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绥坡”互贸区启动

中俄“绥坡”互贸区启动

一、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启动(论文文献综述)

沈娜[1](2021)在《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文中提出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贸易与投资合作不断深化,各种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但与“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整体成就相比,该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并没有实现整体性推进。如何在已有进展的基础上,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开花结果,真正让东北亚区域内的国家实现多方参与、共同受益、战略对接,共同推动东北亚区域形成开放、共赢的合作网络,成为新时代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同时,研究东北亚区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问题,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东北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这既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又是实现中国东南、中、西、东北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还是推动中国东北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国内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出发点,论文基于区域合作的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与参与,东北亚边境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层面的实际进展,以及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阻碍因素及推进路径。论文旨在解决四个核心问题:第一,揭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区域合作的意义和特点;第二,厘清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理定位;第三,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在边境次区域层面和东北亚整体区域层面的推进进程与合作状况;第四,思考“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论文首先从内在动力、实现条件和层次性三个层面,阐述了区域合作的一般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之于区域合作的意义和特点,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区域合作的平台,它体现了平等性、开放性、创新性、非地缘战略性和目标非一致性等特点,凸显了以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合作特色。论文重点阐述了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认为它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水平、巩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也有助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以此为出发点,论文明确了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定位,即东北亚区域是在欧亚大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东翼之轴,它并非“一带一路”建设的边缘区,更不应该游离于“一带一路”建设之外。论文分析了东北亚区域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并具体分析了韩国和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过程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是如何将各自的发展规划渐进地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战略对接的。而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具体推进问题,论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重塑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形态,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呈现出边境地区相互开放、国家之间战略对接、区域层面互利合作的不同层面的关系互动形式,基于此种认识,论文主要阐述了两个层面的区域合作问题:一是分析中国与东北亚国家间在陆上边境层面的互联互通。指出在边境开放的形势下,边境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屏障功能”向“中介功能”转变,“一带一路”倡议首先突破了边界的屏障,而建立起跨境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了边境地区的次区域合作的发展。二是在东北亚区域层面将国家间的战略对接以及形成的中俄蒙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在东北亚区域推进的主要着眼点,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合作形式的灵活与创新,在对东北亚区域双边和多边合作状况的阐述中展现东北亚区域“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成就。同时,论文总结了中日韩自贸区的规划过程与推进情况,阐述了该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基础,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未来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促进作用。论文还从合作理念、合作内容、合作路径三个层面,论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之间能否实现包容性的问题。论文从区域合作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过程中的阻碍因素。首先是区域外的美国通过强化与盟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分化手段,可能对“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扯断线”式的破坏或“分割片”式的阻断;其次是区域内“一带一路”发展的局部覆盖性问题,与冷战后东北亚区域所存在的“离散性”结构相关联,很难形成整体性的区域合作;第三是东北亚区域内的边境次区域合作也存在着困境,在推进中受到东北亚区域整体局势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论文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路径:发挥次国家政府在助力东北亚区域边境层面合作中的优势及作用;探索朝鲜加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路径;寻求协调区域内大国关系的具体方式;探寻稳定与发展中国与区域外美国之间关系的路径等。东北亚区域是大国比较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区域,在这一区域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区域合作和区域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未来,东北亚区域也可以继续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等方面的建设,为构建东北亚区域的命运共同体创造条件。

李响[2](2021)在《构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

