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数字音频信号的采样(论文文献综述)
滕焱[1](2021)在《基于声道低频能量比的自同步数字音频水印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数字音频水印算法,未曾在音频中嵌入同步信号,导致嵌入水印的音频存在不可感知性、抗攻击性和鲁棒性等性能差问题,为此提出基于声道低频能量比的自同步数字音频水印算法研究。采用降维和加密的方式,预处理数字水印;分段处理数字音频,并嵌入同步信号,采用声道低频能量比技术,将数字水印图像,嵌入数字音频;设计水印图像提取步骤,提取水印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确定数字音频攻击方式,不可感知性、抗攻击性和鲁棒性等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对比3组算法的不可感知性、抗攻击性和鲁棒性,此次研究的自同步数字音频水印算法,具有较优的不可感知性、抗攻击性和鲁棒性。
唐毅成[2](2021)在《基于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数字音频水印方法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数据与信息的存储及传输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为人类提供了便利但随之也形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作品侵权、篡改等问题不断发生。特别是近些年频频出现的对于音频信息的任意编辑、抄袭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版权所有者而言也势必会导致巨大的损失。音频数字水印技术是指在音频媒体中隐藏某些机密的水印信息(可以是图像、声音、视频等),以达到证明载体音频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一项技术,在版权保护、身份认证、内容防伪、军事情报、隐秘通信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成为近年来通信和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分析了以音频为载体的数字水印的相关问题,深入研究了变换域水印算法,针对鲁棒性水印设计实现两种基于变换域的水印算法,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针对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难以平衡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水印算法。在对原始语音进行分段处理之后,对各段完成三级小波变换,然后选取低频分量,构建矩阵,对奇异值进行求解,通过调整奇异值的方式实现水印的嵌入,这种方法可通过选取适用的嵌入强度来兼顾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实验结果表明,水印提取正确率达到97%以上。(2)针对水印内容增加,音频的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都会下降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音频水印算法。在嵌入阶段,重点通过双树复小波变换对载体音频实现三级分解,选择低频信息,之后对其完成奇异值分解,结合调整奇异值的方式实现水印的有效嵌入。最终结果表明,本算法对比基于小波变换的算法,在保证载体音频良好的鲁棒性的同时,能够隐藏并提取图像机密水印,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小波变换的水印算法相比,信噪比提高了 10%,水印容量提高了 1倍以上。
李佳[3](2021)在《基于频域的数字音频水印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音频信号中嵌入所有者的有效版权信息的技术称为数字音频水印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数字音频的版权问题,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内的重要研究之一。而且同步问题对于音频信号的研究十分重要,所以音频水印技术的发展较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破解工具导致了数字音频的被侵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今对音频水印算法的性能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音乐音频类型的多样性,对于现有的基于频域的音频水印算法使用不同变换进行级联的方式实现水印信息的嵌入,并不能保证同时适用于大部分类型的音乐音频,没有良好的泛化能力。所以,本文针对传统的基于频域的音频水印算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总结,一方面针对的是传统嵌入式音频水印算法,一方面则针对“非嵌入式”,即传统音频零水印算法。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通过查阅文献、整理资料,介绍了关于音频信号(包括了语音信号)的内容,并对音频水印领域的经典论文和前沿论文进行了仔细研读,系统总结了音频水印技术相关的知识。介绍了一些经典的音频水印算法的原理,其中对基于频域的音频水印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势和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思路。