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移民艾滋病管理方法探讨

短期移民艾滋病管理方法探讨

一、短期入境人员艾滋病管理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康[1](2021)在《德宏州缅甸籍人员HIV主动检测意愿的现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德宏州缅甸籍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社会网络情况、以及性行为情况,分析影响德宏州缅甸籍人员HIV主动检测意愿的因素,为德宏州制定缅甸籍人员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对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参考既往研究,结合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德宏州疾控中心现场工作人员建议,确定本研究样本量为400人。选择瑞丽市人力资源劳动局、姐告口岸、珠宝街、工业园区、瑞丽市海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招募点。采用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展开面对面、一对一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社会网络情况、性行为情况、HIV检测相关内容等。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OR值(95%CI)和P值推断影响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α=0.05为检验标准,双侧检验。结果:1 人口学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共调查422名缅甸籍人员,剔除不合格问卷29份,有效问卷393份(93.1%)。男性241人(61.3%),平均年龄30.5±9.7岁,缅族256人(65.1%)、傣族96人(24.4%),接受文化教育1-4年137人(34.9%)、接受文化教育5-7年96人(24.4%),会使用汉语的有45人(11.5%),已婚226人(57.5%),来德宏州的主要目的是打工的273人(69.5%),在德宏州累计居留2年以上有273人(69.5%),确定今后继续在德宏州长期居留的有 353 人(89.8%)。经χ2分析结果显示,做过HIV检测的缅甸籍人员与未做过HIV检测的缅甸籍人员的缅甸籍人员相比,在年龄(χ2=10.27、P=0.01)、接受文化教育(χ2=12.41、P<0.01)、德宏州居住情况(χ2=5.96、P=0.02)、德宏州生活时间(χ2=12.42、P<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艾滋病知识知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5.6%,最近6个月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有172人(43.8%)。经χ2分析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接受宣传教育与未接受宣传教育的缅甸籍人员相比,艾滋病知识知晓(χ2=56.2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社会网络情况:研究对象社会网络成员中有家人的有279人,占71.0%;有朋友/同事的有307人,占78.1%。95.0%(265/279)的研究对象曾遇到困难向家人求助;86.6%(266/307)的研究对象曾遇到困难向朋友/同事求助。在393名研究对象中,325人(82.7%)自述若自身感染HIV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从不参加社交活动(聚餐、互助会等)的有214人,占54.5%。每天在社交软件上花费1小时以内的有232人,占50.9%;每天花费1-3小时的有118人,占30.0%。经χ2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缅甸籍人员与女性缅甸籍人员相比,在社会网络成员缅甸籍较多(χ2=62.89、P<0.001)、社会网络成员人数(χ2=25.60、P<0.001)、每天花费在社交软件时间(χ2=15.93、P<0.01)、参加社交活动情况(χ2=10.29、P<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性行为情况:在393名研究对象中,246人(62.5%)自述发生过性行为,其中60.1%(165/246)的研究对象自述最近6个月发生过性行为。自述最近6个月发生过性行为的165名研究对象中,与商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的有4人(2.4%);发生同性性行为5人(3.0%);发生性行为的对象是中国籍的有73人(44.2%);使用助性物品(酒、rush等)的有12人(7.3%)。最近6个月发生性行为的165名研究对象中,71.5%的研究对象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近6个月从未使用安全套与男性(与女性相比,OR=4.24,95%CI:1.34-13.42)有关。5 HIV主动检测意愿:22.9%的缅籍人员自述在发生同性性行为、注射吸毒、无套性交等无保护行为后,会有主动寻求艾滋病检测的意愿。185人(61.1%)是因为害怕花钱、139人(45.9%)语言交流不便而不愿意主动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主动检测意愿与女性(与男性相比,OR=2.05,95%CI:1.09-3.85)、“接受文化教育5-7年、8-10年或者10年以上”(接受文化教育 1-4 年相比,分别为 OR=3.07,95%CI:1.27-7.39;OR=8.93,95%CI:4.08-19.51;OR=3.07,95%CI:1.27-7.39)、最近6个月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与未接受相比,OR=2.17,95%CI:1.21-3.89)、艾滋病知识知晓(与不知晓相比,OR=7.17,95%CI:2.60-19.76)、自述有过性行为(与没有过性行为,OR=2.67,95%CI:1.40-5.10)有关。结论:1德宏州缅甸籍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最近6个月接受艾滋病知识教育对艾滋病知晓具有促进作用。最近6个月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缅甸籍人员回答HIV传播途径知识条目正确率更高。2德宏州缅甸籍人员社会支持来源种类较少,家人是获得的理解与支持最理想的的来源。社会网络成员人数少,参与聚餐、互助会等社交活动的主动性低。3德宏州缅甸籍人员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商业性行为以及男男同性性行为,特别是已婚、使用助性物品、发生高危性行为时不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缅甸籍人员有感染传播HIV的风险。4德宏州缅甸籍人员HIV主动检测意愿低,HIV检测知晓率低。语言不通和担心检测费用是其发生高危行为后不愿意主动做检测的原因。

