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非住院短小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向珍[1](2019)在《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用药对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患儿的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观察右美托咪定是否改善患儿围术期焦虑及术后躁动。评估右美托咪定术前用药在儿科麻醉领域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患儿90例,年龄6-12岁,美国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为实验组(D)与对照组(C)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毕给予0.2%罗哌卡因2mg/kg手术切口局部浸润。D组为右美托咪定术前用药组,右美托咪定0.5ug/kg稀释至20ml,3ug/kg/h于麻醉诱导前10min之内静脉泵入,C组为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10min之内静脉泵入生理盐水20ml。分别在手术前1天(t0)、进手术室时(t1)、诱导时(t2)、术后2小时(t3)、术后4小时(t4)行焦虑评分(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术中记录患儿在入手术室时(T0)、诱导时(T1)、喉罩置入5min(T2)、手术开始5min(T3)、拔除喉罩5min后(T4)、入恢复室(T5)时及出恢复室时(T6)各时点的患儿心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在术后2小时(T’0)、术后4小时(T’1)、术后1天(T’2)、术后2天(T’3)、术后1周(T’4)、术后1月(T’5)进行术后疼痛评估,患儿在麻醉恢复室aldrete评分达9分时进行术后躁动评估,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月对患儿父母满意度进行评分;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Ta)、恢复室完全苏醒时间(Tb)及麻醉不良事件;记录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结果(1)两组患儿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比较:D组与C组间比较:T1、T2、T3、T4、T5时间点的SBP与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T5时间点的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焦虑评分比较:t2、t3、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无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疼痛评分比较:T’1、T’2、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4、T’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躁动评分比较:D组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6)父母满意度评分比较:术后1天父母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及术后1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7)手术总时间(T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室完全苏醒时间(T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比较呛咳/屏气、丙泊酚注射痛、心动过缓、寒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及恶心呕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在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可明显降低术中交感张力稳定血流动力学,增强术中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且具有抗焦虑、降低术后躁动,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出院时家属的满意度。
敬广霞[2](2016)在《氯胺酮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镇静的临床评价》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0%,有部分遗传倾向。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其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方面,在长期的心脏负荷下,可导致心脏右室容量负荷过重,继而产生右室扩张,并可导致长期心律失常和左室功能损害,房间隔缺损可影响患者的心脏做功能力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应尽早施行房间隔封堵术。研究表明,房间隔缺损病人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极易诱发心脏发生结构重塑,这种重塑发生的时间越长,术后重塑的机率就越小,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因此对于该类患者,应尽早行房间隔封堵术。目前房间隔封堵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也被认为是房间隔缺损患者治疗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不仅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也可防止心脏的进一步扩大。因此,无论年龄大小,有症状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应尽快进行房间隔封堵术。对于无症状的房间隔缺损患者,也应该尽早进行治疗。临床调查表明,任何形式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均可从房间隔封堵术中获益。房间隔缺损多在儿童期发病,为确保房间隔封堵术的顺利进行,需对病人进行全身静脉麻醉。在对患儿进行麻醉过程中,需要掌握适宜的麻醉深度,麻醉过深或过浅都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因此对麻醉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对于患儿麻醉常使用的麻醉方法有单独使用氯胺酮的全身静脉麻醉,使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的全凭静脉麻醉,但上述两种方式在手术过程中均易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且麻醉深度不易控制。因此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麻醉方法,起效快且对儿童心脏及呼吸影响小。氯胺酮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静脉全麻药,也是唯一一种具有较强镇痛作用的药物,主要适用于体表短小手术的麻醉,对呼吸系统影响轻微。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a2受体激动剂,此药物具有多种优点,首先其表现可使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但又容易被唤醒,具有镇痛作用而无呼吸抑制作用。右美托咪定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活性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选择了氯胺酮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房间隔封堵术,在术中观察儿童患者的麻醉效果、手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以探寻右美托咪定最适宜用量。方法本研究已获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14年-2015年在本院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90例,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3—11岁,体重12—44 kg。患儿无心肺功异常,无产时缺氧史、无胎儿高危或先天畸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D1组0.6ug/(kg·h)、D2组1.0ug/kg.h、D3组1.2ug/kg.h,每组30例。排除标准:对氯胺酮及右美托咪定过敏者,患有其它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缺氧或其它发育不全的疾病,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病情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静脉注射阿托品0.01-0.02mg/kg,地塞米松0.1-0.5mg,氯胺酮1.0mg/kg麻醉诱导,然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ug/kg,10分钟内输注完毕,然后将已分好的D1组、D2组、D3组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ug/kg.h、1.0ug/kg.h、1.2ug/kg.h至手术结束,全程低流量鼻导管吸氧(2—3L/min),发生呼吸抑制时辅助呼吸,有体动等麻醉变浅征象时静脉追加氯胺酮0.5mg/kg,术中如HR低于60bpm,则视情况追加阿托品。于入室(T0),追加氯胺酮后1min(T1)、5min(T2),右美托咪定负荷量输注完(T3)、维持量输注后15min(T4)、术毕(T5)、苏醒(T6),记录BP、HR、SPO2和BIS值,记录氯胺酮的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有无呼吸抑制,躁动以及阿托品和氯胺酮的追加用药情况。