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甘蓝型油菜茎秆开裂的因素分析

影响甘蓝型油菜茎秆开裂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甘蓝型油菜裂秆的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田正书,罗延青,迟旭春,赵凯琴,张云云,符明联,李劲峰[1](2022)在《早熟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鉴定及材料筛选》文中提出为筛选适宜在早熟油菜产区种植的抗裂角油菜品种,推动早熟油菜产区机械化生产进程,本实验采用随机碰撞法对98份早熟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抗裂角指数(SRI)测定,并结合相关农艺性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RI变异系数为41.38%;SRI≥0.4(具有抗裂角能力)的材料占68.4%。98份材料被聚为A、B、C类,A类群平均SRI为0.35,表现易裂;B类群平均SRI为0.93,表现高抗;C类群平均SRI为0.65,表现中抗。相关性分析显示,SRI与角果长度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着正相关,说明角果长度和千粒重显着影响油菜裂角抗性,两者可以作为抗裂角油菜筛选的形态指标。综合产量和含油量等性状,对SRI>0.4的供试材料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10份抗裂角性较好且比对照(‘花油8号’)增产5%以上的早熟油菜品种(组合、品系),为下一步早熟油菜抗裂角性状的表型鉴定、遗传分析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转育等提供理论指导。

宋波[2](2021)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陕油28抗倒伏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油28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新选育的适宜机械化种植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中早熟,综合抗性好,尤其是其突出的抗倒伏性。前人研究表明,陕油28在中高密度(45-60万株/hm2)条件下倒伏率普遍较低,所以研究陕油28抗倒伏能力可以为甘蓝型抗倒伏油菜品种选育提供支持。本试验以抗倒伏性存在差异的四个品种陕油28、秦优28、秦优10号、秦优7号为试验品种,以播期(9月24日,10月1日,10月7日)为主区,密度(15万株/hm2,30万株/hm2,45万株/hm2,60万株/hm2)为副区,品种为副副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裂区试验。分别对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下的四个品种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茎秆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同时对茎秆进行了显微切片观察。在茎秆木质素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测定了纤维素、木质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得到以下结论:1.品种田间倒伏等级显示,陕油28为强抗倒伏品种,秦优28和秦优10号为中等抗倒伏品种,秦优7号为弱抗倒伏品种。三种类型的品种的倒伏指数与茎秆抗折力相差显着,强抗倒伏品种陕油28茎秆抗折力是中等抗倒伏品种秦优28、秦优10号的1.34-1.49倍,是弱抗倒伏秦优7号的2.35倍。2.密度增高会导致四个品种单株变小,农艺性状变差,茎秆抗折力下降,倒伏指数上升,倒伏加重。播期延迟对油菜单株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与密度相同,然而,播期延迟对四个油菜品种的抗倒性的影响与密度不同。播期推迟,四个品种倒伏发生率都降低,倒伏指数下降,抗倒性增强。3.随着密度增高,各品种的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单株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含油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小区产量表现为先增高再降低。抗倒伏品种陕油28最适宜密度为D3(45万株/hm2),亩产量可达236.43kg。秦优28、秦优7号、秦优10号等中低抗倒伏品种最适宜种植密度为D2(30万株/hm2),亩产量为217.56-229.77kg。4.随着播期推迟,单株发育程度下降,产量性状下降。各品种的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含油量随着播期延后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四个抗倒伏品种产量最高播期都为T1(9月24日)。5.四个品种木质素、纤维素含量都呈现为终花期>角果期>成熟期>初花期。密度/播期组合D1/T1下,强抗倒伏品种陕油28初花期、终花期、角果期、成熟期木质素、纤维素含量都高于中等抗倒伏品种秦优28、秦优10号和弱抗倒伏品种秦优7号。密度增高,四个品种木质素、纤维素含量都呈现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木质素与茎秆抗折力呈极显着的正相关(R2=0.77),纤维素与茎秆抗折力呈显着的正相关(R2=0.46)。6.四个品种的茎秆切片表明,陕油28的茎秆木质化面积占比(31.18%)最大,木质化程度最高。秦优28和秦优10号木质化面积占比(28.34%、27.32%)和木质化程度中等,秦优7号茎秆木质化面积占比(23.57%)最小,木质化程度最低。7.木质素、纤维素关键酶基因表达量显示,初花期、终花期、角果期陕油28的Bn CCR、Bn PAL、Bn4CL、Bn CESA6、Bn CESA7表达量都高于其他品种,中等倒伏品种秦优27与秦优10的表达量高于易倒伏品种秦优7号。在初花期、终花期、角果期时,陕油28纤维素关键基因Bn CESA6表达量是秦优7号的1.49倍、2.15倍、2.66倍。陕油28的Bn CESA7基因表达量是秦优7号的1.37倍、2.54倍、2.41倍。陕油28的木质素合成Bn CCR基因表达量是秦优7号的1.48倍、2.34倍、3.35倍。陕油28的Bn PAL基因表达量陕油28是秦优7号的1.66倍、3.88倍、2.79倍。陕油28的Bn4CL基因表达量是秦优7号的1.79倍、2.61倍、2.57倍。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倒伏能力的甘蓝型油菜倒伏情况与抗折力、生化成分、显微切片、基因表达,基本阐释了陕油28抗倒伏性强的原因,以期为未来甘蓝型油菜抗倒伏新品种选育提供数据支持。