程思,曹晓斌[2](2020)在《在华居留外籍人员特征及HIV感染现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收集与我国外籍人员艾滋病防治有关的文献,分析在华居留外籍人员的特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我国外籍人员总体数量呈现增长态势,其聚集性存在空间特征,内地与边境地区存在差异,外籍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性行为是其感染HIV的主要途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医疗保障与卫生服务等为影响因素。因此,要结合在华外籍人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HIV防治干预措施。

程思[3](2020)在《广州市外籍人员网络社交情况及HIV检测行为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广州市外籍人员人口学、网络社交行为特征及HIV干预服务接受情况;探讨广州市外籍人员网络社交行为与临时性行为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影响广州市外籍人员HIV检测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分别利用线下招募和线上招募两种方式,收集2019年10-12月期间在广州市工作、学习和(或)居住的外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知情同意后,分别对其进行线下问卷调查或网络问卷调查其基本人口学特征、网络社交行为特征、性行为特征、HIV检测行为特征、干预服务接受情况等。线下调查采用面对面的方式;网络调查采用社交软件与在线调查平台问卷星相结合的形式。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及标准差,分类变量采用频数分布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因素与结局变量之间的联系强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社会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共包括434名研究对象,其中线下问卷调查241人,网络问卷调查193人。其中男性297人(68.4%),女性137人(31.6%);年龄分布集中于18-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0±8.8)岁;主要来自非洲的有343人(79.0%),亚洲83人(19.1%);职业为来广州经商的有202人(46.5%),学生209人(48.2%)。2.HIV干预服务接受情况42人(9.7%)最近3个月在中国接受过HIV知识宣传,11人(2.5%)最近3个月与朋友讨论过HIV预防知识,163人(37.6%)了解广州HIV检测场所。142人(32.7%)认为在华外籍人员进行HIV检测有困难,23人(5.3%)觉得自己感染HIV的风险高,17人(3.9%)表示有朋友告知其HIV感染状况。3.、网络社交行为及性行为特征251人(57.8%)在中国有网络社交平台认识的朋友,272人(62.7%)社交圈中有自己国家的朋友,198人(45.6%)社交圈中有中国朋友,225人(51.8%)社交圈中有其他国家的朋友,248人(57.1%)在中国密切联系的朋友数<10个,337 人(77.6%)经常使用微信,322 人(74.2%)经常使用 WhatsApp,191 人(44.0%)经常使用Facebook,51人(11.8%)经常使用Twitter,137人(31.6%)经常使用Instagram,188人(43.3%)平均每日花费在网络社交软件的时间在1-3小时。外籍人员中363人(83.6%)曾经发生过性行为,181人(49.9%)最近3个月与配偶/固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55人(15.2%)最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160人(44.1%)最近1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4.网络社交行为与最近3个月临时性行为的关联性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日花费在社交网络的时间>6小时比<1小时者更有可能发生临时性行为(OR=3.63,95%CI:1.31~10.08)。5.HIV检测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最近3个月内接受HIV检测的有170人(39.2%),自报HIV阳性0人;若发生无保护性行为,208人(57.3%)愿意主动寻求HIV检测;257人(59.2%)认为进行HIV检测的原因是想知道自身的健康状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累计居留时间在4-12个月者(与累计居留时间<3个月者相比,OR=3.65,95%CI:1.87~7.15),最近6个月内做过健康体检(与最近6个月在中国未做过健康体检者相比,OR=2.77,95%CI:1.69~4.55),了解在广州可以做HIV检测场所(与不了解在广州可以做HIV检测场所者相比,OR=2.54,95%CI:1.54~4.18)的外籍人员更有可能进行HIV检测。结论本次调查中来自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外籍人员艾滋病知晓率较低,网络社交行为较单一,健康需求较大,HIV宣传干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近六分之一的研究对象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花费在网络社交软件上的时间越长者更有可能发生临时性行为。累计居留时间4-12个月、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且了解HIV检测咨询服务的更有可能进行HIV检测,需加强宣传,采取综合性措施,促进其进行HIV检测。

