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陈飞杨[1](2021)在《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周期调控紊乱与ARDS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周期调控紊乱与急性呼吸窘迫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的相关性,以期为ARDS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大鼠年龄范围为8-12周,分为正常(Blank)组、生理盐水(NS)组、ARDS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组,每组8只。Blank组:不做特殊处理;NS组:在尾静脉注射0.15ml/kg生理盐水;ARDS组:在尾静脉注射0.15ml/kg油酸,建立油酸诱导的大鼠ARDS模型。1、记录大鼠的生命特征情况,经颈总动脉抽血进行血气分析;打开大鼠胸廓,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病理分析。2、流式细胞仪检测AT-Ⅱ各周期DNA含量情况:以2N和4N的DNA含量分别表示细胞分裂前期和分裂期。3、Western-Blotting测定AT-Ⅱ的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CDC20、有丝分裂阻滞因子(Mad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成功建立了油酸型ARDS大鼠模型,1)大鼠注射油酸后呼吸急促,与对照组比较,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Pa O2/Fi O2)有着显着降低(P<0.05);2)ARDS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发生显着变化,发生较多的粒细胞浸润,灶性肺不张,肺泡结构破坏,并有肺间质和肺泡弥漫性充血。2、成功从各组细胞中提取实验目的细胞AT-Ⅱ,并完成鉴别。3、流式细胞仪检测ARDS组大鼠AT-Ⅱ的4N D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与NS组(P<0.05),而2N DNA含量低于正常组与NS组(P<0.05),正常组与NS组2N DNA含量与4N 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RDS组的AT-Ⅱ较正常组与NS组的Cyclin B1及Mad2表达量增加,CDC20表达量减少(P<0.05),而正常组与NS组的Cyclin B1、Mad2及CDC2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发生ARDS大鼠肺组织中,其重要的功能细胞AT-Ⅱ周期阻滞于G2-M期。2、对Cyclin B1、Mad2及CDC20表达情况分析,进一步证实了ARDS的发生与AT-Ⅱ周期阻滞于M期有密切关联,而纺锤体检查位点复合物蛋白CDC20降解可能是ARDS后细胞周期阻滞的关键。3、推测大鼠ARDS形成过程中,AT-II周期阻滞于M期可能导致ARDS发生机制之一,细胞周期调控可能是治疗ARDS潜在的治疗策略。
王馨悦[2](2021)在《法舒地尔调控RhoA/ROCK1信号通路改善脓毒症所致ARDS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内毒素二次打击”小鼠模型,探讨法舒地尔(Fasudil,FAS)改善脓毒症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作用效果。并通过对比肺部病理、凋亡因子Caspase-3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的表达,进一步探究法舒地尔调控Rho A/ROCK1信号通路保护肺组织的具体机制,为今后探索防治ARDS的方法及其防治药物的应用提供新的科学思路。方法选取45只雄性健康成年(4-6周龄)C57BL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ontrol组)、脂多糖组(Lipopolysaccharide,LPS组)、法舒地尔干预组(FAS+LPS组)。脂多糖组:小剂量LPS溶液(1mg/kg)腹腔注射法给药,16h后麻醉小鼠,于气道内再次滴注LPS(5mg/kg);法舒地尔干预组:在腹腔注射LPS前30min和气道内滴注LPS 1h后,于小鼠腹内注射盐酸法舒地尔溶液(10mg/k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予小鼠等容生理盐水。三组均在造模完成后,继续于室温观察4小时,最后处死各组小鼠留取肺组织。(1)对比观察各组小鼠存活状态和行为改变;(2)观察新鲜肺组织外观,肺部病理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部病理形态学变化;(3)检测各组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以评估肺部炎症性水肿及损伤程度;(4)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测定caspase-3表达水平,以评估各组肺细胞凋亡情况;(5)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Rho A、ROCK1、e NOS及p-e NO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Control组小鼠的精神状态可,呼吸、皮肤黏膜颜色、饮食行为均正常;LPS组小鼠精神萎靡、呼吸急促、行动迟缓,口唇出现紫绀,嘴角与鼻部有溢血,厌食且饮水减少。而FAS+LPS组的小鼠,上述病症均有所改善。(2)肺组织病理显示:与Control组比,LPS组的肺体积显着增大并有散在出血点,镜下呈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为主)、肺淤血改变、透明膜形成、间隔水肿及肺泡结构破坏严重;与LPS组比,FAS+LPS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和红细胞渗出显着减少,间质水肿及肺泡结构破坏显着减轻。(3)LPS组的肺组织W/D值、MDA含量及MPO活性较Control组显着升高(P<0.01);与LPS组比,FAS+LPS组的W/D值、MDA含量及MPO活性均显着降低(P<0.01)。(4)与Control组比,LPS组小鼠肺部Caspase-3的表达显着上调(P<0.01);与LPS组相比,FAS+LPS组的Caspase-3表达明显下降(P<0.01)。(5)与Control组比,LPS组的Rho A、ROCK1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e NOS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LPS组比,FAS+LPS组的Rho A和ROCK1的蛋白表达下调,但p-e NOS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三组的e NOS总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法舒地尔可能通过抑制Rho A/ROCK1信号通路活性,缓解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对抗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炎症性肺水肿并改善肺组织结构破坏。(2)法舒地尔可能通过抑制Rho A/ROCK1信号通路活性,对抗肺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脓毒症ARDS小鼠的肺组织损伤。(3)法舒地尔可能通过Rho A/ROCK1途径,促进e NOS的磷酸化表达,缓解肺内皮细胞损伤。
罗景华[3](2020)在《分泌型磷脂酶A2阻断剂通过减少肺表面活性剂降解对脂多糖致新生大鼠ARDS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2017年国际上首次制定新生儿ARDS标准(蒙特勒标准)。由于新生儿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特殊性,其发病机制仍不明。我们前期收集2014年1月1日~2017年7月30日925例呼吸窘迫早产儿临床资料,基于新生儿ARDS标准进行分组,发现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相比,ARDS新生儿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剂后氧合改善、临床症状好转,但很快病情反复,需要多次肺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我们推测ARDS患儿体内存在使肺表面活性剂快速灭活的成份,阻断此活性成份,可有效改善ARDS患儿临床症状。研究表明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能够改变肺表面活性剂磷脂的组成、降低肺泡稳定性,且为多种炎性介质的限速酶。另外研究显示ARDS时炎症反应的失控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及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密切相关。故本研究将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分泌型磷脂酶A2阻断剂(Varespladib)对ARDS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剂中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等表达的影响,探讨Varespladib对新生大鼠ARDS肺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LPS构建新生儿ARDS模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38 只)、LPS 组(41 只)、LPS+sPLA2 阻断剂组(Varespladib)(40 只)。HPLC检测肺组织中DPPC含量;电子天平称量肺组织湿重,称重后干燥48h,称量干重,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例;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及计算肺组织损伤评分: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SP-A、IL-1、IL-4、TNF-a、sPLA2及肺泡灌洗液中SP-A表达。RT-PCR、WB检测肺组织中sPLA2、p38 MAPK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p38 MAPK、p-p38 MAPK,NF-κB p65、p-NF-κB p65)表达;体外LPS干预肺Ⅱ上皮细胞(A549),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LPS组、LPS+Varespladib 组、LPS+Varespladib 组+p38 MAPK 激动剂(Anisomycin)组、LPS+Varespladib 组+NF-κB p65 激动剂(Betulinic acid)。通过 CCK8 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p38 MAPK、NF-κB p65mRNA的表达,WB检测p38 MAPK、p-p38MAPK(Thr180+Tyr182),NF-κB p65,p-NF-κB p65(Ser536)蛋白表达。结果:LPS可减少新生大鼠肺组织中DPPC、SP-A表达及促进IL-1、IL-4、TNF-a、sPLA2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导致肺损伤;Varespladib可上调DPPC、SP-A的表达,抑制IL-1、IL-4、TNF-a、sPLA2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肺损伤、降低死亡率(P<0.05);LPS可显着上调新生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mRNA、NF-κB P65mRNA表达和磷酸化蛋白/总蛋白比值(p-p38MAPK/p38MAPK、p-NF-κB p65/NF-κB p65)(P<0.05),促进其磷酸化(P<0.05)。Varespladib 可下调新生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NF-κB P65mRNA表达和磷酸化蛋白/总蛋白比值(P<0.05),抑制 P38 MAPK 及 NF-κB P65 磷酸化(P<0.05)。LPS 促进肺 Ⅱ型上皮细胞系(A549)的贴壁生长、促进细胞异常增殖;LPS促进A549细胞中P38 MAPKmRNA、NF-κB P65mRNA和磷酸化蛋白/总蛋白比值增加(P<0.05),促进其磷酸化(P<0.05);Varespladib抑制肺Ⅱ型上皮细胞(A549)异常增殖、下调A549细胞中P38 MAPKmRNA、NF-κB P65mRNA和磷酸化蛋白/总蛋白比值(P<0.05),抑制 P38 MAPK 及 NF-κB P65 磷酸化(P<0.05)。结论:sPLA2阻断剂通过减少肺表面活性物的降解,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对ARDS新生大鼠肺起保护作用;sPLA2阻断剂可能通过阻断P38MAPK/NF-κB p65信号通路减少ARDS新生大鼠肺损伤。
