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计算机技术及WBS方法的大型施工项目的集成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卫文[1](2020)在《基于BIM的S高铁站建设工程集成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铁道部提出了客货分离的高铁发展战略,规划布局了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目前已经完成四纵四横网络的建设,正在延伸加密。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全国已经完成300多个高铁站的建设任务,高铁站不仅仅是连接高铁网络的重要节点,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高铁站枢纽建设工程涉及到众多的子项目,只有这些子项的参与主体能够加强沟通、有效协调,才能实现组织管理、信息共享、技术接口的有效集成,BIM平台就为这个复杂项目的集成管理提供了科学便利的沟通环境和协同手段,可以极大地提升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本文基于S高铁站工程现阶段的发展和实施情况,研究从BIM集成管理平台出发,利用BIM技术和信息共享的集成管理模式,在统一平台上解决工程全生命周期多个参与方沟通不畅、信息孤岛的联通问题。使工程各参与方如业主、承包商、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均可在集成管理平台上,及时有效的获取工程实施中不同阶段的关键数据,从而快速的做出判断和决策用以辅助工程管理,以满足工程各参与方和管理方不同阶段和不同目标的管理需求。根据铁路附属建筑营造特点,理论结合工程实际,构建了基于BIM的数字集成管理系统运用于铁路建设过程的解决方案,包括集成组织架构、实施策略、控制保障和促进评价等。分析具体工程案例的管理与建设实施问题,提出了基于集成管理机制的组织架构。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AHP分析论证,得出利用BIM进行项目集成管理,是可行的结论;并期望由此探索研究能为后续类似工程建设的集成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陆鑫[2](2020)在《基于过程控制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管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我国政府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倡培育和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但是我国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实践探索处于初始阶段,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管理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建设过程缺乏及时的控制、监督及评价。而目前项目管理的评价应用较多的是“后评价”模式,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阶段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以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为研究对象,引入过程控制评价以期提高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绩效。首先,依据我国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划分成前期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运作流程,并且设立评价目标;然后,按照过程控制评价模型,完成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指标的构建;最后,通过对每一阶段子过程的评价客体的分析研究,建立了三个阶段初始指标集,经过筛选形成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体系,并给出了各个指标的详细说明及参考评分标准。以高星级酒店项目为例,论证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体系的实践运用。综上,本文基于过程控制理论,利用文献综述、工作分解、层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管控的问题,提出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体系模型,完成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指标一览表的构建,同时分析论证过程评价的实践应用,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落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全以恒[3](2019)在《总承包商视角的港口EPC项目集成管理及其成熟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EPC总承包模式已成为国内外港口工程项目承包的主流模式,但目前我国港口行业中具有EPC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总承包商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如管理水平不高、信息不共享、集成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影响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集成管理理论是基于信息科技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广泛关注。将集成管理理论运用于港口EPC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过程,能够较好地实现总承包商的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信息共享,是保障项目成功的有效手段。同时,本文结合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建立港口EPC工程项目集成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对总承包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集成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作出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推动港口EPC工程总承包商管理水平的发展。综上所述,本文站在总承包商的角度,运用集成管理思想对港口EPC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过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并选取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以构建一套港口EPC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以此作为基础,综合各评价指标对项目的集成管理程度作出判断。最后,以某港口EPC工程模式建设项目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对该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应用与评价分析,从而为类似的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借鉴,不断改进和提升国内行业中总承包商的管理水平。