吴玥[4](2020)在《外籍来华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人口流动促进各国间的交流,也导致疾病传播。随着经济全球化,交通工具日益便利,外籍来华人群不断增多。频繁的外籍人口流动对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的流行传播造成一定风险,给我国卫生健康系统带来一定挑战。研究旨在分析外籍来华人群2004~2017年传染病流行特征,比较外籍人群与我国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的差异,探讨两人群之间的相互影响。掌握外籍人群输入性登革热和疟疾流行特征,探索输入性疾病可能的传播风险。分析外籍来华人群卫生服务需要,供给和利用状况,探索影响外籍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为我国传染病防控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04~2017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外籍人群传染病发病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和季节性指数,分析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和季节分布。比较外籍来华人群与我国人群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两人群是否存在相互影响。进一步重点分析外籍来华人群输入性登革热和疟疾流行特征,运用模块化分析探索病例输入国家与报告省份之间的关系,Poisson回归探索影响外籍人群疟疾输入的因素。通过现况调查和定性访谈,分析浙江省义乌市和广东省越秀区外籍常住人群卫生服务需要,供给和利用状况。运用Logistic回归,探索影响外籍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结果2004~2017年,我国共报告外籍来华人群法定传染病33种,6247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约为17.94/10万。外籍人群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2%。病例来自全球146个国家,我国大陆31个省份均有报告。云南报告病例数最多,其次为北京和广东。外籍人群中女性、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上升速度较快。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传染病是艾滋病(15319例),手足口病(6367例)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5629例)。艾滋病、手足口病、梅毒、流感和登革热呈发病率上升趋势。乙肝、丙肝、疟疾和痢疾呈下降趋势。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发病率保持稳定,淋病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外籍人群56.13%的艾滋病,83.14%的登革热,75.75%的疟疾,53.66%的肺结核,32.89%的丙肝集中在云南,主要为缅甸人群。30.07%的丙肝和18.31%的乙肝集中在内蒙古,主要为蒙古人群,手足口病和淋病主要分布在上海,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感主要分布在北京,大多为美国人和日本人。梅毒主要由广东报告,多为东南亚人。外籍来华人群与我国人群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有所不同,可能为输入或散在传播。2005~2017年外籍人群输入的法定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共有3 8种,已知输入传染病最多的是登革热和疟疾。外籍人群输入性登革热和疟疾呈上升趋势,报告省份不断增加。云南省,缅甸和老挝包含了我国和境外之间最多的登革热和疟疾输入病例。云南省和我国其他省份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不同。云南省输入性登革热呈明显上升趋势,10月高发,病例以女性和年轻人为主。而我国其他省份输入性登革热上升较缓,1~12月均有输入,病例以男性和中年人为主。非洲人群和亚洲人群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不同。非洲人群输入性疟疾呈明显上升趋势,8~10月高发,恶性疟占85.66%。而亚洲人群输入性疟疾发病趋势平稳,集中在5~6月份,以间日疟为主,占64.14%。影响外籍人群疟疾输入的主要因素为各国外籍人群入境人数(β=0.82,P<0.001)和疟疾发病率(β=0.40,P=0.007),各国经济卫生状况对疟疾输入没有显着影响。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制定针对外籍人群的卫生政策或管理办法,外籍人群卫生服务供给同我国人群基本一样,但还有待完善。卫生服务调查发现,浙江省义乌市和广东省越秀区的外籍人群,卫生服务需要普遍,年患病率为71.73%。但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较低,仅54.22%外籍患者去过中国的医疗机构就诊。与亚洲人群相比,非洲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率更低,为47.35%。居住10个月以上(OR=1.48),有医疗保险(OR=1.31),认为发热应及时就医(OR=2.20)以及知道居住地附近医疗机构(OR=6.15)是促进外籍人群到中国医疗机构就诊的因素。患有慢性病(OR=0.66)是阻碍外籍人群就诊的因素。经济收入,中文水平没有影响外籍来华人群在我国的就诊,但就诊时医疗费用高,语言沟通不畅是普遍反映的问题。外籍人群住院率为5.45%,低于我国居民住院水平。住院原因主要为分娩,占50%。与他人合居是外籍人群接受住院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外籍人群健康知识水平不足,健康宣教接受率低,仅24.69%接受过中国的健康知识宣教。有医学背景(OR=2.25),在中国患过病(OR=1.39),职业为农民(OR=4.26)、政府或技术人员(OR=2.67)的外籍人群更可能接受健康宣教。结论研究首次系统地分析了外籍来华人群长期传染病流行和输入情况,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外籍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和影响因素。2004~2017年间,外籍来华人群呈现出独特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与我国人群不同,多为输入或散在传播。云南省是外籍人群传染病报告最多的省份。艾滋病是报告最多的疾病。不同传染病发病趋势,季节特征,地理分布均有差异。外籍人群输入性登革热和疟疾疫情不断上升,报告省份不断增加,对我国传染病输入和传播造成一定风险。外籍人群卫生服务需要普遍,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较低。健康状况,健康意识和医疗保险是影响外籍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今后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传染病管理,防控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的输入,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疾病,进一步制定卫生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张恒[5](2020)在《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劳务移民是指为谋取职业赚取报酬而进行跨国迁移的人及其相关行为活动,在中国,常常被称为外国人来华工作。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加速发展促使劳务移民现象日趋复杂:一方面,对于合法输入的劳务移民而言,囿于输入国以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发展利益而制定实施的相关法律制度,移民人才优势难以获得张力,合法权益也时常受到威胁;另一方面,非法劳工问题日益成为威胁输入国多领域安全的非传统安全因素,普遍成为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重点管制的目标。然而,在主权优先的国际法原则下,输入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因素深刻影响了其制定的劳务移民法律制度,导致劳务移民与输入国、输入国与输出国、输入国与国际社会之间在劳务移民法律制度问题上产生了隔阂与摩擦,甚至引发消极竞逐,这既不利于全球劳动力的安全、有序和正常流动,也不利于输入国发展经济和平衡劳动力市场需求。因此,如何完善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亟待研究。本文以维护国家主权与保护劳务移民权利的平衡论和国家经济发展利益与打击非法劳工的兼顾论为基础,从输入国角度分析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的影响因素、特点、作用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探讨如何完善输入国劳务移民相关法律制度,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文章除绪论和结论外,由五个部分组成主体内容:第一部分对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劳务移民法律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系统梳理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的内容和结构;第二部分对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进行多层次分析,总结代表性国家的劳务移民管理法律制度经验,梳理双边、区域以及国际组织层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分析中国劳务移民管理法律制度现状;第三部分对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输入国存在的共性因素和中国存在的个性因素;第四部分对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特点、作用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劳务移民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对输入国完善劳务移民法律制度提出建议,并对中国进一步完善劳务移民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具体建议。