(2)在传统的嵌入式音频水印算法中,并没有有效解决不可感知性,有效载荷和鲁棒性这三者的权衡问题,同时,水印信息表现出了弱安全性,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秘密分享和平稳小波变换(SWT)的数字音频水印算法。首先,利用了Shamir的秘密共享方案对水印信息处理得到n份秘密信息,其中n-1份存储在区块链中,剩余一份嵌入到根据水印信息特征产生出的哈希码选定的浊音帧中。在频域内,通过SWT和Schur分解(SD)来修正浊音帧的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将水印自适应地嵌入到从SD获得的正交矩阵的第一列元素中。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具有较高的不可感知性,对各种信号攻击有着很高的鲁棒性,有效载荷高达1.39kbps。(3)为了使得零水印的构造时选取的音频特征更具有代表性,并去除伴奏参与特征的提取过程,本文又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谐波特征结合的鲁棒音频零水印算法。首先将原始音频中的语音通过谐波噪声模型(HNM)建模后获取到谐波部分后,在利用K-means聚类算法获得每帧谐波部分的高通SWT子带的大幅值区域来构造零水印,通过大幅值区域确定的奇异值均值集合作为SVM样本集,进行SVM训练,从而生成决策函数。水印检测方式为盲检测,指的是利用构造零水印阶段得到的决策函数来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音频来说都表现出很强的抗攻击效果。
武晨艳[4](2021)在《DCT域上自适应抗HSI音频水印算法》文中指出音频水印算法将表示特定含义的信息(音频创作者的相关信息、音频文件的下载及传播记录)嵌入到音频文件中,不影响原始音频文件自身的品质;在发生版权纠纷的情况下,能够将嵌入音频中的水印信息正确地提取出来,即使嵌入水印后的音频受到信号处理攻击,水印提取的正确性也不会受到影响。在音频中嵌入水印可以实现音频版权的追踪,它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嵌入水印后算法的不可感知性,还取决于提取时的鲁棒性。两者之间是相互制衡的,能否使两者达到更好的平衡是音频水印算法是否能够实用化的决定因素。近年来,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的水印算法受到广泛关注,DCT变换计算效率高,对音频作该变换后,能量集中且守恒。本文针对DCT域上的音频水印,研究自适应嵌入技术和提取时的抗宿主信号干扰(Host Signal Interference,HSI)技术,保证嵌入的水印在不可感知的前提下,最大化水印提取的鲁棒性。自适应嵌入技术随宿主音频的不同,自适应地确定嵌入参数。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常用于嵌入水印的不可感知性参数。目前基于SNR自适应的音频水印算法对于是否存在进一步提高嵌入参数的上限的空间,没有给出回答;对于DCT域上音频水印提取时处理HSI的算法,目前的研究没有利用HSI对水印提取的积极作用,算法的鲁棒性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基于以上自适应音频水印算法的研究现状,本文借鉴DCT域上自适应图像水印算法的思想,提出自适应抗HSI音频水印算法,在保证水印不可感知的前提下,最大化水印的鲁棒性。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一种提高嵌入参数上限的自适应函数关系。在建立嵌入参数与SNR之间的函数关系时,将DCT能量守恒原理考虑其中,提高了嵌入参数的上限,从而更好地平衡水印的不可感知性和鲁棒性;在此基础上,对适合嵌入水印的音频分段,根据确定的函数关系自适应地确定每一段音频的嵌入参数,使得音频文件获得一致的SNR,并通过对五种不同类型的音频进行仿真实验来验证本文算法在不可感知性方面的有效性。(2)提出一种引入HSI控制因子提高算法鲁棒性的策略。通过理论分析可知,HSI对水印提取的结果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引入HSI控制因子后,能够更好地消除HSI对水印提取的消极影响,同时通过HSI控制因子的合适取值,最大程度的保留其对水印提取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并通过对五种不同类型的音频进行仿真实验来验证本文算法在鲁棒性方面的有效性。对五种不同类型的音频进行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从不可感知性方面来说,本文算法的SNR大于现有算法的SNR,本文算法SNR的均值相比A-SNR算法、OPT-SNR算法、MO-PN算法和DCT-GA算法分别提高了4.6、3.7、3.2和1.3;从算法对常规攻击的鲁棒性方面来说,本文算法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均值明显优于ASNR算法和OPT-SNR算法,对于MP3攻击(64kbps),本文算法的BER相比MO-PN算法和DCT-GA算法分别提高了12.84%和2.12%,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嵌入水印的不可感知性,同时,也提高了抵抗攻击的鲁棒性,使两者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的平衡。本文以上述创新算法为关键技术,实现了数字音频水印隐蔽嵌入与鲁棒提取系统,包括用户登录、原始音频选择、水印信息生成、水印嵌入、添加攻击和水印提取六个模块。