江银玲[4](2020)在《原花青素β2对百草枯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常见的呼吸危重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发生与发展过程复杂,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因子风暴等损伤肺上皮细胞与微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含蛋白质的液体进入肺间质和肺泡腔,从而诱发顽固性呼吸衰竭。百草枯是一种常用的杂环除草剂,因其具有嗜肺性,中毒后主要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具有较高的毒性,可用于制作ARDS动物模型,且百草枯中毒目前暂无有效解毒剂,故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致病机制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鉴于氧化损伤与炎症反应是引起百草枯的系列毒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我们设想抗氧化与抗炎治疗可有效防治百草枯引起的肺损伤。抗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也一直是这几年来ARDS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原花青素是具有很强抗氧化能力的天然提取物,其对于百草枯所致ARDS有无治疗作用及相关作用机理暂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使用原花青素β2处理百草枯染毒大鼠ARDS模型观察其疗效,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1.ARDS模型的建立:通过腹腔注射百草枯染毒SD大鼠,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及肺组织切片HE染色,确定成功制备ARDS动物模型。2.对氧化应激、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百草枯组(PQ组),低剂量原花青素β2组(25mg/kg-PCβ2),中等剂量原花青素β2组(50mg/kg-PCβ2),高剂量原花青素β2组(100mg/kg-PCβ2)。处死大鼠后测定肺组织MDA、SOD、MPO等过氧化指标、肺湿干比及肺泡灌洗液中PMN。3.机制研究: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IL-1β、IL-18,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IL-1β、IL-18 m RNA含量,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4.静默NLRP3基因,观察各组大鼠肺通透性、BALF中PMN的变化,测定肺组织中IL-1β、IL-18含量进一步探究NLRP3炎性小体在百草枯所致ARDS中的作用及原花青素β2发挥肺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生理盐水组活泼强壮,食欲、反应均正常,活动敏捷,毛色均匀有光泽,呼吸平稳。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30分钟-2小时左右即开始出现进食饮水减少、活动减少、反应迟钝、毛发竖起。72小时后精神萎靡、毛发蓬松、饮食欠佳、呼吸急促,口唇、肢端、鼠尾发绀明显,有的出现鼻腔、口腔出血,深大呼吸等。PCβ2组一般状况较PQ组有所改善,呈剂量依赖性。2.肺组织病理改变:对照组大鼠肺组织镜下肺泡结构清晰正常,肺泡腔清晰,肺泡壁结构无异常,肺泡间隔均匀一致,没有出血、坏死及炎症渗出。PQ组大鼠肺泡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大量渗出、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明显增厚;PCβ2组肺组织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均较PQ组减轻,且呈剂量依赖性。PQ组肺损伤评分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PCβ2组肺损伤评分较PQ组下降(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3.肺湿干比计算:对照组大鼠未见明显肺水肿,PQ组大鼠肺含水量增加,肺水肿明显,肺湿干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PCβ2组大鼠肺含水量随剂量增加依次减轻,肺湿干比呈下降趋势,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4.肺通透指数检测:PQ组肺通透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PCβ2组肺通透指数明显下降,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肺通透指数下降更明显,较PQ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5.肺泡灌洗液PMN计数:PQ组BALF中PMN计数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而PCβ2组BALF中PMN计数呈下降趋势,且呈剂量依赖性。6.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PQ组与PCβ2组较对照组MDA水平、MPO活性明显升高,PCβ2组(低、中、高剂量组)与PQ组相比较,MDA水平、MP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Q组与PCβ2组较对照组SOD活性明显下降,PCβ2组(低、中、高剂量组)与PQ组相比较,SOD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7.BALF中IL-1β、IL-18含量的变化:PQ组IL-1β、IL-1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Cβ2组(低、中、高剂量组)与PQ组相比较,IL-1β、IL-1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着原花青素剂量的增加,IL-1β、IL-18含量均呈下降趋势。8.肺组织中IL-1β、IL-18 m RNA的变化:PQ组IL-1β、IL-18m 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Cβ2组(低、中、高剂量组)与PQ组相比较,IL-1β、IL-18 m RN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着原花青素剂量的增加,IL-1β、IL-18 m RN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9.肺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水平的变化:PQ组NLRP3、ASC、caspase-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Cβ2组(低、中、高剂量组)与PQ组相比较,NLRP3、ASC、caspase-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10.静默NLRP3基因对肺组织及IL-1β、IL-18水平的影响:NLRP3基因静默组肺组织W/D、肺通透性及BALF中PMN较PQ组明显下降,其肺组织中IL-1β与IL-18的含量较PQ组明显下降(P<0.01),PCβ2组IL-1β与IL-18的含量与基因静默组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LRP3基因静默组大鼠IL-1β、IL-18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百草枯成功建立ARDS模型,可用于ARDS的研究。原花青素β2可降低ARDS大鼠肺血管通透性,减轻肺水肿,降低BALF中PMN。其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肺组织中MDA水平与MPO活性,上调SOD活性从而减轻肺损伤。静默NLRP3基因提示NLRP3炎性小体参与介导百草枯所致的ARDS。原花青素β2可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而下调IL-1β、IL-18的表达从而对百草枯所致ARDS起到一定的干预效果。
朱长乐[5](2020)在《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分为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综述综述一对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综述二对急性肺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等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重点综述。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分为四个实验;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分为五个实验。第一部分: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一目的:通过LPS干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道滴注LPS溶液的方式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低剂量清金化痰汤、高剂量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灌胃。检测肺湿/干比、BALF蛋白质浓度、炎症因子分泌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气道滴注LPS可显着上调大鼠肺重量的湿/干比和大鼠BALF的蛋白质浓度,增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促进炎症因子CXCL-1、IL-6和MPO的释放,诱导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浸润,引起肺泡壁增厚、支气管上皮细胞水肿。清金化痰汤可显着降低肺重量湿/干比和大鼠BALF的蛋白质浓度,减轻ALI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减少蛋白质由毛细血管、间质向肺泡的渗透,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炎症因子CXCL-1、IL-6和MPO的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目的:通过LPS干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道滴注LPS溶液的方式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低剂量清金化痰汤、高剂量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灌胃。WB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IHC检测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结果:气道滴注LPS可显着促进TLR4、MYD88、NLRP3的蛋白表达的升高和NF-κB磷酸化。清金化痰汤可显着降低TLR4、MYD88、NLRP3蛋白的表达,抑制了 NF-κB的磷酸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三目的:探索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对BEAS-2B细胞损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冻干机将含药血清冻干为含药血清冻干粉。