夏恺[6](2020)在《户籍制度改革视野下的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治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人数不断增长,一方面系因中缅两国边民在地缘血缘族缘、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为双方边民的跨境交往给予了较为便利的自然环境和相对通畅的人文交流渠道;另一方面,亦因我国内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现实使得我方边民大量由边境流向内地,造成中缅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以及一定数量适婚男性的择偶困难,加之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比较优势在边境地区凸显,诱发了缅方跨境婚姻移民持续规模涌入,从而对我边境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安全产生了较大的风险隐患。本文以中缅边境的跨境婚姻移民为研究对象,试图依托在中缅边境地区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举措,并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探索建立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的治理模式,以期在提升对该群体的管控能力与我防范应对风险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移民流入的正面效应,实现对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的法治,及在构建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下的有序流动。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的昔今,第二部分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与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管理的相关情况进行分类梳理,第三部分对中缅边境地区大数据的跨境婚姻移民在家庭、社会、国家层面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归纳,第四部分提出治理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乱象的建议和思考。

汪晓波[7](2020)在《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外来移民是困扰俄罗斯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问题,受到俄罗斯政府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受战争和社会动荡影响,俄罗斯人口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人口数量下降呈常态化趋势。面对人口危机形势,俄罗斯政府把外来移民作为化解人口危机,弥补人口减少,缓解经济发展中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手段,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俄罗斯根据不同时期外来移民特点制定、出台和调整外来移民政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大致经历了调整时期、积极治理时期、发展新动向与再调整时期三个阶段。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目标是从人口危机现实出发,在严格遵守宪法、国际条约及其他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本着地缘政治和人口经济原则,更多地引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族居民、国际高技术人才、投资移民和留学移民,制定外来移民管理措施,进行外来移民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外来移民社会融入,为外来移民的永久定居创造条件。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呈现良性互动,也带来多方位冲击。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良性互动体现在,外来移民弥补劳动力数量不足,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灵活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俄罗斯政治进程、对外关系和公共外交的发展;为文化注入新活力,丰富俄罗斯多元文化。外来移民是把“双刃剑”,为俄罗斯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引发系列问题。外来移民滋生“影子经济”、冲击俄罗斯就业市场和外汇市场秩序;对俄罗斯合法性政治认同弱化、引发民族问题、“三股势力”威胁国家主权完整;加重社会公共卫生负担;给俄罗斯文化带来不利因素。基于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多方位冲击,俄罗斯加大对外来移民政策的调整力度。经过博弈,俄罗斯摸索出适合国情发展的外来移民政策。总体来看,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思路更加清晰、移民规划更加完善、管理重点更加明确,外来移民治理取得良好成效。未来,在国内人口危机的背景下,俄罗斯加大外来移民的引进力度的总方向不会改变。在引进外来移民的类别上,俄罗斯以吸引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族居民、高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为主;打造软环境,促进外来移民一体化进程;根据国内外形势,对外来移民政策进行动态调整;分阶段、按步骤完善外来移民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弥补外来移民的社会融入、信息采集、专项政策及非法移民治理的措施上存在诸多不足。最终实现其外来移民发展的战略构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来移民数量大幅度增加。外来移民中不乏有来自于发达国家的高技术移民。如何能使这类移民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是对我国外来移民政策的考验。我国现行的移民政策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外来移民政策缺乏前瞻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对外来移民特别是对移民的准入和居留制度管理严格,操作性不强。这些弊端制约了高层次的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的进入。研究其他国家外来移民政策的经验,为完善我国外来移民政策提供参考。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外来移民目的地国,外来移民结构具有特殊性。经过近30年的发展,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外来移民的社会贡献率增加,但是社会舆论导向,信息统计体系、非法移民治理措施等措施有待完善。总结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正反经验,为我国外来移民政策的完善提供重要启示。

胡梦奇[8](2020)在《中缅边境地区缅籍入境人员治理研究 ——以瑞丽市为重点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中缅双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背景下,沿边开放战略使中缅边境地区由传统的改革开放“末梢”转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与边境地区高度关联的人口流动问题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中缅边境地区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语言沟通障碍小、风俗习惯相通、地缘族缘相近等因素,与缅甸毗邻的边境城市瑞丽市成为缅籍人员流入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大量缅籍流动人口在此生活、工作,展现出一幅在中缅边境地区极具典型性的外籍流动人口社会生活图景。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缅边境地区商贸务工、跨国婚姻、探亲访友等缅籍入境人员的类型、特征及动因进行梳理,了解当前瑞丽市政府、社区、务工单位及个人关于缅籍入境人员的治理现状,并针对边境地区政府公共治理能力不足、缅籍入境人员的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缅籍入境人员自身的复杂性不断加剧等困境,致力于从国家、政府、社会层面出发,形成合力,提高缅籍入境人员的治理水平。从“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加强和完善对缅籍入境人员的服务与管理,维护中缅边境和谐稳定。

