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舒乐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

冠心舒乐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

一、冠心舒乐胶囊与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论文文献综述)

程佳新,侯平[1](2022)在《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以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以及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中选择100例2019年9月—2021年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选择的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将50例患者选择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入参松养心胶囊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且将其设为常规组,其余50例患者选择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入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并设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更高(P<0.05);不良反应几率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在心率指标及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指标及24 h动态心电图更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指标更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着,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景丽英,郑俊华[2](2021)在《麝香保心丸联合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湖北省天门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心功能指标、心绞痛发作情况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为(49.32±4.52)mm、(31.25±3.65)mm,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8.89±5.4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12±0.28)次/周,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为(3.04±0.57)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倍他乐克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加快心功能恢复,减少心绞痛发作,安全可靠。

王刚[3](2021)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冠心舒通胶囊+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泗阳康达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冠心舒通胶囊+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与对照组(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各40例,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6、TNF-α较低(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观察组心电图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稳定病情,值得推广。

李海霞[4](2020)在《益心舒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观察组患者加用益心舒胶囊,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改善,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和LDL-C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可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减轻心绞痛的发作状况,临床疗效显着。

饶先政[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孙媛主任医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导师孙媛主任医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的门诊病例,以发掘导师临床上治疗胸痹心痛病的常用药及常用药组,探究其用药规律及治疗特色,并总结其临证经验。方法:选择导师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门诊治疗胸痹心痛病患者的病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集150例病例。应用Excel将患者门诊号、姓名、中药处方分别规范录入,然后建立数据库,通过描述性分析得出高频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的频数和频率,应用SPSS 21.0与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发掘导师在临床上治疗胸痹心痛病的核心中药及常用药组。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病例150例,涉及中药171味,其中用药频数≥40次的中药有丹参、川芎、酸枣仁、瓜蒌、薤白、当归、半夏等共26味,占总累计频数55.49%;药物分类共10类,其中以活血化瘀药使用次数最多,解表药、补虚药次之;四气以温性药为主,五味以辛味、甘味、苦味居多,药物归经主要为肺经、心经、肝经、脾经、胃经。通过运用SPSS 21.0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细辛-白芷、瓜蒌-薤白、赤芍-红花等药对共8对,得出聚类药组共4组。通过运用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与药物之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味药配伍:薤白=>瓜蒌、细辛=>白芷、砂仁=>丹参、赤芍=>川芎、远志=>酸枣仁、红花=>川芎、红花=>赤芍共7对;三味药配伍:丹参+细辛=>白芷、薤白+柏子仁=>瓜蒌、川芎+细辛=>白芷、砂仁+细辛=>白芷、薤白+黄芪=>瓜蒌等共21组;四味药配伍:丹参+细辛+薤白=>白芷、丹参+瓜蒌+细辛=>薤白、丹参+瓜蒌+细辛=>白芷等共13组。结论:1.从高频药物统计结果可知,导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的核心处方由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柴胡疏肝散、丹参饮等经典方剂加减化裁而来;2.导师治疗胸痹心痛病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辅以安神药、补虚药等;3.导师治疗胸痹心痛病高频药物药性以温、微寒、平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肺经、心经、肝经、脾经、胃经为主;4.导师治疗胸痹心痛病最常用的单味药为丹参,最常用的二味药配伍为瓜蒌-薤白、细辛-白芷,最常用的药物配伍为薤白、瓜蒌、丹参、白芷、细辛等药物之间的组合;5.导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特色:补虚泻实、标本兼顾;5.痰瘀并治、活血散结;健脾护心、疏肝养神。

