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典型土壤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淮安市典型土壤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一、淮安市典型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孟凡超,赵云辉,郑志华[1](2021)在《相对密实度对含黏粒砂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利用GCTS共振柱系统开展一系列含黏粒砂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相对密实度对含黏粒砂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密实度对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最大动剪切模量均有影响。动剪切模量随着相对密实度的增加而变大,但动剪切模量增大的幅度更大;当黏粒含量较小时,动剪切模量比随相对密实度的增加而变大,当黏粒含量较高(≥16%)时,相对密实度对动剪切模量比基本没有影响。阻尼比随相对密实度的增加逐渐变小;最大动剪切模量随相对密实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黏粒含量不同,其最大动剪切模量增大幅度不同,同时建立最大动剪切模量随相对密实度变化的关系式,并给出相关参数。

赵云辉,孟凡超,郑志华[2](2019)在《黏粒含量对非饱和砂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GCTS共振柱系统,在不同的围压条件下,对不同黏粒含量的砂土进行了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了黏粒含量对非饱和砂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黏粒含量对非饱和砂土的动剪切模量是有影响的,在同一应变水平下,动剪切模量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动剪切模量随着剪应变增加而减小的程度也受黏粒含量的影响。动剪切模量具有较好的归一性,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动剪切模量比变大。含黏粒砂土的阻尼比随围压的变化符合一般砂土规律,而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阻尼比呈现上升的趋势。最大动剪切模量受黏粒含量影响,会随黏粒含量增加而减小,建立了关系式并给出了相关参数。

赵云辉[3](2019)在《结构性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的动力特性是影响地面运动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岩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是岩土动力学特性的首要参数,是目前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土工构筑物地震稳定性评价中必备的动力参数,目前土体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不同地区土体动力特性的差异性的认识上,以及土体物理性质、静力学条件、加载方式和试验方法的不同对其的影响,而关于结构性对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还较少,而这对于土体来说恰恰是及其重要的,因此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是正确认识土体结构性对其动力学特性影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土体的结构性入手,通过制备人工结构性砂土和粘土,开展了一系列共振柱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了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研究了结构性对两个参数的影响,分析了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最后探讨初始孔隙比、固结压力、相对密实度和胶结程度等因素对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考虑土体结构性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变化幅度的推荐值,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结构性土的制备方法研究本研究采用向纯净砂和粘土中添加水泥和食糖来获得人工制备的结构性土试样,模拟土体的结构性和大孔隙特性,采用共振柱仪完成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为使试验结果具有可对比性,本文还将结构性土与重塑土进行了对比。本试验所用土样全部是重塑样。2.人工制备结构性砂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试验研究采用逐级循环加载的共振柱试验开展结构性砂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改变水泥掺量、固结围压、相对密实度等条件,绘制不同影响因素下的Gd/Gdmax-γ、λ-γ曲线,考察结构性砂土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阻尼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的变化规律。3.人工制备结构性粘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试验研究采用逐级循环加载的共振柱试验开展结构性粘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改变固结围压、孔隙比等条件,绘制不同影响因素下的Gd/Gdmax-γ、λ-γ曲线,考察结构性粘土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阻尼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的变化规律。4.结构性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阻尼比的影响因素研究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因素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有围压、孔隙比、荷载循环次数等。本文构建不同围压、不同相对密实度、不同孔隙比、不同水泥掺量下的多种试验工况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构性土的动力特性,探讨不同条件下结构性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规律。5.考虑土体结构性Gdmax、Gd/Gdmax、λ变化幅度的推荐值以结构性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为基础,并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给出有依据的能反映考虑土体结构性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变化幅度的推荐值,为室内土动力特性试验提供参考,解决工程上的当务之急,供实际工程借鉴和参考。

任烨,刘菲[4](2017)在《上海崇明综合深井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取自上海崇明综合深井的12只原状土样进行共振柱、循环三轴联合试验,初步研究该地区黏性土的土动力特性,得到动剪应变γd在10-610-2范围内的Gd/G0γd、Dγd关系曲线,根据试验所得关系曲线,分析黏性土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对上海崇明地区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有利于该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