杨艳聪[5](2021)在《抗翻录攻击的鲁棒音频水印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字形式的信息,此外高速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上传和下载这些数字信息尤为快捷、便利。同时,由于数字信息的复制,编辑和传输的便利性和高保真度,在过去的十年中,创建,分发,使用和重用数字信息也变得简单便捷。但是,这些信息爆炸性增长给整个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对那些利用数字信息和网络的特性来进行非法复制,分发和使用的威胁也让人们心存忧虑。并且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录音笔的普及,普通用户可以轻松地获取受版权保护的音频。受版权保护的音频经翻录后,水印信息可能会被攻击而不能被完全提取,从而使版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因此,对数字多媒体数据版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己成为多媒体信息安全的研究热点。基于数字音频信号在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公司的广泛应用,以及对音频信号版权保护和追踪溯源的实际需求,本文以数字音频信号为研究对象,对数字音频信号抗翻录和去同步攻击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为了解决翻录攻击下传统数字音频水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抗翻录攻击的溯源追踪音频水印算法。给出了系数对数均值的定义,构造了基于系数对数均值特征的鲁棒音频水印算法。将帧号和版权信息一起嵌入到载体信号中,提取端由帧号同步含水印的音频帧,进一步提取版权信息来证实音频内容的所有者,并进行溯源追踪。该算法对部分信号处理操作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同时对于翻录攻击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2)在前一部分系数对数均值特征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此特征的数字语音信号静音段和非静音段的分离方法。将水印信息嵌入到相邻两段语音信号系数对数均值残差的特征中,提出了一种抗翻录和去同步攻击的鲁棒语音水印算法。测试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不可听性,鲁棒性,以及较高的系统安全性。
姚明明[6](2021)在《数字音频水印算法的研究及性能测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数据在生产、存储和发布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出现了多媒体数字产品被侵权、盗版和恶意篡改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数字水印技术应运而生。数字水印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数字音频水印技术旨在保护数字音频产品的版权。一个有效的数字音频水印系统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不可感知性、鲁棒性和容量。针对数字音频信息的版权保护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数字音频水印算法,能够在保持一定的不可感知性和水印嵌入量的前提下,拥有良好的鲁棒性。一是提出一种基于范数的离散小波变换域数字音频水印算法,提出的算法中将原始音频载体信号分帧后先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将得到的低频系数构造成两个向量并计算出向量范数,最后通过量化向量范数实现嵌入水印信息的目的。二是提出一种基于范数比的提升小波变换域自适应数字音频水印算法,该算法将分帧后的音频信号进行提升小波变换,选取低频系数构造成两个向量,计算其范数比,通过量化范数比嵌入水印,以信噪比的取值最大作为约束条件,动态地在载体音频信号中嵌入水印。大量的音频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种数字音频水印算法有较好的不可感知性,满足水印嵌入容量要求,而且在抵抗常规信号处理攻击,包括添加噪声、重采样、重量化、低通滤波和MP3压缩等攻击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此外,在水印预处理方面,将水印信息转化为二值图像,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加信息冗余提高了水印系统的鲁棒性。利用Arnold变换置乱水印,还通过Logistic混沌序列对水印信息加密,进一步提高了水印系统的安全性。
杨淏博,严律,漆星雨,唐海翔,王贤波[7](2020)在《数字音频产业化研究及应用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了数字音频产业发展历程,紧接着详细探究了数字音频技术的定义与创作过程,最后探讨了模拟与数字音频技术在产业中的先进性,及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数字音频的前景。数字音频即数字化技术现在已经全面地渗透到社会之中。由此可见,对数字音频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其对全球数字化具有重要作用。