结果三组患儿BP、HR、SPO2和BIS值的比较:与T0相比较,T4、T5时3组BIS值降低,D2和D3组T4、T5时HR降低(P<0.05),B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与D1组比较,D2和D3组阿托品追加率较多,氯胺酮总用量较少,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P<0.05)。D3组和D2组比较,阿托品追加率升高(P<0.05)。D2、D3组氯胺酮无追加。三组患儿未见苏醒期躁动发生。结论采用氯胺酮1.0mg/Kg静脉注射诱导,右美托咪定0.5ug/Kg负荷剂量,1.0ug/Kg.h静脉维持,用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镇静处理,术中制动效果好,易于控制镇静深度,术后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石秀红[3](2016)在《七氟烷、氯胺酮联合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七氟烷、氯胺酮联合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麻醉的患儿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试验组患儿联合应用七氟烷和氯胺酮进行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七氟烷和氯胺酮进行麻醉具有操作便捷、诱导时间短、麻醉效果完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陈翔[4](2013)在《两种方法在疝气修补术麻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氯胺酮麻醉与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在疝气修补术麻醉中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行疝气修补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S组和PK组,每组40例,S组患者采用七氟醚联合联合氯胺酮麻醉,PK组患者则采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中追用氯胺酮例数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S组术中追加氯胺酮例数明显少于PK组(P<0.05);S组术中血氧饱和度<95%例数明显少于PK组(P<0.05);S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K组(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氯胺酮麻醉下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更迅速,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岩峰[5](2012)在《七氟烷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拟分别通过观察小儿在喉罩通气下,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以氯胺酮为主的传统麻醉方法在进行眼科手术时,患儿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术毕拔除喉罩的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相对比,用以确定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中的优越性。方法:将76例行眼科手术的患儿,经家属同意,分为对照组(n1=34)和治疗组(n2=42)。对照组行常规的以氯胺酮为主的全身麻醉,治疗组给予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采用ICG监测仪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喉罩置入前5min(T1)、置入时(T2)、置入后5min(T3)、术毕拔除喉罩时(T4)及拔除喉罩后5min(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患儿术中吸人七氟烷的平均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拔出喉罩的时间和因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应(烦躁、恶心、呕吐、喉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后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喉罩置入前5min(T1)、置入时(T2)、置入后5min(T3)、术毕拔除喉罩时(T4)及拔除喉罩后5min(T5)关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两组在术后等待苏醒时,拔除喉罩的时间和术中、术后因麻醉引起的并发症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以氯胺酮为主的传统麻醉,都适用于小儿眼科短小手术;2.在小儿眼科手术中,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比以氯胺酮为主的传统麻醉,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3.在小儿眼科手术后,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比以氯胺酮为主的传统麻醉,术后烦躁、哭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4.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中,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比以氯胺酮为主的传统麻醉,更加适用于小儿眼科患者(特殊群体)。其药理特点使其更加贴近小儿眼科手术的需求。
刘珺,钟宝林,刘振华,黄桂明[6](2010)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异丙酚起效快、麻醉效果稳定,同时手术后患者精神意识运动功能恢复迅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药。通过与传统的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就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呼吸循环功能上的变化以及手术后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
孙丽娜,于金玲,张成明,王森林[7](2009)在《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及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序贯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及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序贯应用效果。方法:80例眼科手术患者分为单纯局部浸润麻醉组(S组)和氯胺酮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序贯组(M组),比较入室时、局部浸润时、手术开始时及术后5、30、60、120min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镇静评分(S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局部浸润时和手术开始时两组患者BP、HR较入室时升高(均P<0.01),且S组较M组高(P<0.05或P<0.01)。术后各时间段两组BP较入室时均降低(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S组术后各时间段HR较入室时均升高(均P<0.01),且均高于同期的M组(P<0.05或P<0.01)。M组术后各时间段HR较入室时均升高,但仅术后5min时差异有显着性(P<0.01)。局部浸润时至术后120min,M组SS评分较S组高,VAS评分较S组低(均P<0.01)。不同时点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静脉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后行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减少注射局麻药时的疼痛反应,减少局部浸润阻滞时穿刺疼痛造成的干扰,有利于提高局部浸润阻滞质量、减轻术后疼痛,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史晓燕,罗宝林[8](2009)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38岁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KP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情况并记录,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K组与KP组比:MAP、HR明显升高,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局麻药用量增加,苏醒时间延长,术中及术后躁动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多。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加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外科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