朱程,唐世义,黄桃翠,刘希忠,胡承伟,李尚[3](2019)在《油菜抗裂角性状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油菜在成熟后角果易开裂,不仅造成机械化收获中产量的损失,同时也污染了下茬作物。油菜相较于其他芸薹属植物在角果抗裂角性存在较小的变异,抗裂角的油菜资源十分稀少,且由于缺乏合适的抗裂角油菜材料以及统一的抗裂性鉴定方式,油菜抗裂角研究较少。本文对油菜抗裂角性状相关的角果构造、开裂机制、检测方法、种质资源、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以期为提高油菜抗裂角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朱程,黄桃翠,唐世义,刘希忠,胡承伟[4](2019)在《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生理生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菜成熟时角果的开裂性严重影响产量和机械化收割效率。为更多地了解裂角的生理生化过程,选取抗裂角性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庆油1号及其母本0911为材料,以两个易裂角材料为对照,测定角果发育过程中角果皮内含水量、乙烯合成速率、内切纤维素酶活性和成熟期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角果成熟过程中,抗裂角和易裂角材料的角果皮内乙烯合成速率相近;在角果发育后期的花后55d,抗裂角的角果皮含水量显着高于易裂角材料,内切纤维素酶活性峰值显着低于易裂角材料,而成熟期IAA的含量则高于易裂角材料。推测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与油菜角果的裂角性密切相关;在成熟过程中,角果脱水速率更慢的材料抗裂角能力更强;成熟角果的脱水速率可作为筛选油菜抗裂角种质资源的重要指标。

青苡任,李耀明,马征,徐立章,杨毅[5](2019)在《油菜角果抗裂角性二自由度碰撞测试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筛选更利于机械化收获的油菜品种,提出了二自由度油菜角果抗裂角性碰撞测试技术。该文对二自由度碰撞测试仪的结构原理、参数设计、机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并对二自由度碰撞与摇床碰撞下的钢球运动进行EDEM仿真;对二自由度碰撞的适宜碰撞参数进行研究,且对二自由度碰撞法与摇床随机碰撞法、田间角果与剪取后干燥角果的抗裂角性分别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摆动电机转速60 r/min、移动电机转速75 r/min为适宜碰撞参数;二自由度碰撞法(平均标准偏差0.025 6)比摇床碰撞法(平均标准偏差0.020 3)结果重复性更好,且二自由度碰撞对抗裂角性较好的品种区分度更好;而同含水率水平下的田间油菜角果抗裂角性(抗裂角指数范围0.013~0.553)相比于干燥后角果抗裂角性(抗裂角指数范围0.008~0.948)要差,二者结果差异显着(P=0.01<0.05),田间角果测试可以更为真实的反映出角果的抗裂角性,研究结果为不同油菜品种抗裂角性的评价测试提供参考。