欧阳林瑶[3](2021)在《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升级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中俄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两国关系素有“友好邦交”的美称。作为东北亚地区的腹地,黑龙江省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等,一直是我国对俄罗斯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对俄经贸合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019年8月26日,黑龙江获国务院审批通过,成为我国最北的自贸试验区。黑龙江省自贸区建设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体现,是促进中俄两国战略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黑龙江和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需要摆脱以往单一化和传统的经贸合作方式,充分利用自贸区建设的良好机遇,将自贸区的最新利好政策融入双方经贸合作之中,增加双方经贸黏性。本文在黑龙江自贸区获国务院审批通过的背景下,依据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和自由贸易区理论,着眼于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进行研究。首先,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国际上的自贸区(FTA)与中国国内自贸区(FTZ)的异同;接着分阶段介绍了1978—2019年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多角度阐释了双方经贸合作的领域,并分别从贸易总额、方式、结构和投资规模、行业、地区六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和俄罗斯贸易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国内自贸区和黑龙江自贸区的发展情况,总结了黑龙江自贸区获批一年后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和目前取得的成效;接着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从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维度研究了黑龙江对俄的经贸合作;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自贸区相关政策和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李莹[4](2020)在《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边民互市贸易历史悠久,作为边境贸易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边民互市贸易作为推动我国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起到对外开放、促进双边国家贸易往来、促进边境地区快速发展、提高边境地区居民生活质量、增进双边国家民众友谊等作用。新疆拥有我国最长的边境线,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地区,地缘、人文、资源、金融等优势渐渐势凸显,逐渐成为中国通往中亚与欧洲市场重要的双向的能源、物流、金融、服务、信息大通道。本文所研究的巴克图口岸是新疆离城市最近、通商条件最好的陆路口岸之一,是我国面向哈萨克斯坦开放的首个农产品快速通关的“绿色通道”口岸。自正式开放以来,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历经20多年的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范围越来越广,为地区经济发展、稳定和谐起到了巨大作用。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边民互市贸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板逐渐凸显出来:贸易管理政策实用性不强、管理风险加大、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人力资源短缺、配套产业发展缓慢等,成为制约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因而亟需解决。本文以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服务型政府理论、政府规制理论、政策过程理论等,首先介绍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管理现状,梳理总结当地管理部门在管理中的具体做法;其次,详细分析了边民互市贸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剖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指出存在的问题是:贸易管理政策实用性不强、管理风险加大、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人力资源短缺、配套产业发展缓慢等,其成因是相关立法滞后、工作机制不健全、服务意识与宣传意识还需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双边贸易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等;最后在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管理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探索完善边民互市贸易管理政策、建立健全部分管理机制、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发挥服务型政府作用、构建双边贸易大平台。

赵双剑[5](2020)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研究》文中认为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勾画出了“一带一路”的概念。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杜尚别举行的第一次中俄蒙元首会晤时提出了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设想。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于2015年3月发布的《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确认了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6大经济走廊之一的地位。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着重于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旨在为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之间提供一条安全、畅通、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正在进行积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政策在三国之间的空间集聚、经济增长和收入转移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经济走廊国内沿线地区经济总量也带来了产出效应和开放效应。作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中蒙俄经济走廊必将在地区经济发展、东北振兴和全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现状的分析,透视中蒙俄三方的合作情况,揭示出经济走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发展建言献策。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效应、产出效应和开放效应的分析有利于人们全面认识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作用,发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潜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政策实践,本文做了以下研究:第一章,绪论。首先就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形成作了简要阐释,说明了论文撰写的缘由。接着从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论证了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结构和主要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从经济走廊的理论研究、经济走廊的实践研究、中蒙和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认识和基础设施效应研究五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和综述。第三章,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相关理论分析。界定了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相关概念与内涵,介绍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政建设所产生的空间效应、产出效应和开放效应理论。第四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现状分析。介绍了中蒙俄经济走廊目前的状况。在交通走廊建设方面,中俄、中蒙分别开展了铁路、公路走廊建设的合作,中蒙俄互联互通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还介绍了中俄、中蒙在能源资源、双边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项目的合作以及服务行业对接上的表现。第五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效应的实证分析。以中国东北地区、俄远东地区和蒙古国的实证经验分析了降低区内交易成本、降低区际交易成本和促进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考察了蒙古国的集聚条件,揭示了其不能发生集聚的原因。