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读《老人与海》有感(论文文献综述)
王焱[1](2022)在《撑起“兴趣”的长篙,向写作更深处漫溯》文中研究指明写作是件很费心力的事,很多同学谈到写作就头疼,每次作文都是应付了事,根本不好好写,更别提写出佳作了。做任何事,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写作亦如此,所以,同学们想写好作文,就要千方百计,采用多种方法激发自己的写作兴趣,为写出佳作做好铺垫。
徐琳潇[2](2021)在《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读《老人与海》有感》文中研究表明轻轻合上《老人与海》,我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随着这本书飘到那波涛汹涌的蔚蓝大海上。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老人在连续几十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在远离港口的海面上,独自捕捉到了一条大鱼。他费尽心思将其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却在回去的途中遭到了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那条大鱼只剩下鱼骨了。
吴惠璇[3](2021)在《郭吉成本真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
程志红[4](2021)在《小学中高段生活化习作教学研究》文中提出
齐艳好[5](2020)在《基于标记理论的文学风格再现研究 ——以吴劳《老人与海》汉译本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文学翻译中,再现原文风格是无数翻译学者不断地追求的翻译目标之一和巨大的挑战。人类思维方式的同一性,为风格可译提供了信息转换通道。迄今为止,国内对《老人与海》汉译本的研究,大多都是基于多个译者的译本对比研究,很少关注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风格再现的研究。在准确把握原作风格的基础上,才能使译本再现原作风格。《老人与海》的语言特点是简洁精确,意蕴深远,同时海明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节奏鲜明的长短句,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小说的各个风格要素体现在具体的语言层面上,为汉译本中的风格再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本文以风格翻译再现为切入点,以吴劳1987年的《老人与海》的译本为例,结合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老人与海》的风格特征和吴劳译本对原文风格再现进行探究。本文从形式标记中的词汇标记,修辞标记,句法标记和篇章标记,以及非形式标记里的作品的内在素质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吴劳译本和原文的风格。研究发现,在词汇变异方面,人称代词变异表达了老人对马林鱼的特殊感情,使老人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更加丰满,但译本的翻译处理具有局限性,没有体现出原文的感情色彩;而外来西班牙词语直译加注的翻译反映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和异域风格特点。在修辞标记方面,比喻手法使小说语句变得简洁形象,译者关注到了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再现了修辞的美学特点和语言的张力。句式和章法体现作品的节奏感,译本对原文句式和篇章结构的还原度很高。再现原文风格必须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原作品的具体风格特征。风格标记理论在《老人与海》译本风格分析中的运用有助于理解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使目的语读者感受原文小说的巨大魅力和内涵韵味,同时,为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风格再现提供了理论指导。
卢颖[6](2020)在《初中语文教学整本书阅读实施探究 ——以《骆驼祥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整本书阅读自成为研究热词以来,越来越多学者和教师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但整本书阅读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有待研究。而《骆驼祥子》作为老舍代表作品,教学解读状况也不尽人意。基于以上现状,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以《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为切口对初中整本书阅读实施模式进行研究,对新研究成果应用于《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经验。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缘起、选题意义,并对《骆驼祥子》和整本书阅读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正文部分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将新世纪研究成果应用于《骆驼祥子》的主题解读、形象解读和叙事特色分析,重点阐述了祥子身上所体现的厌女症倾向和男性气概;第二章主要是通过将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课外阅读、名着阅读进行概念辨析,从而对整本书阅读的内涵进行定义,并提出初中阶段实施整本书阅读的依据和价值意义;第三章重点分析《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从社会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第四章主要探讨初中整本书阅读实施课型和策略;而第五章则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尝试对《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实施提出教学设计。结语部分综述了本次研究结论,反思本课题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
周夏冰[7](2018)在《“三方共读”在小学低段的实践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活动之一,它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在人的成长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小学低段的孩子如果能顺利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从中受益匪浅。本课题以小学低段为研究对象,寻求一种和谐的“三方共读”,来完善低段孩子的课外阅读,促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本研究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梳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及其启示,并界定了本课题的三个核心概念。第二部分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从学生、教师、家长、阅读研究这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小学低段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共读症候,以及“三方共读”在小学低段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三,即:三方沟通有障碍、共读平台有缺陷、共读方法有偏差。找出问题,试图从研究中找到解决的方案。第三部分挖掘了小学低段“三方共读”的核心理念、具体目标、基本原则,以明确三方共读在实践中的具体方向。低段孩子的阅读并不成熟,需要共读者明确共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应该聚焦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阅读效益,并且时时具有反思意识来促成共读的完善与提升。同时,明确共读这一形式不仅仅只是陪伴孩子阅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独立阅读,并让共读者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沟通、共同成长,力图让三方参与者都能从中有所收获。