徐鹏[5](2017)在《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红土的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土在我国地震频发的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对该地区红土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对其工程抗震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以往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中,学者通常忽略地震纵波产生的拉压动荷载作用,将地震荷载简化为一水平剪切动荷载,在单向振动荷载作用下进行试验,并用最大剪切面上的应力来模拟地震荷载的作用。这种简化方法在深源地震或震级较小的地震中是可行的,但是在浅源地震或震级较大的地震中忽略地震纵波产生的拉压动荷载的影响,是不合理的和偏于不安全的。目前,学者对双向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动力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砂土、软黏土和黄土等土类,对红土的研究也多数为在单向振动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在双向动荷载作用下对红土的动强度特性研究还较为少见,鉴于此,本文利用SDT-20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土动三轴仪对红土进行了双向振动三轴试验,探究红土在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强度特性,主要分析了固结围压、含水率、轴向动荷载幅值、侧向动荷载幅值以及轴向与侧向动荷载间的相位差等因素对红土动强度特性的影响,探究不同的受力状态下红土动强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本文试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相同含水率、相位差、侧向循环荷载幅值条件下,单向和双向动三轴试验中,固结围压对重塑红土动强度的影响规律一致,即在同一循环振次下,固结围压越大,红土的动强度越大。且随着固结围压的增大,相邻两个动强度曲线的间距越来越小,动强度增大的幅度越来越小,增大的趋势也越来越缓慢。(2)不管是在单向还是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含水率对红土动强度的影响均表现为在相同破坏振次下,红土动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动强度曲线间距越来越小,动强度降低的速率和幅度也越来越小,最后趋于稳定,含水率对土体动强度的影响也越来越不显着。(3)在同相位试验中(υ=0°),同一循环振次下,红土的动强度随侧向循环荷载幅值的增大而增大,且双向循环荷载下的动强度明显高于单向循环荷载下的值。在变相位试验中,红土的动强度随侧向循环荷载幅值的变化规律整体表现为“正弦”变化现象,即是当相位差υ在0°90°范围内时,相同循环振次下,动强度随侧向循环荷载幅值增大而增大;当相位差υ在90°270°范围内时,动强度随侧向循环荷载幅值增大而减小;当相位差υ在270°360°范围内时,动强度随侧向循环荷载幅值增大而增大。在υ=90°、270°时,随着侧向循环荷载幅值增大,动强度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动强度变化趋势由随侧向循环荷载幅值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向随侧向循环荷载幅值增大而减小的趋势过渡。(4)相位差在0°360°范围内增大时,红土动强度以相位差180°为转折点,先减小后增大。υ=180°时的动强度较υ=0°时的动强度有明显的衰减,在同一固结围压下,侧向循环荷载幅值越大,衰减率越大;而在相同的侧向循环荷载幅值下,固结围压越大,衰减率越小。在小围压、大侧向循环荷载幅值以及相位差为180°的条件下,双向动荷载作用对土体的稳定极为不利,实际的工程抗震设计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考虑。(5)在单向循环振动三轴试验中,cd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而υd在含水率大于最优含水率时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在双向无相位差的同相位试验中,cd和υd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而侧向循环荷载幅值对cd和υd的影响表现为侧向循环荷载幅值越大,cd越小,而υd却越大。