第六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实证分析。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利用不同的基础设施隐性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基础设施指数,利用基础设施综合指标的表达式对基础设施样本附分,再进行回归分析,揭示了基础设施政策的产出效应。第七章,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效应的实证分析。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测度,再横向对“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国内沿线地区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比较分析,运用中蒙俄经济走廊国内8省市对外开放度、GDP增长率、货运量增长率和人口迁入比例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计量模型,判断经济增长率、运输能力、交通便利性和对外包容度对对外开放效应均有推动作用,应予以加强。第八章,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中蒙俄经济合作亟需转型升级,以进一步加强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三国应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并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人们对“走廊经济”的认知并不是很明确,也没有专门的理论与之相对应。本文通过将空间经济学原理运用到经济走廊实践分析中,试图找到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区位、收入、经济增长率和经济聚集之间的关系。第二,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利用不同的基础设施隐性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基础设施指数,利用基础设施综合指标的表达式对基础设施样本附分,再进行回归分析,找出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政策的外溢效应。第三,利用“六大经济走廊”对外开放度的比较分析,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邹秀婷[6](2019)在《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的口岸城市过去只有单纯的过货、过客等传统的贸易方式,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面对新情况,必须开阔思路,在巩固对俄贸易合作的同时,创新对俄合作方式。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有利于黑龙江省对俄合作的深入开展,做强做优跨境加工产业链、跨境物流体系,从而构建黑龙江省开放型产业新体系。

田雨朦[7](2019)在《绥芬河市对俄贸易转型升级研究》文中指出中俄两国有着悠久的贸易历史,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互补优势、政治优势,为中俄边境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东北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与俄罗斯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紧密。2012年绥芬河对俄贸易达到历史最高值40.8亿美元。但到了2015年,由于受到国际因素影响,对俄贸易出现了大幅跳水。本文研究绥芬河对俄贸易转型升级,主要是为了全面提升新时代绥芬河市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城市迈向新水平高层次,为其他开放口岸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典型。本文的研究主要运用了比较分析研究、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用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传统贸易理论以及产业内贸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新国际贸易理论为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论述了转型升级的背景、意义、内涵及实现路径。本文在全面分析绥芬河口岸通道建设、对俄贸易规模、对俄贸易商品结构、政策扶持现状等基础上,客观准确反映了绥芬河对俄贸易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绥芬河对俄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初步构建了贸易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上分析了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结合国家及黑龙江省的战略安排部署,提出了优化商品贸易结构、做强做活开放平台、争取新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等六条绥芬河对俄贸易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朱蓓蓓[8](2019)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战略与中俄区域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其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显着。长期以来,仅占俄罗斯领土面积1/4的欧洲部分,一直都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聚集着全国3/4的工业生产和人口,而远离其中心的远东地区幅员辽阔,却长期处于经济发展滞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人口稀少的状况。为了激发远东地区的经济活力,俄罗斯联邦政府制定实施了远东开发战略,并采取了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将远东开发作为俄罗斯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先方向。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进一步加强了对远东开发的支持力度,积极打造面向亚太地区开放的重要通道,希望借助于活跃的亚太经济圈,提振远东经济,带动俄罗斯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面临经济增速持续走低,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对外开放水平相对滞后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构建“东北亚经济圈”,加快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在此过程中,加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战略对接和联动发展,既是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也是符合两国利益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在中俄区域合作部分的研究主要聚焦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都属于欠发达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凭自身资源禀赋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借助国家宏观调控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推动。本文以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战略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人口稀少的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规律,总结欠发达地区之间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经验,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案例。本文通过详实的俄文文献资料,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战略的历史进程、政策措施和效果评价,为我国更加深入地了解俄罗斯区域经济政策,更好地参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推动“一带一路”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中蒙俄经济走廊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参考;为我国东北地区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向北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参考。全文共8章。