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kV线路过流保护误动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哲源[1](2021)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复压方向过流保护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升变电运行的时效性,要整合运行要求和具体操作规范,提高故障处理效率。本文分析了变电运行过程中复压方向过流保护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对应的整定数值,并对误动原因予以讨论,针对过流保护整改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程玉凯,沈文明[2](2021)在《变电站10 kV馈线保护配置及动作逻辑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继电保护动作流程,重点解释了继电保护的组成元件。依照各元件的动作条件为脉络,分析了10kV馈线所配置的各种保护的动作逻辑,为现场生产人员理解10 kV线路保护动作,熟练掌握故障发生后的处理流程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秦岩[3](2020)在《配电网调度合环操作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户对用电要求越来越高,除电能质量外,对供电连续性也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高危客户和敏感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更高。我国的配电网基本为开环运行方式,即在正常运行方式下,配电线路为单电源供电方式,而在故障或检修方式下,需通过配网负荷转移方式将负荷转移至其它线路供电。传统配电网采用停电后再将线路负荷转供至其它线路,但该操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用户对不停电连续供电的要求。随着配网设备的逐步增多,配电设备的改造逐步推进,配网检修工作也逐步增多,随之而来的是配网停电方式下负荷转移多与客户对供电连续性的矛盾。为了给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电力供应,配网经过逐年改造,逐步形成环网结构,即1条10kV线路有2个及以上电源点,并在线路联络点进行开断。配电网在一次设备上已具备合环条件。目前,根据用户连续供电的要求,大部分配电线路具备条件的均采取合环操作的方式,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合环操作原则,调度员仅根据运行经验进行合环操作条件判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部分情况下为避免故障,则采取停电的方式进行负荷转移。合环操作中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合环点两侧的电压差在合环过程中会产生循环电流和冲击电流,而在这两个电流叠加在负荷电流上时,将会导致系统潮流变化,从而导致电流增大,引起保护动作跳闸,对正常用户供电产生影响。因此,如果能够提前明确合环稳态电流和瞬时冲击电流的大小,则可以有效减少过负荷引起的线路故障,对合环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严艺方[4](2020)在《分布式电源接入下配电网电流保护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兴起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能源危机加剧、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DG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多地出台了扶持DG发展的政策及补贴措施,促进了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兴起。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中低压电网后给地区电网的电网规划、运行维护、电能质量,尤其是继电保护等方面带来了挑战,本文主要针对DG接入后对配电网电流保护影响的探索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论述了目前DG在地区电网中的发展趋势,并以菏泽地区电网为例,分析了DG迅猛发展的原因,介绍了实际工作中的电网稳控情况,并分析了 DG接入后对地区配电网前期预测及后期运维带来的影响,如潮流波动变大、预测难度增加、无功支持能力不足,频率调节能力下降等,从而确定了DG并网后需要关注的关键所在,即DG位置及容量的确定,对电压电能的影响,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接着通过基于菏泽地区电网本地的一个实例,提出了 DG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系统方案,解决了除继电保护的其他问题。2.从理论上用公式推导的方式地分析了 DG接入地区配电网后,其分布位置、容量大小、故障位置对短路电流及保护整定的影响,通过搭建基于PSCAD/EMTDC暂态仿真从理论的基础上证明其正确性,并计算DG接入不同情况下的准入容量验证了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得一致性和可靠性。3.提出了一种方向纵联保护结合过流保护的新策略,改进了原来的保护配置,根据一个或多个DG并网的位置进行分区,在其上游、下游配备不同的保护装置及方向性元件。并通过对某10kV线路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本方案的优劣所在。4.研究出一种更为经济的新策略,即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改进方案。探讨了传统的自适应保护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探索出DG接入保护背侧时,在分别两相故障、三相故障时等值阻抗与等值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形成了新的自适应保护公式,又针对此方法结合系统的运行方式和DG位置,制定了新的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的流程图。同时,针对此方法传输数据过大的问题,提出了DG接入下游双整定值策略,在DG接入与断开时投入不同的保护定值,提高保护的灵敏度。最后用仿真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