以空白含药血清冻干粉、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克拉霉素含药血清冻干粉干预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药物的细胞毒性,并检测各药物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的效果。结果: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和克拉霉素含药血清冻干粉可以引起细胞明显的水肿,细胞内可见黑色颗粒物质,并且无明显抑制炎症因子IL-8、IL-6、TNF-α、MPO分泌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四目的:分析中药复方清金化痰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大鼠灌胃纯水、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7天后采血、离心,制备含药血清。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并分析各药物及其含药血清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清金化痰汤中含有9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黄芩苷、伪麻黄碱、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连翘苷、大黄酸、甘草酸铵、齐墩果酸,其中3个为入血成分,分别为黄芩苷、伪麻黄碱、甘草酸铵。第二部分: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五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药物的细胞毒性,并检测各药物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的效果。结果:黄芩苷标准品浓度在10μg/ml及以下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细胞生长状态较好,细胞扁平,呈多边形。黄芩苷用药对炎症因子IL-8、IL-6、TNF-α、MPO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六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黄岑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LPS诱导的上皮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炎症因子的含量、观察细胞形态、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上皮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结果:LPS干预BEAS-2B细胞可显着促进细胞因子IL-8、IL-6、TNF-α、IFN-γ、IL-1β和GM-CSF的分泌,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诱导上皮细胞损伤。黄芩苷可显着地抑制IL-8、IL-6、TNF-α、IFN-γ、IL-1β和GM-CSF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迁移数量。实验七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的BEAS-2B细胞损伤的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LPS诱导的上皮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检测细胞中TLR4、MYD88、TRIF、NF-κB、NLRP3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LPS干预BEAS-2B细胞可激活TLR4信号通路,显着上调TLR4、MyD88、NLRP3蛋白的表达和NF-κB的磷酸化,黄芩苷可显着地下调TLR4、MyD88、p-NF-κB和NLRP3蛋白含量和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八目的:探索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气道滴注LPS溶液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苷和克拉霉素灌胃。检测肺湿/干比、BALF蛋白质浓度、炎症因子分泌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LPS干预上调了 BALF和血清中的炎症因子CXCL-1、IL-6、IL-1β、TNF-α和MPO的分泌,增加了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黄芩苷干预可显着降低大鼠肺组织重量的湿/干比和BALF的蛋白质浓度,抑制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到肺泡间质和肺泡间隙,减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水肿,抑制上皮细胞的黏液分泌,抑制BALF和血清中炎症因子CXCL-1、IL-6、IL-1β、TNF-α和MPO的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九目的:探索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气道滴注LPS溶液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苷和克拉霉素灌胃。WB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IHC检测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结果:LPS干预促进TLR4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黄芩苷可以显着地抑制TLR4、MYD88、P-NF-κB、NLRP3、P-ERK和P-p38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气道滴注5mg/kg的LPS溶液可诱导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因子分泌增加、肺组织病理变化,符合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可以用于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2.清金化痰汤能够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大鼠的急性肺损伤。3.清金化痰汤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黄芩苷可显着抑制LPS诱导BEAS-2B细胞的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4.黄芩苷可以抑制LPS诱导的急性大鼠肺损伤模型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肺水肿和大鼠的急性肺损伤。5.黄芩苷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转录,减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以及炎症风暴的爆发。6.黄芩苷能够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以及炎症反应的扩大。
王智超[6](2020)在《基于Rho A/ROCK/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黄芪甲苷保护PM2.5诱导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前期实验研究“感毒清的质量控制成分黄芪甲苷对PM2.5所致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结构保护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黄芪甲苷保护PM2.5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模型组、黄芪甲苷高剂量组、黄芪甲苷低剂量组、法舒地尔组。实验设计为造模前经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预防性给药,以观察药物对PM2.5造成损伤的保护性作用。预防性给药3日后开始制备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以气道滴注PM2.5混悬液的方式进行,造模时间为预防性给药开始后的第3日、第5日。预防性给药剂量为:黄芪甲苷低剂量50mg/kg/b.w,每日给药1次;黄芪甲苷高剂量100mg/kg/b.w,每日给药1次;法舒地尔剂量10mg/kg/b.w,每日给药1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与等体积生理盐水。本次实验于第二次造模后开始计时,计时24h时后麻醉大鼠处死,获取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测。右肺膈叶做干湿比观察肺组织水肿情况;右肺尖叶做HE染色及Mc Guigan病理评分观察病理损伤程度;副叶检测ICAM-1、IL-1β、MPO水平判断肺损伤炎症水平;BC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的含量,同时做细胞计数及细胞分类判断肺损伤渗出水平;部分右肺膈叶做透射电镜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Rho A、ROCK1、ROCK2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Rho A、ROCK1、ROCK2、NF-κB、p-NF-κB、IκB、p-IκB、E-cadherin含量。实验结果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Graph Pad Prism 8.0进行绘图。结果:(1)肺组织水肿情况: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干湿比、总肺含水量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干湿比、总肺含水量明显降低(P<0.001)。(2)肺组织中总蛋白含量和细胞渗出情况:在BCA法检测总蛋白渗出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P<0.001)。在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瑞氏-吉姆萨染色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和法舒地尔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明显下降(P<0.001),黄芪甲苷低剂量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有所下降(P<0.01)。(3)肺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结果表明空白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基本完整;模型组大鼠肺泡结构出现塌陷,肺泡充血、出血明显,大量含蛋白质水液渗出,中性粒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聚集;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结构较模型组明显好转。在病理评分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病理总积分明显升高(P<0.001),在出血(P<0.01)、肺泡充血(P<0.05)、肺泡壁增厚或透明膜(P<0.05)评分中有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高剂量明显降低病理总积分(P<0.001)和出血评分(P<0.01);黄芪甲苷低剂量、法舒地尔可以降低病理总积分(P<0.01)。(4)肺组织中炎症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IL-1β水平(P<0.01)、MPO活性(P<0.001)、ICAM-1活性(P<0.001)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IL-1β、ICAM-1水平明显降低(P<0.001),黄芪甲苷高剂量组、低剂量组MPO活性明显降低(P<0.001),法舒地尔组MPO活性有所降低(P<0.01)。