赵子赫[4](2019)在《铁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铁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建设完成了世界先进的铁路营运体系,总营运里程位居世界第二。但是,随着铁路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建设过程中,一些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项目成本问题,在地方铁路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意识淡薄问题严重,预算不合理,成本控制不到位,成本超支现象比较普遍,从而严重制约了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铁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是解决以上问题有效途径。现存的铁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依附于铁路营运平台,系统业务功能单一,成本管理流程复杂,成本控制则没有有效的落实,系统灵活性不足,铁路建设工程类型多样,而系统流程相对固定。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需求,研究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系统以国家《铁路信息信息化总体规划》为依据,参照铁路部门工程建设标准,以先进的项目成本管理理论为指导,设计科学合理的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提供完整的项目成本管理业务,从前期的成本估算和成本预算,到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至最后的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核算。在需求分析阶段,从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个方面对铁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展开分析。在功能性需求分析中,将铁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业务划分为系统管理、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共5个模块,并基于UML用例图进行活动建模;在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中,以指标化的形式对系统的性能需求进行了描述。在数据建模中,通过关系数据模型建模系统数据,设计了E-R图模型以及数据库信息表。在设计阶段,首先给出了铁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体系架构和网络架构,并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分解。在具体的实现中,本文选择J2EE开发环境,基于Spring构建MVC开发框架,设计和实现B/S架构的系统,以类图和序列图的方式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展开详细描述,其中,成本估算采用了WBS方法,通过工程分解,实现成本估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成本控制中,采用了挣值法,实时监控成本,追踪每一笔资金的流动,确保铁建项目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顺利完成。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两个部分。在功能测试中,本文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系统的5个功能模块分别设计了测试用例。在性能测试过程中,本文通过压力测试软件模拟访问用户的并发量级,针对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中定义的各项指标,例如响应时间、系统资源占用率等,展开测试,验证本文设计和实现的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分析以及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现实工作的各项需求。综合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表明,本文研发的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冯东梅,陈宜名,李殿维[5](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趋势分析》文中认为建筑工程项目做为开放的系统日趋巨大化、复杂化,因此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从2000~2017年CNKI数据库中选取154篇相关文献做为研究数据,通过知识图谱的方法并利用CiteSpaceV工具对文献数据的发表时间、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研究,系统地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结合突现词和重要学者研究历程发现,全寿命周期、时间、成本、质量方面的集成管理研究将是该领域持续热点;BIM信息集成已成该领域研究的新兴前沿,供应链、风险管理方面的集成管理研究将会增加热度。工程项目集成管理正向着以BIM等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维度信息化集成管理的趋势发展。
于婷婷[6](2019)在《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改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房地产行业得到大力发展,投资规模连年递增,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结算时间过长这一问题却十分突出,严重损害了建筑施工企业和建筑工人的利益,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改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现象,提高竣工结算效率,不仅有利于维护参建各方的良好合作关系,也有利于减少农民工工资拖欠等不良社会现象,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基于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这一现状,采用文献研究和访谈调研的方式梳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的原因,并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对结算延迟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明确“组织割裂”是造成结算延迟的根本原因。其次,提出应用组织集成管理的思想解决由“组织割裂”导致的结算延迟问题,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在分析组织集成的实现条件及实现路径后,明确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必须进行“体系化”构建。再次,基于组织集成理论,构建了包含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集成化信息系统四个维度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合作信任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学习机制的运行机制是整个管理体系运转中的机制支撑;具备共同建立咨询中介库、明确责权划分、信息资源共享、项目总结反馈等主要功能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则是整个管理体系运转中的工具支撑;而整个管理体系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构建包含项目结算管理工作小组、项目管理工作组、项目最高决策委员会的三级决策组织结构模式,并对各层级的决策权限进行合理划分;最终实现结算各参与方与项目建设各阶段集成化管理,竣工结算效率提升的目标。最后,为促进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在现实环境中的良好运用,分别从政府及承发包双方角度提出了“加强法律监管,完善制衡机制”、“推进履约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准入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结构”、“加快建筑行业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完善业主方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完善业主方的招投标管理办法”、“提升承发包双方的合约管理水平”和“提升承发包双方的信息化水平”八方面的建议。