刘建礼,张绍福,董庆萍,王馨[9](2019)在《2008—2018年京津冀地区外籍入境人员HIV-1感染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掌握京津冀地区外籍入境人员HIV-1感染情况,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2018年期间北京、天津、秦皇岛和唐山4个口岸从外籍入境人员中检出并经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的HIV-1抗体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8年,京津冀地区共从318 097名外籍入境人员中检出HIV-1抗体阳性308例,年检出率有一定的上升趋势。所有感染者中,男性占74.4%,年龄在18~40岁的占81.2%,留学生及教师占77.6%。这些感染者来自全球六大区域的74个国家,其中来自非洲的人数最多。89.3%的感染者检出WB条带谱的全条带或次全条带。结论外籍入境人员HIV-1抗体检出率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但绝对数量仍维持较低水平,在境内传播HIV的风险仍不容忽视。

王佳[10](2019)在《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以来,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其最突出的特征包括出生率持续偏低、死亡率居高不下和外来移民人口补偿能力显着减弱三个方面。受此影响,俄罗斯人口持续多年出现负增长,全国人口总数逐年下滑。此次人口危机因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影响程度之深,已经成为事关俄罗斯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性问题,引起了俄朝野各界的普遍高度关注。当代俄罗斯的人口形势是在全球人口向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形成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欧美国家为首的世界各国人口纷纷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传统的多子女大家庭模式逐步被少子女的现代家庭模式取代,居民生育意愿显着下降,人口生育水平降至自然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增长趋缓甚至步入负增长阶段。在全球人口转变的背景下,俄罗斯的人口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向现代人口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它既受到了俄人口发展历史上形成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差异等传统人口因素的影响,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转型时期的激进改革对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冲击则是此次人口危机的助推器,不仅加快了危机爆发的进度,也增强了危机蔓延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并加重了它的灾难性后果。为摆脱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俄政府出台了包括鼓励居民生育、降低人口死亡率和吸引外来移民在内的一系列应对人口危机的配套措施,旨在扭转持续多年的人口负增长趋势,同时增强外来移民对人口再生产的补偿能力。上述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俄罗斯人口总数自2010年起恢复增长。2013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人口出现了自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自然增长。尽管近年来人口危机的状况有所缓和,但就目前人口形势来看,俄罗斯未来面临的人口问题依旧严峻。居民生育意愿仍然偏低,无法保证维持人口数量稳定所需的出生率水平。随着上世纪90年代人口危机最严峻时期出生的女性逐渐步入生育年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育龄女性数量将面临显着减少的局面,人口出生率预计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人口死亡率水平尽管有所回落,但与大部分欧美国家相比依然处于高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口死亡率难以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俄罗斯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规模很可能将持续扩大。在外来移民对人口自然损失的补偿能力难有实质性提升的背景下,当代俄罗斯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人口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本论文的研究以当代俄罗斯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人口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及俄政府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对其实施成效和不足进行评价。同时,通过比较并借鉴世界同类国家应对人口问题的经验,为俄罗斯摆脱人口危机提出可行建议,并对俄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做出预测。论文由绪论、四章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思路结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一章对俄罗斯的人口发展历史进行回顾,论述了旧俄时期和苏维埃时期俄罗斯人口的主要发展阶段;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严峻形势,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和日益减弱的移民人口补偿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对人口危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论述;第三章从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观等因素入手,详细探讨了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产生的原因;第四章重点分析了俄罗斯政府实施的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和增强移民吸引力等应对人口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对相关措施的成效和不足进行了评价。结语部分论述了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前景,并就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解决尝试提供可行性建议。人口危机的解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难以一蹴而就。一方面,受人口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单纯依靠人口自身的再生产能力,已经很难维持人口数量的动态平衡。因此,俄罗斯应更加重视外来移民的人口替代效应,充分发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着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移民环境,进一步加大引进外来移民的力度,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口交流,充分利用邻国的人口资源禀赋,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在吸引外来国际移民的同时,优化整合国内人口资源配置,推动区域间人口流动同样可作为俄罗斯应对人口问题的可行途径。另一方面,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居民的家庭、婚姻和生育观念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性影响下发生了现代化转变。因此,俄政府应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入手,健全有利于人口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加重视培养居民对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感,提高家庭在社会舆论及居民思想观念中的威望,从根本上引导社会环境向有利于家庭和生育的方向转变。总体而言,鉴于俄罗斯未来依旧严峻的人口发展形势,俄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人口和移民政策的财政投入,为应对人口危机措施的落实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因此,经济发展才是未来俄罗斯解决人口危机的最根本途径。

