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胆及其混淆品桃儿七的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丁晓倩,陈正阳,邹玉清,严辉,王吓长,胡杨,胡立宏[1](2021)在《坚龙胆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薄层色谱、HPLC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评价15批不同产地坚龙胆药材,为提高坚龙胆质量标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对坚龙胆药材进行鉴定;采用HPLC-DAD法建立坚龙胆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开展相似度评价,对其中两个特征有效性成分[龙胆苦苷和2’-(2,3-二羟基苯甲酰)-獐牙菜苷]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建立了高效便捷的坚龙胆薄层鉴别方法;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出峰时间适中、方法稳定,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6个色谱峰。15批坚龙胆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按共有峰计算在0.946~0.998;建立坚龙胆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龙胆苦苷和2’-(2,3-二羟基苯甲酰)-獐牙菜苷在该色谱条件下分离良好,线性关系良好(r> 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3%,99.16%。结论建立的坚龙胆薄层鉴别方法和HPLC指纹图谱稳定可靠,能有效区别坚龙胆、龙胆及其易混淆品;同时建立两个有效成分的HPLC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全面提高坚龙胆质量控制方法提供指导。
简宏良[2](2017)在《香港常用中药材市场调查及鉴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香港偶有发生中药混淆导致不良反应的报导,市民医疗保健之目的不能达到之余,反而延误了治疗,对自身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性命。为了了解市场上的中药混淆情况,本研究采用市场调查形式搜集样本,并尝试研发简单快捷的显微性状鉴定方法,以协助未受过专业中药训练的市民在购买中药时亦能快速鉴定出所购买药物是否为正品,为业内专业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中药真伪优劣的方法。方法:本次调查时间范围是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首先结合文献资料和以往接触市场的经验总结出一个约100个有潜在发生混淆或质量问题的中药材名单,在香港所辖18区的中药材零售和批发商中随机收集10个名单中的药材样本,然后将有关中药材进行性状鉴定和统计,当10个样品中有2个或以上出现同样的混淆或质量问题时,就会将其纳入研究范围,直至收集到大约100种混淆或质量问题情况。本次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种子类药材的显微图片和特征描述,原因是过往相关文献资料相当缺乏,其中的局限是在高倍的显微拍摄下景深很浅,未能在单一相片清晰的反映微小实物的所有特征。鉴定方法是采用显微性状鉴定系统流程,采用最新式的显微摄影机和手机高倍显微镜将特征拍摄下来,应用焦距延伸的新技术将多张镜深很浅的显微特征相片集结成一幅深景深的显微相片,并整理成电子数据库。用户可配合手机专用的微距功能镜头,拍下中药材相片并实时于网上按特征分类的数据库自动搜索配对和采用相片特征检索功能进行人工比对。结果:在本阶段调查过程中,共搜集了超过99种混淆或有质量问题的中药材,其中62种涉及中药材品种来源不符、2种涉及炮制不符、30种涉及掺杂非药用部位或杂质和5种涉及硫磺加工过度的情况,当中总共77种均未曾公开发表过。此外,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实物拍摄与显微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种子类中药材进行了焦距延伸技术的显微特征相片的拍摄。结论:此次历时近4年的中药商品调查对于全面了解香港中药材市场的情况有很大帮助。其调查结果对今后香港中药市场监督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开发出的手机拍摄中药显微特征,经网络数据库搜索比对进行简易快捷地鉴定中药真伪和评价中药材质量优劣的方法,也为中药从业人员或市民销售和购买中药商品提供了更多方便,同时也保障用药安全有效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陈娜[3](2011)在《鬼臼类药材的荧光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和鬼臼类药材的荧光光谱,考察了实验条件对荧光光谱的影响。建立了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药材中鬼臼毒素的新方法,测定了中药鬼臼(Podophyllum)、八角莲(Dysosma)和桃儿七(果实)(SinopodophyllumYing)(fruit)中鬼臼毒素的含量。研究了这些药材及其伪品的三维荧光指纹图谱,为这些药材的鉴别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分为以下三部分:1、研究了鬼臼毒素的荧光光谱,发现鬼臼毒素在pH 26的酸性溶液中和在pH 1113的碱性溶液中呈现稳定的强荧光。以L-色氨酸为参比,测得鬼臼毒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是0.12和0.14。研究了鬼臼毒素在硅胶板上的荧光性质,发现荧光强度与质量之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测定鬼臼类药材中鬼臼毒素含量的薄层荧光扫描法。2、研究了中药鬼臼、八角莲、桃儿七提取液的荧光光谱和薄层色谱,发现其中含有多种荧光成分,不能直接利用溶液荧光法测定药材中的鬼臼毒素。利用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了鬼臼中鬼臼毒素的含量为1.50%;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含量为8.45%;桃儿七(果实)中鬼臼毒素含量为0.0245%。3、研究了中药材鬼臼、八角莲、桃儿七、山荷叶及其伪品的三维荧光指纹图谱,建立了这些药材的三维荧光检验法。