第1章和第2章通过绪论和理论研究部分,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中俄两国学界关于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介绍论文思路、框架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在理论基础部分主要回顾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开发理论、跨境合作理论等,为论文所开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3章主要分析了远东地区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工业生产、旅游休闲等领域的发展潜力以及严峻的人口问题、落后的基础设施、单一的产业结构、各联邦主体发展不平衡等客观现实,勾勒出俄罗斯远东开发基础条件的框架。第4章至第6章,系统梳理远东地区开发战略的历史进程,重点分析了远东开发新战略的政策措施和效果评价。其中,第4章按照重要节点将前苏联以来的远东地区开发战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以均衡发展为基本原则的“苏联时期的远东开发战略”(1917-1990),以极化发展为基本原则的“苏联解体后的远东开发战略”(1991-2008)和以统筹推进、超前发展为基本原则的“远东开发新战略”(2009年至今)。不可否认,苏联时期的远东开发战略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远东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造成了远东地区产业结构的严重畸形,对采矿业等重工业的过度依赖以及严重的人口流失。苏联解体后的远东开发战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导致联邦预算拨款严重不足,区域经济政策最终的结果大多是不了了之,完成量甚至不足一半,没能实现预期效果,远东地区始终没能摆脱在俄罗斯经济大区中相对落后的地位。2009年之后的远东开发新战略将考察政策实施效果的发展预期指标聚焦在经济加速度、人口及居民生活水平、投资等三个方面。同时客观预测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资金不足、拨款延迟、外部人口压力增加、国际原料市场价格出现严重震荡、市场自我调节机制不畅、亚太国家经济增速严重放缓等,力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远东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第5章主要将远东开发新战略实施的区域经济政策措施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改变政府管理机制,采用集约化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政府调控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实施优惠的税率政策,打造招商引资有效平台。第二,免费提供土地和生活补助,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宜居环境,吸引外地移民;鼓励生育,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供教育医疗保障,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第三,着力打造超前发展区和自由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切实吸引外国投资,带动就业,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第6章主要对远东开发新战略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实证分析。首先,从2008-2016年间远东联邦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对外贸易、人口和就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以及采矿业、农业、制造业、建筑和交通运输等主要产业部门发展指标,详细分析了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趋势,认为远东开发新战略实施以来,远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得以较快发展,但仍呈现经济活力不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效果不明显、人口问题依然严峻等特点。其次,通过差分内差分方法对远东开发新战略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际原油价格、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等指标对远东地区的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干预的估计系数等指标呈现负相关,对远东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一方面由于远东地区自身禀赋存在先天缺陷,对资源的依赖性仍然过强,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俄罗斯由于目前经济状况不佳,导致对远东开发的联邦预算投入不足。事实上,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市场调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理性看待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政策实施效果。第三,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对远东开发新战略实施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国际国内形势迫使联邦预算减少,人口流失和劳动力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制度僵化、腐败懒政问题依然严重等。第7章在主要分析了在中国东北振兴对接俄罗斯远东开发新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双方区域经济合作明显加快了推进速度,在商品贸易、矿产资源、交通运输、农业等方面的互动合作取得了显着成果。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同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本身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经济外围区和经济技术低梯度地区,在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仍然面临较大挑战,需要准确把握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合作的预期效益和潜在风险,在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的基础上,认清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因此,本文从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政策对接协调机制,完善服务保障;创新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益;推动科技创新,深化人文交流等4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第8章为结论部分,通过总结全文的研究内容和分析结果,归纳出本文的主要结论。

孙一[9](2019)在《新时代不同国际跨境经济合作区模式的比较与借鉴》文中研究表明经历过2008金融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水平仍在不断增加与提升,但需求结构形式却出现了较大的调整,我国更应该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与市场、规避市场和资源的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国际政治局势十分不稳定,从乌克兰危机到中日争端都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合作就成为了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合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区、上莱茵河跨境合作区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为例,从区位划分、功能定位、经营和管理模式、优惠支持政策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并得出对我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一些启示以及对未来我国经济合作区发展的策略。

邹春华,张丽君,孙明[10](2018)在《黑龙江绥芬河市集中整治俄罗斯食品市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余人,是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核心城市,在"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绥芬河市凭借区位、交通和政策优势,积极发展对俄贸易,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俄罗斯商品集散地。1997年5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绥芬河市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1999年,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互市贸易区。2002年2月,黑龙江省政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签订了