杨鼎[5](2020)在《配电网选线与保护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宜都东阳光公司的不断发展,用电负荷逐年增长,公司内部10kV配电系统存在分问题日益突显。配电网选线与保护的应用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宜都东阳光公司内部供电安全、可靠性,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政治和经济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宜都东阳光公司内部10kV供配电系统,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东阳光电厂与东阳光药厂10kV配电系统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主要用于解决10kV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难问题、越级跳闸问题、火电厂至药厂10kV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发展为相间接地、三相短路故障等问题。首先,介绍了宜都东阳光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火电厂基本情况,容性电流计算,线路保护定值以及发展简况。介绍了药厂基本情况及保护定值情况。最后总结了火电厂、药厂10kV配电系统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采用人工拉闸选线法寻找故障回路准确率低,倒闸操作过程中存在误操作引发人身、设备伤害风险;采用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容易误选;而采用触电消弧法、消弧线圈补偿法又无法选择故障回路。本文提出了一种脉冲电流选线综合消弧法,该种方法借鉴了小电流选线、触电消弧、消弧线圈补偿之优点,当发生故障时能快速找出故障线路。通过理论分析,建模仿真验证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为10kV不接地配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排查故障回路提供新的思路。再次,火电厂至药厂10kV线路频繁出现越级跳闸事故,其原因为线路始段、末端三相短路电流相差不大,保护采用三段式电流保护,过流一段保护选择性差,容易误动作,发生越级跳闸事故。为提高10kV供电线路安全、可靠性,发生相间短路、相间接地故障及三相接地故障时,要求线路保护装置可靠切除故障,不发生越级跳闸事故。考虑火电厂至药厂之间的10kV线路保护以光纤差动保护为主,过流二、三段保护作为后备保护。通过理论分析当火电厂至药厂线路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可以立即切除故障线路,药厂负荷线路发现三相短路故障时不发生越级跳闸事故,为宜都东阳光公司内部10kV配电系统保护整定提供参考。10kV配电网的总容性电流为计121.07A。考虑10kV火电厂至药厂线路主要布置在电缆沟、电缆桥架内,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容易引发其它线路故障,扩大时事故,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应当立即切除故障回路。然后,通过对配电网的选线与保护进一步的研究及改进,提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10kV火电厂至药厂线路两侧开关以光纤纵差保护为主保护,过流二、三段保护为后备保护,发生相间短路故障、相间接地短路故障、三相短路故障时,保护动作切除故障;脉冲电流选线综合消弧装置增加零序电流差动保护,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保护动作准确切除故障回路。在药厂10kV母线联络开关增设备自投装置确保供电可靠性。药厂负荷侧开关配置过流一、二、三段保护,同时增设单相接地选线单元,发生相间、三相短路故障时,保护动作切除故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启动备用设备后,停运故障回路,确保安全生产。最后,根据宜都东阳光公司发展规划以及公司领导对内部配电网确保供电高可靠性的指示,对宜都东阳光公司内部10kV配电网的研究的提出了下一步的计划。
乔妮,田振华[6](2019)在《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10 kV线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文中指出配电网自动化线路涉及3个及以上开关的保护整定,若每个开关设置一级保护,将存在保护时限紧张无法配合的问题。由于常规10 kV线路两段式过流保护0 s/0.3 s时限不能满足配电网自动化线路多级开关保护时限配合的要求,因此提出分级整定的方案,将配电网多个开关按保护安装位置及接带负荷性质划分为三级进行整定。