(5)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空白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板层小体体积正常,肺泡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板层小体体积增大且不规则,排空明显呈空泡化,肺泡结构紊乱。各给药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结构较模型组明显好转,肺泡结构基本正常。(6)Rho A/ROCK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Rho A/ROCK1蛋白活性明显升高(P<0.001),ROCK2蛋白活性有一定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活性明显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Rho A/ROCK1蛋白活性明显升高(P<0.001),法舒地尔明显抑制ROCK2蛋白活性(P<0.001),黄芪甲苷高剂量可抑制ROCK2蛋白活性(P<0.05);黄芪甲苷高剂量组E-cadherin蛋白活性有所升高(P<0.05),黄芪甲苷低剂量组、法舒地尔组E-cadherin蛋白活性明显升高(P<0.01)。(7)NF-κB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p-IκB/IκB、p-NF-κB/NF-κB比值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中p-IκB/IκB、p-NF-κB/NF-κB比值明显降低(P<0.001)。结论:(1)黄芪甲苷可以保护PM2.5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抑制PM2.5造成的炎症因子、水肿液和蛋白质渗出。(2)黄芪甲苷可以抑制PM2.5所致的炎症反应,保护肺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3)黄芪甲苷对肺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Rho A/ROCK/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郭婷婷[7](2020)在《香兰素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严重的肺部炎症,破坏肺泡毛细血管膜细胞,并导致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最新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属于一种病毒感染诱发的急性肺损伤。目前在临床上还未存在有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这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难度。治疗上通常采用机械通气的方法,但只是支持性的治疗,且容易引起如气压伤、循环紊乱等医源性的并发症,治疗的重点还是要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目前还未有效果显着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对于急性肺损伤的药物研究也成为热点,但诸如糖皮质激素、沙丁胺醇等药物的应用并不能得到临床实验的支持,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寻找有效的、经济的且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急性ALI/ARDS的药物迫在眉睫。当ARDS发生时,肺部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炎症反应,并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IL-6等促炎因子的释放。脂多糖(LPS)是已知的诱发各种器官,如肠、神经和乳腺等产生炎症反应的刺激物。目前,通过LPS刺激产生气道炎症来建立ALI动物模型的技术已被研究者普遍接受。以前的研究表明脂多糖刺激肺组织后促进大量炎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释放相关促炎介质,影响多种炎症通路。氧化还原体内平衡是由氧化剂和自由基平衡来维持的,特别是活性氧(ROS)和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然而,接触有害刺激后,过多活性氧的产生可能会削弱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对包括DNA、脂质和蛋白质在内的细胞成分产生毒性,加剧了氧化负担进而导致氧化应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癌变,气道紊乱。潜在的抗氧化途径可以被内源性或外源性化合物调节,可能成为解决ALI的治疗目标。香兰素是一种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在香英兰豆、香茅,丁香花蕾、甜菜根、苏合香脂等一些天然物质中存在,常用于香料、化妆品或食物的香精中。人类用香英兰豆来获取天然香兰素的历史接近500年。我们惊喜地发现相关研究表明香兰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诱变及抗肿瘤的药理作用,这为我们研制ALI/ARDS的临床药物提供了突破口。因此我们选用香兰素为研究对象,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两个方面入手,探究其对急性肺损伤发挥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将从体内及体外实验探究在急性肺损伤过程中香兰素对ERK、p38、AKT及NF-κB的调节方式极其与炎性因子的关系。以支气管上皮细胞为对象模拟急性肺损伤时对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验证香兰对氧化因子及ROS调节的具体分子机制,为香兰素应用于ALI/ARDS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与内容:1.香兰素在急性肺损伤中发挥抗炎作用的研究(1)构建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使用HE染色评估小鼠肺组织的损伤程度;MPO检测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使用ELISA方法评估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水平的表达。(2)体外实验验证香兰素发挥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CCK8实验选取合适的细胞给药浓度,ELISA方法评估炎性因子IL-6,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水平的表达。2.香兰素在急性肺损伤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研究(1)在体外实验中ELISA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ROS,SOD,GSH,CAT和MDA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细胞保护基因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N-Nrf2,p AMPK,H3K9/14,HO-1蛋白水平的表达。(2)体内实验:CCK8实验方法选择香兰素预保护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最适浓度;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分析香兰素对Nrf2入核情况及核内H3K9/14乙酰化水平的影响;之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香兰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内Nrf2,N-Nrf2,p-AMPK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RF2与ARE启动子的结合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使用AMPK通路阻滞剂CC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N-Nrf2,p-AMPK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AA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模拟急性肺损伤的环境,使用CCK8的实验方法测量细胞活性选取最合适的刺激物配比;使用Nrf2抑制剂后使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ROS,SOD,GSH,CAT和MDA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p-AMPK,H3K9/14蛋白水平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1.成功构建小鼠ALI模型,香兰素可以抑制LPS诱导产生的急性肺损伤的肺组织损伤程度;相比于LPS组,香兰素+LPS组的MPO水平明显降低,IL-6,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香兰素能够上调小鼠肺组织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水平。2.香兰素能够使巨噬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IL-6,TNF-α表达下调,促进巨噬细胞内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表达。3.相比于LPS组,香兰素+LPS组小鼠肺组织内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SOD,GSH和CA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ROS及MDA的表达水平降低,相关细胞保护基因HO-1,GCLM,GCLC和NQO1的转录水平增高,Nrf2,N-Nrf2,p-AMPK,H3K9/14,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4.香兰素能够增加支气管上皮细胞内Nrf2的核积累及H3K9/14的乙酰化水平,且随时间的延长增多;香兰素能够促进支气管上皮细胞内Nrf2,N-Nrf2,p-AMPK蛋白水平表达,并促进Nrf2与ARE启动子的结合,进而提高下游细胞保护基因HO-1,GCLM,GCLC和NQO1的转录水平;使用AMPK抑制剂后,香兰素对p-AMPK及Nrf2、N-Nrf2的上调受到抑制;使用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AA后,香兰素对HO-1,GCLM,GCLC和NQO1转录水平的上调受到抑制;相比于氧化损伤组细胞,加入香兰素再刺激细胞损伤后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SOD,GSH和CA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ROS及MDA的表达水平降低,Nrf2抑制剂组则削弱了香兰素对FRAP,SOD,GSH,CAT,ROS及MDA的影响;对比与氧化损伤的细胞,加入香兰素后支气管上皮细胞内HO-1,GCLM,GCLC和NQO1的转录水平增高,Nrf2,N-Nrf2,p-AMPK,乙酰化H3K9/14,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结论:1.香兰素能够对急性肺损伤发挥预保护作用,且通过对ERK、p38、AKT及NF-κB的调节来降低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轻炎症。2.香兰素能够增强肺组织及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强相关抗氧化酶的表达,上调相关细胞保护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3.