毛新俊,胡振快,王维,郑玉萍,蒋黎,施小彤[9](2008)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口腔小儿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口腔小儿门诊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行口腔门诊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男38例,女22例,年龄3~8岁,体质量7~18kg,其中舌系带矫正术38例,舌外伤6例,唇外伤8例,唇黏液囊肿4例,补牙术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男女比例及手术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单纯氯胺酮肌注组,以4~8mg/kg氯胺酮肌注诱导麻醉,Ⅱ组: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给予患者开通静脉,以0.5~1mg/kg氯胺酮静脉注入诱导麻醉,以异丙酚维持麻醉。所有患者记录诱导前心率(HR0),给药5min后心率(HR1),手术结束时(HR2);记录诱导时间(T0)、清醒时间(T1)、离院时间(T2);记录氯胺酮总用量,呕吐次数。结果Ⅱ组的T0、T1、T2、HR1,氯胺酮总用量,呕吐次数均明显小于Ⅰ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口腔小儿门诊手术起效快,恢复完全,安全实用,副作用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氯胺酮肌注组。
艾春雨[10](2006)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前言 小儿麻醉苏醒时间较难掌握,尤其是短小手术,而气管插管及气管拔管又增加了麻醉风险。瑞芬太尼作为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其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特点为:起效迅速(~1min),作用消失迅速(5-10min),时效半衰期恒定(3min);非特异性酯酶代谢;调节剂量后药效迅速发生反应;排泄不受年龄、性别、体重及肝肾功能变化的影响,特别是瑞芬太尼儿童的药代学特点类似于成人。已有临床试验表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可应用于人工流产以及一些有创检查操作,苏醒迅速,缩短离院时间;也可用于短小手术避免插管拔管时的并发症。但保留自主呼吸小儿全麻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脑电双谱指数BIS值是目前被公认的反映大脑皮质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可以监测麻醉深度,缩短苏醒时间。以往小儿麻醉多采用氯胺酮全麻,但常出现心血管、苏醒期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而BIS值作为监测手段,指导瑞芬太尼的用量国内外亦少有报道。不同年龄小儿在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中选择合适的瑞芬太尼剂量,既满足手术要求,又不引起呼吸抑制及血流动力学明显变化,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本临床研究拟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采用脑电双谱指数BIS来监测麻醉深度,寻找异丙酚、瑞芬太尼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适宜用量范围及不同年龄组小儿瑞芬太尼应用的个体差异问题。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1.一般资料:拟行眼科短小手术的患儿48例,年龄4~12岁,ASA Ⅰ~
二、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非住院短小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非住院短小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预试验 |
3.2 一般资料 |
3.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组间比较 |
3.4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组内比较 |
3.5 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 |
3.6 焦虑评分(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 |
3.7 术后躁动评分(Ramsay评分) |
3.8 术后疼痛评分(数字评分法) |
3.9 父母满意度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 |
3.10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DEX负荷剂量与麻醉维持 |
4.2、DEX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4.3、疼痛评分 |
4.4、术后焦虑 |
4.5、术后躁动 |
4.6、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4.6.1 呛咳 |
4.6.2.丙泊酚注射痛 |
4.6.3.低血压及心动过缓 |
4.6.4.术后恶心、呕吐及寒颤反应 |
4.7、麻醉苏醒时间 |
4.8、术后回访及术后父母满意度评分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临床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2)氯胺酮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镇静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氯胺酮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儿童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七氟烷、氯胺酮联合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两种方法在疝气修补术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5)七氟烷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6)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麻醉方法 |
3 讨论 |
4 结语 |
(7)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及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序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麻醉方式 |
1.3 术中监测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麻醉方法 |
1.3 监测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变化 |
2.2 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 |
3 讨论 |
(10)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
1. 中文论着摘要 |
2. 英文论着摘要 |
二、英文缩略语 |
三、论文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4. 讨论 |
5. 结论 |
6.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7. 参考文献 |
四、附录 |
1. 综述 |
2.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3. 致谢 |
4. 个人简介 |
四、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非住院短小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研究[D]. 向珍. 南华大学, 2019(01)
- [2]氯胺酮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镇静的临床评价[D]. 敬广霞. 郑州大学, 2016(03)
- [3]七氟烷、氯胺酮联合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J]. 石秀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03)
- [4]两种方法在疝气修补术麻醉中的应用[J]. 陈翔. 中国医学创新, 2013(28)
- [5]七氟烷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D]. 张岩峰. 延边大学, 2012(02)
- [6]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运用[J]. 刘珺,钟宝林,刘振华,黄桂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10(04)
- [7]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及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序贯应用[J]. 孙丽娜,于金玲,张成明,王森林. 实用医学杂志, 2009(14)
- [8]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J]. 史晓燕,罗宝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04)
- [9]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口腔小儿门诊手术中的应用[J]. 毛新俊,胡振快,王维,郑玉萍,蒋黎,施小彤.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02)
- [10]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D]. 艾春雨. 中国医科大学,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