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计算,验证了该方案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可保证继电保护动作的选择性,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李俊林[7](2018)在《含分布式电源的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关键问题及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能源形势变的越来越紧张,可再生能源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分布式电源在节能环保、灵活便捷、建造成本和持续利用等方面存在天然的优势,但是由于其受客观因素影响多、可控性差等缺点,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势必会对电网特别是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按照常规的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将可能引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拒动或误动,对电网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研究变电站继电保护优化配置,消除分布式电源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意义非常的显着和深远。在分布式电源对变电站的影响分析方面,把聊城供电公司110kV奥体变电站作为分析的模型,分析了常规继电保护的配置,同时根据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带来的多端电源、潮流分布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了变电站的110kV系统以及10kV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故障发生时的继电保护动作逻辑分析,得出了分布式电源对110kV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10kV线路保护以及备自投装置影响的要因。基于PSCAD仿真软件构建了 110kV变电站系统,通过仿真为变电站继电保护优化策略提供参考。在110kV系统继电保护优化研究方面,以分布式电源对110kV系统的影响为突破点,提出了针对性解决的方案,如配置距离保护和零序保护、功率方向保护和允许式方向纵联保护等。并运用零序电压分布、短路电流计算、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确定了允许式方向纵联保护的最优策略,同时根据该策略对所需的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二次组网等施工方案进行了配置。然后根据110kV变电站的设备参数,对相应继电保护的定值进行了验算和整定,通过PSCAD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最优策略能够解决110kV系统中110kV线路保护非同期合闸和变压器保护零序电压保护误动作问题。在10kV系统继电保护优化研究方面,针对10kV线路保护存在的误动问题,使继电保护装置具有选择性和方向性为研究思路。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分析和比对,提出配置光纤电流差动保护的最优策略;针对电源备自投装置可能存在的装置拒绝动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配置自适应性备自投功能的最优策略。同时对最优策略需要的二次改造方案和智能组件等进行了研究确定。通过PSCAD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最优策略能够解决10kV系统中10kV线路保护误动和备自投装置拒动的问题。本文研究成果将为解决分布式电源大规模的接入对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影响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含分布式电源110kV变电站的工程改造提供有效的参考。
张健,张军,张家玮[8](2017)在《励磁涌流引起的10 kV线路保护装置误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励磁涌流引起10kV线路保护装置误动的案例进行分析,对励磁涌流的原理、特点以及危害加以阐述,分析了其对10kV线路保护装置的影响及10kV线路保护装置过流定值整定的配合,并提出了防止励磁涌流引起10kV线路保护误动的方法以及管理控制措施。
曹明哲[9](2016)在《小型水电站接入对电网继电保护影响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型水电站的接入系统可以增大用户侧供电的可靠性,其大规模高渗透率的接入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梯级利用,但其并网位置灵活,发电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会导致配网内的潮流双向流动,继而导致传统的基于单端电气量信号的配电网保护无法适应双端电源下故障的判断和启动。另外,小水电的并网有时也会改变故障电流的大小和性质,常规配电网保护无法充分满足含小水电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标准,因此小水电大规模接入系统受到制约。针对小水电接入系统后的配电网进行仿真计算和研究,研究小水电的接入对原有继电保护机理的影响。为研究克服传统配电网保护弊端、满足含小水电配网的保护技术要求以及适应小水电高渗透率应用环境的保护方法提供有力的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依据小水电的自身结构和运行特点,并基于我国南方某地区配电网的小水电上网接线图,研究含小水电配电网中各种模块的原理和组成,在此基础上,搭建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的小水电模块、配电网模型和相关保护模块,从而基于该地区某变电站,搭建相应的小水电配电网网络。其次,针对如今配电网中广泛使用的三段式电流保护,在PSCAD/EMTDC环境下构建典型的IEEE7配电网络,分别从理论和仿真两个方面推导和研究小水电接入系统后,对电流保护Ⅰ和Ⅱ段的潜在影响,并以该保护能否可靠动作为评判依据,分析小水电的最大接入容量。再次,构建常用的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模块,进行小水电接入系统后的稳态和暂态仿真。研究丰水期和枯水期时小水电由于其发电量的波动性对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可靠性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归纳出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在小水电接入系统后可靠动作的要求和条件。最后,基于PSCAD/EMTDC平台实现了距离保护模块,并从接入容量和接入位置出发,分析小水电的接入对IEEE7配电网络中不同线路上距离保护Ⅰ和Ⅱ段的影响。依据仿真结果,获得距离保护在含小水电配电网中可靠应用的规律。