焦峤[8](2020)在《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音频技术不仅在专业音乐制作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它更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音乐教育中。当前国外对音乐表演专业的研究逐渐开始呈现出科学性和实证性的特点,尤其对音乐表演风格的诠释和音乐特点的分析,越来越趋向于运用数字音频技术将表演特征的音响参数“数据化”和“可视化”。由于数字音频技术具有强大的操作空间,它给音乐艺术教育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体验。数字音频技术在国内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到这项技术在音乐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并开始投入研究。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从我国职业教育音乐表演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职业教育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特点,阐述数字音频技术在国内外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应用状况,对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应用方案的设计并加以实施,解决传统音乐表演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后实训效率偏低等问题。通过数字音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表演的音准、节奏、技术细节三方面进行及时反馈训练,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使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更加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实训的效率,与此同时还加强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张毅[9](2020)在《基于GSM网络的数字音频信号控制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高数字音频信号的输出稳定性,及信号输出的信噪比,提出基于GSM网络的数字音频信号控制方法.构建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网络数字音频信号采样模型,采用高分辨的图谱特征提取方法进行GSM网络数字音频信号的谱分析,结合小波尺度分解方法进行GSM网络数字音频信号特征分解,建立GSM网络数字音频信号的信号滤波和噪声抑制模型,采用分段匹配滤波检测器进行GSM网络数字音频信号的输出抗干扰设计,在GSM网络中实现数字音频信号的输出均衡处理,提高GSM网络数字音频信号的输出均衡性和抗干扰性,采用分数间隔均衡控制方法,实现GSM网络数字音频信号的输出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GSM网络数字音频信号输出控制的自适应性较好,特征分辨能力较强,提高了数字音频信号的输出稳定性.
刘居正[10](2020)在《倒谱域音频水印算法研究》文中认为数字音频的广泛应用与易于传播,使其版权保护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字水印技术是解决版权保护问题的一种有效技术。针对数字音频的版权问题本文研究了数字音频的水印算法,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版权保护等鲁棒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提出了倒谱域音频二维映射水印算法。算法将一维音频序列映射为二维矩阵,对矩阵分块后进行复倒谱变换,将水印嵌入在复倒谱系数中。大量音频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可以抵抗重采样、重量化、时域增幅、剪切、低通滤波、MP3压缩、高斯白噪声七种攻击,在七种攻击下提取水印的相似度平均高达99%以上。该算法的鲁棒性优于小波域与倒谱域结合算法,且在重采样攻击下获得了比先进的范数域算法更好的鲁棒性,该算法可适用于语音、声乐及器乐音频。(2)针对不可感知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提出了倒谱域音频时域能量盲水印算法。通过分析音频信号的时域能量挑选嵌入段,使嵌入段的复倒谱系数均值落在阈值两端从而嵌入水印。算法可自适应调整嵌入阈值,并实现了水印的盲提取。仿真结果显示算法嵌入水印的不可感知性较好。相比其它改进的统计均值调制算法以及小波域的不可感知性水印算法,该算法的不可感知性更好。除对重量化攻击鲁棒性不足,在重采样、时域增幅、剪切、低通滤波、MP3压缩、高斯白噪声攻击下提取的水印相似度可达93%以上。该算法可适用于语音、声乐及器乐音频。
二、论数字音频信号的采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数字音频信号的采样(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数字音频水印方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数字水印技术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数字音频水印技术 |
2.1 数字音频水印技术 |
2.2 数字音频水印的特点 |
2.3 数字音频水印的分类 |
2.4 数字音频水印的要求 |
2.5 数字音频水印的主要攻击手段 |
2.6 水印评价指标 |
2.7 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领域 |
2.8 人类听觉系统 |
2.9 声音信号数字化 |
2.10 音频的传播 |
2.11 常见水印算法 |
2.12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音频水印算法 |
3.1 小波变换 |
3.2 奇异值分解 |
3.3 基于小波变换的音频水印算法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音频水印算法 |
4.1 双树复小波变换 |