二、短期入境人员艾滋病管理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短期入境人员艾滋病管理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德宏州缅甸籍人员HIV主动检测意愿的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表
一、研究背景
    1.1 我国艾滋病流行特征
    1.2 我国外籍HIV感染者流行特征
    1.3 云南省外籍HIV感染者流行特征
    1.4 德宏州缅甸籍HIV感染者流行特征
    1.5 HIV主动检测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现场
    3.3 研究对象
    3.4 样本量
    3.5 研究内容
    3.6 调查方法
    3.7 相关定义
    3.8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3.9 质量控制
    3.10 伦理审查
    3.11 技术路线图
四、研究结果
    4.1 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
    4.2 艾滋病知识知晓
        4.2.1 艾滋病知识知晓基本情况
        4.2.2 接受宣传教育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的比较
    4.3 社会网络
        4.3.1 社会支持来源
        4.3.2 社会网络成员构成
        4.3.3 社会交友情况
    4.4 性行为
        4.4.1 性行为基本情况
        4.4.2 安全套使用情况
        4.4.3 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HIV主动检测意愿
        4.5.1 人口学特征的比较
        4.5.2 艾滋病知识知晓的比较
        4.5.3 社会网络的比较
        4.5.4 性行为情况的比较
        4.5.5 HIV主动检测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五、讨论
    5.1 艾滋病知识知晓
    5.2 社会网络
    5.3 性行为
    5.4 HIV主动检测意愿
    5.5 研究意义与局限性
六、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知情同意书
附件二 调查问卷
综述 我国外籍人员HIV感染者概况及防治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在华居留外籍人员特征及HIV感染现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籍人员定义
2 外籍人员的特征
    2.1 沿海及内地
    2.2 边境地区
3 外籍人员HIV感染现状
    3.1 检测现状
    3.2 感染现状
4 外籍人员感染HIV的影响因素
    4.1 年龄
    4.2性别
    4.3 文化程度
    4.4 语言障碍
    4.5 社会地位情况
    4.6 获得HIV相关服务较为困难
5 外籍人员预防HIV的干预措施和建议
    5.1 我国沿海及内地外籍人员HIV预防干预措施
    5.2 我国边境外籍人员HIV预防干预措施

