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着大量油气资源

我国青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着大量油气资源

一、我国西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大量油气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张少文[1](2021)在《藏北地区中—晚二叠世古生物和地层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提斯构造域的中—上二叠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中—上二叠统是中东地区特大油气田的重要产油气层位。青藏高原位于特提斯域东段,属于特提斯构造域中亚段的一部分,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特征。对于青藏高原来说,目前认为油气勘探有利层位主要集中在中生界,对于古生界油气资源勘探并未有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科学地评价青藏高原藏北地区中—上二叠统油气前景,本次选取拉萨地块松哑来嘎剖面、南羌塘地块萨门雄剖面、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强公村剖面以及北羌塘地块热觉茶卡西南剖面中—上二叠统地层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地层、古地理、油气勘探评价三个方面分析,取得以下研究进展:地层学方面:(1)完善了拉萨地块中—上二叠统地层序列。在拉萨地块阿索乡松哑来嘎剖面新建了上二叠统阿索组,阿索组以灰岩为主,是一套含有生物碎屑灰岩和含燧石结核灰岩的地层。阿索组的发现表明了拉萨地块的上二叠统不但有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相的文布当桑组和蒸发岩台地相的木纠错组,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正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2)完善了南羌塘地块中—上二叠统地层序列。在萨门熊剖面的龙格组之上识别出一段大化石稀少的含燧石结核灰岩和白云岩。其中,含燧石结核灰岩的地层对比为文布当桑组,白云岩为主的地层对比为孜狮桑组,在白云岩下部发现有二叠纪Iranophyllum xainzaense Lin珊瑚化石,表明孜狮桑组时代下限下沿到晚二叠世。孜狮桑组与下伏文布当桑组整合接触。(3)修订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中二叠统浪错组时代上限。根据腕足类化石时代认为浪错组时代上限已经达到晚二叠世;浪错组与上覆下三叠统穷果群之间为整合接触,强公村剖面的发现完善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连续海相沉积序列。生物古地理方面:根据底栖生物所指示的环境意义,认为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中—晚二叠世处于南纬30°内的低纬度区域;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中—上二叠统具有相同的地层序列,具有相似的底栖生物类型,根据生物组合的特征和地层序列,认为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中—晚二叠世相互连在一起,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共同位于南纬30°以内的低纬度区域,具有较高的海洋生产力。油气勘探评价方面:古格层系下组合是藏北地区中—晚二叠世重要的油气勘探层。在沉积环境上与中东、四川普光油气田等产油气地区相似,藏北地区中二叠统以下拉组、龙格组碳酸盐岩沉积为代表,在区域内广泛分布;上二叠统是以阿索组、文布当桑组、木纠错组为代表的浅海碳酸盐岩相、碳酸盐岩斜坡相、白云岩蒸发相为代表的交互相带沉积。拉萨地块的正常碳酸盐岩台地相和蒸发岩台地相的过渡地带,是具有生油层性质的阿索组生物碎屑灰岩和具有储油层性质的木纠错组白云岩形成的交互相带组合,在海平面升降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垂向的叠置和不同岩性横向上尖灭,有利于油气生成和就近储存,形成岩性油气藏。