香兰素是通过AMPK通路来激活Nrf2的,同时促进Nrf2核积累以及核内H3K9/14乙酰化,增加Nrf2与其下游ARE启动子的结合从而增高相关细胞保护基因的转录水平,并最终增强相关抗氧化酶的蛋白表达,减少ROS的分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结果证实了香兰素对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是抗炎和抗氧化两个方面,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的相互作用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作为急性肺损伤的两个重要机制,可能成为治疗ALI/ARDS药物研究的新方向,同时我们为香兰素作为ALI临床治疗的候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赖芳[8](2020)在《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急性肺损伤(ALI)是危重症常见并发症,临床可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是引发ALI的主要病因之一。脓毒症ALI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救治困难,目前仅保护性通气策略、限制性液体管理是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可改善预后的措施,尚无药物可明确改善脓毒症ALI预后。寻求对脓毒症ALI有效的干预措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医药治疗脓毒症、ALI等危重症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中医救治危重症亦有较多进展。目前多数医家将其归于“暴喘”、“喘脱”范畴,无论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均多有长足发展。通过系统整理脓毒症ALI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我们发现,针刺足三里在干预脓毒症ALI有一定优势。为进一步系统整理现有文献情况,本研究参考SYRCLE动物实验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文献中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ALI的动物实验文献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动物实验并开展研究,提出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价目前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ALI的已有文献报道情况,总结证据特点,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动物实验。2.实验证实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并从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机制。方法:1.参考SYRCLE动物实验系统评价的方法,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CENTRAL)、Embase(Excerpt Medica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医学网(Wanfang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7个数据库从建库到2019年5月31日的文献进行系统地检索、筛选、整理有关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ALI的动物实验文献,总结现有实验结果设计、结果情况,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结合文献调研情况,优化设计动物实验方案设计,以进一步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及机制。2.参照美国胸科协会对脓毒症ALI动物造模的推荐方式及造模成功评判标准,采用脂多糖(LPS)气道内滴入的方法构建大鼠脓毒症ALI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共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模型组、电针组、模型+同期麻醉组、模型+非同期麻醉组,每组15只。假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气道内滴入;电针组于气道内滴入LPS造模后30min给予执行电针30min,每日1次,共执行3次;模型+同期麻醉组于LPS气道内滴入造模后,每次电针组执行电针时同期给予麻醉药麻醉;模型+非同期麻醉组于造模后不予任何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情况至造模后第7天。3.同上方法及标准构建大鼠脓毒症ALI模型,进行机制探讨,共3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模型组、模型组、电针组、PNU组(使用CAP通路关键受体α 7nAChR激动剂PNU-282987)、MLA组(使用α 7nAChR拮抗剂甲基牛扁亭)、PNU+电针组、MLA+电针组,每组5只。假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气道内滴入;电针组于造模后30min给予电针30min 1次、造模后24h取材前30min执行电针治疗1次,PNU组、MLA组于造模后30min分别给予PNU-282987、甲基牛扁亭腹腔注射,PNU+电针组、MLA+电针组分别于造模后30min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并给予电针30min 1次,造模后24h取材前30min执行电针治疗1次。造模后24h取材,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后上清液用于BALF蛋白含量测定,细胞沉淀重悬后涂片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称取肺组织湿重及烤干至恒重重量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血液离心取上清测定血清蛋白含量,与BALF蛋白含量比较计算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取采用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NF-κB蛋白水平、α 7nACHR蛋白水平;以组织活性测试盒(南京建成)测定肺组织ChAT、AChE活性。结果:1.动物实验系统评价结果:从7个数据库共检索获得4417篇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通过标题、摘要筛选获得74篇文献,通过全文获取及阅读最后共纳入19篇文献。(1)目前关于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肺损伤的动物实验文献大多数(约63%)为5年之前发表,肺损伤评价指标相对粗浅、单一,疗效评估未足够全面;(2)19篇文献中仅4篇文献采用足三里单穴进行干预,其余均配以其他穴位进行干预,针刺足三里穴的作用效果未能充分明确;(3)针刺干预时机89.5%的文献为造模前预处理,仅10.5%为造模后立即针刺干预,与临床实际可切入干预时机相距甚远;(4)机制研究方面不够深入,可结合针刺足三里在脓毒症方面的其他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入探讨;(5)文献的总体质量较低,偏倚风险较高。根据当前研究进展及系统评价结果,提出采用合适、稳健的脓毒症肺损伤模型,通过死亡率、较全面的肺损伤评价指标评价通过足三里单穴进行造模后等待再行干预处理的效果,并从胆碱能抗炎通路对作用机制进行探讨。2.动物实验结果:(1)生存分析:无论是与模型+同期麻醉组还是与模型+非同期麻醉组相比,电针组7天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2)肺组织病理评分: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NU组、PNU+电针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下降趋势更明显;MLA组、MLA+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组织湿/干重比: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湿/干重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ALF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模型组较假模型组均明显升高(白细胞,P<0.05;中性粒,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ALF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ELISA炎症因子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模型组较假模型组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肺组织ChAT活性检测: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组织ChAT活性明显升高(P<0.05)。(8)肺组织AChE活性检测: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组织AChE活性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肺组织NF-κ B蛋白表达: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组织NF-κ B表达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肺组织α 7nAChR蛋白表达:假模型组、模型组、电针组肺组织α 7nAChR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较上述三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1.目前文献研究提示电针足三里可能可减轻脓毒症肺损伤,但尚未较全面、系统进行验证,机制研究不够深入,胆碱能抗炎通路可能是电针足三里发挥作用的重要通路。2.本研究以LPS气道内滴入建立脓毒症ALI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在模型构建成功的基础上验证电针足三里干预的有效性,与模型组相比,电针足三里可改善脓毒症ALI大鼠7天死亡率,造模后24h肺损伤明显减轻。3.通过检测胆碱能抗炎通路关键调控因子的活性,本研究发现,电针足三里可显着提高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组织ChAT活性,降低肺组织NF-κ B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6的水平,进一步通过与使用胆碱能抗炎通路关键受体α 7nAChR激动剂及拮抗剂的组别比较,发现电针足三里可能是通过神经电刺激促进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生成和释放而产生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发挥抗炎作用,而不是通过影响α 7nAChR表达或增强α 7nAChR与受体激动剂结合等机制产生作用。