王宁[7](2019)在《基于BIM的地铁明挖车站施工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到当今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不断的提升,相比之下工程建设行业的生产效率却停滞不前。其原因在于提高制造业工作效率的信息化系统与工具,在工程建设领域中未能广泛的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应用于建设工程,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为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提供基础信息。BIM使用的范围涵盖了建筑物从开始规划、设计到工程施工再到运维和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BIM是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以建筑模型为载体,通过整合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数据的方式,改善工程建设沟通协作方式,并提升生产效率的一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对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方式。地铁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其建设耗资多,时间长,质量、安全标准要求高,建设时需要多方面的沟通协调。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优点,可解决地铁施工过程中存在认知误差,保证各专业间的协作,提高施工质量并降低施工的综合成本。本文以明挖地铁车站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BIM技术对明挖车站的施工进度管理进行了以下研究:(1)本文基于工作分解结构(WBS)方法,建立了地铁明挖车站WBS与车站施工进度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2)经分析得出与地铁车站施工相关的模型主要分为土方模型、支护模型和主体结构模型三类,按照WBS对模型进行划分并添加施工计划时间,实现了对地铁明挖车站施工进度的模拟。(3)通过对Revit API的二次开发,创建了对墙、板、梁等模型进型快速、精确分割的插件,以便于施工进度模型的创建。(4)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模型预估进度计划的方法。设置好每日的工作量后,根据施工量所对应的模型构件的体积,来预估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所需的时间,辅助工程管理人员对各施工阶段的施工时间的预估,并方便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
龙晴[8](2018)在《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集成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发展定位下,房地产业迎来转型改革,从传统的现浇转变为新型的装配式的建筑方式。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及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装配式住宅项目的管理难度增加。解决管理难题是以“产业化、精细化”的装配式住宅项目占据建筑市场的必然要求,而管理创新是迈过管理门槛的关键。工作分解结构(WBS)和集成管理理论分别是项目管理的常用工具和研究热点,实现两者在装配式住宅项目管理中的结合运用,有利于实现整个项目在管理上的高效性。本文以装配式住宅项目为研究对象,以WBS与集成管理两大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检索、建模分析等方法,基于装配式住宅项目管理上面临的问题,构建了与装配式住宅项目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并分析了管理体系的具体运行模式。首先,在准确把握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下,再通过搜索与整理大量的文献,完成装配式住宅、WBS、集成管理的综述部分。其次,对论文的两大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它们在装配式住宅项目管理中结合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从目标、组织、过程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分析,初步构建三大管理模型,组成装配式住宅项目管理体系。目标管理上,基于装配式住宅项目各目标的详细分解,剖析各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的逻辑关系,构建目标集成管理模型。组织管理上,运用WBS划分组织管理权责,结合装配式住宅项目EMPC(Engineering Manufacture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管理模式,组建动态联盟组织结构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协同管理。过程管理上,主要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各阶段之间的集成管理。接着,以贯穿装配式住宅项目供应链的信息流为导向,借助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管理平台,按“组织—目标—过程”的逻辑顺序建立管理体系的具体运行模式。最后,以W项目为例,分析本文所建管理体系在项目应用中的体现,并就W项目在管理中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对相关装配式住宅项目的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欢[9](2018)在《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集成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当前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筑业作为传统的高能耗行业,推进建筑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被动式建筑作为更加节能以及对环境更加友好的建筑类型,是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被动式建筑取得迅速推广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国内现有的建设管理理念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被动式建筑建设全过程。因此,寻找更为适合的建设管理理念并对其在被动式建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被动式建筑未来发展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智慧建设管理理念打破了传统建设管理过程中各信息技术及各参建方相互孤立的现状,可以从全寿命周期、各参建方及信息技术的维度对被动式建筑的参建要素进行集成,更好地服务于被动式建筑的建设,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论文首先对当前被动式建筑的发展背景进行介绍,同时梳理被动式建筑、智慧建设以及集成管理的研究现状,引出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然后通过对被动式建筑、智慧建设和集成管理理论的介绍,区分了智慧建设与智慧建造的异同,明确了智慧建设与集成管理的关系。其次,论证被动式建筑采用智慧建设管理理念的必要性,构建被动式建筑智慧建设集成管理架构,从技术和组织两方面对被动式建筑智慧建设集成管理目标进行总结,从技术集成和组织集成两方面论述被动式建筑智慧建设集成管理的实现方式。最后,对被动式建筑智慧建设集成管理的技术实现方式和组织实现方式进行研究。针对技术实现方式,首先,介绍以BIM、物联网和普适计算为代表的的信息技术在被动式建筑智慧建设中的应用;然后根据这些技术的特点,提出信息技术在被动式建筑智慧建设中的集成思路和集成框架;最后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被动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影响。针对组织实现方式,首先阐述构建组织结构的必要性,然后总结虚拟组织构建的思路,最后从智慧建设中心和各参建方两方面对智慧建设的工作任务进行介绍。结合上述研究,从被动式建筑智慧建设的信息传递流程及智慧建设对各参建方工作流程的影响两方面探讨了被动式建筑智慧建设各参建方的工作流程。论文为被动式建筑的智慧建设提供了集成性的管理理念支持,丰富了智慧建设理论成果,并为其它大型复杂建筑的建设提供参照,同时将助力于被动式建筑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实和推广。