沈利军[2](2020)在《北羌塘盆地唢呐湖组沉积环境与高原隆升响应》文中指出青藏高原是地球表面时代最新、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大陆高原。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和幅度,历来备受研究者关注。研究青藏高原内部新生盆地的形成背景、充填过程对了解高原新生代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的新生代盆地可很好的反映出其隆升变化情况,因而在研究隆升过程中,很有必要分析这些盆地的形成背景、充填和演化机制。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沉积了完整的新生代地层,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良好场所,其新生代地层保存了良好的高原隆升记录,是对青藏高原隆升最直观的反映。本文对北羌塘盆地始新世唢呐湖组开展地球化学特征、碳氧同位素、硫同位素、碎屑锆石U-Pb年龄、孢粉等综合研究,查明唢呐湖组沉积时代、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建立北羌塘盆地新生代地层演化格架,讨论了该时期青藏高原的隆升状态。论文主要获得以下成果与认识:(1)本文通过岩相学、沉积构造等指标,详细划分了唢呐湖组沉积相。北羌塘盆地唢呐湖组是一套以细碎屑岩为主的陆相沉积,底部为辫状河亚相,出露岩性为砂岩、含砾砂岩、砾岩,发育正粒序韵律沉积,可见冲刷面及交错层理,中部为滨湖亚相,出露岩性为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为浅湖亚相,出露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泥岩,水平层理发育,可见薄层状石膏,顶部为蒸发盐湖环境,出露石膏、硬石膏,可见薄层泥岩,部分地区因盐类的析出和淡水的注入,还可见沉积含膏藻灰岩。整体为一套从辫状河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最后转变为干旱盐湖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层。(2)本文通过最小碎屑锆石U-Pb年龄(59.57±9.21Ma)和孢粉组合特征(Distachya),对唢呐湖组沉积时代进行了厘定。北羌塘唢呐湖组沉积于始新世—渐新世早期(51~28Ma),其沉积时代及沉积环境与可可西里盆地雅西措组类似。(3)本文通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指标(CIA,A–CN–K等)对比研究,确定了唢呐湖组古气候特征、构造背景、物质来源及物源区特征。唢呐湖组物源主要为长英质火成岩物源,少部分为中性火成岩物源,且物源区风化作用弱,其构造背景为大陆相关的裂谷环境,沉积时为半干旱—干旱的古气候条件。(4)本文通过碳氧同位素研究及硫同位素研究,计算了唢呐湖组沉积时的古海拔,并对其古湖泊环境进行研究。在唢呐湖组沉积时期,北羌塘盆地古海拔约为2830m+715/-862m,总体处于半开放—半封闭的浅水氧化的湖泊环境中,盐度较高。(5)本文通过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对其碎屑锆石经历的构造热事件进行了说明。唢呐湖组碎屑锆石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包括新太古—古元古代的构造热事件(2224~2668Ma),中元古代Columbia超大陆拼合热事件(1581~1929Ma),新元古的Rodinia超大陆聚合热事件(622~1198Ma),泛非运动构造热事件(422~578Ma),古特提斯样闭合热事件(204~269Ma)和中特提斯洋俯冲热事件(103~179Ma),结合唢呐湖组沉积期羌塘盆地为内陆湖泊沉积,表明其锆石的再旋回特征;3件样品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直方图的类似性,说明唢呐湖组物源较为稳定,没有较大的变化。(6)本文对唢呐湖组综合研究,通过沉积学的方法,对该时期的青藏高原隆升状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青藏高原隆升阶段性抬升的特征,并将其划分为了三个阶段。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北羌塘盆地在古近纪已均为陆相环境:1)古新世至始新世—挤压造山阶段(康托组沉积时期>51Ma),沉积河流相红色磨拉石岩性组合,整体表现为差异隆升;2)始新世—相对稳定抬升阶段/整体抬升(唢呐湖组沉积时期51~28Ma),沉积湖泊相细碎屑岩、膏岩及含膏藻灰岩,盆地内部地形高差较小,青藏高原整体稳定抬升;3)始新世末渐新世早期—快速隆升(鱼鳞山组火山岩<28Ma),岩石圈地幔拆离、深部物质上涌使地壳发生快速抬升。

