一)业主内部造价系统缺乏集成化 |
1. 各个软件在工作中秉承独立性。 |
2. 信息采集以及统计归类工作较难落实。 |
(二)业主之间几乎不进行造价信息协同 |
1. 价格信息包括内容多、变更速度快。 |
2. 利益争夺导致信息透明度降低。 |
三、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
(一)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
(二)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
(三)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较薄弱 |
(四)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处理手段落后 |
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
(一)完善信息标准体系 |
(二)健全工作机制 |
(三)优化信息资源数据库 |
(四)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
(2)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外部环境推动新咨询的发展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转型 |
1.1.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转型的优选 |
1.1.3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需明确能力短板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
1.2 问题提出 |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2 现实问题的提出 |
1.2.3 科学问题的凝练 |
1.2.4 关键问题的解构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解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文献研究 |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
2.1.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 |
2.2 咨询服务能力文献研究 |
2.2.1 服务能力的概念分析 |
2.2.2 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 |
2.2.3 服务能力的运行机制 |
2.2.4 相关业务的服务能力 |
2.3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
2.3.1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思想基础 |
2.3.2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种类划分 |
2.4 研究述评 |
2.4.1 识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能力需求补短板势在必行 |
2.4.2 准确定位提升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
第三章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识别 |
3.1 能力需求识别方法综述 |
3.1.1 CEO-EIM模型 |
3.1.2 QFD工具 |
3.1.3 WBS方法 |
3.1.4 原型逼近法 |
3.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识别 |
3.2.1 基于政策文件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识别 |
3.2.2 基于文献分析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识别 |
3.2.3 基于招标文件与案例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 |
3.2.4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清单确立 |
3.3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识别 |
3.3.1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识别流程 |
3.3.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清单调整 |
3.3.3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清单确立 |
第四章 基于成熟度模型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 |
4.1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内涵界定 |
4.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结构维度分析 |
4.2.1 能力成熟度等级 |
4.2.2 咨询服务周期 |
4.2.3 评价指标体系 |
4.3 评价指标标准和权重的确定 |
4.3.1 评价指标标准 |
4.3.2 评价指标权重 |
4.4 评价方法的确定和案例分析 |
4.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4.2 评价对象的确定 |
4.4.3 成熟度评价计算 |
第五章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
5.1 基于PDCA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改进 |
5.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指标提升路径 |
5.2.1 企业基础资源改善路径 |
5.2.2 专业技术能力提升路径 |
5.2.3 组织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
5.2.4 服务产出质量提升路径 |
5.2.5 综合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6.1.1 研究结论 |
6.1.2 研究创新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趋势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基础 |
1、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国家的主旋律 |
2、市场化改革与建设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主流 |
3、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市场化改革步伐 |
三、市场运作是造价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根本 |
1、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市场机制,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市场监管机制,保障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流动 |
2、坚持市场化导向,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以成本形成价格为辅 |
3、计价依据企业化、人工单价市场化 |
4、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并全面市场化计价 |
四、投资造价信息化与大数据共享是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
1、投资造价信息化是发展趋势 |
2、大数据共享是造价管理工作的捷径 |
3、建设投资造价信息获取途径,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积累 |
五、智能化是造价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的大势所趋 |
1、智能化是造价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的要求 |
2、智能化是提高效率的要求 |
3、智能化是实现投资造价信息化与大数据处理的高效手段 |
六、协同促进、财务趋同是造价管理工作有效控制的手段 |
1、政府公务网、企业ERP等与工程造价相互协调促进 |
2、功能技术与经济相互协调促进 |
3、物资采购与造价相互协调促进 |
4、财务与造价协调趋同 |
七、国际趋近、趋同是造价管理工作国际化的必然 |
1、改革开放与“一带一路”为造价管理工作国际化提供了条件,并提出了更高要求 |
2、切实开展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国际化研究和建设工作,为对外投资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为来华投资项目建设提供服务 |
3、引进国外先进理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应改造、完善、提高,更好地与我国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相融合 |