4.2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音频水印算法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频域的数字音频水印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音频基础 |
2.1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 |
2.2 人类听觉系统的掩蔽效应 |
2.3 语音的主要特性 |
2.3.1 语音的产生 |
2.3.2 语音清浊音的产生 |
2.3.3 清浊音分类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字音频水印技术基础 |
3.1 数字水印的基本概念 |
3.1.1 数字水印的定义 |
3.1.2 数字水印系统的框架结构 |
3.1.3 数字水印系统的性能指标 |
3.2 数字音频水印的主要应用 |
3.3 常见的音频水印算法 |
3.3.1 基于时域的嵌入式音频水印算法 |
3.3.2 基于频域的嵌入式音频水印算法 |
3.3.3 基于音频特征的零水印算法 |
3.4 音频水印的攻击 |
3.4.1 常见攻击类型 |
3.4.2 同步攻击类型 |
3.5 音频水印算法的评价标准 |
3.5.1 不可感知性评价标准 |
3.5.2 有效载荷评价标准 |
3.5.3 鲁棒性评价标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秘密分享和SWT的数字音频水印算法 |
4.1 设计思想 |
4.2 算法基本原理 |
4.2.1 Shamir的秘密分享方案 |
4.2.2 区块链技术 |
4.2.3 hashcode相关概念 |
4.2.4 平稳小波变换 |
4.2.5 Schur分解 |
4.3 算法流程描述 |
4.3.1 水印信息预处理 |
4.3.2 音频信号预处理 |
4.3.3 嵌入阶段 |
4.3.4 提取阶段 |
4.4 实验仿真与测试 |
4.4.1 安全性测试 |
4.4.2 不可感知性测试 |
4.4.3 有效载荷 |
4.4.4 鲁棒性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VM和谐波特征结合的鲁棒音频零水印算法 |
5.1 设计思想 |
5.2 算法基本原理 |
5.2.1 SWT子带的特征 |
5.2.2 支持向量机 |
5.2.3 K-means聚类算法 |
5.2.4 奇异值分解 |
5.3 算法流程描述 |
5.3.1 构造零水印 |
5.3.2 水印检测阶段 |
5.4 实验仿真与测试 |
5.4.1 安全性测试 |
5.4.2 鲁棒性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DCT域上自适应抗HSI音频水印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嵌入参数自适应变化依据 |
1.2.2 抗HSI算法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音频水印算法及其相关技术 |
2.1 基本知识 |
2.1.1 音频水印算法分类 |
2.1.2 音频水印算法的基本要求 |
2.1.3 攻击类型 |
2.1.4 评价指标 |
2.1.5 应用领域 |
2.2 音频算法框架 |
2.3 嵌入参数选取综述 |
2.4 嵌入与提取算法 |
2.4.1 量化方法 |
2.4.2 扩频方法 |
2.4.3 HSI处理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适应抗HSI音频水印算法 |
3.1 问题分析 |
3.2 自适应抗HSI音频水印算法 |
3.2.1 自适应调参模型 |
3.2.2 抗HSI音频水印嵌入算法 |
3.2.3 抗HSI音频水印提取算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分析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环境与数据 |
4.1.2 实验设计过程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2.1 不可感知性 |
4.2.2 鲁棒性 |
4.2.3 实验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字音频水印隐蔽嵌入与鲁棒提取系统设计 |
5.1 软件介绍 |
5.1.1 VSCode介绍 |
5.1.2 Python介绍 |
5.2 数字音频水印隐蔽嵌入与鲁棒提取系统需求分析 |
5.2.1 功能需求 |
5.2.2 非功能需求 |
5.3 数字音频水印隐蔽嵌入与鲁棒提取系统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抗翻录攻击的鲁棒音频水印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内容的音频数字水印技术 |
1.2.2 基于附加信息的音频数字水印技术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音频数字水印技术 |
2.1 音频数字水印基本理论 |
2.1.1 音频数字水印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2.1.2 音频数字水印的分类 |
2.1.3 音频数字水印的主要应用领域 |
2.2 音频数字水印系统的通用模型 |
2.2.1 音频水印的嵌入与提取 |
2.2.2 音频水印的攻击方式 |
2.2.3 音频水印的评价标准 |
2.3 音频数字水印算法介绍 |
2.3.1 时间域音频水印算法 |
2.3.2 变换域音频水印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抗翻录的鲁棒音频水印算法 |
3.1 引言 |
3.2 系数对数均值 |
3.2.1 系数对数均值的定义 |
3.2.2 系数对数均值的鲁棒性分析 |
3.3 音频水印方案 |
3.3.1 水印的嵌入 |
3.3.2 水印的提取 |
3.4 实验结果 |
3.4.1 不可听性测试 |
3.4.2 鲁棒性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抗翻录和去同步攻击的鲁棒音频水印算法 |