李高杰,夏国清,伊海生,季长军,杨嘉宝[3](2020)在《西藏南羌塘坳陷泥质烃源岩评价及有利生烃区预测》文中认为羌塘盆地是中国特提斯域面积最大、最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盆地内沉积有多套泥质烃源岩层,其中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中—下侏罗统曲色—色哇组以及上侏罗统安多组三个层段生烃潜力巨大。本文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南羌塘坳陷中生界上述三套泥质烃源岩层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并对它们的生烃有利区进行了预测,探讨了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结果显示土门格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偏低,有机质类型主为Ⅱ型,热演化程度较高,整体为差—中等生油岩,主力生烃坳陷位于分布在双湖多普勒乃—查郎拉和安多达卓玛—土门一带;曲色—色哇组有机质类型较好(Ⅱ1型),但有机质丰度偏低,且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属差生油岩,有利生烃区主要位于西部昂达尔错、中部扎曲乡和东部达玛尔地区,同时在双湖毕洛错地区发育一个相对局限的优质烃源岩区;安多组有机质丰度高,且有机质类型好(Ⅱ1型),处于生油高峰的成熟阶段,为好生油岩,但分布局限,主要位于安多114道班地区。沉积环境是南羌塘坳陷优质泥质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土门格拉组时期,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以及海—陆过渡环境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为该套优质泥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对于曲色—色哇组,广海边缘外陆棚体系不利于有机碳的沉积和埋藏,而相对局限的障壁—泻湖沉积环境则是优质烃源岩的有利形成区;上侏罗统安多组深水台沟相低能、静水的还原环境,以及浅水区稳定的有机质供给促进了该区富有机质黑色岩系的形成。这些研究对进一步明确羌塘盆地主力烃源岩特征与分布及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剑,付修根,沈利军,谭富文,宋春彦,陈文彬[4](2020)在《论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文中提出羌塘盆地与中东油气区同属于特提斯构造域,是我国陆上新区面积最大的海相盆地。近20年来,我国油气地质工作者在条件极其艰苦的藏北高原开展了系统的油气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完成了从含油气盆地分析到资源潜力评价、战略选区、靶区预测、井位论证及实施科探井的全过程,获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新认识,提出了羌塘盆地是我国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油气勘探新区。但是,对上述认识也还存在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油气保存条件和盆地生烃潜力,还存在"好"与"不好"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根据最近完成的羌塘盆地科探井工程(羌科-1井)及其配套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所取得的最新资料,结合近20年来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所取得的成果,重点围绕烃源岩与保存条件这两个方面,对羌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进行论述,力求客观、准确评价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同时分析、预测了盆地生烃潜力及油气远景,并提出下一步油气勘探建议,以期持续推进羌塘盆地未来油气勘探工作,早日实现盆地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唐玥[5](2020)在《羌塘盆地火成岩异常剥离及中生界沉积厚度估算研究》文中指出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富含油气的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属于造山带内部的沉积盆地,也是我国最大的中新生残留盆地,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和找矿前景。为探明羌塘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层及沉积环境变化,必然要了解主要生烃层及盖层的分布特征及厚度。本文针对羌塘盆地中生界沉积层厚度问题和需求,开展重磁数据处理反演技术研究与综合应用解释,估算出研究区中生界沉积厚度,为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和后续勘查提供依据。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认识如下:(1)收集了羌塘盆地研究区重力、航磁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给出了火成岩异常剥离和中生界沉积厚度估算的技术流程,通过火成岩识别和剥离,圈定了羌塘盆地的隐伏及半隐伏火成岩分布,并剥离了火成岩集中地区唐古拉山一带的火成岩产生的重力异常。通过变密度约束反演获取羌塘盆地中生界顶、底界面深度分布,进而估算出羌塘盆地中生代沉积厚度分布。(2)羌塘盆地火成岩分布集中地区是东部格拉丹东,唐古拉山等地,反演得到的唐古拉山一带火成岩厚度变化为200~2000m不等。火成岩异常剥离有效削弱了研究区火成岩体对中生界研究对象的干扰。(3)羌塘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底界面反演深度范围为2.5~10km,羌塘盆地南部地区底界面反演深度范围为0.5~8.5km。羌塘盆地北部新生界底界面反演深度范围为0.1~1.5km,羌塘盆地南部新生界底界面反演深度范围为0~1km。(4)羌塘盆地中生界沉积厚度范围为0~9.5km,中生界主要沉积区位于藏色刚日、确旦错、半岛湖、普若岗日、雀莫错、木嘎岗日等处,厚度大于6km。祖尔肯乌拉山等地区厚度计算结果较深与火成岩异常剔除不彻底有关。

张琦[6](2020)在《羌塘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文中认为羌塘盆地位于班公错-怒江构造带与可可西里-金沙江构造带之间。羌塘盆地是我国陆域上面积最大的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盆地。通过对羌塘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分析来判别羌塘盆地的油气成藏基本条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羌塘盆地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运用盆地模拟法以及类比法计算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对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有了清晰的认识。本次研究主要是对盆地的夏里组、布曲组、肖茶卡组这三个层位进行油气资源储量的计算。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地质资料,以及相关区域的烃源岩资料。结合检测数据重点对羌塘盆地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羌塘盆地各地区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大不相同。在检测的区域中,只有沃若山地区的有机碳含量集中在0.6-0.1%之间,属于较好生油岩;毕洛错地区的有机碳含量大于1%,生油潜量的含量大于6.0mg/g,属于较好生油岩;其余地区的有机碳含量和生油潜量数值都很低。氯仿沥青的值都很低,盆地有机质丰度整体含量不高。通过对羌塘盆地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得到,盆地的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同过对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岩石热解最高峰温实验结果发现,盆地内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整体表现为成熟-高成熟阶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相关参数的选取,采用了两种方法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储量进行了计算。通过盆地模拟法计算结果为44.23×108吨;通过类比法计算得出的羌塘盆地的总资源量为47.1×108吨。

吴珍汉,季长军,赵珍,杨易卓[7](2019)在《羌塘盆地半岛湖—东湖地区主力烃源岩及油气资源潜力》文中认为羌塘盆地中部新发现很多液态油苗,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示这些液态油苗和BAPS古油藏的原油来自早侏罗世Toarcian油页岩。下侏罗统海相油页岩TOC含量高、生烃潜量大、有机质成熟度适中,是羌塘盆地侏罗系优质烃源岩和主力生油层。地震反射剖面结合钻探标定揭示,下侏罗统Toarcian油页岩稳定分布于北羌塘凹陷,厚度110~150m,大部分地区埋深4500~3000m,半岛湖背斜两翼埋深3000~1000m。由于逆冲推覆及构造改造,下侏罗统Toarcian富碳页岩在半岛湖背斜核部埋深变浅为522~675m,在比洛错、胜利河、长蛇山、托纳木藏布等地表形成油页岩露头。应用氯仿沥青法和成烃率法,采用不同地点Toarcian油页岩及生烃参数,估算面积2万km2半岛湖—东湖地区初次生烃形成原油资源量为50~100亿吨,新生代二次生烃形成原油资源量为24.4亿吨。北羌塘凹陷Toarcian海相油页岩经过初次生烃和二次生烃形成了巨量油气资源,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前景。