4、大力推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先进理念、经验和方法,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国际化创造条件 |
八、结语 |
(4)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说明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工程变更控制问题 |
1.1.2 BIM技术的推进和发展现状 |
1.1.3 IPD模式的推进和发展现状 |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1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2.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框架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工程变更的相关研究 |
2.2 BIM 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
2.3 IPD 模式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
2.4 BIM 技术和项目交付模式与工程变更控制的结合研究 |
2.5 工程管理中的效率评价问题 |
2.6 现有研究评述 |
第3章 工程变更控制的建模分析 |
3.1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流程和机理 |
3.1.1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流程 |
3.1.2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机理 |
3.2 工程变更控制的建模分析 |
3.2.1 研究假设 |
3.2.2 建模分析 |
3.3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步骤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分析 |
4.1 BIM 的管理要素分析 |
4.2 IPD 的管理要素分析 |
4.3 组织性管理要素的量化分析 |
4.3.1 工程变更控制与项目组织性的关系 |
4.3.2 社会网络分析法 |
4.3.3 运用SNA进行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组织关系建模 |
4.4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产出要素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求解方法 |
5.1 数据包络分析法 |
5.1.1 DEA 方法研究发展与应用 |
5.1.2 DEA 方法的特点和针对本研究的适用性 |
5.1.3 DEA 方法的建模步骤和基本 DEA 模型 |
5.2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DEA建模及求解 |
5.2.1 建立模型及求解步骤 |
5.2.2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案例分析 |
6.1 案例项目基本信息的调研 |
6.1.1 案例调研设计思路和调研途径 |
6.1.2 案例项目简介 |
6.2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要素数据计算 |
6.2.1 可直接量化的技术性要素 |
6.2.2 运用SNA方法对组织性要素进行量化 |
6.2.3 投入要素的数据整理 |
6.3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产出要素数据计算 |
6.4 案例项目的建模计算 |
6.4.1 运用基础DEA方法求解工程变更控制模型 |
6.4.2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求解工程变更控制模型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案例分析总结与对策建议 |
7.1 案例分析总结 |
7.1.1 工程变更控制的相对效率评价结果 |
7.1.2 案例项目在管理要素投入方面的改进分析 |
7.1.3 案例项目中参与人员的组织性分析 |
7.1.4 本案例分析的局限性及后续改进分析 |
7.2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对策建议 |
7.2.1 “工程建设领域”层面的对策建议 |
7.2.2 “具体工程项目”层面的对策建议 |
7.2.3 “项目组织关系”层面的对策建议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 |
8.1 研究结论 |
8.1.1 主要研究工作 |
8.1.2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8.3.1 现有研究不足 |
8.3.2 后续研究建议 |
附件A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调研提纲 |
附件B DEA-SOLVER Pro5.0 软件计算的五个案例项目超效率DEA求解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主要参与的科研课题情况 |
(5)基于BIM的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IM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
1.2.2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
1.2.3 本体论在建筑信息领域的应用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关键问题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IFC与铁路BIM标准 |
2.1.1 IFC标准 |
2.1.2 铁路BIM标准 |
2.2 本体论 |
2.2.1 本体基本概念和描述语言 |
2.2.2 本体构建思想和工具 |
2.3 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原理 |
2.3.1 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原理 |
2.3.2 铁路工程量清单的设置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现状与问题 |
3.1 BIM在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
3.1.1 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内容与特点 |
3.1.2 应用BIM进行铁路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优势 |
3.2 BIM在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3.3 应用BIM进行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 |
3.3.1 基于本体的铁路BIM构件造价属性集的建立 |
3.3.2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信息结构研究 |
4.1 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信息需求研究 |
4.1.1 铁路工程造价信息类型 |
4.1.2 铁路工程造价信息的识别与提取 |
4.2 基于本体的铁路BIM构件造价属性集的建立 |
4.2.1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分解结构 |
4.2.2 关系属性集的建立 |
4.2.3 静态属性集的建立 |
4.2.4 动态属性集的建立 |
4.3 造价数据库的建立 |
4.3.1 资源价格库 |
4.3.2 定额信息库 |
4.4 BIM构件与造价数据库的映射 |
4.4.1 IFC与本体的映射 |
4.4.2 关系数据库与本体的映射 |
4.4.3 基于本体的推理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过程研究 |
5.1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 |
5.1.1 工程计量 |
5.1.2 工程计价 |
5.2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内容 |
5.2.1 资金使用计划编制 |
5.2.2 工程变更价款编制 |
5.2.3 工程价款结算 |
5.2.4 投资偏差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量清单构建及计价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
1.2.2 BIM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1.2.3 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1.2.4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
2 相关理论研究 |
2.1 铁路BIM标准 |
2.1.1 BIM标准的体系结构 |
2.1.2 BIM的数据标准 |
2.2 模块化理论 |
2.2.1 “模块化”的实质 |
2.2.2 模块化操作过程 |
2.2.3 模块化理论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
2.3 工程量清单计价 |
2.3.1 工程量清单计价基本原理 |
2.3.2 多层级工程量清单的设置 |