任述光,陈赛,吴明亮,谢方平,何顺舟,谢伟[6](2018)在《成熟期油菜角果角裂极限应力的试验测定》文中提出利用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扭转试验机、静态数字应变仪等测定油菜品种油利6号、早熟420、湘杂油1613成熟期角果切变模量及角裂极限应力。将油菜角果简化为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通过拉伸试验测定角果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得到其切变模量;通过角果的扭转结合电测应变试验,测量出角裂时的2个主应变,利用平面应变理论得到角裂时的极限切应变,分析计算得到角果角裂极限切应力。结果表明:成熟期油菜角果含水率8%10%,成熟度95%98%油利6号角果切变模量约为116 MPa,角裂极限应力为0.180 MPa;早熟420、湘杂油1613切变模量分别为137 MPa和142 MPa,角裂极限应力分别为0.213 MPa和0.221 MPa。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7](2018)在《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产量及有关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等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河南省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了40多个强优势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着提高,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003-2016年在省内平均单产为2 288. 6kg/hm2,比1978-2000年的平均单产提高50%,比全国同期平均单产高23. 58%。今后河南省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方面,重点是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同时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病品种选育,充分挖掘油菜在菜用、肥用、饲用、蜜用和观赏等多功能利用潜力。

李小勇,周敏,王涛,张兰,周广生,蒯婕[8](2018)在《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油菜机械化生产中,茎秆倒伏和角果开裂是引起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为探究密度对油菜机械化关键性状的影响,以中双11、华油杂9号为材料,设置4个密度(15万株hm–2、30万株hm–2、45万株hm–2和60万株hm–2),测定产量构成、倒伏指数及抗裂角指数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下,群体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差异显着,2个品种产量均在45万株hm–2时最大;(2)随密度增加,油菜根颈粗变细,茎秆倒伏指数增加,增加了倒伏风险;在低密度(15万株hm–2和30万株hm–2)下,茎秆临近冠层部位最易倒伏,在高密度(45万株hm–2和60万株hm–2)下,茎秆中部及中部偏上部位倒伏指数较大,即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油菜茎秆倒伏发生部位降低;(3)分枝抗裂角指数均小于主茎抗裂角指数,且随分枝高度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品种油菜主茎抗裂角指数对密度响应存在差异:中双11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在15万株hm–2下最大,华油杂9号则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在30万株hm–2下最大。角果发育初期至成熟期含水量下降速率与抗裂角指数极显着负相关,且相关系数最大,表明该指标是密度影响抗裂角指数的最关键因素。