孙倩[8](2019)在《措勤盆地及邻区晚侏罗世地层对比和古地理研究》文中指出特提斯域侏罗系成藏组合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青藏高原处于特提斯域东段,是我国海相侏罗系最为发育的地区,也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地层学是地质学的基础,科学完善的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格局也能为石油地质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目前措勤盆地上侏罗统研究较为薄弱,岩石地层单位对比不清晰,随着最新的地层学资料的不断积累,“三陆两槽”的构造格局认识已逐渐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因此本文拟对措勤盆地及邻区的晚侏罗世地层古生物学及沉积学特征进行研究,重新认识晚侏罗世沉积古地理格局,为后续的石油地质学研究奠定基础。本次在班戈县保吉乡、白拉乡、双湖朋彦错及藏南拉孜地区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并收集、分析措勤盆地及邻区的地层古生物学、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资料。本次在保吉乡识别出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及吐卡日组,并将吐卡日组划分为上、下两段;在白拉乡剖面识别出吐卡日组以及朋彦错地区识别出索瓦组,说明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沉积在班公湖-怒江地层区及南羌塘地层区仍有分布,且与冈底斯地层区的吐卡日组具有可对比性。此外,对于喜马拉雅地层区、雅鲁藏布江地层区及北羌塘地层区,本次仍沿用以往的地层学认识。通过对晚侏罗世典型剖面的沉积相分析,喜马拉雅地层区以及雅鲁藏布江地层区仍沿用以往的古地理学认识,即分别处于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以及成熟的新特斯洋盆环境;而冈底斯地层区、班公湖-怒江地层区及羌塘盆地地层区的古地理格局取得了新的认识。冈底斯地层区南部并不存在古陆剥蚀区,而是处于斜坡环境,北部地区也并非以往认为的滨浅海碎屑岩沉积环境,而是处于广阔的碳酸盐台地环境中。班公湖-怒江地层区处于台地北部延伸区域。羌塘盆地地层区整体具有南低北高的古地势特点,从北到南由泻湖-滨岸环境转至局限台地环境-蒸发台地环境,直到盆地南缘出现稳定开阔台地环境。本次措勤盆地及邻区的晚侏罗世古地理认识进一步验证了“两陆一盆”的宏观地质格局。本文将晚侏罗世潜在成藏组合保吉层系与特提斯域中东-中亚段的含油气盆地侏罗系成藏组合进行对比,认保吉层系与阿拉伯盆地及阿姆河盆地在生储盖组合、圈闭以及沉积相带的分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具有潜在的油气勘探价值,建议加强措勤盆地上侏罗统的石油地质学研究。