2.4 本体技术 |
2.4.1 本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
2.4.2 本体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3 BIM应用于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及信息需求分析 |
3.1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1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
3.1.2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 BIM应用于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可行性和关键环节 |
3.2.1 BIM应用于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可行性 |
3.2.2 BIM应用于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关键环节 |
3.3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信息需求分析 |
3.3.1 方案设计阶段计价信息需求 |
3.3.2 初步设计阶段计价信息需求 |
3.3.3 施工图设计阶段计价信息需求 |
3.3.4 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计价信息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的多层级铁路工程量清单构建研究 |
4.1 基于BIM的多层级铁路工程量清单EBS/WBS构建 |
4.1.1 基于模块化理论建立多层级铁路工程量清单的总体思路 |
4.1.2 BIM与铁路工程量清单差异性分析 |
4.2 基于BIM的多层级铁路工程量清单分解结构的建立 |
4.2.1 工程分解结构建立原则 |
4.2.2 工程分解结构建立方法 |
4.2.3 工程分解结构的表达 |
4.3 多层级铁路工程量清单信息内容设置 |
4.3.1 项目编码设置 |
4.3.2 项目特征表达和工作内容描述 |
4.3.3 计量单位和计算规则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研究 |
5.1 铁路工程BIM建模及信息扩展 |
5.1.1 基于本体理论的造价信息模型 |
5.1.2 基于IFC标准的BIM构件化信息扩展 |
5.1.3 满足计价要求的BIM建模方式 |
5.2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步骤 |
5.2.1 基于BIM进行工程计量 |
5.2.2 工程量清单单价的组合方式 |
5.2.3 工程量与清单单价的映射 |
5.2.4 工程造价的形成 |
5.3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计量案例分析 |
5.3.1 BIM建模 |
5.3.2 BIM模型信息选择和扩展 |
5.3.3 建立工程量清单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BIM技术的EPC建筑项目造价管理研究 ——以佛山西站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EPC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2 BIM技术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3 工程造价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BIM技术与EPC项目造价管理理论概述 |
2.1 BIM技术 |
2.1.1 BIM的定义 |
2.1.2 BIM的价值 |
2.2 EPC项目造价管理 |
2.2.1 EPC项目定义及特点 |
2.2.2 工程造价管理理论 |
2.2.3 EPC项目造价管理要点 |
2.3 本章小结 |
3 EPC项目造价管理面临的问题 |
3.1 投标决策阶段存在问题 |
3.1.1 投标潜在风险 |
3.1.2 信息化程度低 |
3.1.3 管理模式落后 |
3.2 设计阶段存在问题 |
3.2.1 协同程度低 |
3.2.2 技术与经济分离 |
3.2.3 设计精度、效率不高 |
3.3 施工阶段存在问题 |
3.3.1 数据更新滞后 |
3.3.2 缺少专业管理工具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的EPC项目造价管理解决方案 |
4.1 投标决策阶段BIM应用 |
4.1.1 投标决策新途径 |
4.1.2 信息化应用 |
4.1.3 创新管理模式 |
4.2 设计阶段BIM应用 |
4.2.1 BIM协同设计 |
4.2.2 技术经济统筹分析 |
4.2.3 提高计量效率、质量 |
4.3 施工阶段BIM应用 |
4.3.1 数据及时更新 |
4.3.2 BIM管理平台 |
4.4 本章小结 |
5 BIM技术在某EPC项目的应用案例 |
5.1 项目概况及合同情况 |
5.1.1 项目概况 |
5.1.2 EPC总承包合同条款 |
5.2 BIM造价管理软件 |
5.2.1 BIM造价软件的比选 |
5.2.2 广联达BIM土建计量软件平台 |
5.3 BIM计量平台应用 |
5.3.1 建立算量模型 |
5.3.2 复核设计数量 |
5.3.3 咨询方核量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研究总结 |
2.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相关理论 |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1.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2.1.2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
2.2 企业信息化战略理论 |
2.2.1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内涵 |
2.2.2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
2.3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 |
2.3.1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主要内容 |
2.3.2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
3.1 GJ工程公司概况 |
3.2 GJ工程公司经营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
3.2.1 GJ工程公司经营管理现状 |
3.2.2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
3.3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日常工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3.2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3.3 服务业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3.4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GJ工程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GJ工程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2.1 组织结构分析 |
4.2.2 运营模式分析 |
4.2.3 财务情况分析 |
4.2.4 企业文化分析 |
4.2.5 信息化基础分析 |
4.3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SWOT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 |
5.1 GJ工程公司发展规划 |
5.1.1 战略定位 |
5.1.2 业务战略 |
5.1.3 职能战略 |
5.2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总体战略 |
5.2.1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5.2.2 信息化战略目标 |
5.2.3 信息化战略总体框架 |
5.3 GJ工程公司专项业务信息系统设计 |
5.3.1 日常办公信息系统 |
5.3.2 招标投标管理信息平台 |
5.3.3 工程现场管理信息化 |
5.3.4 服务业务信息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保障措施 |
6.1 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 |
6.1.1 完善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 |
6.1.2 普及信息化管理应用 |
6.1.3 完善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 |
6.2 持续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和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
6.2.1 持续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
6.2.2 加大信息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
6.3 防范信息化建设相关风险 |
6.3.1 风险识别 |