王军[9](2017)在《甘蓝型油菜产量相关性状遗传解析》文中研究表明甘蓝型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产量一直是油菜育种的首要目标。单位面积产量受到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通过促进构成因子协调发展能够提升单产。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同时还会受到其他相关性状的影响,如株高、分枝部位高等株型性状。通过构建遗传图谱对油菜产量以及关键构成要素进行QTL分析,可以明确产量形成的主要遗传基础,为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指导。本研究应用优良骨干亲本8908B和R6的RIL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产量构成因子及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并采用143份甘蓝型油菜自然群体进行角果数相关性状关联分析,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利用SSR与SNP分子标记构建了一张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甘蓝型油菜19条染色体,含6808个位点,其中独立位点1742个。图谱全长2155.21cM,染色体平均长度为113.43cM,最长的C9为176.67cM,最短的A8为60.01cM。A、C基因组的长度分别是1062.82cM和1092.4c M,标记独立位点在A(1036个)、C(706个)基因组间的分布不均。分子标记间的平均距离变幅从A7的0.82cM到C9的3.53cM,图谱的平均密度是1.36cM。2、收集并分析了RIL群体3年2点四个环境产量及相关性状表型数据。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环境下14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在基因型间、环境间、基因与环境间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千粒重的遗传力最高,为92.33%;单株产量最低,为44.1%。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数、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角果密度、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和籽粒密度均表现为显着正相关,而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要素间都呈显着负相关。株高与分枝部位高、主花序有效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角果密度、角果长、角粒数和单株产量7个性状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着的负相关(p﹤0.01)。3、共检测到169个QTL,分布于19条染色体上。其中78个QTL呈现出正加性效应,91个QTL呈现出负加性效应。基于不同环境条件,单一的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19%-19.47%。其中控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QTL有47个,分布在A1、A2、A3、A7、A8、A9、C1、C2、C4、C7、C8、C9等12条染色体上,单一QTL解释表型变异的4.76%-14.52%;控制株高及其相关性状的QTL有36个,分布在A2、A3、A5、A6、A7、A9、C2、C3、C4、C6、C9等11条染色体上,单一QTL解释表型变异的4.56%-19.47%;控制角果性状的QTL有26个,分布于除A1、A4、A8、C1、C5、C7和C8外的12条染色体上,单一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21%-13.18%。4、169个QTL中,7个相对稳定表达的QTL(RS-QTLs)在2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分布于A3、A7、A8、A9、C2等5条染色体上,涉及一次分枝数、角果长,籽粒密度和千粒重4个性状,解释表型变异的4.19%-12.36%。其中1个QTL(qSLA9-1)在E1、E2两个环境中加性效应表现为正值,其余6个RS-QTL(q NFBA3-1、qNFBA3-2、q NFBA8-1、qNFBA8-2、qSDSA7-1和qTSWC2-1)加性效应均表现为负值。5、检测到置信区间重叠的QTL簇9个,分布于6条染色体上(A1、A2、A3、A7、C2和C9),包含39个QTL,占QTL总数的24.07%。每个QTL簇包含3-5个QTL,17个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22个QTL加性效应为负值。6、关联分析群体在一次分枝数、分枝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都存在广泛的表型变异,并表现出连续的正态分布,符合典型的数量性状特点,多个性状间存在极显着的相关性。143份材料被划分为P1和P2两个类群,其中P1亚群包括89份材料,主要是我国的半冬性油菜品种或种质资源材料;P2亚群包括54份,绝大多数源自国内的半冬性和国外引进的少量冬性种质资源。7、利用25259个SNP标记分别采用6种模型对5个角果数相关性状三年的表型值进行全基因关联分析,共关联到42个信号。去除重复后,5个性状6个模型一共关联到12个显着关联位点。其中一次分枝数三年共关联到5个显着关联位点。8、在与5个角果数相关性状显着关联SNP位点的LD区域内共扫描到1039个基因,其中与一次分枝数关联的SNP位点LD区域分布于A5、A7、A10和C2染色体,基因数为85、99、41和57个;与分枝角果数关联的SNP位点LD区域位于A6和C1染色体,基因数分别为118、80个。与主花序长关联的SNP位点LD区域位于A1和A9染色体,基因数分别为82、112个;与主花序角果数关联的SNP位点LD区域位于A4染色体,基因数为56个;与单株角果数关联的SNP位点LD区域位于A6和A7染色体,基因数分别为118和112个。