李学仁[9](2019)在《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火山-沉积岩石学特征及构造属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构造格局与演化是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既是盆地沉积转换也是构造属性转换的关键时期,对于正确认识古特提斯洋与中特提斯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那底岗日组是盆地沉积转换阶段形成的一套火山-沉积岩石组合,具有火山作用和沉积地层的双重属性,深入探讨那底岗日期的构造属性,对于认识羌塘盆地的构造演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那底岗日组火山-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系统的岩相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全岩Sr-Nd同位素及火山沉积响应等研究,探讨那底岗日组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机制。对羌塘盆地潜在的那底岗日组火山-沉积岩进行精确的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13件样品厘定的年龄分别为:214.9±1.5 Ma、222.1±1.9 Ma、210.5±2.1 Ma,、227.0±2.3 Ma、216.0±2.7 Ma、206.2±1.8 Ma、233.5±2.5 Ma、202.3±1.6 Ma、221.9±3.4 Ma、221.8±2.1 Ma、221.5±2.6 Ma、221.1±1.5 Ma和216.4±1.1Ma,喷发-沉积年龄主要集中于221201 Ma,贯穿整个诺利期和瑞替期。岩石组合主要沿弯弯梁—雀莫错裂陷槽、肖茶卡—毕洛错裂陷槽及吐错—吐波错裂陷槽分布,与那底岗日期盆地的裂陷基底相匹配,存在与晚古生代褶皱地层和肖茶卡组角度不整合接触,以及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三种沉积超覆类型。那底岗日组火山-沉积岩分为陆相喷发和水下沉积两个系列,具有溢流相、爆发相、喷发沉积相、次火山岩相、三角洲潮坪相、河流相和湖泊相等多种岩相组合。根据砾石成分、磨圆程度、胶结方式等要素,将底部砾岩划分为五种类型。火山岩具有双峰式分布特征,主要以中基性玄武岩和酸性流纹岩两个端元组成。沉积岩以沉凝灰岩夹陆源碎屑岩为主,并具有多种过渡性火山沉积碎屑岩。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具有高Na2O(2.08%8.07%),低K2O(0.26%3.05%)的特征,玄武岩轻微亏损Nb或Ta,而酸性岩强烈亏损Nb、Ta和Ti;玄武岩的(87Sr/86Sr)i=0.70470.7150,εNd(t)值为-10.42-3.3,Nd的模式年龄平均为1.8Ga;酸性岩的εHf(t)的数值均为负值,范围变化于-3.2-19.1,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6Ga20 Ga,平均1.8Ga。显示玄武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酸性岩则为1.8Ga左右古元古界地壳的重熔,且两者具有相同的地壳源区。推测由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在地壳深部诱发富硅质基底岩石重熔,快速喷发形成玄武岩—流纹岩双峰式组合。而同期花岗岩则是玄武质岩浆在地壳进一步停留,充分熔融,同时少量热的镁铁质岩浆注入冷的长英质岩浆中,形成暗色包体,最后侵位形成岩体。玄武岩以钠质碱性粗面玄武岩为主,少量拉斑玄武岩,具有大陆玄武岩的特征,形成于与裂谷相关的大陆板内拉张背景。火山沉积旋回研究显示,那底岗日组至少有7次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4个主要喷发峰值,划分为3个主要裂陷阶段,从三角洲相的大套砂岩过渡到那底岗日期潮坪相的砂泥和火山灰组合,再到河流相的砂砾岩充填,方湖剖面整体体现为晚三叠世羌塘前陆盆地的逐渐萎缩消亡和裂陷盆地逐渐开启的一个持续渐变的过程。羌塘盆地在经历了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初造山之后,已经与北部的欧亚大陆拼合,古特提斯洋关闭,逐渐由活动大陆边缘向被动大陆边缘转换。诺利期开始以南部班公湖—怒江洋为代表的中特提斯洋迅速扩张,羌塘盆地发生大规模裂陷,形成了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性质的那底岗日组火山-沉积岩序列。

石秋圆[10](2019)在《西藏保吉地区晚三叠世诺利期地层及其沉积环境》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区位于措勤盆地东段,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班戈县保吉乡。前人未在区内识别出上三叠统,然而笔者通过在该区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识别出了上三叠统。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如下:在古生物学方面,笔者在保吉地区纳木错西实测的两条地层剖面以及四个化石观察点采集了丰富的晚三叠世诺利期珊瑚化石以及牙形石化石。其中,珊瑚化石共计 17 属 34 种,包括Distichophyllia norica(Frech),Retiophyllia?sp.,Gablonzeria?sp.,Elysastraea juliana Turnsek,Volzeia sublaevis(Munster),Guembelastraea?sp.等,牙形石化石共计 1 属 4 种,包括Epigondolella primitia,Epogondolella sp.,Epigondolella bidentata,Epigondolella postara。在地层学方面,本文详细地描述了研究区上三叠统麦龙岗组的地层,其岩性主要以生物碎屑灰岩、灰岩砂岩互层、礁灰岩、鲕粒灰岩、砂屑灰岩等为主,将研究区下白垩统郎山组(K1l)以及下白垩统多尼组(K1d)修订为上三叠统麦龙岗组(T3m)。建立了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相三叠纪的地层序列: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木纠错组(P3-T1m),中三叠统-上三叠统卡尼阶嘎热扎地组(T2-T31g),上三叠统诺利阶麦龙岗组(T32m),上三叠统瑞替阶-下侏罗统确哈拉组(T33-J1?q)。在岩相古地理方面,研究区生物地层剖面的发现证明该区晚三叠世沉积不缺失,通过研究区内两条实测地层剖面以及四个化石观测点所见的地层岩性特征以及化石特征说明该区晚三叠世诺利期是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环境。综合已有资料,晚三叠世诺利期地层在林周麦龙岗地区、江让乡、鸭洼地区、纳木错西岸、班公湖-怒江断裂带、扎西错布等地区均有沉积,措勤盆地及北部的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在晚三叠世诺利期是碳酸盐岩台地相的沉积环境。在油气勘探前景方面,当前在措勤盆地东部班戈县保吉乡地区识别出了礁滩相的上三叠统麦龙岗组,指示措勤盆地不仅有斜坡相的江让组,还有礁滩相的麦龙岗组,并且本次通过对麦龙岗组的岩石薄片进行荧光照射,发现了大量的油气显示,这说明保吉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这就进一步证明古格层系上组合-上三叠统也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层系,提高了其油气勘探价值。