6.3.2 防范措施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9)ZQH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 战略管理研究综述 |
2.2.1 战略管理国外研究综述 |
2.2.2 战略管理国内研究综述 |
3 ZQH公司发展概况分析 |
3.1 ZQH公司现状分析 |
3.2 ZQH公司服务业务 |
3.3 组织结构布局 |
3.4 项目运营方式 |
4 ZQH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P-Politics)分析 |
4.1.2 经济环境(E-Economy)分析 |
4.1.3 社会环境(E-Society)分析 |
4.1.4 技术环境(T-Technology)分析 |
4.2 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
4.2.1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
4.2.2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替代性威胁分析 |
4.2.3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
4.2.4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4.2.5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
4.3 SWOT分析 |
4.3.1 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
4.3.2 外部环境威胁(Threats)分析 |
4.3.3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分析 |
4.3.4 内部环境劣势(Weakness)分析 |
4.4 发展战略选择及战略目标 |
4.4.1 发展战略选择 |
4.4.2 发展战略目标 |
5 ZQH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及实施 |
5.1 ZQH公司发展战略总体规划 |
5.1.1 以智能化为基础的技术发展战略 |
5.1.2 以差异化为基础的运营发展战略 |
5.1.3 以全过程咨询为基础的业务发展战略 |
5.2 ZOH公司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
5.2.1 服务产品标准化 |
5.2.2 业务流程数据化 |
5.2.3 全程管理信息化 |
6 ZOH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6.1 加强组织沟通的润滑作用 |
6.2 加强组织激励的促进作用 |
6.3 加强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
6.4 加强组织学习的创新作用 |
7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社会导师简介 |
致谢 |
(10)标准化管理模式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研究 |
1.2.2 标准化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 |
1.2.3 装配式建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 |
1.2.4 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
1.3 研究内容、逻辑框架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逻辑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工程造价的含义 |
2.1.1 铁路工程造价的含义 |
2.1.2 铁路建安工程造价的含义 |
2.2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与四化支撑手段的关系 |
2.2.1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
2.2.2 四化支撑手段的含义 |
2.2.3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与四化支撑手段的关系界定 |
2.3 规模经济理论 |
2.4 建筑工业化 |
第三章 铁路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实施现状 |
3.1.1 机械化实施现状 |
3.1.2 工厂化实施现状 |
3.1.3 专业化实施现状 |
3.1.4 信息化实施现状 |
3.2 铁路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3.2.1 标准化管理使得建设项目前期成本投入较高 |
3.2.2 临时工程费远超概预算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ISM的铁路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
4.1 ISM方法简介 |
4.1.1 ISM方法基本原理 |
4.1.2 方法的适用性 |
4.1.3 模型应用流程 |
4.2 铁路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 |
4.2.1 铁路工程造价影响因素的确定 |
4.2.2 确定铁路工程造价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
4.2.3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
4.3 铁路工程造价影响因素的ISM分析 |
4.4 铁路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重点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四化支撑手段对造价的影响及造价管理改进对策 |
5.1 机械化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
5.1.1 推进机械化的原因 |
5.1.2 机械化施工对造价的影响 |
5.2 工厂化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
5.2.1 工厂化生产成本分析 |
5.2.2 工厂化生产与传统现浇生产的优劣平衡分析 |
5.3 专业化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
5.4 信息化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
5.4.1 信息化施工成本分析 |
5.4.2 信息化施工对造价的影响 |
5.5 综合影响分析 |
5.6 改进对策 |
5.6.1 将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纳入造价标准 |
5.6.2 合理设定工厂化场站设施 |
5.6.3 做好机械化配套工作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标准化管理现状调研内容 |
附录2 :铁路工程造价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问卷调查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 史伟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21(15)
- [2]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樊莹莹.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9)
- [3]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趋势的思考[J]. 周守渠,周博俊. 工程造价管理, 2020(06)
- [4]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研究[D]. 张英隆.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基于BIM的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研究[D]. 景凤.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量清单构建及计价方式研究[D]. 田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基于BIM技术的EPC建筑项目造价管理研究 ——以佛山西站项目为例[D]. 王文瑞.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8]GJ工程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D]. 赵宇. 燕山大学, 2019(06)
- [9]ZQH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孙慧改.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10]标准化管理模式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D]. 牟盈盈.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标签: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工程变更论文; 清单计价论文;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