4.1 引言 |
4.2 系数对数均值残差 |
4.2.1 系数对数均值残差的定义 |
4.2.2 系数对数均值残差的鲁棒性 |
4.3 音频水印方案 |
4.3.1 非静音段检测 |
4.3.2 水印的嵌入 |
4.3.3 水印的提取 |
4.4 实验结果 |
4.4.1 不可听性测试 |
4.4.2 鲁棒性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6)数字音频水印算法的研究及性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数字音频水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创新点 |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数字音频水印基础理论 |
2.1 概述 |
2.2 数字音频水印的性质与分类 |
2.2.1 数字音频水印的性质 |
2.2.2 数字音频水印的分类 |
2.3 数字音频水印的主要应用 |
2.4 数字音频水印的常见攻击 |
2.4.1 普通攻击类型 |
2.4.2 同步攻击类型 |
2.5 数字音频水印的评价标准 |
2.5.1 不可感知性评价标准 |
2.5.2 鲁棒性评价标准 |
2.5.3 水印容量评价标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范数的DWT域数字音频水印算法 |
3.1 概述 |
3.2 主要技术与原理 |
3.2.1 离散小波变换 |
3.2.2 向量范数 |
3.2.3 Arnold变换 |
3.2.4 混沌加密 |
3.3 基于范数的DWT域数字音频水印算法流程 |
3.3.1 水印预处理 |
3.3.2 水印嵌入过程 |
3.3.3 水印提取过程 |
3.4 仿真实验结果和性能测试 |
3.4.1 水印安全性测试 |
3.4.2 不可感知性测试 |
3.4.3 鲁棒性测试 |
3.4.4 容量测试 |
3.4.5 实验总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范数比的LWT域自适应数字音频水印算法 |
4.1 概述 |
4.2 主要技术与原理 |
4.2.1 提升小波变换 |
4.2.2 量化算法原理 |
4.3 基于范数比的LWT域自适应数字音频水印算法流程 |
4.3.1 水印预处理 |
4.3.2 水印嵌入过程 |
4.3.3 水印提取过程 |
4.4 仿真实验结果和性能测试 |
4.4.1 水印安全性测试 |
4.4.2 不可感知性测试 |
4.4.3 鲁棒性测试 |
4.4.4 实验总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7)数字音频产业化研究及应用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音频在产业中的历史进程 |
二、数字音频的定义与创作 |
三、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现状 |
四、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前景 |
(一)优化原有编码系统 |
(二)重点发展数字音频外接设备和工作站的优势特性 |
结语 |
(8)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3 研究的实际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核心概念界定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1.3.4 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
1.4 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具备现代音乐教学的理论依据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
2.1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总体情况 |
2.1.1 专业设置情况调查 |
2.1.2 人才培养模式调查 |
2.1.3 课程体系调查 |
2.1.4 实训场所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
2.1.5 教学评价体系 |
2.1.6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2.2 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于音乐表演教学可行性调查分析 |
2.3 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
2.3.1 音乐表演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 |
2.3.2 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优势 |
第三章 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于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设计 |
3.1 教学设计原则 |
3.1.1 符合专业需求原则 |
3.1.2 符合实用性原则 |
3.1.3 符合易用性原则 |
3.2 数字音频技术应用的教学环境设计 |
3.2.1 硬件构成 |
3.2.2 软件构成 |
3.2.3 声学设计 |
3.3 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 |
3.3.1 教学目标的确立 |
3.3.2 教学设计的原则 |
3.3.3 教学流程的设计 |
3.3.4 教学方法 |
3.3.5 教学重难点 |
3.3.6 评价制度的制定 |