欧德明[4](2011)在《龙胆龙胆草及其伪品的性状鉴别》文中提出龙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录;苦,寒。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而龙胆草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几乎与龙胆相同,但其来
吴立宏[5](2011)在《中药龙胆的应用传承》文中研究表明运用本草学和分类学方法对古今本草涉及龙胆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表明中药龙胆品种在五代以前由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单一来源到宋以降由龙胆和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两个来源再到现在4个来源的变化,有正品、代用品和伪品差异,产地与道地性随历史而变迁,采制与炮制方法不断改进,性、效、用因临床应用而不断完善。
吴立宏,王峥涛[6](2010)在《中药龙胆的品种传承》文中研究说明运用本草学和分类学方法对古今本草涉及龙胆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表明中药龙胆品种在五代以前由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单一来源到宋以降由龙胆和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两个来源再到现在四来源的变化,有正品、代用品和伪品差异。
曹晓燕[7](2010)在《秦艽种质资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秦艽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中国药典(2005,一部)收录的秦艽原植物为龙胆科植物秦艽(又称大叶秦艽,以下统称大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和达乌里秦艽(G.dahurica Fisch.)4种。除此之外,我国甘肃、河北等地种植的黄管秦艽(G.officinalis H.Smith)以及主产四川、青海等地的管花秦艽(G.siphonantha Maxim. Ex Kusnuz.)也常作为秦艽的代用品使用。本文在广泛收集秦艽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植物形态学、植物化学、药理药效学等方法对上述6种植物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性状、种子显微鉴别、AFLP分子标记、有效成分分析、HPLC指纹图谱及镇痛抗炎活性的比较,以期为秦艽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叶秦艽、麻花秦艽、达乌里秦艽和粗茎秦艽的植物形态在种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对4种秦艽的主要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描述和统计;以主要形态差异为基础,收集、整理秦艽种质资源89份。2.对大叶秦艽、粗茎秦艽、麻花秦艽、达乌里秦艽、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等6种秦艽的种子进行了比较,并对种子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6种秦艽种子在颜色、长宽比、千粒重、种脐大小和沟纹长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利用AFLP技术对收集的89份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7对AFLP引物组合从收集的89份秦艽种质中共扩增出106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67条,每对引物平均扩增152.57条带,所有种质具有1条共有带,即E+ACT/M+CAA-385.5.4.7对引物从40份大叶秦艽种质、21份麻花秦艽种质、13份达乌里秦艽种质和12份粗茎秦艽种质中分别扩增产生159、220、219和154个特异位点,AFLP指纹图谱的鉴别效率分别为97.5%、95.2%、100%、100%。5.基于DICE相似系数的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药典所收录的4种秦艽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种基本吻合。基于6种植物种间平均相似系数的聚类结果显示,黄管秦艽与达乌里秦艽聚在一起,显示其较近的亲缘关系,粗茎秦艽与其他秦艽可能存在较远的亲缘关系。6.在40份大叶秦艽种质中,采自陕西凤县的种质其龙胆苦苷含量较高。40份大叶秦艽主要生物学特性与龙胆苦苷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根中龙胆苦苷含量和莲座叶叶形、顶端花絮密度具有极显着的相关性,莲座叶的叶形越窄其龙胆苦苷含量越高,顶端花序越密龙胆苦苷含量越高;根中龙胆苦苷含量和花萼颜色、茎的颜色具有显着相关性,颜色越深龙胆苦苷含量越高。7.利用HPLC测定了来自6个种的19批秦艽样品中龙胆苦苷、马钱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等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4种成分的含量在不同样品间变化很大,其中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这两种常用替代品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分别为9.63%和9.09%,均高于19批样品的平均值7.72%。19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系数在0.976~0.999之间,其中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的相似度均高于平均值0.991。