(3)广州市外籍人员网络社交情况及HIV检测行为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现场
    3.2 研究设计
    3.3 研究对象
    3.4 样本量计算
    3.5 研究内容
    3.6 调查方法
    3.7 相关定义
    3.8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3.9 质量控制
    3.10 伦理审查
    3.11 技术路线图
四、研究结果
    4.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4.1.1 人口学特征
        4.1.2 健康状况
        4.1.3 医疗保险情况
        4.1.4 干预服务接受情况
        4.1.5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4.2 研究对象网络社交情况分析
        4.2.1 社会支持基本特征
        4.2.2 网络社交行为基本特征
    4.3 网络社交行为等与性行为的关联
        4.3.1 性行为基本情况
        4.3.2 安全套使用情况
        4.3.3 网络社交行为等与最近3个月临时性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4.4 HIV检测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HIV检测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4.4.2 HIV检测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
七、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知情同意书
附件二 调查问卷
综述 在华居留外籍人员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外籍来华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2004~2017年外籍来华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
    1 研究目的
    2 资料来源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
        4.1 法定传染病流行概况
        4.2 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
        4.3 外籍来华人群和我国人群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比较
    5 讨论
第二部分 外籍来华人群输入性登革热和疟疾流行特征
    1 研究目的
    2 资料来源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病例定义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4 结果
        4.1 外籍来华人群输入传染病种类
        4.2 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
        4.3 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
        4.4 外籍来华人群输入性疟疾影响因素分析
    5 讨论
第三部分 外籍来华人群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理论框架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相关指标及定义
        3.3 变量分组
        3.4 研究方法
    4 结果
        4.1 倾向特征
        4.2 促进资源
        4.3 卫生服务需要
        4.4 卫生服务供给
        4.5 卫生服务利用
        4.6 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5 讨论
        5.1 卫生服务需要普遍
        5.2 卫生服务利用不足
        5.3 健康意识有待提高
        5.4 不同人群患病后卫生服务利用不同
        5.5 对策和建议
全文小结
创新点及局限性
    1 创新点
    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5)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创新点
2 劳务移民法律制度概述
    2.1 劳务移民相关概念
        2.1.1 移民
        2.1.2 劳务移民
        2.1.3 非法工作
        2.1.4 劳务移民法律制度
    2.2 劳务移民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
        2.2.1 理论基础
        2.2.2 法律基础
    2.3 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2.3.1 管理体制与机制
        2.3.2 工作许可制度
        2.3.3 签证制度
        2.3.4 居留期间的管理制度
3 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的多层次分析
    3.1 输入国国内法律制度
        3.1.1 美国劳工移民法律制度
        3.1.2 日本劳务移民法律制度
    3.2 国际法律制度
        3.2.1 双边层面的法律制度
        3.2.2 区域层面的法律制度
        3.2.3 国际组织的法律制度
    3.3 中国的法律制度
        3.3.1 中国劳务移民输入状况
        3.3.2 中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
4 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输入国存在的共性因素
        4.1.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利益导向性
        4.1.2 政治因素:国家主权排他性
        4.1.3 政策因素:福利与财政给付阻隔性
        4.1.4 国际法因素:国际劳工标准本土适用性
    4.2 中国存在的个性因素
        4.2.1 社会因素:劳动力结构的复杂性
        4.2.2 文化因素:重视传统秩序原则
        4.2.3 思维因素:过度依赖行政权力
5 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的特点、作用和局限性
    5.1 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的特点
        5.1.1 强调经济发展利益的本位思想
        5.1.2 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差别化采纳
        5.1.3 限制性与开放性并存
    5.2 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的作用
        5.2.1 规范性作用
        5.2.2 限制性作用
        5.2.3 保护性作用
        5.2.4 促进性作用
    5.3 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5.3.1 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
        5.3.2 中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6 完善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的建议
    6.1 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的改进建议
        6.1.1 保护和促进合法劳务移民流动
        6.1.2 注重打击非法行为的有效性
    6.2 中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的改进建议
        6.2.1 改进现行工作签证申请制度
        6.2.2 建立鼓励岗位名单制度和行业职种负面清单
        6.2.3 设置非永居身份向永居身份的转化制度
        6.2.4 实行雇主担保人制度和雇主协会制度
        6.2.5 善用双边投资和劳务合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户籍制度改革视野下的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论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四、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推拉理论
        二、治理理论
        三、善治理论
第二章 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的历史与现况
    第一节 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的历史
        一、中缅两国往来源远流长
        二、古已有之的中缅跨境婚姻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状况
        一、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的发展概况
        二、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的分布状况与特点
第三章 户籍制度与中缅边境的跨境婚姻移民管理
    第一节 我国户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变迁脉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户籍改革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 中缅边境地区户籍制度与跨境婚姻管理
        一、中缅边境地区户籍管理变迁
        二、中缅边境跨境婚姻户籍管理变迁
    第三节 户籍制度对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的管理现状
        一、户籍制度对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的管理
        二、户籍制度对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子女的管理
第四章 当前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乱象存在的风险
    第一节 家庭层面存在的风险
        一、弱弱结合,生存基础薄弱
        二、保障受限,婚姻关系脆弱
        三、发展受制,贫困代际传递
    第二节 社会层面存在的风险
        一、威胁我边境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威胁我边境地区公共卫生安全
    第三节 国家层面存在的风险
        一、国家认同障碍
        二、非传统性安全风险
第五章 户籍制度改革与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乱象治理
    第一节 户籍制度改革治理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乱象理据
        一、中缅边境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需求
        二、对跨境婚姻移民实行户籍管理释放治理正面效应
        三、通过户籍管理治理跨境婚姻移民乱象具有实效性
    第二节 户籍制度改革助推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乱象的善治
        一、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二、合理建立跨境婚姻移民落户渠道
        三、依法推动跨境婚姻移民有序流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既有研究述评
    三、概念及理论阐释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阐释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五、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俄罗斯的人口形势与外来移民发展
    一、俄罗斯的人口危机
        (一)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形成
        (二)俄罗斯人口危机的表现
        (三)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冲击
    二、俄罗斯的人口政策及未来人口状况
        (一)俄罗斯的人口政策
        (二)俄罗斯未来人口状况
    三、俄罗斯外来移民发展
        (一)苏联解体引发人口迁移潮
        (二)俄罗斯外来移民发展现状
        (三)俄罗斯中国移民进程及现状
第二章 俄罗斯的外来移民政策与管理机制改革
    一、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变迁
        (一)苏联解体前的外来移民政策
        (二)1990 年—2000 年:外来移民政策的调整时期
        (三)2001 年—2010 年:外来移民政策的积极治理时期
        (四)2010 年以来:外来移民政策的新动向与再调整时期
    二、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制定
        (一)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基本目标
        (二)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主要原则
        (三)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
    三、俄罗斯的外来移民管理措施
        (一)发放临时居留许可证
        (二)规范登记程序
        (三)签发邀请函和签证
        (四)分类管理外来移民
    四、俄罗斯外来移民管理机制改革
        (一)改组外来移民管理部门
        (二)加强外来移民环境建设
        (三)开展外来移民国际合作
第三章 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的互动
    一、外来移民与俄罗斯人口发展
    二、外来移民与俄罗斯区域发展
        (一)区域环境与外来移民
        (二)外来移民对俄罗斯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外来移民与俄罗斯经济发展
        (一)外来移民促进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发展
        (二)劳务移民推动俄罗斯劳动力市场发展
        (三)经济增长是外来移民进入的先决条件
    四、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政治发展
        (一)外来移民推动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
        (二)外来移民扩大俄罗斯对外政策影响
        (三)教育移民促进俄罗斯公共外交发展
        (四)外来移民受到阻隔的政治因素分析
    五、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文化发展
        (一)外来移民与俄罗斯的多元文化
        (二)外来移民为俄罗斯文化注入新元素
第四章 外来移民对俄罗斯的多方位冲击
    一、俄罗斯的非法移民问题
        (一)俄罗斯非法移民的现状
        (二)俄罗斯非法移民的类别
        (三)俄罗斯非法移民的成因
        (四)俄罗斯非法移民的影响
    二、外来移民的经济冲击
        (一)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二)非正常汇款的影响
        (三)“影子经济”的滋生
    三、外来移民的政治冲击
        (一)对俄罗斯政治合法性认同的弱化
        (二)对俄罗斯主权认知及维护的影响
        (三)对俄罗斯处理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外来移民的社会冲击
        (一)外来移民所引发的民族问题
        (二)外来移民加重公共卫生负担
    五、外来移民的文化冲击
        (一)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冲击
        (二)对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冲击
第五章 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走向及其启示
    一、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调整的总体成效
        (一)政策思路更加清晰
        (二)移民规划更趋完善
        (三)管理重点更为明确
    二、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许可证制度问题较多
        (二)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负面性舆论导向问题
        (四)信息统计体系不健全
        (五)专项政策实施不明显
        (六)非法移民治理有阻碍
    三、未来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走向的研判
        (一)加大引进外来移民力度
        (二)战略规划外来移民政策
        (三)促进外来移民政策落实
        (四)加快外来移民一体化进程
    四、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外来移民的现状与特点
        (二)中国外来移民治理的新动向
        (三)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8)中缅边境地区缅籍入境人员治理研究 ——以瑞丽市为重点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中缅边境地区
        二、缅籍入境人员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推—拉理论
        二、移民网络理论
        三、治理理论
第二章 中缅边境缅籍入境人员现状及特征
    第一节 缅籍入境人员规模与分布
        一、中缅边境地区概况
        二、缅籍入境人员规模与分布
    第二节 缅籍入境人员类型及特征
        一、缅籍入境人员的类型
        二、缅籍入境人员的特征
    第三节 缅籍人员流入中国(云南)境内的动因
        一、经济因素
        二、文化因素
        三、政治因素
        四、个人因素
        五、宗教因素
第三章 瑞丽市缅籍入境人员治理现状及困境
    第一节 缅籍入境人员治理的现状
        一、政府层面:“一馆二站三中心”治理机制
        二、社区层面:流动人员聚集区的自治机制
        三、工作层面:缅籍人员“中间人”管理模式
        四、个人层面:针对缅籍人员的职业培训
    第二节 缅籍入境人员治理的困境
        一、中缅边境流动人口合作治理有待加强
        二、缅籍入境人员的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缅籍入境人员的复杂性加剧治理难度
第四章 提升缅籍入境人员治理水平的思考
    第一节 国家层面:推进中缅双方合作共治
        一、凭借国家政策机遇推进社会事务治理合作
        二、建立中缅两国跨境流动人员合作治理机制
    第二节 政府层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
        一、整合资源,建立缅籍入境人员服务管理统一协调机制
        二、多措并举,完善缅籍流入人员人口管理制度
        三、政策调控,引导缅籍入境人员有序流动
    第三节 社会层面:稳边固边氛围的营造与缅籍入境人员综合能力提升
        一、着力营造稳边固边的社会氛围
        二、以法治宣传和文化交流引导缅籍人员有序流动
        三、构建多层次的缅籍入境人员教育培训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2008—2018年京津冀地区外籍入境人员HIV-1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及资料来源
    1.2 HIV-1抗体确认方法
    1.3 结果统计
2 结果
    2.1 HIV-1抗体确认阳性情况
    2.2 入境HIV-1感染者的人群特征
    2.3 入境HIV-1感染者的来源地
    2.4 入境HIV-1感染者的WB带型
3 讨论