第四章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于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实施 |
4.1 教学实施的前期准备 |
4.1.1 确定实施对象 |
4.1.2 确定分组 |
4.1.3 确定教学内容 |
4.1.4 确定教学目标 |
4.1.5 课前准备 |
4.2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 |
4.3 数字音频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
第五章 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中应用的结果分析 |
5.1 教学结果分析 |
5.1.1 教学结果 |
5.1.2 数据结果分析 |
5.2 访谈结果分析 |
5.2.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5.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5.3 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教学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5.3.1 影响教学进度 |
5.3.2 教学硬件设施问题 |
5.3.3 教学软件设施问题 |
5.3.4 师资问题 |
5.4 进一步优化策略 |
5.4.1 优化实训设施 |
5.4.2 树立更积极的教学态度 |
5.4.3 优化操作方法 |
5.4.4 完善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
5.4.5 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基于GSM网络的数字音频信号控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GSM网络数字音频信号模型和谱分析 |
1.1 数字音频信号的扩频处理 |
1.2 信号谱分析 |
2 数字音频信号控制优化 |
2.1 信号输出的抗干扰滤波器结构设计 |
2.2 GSM网络数字音频信号控制优化输出 |
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3.1 硬件环境 |
3.2 软件环境 |
3.2.1 网络配置 |
3.2.2 仿真软件配置 |
3.2.3 基本参数设置 |
4 结语 |
(10)倒谱域音频水印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数字水印基本概念 |
1.2.1 数字水印系统 |
1.2.2 数字水印分类 |
1.3 音频水印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非倒谱域音频水印算法研究现状 |
1.3.2 倒谱域音频水印算法研究现状 |
2 相关基础 |
2.1 音频信号简介 |
2.2 复倒谱变换及其性质 |
2.3 音频水印算法性能评价 |
2.3.1 不可感知性 |
2.3.2 鲁棒性 |
2.3.3 容量 |
2.4 常见音频信号攻击 |
3 倒谱域音频二维映射水印算法研究 |
3.1 倒谱变换特点分析 |
3.2 二维映射方法 |
3.3 算法原理 |
3.3.1 水印置乱 |
3.3.2 嵌入方法 |
3.3.3 提取方法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仿真环境 |
3.4.2 选用的音频数据库 |
3.4.3 不可感知性 |
3.4.4 鲁棒性 |
3.4.5 嵌入容量 |
3.4.6 嵌入因子 |
3.5 本章小结 |
4 倒谱域音频时域能量盲水印算法研究 |
4.1 音频时域能量分析 |
4.2 统计均值调制 |
4.3 算法原理 |
4.3.1 嵌入方法 |
4.3.2 提取方法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可感知性 |
4.4.2 鲁棒性 |
4.5 本章小结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四、论数字音频信号的采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声道低频能量比的自同步数字音频水印算法研究[J]. 滕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5)
- [2]基于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数字音频水印方法设计[D]. 唐毅成. 扬州大学, 2021(08)
- [3]基于频域的数字音频水印算法研究[D]. 李佳.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DCT域上自适应抗HSI音频水印算法[D]. 武晨艳.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5]抗翻录攻击的鲁棒音频水印算法研究[D]. 杨艳聪.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6]数字音频水印算法的研究及性能测试[D]. 姚明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数字音频产业化研究及应用开发[J]. 杨淏博,严律,漆星雨,唐海翔,王贤波. 剧影月报, 2020(06)
- [8]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焦峤.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9]基于GSM网络的数字音频信号控制方法[J]. 张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0]倒谱域音频水印算法研究[D]. 刘居正.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