第四部分叙述了小学低段“三方共读”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筛选阅读材料、制定实施手段、建立阅读习惯。三方共读鼓励以孩子为主、教师、家长为辅,创设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将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并且在共读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过渡到独立阅读。所以从一开始材料的筛选阶段,就可以试着让孩子多参与书籍的挑选与推荐,让孩子在这个起始阶段,掌握主动权,并从中培养出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作为驱动阅读的动力。在共读的过程中,带着清晰的阅读目标,根据孩子的阅读现状,选择适合的共读形式,确保共读的有效性,并利用共读的优势,及时交流阅读感悟,并坚持使用《共读手札》。第五部分是“三方共读”的路径延展。是对三方共读的补充说明,对于小学低段中阅读能力较高的孩子,共读也并非毫无价值,可以在共读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深度思维,促使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李晓艺[8](2016)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小说选文研究》文中指出高中语文教材历经时代变迁,其编选情况不断发生变化。作为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小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直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针对于小说选文的教学手段以及文本解读都有比较详尽的讨论,然而对于教材小说选文本身的合理性则讨论不多。本文主要以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出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的情况,首先,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数量、选文类型等方面纵向、横向的研究,分析出小说选文的情况。然后,分析出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的优缺点,并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作品的选编情况进行反思,最后,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自己提出了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的建议,试图构建更合理更健全的小说选文体系。希望更多更好的小说作品可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
朱家源[9](2015)在《永不言败——读《老人与海》有感》文中研究表明一位貌不惊人老人,一条平淡无奇的大马林鱼,一对看似平凡的组合却成就了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老人与海》讲的是古巴的一位老渔夫,名叫圣地亚哥。他已经连续四十八天捕不到鱼,可他依然不放弃,在第八十五天继续出海捕鱼。当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好不容易捕获一条大鱼返航时,却又遭遇成群的鲨鱼,老人依旧没被打倒,他使出浑身解数与鲨鱼搏斗,虽然只拖回一副大鱼骨架,但依
杜灵秋[10](2015)在《老人的船 思想的海——读《老人与海》有感》文中研究指明在刻录着光辉岁月的船舶上,四处镌刻着在生命之海上航行的艰难与困苦;在铭刻着历尽艰辛的笔记上,到处书写着不屈的意志和傲然的精神。——题记"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一句话,诠释了一个思想。也让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拥有了人应有的傲骨!"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
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读《老人与海》有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读《老人与海》有感(论文提纲范文)
(1)撑起“兴趣”的长篙,向写作更深处漫溯(论文提纲范文)
一、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写作兴趣 |
1.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激发兴趣 |
2. 收看影视节目——培养兴趣 |
3. 展示成果——巩固兴趣 |
二、搭建作文展示平台,体验成功的快乐 |
1. 课前汇报。 |
2. 每周积分。 |
3. 作文汇报。 |
4. 读书笔记。 |
5. 组织作文竞赛。 |
(5)基于标记理论的文学风格再现研究 ——以吴劳《老人与海》汉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2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evious Research on Style Translation |
2.1.1 Researches on Style Translation Abroad |
2.1.2 Researches on Style Translation at Home |
2.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Markedness Theory |
2.2.1 Researches Abroad |
2.2.2 Researches at Home |
2.3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
Chapter3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Formal Markers |
3.1.1 Phonological Markers |
3.1.2 Register Markers |
3.1.3 Lexical Markers |
3.1.4 Syntactic Markers |
3.1.5 Textual Markers |
3.1.6 Markers of Figures of the Speech |
3.2 Non-formal Markers |
Chapter4 Analysis of Literary Style Reproduction in Wu Lao’s Version of The Old Manand The Sea |
4.1 Introduction of Hemingway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
4.1.1 Hemingway’s Iceberg Theory |
4.1.2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
4.2 Analysis of Style Reproduction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n Terms of Formal Markers |
4.2.1 Reproduction of Lexical Markers |
4.2.2 Reproduction of Syntactic and Textual Markers |
4.2.3 Reproduction of Markers of the Figures of the Speech |
4.3 Analysis of Style Reproduction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n Terms of Non-formal Markers |
4.3.1 Reproduction of Image of the Old Man |
4.3.2 Reproduction of the Unyielding Spirit |
Chapter5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Study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chievements |
(6)初中语文教学整本书阅读实施探究 ——以《骆驼祥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有利于促进《骆驼祥子》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 |
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提升语文素养 |