宁鹏[10](2014)在《10kV线路过流保护整定值计算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文中提出我们在使用传统方法对10kV电路进行过流整定计算时,往往会遇到一些计算与实际脱节,过流系统误动作等故障,甚至会出现系统保护动作后无法重合闸的现象。通过分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动化调度系统对10kV配网的过流保护进行较为全面的计算,而不是像传统方法一样只考虑某一回线路在开关位置的电流值作为单方面计算条件。
二、10kV线路过流保护误动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kV线路过流保护误动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变电运行过程中复压方向过流保护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复压方向过流保护的原理和整定数值 |
1.1 复压方向过流保护的原理 |
1.2 复压方向过流保护的整定数值 |
1.3 原则 |
2 变电运行过程中复压方向过流保护误动的原因 |
2.1 系统因素 |
2.2 人员因素 |
3 变电运行过程中复压方向过流保护的措施 |
3.1 升级自动化技术 |
3.2 整改复压过流保护机制 |
3.3 合理应用复压闭锁过流保护 |
4 结语 |
(3)配电网调度合环操作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配电网简介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配电网合环操作概述 |
2.1 配电网接线方式 |
2.2 配电网合环操作概念 |
2.3 配电网合环操作分类 |
2.4 配电网合环优缺点 |
第3章 配电网合环操作分析 |
3.1 配电网合环操作条件 |
3.2 配电网合环电流产生原因 |
3.3 配电网合环电流计算分析 |
3.3.1 合环操作潮流计算步骤 |
3.3.2 合环操作潮流计算方法 |
3.3.3 合环操作冲击电流计算方法 |
第4章 配电网合环操作仿真研究 |
4.1 PSASP软件介绍 |
4.2 仿真模型搭建 |
4.2.1 变压器模型 |
4.2.2 线路模型 |
4.3 仿真案例分析 |
4.3.1 同一变电站同一10kV母线出线合环分析 |
4.3.2 同一变电站不同10kV母线出线合环分析 |
4.3.3 同一220kV变电站不同110kV变电站出线合环分析 |
4.3.4 220kV变电站与110kV变电站出线合环分析 |
4.3.5 不同220kV变电站下出线合环分析 |
4.4 配电网合环操作结论 |
第5章 配电网合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
5.1 继电保护分析背景 |
5.2 继电保护影响分析 |
5.2.1 配电线路保护整定原则 |
5.2.2 配电网合环状态下的影响分析 |
5.2.3 合环操作后的影响分析 |
5.3 继电保护配合策略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分布式电源接入下配电网电流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运行影响研究 |
1.2.2 DG并网的保护策略研究 |
1.2.3 DG并网的重合闸策略与孤岛保护研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地区电网DG发展及影响分析 |
2.1 地区电网DG发展趋势分析 |
2.2 地区电网的负荷情况及稳控装置情况 |
2.3 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影响分析 |
2.4 分布式电源并网分析的关键点 |
2.4.1 DG位置和容量的确定 |
2.4.2 DG对电压电能的影响 |
2.4.3 DG对电网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的影响 |
2.4.4 DG并网对调度管理及运营的影响 |
2.5 实例分析 |
2.5.1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系统介绍 |
2.5.2 测算方法 |
2.5.3 测算结果分析 |
2.6 小结 |
第三章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流保护影响分析 |
3.1 DG对电流保护影响的理论推导 |
3.1.1 故障位置不同时各开关短路电流推导分析 |
3.1.2 DG位置变化时各开关短路电流推导分析 |
3.2 DG对电流保护影响的仿真模型 |
3.2.1 模型参数的选择 |
3.2.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3.3 仿真分析 |
3.3.1 未接入DG时的短路电流仿真研究 |
3.3.2 DG功率变化时对短路电流仿真分析 |
3.3.3 DG接入位置变化时对短路电流仿真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DG接入配电网的保护新策略 |
4.1 方向纵联保护结合过流保护的新方案 |
4.1.1 单个DG接在母线处或者环网柜处的方案 |
4.1.2 多个DG接在母线处或者环网柜处的方案 |
4.1.3 DG直接连在线路上的方案 |
4.1.4 DG直接连在环网线路上的方案 |
4.2 新方案的动作分析 |
4.3 算例仿真 |