二、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启动(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与性质研究
        (二)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研究
        (三)“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四)“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五)文献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区域合作理论与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一、区域合作的一般理论
        (一)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
        (二)区域合作的实现条件
        (三)区域合作的层次性
    二、区域合作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区域合作的平台
        (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区域合作的特点
        (三)“一带一路”倡议凸显以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合作
    三、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一)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动因
        (二)东北亚区域是“一带一路”推进的东翼支轴
        (三)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多层次性
第二章 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参与
    一、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差异
        (一)蒙古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三)韩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四)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五)朝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参与方式
        (一)韩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
        (二)中日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
        (三)蒙古国和俄罗斯与“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战略对接
    三、国家的广泛参与是“一带一路”推进的基础
        (一)国家边界的开放性
        (二)主权国家的政策选择是“一带一路”推进的关键
第三章 东北亚边境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
    一、边境区域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前沿
        (一)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
        (二)边境地区是互联互通的开拓场域
        (三)边境地区是“一带一路”的窗口
    二、东北亚边境区域开放与合作的进展
        (一)东北亚边境区域的总体建设状况
        (二)中国对蒙古国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三)中国对俄罗斯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四)中国对朝鲜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三、次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促进
        (一)次区域合作是对边界效应的一种回应
        (二)中俄跨境次区域合作的推进
        (三)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推进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层面的整体推进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作用
    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一)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规划与推进
        (二)中日韩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基础
        (三)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衔接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建设的包容性
        (一)合作理念的包容性
        (二)合作内容的包容性
        (三)合作路径的包容性
第五章 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阻碍因素分析
    一、区域外国家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阻碍
        (一)美国作为区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阻碍
        (三)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的消极影响
    二、东北亚区域整体的区域合作尚未形成
        (一)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盲点
        (二)东北亚区域缺乏整体性区域合作对“一带一路”推进的制约
    三、边境地区的次区域合作还不成熟
        (一)东北亚边境次区域合作的困境
        (二)边境次区域合作困境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影响
第六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未来推进路径
    一、发挥次国家政府在东北亚边境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
        (一)次国家政府助力东北亚边境地区合作的优势
        (二)次国家政府助力东北亚边境地区合作的路径
    二、努力将朝鲜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当中
        (一)将朝鲜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的重要意义
        (二)促进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
    三、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协调好区域内的大国关系
        (一)协调区域内大国间关系的必要性
        (二)协调区域内大国间关系的方向与路径
    四、稳定中美关系,减弱区域外大国的阻碍作用
        (一)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一带一路”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
        (二)稳定与发展中美关系的实现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3)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升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点
        (二)论文的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关于自由贸易区的概念界定
        一、自由贸易区的定义
        二、自由贸易区组织形态
    第二节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一、产业转移理论
        二、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三、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第四节 自由贸易区理论
        一、自由贸易区的理论解释
        二、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历程
        一、1978-1991 年恢复起步阶段
        二、1992-2001 年调整发展阶段
        三、2002-2010 年快速发展阶段
        四、2011-2016 年战略升级阶段
        五、2017-至今新时代发展阶段
    第二节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领域分析
        一、能源投资合作
        二、矿产合作
        三、科技合作
        四、金融合作