郑宏波[10](2018)在《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发布和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和铁路“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铁路工程建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勘察设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因此,进行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研究,完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对提升我国铁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竞争力,推进我国铁路“走出去”,提高我国铁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对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项目编码方案,构建了项目集成管理三维框架模型,进行了项目风险源问卷调查,确定了项目风险清单,建立了项目风险度量模型,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工作分解结构(WBS)的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编码方案。在清晰界定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工作范围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基本原理和方法,借鉴Masterformat和Uniformat编码体系的设计思路和编码形式,建立了以工作包为最小单元的项目树状结构,进行项目分解和编码后提出了项目编码方案。(2)构建了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集成管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单位集成管理的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模型和基于过程集成管理的价值链模型,并得出结论:1)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的管理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采用集成化管理方式构建管理体系,对参与单位、完成过程和管理要素进行集成化管理;2)参与单位集成化管理是对铁路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识别,并进行需求分析和满意度评价;3)完成过程集成化管理应分析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的价值链及其价值增值过程,优化管理策略;4)管理要素集成化管理应确定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的阶段性目标和全要素管理目标,并就此提出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措施。(3)明确了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的风险清单,并构建了风险度量模型。通过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风险源问卷调查,分析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确定了项目风险清单,建立了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风险度量模型,对项目中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了测算,确定了风险清单中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度。通过风险度分析可得,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过程中的风险不是线性的,而是随着项目各个阶段风险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呈现波浪式。各阶段的平均风险度大小由高到低排序为:定测阶段(风险度9.07)、补测阶段(风险度8.88)、初步设计阶段(风险度7.58)、施工图设计阶段(风险度7.49)。(4)构建了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两轮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进行问卷的可靠性和数据统计分析,构建了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各层指标权重。从权重结果看,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级最重要的一级指标包括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管理结果两项,相对重要的二级指标为项目目标管理、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和成果文件三项,最重要的三级指标为对建设单位需求的满足度。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本文提出了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X企业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为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二、基于计算机技术及WBS方法的大型施工项目的集成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计算机技术及WBS方法的大型施工项目的集成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的S高铁站建设工程集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S高铁站工程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2.1 S高铁站工程概况 |
2.1.1 工程简介 |
2.1.2 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2.1.3 工程复杂工艺要求 |
2.1.4 工程特点和难点 |
2.2 S高铁站工程管理的突出问题 |
2.2.1 共享信息质量不高 |
2.2.2 各阶段和各要素冲突不断 |
2.3 S高铁站工程管理的问题成因 |
2.3.1 缺乏集成动力因素 |
2.3.2 缺乏完善的集成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BIM的S高铁站工程集成管理规划 |
3.1 基于BIM的集成管理架构设计 |
3.1.1 BIM建筑信息3D建模 |
3.1.2 BIM模型建立规范 |
3.1.3 BIM模型建立深度 |
3.1.4 项目的BIM建模流程 |
3.2 基于BIM的数据传递机制 |
3.2.1 共享模型的信息存储 |
3.2.2 集成管理的外部云共享 |
3.3 高铁站集成组织框架建构 |
3.3.1 BIM软件技术接口集成设计 |
3.3.2 工程子项目间资源集成设计 |
3.3.3 S高铁站工程集成组织框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S高铁工程集成管理实施与监控 |
4.1 BIM集成管理实施概要 |
4.2 BIM集成在设计阶段管理运用 |
4.2.1 工程方案规划管理 |
4.2.2 项目施工图设计管理 |
4.2.3 复杂工艺深化设计管理 |
4.3 BIM集成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
4.3.1 工程场地布置管理 |
4.3.2 项目4D施工模拟管理 |
4.3.3 项目施工图纸审查管理 |
4.4 BIM集成管理对工程各参与方的正向促进 |
4.4.1 提升各参与方的交流沟通效果 |
4.4.2 解决各参与方的目标冲突 |
4.4.3 提升各参与方的实际能力 |
4.4.4 保证关键技术和工艺顺利完成 |
4.4.5 解决各参与方信息不对称 |
4.4.6 推动工作任务合理分解WBS |
4.4.7 促进工程资源整合集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S高铁站工程集成管理控制保障及评价 |
5.1 BIM集成管理的工程目标控制 |
5.1.1 工程的进度控制管理 |
5.1.2 工程的成本控制管理 |
5.1.3 工程的质量控制管理 |
5.1.4 工程的安全控制管理 |
5.1.5 工程的环保控制管理 |
5.2 实施阶段主体的权责保障 |
5.2.1 BIM总协调方的权利和义务 |
5.2.2 工程设计方的权利和义务 |
5.2.3 工程监理方的权利和义务 |
5.2.4 土建施工方的权利和义务 |
5.2.5 MEP施工方的权利和义务 |
5.2.6 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权利和义务 |
5.3 基于AHP的 BIM集成管理效益评价 |
5.3.1 AHP层次分析数理基础 |
5.3.2 BIM管理效益AHP模型 |
5.3.3 BIM应用效果AHP评价 |
5.3.4 BIM管理评价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1 (RI使用Matlab实现代码) |
附录2 (AHP调查问卷设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基于过程控制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实现工程咨询服务产业链的集成化 |
1.1.2 建设项目全过程集成管理将是建筑业变革的关键推动力 |
1.1.3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管理亟需过程控制作为支撑技术 |
1.2 问题提出 |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2 现实问题的提出 |
1.2.3 科学问题的凝练 |
1.2.4 关键问题的解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安排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文献研究 |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研究现状 |