二、我国西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大量油气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西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大量油气资源(论文提纲范文)

(1)藏北地区中—晚二叠世古生物和地层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概况
    2.2 研究区二叠系地层研究概况
    2.3 西藏二叠纪海相地层化石带的划分
第三章 研究剖面描述
    3.1 热萨乡强公村剖面
    3.2 松垭来嘎剖面
    3.3 萨门雄剖面
    3.4 热觉茶卡西南剖面
第四章 生物化石组成和时代
    4.1 强公村剖面生物化石组成和时代
    4.2 松垭来嘎剖面生物化石组成和时代
    4.3 萨门雄剖面生物化石组成和时代
    4.4 热觉茶卡西南剖面生物化石组成和时代
    4.5 藏北地区中—上二叠统地层研究新进展
第五章 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中—晚二叠世古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关系研究
    5.1 前人的认识
    5.2 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中—晚二叠世古地理位置分析
    5.3 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中—晚二叠世相对位置远近分析
第六章 藏北地区中—上二叠统油气前景浅析
    6.1 藏北地区晚二叠世处于全球烃源岩有利相区
    6.2 拉萨地块上二叠统具有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北羌塘盆地唢呐湖组沉积环境与高原隆升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现状
        1.2.2 北羌塘盆地唢呐湖组研究现状
        1.2.3 拟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
        2.1.1 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
        2.1.2 羌塘盆地
        2.1.3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2.2 区域地层
        2.2.1 古近系
        2.2.2 新近系
        2.2.3 第四系
第3章 北羌塘盆地唢呐湖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分析
    3.1 地层沉积特征
    3.2 岩石特征及矿物学特征
第4章 地球化学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特征
    4.1 地球化学特征
        4.1.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4 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4.2 碳、氧同位素特征
        4.2.1 实验结果及数据可靠性
        4.2.2 成岩蚀变分析
        4.2.3 古高程计算
        4.2.4 古湖泊环境
        4.2.5 古湖泊盐度
    4.3 硫同位素特征
        4.3.1 分析测试及实验结果
        4.3.2 硫同位素的环境指示意义
第5章 北羌塘盆地唢呐湖组碎屑锆石研究及孢粉研究
    5.1 碎屑锆石研究
        5.1.1 样品及测试分析方法
        5.1.2 Th、U比值分析及锆石特征
        5.1.3 锆石测试分析结果
        5.1.4 年龄数据讨论
    5.2 孢粉研究
        5.2.1 样品采集及处理
        5.2.2 孢粉分析结果
        5.2.3 孢粉组合划分及气候特征
第6章 北羌塘盆地唢呐湖组演化及其对高原隆升的响应
    6.1 唢呐湖组沉积环境研究
    6.2 对高原隆升的响应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附录

(3)西藏南羌塘坳陷泥质烃源岩评价及有利生烃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1.1 区域构造
    1.2 烃源岩层分布
2 羌塘海相泥质烃源岩评价标准
    2.1 有机质丰度划分标准
    2.2 有机质类型划分标准
    2.3 有机质成熟度划分标准
3 中生界海相泥质烃源岩综合地球化学特征
    3.1 上三叠统泥质烃源岩
    3.2 中—下侏罗统泥质烃源岩
    3.3 上侏罗统泥质烃源岩
4 有利生烃区预测及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
    4.1 有利生烃区预测
    4.2 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4.2.1 古地理构造演化
        4.2.2 沉积环境变化
5 结论

(4)论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勘探历程与存在问题
2 科探井工程及新发现
    2.1 工程地质背景
    2.2 羌科-1井钻遇地层特征
        2.2.1 夏里组(J2x)
        2.2.2 布曲组(J2b)
        2.2.3 雀莫错组(J1-2q)
        2.2.4 那底岗日组(T3nd)
    2.3 羌科-1井油气地质特征
    2.4 羌地-17井、羌资-7地质浅钻油气地质特征
3 羌塘盆地沉积演化
    3.1 前陆盆地演化阶段
    3.2 初始裂谷演化阶段
    3.3 被动陆缘裂陷阶段
    3.4 被动陆缘拗陷阶段
    3.5 被动大陆向活动大陆转化阶段
    3.6 盆地萎缩消亡阶段
4 盆地生烃条件分析
    4.1 主要烃源岩
        4.1.1 烃源岩分布
        4.1.2 有机质丰度
        4.1.3 有机质类型
        4.1.4 热演化程度
    4.2 油苗与油气显示
    4.3 生烃潜力分析
5 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5.1 沉积盆地基底问题
    5.2 夏里组含膏泥质岩盖层
    5.3 雀莫错组硬石膏盖层
6 油气勘探方向
    6.1 靶区优选原则
    6.2 靶区优选
        6.2.1 金星湖—半岛湖区带
        6.2.2 白云湖—龙尾湖区带
        6.2.3 托纳木—吐错区带
        6.2.4 达卓玛—土门区带
7 结论