在药典所收录秦艽的4种原植物中,粗茎秦艽和大叶秦艽中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达乌里秦艽的含量最低。云南粗茎秦艽不同采收期4种环烯醚萜营成分的测定结果显示,无论是2年生还是3年生栽培的粗茎秦艽,7月份龙胆苦苷的含量均为最高值。8.利用GC-MS对秦艽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3种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在6种秦艽中均占有绝对优势,达到84.29-96.46%。尽管每种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在6种秦艽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MANOVA分析结果显示:6种秦艽在12种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上没有显着性差异。9.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秦艽中大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6种植物在Ca, K、Na、Mg等4种大量元素的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但Fe、Zn、Mn、Cu等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6种植物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Fe>Zn>Mn>Cu<。主产陕西的大叶秦艽中Ca、Mg、K、Zn、Mn等5种元素的含量均高于药典所收录的其它3种秦艽的含量。10.镇痛抗炎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粗茎秦艽对由于腹腔注射冰醋酸引起急性腹膜炎而产生持久的疼痛刺激的镇痛效果最好,达乌里秦艽对热刺激引起的疼痛的缓解效果最好,大叶秦艽对二甲苯引起的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最佳,而麻花秦艽对棉球诱导的慢性炎症反应的抑制率最高。MANOVA分析结果显示,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在镇痛、抗炎活性上与上述4种药典收录的秦艽没有显着性差异,因此,该实验从药理药效的角度支持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在镇痛抗炎方面可作为秦艽的替代品。
顾秀琰,王昕,王炯,闵云山[8](2008)在《龙胆与混淆品桃儿七、八角莲的鉴别》文中提出龙胆清热燥湿,泄肝胆实邪,为常用中药。通过对龙胆及其混淆品桃儿七、八角莲的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及其性味功效进行比较,为鉴别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张红霞,吴畏,高新华,陈伟,黄开华,方亮[9](2008)在《中药指纹图谱在药用植物和真菌上的应用研究及前景》文中提出综述了中药指纹图谱在90余种药用植物、5种药用真菌、5种动物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指纹图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北冬虫夏草指纹图谱的应用前景。
杜晓峰[10](2007)在《辽宁清原栽培龙胆和野生龙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产自辽宁省清原县的10个批次野生、10个批次栽培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样品进行了色谱分析,以龙胆苦苷(gentiapicroside)的色谱峰作为参照峰,确定了8个共有峰,建立了野生及栽培龙胆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能够反映龙胆药材的共性和特征性,有助于野生及栽培龙胆的质量控制。同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辽宁清原10个批次野生、10个批次栽培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中总裂环环烯醚萜苷(secoiridoids)和龙胆苦苷(gentiapicrosjde)的含量,为更好的控制当地龙胆的质量提供依据。
二、龙胆及其混淆品桃儿七的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胆及其混淆品桃儿七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坚龙胆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药品 |
1.3 样品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薄层鉴别 |
2.1.1 对照品及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1.3 薄层色谱方法的建立及样品测定 |
2.1.4 结果 |
2.2 指纹图谱 |
2.2.1 色谱条件 |
2.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2.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2.2.4 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
2.2.4.1 精密度试验 |
2.2.4.2 重复性试验 |
2.2.4.3 稳定性试验 |
2.2.5 市售龙胆药材相似度分析及特征峰指认 |
2.3 含量测定 |
2.3.1 色谱条件 |
2.3.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3.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2.3.4 含量测定 |
2.3.4.1 线性范围 |
2.3.4.2 精密度试验 |
2.3.4.3 重复性试验 |
2.3.4.4 稳定性试验 |
2.3.4.5 加样回收率 |
2.3.4.6 样品测定 |
3 讨论 |