4.4 小结 |
第五章 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的改进 |
5.1 自适应速断保护原理 |
5.2 已有的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存在的问题 |
5.3 含DG配电网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的改进 |
5.3.1 两相短路时策略探索 |
5.3.2 三相短路时策略探索 |
5.4 双整定值保护 |
5.5 新自适应保护配置方案及动作分析 |
5.6 仿真验证 |
5.6.1 DG上游保护 |
5.6.2 DG下游保护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配电网选线与保护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阐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宜都东阳光公司基本资料 |
2.1 火电厂基本资料 |
2.2 药厂基本资料 |
2.3 火电厂、药厂10kV配电系统存在问题 |
3 脉冲电流选线综合消弧法 |
3.1 脉冲电流选线综合消弧原理 |
3.2 构造选线仿真模型 |
3.3 选线仿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10kV配电网线路保护配置及定值整定方法 |
4.1 10kV配电网线路保护越级跳闸原因分析 |
4.2 10kV配电网线路保护整定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5 宜都东阳光10kV配电网选线与保护的改进 |
5.1 宜都东阳光10kV配电网选线与保护的改进方案 |
5.2 宜都东阳光10kV配电网零序电流差动选线仿真模型 |
5.3 宜都东阳光10kV配电网零序电流差动选线仿真分析 |
5.4 宜都东阳光10kV配电网选线与保护改进后的组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10 kV线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常规10 kV线路继电保护整定方案 |
1.1 配电网结构 |
1.2 常规10 k V线路保护整定方案 |
2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10 kV线路保护整定 |
2.1 保护配置 |
2.2 整定基本原则 |
2.3 整定计算 |
2.3.1 电流(时限)速断保护 |
2.3.2 过流保护 |
2.3.3 时限配合 |
2.3.4 特殊说明 |
3 案例分析 |
4 结语 |
(7)含分布式电源的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关键问题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分布式电源对变电站继电保护影响方面 |
1.2.2 含分布式电源的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问题解决方面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分布式电源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
2.1 分布式电源对110kV系统的影响分析 |
2.1.1 分布式电源对110kV线路保护的影响 |
2.1.2 分布式电源对变压器保护的影响 |
2.2 分布式电源对10kV系统的影响分析 |
2.2.1 分布式电源对10kV线路保护的影响 |
2.2.2 分布式电源对备自投装置的影响 |
2.3 分布式电源对变电站继电保护影响仿真分析 |
2.3.1 PSCAD/EMTDC仿真模型的参数 |
2.3.2 分布式电源对110kV系统的影响仿真分析 |
2.3.3 分布式电源对10kV系统的影响仿真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110kV线路保护和变压器保护优化对策 |
3.1 110kV线路非同期合闸及变压器保护误动作分析和对策 |
3.1.1 站端配置距离保护和零序保护方案分析 |
3.1.2 站端配置功率方向保护方案分析 |
3.1.3 配置允许式方向纵联保护方案分析 |
3.1.4 110kV线路非同期合闸及变压器保护误动作最优对策 |
3.2 110kV线路非同期合闸及变压器保护误动作对策仿真验证 |
3.3 小结 |
第4章 10kV线路保护及备自投装置优化对策 |
4.1 10kV线路保护误动作分析与对策 |
4.1.1 配置方向判别元件方案分析 |
4.1.2 配置光纤电流差动保护方案分析 |
4.1.3 10kV线路保护误动作最优对策 |
4.2 电源备自投装置拒动分析与对策 |
4.2.1 配置备自投联跳功能方案分析 |
4.2.2 配置自适应型备自投装置方案分析 |
4.2.3 电源备自投装置拒动最优对策 |
4.3 10kV线路保护及备自投装置优化对策仿真验证 |
4.3.1 10kV线路保护误动作对策仿真验证 |
4.3.2 备自投装置拒动对策仿真验证 |
4.4 小结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励磁涌流引起的10 kV线路保护装置误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误动事故案例 |
1.1 事故简要描述 |
1.2 线路保护装置过流保护原理 |
1.3 事故原因分析 |
2 励磁涌流的产生及特点 |
3 励磁涌流对10 k V线路保护的影响及危害 |
4 防止励磁涌流引起保护误动的方法 |
5 管理控制措施 |
6 结论 |
(9)小型水电站接入对电网继电保护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我国小水电的发展状况 |
1.3 小水电的接入对电网继电保护影响机理的研究现状 |
1.3.1 小水电建模研究现状 |
1.3.2 小水电接入对继电保护影响机理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含小水电的配电网系统的组成及其模型建立 |
2.1 含小水电的配电网系统的基本组成 |
2.2 PSCAD/EMTDC仿真软件 |
2.3 小水电模块 |