刘弦[9](2020)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清VEGF和PCP-Ⅲ表达水平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Ⅲ型前胶原N端肽(Aminoterminal peptide oftypeⅢ proeollagen,PCP-Ⅲ)表达水平及其变化特点,为新生儿ARD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选取2018年07月-2019年06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的且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新生儿。根据是否符合新生儿 ARDS诊断将入选新生儿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2、根据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不同,将ARDS组分为3组:轻度组(4≤OI<8);中度组(8≤OI<16);重度组(OI≥ 16)。3、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Downes评分、有创通气例数、氧疗时间、P/F值、应用PS例数、住院时间等资料。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入选新生儿在生后24h、48h和7d时血清VEGF和PCP-Ⅲ表达水平。5、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入选118例新生儿,均治愈出院。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Downes评分、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孕母高危因素、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RDS组新生儿在有创通气例数、应用PS例数、氧疗时间高于非AR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RDS组新生儿P/F值低于非AR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RDS组和非ARDS组患儿在生后所有时间点血清VEGF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血清VEGF水平在生后24小时高于非AR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生后48小时及7天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ARDS组和非ARDS组患儿在生后所有时间点血清PCP-Ⅲ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PCP-Ⅲ水平在生后24小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生后48小时及7天时ARDS组高于非ARD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在生后24小时,轻度、中度、重度三组ARDS患儿的血清VEGF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ARDS患儿的VEGF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均<0.05),其中轻度组ARDS患儿水平最低,重度组ARDS患儿水平最高;在生后48小时,轻度、中度、重度三组ARDS患儿的VEGF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ARDS患儿的VEGF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均<0.05),其中轻度组ARDS患儿水平最低,重度组ARDS患儿水平最高;在生后7天,不同分度ARDS患儿的VEGF水平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ARDS患儿的VEGF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组ARDS患儿最低,中度组ARDS患儿最高。5、在生后 24h,轻、中、重度 ARDS 患儿的 PCP-Ⅲ水平(19.48±5.40;27.50±10.56;40.90士10.85)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53,P=0.000),中度组和重度组ARDS患儿的PCP-Ⅲ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均<0.05),重度组ARDS患儿的PCP-Ⅲ水平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后48h,轻、中、重度ARDS患儿的 PCP-Ⅲ水平(22.41±8.30;28.17±8.32;38.54±8.94)pg/m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81,P=0.000),中度组和重度组ARDS患儿的PCP-Ⅲ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均<0.05),重度组ARDS患儿的PCP-Ⅲ水平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后7d,轻、中、重度ARDS患儿的PCP-Ⅲ水平(21.44士7.64;28.59±9.85;36.66±7.73)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55,P=0.000),中度组和重度组ARDS患儿的PCP-Ⅲ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均<0.05),重度组ARDS患儿的PCP-Ⅲ水平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生后24h血清VEGF水平、48h和7d时血清PCP-Ⅲ水平在ARDS组明显高于非ARDS组。2、ARDS患儿的血清VEGF水平和PCP-Ⅲ水平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熊洋洋[10](2020)在《肠道菌群及丁酸在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机制初探》文中指出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究SAP相关ARDS(SAP-ARDS)患者临床特点及早期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AP住院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早期预测SAP-ARDS的指标。结果:共纳入313例SAP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45(14,90)岁,男性占68.7%。其中ARDS患者258例(82.4%),非ARDS患者55例(17.6%)。ARDS患者的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均显着高于非ARDS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血WBC和hsCRP水平升高是SAP-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早期预测中重度ARDS有价值的指标是:入院时血WBC水平(OR4.52,95%CI:1.64-12.4)及 hsCRP 水平(OR 3.69,95%CI:1.29-10.48)。有助于早期预测需气管插管的指标是:入院24hAPACHEII、BISAP、CTSI、SOFA、qSOFA评分,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0.705、0.753、0.737和0.663,最佳阈值分别为APACHE Ⅱ≥14、BIAAP≥3、CTSI≥5、SOFA≥7、qSOFA≥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58.8%和 81.4%、79.4%和 60.0%、73.5%和 67.1%、38.2%和 98.6%、45.5%和 83.3%。结论:入院时血WBC和hsCRP水平升高是SAP-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24h APACHE II评分≥14、BISAP评分≥3、CTSI评分≥5、SOFA评分≥7或qSOFA评分≥2,提示SAP患者接受气管插管的风险较高。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丁酸参与调控AP相关ARDS(AP-ARDS)的机制。方法:1.临床部分: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AP患者及同时期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及直肠拭子标本,分为:①健康对照组;②ARDS组;③非ARDS组。外周血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短链脂肪酸浓度;直肠拭子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2.基础部分: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AP组、丁酸200mg/kg干预组、丁酸500mg/kg干预组和VSL#3干预组。每组分别予以蒸馏水、蒸馏水、丁酸200mg/kg、丁酸500mg/kg、VSL#3提前灌胃7天。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通过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管注射构建AP小鼠模型。造模24h后处死,收集胰腺、肺、结肠标本。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病理损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电泳、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评估结肠机械屏障、胰腺及肺炎症因子水平、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NF-κB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胰腺及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结果:1.临床部分:共入组20例健康对照,19例AP-ARDS及41例AP-非ARDS受试者。平均年龄分别为 32(29,46),45(26,79)及 43(22,79)岁,P=0.085;男性分别为 11 例(55%),13 例(68.4%)及 18 例(43.9%),P=0.077。ARDS 组系统并发症、入ICU率、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着高于非ARDS组患者。肠道菌群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ARDS组患者肠道有害菌肠球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含量较健康对照者显着增多(P<0.001);有益菌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含量显着减少(P<0.01)。多种产丁酸菌属如霍氏真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丁酸弧菌属、瘤胃菌科菌属、粪杆菌属、罗斯氏菌属、丁酸梭菌属、梭杆菌属及毛螺菌科菌属较健康对照者均明显减少(P<0.05)。其中梭杆菌属、毛螺菌科菌属NK4A136、毛螺菌科菌属UCG-010较非ARDS组患者显着减少(P<0.05)。ARDS组外周血丁酸含量显着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随机森林方法分析显示梭菌属、霍氏真杆菌属、大芬戈尔德菌属、粪杆菌属、瘤胃菌科菌属UCG013可作为AP-ARDS的潜在肠道菌群标志物。2.基础部分:(1)AP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外周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显着高于假手术组;胰腺及肺组织IL-1、IL-8、TNF-α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着高于假手术组。AP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肺M2型巨噬细胞明显降低。肺NF-κB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着增加。AP组小鼠结肠屏障功能受损,结肠ZO-1 mRNA、OccludinmRNA及其蛋白水平显着低于假手术组。(2)丁酸500mg/kg干预组小鼠胰腺中性粒细胞浸润比例较AP组显着减少,胰腺坏死程度无明显变化。胰腺IL-1、IL-8、TNF-α水平较AP组显着降低。丁酸500mg/kg干预组小鼠肺组织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比例较AP组显着减少,IL-1、IL-8、TNF-α水平亦显着下降。肺组织巨噬细胞比例较AP组显着降低,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显着升高。肺组织HMGB1 mRNA及蛋白水平较AP组显着降低,NF-κB蛋白表达显着下降。丁酸500mg/kg干预组小鼠结肠屏障功能较AP组改善,ZO-1 mRNA、Occludin mRNA及其蛋白水平显着高于AP组。