2.1.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内容 |
2.1.3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 |
2.2 过程管理的文献研究 |
2.2.1 过程定义及内容 |
2.2.2 过程管理的定义 |
2.2.3 过程管理的研究现状 |
2.3 过程控制的文献研究 |
2.3.1 过程控制定义 |
2.3.2 过程控制研究现状 |
2.3.3 过程评价系统研究 |
2.4 文献评述及对本研究启示 |
2.4.1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培育推动建筑业发展 |
2.4.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研究缺乏过程管控 |
2.4.3 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理论奠定本文的研究基石 |
2.4.4 过程控制评价是过程管理的有效管控措施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基于WBS方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划分的研究 |
3.1.1 研究逻辑 |
3.1.2 研究方法 |
3.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指标设计的研究 |
3.2.1 研究逻辑 |
3.2.2 研究方法 |
3.3 基于AHP方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研究 |
3.3.1 研究逻辑 |
3.3.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基于WBS方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划分的研究 |
4.1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业务流程梳理 |
4.1.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阶段划分 |
4.1.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运作流程 |
4.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的评价目标 |
4.2.1 前期阶段的评价目标 |
4.2.2 实施阶段的评价目标 |
4.2.3 竣工验收阶段的评价目标 |
第五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指标设计的研究 |
5.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过程评价体系 |
5.1.1 过程评价体系构成分析 |
5.1.2 过程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 |
5.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规划 |
5.2.1 指标构建的目标 |
5.2.2 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 |
5.2.3 评价指标的获取与层次设计 |
第六章 基于AHP方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研究 |
6.1 前期阶段过程控制评价的研究 |
6.1.1 前期阶段的过程评价客体 |
6.1.2 前期阶段评价指标的初始指标集 |
6.1.3 前期阶段过程控制评价体系 |
6.1.4 高星级酒店项目前期阶段过程控制方案 |
6.2 实施阶段过程控制评价的研究 |
6.2.1 实施阶段的过程评价客体 |
6.2.2 实施阶段评价指标的初始指标集 |
6.2.3 实施阶段过程控制评价体系 |
6.2.4 高星级酒店项目实施阶段过程控制方案 |
6.3 竣工验收阶段过程控制评价的研究 |
6.3.1 竣工验收阶段过程评价客体 |
6.3.2 竣工验收阶段过程控制评价体系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总承包商视角的港口EPC项目集成管理及其成熟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港口EPC工程项目研究现状 |
1.2.2 项目集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
1.2.3 项目管理成熟度研究现状 |
1.2.4 港口EPC工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成熟度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主要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拟采取研究方法 |
1.4.2 课题技术路线 |
2 港口EPC工程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港口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概述、类型及特点 |
2.1.1 港口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概述 |
2.1.2 港口EPC工程总承包商类型 |
2.1.3 港口EPC工程项目特点 |
2.2 港口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2.2.1 港口EPC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 |
2.2.2 设计、采购、施工各业务阶段的实施与搭接 |
2.3 港口EPC工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概述 |
2.3.1 集成管理理论概述 |
2.3.2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内涵与特性 |
2.3.3 港口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集成管理要素 |
2.3.4 港口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集成管理体系构成 |
2.4 港口EPC工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特点 |
2.4.1 项目集成管理的必要性 |
2.4.2 项目集成管理的可行性 |
2.4.3 项目集成管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
2.5 港口EPC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成熟度概述 |
2.5.1 项目管理成熟度定义 |
2.5.2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
2.5.3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共同点 |
2.5.4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存在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3 港口EPC工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模型构建 |
3.1 目标集成重组 |
3.1.1 港口工程总承包项目目标集成内容 |
3.1.2 项目目标集成的实现 |
3.2 组织集成重组 |
3.2.1 组织结构重组的必要性 |
3.2.2 EPC总承包项目组织结构 |
3.2.3 项目组织结构重组的优越性 |
3.3 业务集成重组 |
3.3.1 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思路 |
3.3.2 业务流程集成化设计 |
3.4 信息集成重组 |
3.4.1 信息集成平台的构建 |
3.4.2 信息集成平台的功能 |
3.5 资源集成重组 |
3.5.1 资源集成重组内涵 |
3.5.2 资源集成重组内容 |
3.5.3 资源集成重组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4 港口EPC工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研究 |
4.1 项目集成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与分析 |
4.1.1 项目集成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 |
4.1.2 项目集成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结构 |
4.1.3 项目集成管理成熟度等级 |
4.1.4 项目集成管理要素 |
4.1.5 项目集成管理实施过程周期 |
4.2 项目集成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4.2.1 项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2.2 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初始构建 |