方亮[6](2014)在《重载铁路路基低液限粉土静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摘要:重载铁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大通道,运输量的日益增大导致轴重和编组的增大,这势必导致路基所受动荷载幅值增大,频率增高,历时增长,但我国既有重载铁路路基建造依照标准(普通铁路规范)低,路基填料甚至采用低液限粉土。先天不足和后天服役环境的改变导致了既有重载铁路路基病害多发,这直接影响了路基的承载变形性能和长期稳定性,亟待开展既有重载铁路路基服役状态的评估和加固研究,其中路基填料的静动力学特性又是这项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依托国家863课题,通过静、动三轴试验对朔黄重载铁路路基低液限粉土的静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直剪试验、静三轴试验等获得了低液限粉土静强度参数c、φ值及其随含水率与压实系数变化的规律:CD试验表明静强度参数随压实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围压下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现硬化特征。剪切峰值随围压、压实系数的增大而增大。UU试验表明粘聚力c值随饱和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压实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φ值随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压实系数的增大而增大。(2)通过三轴持续振动试验,研究了重载铁路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低液限粉土的变形特性。合理确定了土性(饱和度,压实系数)初始静应力状态(围压,固结比)和动力荷载(动幅值,频率,振次)等实验参数,分析了这些参数对振动次数-塑性累积应变关系的影响特性:变形特性分为稳定型和破坏型;相同试验条件下,塑性累积应变的增长与频率增加、动应力比增加以及饱和度增加成正相关关系;与固结比增加成负相关关系。(3)采用Monismith指数公式、半对数公式、张勇经验公式以及波尔兹曼方程对“稳定型”、“破坏型”累积塑性应变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波尔兹曼方程对“稳定型”应变曲线拟合效果最佳,且参数α为最大累积塑性应变,Monismith指数公式对“破坏型”累积塑性应变曲线拟合效果最佳。(4)动三轴强度试验发现饱和度、振动次数对液化应力比影响显着:饱和度增加,液化应力比减小;破坏周次越小,对应液化应力比越大。饱和低液限粉土的动内摩擦角φd和动粘聚力cd随压实系数增大而增大。(5)饱和低液限粉土动孔压变化特性:孔隙水压随振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破坏;相同围压下动孔压发展规律基本相同;不同压实系数下孔隙水压力比-振动次数比关系曲线变化特征基本相同。动弹模变化特性:动弹模随围压、固结比、压实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围压越大,相同应变下动弹模变化速率越大。

张明,廖蔚茗,王志佳,彭盛恩,张建经[7](2013)在《黏性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的统计分析》文中提出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是土体重要的动力特性参数,这两种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对场地地震响应分析的结果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完善黏性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变化关系的研究,给出了新的计算模型和推荐曲线。新曲线的计算模型基于Davidenkov模型和新的阻尼比计算模型,通过对搜集的大量黏性土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到。将分析结果与已有国内外学者的成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新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性。

陈党民,田伟新,段蕊[8](2012)在《西安地区典型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研究》文中提出利用西安市地震小区划项目中的大量典型土样动三轴试验结果,采用双曲线模型拟合得到了西安地区粉质粘土、粉土、砂土和卵砾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变化关系,给出了西安地区上述4种主要土壤类型在8个典型应变下的动参数值。所提结果对研究西安地区地基振动反应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王志佳[9](2012)在《土及岩石动力学参数的统计与分析》文中提出动剪切模量比G/Gmax和阻尼比λ是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参数。通常针对这类分析,大都采用中国地震局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中推荐的剪切模量比G/Gmax及阻尼比λ与剪应变γ的递变关系,但是国内的许多研究表明这些推荐值并不十分具有代表性,并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因此,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上升到国标《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17741-1999)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时规范推荐值被取消。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该研究方向,通过大量工作得到了以下成果:(1)收集了国内外土与岩石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方面研究的文章与书籍,从文章中提取了能体现动剪切模量比G/Gmax与剪应变γ和阻尼比λ与剪应变γ关系的试验点,建立了粘性土、砂土、岩石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关系的数据库。(2)对全国范围内和部分国外地区关于常规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大量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的回归曲线方程,并研究了拟合参数变化对回归曲线线型的影响规律。(3)将本文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拟合曲线与1994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和seed的G/Gmax~y、λ~y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的拟合曲线比1994版规范更具代表性。(4)通过对岩石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试验点的回归分析,建立了岩石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的回归曲线方程。目前,国内对岩石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的研究资料非常少,而且规范也没有给出合理的岩石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的推荐值,因此,本文的这项工作具有较大意义。(5)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拟合方程能很好的反应动剪切模量比G/Gmax与剪应变γ、阻尼比λ与剪应变γ的变化关系。