(2)香港常用中药材市场调查及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香港地区中药市场销售管理模式介绍 |
1.2. 文献调查 |
1.3. 文献研究小结 |
第二章 实地调查 |
2.1 方法 |
2.2 调查结果 |
2.2.1 物品种来源不符合规定的中药 |
2.2.2 药用部位不符合规定的中药 |
2.2.3 炮制方法不符合规定的中药 |
2.2.4 掺杂其他非药用物质的中药 |
2.2.5 无硫品种与硫熏加工过度品种 |
2.3 分析与小结 |
2.3.1 货源渠道多元化造成监管难度大 |
2.3.2 人力分配和财力投放不均所致质控力度不够 |
2.3.3 业界专业人员在岗培训不足造成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
2.3.4 质量管理相关文件存在局限性造成管理者和从业者困惑 |
2.4 建议 |
2.4.1 尽快修改和更新香港中医药条例和未完善的地方 |
2.4.2 建立香港中药材生产牌照和炮制标准的法规 |
2.4.3 为香港的中药材和饮片确立法定的质量标准 |
2.4.4 提升中医药专业从业员的待遇 |
2.4.5 建立香港中药专业从业员的注册认证和持续进修制度 |
2.4.6 香港卫生署与中国内地执法机构对于抽查中药材力度和对涉及生产不合格药物企业的处理方式 |
2.4.7 加强药食同源中药材的监管 |
2.5 小结 |
第三章 显微性状鉴定系统流程 |
3.1 现时中药材性状鉴定的简介、重要性和局限性 |
3.2 中药材显微性状鉴别系统 |
3.3 仪器的应用 |
3.4 各类中药材的重要显微性状特征 |
3.4.1 种子类 |
3.4.2 根或根茎类 |
3.4.3 茎木类 |
3.4.4 皮类 |
3.4.5 叶类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种子类药材的不同拍摄技术比较 |
3.5.2 种子类药材及其杂质 |
沙苑子与发芽沙苑子与杂质 |
车前子与变质车前子与杂质 |
决明子与变质决明子与杂质 |
阿麻子与变质阿麻子 |
芫荽子与连果柄的芫荽子 |
红豆蔻与杂质 |
水红花子与杂质 |
北葶苈子与南葶苈子与变质南葶苈子 |
莬丝子与杂质 |
黑丑与杂质 |
3.6 结果及讨论 |
第四章 研究总结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的创新点 |
4.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鬼臼类药材的荧光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1 鬼臼毒素的荧光性质研究 |
1.1 鬼臼毒素的溶液荧光性质研究 |
1.2 鬼臼毒素的固体表面荧光与吸光性质研究 |
1.3 本章小结 |
2 鬼臼类药材中鬼臼毒素含量的测定 |
2.1 鬼臼药材的荧光性质 |
2.2 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鬼臼中鬼臼毒素的含量 |
2.3 八角莲药材的荧光性质 |
2.4 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含量 |
2.5 桃儿七药材的荧光性质 |
2.6 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桃儿七中鬼臼毒素的含量 |
2.7 本章小结 |
3 鬼臼类药材的三维荧光检验法研究 |
3.1 鬼臼、八角莲的三维荧光法检验 |
3.2 桃儿七、山荷叶的三维荧光法检验 |
3.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5)中药龙胆的应用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一、 入药历史 |
二、 品种历代传承 |
1.正品龙胆传承 |
2.代用品和伪品流通 |
三、 产地和道地性考证 |
1.产地考证 |
2.道地性考证 |
四、 采收加工与炮制传承 |
五、 性、效、用传承 |
1.性、效、用沿革 |
2.应用禁忌 |
六、 结果与讨论 |
(7)秦艽种质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秦艽的原植物及本草考证 |
1.1.1 秦艽组植物及分布 |
1.1.2 秦艽原植物 |
1.1.3 秦艽的本草考证 |
1.2 秦艽资源的分布及药材质量研究 |
1.2.1 秦艽资源在我国的分布 |
1.2.2 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
1.3 秦艽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1.3.1 形态解剖学研究 |
1.3.2 繁殖和开花生物学研究 |
1.3.3 胚胎学研究 |
1.3.4 染色体及核型分析 |
1.3.5 组织培养研究 |
1.4 秦艽的人工种植 |
1.4.1 栽培管理 |
1.4.2 采收加工 |
1.5 秦艽的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研究 |
1.5.1 化学成分研究 |
1.5.2 秦艽的药理作用 |
1.6 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1.6.1 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 |
1.6.2 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种植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秦艽种质资源收集及主要形态变异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2 设备与方法 |
2.2.1 实验设备 |
2.2.2 主要性状的描述统计 |
2.2.3 种子扫描电镜观察 |
2.3 实验结果 |
2.3.1 秦艽组6种植物的形态学特征 |
2.3.2 秦艽组6种植物种子扫描电镜的观察 |
2.3.3 大叶秦艽各器官的主要形态变异 |
2.3.4 麻花秦艽的主要形态变异 |
2.3.5 粗茎秦艽的主要形态变异 |
2.3.6 达乌里秦艽的主要形态变异 |
2.3.7 4种秦艽根的形态与变异 |
2.3.8 秦艽种质资源收集及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的制定 |
2.4 总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秦艽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
3.1 材料、试剂和设备 |