4.2.3 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与确立 |
4.3 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步骤 |
4.3.1 确定各指标权重 |
4.3.2 模糊隶属度 |
4.3.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
4.4 本章小结 |
5 港口EPC工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及其成熟度评价案例分析 |
5.1 案例项目背景 |
5.1.1 项目概况 |
5.1.2 项目特点 |
5.2 案例项目集成管理分析 |
5.2.1 案例项目目标集成 |
5.2.2 案例项目组织集成 |
5.2.3 案例项目业务集成 |
5.2.4 案例项目信息集成 |
5.2.5 案例项目资源集成 |
5.3 案例项目集成管理成熟度评价分析 |
5.3.1 开展调查工作 |
5.3.2 模糊隶属度以及综合评判计算 |
5.3.3 结果分析 |
5.4 案例项目改进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待进一步研究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港口EPC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商集成管理成熟度模型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某公用码头EPC建设项目总体进度计划网络图 |
附录三 某公用码头EPC建设项目总承包商集成管理成熟度指标模糊隶属度实际情况调查问卷 |
(4)铁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主要工作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铁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 |
2.1.1 铁路信息化 |
2.1.2 工程项目管理 |
2.1.3 成本管理 |
2.2 B/S结构 |
2.3 MVC开发框架 |
2.3.1 基本概念 |
2.3.2 Spring MVC开发框架 |
2.4 Oracle数据库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陈述 |
3.1.1 系统边界 |
3.1.2 业务内容 |
3.1.3 整体用例分析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管理 |
3.2.2 成本估算 |
3.2.3 成本预算 |
3.2.4 成本控制 |
3.2.5 成本核算 |
3.3 数据流分析 |
3.4 数据建模 |
3.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设计原则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4.2.1 体系架构设计 |
4.2.2 网络架构设计 |
4.2.3 功能架构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信息表设计 |
4.4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
4.4.1 系统管理 |
4.4.2 成本估算 |
4.4.3 成本预算 |
4.4.4 成本控制 |
4.4.5 成本核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功能性测试 |
5.2.1 测试用例 |
5.2.2 结果分析 |
5.3 非功能性测试 |
5.3.1 性能测试 |
5.3.2 兼容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知识图谱的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数据来源与现状分析 |
2.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
2.2 文献时间分布 |
2.3 发表期刊分析 |
2.4 文献作者分析 |
2.5 主要研究机构 |
3 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 |
3.1 研究热点 |
3.2 发展趋势 |
4 结语 |
(6)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2 房地产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现象严重 |
1.1.3 房地产项目竣工结算延迟危害较大 |
1.1.4 政府积极推动房地产项目竣工结算效率提升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研究现状 |
1.2.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现状 |
1.2.3 房地产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现状 |
1.2.4 文献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竣工结算相关概念 |
2.1.1 竣工结算概念 |
2.1.2 竣工结算工作流程 |
2.1.3 竣工结算工作特点 |
2.1.4 竣工结算延迟定义 |
2.2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理论 |
2.2.1 集成的基本概念 |
2.2.2 集成化管理的含义 |
2.2.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含义 |
2.3 组织集成理论 |
2.3.1 组织集成的概念 |
2.3.2 组织集成的特点 |
2.3.3 组织集成的类型 |
2.4 委托-代理理论 |
2.4.1 委托-代理理论概念 |
2.4.2 委托-代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
2.4.3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现状及延迟原因分析 |
3.1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现状 |
3.1.1 房地产开发项目总包工程结算时间过长 |
3.1.2 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纠纷不断增多 |
3.1.3 结算延迟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频发 |
3.1.4 承发包双方对结算延迟问题重视度不足 |
3.2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原因梳理与分析 |
3.2.1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原因梳理 |
3.2.2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典型现象及原因分析 |
3.3 组织割裂是造成结算延迟的根本原因 |
3.3.1 组织内部割裂造成整体低效 |
3.3.2 组织外部割裂形成“信息孤岛” |
3.3.3 组织割裂导致项目管理过程条块化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的解决思路 |
4.1 解决思路的提出与论证 |
4.1.1 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组织集成管理 |
4.1.2 组织集成管理的可行性论证 |
4.2 组织集成的实现条件 |
4.2.1 基于文献研究的实现条件分析 |
4.2.2 基于访谈调研的实现条件分析 |
4.2.3 组织集成实现条件的归纳总结 |
4.3 组织集成的实现路径——“体系化”构建 |
4.3.1 “体系化”构建的原因分析 |
4.3.2 “体系化”构建的维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构建 |
5.1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概述 |
5.1.1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内涵 |
5.1.2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优化目标 |
5.2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组织模式构建 |
5.2.1 传统房地产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分析 |
5.2.2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 |
5.2.3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组织的决策权限划分 |
5.3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
5.3.1 合作信任机制 |
5.3.2 协调机制 |
5.3.3 监督机制 |
5.3.4 激励机制 |
5.3.5 利益分配机制 |
5.3.6 学习机制 |
5.4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构建 |
5.4.1 房地产项目结算管理集成化信息系统的含义 |