王桂萱,周金领,赵杰,郑洋[10](2011)在《导流堤地基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某核电厂取水明渠导流堤地基土室内共振柱试验及粉砂的动三轴液化试验,测定了动剪切模量、阻尼比与动剪应变幅的双曲线关系,分析了导流堤地基土的动力变形特性,探讨了砂土的抗液化强度与液化振次之间的乘幂函数关系,确定了该地基土的抗液化强度指标。试验结果为评价导流堤的地震稳定和液化分析提供了相关参数。

二、淮安市典型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淮安市典型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相对密实度对含黏粒砂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仪器
    1.2 试验材料及制样方法
    1.3 试验方案
2 共振柱试验原理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动剪切模量
    3.2 阻尼比
    3.3 最大动剪切模量
4 结论

(2)黏粒含量对非饱和砂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试验概况
    2.1 试验仪器
    2.2 试验材料及制样方法
    2.3 试验方案
3 共振柱试验原理
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1 动剪切模量
    4.2 阻尼比
    4.3 最大动剪切模量
5 结论

(3)结构性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试验仪器与试验步骤
    2.1 试验仪器简介
    2.2 共振柱试验原理
    2.3 试验步骤
    2.4 共振柱试验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构性砂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法
    3.2 结构性砂土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重塑砂土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结构性砂土与重塑砂土对比研究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结构性粘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法
    4.2 结构性粘土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结构性粘土与重塑粘土对比研究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4)上海崇明综合深井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仪器与试验原理
2 试验结果
3 结论

(5)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红土的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土动力学研究现状
        1.2.1 土动力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综述
        1.2.2 土的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1.2.3 红土的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1.2.4 动强度破坏标准选取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土样的物理性质及试样制备
        2.1.1 试验土样的物理性质
        2.1.2 试样制备
    2.2 试验仪器
        2.2.1 试验仪器介绍
        2.2.2 试验仪器主要技术指标
        2.2.3 试验仪器主要工作原理
    2.3 试验方案和试验步骤
        2.3.1 试验方案
        2.3.2 试验步骤
第三章 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红土的动强度特性
    3.0 概述
    3.1 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红土的动强度
        3.1.1 固结围压对红土动强度影响
        3.1.2 含水率对红土动强度影响
    3.2 双向无相位差循环荷载作用下红土的动强度
        3.2.1 固结围压对红土动强度影响
        3.2.2 含水率对红土动强度影响
        3.2.3 侧向循环荷载幅值对红土动强度的影响
    3.3 双向有相位差循环荷载作用下红土的动强度特性
        3.3.1 同相位差下固结围压对红土动强度影响
        3.3.2 同相位差下侧向循环荷载幅值对红土动强度影响
        3.3.3 相位差对红土动强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塑红土的动强度指标变化规律探讨
    4.1 概述
    4.2 动强度参数的求取方法
    4.3 同相位下红土的动强度参数
        4.3.1 单向循环荷载下红土的动强度参数
        4.3.2 双向无相位差循环荷载下红土的动强度参数
        4.3.3 红土动强度参数的定量表达
    4.4 变相位下红土的动强度参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作者简介