周敏[10](2017)在《栽培措施对油菜裂角及倒伏的影响》文中认为油菜生产中,角果开裂和茎秆倒伏是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研究密度、摘叶及氮、磷、钾配施3个栽培措施对裂角、倒伏及产量的影响。1.密度试验以中双11、华油杂9号和华航901为材料,4个密度为15×104株hm-2,30×104株hm-2,45×104株hm-2,60×104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处理对3个品种不同分枝、主茎角果抗裂角指数、茎秆倒伏部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密度对3个品种角果抗裂角指数均有显着影响。中双11和华航901主茎角果抗裂角指数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在15株hm-2种植密度下抗裂角指数最大,华油杂9号抗裂角指数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在3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抗裂角指数最大。(2)分枝角果抗裂角指数均小于主茎角果抗裂角指数。相同密度,抗裂角指数随分枝高度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同一分枝,随密度增加,抗裂角指数减小。在抗裂角指数鉴定时应选取最高或者最低分枝部位角果进行鉴定,以提高测定准确度。(4)3个品种产量均在4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达到最大值。2.摘叶试验以华油杂62为材料,于封行期、蕾薹期、花期分别摘除基部绿色叶片0、1、3、5片,测定角果抗裂角指数相关指标、倒伏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相关指标。所得结果为:(1)封行期和蕾薹期摘叶后,植株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及籽粒千粒重均降低,产量降低;花期摘叶1片和3片对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不显着,但每角果粒数及千粒重增加,产量较对照增加,摘叶5片虽然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但单株有效角果数较少,产量降低。(1)封行期和蕾薹期摘叶后,植株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及籽粒千粒重均降低,产量降低;花期摘叶1片和3片对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不显着,但每角果粒数及千粒重增加,产量较对照增加,摘叶5片虽然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但单株有效角果数较少,产量降低。(2)摘叶处理增加了角果壳重量及果壳含水量,同时影响果壳生化成分,可减少角果开裂,花期摘3片叶对角果抗裂角指数影响最显着。(3)摘叶处理显着降低株高、地上鲜重、根颈粗及分枝数,但显着增加分枝高度,增加茎秆倒伏指数。在油菜育种中,可通过培育花期叶片脱落较早的油菜品种,以增加抗倒及抗裂,进而提高产量。3.氮、磷、钾试验以4个抗裂性差异显着的油菜品种(华双5号、华航901、华油杂62和沣油520)为材料,设置氮肥(0、180、360 kg hm-2),磷肥(0、120、240kg hm-2),钾肥(0、150、300 kg hm-2)不同组合处理。探讨氮、磷、钾配施对不同品种产量及抗裂角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1)氮、磷、钾用量对4个品种的产量有显着影响,氮肥对产量影响最大,其中以N2(360 kg hm-2)水平下各产量达最大值。(2)不同品种在氮、磷、钾配施下,抗裂角指数差异显着,4个品种抗裂角指数表现为:华航901>华双5号>油杂62>沣油520。(3)各处理按抗裂性不同分为强抗裂性、中抗裂性和低抗裂性,4个品种均表现为高抗的氮、磷、钾组合为:N2P1K1、N1P1K1;中抗组合为:N2P0K1、N2P1K2,低抗组合为:N0P0K1、N0P0K2。(4)氮、磷、钾处理主要通过改变角果壳干重及酸溶木质素含量来影响抗裂角指数。

二、影响甘蓝型油菜裂秆的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甘蓝型油菜裂秆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早熟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鉴定及材料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裂角性鉴定结果
    2.2 抗裂角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3 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早熟油菜品种(组合、品系)筛选
3 讨论与结论

(2)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陕油28抗倒伏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油菜倒伏研究现状
    1.2 油菜茎杆倒伏主要危害
    1.3 茎秆性状倒伏主要影响因素
        1.3.1 品种
        1.3.2 农艺性状
        1.3.3 茎秆生化成分
        1.3.4 茎秆显微结构
        1.3.5 木质素和纤维素关键合成基因
    1.4 栽培措施对抗倒能力的影响
        1.4.1 种植密度
        1.4.2 播期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栽培条件与品种试验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1 发育进程调查
        2.2.2 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与倒伏统计
        2.2.3 抗折力测定:
        2.2.4 显微结构
        2.2.5 生化成分测定
        2.2.6 木质素与纤维素关键基因表达量
    2.3 试验结果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密度与播期对甘蓝型油菜倒伏指标影响
    3.2 密度与播期对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影响
    3.3 密度与播期对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影响
    3.4 密度与播期对木质素、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3.5 抗倒伏差异品种茎秆显微结构比较
    3.6 不同品种木质素、纤维素基因表达量比较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品种与抗倒伏关系
        4.1.2 密度、播期与抗倒伏性的关系
    4.2 结论
        4.2.1 密度与播期对倒伏指标的影响
        4.2.2 密度与播期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4.2.3 密度与播期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2.4 密度与播期对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4.2.5 抗倒伏差异品种显微结构差异
        4.2.6 抗倒伏差异品种间纤维素、木质素基因表达量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油菜抗裂角性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菜裂角的影响
2 角果构造和开裂机制
    2.1 角果的构造
    2.2 角果开裂的生理机制
    2.3 角果开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3 抗裂角鉴定方法
    3.1 田间调查法
    3.2 解剖法
    3.3 仪器测定法
    3.4 随机碰撞法
4 油菜抗裂角种质资源的挖掘
5 抗裂角性状遗传规律
    5.1 油菜种属间抗裂角综述
    5.2 农艺性状与抗裂角的相关性
    5.3 抗裂角遗传研究
6 抗裂角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转化
    6.1 抗裂角的分子标记
    6.2 抗裂角的基因转化
7 提高油菜抗裂角途径
    7.1 施用有机肥
    7.2 施用激素和抗裂角剂
    7.3 育种途径