        五、农业合作
        六、林业合作
    第三节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现状
        一、贸易总额
        二、贸易方式
        三、贸易结构
        四、投资规模
        五、投资行业
        六、投资地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的整体概况
    第一节 国内自贸区的总体建设状况
    第二节 黑龙江自贸区的界定
    第三节 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的现状
        一、行政系统基本建立
        二、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三、战略措施初步实践
    第四节 黑龙江自贸区实施的制度创新
        一、金融服务制度
        二、信用承诺制度
        三、商事登记制度
        四、投资审批制度
        五、负面清单制度
        六、边境检验制度
    第五节 黑龙江自贸区建设目前取得的成效
        一、成为招商引资新热土
        二、打造了边贸互市新模式
        三、进一步畅通口岸货运通道
        四、强化了经贸物流新路径
        五、推进了跨境电商规模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SWOT分析
    第一节 对俄经贸合作的传统优势依然明显
        一、空间地理优势
        二、政策扶持优势
        三、人才资源优势
        四、百年口岸优势
    第二节 对俄经贸合作的省内劣势依旧突出
        一、对俄贸易方式单一
        二、对俄企业结构失衡
        三、对俄出口商品种类少
        四、对俄电商贸易起步晚
        五、口岸功能和基础设施差
    第三节 黑龙江自贸区建设助推对俄经贸合作升级的机遇
        一、总体方案明确划分对俄功能
        二、自贸区重视对俄贸易中心建设
        三、自贸区多措并举大力扶持对俄经贸
        四、新辟对俄跨境物流枢纽项目
        五、充分利用大数据数字信息技术
    第四节 制约经贸合作升级的因素
        一、“中国威胁论”的蛊惑
        二、俄罗斯投资环境不稳定
        三、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四、中俄相互投资不对等
        五、金融结算人民币使用率低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双方经贸合作的升级对策
    第一节 利用自贸区的有关政策助力升级
        一、促进结算货币以美元为主向以人民币为主升级
        二、促进俄方对中方过少投资向加大对中方投资升级
        三、由进口俄罗斯农产品向赴俄种植再跨境回运升级
        四、由对俄合作向联合日韩共同开发俄罗斯市场升级
        五、由因岗招人向因岗招人和因人设岗并存升级
        六、促进中转式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升级
    第二节 其他的助力升级对策
        一、促进口岸贸易向口岸文化贸易融合升级
        二、推进微型电商贸易向规模电商贸易升级
        三、由普通独立物流向智能化共享物流升级
        四、推动对俄直接投资向直接间接并行升级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边民互市贸易管理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边民互市贸易
        2.1.2 边民互市贸易管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2 政府规制理论
        2.2.3 政策过程理论
        2.2.4 保护贸易理论
        2.2.5 自由贸易理论
第3章 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管理现状
    3.1 塔城市基本情况
    3.2 边民互市贸易基本情况
        3.2.1 巴克图口岸发展整体情况
        3.2.2 边民互市贸易发展情况
    3.3 边民互市贸易管理机构
    3.4 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3.4.1 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3.4.2 出台相关管理制度与政策
        3.4.3 推进新型互市贸易区建设
        3.4.4 严控互市贸易商品监管
        3.4.5 加强安全防范与维稳工作
        3.4.6 提高互市商品通关速度
第4章 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管理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部分贸易管理政策实用性不强
        4.1.2 互市贸易管理风险不断增加
        4.1.3 贸易管理过程存在困境
        4.1.4 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人力资源短缺
        4.1.5 互市贸易区配套产业发展缓慢
    4.2 互市贸易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相关立法滞后
        4.2.2 工作机制不健全
        4.2.3 服务意识与宣传力度还需加强
        4.2.4 管理部门人员专业素质不强
        4.2.5 双边贸易地区经济基础薄弱
第5章 国内边民互市贸易管理的先进经验及启示
    5.1 广西凭祥口岸互市贸易管理经验
    5.2 广西东兴口岸互市贸易管理经验
    5.3 黑龙江绥芬河口岸互市贸易管理经验
    5.4 启示
第6章 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对策及建议
    6.1 推进互市管理政策及制度完善
        6.1.1 完善地方互市贸易管理政策
        6.1.2 调整部分互市贸易管理制度
        6.1.3 以中哈备忘录形式规范管理
    6.2 全方位完善互市贸易管理体系
        6.2.1 强化部门间协作监管机制
        6.2.2 建立综合性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6.2.3 建立管理监督机制
    6.3 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府作用
        6.3.1 以服务促管理助边民实现共同富裕
        6.3.2 引导互市贸易企业健康发展
        6.3.3 做好互市贸易管理政策宣传
        6.3.4 大力发展边境旅游服务互市贸易
    6.4 全面提升互市贸易管理基础设施条件
        6.4.1 发展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
        6.4.2 加快信息化交易平台建设步伐
        6.4.3 以科技促进互市贸易通关便利化
    6.5 建互市贸易大格局
        6.5.1 推进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申报
        6.5.2 建立双边口岸城市调研与磋商机制
        6.5.3 推进哈方互市贸易区建设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概述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表索引目录
附录 B 图索引目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经济走廊的理论研究
        2.1.2 经济走廊的实践研究
        2.1.3 中蒙、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
        2.1.4 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认识
        2.1.5 基础设施效应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经济走廊的理论研究
        2.2.2 经济走廊的实践研究
        2.2.3 中蒙、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
        2.2.4 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研究
        2.2.5 基础设施效应研究
第3章 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相关理论分析
    3.1 经济走廊的相关概念
        3.1.1 经济走廊
        3.1.2 中蒙俄经济走廊
    3.2 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效应的理论分析
        3.2.1 本地溢出模型
        3.2.2 本地溢出模型扩展
    3.3 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3.3.1 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的概念界定
        3.3.2 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3.3.3 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
    3.4 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效应的理论分析