5.4.2 房地产项目结算管理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框架构建 |
5.4.3 房地产项目结算管理集成化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
5.5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框架模型 |
5.6 本章小结 |
6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应用建议 |
6.1 政府及行业角度 |
6.1.1 加强法律监管,完善制衡机制 |
6.1.2 推进履约诚信评价体系建设 |
6.1.3 建立准入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结构 |
6.1.4 加快建筑行业的信息网络化建设 |
6.2 承发包双方角度 |
6.2.1 完善业主方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
6.2.2 完善业主方的招投标管理办法 |
6.2.3 提升承发包双方的合约管理水平 |
6.2.4 提升承发包双方的信息化水平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访谈记录整理 |
B.专家咨询问卷 |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D.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7)基于BIM的地铁明挖车站施工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BIM技术与地铁工程 |
2.1 BIM技术概述 |
2.1.1 BIM的基本概念 |
2.1.2 BIM的发展历史 |
2.1.3 BIM的应用价值 |
2.1.4 BIM的软件分类 |
2.2 地铁工程 |
2.2.1 地铁工程的特点 |
2.2.2 地铁车站的建设方式 |
2.2.3 明挖车站的建设过程 |
2.2.4 传统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
2.2.5 BIM在施工进度管理中的优势 |
3 明挖车站模型的创建 |
3.1 建模方法 |
3.1.1 建模的原则 |
3.1.2 模型精度等级 |
3.1.3 建模标准 |
3.2 进度模型 |
3.3.1 进度模型需求分析 |
3.3.2 工作分解结构(WBS) |
3.3.3 车站与BIM模型的WBS |
3.3.4 进度模型的创建 |
4 BIM进度管理相关插件的开发 |
4.1 BIM进度模拟的问题 |
4.1.1 模型划分中存在的不足 |
4.1.2 进度计划制定的不足 |
4.2 Revit API |
4.2.1 Revit API概述 |
4.2.2 Revit API开发工具 |
4.2.3 Revit API开发流程 |
4.3 车站模型结构构件分段插件 |
4.3.1 创建思路 |
4.3.2 模型构件分段方式 |
4.3.3 插件的实现 |
4.4 施工段进度计划插件 |
4.4.1 创建思路 |
4.4.2 理论公式 |
4.4.3 施工逻辑关系 |
4.4.4 插件的实现 |
5 工程实例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2 明挖车站施工进度模型的创建 |
5.3 明挖车站的施工进度模拟 |
5.3.1 模型的整合与导出 |
5.3.2 选择集的创建 |
5.3.3 施工进度模拟 |
5.4 地铁明挖车站进度估算插件的应用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集成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装配式住宅的国内外发展研究 |
1.2.2 WB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集成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文献述评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研究基础 |
2.1 WBS(工作分解结构) |
2.1.1 WBS涵义 |
2.1.2 WBS分解原则 |
2.1.3 WBS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
2.2 集成管理理论 |
2.2.1 集成概念及特点 |
2.2.2 集成管理概念及特点 |
2.2.3 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类型 |
2.3 WBS与集成相结合 |
2.3.1 WBS与集成结合的必要性 |
2.3.2 WBS与集成结合应用于装配式住宅项目管理的可行性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集成管理体系的建立 |
3.1 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目标集成管理 |
3.1.1 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目标管理模型构建 |
3.1.2 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目标体系 |
3.1.3 装配式住宅项目的目标集成 |
3.2 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组织集成管理 |
3.2.1 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组织集成管理模型构建 |
3.2.2 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组织体系 |
3.2.3 装配式住宅项目管理模式 |
3.2.4 装配式住宅项目组织结构 |
3.3 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过程集成管理 |
3.3.1 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过程集成管理模型构建 |
3.3.2 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过程分解体系 |
3.3.3 装配式住宅项目过程集成 |
3.4 本章小结 |
4 装配式住宅项目集成管理体系的运行 |
4.1 管理体系运行的导向——信息 |
4.1.1 装配式住宅项目信息共享类型 |
4.1.2 基于供应链的装配式住宅项目全寿命期信息流 |
4.2 管理体系运行的平台——BIM |
4.2.1 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住宅项目的优势 |
4.2.2 BIM管理平台 |
4.2.3 BIM管理平台的实现 |
4.3 管理体系的运行 |
4.3.1 管理体系的运作构架 |
4.3.2 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项目组织结构 |
5.3 基于WBS的项目阶段内容及目标 |
5.4 基于WBS的项目过程集成管理 |
5.4.1 设计阶段分析 |
5.4.2 施工阶段分析 |
5.5 实际效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及荣誉 |
致谢 |
(9)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集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被动式建筑相关研究 |
1.2.1.1 被动式建筑效益研究 |
1.2.1.2 被动式建筑建设研究 |
1.2.2 智慧建设相关研究 |
1.2.3 集成管理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被动式建筑相关理论基础 |
2.1.1 被动式建筑的概念 |
2.1.2 被动式建筑的特点 |
2.1.3 被动式建筑建设各阶段要求 |
2.2 智慧建设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智慧建设的概念 |
2.2.2 智慧建设的特点 |
2.3 相关概念辨异 |
2.3.1 被动式建筑与主动式建筑 |
2.3.2 智慧建设与智慧建造 |
2.3.3 智慧建设与集成管理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集成管理理论分析 |
3.1 被动式建筑采用智慧建设理念必要性分析 |
3.1.1 被动式建筑采用智慧建设理念的原因分析 |
3.1.2 智慧建设对被动式建筑各参建方的影响分析 |
3.2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集成管理目标 |
3.2.1 构建可行且有用的技术实现方式 |
3.2.2 构建高效且有序的组织实现方式 |
3.3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集成管理思路框架 |
3.3.1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集成管理研究思路 |
3.3.2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集成管理架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技术集成方式研究 |
4.1 信息技术在被动式建筑中的应用 |
4.1.1 BIM技术在被动式建筑中的应用 |
4.1.2 物联网技术在被动式建筑中的应用 |
4.1.3 普适计算技术在被动式建筑中的应用 |
4.2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信息技术集成模式研究 |