(6)重载铁路路基低液限粉土静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细粒土室内静动三轴强度理论现状
        1.2.2 细粒土室内静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3 朔黄重载铁路路基研究发展现状
    1.4 本文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工作
2 重载铁路路基细粒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2.1 颗粒密度试验
        2.1.1 试验目的和方法
        2.1.2 试验数据整理及结果
    2.2 界限含水率试验
        2.2.1 试验目的和方法
        2.2.2 试验数据整理及结果
    2.3 轻型击实试验
        2.3.1 试验目的和方法
        2.3.2 试验数据整理及结果
    2.4 直剪试验
        2.4.1 试验目的和方法
        2.4.2 试验数据整理及结果
    2.5 实验结果汇总
    2.6 本章小结
3 低液限粉土静三轴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静三轴试验介绍
        3.2.1 试验原理
        3.2.2 试验仪器
        3.2.3 试验内容
    3.3 试验参数的确定
        3.3.1 压实系数
        3.3.2 饱和度
        3.3.3 围压
        3.3.4 列车荷载模拟(波形、频率、幅值)
    3.4 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3.4.1 排水条件下饱和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3.4.2 排水条件下饱和粉土的邓肯-张双曲线模型参数分析
        3.4.3 排水条件下饱和粉土φ0与△φ静强度参数分析
        3.4.4 不排水条件下非饱和粉土变形和强度特性分析
        3.4.5 直剪试验与静三轴试验强度参数值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低液限粉土动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动三轴试验原理
    4.3 试验方法与过程
    4.4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4.4.1 频率对振动次数-应变关系的影响
        4.4.2 固结比对振动次数-应变关系的影响
        4.4.3 动应力比对振动次数-应变关系的影响
        4.4.4 饱和度对振动次数-应变关系的影响
    4.5 试样累积应变型态
    4.6 塑性累计变形分析
        4.6.1 “稳定型”累积塑性变形分析
        4.6.2 “破坏型”累积塑性变形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低液限粉土动强度和动弹模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动强度试验方法
    5.3 动强度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5.3.1 动剪应力-破坏振次关系曲线
        5.3.2 液化应力比-破坏振次关系曲线
        5.3.3 动强度参数分析
        5.3.4 饱和土体动孔压分析
    5.4 动弹模试验方法
    5.5 动弹模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7)黏性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已有模型比较分析
    1.1 剪切模量的计算模型
    1.2 阻尼比的计算模型
2 黏性土动参数结果分析
3 分析结果与推荐值比较
4 结论

(8)西安地区典型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试验仪器及方法
2 试验结果及统计方法
    2.1 试验资料概况
    2.2 统计资料筛选
    2.3 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拟合公式
3 拟合结果
4 结论

(9)土及岩石动力学参数的统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土与岩石动力学参数的研究现状
        1.2.1 土动力学参数的研究现状
        1.2.2 岩石动力学参数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参数测试、样本来源与R软件介绍
    2.1 土的动力特性参数测试
    2.2 样本来源
    2.3 R软件介绍
        2.3.1 R软件简介
        2.3.2 R软件原理
    2.4 小结
第3章 不同土质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的回归分析
    3.1 动剪切模量比和剪应变关系本构模型的介绍
    3.2 动剪切模量比和剪应变回归分析结果
    3.3 拟合参数变化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土质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的回归分析
    4.1 阻尼比和剪应变关系本构模型的选取
    4.2 阻尼比和剪应变回归分析结果
    4.3 拟合参数变化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回归模型的检验
    5.1 最小二乘法简介
    5.2 回归模型的检验
        5.2.1 各模型标准差值
        5.2.2 最小二乘法对回归模型的检验
    5.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导流堤地基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试验方案
    1.1 试验样品
    1.2 试验内容
2 地基土动力变形特性
3 粉砂层液化试验
4 结论

四、淮安市典型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相对密实度对含黏粒砂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影响的试验研究[J]. 孟凡超,赵云辉,郑志华. 地震工程学报, 2021(02)
  • [2]黏粒含量对非饱和砂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J]. 赵云辉,孟凡超,郑志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9(05)
  • [3]结构性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D]. 赵云辉. 防灾科技学院, 2019(07)
  • [4]上海崇明综合深井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 任烨,刘菲. 高原地震, 2017(03)
  • [5]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红土的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D]. 徐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1)
  • [6]重载铁路路基低液限粉土静动力学特性研究[D]. 方亮. 中南大学, 2014(03)
  • [7]黏性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的统计分析[J]. 张明,廖蔚茗,王志佳,彭盛恩,张建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3(04)
  • [8]西安地区典型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研究[J]. 陈党民,田伟新,段蕊. 世界地震工程, 2012(03)
  • [9]土及岩石动力学参数的统计与分析[D]. 王志佳.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4)
  • [10]导流堤地基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 王桂萱,周金领,赵杰,郑洋. 西北地震学报, 2011(S1)

标签:;  ;  ;  ;  ;  

淮安市典型土壤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