        3.4.1 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放效应
        3.4.2 开放水平的决定因素
        3.4.3 对外开放水平的衡量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现状分析
    4.1 交通走廊的建设
        4.1.1 中蒙俄开展铁路过境运输合作
        4.1.2 中蒙俄公路的互联互通建设
        4.1.3 中蒙俄互联互通的制度建设
    4.2 能源资源的合作
        4.2.1 石油、天然气的合作
        4.2.2 矿产资源的合作
    4.3 双边贸易的开展
        4.3.1 中俄开展的双边贸易
        4.3.2 中蒙开展的双边贸易
        4.3.3 俄蒙开展的双边贸易
    4.4 中国对俄、蒙的投资与工程承包
        4.4.1 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与工程承包
        4.4.2 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与工程承包
    4.5 服务行业的对接
        4.5.1 旅游服务业的的互动及增长
        4.5.2 中俄、中蒙间劳务贸易的发展
        4.5.3 金融业的对接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两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5.1.1 中俄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5.1.2 中蒙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5.2 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产出效应实证分析
    6.1 基础设施选取及变量符号
    6.2 实证分析
        6.2.1 基础设施因子构建
        6.2.2 基础设施综合得分的计算
        6.2.3 描述性统计
        6.2.4 相关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效应的实证分析
    7.1 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对外开放度测度
        7.1.1 对外开放度的计算方法
        7.1.2 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的对外开放度
        7.1.3 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省市的对外开放度
    7.2 “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沿线对外开放度的比较分析
        7.2.1 样本选取
        7.2.2 对外开放度统计分析
        7.2.3 经济走廊间的借鉴
    7.3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开放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7.3.1 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
        7.3.2 模型的设定分析
        7.3.3 F检验和Hausman Test
        7.3.4 模型估计
        7.3.5 对估计值的分析
    本章小结
第8章 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8.1 中蒙俄合作亟需转型升级
    8.2 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8.3 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
    8.4 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黑龙江省建设对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有利条件
    (一) 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有稳固的政治基础
    (二) 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有长期的经贸合作基础
    (三) 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有坚实的腹地支撑
    (四) 黑龙江省建设对俄远东跨境经济合作区拥有互联互通大通道优势
二、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现状
    (一) “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跨境经济合作区
        1.建设进程
        2.项目规划
        (1) 跨境加工区合作。
        (2) 跨境旅游合作。
        (3) 跨境贸易合作。
        (4) 跨境金融合作。
        (5) 跨境物流合作。
        (6) 跨境电商合作。
    (二) 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境经济合作区
        1.建设进程
        2.项目规划
        (1) 口岸功能区
        (2) 综合保税区
        (3) 边民互市贸易交易区
        (4) 大宗商品物流园区
三、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7)绥芬河市对俄贸易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俄贸易国外研究现状
        1.2.2 中俄贸易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绥芬河市对俄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2.1 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及概念界定
        2.1.1 理论研究
        2.1.2 概念界定
    2.2 绥芬河市对俄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
        2.2.1 商品结构转型升级
        2.2.2 贸易方式转型升级
        2.2.3 发展动力转型升级
    2.3 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2.3.1 要素禀赋理论
        2.3.2 新国际贸易理论
        2.3.3 对外贸易战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绥芬河市对俄经贸合作现状
    3.1 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点
    3.2 中俄贸易发展历史进程
        3.2.1 迅速发展阶段(1991—1993年)
        3.2.2 波动徘徊阶段(1994—1998年)
        3.2.3 逐步回升阶段(1999—2008年)
        3.2.4 调整阶段(2009年至今)
    3.3 对俄贸易发展基础
        3.3.1 绥芬河市基本市情
        3.3.2 绥芬河重点规划园区
        3.3.3 绥芬河市口岸通道建设情况
    3.4 绥芬河市对俄贸易现状
        3.4.1 绥芬河对俄贸易概况
        3.4.2 绥芬河对俄贸易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绥芬河市对俄贸易转型升级评价体系及对策建议
    4.1 绥芬河市对俄贸易转型升级影响因素
        4.1.1 有利因素
        4.1.2 不利因素
    4.2 绥芬河市对俄贸易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
        4.2.1 关于外贸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2.2 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4.2.5 线性加权和法
    4.3 绥芬河对俄贸易升级对策建议
        4.3.1 优化商品贸易结构
        4.3.2 做强做活开放平台
        4.3.3 发展“飞地经济”
        4.3.4 完善基础设施
        4.3.5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4.3.6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8)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战略与中俄区域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苏俄区域经济问题和区域经济政策相关研究
        1.2.2 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相关研究
        1.2.3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相关研究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2.1.1 增长极理论
        2.1.2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2.1.3 中心-外围理论
        2.1.4 倒U型理论
    2.2 区域开发理论