(4)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生理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大田试验
    1.3 取样
    1.4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1.4.1 抗裂角性鉴定方法
        1.4.2角果发育期间含水量测定
        1.4.3 角果乙烯合成速率测定
        1.4.4 角果内切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1.4.5 成熟期角果IAA含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材料的抗裂角性
    2.2 角果含水量的变化
    2.3 乙烯合成速率的变化
    2.4 内切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
    2.5 角果皮植物生长素IAA含量
3 讨论

(5)油菜角果抗裂角性二自由度碰撞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二自由度碰撞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1.1 二自由度碰撞仪结构与原理
    1.2 二自由度碰撞仪参数设计与运动分析
        1.2.1 一级曲柄滑块机构
        1.2.2 二级曲柄摇杆机构
    1.3 不同运动状态钢球运动EDEM仿真分析
2 二自由度碰撞适宜碰撞参数的研究
    2.1 二自由度碰撞检测试验方法
    2.2 二自由度碰撞测试仪碰撞参数试验研究
        2.2.1 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结果分析
3 二自由度碰撞与摇床碰撞对比试验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分析
4 田间角果与室内干燥角果抗裂角性对比试验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5 结论

(6)成熟期油菜角果角裂极限应力的试验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菜角果的线弹性模型
2 油菜角果的拉伸试验
    2.1 材料
    2.2 拉伸试验
    2.3 电测应变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油菜角果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3.2 电测应变试验结果与分析
4 结语

(7)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1.1 营养生长及生育期
    1.2 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1.3 抗逆性
    1.4 品质性状
2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遗传及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2.1 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
        2.1.1 不育系的遗传及细胞质效应研究
        2.1.2 恢复基因的遗传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2.1.3 产量及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及杂种优势
    2.2 杂种优势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2.2.1 杂种种子吸水速度和酶活性
        2.2.2 根系活力及光合性能
        2.2.3 可溶性糖含量
3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选育及应用
    3.1 双低油菜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
        3.1.1 优质胞质不育系及保持系选育
        3.1.2 优质高配合力恢复系的选育
    3.2 双低优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的选育
    3.3 双低优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的应用
4 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1 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油菜生产的发展前景
        4.2.1 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
        4.2.2 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根肿病品种选育
        4.2.3 充分挖掘油菜多功能利用潜力

(8)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材料及土壤状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产量及产量构成
        1.3.2 倒伏相关指标
        1.3.3 角果相关指标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农艺性状
        2.1.1 产量及其构成
        2.1.2成熟期农艺性状
    2.2 茎秆倒伏
        2.2.1 倒伏部位
        2.2.2 茎秆不同部位倒伏指数
    2.3 角果抗裂角指数及相关指标
        2.3.1 抗裂角指数
        2.3.2 角果壳重和含水量
        2.3.4 角果壳干重、含水量与抗裂角指数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及倒伏的影响
    3.2 种植密度对抗油菜裂角相关性状的影响
4 结论