2.3.1 水轮机及其调速系统模块 |
2.3.2 水轮机及其调速系统模块的实现 |
2.3.3 同步发电机及其励磁系统模块 |
2.3.4 同步发电机及其励磁系统模型的实现 |
2.4 输电模块 |
2.4.1 架空线模型 |
2.4.2 杆塔模型 |
2.5 负载模块 |
2.5.1 恒定阻抗负载 |
2.5.2 感应电动机负载 |
2.6 南方某变电站小水电群流域配电网网络搭建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水电的接入系统对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影响 |
3.1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 |
3.1.1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原理 |
3.1.2 带时限电流保护原理 |
3.2 小水电的接入对配电网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影响 |
3.2.1 小水电上游AB线路末端F1处发生故障 |
3.2.2 小水电上游BC线路末端F2处发生故障 |
3.2.3 小水电下游CD线路末端F3处发生短路故障 |
3.2.4 相邻馈线AF线路末端短路F4处发生短路故障 |
3.3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仿真实现 |
3.3.1 三段式电流保护模块 |
3.3.2 不含小水电的配电网保护参数的确定 |
3.3.3 小水电的准入容量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小水电的接入系统对反时限过流保护的影响 |
4.1 反时限过流保护 |
4.1.1 反时限过流保护原理 |
4.1.2 反时限过流保护的整定和时限配合 |
4.2 小水电的接入对反时限过流保护的影响 |
4.3 反时限过流保护的仿真实现 |
4.3.1 反时限过流保护模块的搭建 |
4.3.2 小水电的接入对反时限过流保护影响的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小水电的接入系统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
5.1 距离保护 |
5.1.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
5.1.2 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
5.1.3 阻抗继电器 |
5.2 小水电的接入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分析 |
5.2.1 故障发生在小水电的上游 |
5.2.2 故障发生在小水电的下游 |
5.3 距离保护的仿真 |
5.3.1 距离保护模块的搭建 |
5.3.2 距离保护的实现 |
5.4 小水电的接入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仿真 |
5.4.1 小水电的接入容量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
5.4.2 小水电的接入位置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结论及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Ⅰ南方某小水电群流域配电网网络PSCAD仿真实现 |
(10)10kV线路过流保护整定值计算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10k V线路过流保护的常见问题 |
1.1 10k V线路过流整定灵敏度不够 |
1.2 恶劣天候影响 |
1.3 重合闸失败 |
2 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
2.1 电子机械式传感器的弊端 |
2.2 使用可以远程维护的设备代替跌落式熔断器 |
2.3 综合判断系统电流以实施保护动作 |
3 系统升级原则 |
3.1 响应速度的提高 |
3.2 分析全网数据 |
3.3 减少人工参与 |
4 结束语 |
四、10kV线路过流保护误动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变电运行过程中复压方向过流保护的相关研究[J]. 刘哲源. 中国设备工程, 2021(16)
- [2]变电站10 kV馈线保护配置及动作逻辑探究[J]. 程玉凯,沈文明. 山东工业技术, 2021(04)
- [3]配电网调度合环操作分析研究[D]. 秦岩. 南昌大学, 2020(01)
- [4]分布式电源接入下配电网电流保护策略研究[D]. 严艺方. 山东大学, 2020(12)
- [5]配电网选线与保护的应用研究[D]. 杨鼎. 三峡大学, 2020(06)
- [6]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10 kV线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J]. 乔妮,田振华.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9(02)
- [7]含分布式电源的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关键问题及其优化研究[D]. 李俊林. 山东大学, 2018(02)
- [8]励磁涌流引起的10 kV线路保护装置误动分析[J]. 张健,张军,张家玮. 山西电力, 2017(03)
- [9]小型水电站接入对电网继电保护影响机理研究[D]. 曹明哲.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6(07)
- [10]10kV线路过流保护整定值计算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宁鹏. 通讯世界, 2014(03)
标签:过流保护论文; 小水电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距离保护论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