        2.2.1 人地关系理论
        2.2.2 产业集聚理论
        2.2.3 梯度开发理论
    2.3 跨境合作理论
        2.3.1 边界效应理论
        2.3.2 地缘区位理论
        2.3.3 贸易引力模型
第3章 俄罗斯远东开发的基础条件分析
    3.1 远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基础
        3.1.1 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
        3.1.2 亟待改善的铁路和公路运输
        3.1.3 前景广阔的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
    3.2 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基础
        3.2.1 多样化的绿色农业资源
        3.2.2 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
    3.3 远东地区的工业基础
        3.3.1 供应不足的电力部门
        3.3.2 占据主导地位的采矿业
        3.3.3 潜力巨大的木材加工业
    3.4 远东地区的旅游休闲业基础
    3.5 远东地区严峻的人口问题
    3.6 远东地区的产业结构
        3.6.1 远东联邦区产业结构特点
        3.6.2 资源依赖型联邦主体产业结构
        3.6.3 相对均衡型联邦主体产业结构
    3.7 远东地区在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战略的历史演进
    4.1 苏联时期的远东开发战略(1917-1990)
        4.1.1 战略背景
        4.1.2 战略内容
        4.1.3 战略实施效果
    4.2 苏联解体后的远东开发战略(1991-2008)
        4.2.1 战略背景
        4.2.2 战略内容
        4.2.3 战略实施效果
    4.3 俄罗斯远东开发新战略(2009 年至今)
        4.3.1 战略背景
        4.3.2 战略内容
        4.3.3 战略实施的发展预期
        4.3.4 战略实施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远东开发新战略的政策措施
    5.1 提高政府调控效率,改善投资环境
        5.1.1 加强集约化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5.1.2 实行优惠的税费政策,增强投资吸引力
        5.1.3 建设经济特区,大力招商引资
    5.2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吸引外地移民
        5.2.1 大力兴建基础设施,保障宜居环境
        5.2.2 免费提供土地和补助,吸引外地移民
        5.2.3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鼓励生育
    5.3 建立超前发展区
        5.3.1 超前发展区的建设目标
        5.3.2 超前发展区的优惠政策
        5.3.3 超前发展区的建设进展
    5.4 建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5.4.1 自由港的建设目标
        5.4.2 自由港的优惠政策
        5.4.3 自由港的建设进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远东开发新战略政策效果评价
    6.1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效果评价
        6.1.1 地区生产总值
        6.1.2 投资
        6.1.3 对外贸易
        6.1.4 人口和就业
    6.2 产业发展效果评价
        6.2.1 采矿业
        6.2.2 农业
        6.2.3 制造业
        6.2.4 建筑和交通
    6.3 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6.3.1 评价模型的构建
        6.3.2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6.3.3 共同趋势检验
        6.3.4 实证结果分析
    6.4 远东开发新战略政策效果的制约因素分析
        6.4.1 联邦预算减少
        6.4.2 人口流失和劳动力不足
        6.4.3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6.4.4 产业结构失衡,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例偏低
        6.4.5 制度僵化,腐败懒政问题依然严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合作
    7.1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对接
        7.1.1 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新战略对接
        7.1.2 “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
        7.1.3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7.1.4 “一带一路”倡议与北极航道开发战略对接: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7.2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合作进展
        7.2.1 在贸易领域的合作
        7.2.2 在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
        7.2.3 在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
        7.2.4 在农业领域的合作
    7.3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7.3.1 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7.3.2 加强政策对接协调机制,完善服务保障
        7.3.3 创新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益
        7.3.4 推动科技创新,深化人文交流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新时代不同国际跨境经济合作区模式的比较与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同国际跨境经济合作区开发模式分析
二、跨境经济合作区模式的比较
    (一) 经济合作区的建立是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二) 选址绝大多数以边境现有城市或地区为依托
    (三) 优先考虑与邻国城市的产业互补分工
    (四) 合作区国家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
三、案例分析—以中俄绥芬河边境互市贸易区模式为例
    (一) 互市贸易区概况
    (二) 互市贸易区的建设模式
    (三) 互市贸易区模式的发展策略
四、跨境经济合作区对我国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 从政府方面
    (二) 从企业方面
    (三) 从跨境合作区自身方面

四、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启动(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D]. 沈娜. 吉林大学, 2021(01)
  • [2]构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D]. 李响.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
  • [3]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升级对策研究[D]. 欧阳林瑶.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4]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管理研究[D]. 李莹. 新疆大学, 2020(07)
  • [5]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研究[D]. 赵双剑. 辽宁大学, 2020(08)
  • [6]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探析[J]. 邹秀婷. 西伯利亚研究, 2019(03)
  • [7]绥芬河市对俄贸易转型升级研究[D]. 田雨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战略与中俄区域合作研究[D]. 朱蓓蓓. 吉林大学, 2019(10)
  • [9]新时代不同国际跨境经济合作区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 孙一. 对外经贸实务, 2019(04)
  • [10]黑龙江绥芬河市集中整治俄罗斯食品市场[J]. 邹春华,张丽君,孙明. 食品安全导刊, 2018(26)

标签:;  ;  ;  ;  ;  

中俄“绥坡”互贸区启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