(10)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四、论文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俄罗斯人口发展历史概述
    第一节 旧俄时期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人口发展状况
        一、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人口发展概述
        二、苏维埃时期俄罗斯人口发展的历史阶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严峻形势
    第一节 当代俄罗斯的人口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具体表现
        一、人口出生率持续偏低
        二、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
        三、外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日益减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 人口发展的历史结构原因
        一、育龄人口数量阶段性减少导致人口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
        二、人口性别构成严重失衡制约人口再生产的良性运行
        三、人口年龄结构日益老化造成死亡率水平的控制难度增加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原因
        一、家庭生活水平下降抑制居民生育意愿
        二、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降低导致人口健康状况恶化
        三、经济实力衰退造成高技能人才大量流失
    第三节 文化和价值观原因
        一、家庭、婚姻和生育观念转变导致居民生育意愿下降
        二、不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和死亡观念成为高死亡率的重要诱因
        三、民众普遍存在的排外情绪制约移民吸引力的提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政府应对人口危机的措施及绩效分析
    第一节 刺激居民生育意愿提高人口出生率水平
        一、出台刺激人口生育意愿的物质激励措施
        二、为女性兼顾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协助家庭改善居住条件,为居民落实生育意愿提供住房保障
        四、宣传重视家庭和生育的传统价值观
    第二节 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降低人口死亡率水平
        一、提高医疗保健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二、推行控烟、限酒和禁毒等措施
        三、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提高移民吸引力增强外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
        一、根据移民现状与移民需求,适时调整移民政策定位
        二、刺激境外侨胞回归意愿,主动吸引侨胞回迁
        三、大力吸引高技能移民
        四、优先吸纳独联体地区移民
        五、培育包容的移民环境,促进移民融合
    第四节 人口危机应对措施的绩效分析
        一、提高出生率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二、降低死亡率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三、增强移民吸引力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四、短期入境人员艾滋病管理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德宏州缅甸籍人员HIV主动检测意愿的现况研究[D]. 张文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在华居留外籍人员特征及HIV感染现状研究进展[J]. 程思,曹晓斌.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12)
  • [3]广州市外籍人员网络社交情况及HIV检测行为调查[D]. 程思.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4]外籍来华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 吴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2)
  • [5]输入国劳务移民法律制度研究[D]. 张恒.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1)
  • [6]户籍制度改革视野下的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移民治理研究[D]. 夏恺.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研究[D]. 汪晓波. 吉林大学, 2020(08)
  • [8]中缅边境地区缅籍入境人员治理研究 ——以瑞丽市为重点的考察[D]. 胡梦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7)
  • [9]2008—2018年京津冀地区外籍入境人员HIV-1感染情况调查[J]. 刘建礼,张绍福,董庆萍,王馨.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9(03)
  • [10]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D]. 王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1)

标签:;  ;  ;  

短期移民艾滋病管理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