(9)甘蓝型油菜产量相关性状遗传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综述
    1.1 基于连锁作图的QTL定位
        1.1.1 作图群体
        1.1.2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1.1.3 QTL定位理论和主要方法
        1.1.4 构建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以及QTL定位
    1.2 基于连锁不平衡的关联作图
        1.2.1 关联分析
        1.2.2 关联分析的原理
        1.2.3 关联分析的基本步骤
        1.2.4 关联分析在甘蓝型油菜中的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SSR和SNP标记来源
        2.1.4 构建遗传图谱
        2.1.5 相关分析及遗传力的计算
        2.1.6 QTL分析与命名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遗传图谱构建
        2.2.2 产量性状表型变异和相关性
        2.2.3 QTL分析
        2.2.4 相对稳定的QTL
        2.2.5 QTL簇
        2.2.6 产量相关性状QTLs上位性分析
        2.2.7 产量相关性状QTLs与环境互作效应
    2.3 讨论
        2.3.1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2.3.2 与前人QTL定位结果的比较
        2.3.3 QTL簇与性状间的相关性
        2.3.4 QTL与环境的互作
第三章 甘蓝型油菜角果数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田间试验设计与性状考察
        3.1.3 SNP标记基因型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单株角果数及其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
        3.2.2 群体结构
        3.2.3 亲缘关系
        3.2.4 连锁不平衡在AC基因组中的衰减
        3.2.5 角果数相关性状的关联作QQ-PLOT图和显着关联标记
        3.2.6 SNP标记候选基因预测分析
    3.3 讨论
        3.3.1 油菜单株角果数及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
        3.3.2 群体结构对关联结果的影响
        3.3.3 候选基因预测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10)栽培措施对油菜裂角及倒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
    2 油菜裂角、倒伏对产量的影响
        2.1 角果开裂研究
        2.2 倒伏研究
    3 栽培措施对倒伏、裂角及产量的影响
        3.1 种植密度
        3.2 摘叶处理
        3.3 氮、磷、钾施用
        3.4 其他栽培栽培措施对角果开裂及倒伏的影响
    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密度对油菜裂角及倒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材料及土壤状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产量及产量构成
        1.3.2 倒伏相关指标
        1.3.3 角果相关指标
        1.3.4 角果动态调查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2 密度对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密度对角果抗裂角指数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2.3.1 抗裂角指数
        2.3.2 角果农艺性状
        2.3.3 角果动态生长变化
        2.4 角果农艺性状与抗裂角指数的相关性
        2.5 密度对油菜倒伏的影响
        2.5.1 茎秆倒伏部位
        2.5.2 茎秆不同部位倒伏指数
        2.5.3 植株相关性状与倒伏指数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1.1 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及倒伏的影响
        3.1.2 种植密度对角果裂角相关性状的影响
        3.2 小结
第三章 摘叶对油菜裂角及倒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材料及土壤状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产量测定
        1.3.2 倒伏相关指标
        1.3.3 角果相关指标
        1.3.4 木质素含量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摘叶处理对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2 摘叶处理对油菜裂角相关指标的影响
        2.2.1 抗裂角指数
        2.2.2 角果农艺性状
        2.2.3 角果壳木质素含量
        2.2.4 角果壳成分与抗裂角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2.3 摘叶处理对倒伏性状的影响
        2.3.1 植株农艺性状及倒伏指数
        2.3.2 农艺性状与倒伏指数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3.1 讨论
        3.2 小结
第四章 氮磷钾肥对油菜裂角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土壤状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磷、钾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2.2 氮、磷、钾处理对角果抗裂角指数的影响
        2.3 角果壳木质素含量
        2.4 角果相关指标与抗裂角指数相关性分析
        2.5 不同抗性角果壳干重及酸溶木质素含量范围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影响甘蓝型油菜裂秆的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早熟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鉴定及材料筛选[J]. 田正书,罗延青,迟旭春,赵凯琴,张云云,符明联,李劲峰. 农学学报, 2022
  • [2]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陕油28抗倒伏性研究[D]. 宋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油菜抗裂角性状的研究进展[J]. 朱程,唐世义,黄桃翠,刘希忠,胡承伟,李尚. 江苏农业科学, 2019(23)
  • [4]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生理生化研究[J]. 朱程,黄桃翠,唐世义,刘希忠,胡承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05)
  • [5]油菜角果抗裂角性二自由度碰撞测试方法研究[J]. 青苡任,李耀明,马征,徐立章,杨毅.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5)
  • [6]成熟期油菜角果角裂极限应力的试验测定[J]. 任述光,陈赛,吴明亮,谢方平,何顺舟,谢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 [7]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J].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05)
  • [8]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影响[J]. 李小勇,周敏,王涛,张兰,周广生,蒯婕. 作物学报, 2018(02)
  • [9]甘蓝型油菜产量相关性状遗传解析[D]. 王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12)
  • [10]栽培措施对油菜裂角及倒伏的影响[D]. 周敏.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3)

标签:;  ;  ;  

影响甘蓝型油菜茎秆开裂的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