4.2.1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信息技术集成思路 |
4.2.2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信息技术集成框架 |
4.3 信息技术集成的优势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组织集成方式研究 |
5.1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各参建方组织结构构建 |
5.1.1 组织结构建立的必要性 |
5.1.2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虚拟组织构建 |
5.2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工作任务研究 |
5.2.1 被动式建筑智慧建设管理中心工作任务 |
5.2.2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各参建方工作任务研究 |
5.3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工作流程研究 |
5.3.1 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信息传递流程 |
5.3.2 智慧建设对被动式建筑工作流程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10)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
1.2.2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内容研究 |
1.2.3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 |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论文研究方法 |
1.3.2 论文逻辑框架及内容 |
2 基础理论与方法 |
2.1 基础理论 |
2.1.1 集成化管理理论 |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1.3 价值链理论 |
2.1.4 全生命周期理论 |
2.1.5 风险管理理论 |
2.2 基本方法 |
2.2.1 工作分解结构(WBS) |
2.2.2 层次分析法 |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3 本章小结 |
3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解构及编码体系 |
3.1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范围及内容 |
3.1.1 工作范围及流程 |
3.1.2 主要工作内容 |
3.2 基于WBS的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解构 |
3.2.1 解构的原则和方法 |
3.2.2 勘察工作分解结构 |
3.2.3 设计工作分解结构 |
3.3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编码体系设计 |
3.3.1 项目编码体系设计原则和思路 |
3.3.2 项目编码形式 |
3.3.3 项目编码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4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集成化管理 |
4.1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集成化管理总体架构 |
4.1.1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项目集成管理体系构架 |
4.1.2 项目集成化管理工作内容 |
4.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全方位管理 |
4.2.1 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 |
4.2.2 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项目管理 |
4.3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全过程管理 |
4.3.1 项目价值链分析 |
4.3.2 项目价值链增值管理 |
4.4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全要素管理 |
4.4.1 项目目标的论证与分解 |
4.4.2 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5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全面风险管理 |
5.1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风险源识别 |
5.1.1 项目风险源问卷调查 |
5.1.2 项目风险清单 |
5.2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风险度量模型建构 |
5.2.1 项目风险度量初始模型 |
5.2.2 项目风险度测量 |
5.2.3 项目风险度测量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5.3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5.3.1 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
5.3.2 基于BIM平台的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
5.4 本章小结 |
6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 |
6.1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的内涵及表征 |
6.1.1 管理绩效的内涵 |
6.1.2 管理绩效的表征 |
6.2 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2.1 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6.2.2 基于卓越绩效准则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架 |
6.2.3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价指标筛选和修正 |
6.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
6.3.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6.3.2 基于模糊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基于计算机技术及WBS方法的大型施工项目的集成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的S高铁站建设工程集成管理研究[D]. 卫文.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2]基于过程控制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管控研究[D]. 陆鑫.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3]总承包商视角的港口EPC项目集成管理及其成熟度评价研究[D]. 全以恒. 浙江大学, 2019
- [4]铁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子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7)
- [5]基于知识图谱的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趋势分析[J]. 冯东梅,陈宜名,李殿维. 科技促进发展, 2019(07)
- [6]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改善研究[D]. 于婷婷. 重庆大学, 2019(01)
- [7]基于BIM的地铁明挖车站施工进度管理研究[D]. 王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基于WBS的装配式住宅项目集成管理体系研究[D]. 龙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12)
- [9]基于智慧建设的被动式建筑集成管理研究[D]. 李欢. 山东建筑大学, 2018(02)
- [10]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研究[D]. 郑宏波.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6)
标签:bim论文; 竣工结算论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项目目标论文; 项目管理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