3.1.1 材料 |
3.1.2 试剂 |
3.1.3 设备 |
3.2 方法 |
3.2.1 DNA提取 |
3.2.2 酶切和连接 |
3.2.3 预扩增 |
3.2.4 选择性扩增 |
3.2.5 电泳和银染检测 |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各引物组合的扩增条带多态性 |
3.3.2 秦艽种质资源的特异位点及鉴别效率 |
3.3.3 89份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
3.3.4 各秦艽种问及种内的遗传相似度 |
3.4 总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秦艽种质资源的化学成分分析 |
4.1 主要设备与材料 |
4.1.1 主要设备 |
4.1.2 试剂 |
4.1.3 实验材料 |
4.2 方法 |
4.2.1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和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
4.2.2 大叶秦艽种质资源主要生物学特性与龙胆苦苷含量的相关分析 |
4.2.3 秦艽中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4.2.4 秦艽中脂肪酸成分分析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HPLC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
4.3.2 19批样品中4种环烯醚萜苷的含量 |
4.3.3 HPLC指纹图谱分析 |
4.3.4 大叶秦艽种质资源主要生物学特性与龙胆苦苷含量的相关分析 |
4.3.5 不同采收期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
4.3.6 秦艽中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
4.3.7 秦艽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结果 |
4.4 讨论 |
4.4.1 秦艽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 |
4.4.2 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与主要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分析 |
4.4.3 云南粗茎秦艽不同采收期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 |
4.4.4 秦艽中大量与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 |
4.4.5 秦艽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
第五章 6种秦艽镇痛抗炎活性的比较 |
5.1 材料 |
5.1.1 供试品 |
5.1.2 药品与试剂 |
5.1.3 主要仪器 |
5.1.4 实验动物 |
5.2 方法 |
5.2.1 扭体法 |
5.2.2 热板法 |
5.2.3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
5.2.4 棉球诱发小鼠肉芽肿实验 |
5.3 结果和讨论 |
5.3.1 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
5.3.2 对小鼠热板反应的影响 |
5.3.3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影响 |
5.3.4 对棉球诱导小鼠肉芽肿生长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10)辽宁清原栽培龙胆和野生龙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野生和栽培龙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 |
一、实验部分 |
二、HPLC指纹图谱的辨认和建立 |
三、总结与讨论 |
四、附图 |
第二部分 野生和栽培龙胆中总裂环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 |
一、实验部分 |
二、总结与讨论 |
三、附图 |
第三部分 野生和栽培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 |
一、实验部分 |
二、总结与讨论 |
三、附图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个人简历 |
四、龙胆及其混淆品桃儿七的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坚龙胆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 丁晓倩,陈正阳,邹玉清,严辉,王吓长,胡杨,胡立宏. 时珍国医国药, 2021(08)
- [2]香港常用中药材市场调查及鉴定研究[D]. 简宏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5)
- [3]鬼臼类药材的荧光分析方法研究[D]. 陈娜. 河北师范大学, 2011(09)
- [4]龙胆龙胆草及其伪品的性状鉴别[A]. 欧德明.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
- [5]中药龙胆的应用传承[J]. 吴立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02)
- [6]中药龙胆的品种传承[A]. 吴立宏,王峥涛.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7]秦艽种质资源研究[D]. 曹晓燕. 陕西师范大学, 2010(12)
- [8]龙胆与混淆品桃儿七、八角莲的鉴别[J]. 顾秀琰,王昕,王炯,闵云山. 甘肃中医, 2008(10)
- [9]中药指纹图谱在药用植物和真菌上的应用研究及前景[J]. 张红霞,吴畏,高新华,陈伟,黄开华,方亮. 上海农业学报, 2008(03)
- [10]辽宁清原栽培龙胆和野生龙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杜晓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