三、有利于推进初中整本书阅读研究、改善阅读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骆驼祥子》文学研究 |
二、《骆驼祥子》教学解读 |
三、整本书阅读研究 |
四、总结 |
五、创新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一章 《骆驼祥子》新解读 |
第一节 主题解读 |
一、阶级革命视角 |
二、城乡视角 |
第二节 形象解读 |
一、厌女症与祥子 |
二、男性气概与祥子 |
三、虎妞形象分析 |
第三节 叙事特色 |
第二章 初中整本书阅读概述 |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概念及特点 |
一、阅读与整本书 |
二、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课外阅读、名着导读 |
三、整本书阅读与语文课程 |
四、初中整本书阅读内涵及特点 |
第二节 初中整本书阅读实施依据 |
一、初中整本书阅读理论依据 |
二、初中整本书阅读现实依据 |
第三节 整本书阅读价值和意义 |
一、推动语文课程的内外整合 |
二、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
三、提高语言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
四、培养健全人格,提升审美情趣 |
第三章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
第一节 调查内容及其他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生阅读情况调查分析 |
二、教师指导情况调查分析 |
第三节 成因分析 |
一、社会环境影响阅读风气 |
二、教师缺乏充分的指导和认识 |
三、小结 |
第四章 初中整本书阅读实施课型与策略 |
第一节 读前激趣课及其策略 |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
二、指导阅读方向,商讨阅读计划 |
三、了解阅读基础,传授阅读方法 |
第二节 读中指导课及其策略 |
一、了解阅读进度,品析重点片段 |
二、尝试以问带读,推动深入阅读 |
第三节 读后交流课及其策略 |
一、多种方式互动,交流阅读成果 |
二、多种方式评价,巩固阅读成果 |
第五章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第一节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背景 |
第二节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 |
第三节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特点 |
一、立足理论,回归生活 |
二、以生为本,遵循规律 |
三、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三方共读”在小学低段的实践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相关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
1.1.1 儿童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的研究 |
1.1.2 小学低段阅读指导案例研究 |
1.1.3 小学低段阅读策略研究 |
1.1.4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研究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三方共读 |
1.2.2 共读手札 |
1.2.3 小学低段 |
2 小学低段三方共读的症候及其原因 |
2.1 小学低段课外阅读共读症候 |
2.1.1 学生阅读重“内容”疏“技巧” |
2.1.2 教师教学重“识记”疏“阅读” |
2.1.3 家长选书重“功利”疏“兴趣” |
2.1.4 阅读研究重“课内”疏“课外” |
2.2 小学低段三方共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2.1 三方沟通存在障碍 |
2.2.2 共读平台存在缺陷 |
2.2.3 共读方法存在偏差 |
3 小学低段“三方共读”的理论发掘 |
3.1 “三方共读”的核心理念 |
3.1.1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
3.1.2 关注阅读效益 |
3.1.3 具备反思的意识 |
3.2 “三方共读”的具体目标 |
3.2.1 为了独立阅读而共读 |
3.2.2 为了三方沟通而共读 |
3.2.3 为了共同成长而共读 |
3.3 “三方共读”的原则 |
3.3.1 目标清晰 |
3.3.2 兴趣优先 |
3.3.3 融于生活 |
3.3.4 循序渐进 |
4 小学低段“三方共读”的实施策略 |
4.1 筛选“三方共读”的阅读材料 |
4.1.1 阅读材料可以稍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
4.1.2 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书单 |
4.1.3 孩子之间互相推荐 |
4.2 制定“三方共读”的途径手段 |
4.2.1 设立清晰可行的阅读目标 |
4.2.2 实施层次明朗的阅读方式 |
4.2.3 交流真实及时的阅读感悟 |
4.3 建立“三方共读”的阅读习惯 |
4.3.1 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
4.3.2 共读者及时进行自我评估 |
4.3.3 鼓励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
4.3.4 坚持做好《共读手札》的运用与记录 |
5 小学低段三方共读的路径延展 |
5.1 培养孩子的深度思维 |
5.1.1 尝试情节推理 |
5.1.2 对陌生语词的理解 |
5.2 拓展高层次孩子的阅读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问卷调查 |
附录B 共读手札模板及案例 |
附录C 读后感案例 |
附录D 好书推荐案例 |
致谢 |
(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小说选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多种版本教材的小说选文情况对比分析 |
第一节 人教版教材小说选取情况历史流变 |
第二节 人教、苏教、鲁教三种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小说作品的横向比较 |
第二章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小说选文优缺点分析 |
第一节 教材中小说选文的优点 |
第二节 教材小说选文的缺点 |
第三章 对于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小说选文的建议 |
第一节 总体选文建议 |
第二节 关于中国现当代小说选文 |
第三节 关于古典小说选文 |
第四节 关于外国小说选文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读《老人与海》有感(论文参考文献)
- [1]撑起“兴趣”的长篙,向写作更深处漫溯[J]. 王焱. 作文成功之路, 2022(02)
- [2]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读《老人与海》有感[J]. 徐琳潇. 中文自修, 2021(24)
- [3]郭吉成本真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 吴惠璇.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4]小学中高段生活化习作教学研究[D]. 程志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标记理论的文学风格再现研究 ——以吴劳《老人与海》汉译本为例[D]. 齐艳好.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6]初中语文教学整本书阅读实施探究 ——以《骆驼祥子》为例[D]. 卢颖.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三方共读”在小学低段的实践运用研究[D]. 周夏冰. 宁波大学, 2018(09)
- [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小说选文研究[D]. 李晓艺.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9]永不言败——读《老人与海》有感[J]. 朱家源.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5(12)
- [10]老人的船 思想的海——读《老人与海》有感[J]. 杜灵秋.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