丁酸200mg/kg干预组上述改变与A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3)VSL#3干预组小鼠结肠屏障功能较AP组改善,ZO-1 mRNA、Occludin mRNA及其蛋白水平显着升高。但胰腺炎症及肺损伤病理评分无明显减轻,胰腺及肺IL-1、IL-8、TNF-α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比例较AP组无明显下降,肺HMGB1 mRNA及蛋白水平、NF-kB蛋白水平无显着下降。结论:(1)AP-ARDS患者肠道多种产丁酸的益生菌含量显着降低,外周血丁酸含量较健康对照者显着减少。(2)梭菌属、霍氏真杆菌属、大芬戈尔德菌属、粪杆菌属、瘤胃菌科菌属UCG013可作为AP-ARDS的潜在肠道菌群标志物。(3)大剂量补充外源性丁酸(500mg/kg)通过抑制HGMB1/NF-κB通路,减少炎症因子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进而对AP相关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4)大剂量补充外源性丁酸(500mg/kg)及VSL#3可改善AP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但VSL#3未显示出对AP小鼠胰腺及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二、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周期调控紊乱与ARDS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周期调控在 ARDS 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法舒地尔调控RhoA/ROCK1信号通路改善脓毒症所致ARDS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与仪器 |
2.研究分组与建模 |
3.研究方法 |
4.统计学分析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Rho激酶抑制剂对 ARDS/ALI 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分泌型磷脂酶A2阻断剂通过减少肺表面活性剂降解对脂多糖致新生大鼠ARDS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剂在新生儿ARDS中的疗效观察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分泌型磷脂酶A2阻断剂对新生大鼠ARDS肺损伤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分泌型磷脂酶A2阻断剂在新生大鼠ARDS肺损伤中保护作用的体外实验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泌型磷脂酶A2及其在ARDS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简要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4)原花青素β2对百草枯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百草枯所致ARDS模型的建立及原花青素β2的干预作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动物及材料 |
2.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大鼠一般情况监测 |
3.2 肺组织大体观察 |
3.3 肺湿干比 |
3.4 各组大鼠肺通透指数的改变 |
3.5 各组大鼠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的变化 |
3.6 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肺损伤评分 |
4 讨论 |
4.1 ARDS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4.2 百草枯与ARDS |
4.3 原花青素β2对肺通透性的影响 |
4.4 原花青素β2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
4.5 原花青素β2对百草枯所致ARDS的治疗作用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原花青素β2改善百草枯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2.2 溶液配制 |
2.3 实验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原花青素β2对百草枯所致中性粒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
3.2 原花青素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1β、IL-18含量的影响 |
3.3 原花青素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IL-1β、IL-18 mRNA的影响 |
3.4 原花青素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氧化应激与ARDS |
4.2 原花青素β2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肺损伤 |
4.3 NLRP3炎性小体与ARDS |
4.4 IL-1β与ARDS |
4.5 IL-18与ARDS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NLRP3炎性小体在百草枯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动物分组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静默NLRP3基因对大鼠一般状况的影响 |
3.2 静默NLRP3基因对肺湿干比的影响 |
3.3 静默NLRP3基因对肺通透性的影响 |
3.4 静默NLRP3基因对肺泡灌洗液PMN的影响 |
3.5 静默NLRP3基因对肺组织中IL-1β与IL-18的表达情况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课题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急性肺损伤的认识 |
2 急性肺损伤的病因病机 |
3 中药复方药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4 中药单体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与临床表现 |
2 病理特征 |
3 ALI的发病机制 |
4 ALI的治疗药物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清金化痰汤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对BEAS-2B细胞损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质谱分析清金化痰汤及其含药血清的主要成分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干预作用的研究 |
前言 |
实验五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七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八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九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基于Rho A/ROCK/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黄芪甲苷保护PM2.5诱导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写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颗粒物污染与健康效应 |
1.1.细颗粒物PM2.5的理化特征 |
1.2.细颗粒物PM2.5对健康效应的影响 |
1.3.细颗粒物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机制 |
2.细颗粒物诱导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探讨 |
2.1.急性肺损伤与细颗粒物 |
2.2.炎症损伤是细颗粒物致急性肺损伤的重要机制 |
2.3.肺泡上皮细胞介导的水液转运功能下降是细颗粒物致肺损伤的关键结局 |
2.4.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介导的炎症渗出是细颗粒物致肺损伤的中心环节 |
2.5.粘附分子在细颗粒物致急性肺损伤中的桥梁作用 |
3.Rho A/ROCK信号通路在细颗粒物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探讨 |
3.1.小G蛋白Ras超家族中相关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
3.2.Rho A/ROCK信号通路在炎症因子介导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
4.NF-κB信号通路在细颗粒物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探讨 |
4.1.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
4.2.NF-κB信号通路在炎症因子介导急性肺损伤中的直接作用 |
5.细颗粒物PM2.5介导急性肺损伤的中医认识 |
5.1.中医学对PM2.5为主的大气污染的认识 |
5.2.PM2.5所致肺系疾病及急性肺损伤的中医认识 |
5.3.中药黄芪的益气功效是预防环境毒邪致病的关键 |
6.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内容 |
1.1.研究思路 |
1.2.研究内容 |
1.3.技术路线图 |
2.实验材料 |
2.1.实验动物 |
2.2.动物饲养 |
2.3.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
2.4.实验材料和试剂 |
3.试验方法 |
3.1.动物分组 |
3.2.给药方法 |
3.3.造模方法 |
3.4.动物处死 |
3.5.实验流程图 |
3.6.标本获取 |
3.7.指标检测 |
3.8.统计学方法及绘图 |
4.实验结果 |
4.1.一般情况 |
4.2.肺组织形态学观察 |
4.3.肺水肿指标的变化趋势 |
4.4.BALF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
4.5.肺组织HE染色 |
4.6.肺组织Mc Gugan病理评分 |
4.7.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计数 |
4.8.肺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的测定 |
4.9.肺组织中MPO水平的测定 |
4.10.肺组织中黏附因子的测定 |
4.11.肺组织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分析 |
4.12.肺组织中相关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4.13.肺组织中相关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 |
4.14.E-cadherin、ICAM-1与ALI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15.E-cadherin、ICAM-1与ALI相关指标的回归性分析 |
4.16.小结 |
5.讨论 |
5.1.PM2.5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的构建 |
5.2.基于多步骤黏附理论探讨炎症损伤在PM2.5致ALI中的作用机制 |
5.3.黄芪甲苷对PM2.5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 |
5.4.基于Rho A/ROCK/NF-κB通路探讨黄芪甲苷保护肺组织结构、抑制炎症渗出的机制 |
结论 |
本实验创新性及意义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黄芪补气功效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1.中药黄芪 |
1.1.历史沿革 |
1.2.化学成分 |