(5)羌塘盆地火成岩异常剥离及中生界沉积厚度估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区域构造背景
    1.3 相关地球物理研究现状
        1.3.1 地球物理调查现状
        1.3.2 矿产与油气资源研究现状
        1.3.3 羌塘盆地地层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论文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岩体异常剥离及变密度界面反演方法原理
    2.1 岩体异常剥离方法
        2.1.1 异常分离方法
        2.1.2 边界识别方法
        2.1.3 2.5维重磁剖面反演方法
    2.2 变密度界面约束反演方法
第三章 羌塘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火成岩圈划
    3.1 重磁异常数据来源
    3.2 羌塘盆地重磁异常分离
    3.3 羌塘盆地火成岩圈划
第四章 唐古拉山火成岩重力异常计算与剥离
    4.1 数据预处理
    4.2 火成岩深度反演及三维模型构建
    4.3 火成岩重力异常剥离
第五章 羌塘盆地中生界界面约束反演及厚度估算
    5.1 羌塘盆地中生界底界面深度反演
    5.2 羌塘盆地新生界底界面深度反演
    5.3 羌塘盆地中生界沉积厚度结果与认识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羌塘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羌塘盆地基本构造特征
    2.1 羌塘盆地基底与构造格架
    2.2 羌塘地体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3 羌塘盆地构造样式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羌塘盆地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特征
    3.1 羌塘盆地层序地层划分
    3.2 羌塘盆地沉积相特征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羌塘盆地烃源岩特征与分析
    4.1 野外样品测试
    4.2 有机质丰度
        4.2.1 有机碳含量
        4.2.2 生烃潜量
        4.2.3 氯仿沥青“A”
    4.3 有机质类型
        4.3.1 TI指数
    4.4 有机质成熟度
        4.4.1 镜质体反射率
        4.4.2 岩石热解最高峰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
    5.1 成因法
        5.1.1 有机碳法
        5.1.2 盆地模拟法
    5.2 类比法
        5.2.1 刻度区的选取原则
        5.2.2 刻度区的选取
        5.2.3 类比区的地质情况
        5.2.4 相似系数的求取
        5.2.5 部分参数取值依据
        5.2.6 资源量计算
        5.2.7 类比结果
    5.3 经济评价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羌塘盆地半岛湖—东湖地区主力烃源岩及油气资源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1 液态油苗及油源分析
2 海相油页岩及生烃潜力
3 Toarcian油页岩及时空间分布
4 北羌塘凹陷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4.1 氯仿沥青法
        4.1.1 比洛错油页岩生烃
        4.1.2 长蛇山油页岩生烃
    4.2 基于成烃机理成烃率法
        4.2.1 比洛错油页岩初次生烃
        4.2.2 比洛错油页岩二次生烃
        4.2.3 胜利河油页岩初次生烃
        4.2.4 长蛇山油页岩排烃量
5 讨论
6 结论

(8)措勤盆地及邻区晚侏罗世地层对比和古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区域构造概况
    2.3 晚侏罗世地层及沉积古地理概况
3 措勤盆地及邻区晚侏罗世地层划分及对比
    3.1 措勤盆地晚侏罗世实测剖面研究
    3.2 班公湖-怒江地层区晚侏罗世实测剖面研究
    3.3 南羌塘地层区晚侏罗世实测剖面研究
    3.4 雅鲁藏布江地层区实测剖面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措勤盆地及邻区晚侏罗世沉积环境及古地理特征
    4.1 措勤盆地晚侏罗世沉积环境及古地理特征
    4.2 班公湖-怒江地层区晚侏罗世沉积环境及古地理特征
    4.3 南羌塘地层区晚侏罗世沉积环境及古地理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措勤盆地晚侏罗世地层及古地理研究的油气勘探意义
    5.1 前人对措勤盆地晚侏罗世油气远景的评价
    5.2 措勤盆地晚侏罗世油气远景新认识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火山-沉积岩石学特征及构造属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羌塘盆地研究现状
        1.2.2 那底岗日组研究现状
        1.2.3 晚三叠世地质事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格架
        2.1.1 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
        2.1.2 羌塘盆地
        2.1.3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2.2 区域地层
        2.2.1 北羌塘地层分区
        2.2.2 南羌塘地层分区
    2.3 岩相古地理
        2.3.1 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早期岩相古地理
        2.3.2 晚三叠世诺利期晚期—瑞替期岩相古地理
第3章 那底岗日组时空格架
    3.1 那底岗日组概念
    3.2 那底岗日组典型剖面介绍及锆石U-Pb年龄
        3.2.1 北羌塘坳陷西南
        3.2.2 北羌塘坳陷中部
        3.2.3 北羌塘坳陷北部
        3.2.4 中央隆起带南缘
        3.2.5 羌塘盆地东部
    3.3 甲丕拉组火山岩的重新厘定
    3.4 那底岗日组统一命名
    3.5 那底岗日组时代限定
    3.6 那底岗日组空间分布
    3.7 小结
第4章 那底岗日组岩石学特征
    4.1 岩石组合类型
    4.2 产状及岩相
        4.2.1 产状分类
        4.2.2 岩相划分及岩相组合特征
    4.3 底砾岩
    4.4 火山岩
        4.4.1 岩相学特征
        4.4.2 主微量元素
        4.4.3 锆石Lu-Hf同位素
        4.4.4 全岩Sr-Nd同位素
    4.5 沉积岩
    4.6 同期侵入岩特征
        4.6.1 岩相学特征
        4.6.2 主微量元素
        4.6.3 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
    4.7 小结
第5章 那底岗日组火山-沉积幕事件
    5.1 那底岗日组厚度统计
    5.2 火山喷发旋回
    5.3 火山活动的沉积响应
        5.3.1 沉积序列描述
        5.3.2 沉积环境分析
        5.3.3 火山喷发阶段划分
    5.4 小结
第6章 那底岗日组构造属性探讨
    6.1 那底岗日组岩石成因
        6.1.1 源区特征
        6.1.2 构造背景
    6.2 动力学机制探讨
        6.2.1 二叠纪构造演化
        6.2.2 中三叠世造山与古特提斯洋的关闭
        6.2.3 活动大陆边缘向被动大陆边缘的转换
        6.2.4 那底岗日期裂陷与中特提斯洋的开启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锆石U-Pb部分分析数据
附录二 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
附录三 全岩主量元素数据(wB%)
附录四 全岩微量元素数据(ppm)
附录五 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项目

(10)西藏保吉地区晚三叠世诺利期地层及其沉积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存在问题
    1.3 技术路线
    1.4 论文工作量
    1.5 取得的成果
第二章 区域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及地质概况
    2.2 区域地层概况
    2.3 区域沉积古地理概况
第三章 研究剖面
    3.1 嘎热扎地剖面
    3.2 热她村剖面
    3.3 热她村观察点Ⅰ
    3.4 热她村观察点Ⅱ
    3.5 热她村观察点Ⅲ
    3.6 热她村观察点Ⅳ
第四章 化石的组成与时代
    4.1 嘎热扎地剖面化石组成与时代
    4.2 热她村剖面化石组成与时代
    4.3 热她村观察点Ⅰ化石组成与时代
    4.4 热她村观察点Ⅱ化石组成与时代
    4.5 热她村观察点Ⅲ化石组成与时代
    4.6 热她村观察点Ⅳ化石组成与时代
    4.7 总结与认识
第五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5.1 地层划分
    5.2 地层对比
        5.2.1 与麦龙岗组进行对比
        5.2.2 与确哈拉群进行对比
        5.2.3 与多布日组进行对比
        5.2.4 与江让组进行对比
    5.3 总结与认识
    5.4 西藏上三叠统对比剖面
第六章 沉积环境分析
    6.1 保吉地区上三叠统麦龙岗组沉积环境分析
    6.2 措勤盆地及邻区晚三叠世诺利期岩相古地理认识
第七章 保吉地区上三叠统麦龙岗组油气勘探前景初析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我国西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大量油气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 [1]藏北地区中—晚二叠世古生物和地层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 张少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2]北羌塘盆地唢呐湖组沉积环境与高原隆升响应[D]. 沈利军.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3]西藏南羌塘坳陷泥质烃源岩评价及有利生烃区预测[J]. 李高杰,夏国清,伊海生,季长军,杨嘉宝. 地质论评, 2020(05)
  • [4]论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J]. 王剑,付修根,沈利军,谭富文,宋春彦,陈文彬. 地质论评, 2020(05)
  • [5]羌塘盆地火成岩异常剥离及中生界沉积厚度估算研究[D]. 唐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6]羌塘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D]. 张琦. 燕山大学, 2020(01)
  • [7]羌塘盆地半岛湖—东湖地区主力烃源岩及油气资源潜力[J]. 吴珍汉,季长军,赵珍,杨易卓. 地质学报, 2019(07)
  • [8]措勤盆地及邻区晚侏罗世地层对比和古地理研究[D]. 孙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火山-沉积岩石学特征及构造属性研究[D]. 李学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10]西藏保吉地区晚三叠世诺利期地层及其沉积环境[D]. 石秋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标签:;  ;  ;  ;  ;  

我国青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着大量油气资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