2.黄芪补气之功 |
2.1.益气升阳 |
2.2.益气止咳喘 |
2.3.益卫固表 |
2.4.补气利水 |
3.药理学作用 |
3.1.炎症损伤的药理学机制 |
3.2.免疫调节的药理学机制 |
4.黄芪及其化合物在急性肺损伤中的运用 |
5.总结 |
6.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香兰素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急性肺损伤概述 |
1.1.1 ARDS的定义 |
1.1.2 流行病学,发病率和死亡率 |
1.1.3 环境和遗传影响 |
1.1.4 ALI/ARDS的病理生理 |
1.1.5 ARDS的放射学 |
1.1.6 ARDS病理生理的分子机制研究 |
1.1.7 ARDS有效的治疗方法 |
1.1.8 ALI/ARDS的实验方法 |
1.2 香兰素的药理学研究 |
1.2.1 香兰素的合成 |
1.2.2 香兰素的药理作用 |
1.3 炎症反应在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1.3.1 促和抗炎细胞因子涉及ARDS |
1.3.2 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炎症途径 |
1.3.3 针对炎症途径的天然产物 |
1.4 氧化应激与ALI/ARDS |
1.5 Nrf2:一种抗炎抗氧化转录因子 |
1.6 结语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设备 |
2.1.2 实验耗材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试剂配制 |
2.1.5 实验细胞及培养 |
2.1.6 动物来源及饲养 |
2.2 实验方法 |
2.2.1 ALI模型的构建 |
2.2.2 肺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测 |
2.2.3 MPO活性的测定 |
2.2.4 炎性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测定 |
2.2.5 细胞及小鼠组织RNA的提取 |
2.2.6 实时PCR荧光定量 |
2.2.7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杂交 |
2.2.8 细胞生存能力分析 |
2.2.9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2.2.10 FRAP,CAT,SOD,GSH,ROS,MDA的蛋白质水平的测定 |
2.2.11 细胞及动物组织核蛋白提取 |
2.2.12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 |
2.2.13 统计分析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香兰素可以抑制ALI发生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
3.2 香兰素可以抑制ALI发生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 |
第4章 讨论 |
4.1 香兰素在ALI/ARDS中的抗炎作用 |
4.2 香兰素在ALI/ARDS中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1 定义及流行病学 |
1.1.2 发病机制 |
1.1.3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西医治疗进展 |
1.2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中医研究进展 |
1.2.1 祖国医学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认识 |
1.2.2 祖国医学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进展 |
1.3 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1.3.1 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中医理论基础 |
1.3.2 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西医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 |
1.4 小结 |
第二章 针刺足三里对实验性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系统评价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检索策略 |
2.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3 数据提取与偏倚风险评价 |
2.3 研究结果 |
2.3.1 纳入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3 研究质量和发表偏倚 |
2.3.4 疗效评价 |
2.4 讨论 |
2.4.1 影响针刺足三里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作用的因素 |
2.4.2 针刺足三里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结局指标的选择及机制探讨 |
2.4.3 局限性 |
2.4.4 进一步实验研究的方案优化 |
2.5 小结 |
第三章 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仪器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试剂配制 |
3.2 实验动物 |
3.3 实验流程及方案 |
3.3.1 实验流程图 |
3.3.2 实验分组 |
3.3.3 造模方法 |
3.3.4 干预措施 |
3.4 取材、指标观察与检测 |
3.4.1 血清样本收集 |
3.4.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收集 |
3.4.3 BALF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 |
3.4.4 肺组织取材 |
3.4.5 肺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3.4.6 肺组织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评估 |
3.4.7 肺湿/干重比值 |
3.4.8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
3.4.9 肺组织病理评分 |
3.4.10 肺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检测 |
3.4.11 肺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检测 |
3.5 统计分析 |
3.6 结果 |
3.6.1 一般现象观察及生存分析 |
3.6.2 肺组织病理结果 |
3.6.3 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W/D) |
3.6.4 BALF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计数 |
3.6.5 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 |
3.6.6 ELISA检测结果 |
3.6.7 ChAT、AChE活性检测 |
3.6.8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3.7 小结 |
3.8 讨论 |
3.8.1 ALI动物模型的评判标准 |
3.8.2 本实验采用的脓毒症ALI动物造模方式的理论依据及模型构造情况 |
3.8.3 干预措施以外的影响因素 |
3.8.4 肺脏局部CAP参与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调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 |
致谢 |
附件 |
(9)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清VEGF和PCP-Ⅲ表达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设备 |
2. 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伦理问题 |
2.3 研究方法 |
2.4 新生儿ARDS诊断标准 |
2.5 鼻塞式CPAP应用指征 |
2.6 插管机械通气指征 |
2.7 实验方法 |
2.8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ARDS组和非ARDS组患儿在生后不同时间点血清VEGF水平比较 |
3. ARDS组和非ARDS组患儿在生后不同时间点血清PCP-Ⅲ水平比较 |
4. 不同病情的新生儿ARDS患儿血清VEGF在生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
5. 不同病情的新生儿ARDS患儿血清PCP-Ⅲ水平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
6. ARDS组患儿血清VEGF水平和PCP-Ⅲ水平在不同时间的相关性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10)肠道菌群及丁酸在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预后及早期预测指标分析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
前言 |
实验技术路线图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丁酸变化 |
第二节 丁酸对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相关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探究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周期调控紊乱与ARDS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 陈飞杨.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法舒地尔调控RhoA/ROCK1信号通路改善脓毒症所致ARDS及其机制研究[D]. 王馨悦.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分泌型磷脂酶A2阻断剂通过减少肺表面活性剂降解对脂多糖致新生大鼠ARDS肺损伤的保护作用[D]. 罗景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4]原花青素β2对百草枯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江银玲.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5]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D]. 朱长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基于Rho A/ROCK/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黄芪甲苷保护PM2.5诱导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D]. 王智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 [7]香兰素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郭婷婷. 吉林大学, 2020(08)
- [8]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D]. 赖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清VEGF和PCP-Ⅲ表达水平的研究[D]. 刘弦. 扬州大学, 2020
- [10]肠道菌群及丁酸在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机制初探[D]. 熊洋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标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论文; 脓毒症论文; 肺损伤论文; 健康论文; 肺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