倪子婷[6](2020)在《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AMI模型大鼠内皮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实验观察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大鼠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及心肌细胞病理学的影响。方法1、临床研究:筛选2017年8月-2019年8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并拟行PCI的住院患者,选定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处理,治疗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颗粒剂)一天一剂,疗程4周。对比两组间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NO、ET-1、PGI2、AT-Ⅲ、Fib的变化。2、动物实验:把60只SD雄性大鼠标记后随机分为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低剂量组、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高剂量组、通心络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各组12只,在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各组大鼠对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2周。采用亚硝测酸还原法检测大鼠NO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肌钙蛋白I(c Tn I)、乳酸脱氢酶(LDH)、ET-1、PGI2、AT-Ⅲ、Fib的表达;灌胃结束后采取HE染色制作每组大鼠心肌标本;对比治疗后各组大鼠CK-MB、AST、c Tn I、LDH、NO、ET-1、PGI2、AT-Ⅲ、Fib以及各组大鼠心肌细胞病理的改变。结果临床研究:1、对于中医症候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对于BNP、LVEF方面,治疗后两组BNP值均显着下降,LVEF值升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经过组间比较,对照组疗效不及治疗组(P<0.05)。3、对于NO、AT-Ⅲ值方面,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前明显增高,对照组疗效不及治疗组(P<0.05),在ET-1、Fib方面,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下降,对照组疗效不及治疗组(P<0.05);在PGI2方面,治疗后两组组内对比疗效明显(P<0.05),组间比较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研究过程中尚未观察到患者对于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的不良反应。动物实验:1、在心肌酶(CK-MB、AST、c Tn I、LDH)方面,无论是24小时还是14天后各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显着增高(P<0.05);与模型组对比,高剂量组与通心络组心肌酶含量均偏低(P<0.05);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高剂量组与通心络组疗效相似(P>0.05);低剂量组在CK-MB、LDH水平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在AST、c Tn I方面差异无意义(P>0.05)。2、在ET-1方面,各治疗组大鼠血清ET-1水平较模型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高剂量组与通心络组疗效相似(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通心络组对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NO方面,高剂量组与通心络组NO水平较模型组有所上升(P<0.05);两组较低剂量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3、在AT-Ⅲ方面,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AT-Ⅲ水平与模型组对比明显增高(P<0.05),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高剂量组与通心络组疗效相似(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通心络组对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PGI2方面,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差异不明显(P>0.05),余与AT-Ⅲ相同。对于Fib方面,各治疗组大鼠治疗后Fib水平对比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高剂量组与通心络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较低剂量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4、实验结束后发现与模型组对比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高剂量组及通心络组可明显改善心肌细胞的水肿及坏死。结论1、在患者中医证候疗效、BNP、LEVF、NO、ET-1、PGI2、AT-Ⅲ、Fib方面,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联合西药规范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均优于单纯西药规范治疗。2、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动物实验发现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具有改善内皮功能及凝血功能,从而降低心梗大鼠ET-1、Fib水平,升高NO、PGI2、AT-Ⅲ含量的功效。并且不同药物剂量浓度存在差异,于适当范围内增加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剂量,可以发挥最优的治疗疗效。3、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均未观察到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的不良反应。

申永艳,何贵新,肖婷,玉黎燕[7](2019)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文中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常见类型之一,病情复杂且症状多变,致残率和死亡率高,治疗及时可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如控制不得当,则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甚则导致猝死。及时的预防和治疗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在应用常规抗心绞痛西药基础上配合中医药疗法,发挥其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现根据近年发表的文献,对其作一综述,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8](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指出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卜阳阳[9](2018)在《冠心舒治疗痰阻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研究是通过观察冠心舒治疗痰阻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更多的思路及方法,改善冠心病远期预后。方法:本研究所纳入符合相关标准的病例共60例,纳入病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包括40岁及70岁),按照随机原则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各30例。通过一般情况及基本病情资料的比较,得出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上西医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1次;辛伐他汀片20mg,晚1次;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20mg,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6.25-25mg,每日二次。中医组在西医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冠心舒(药物组成:瓜蒌15g、薤白15g、三七6g、当归20g、川芎15g、姜黄15g、水蛭6g、半夏15g、茯苓15g、决明子15g、葛根20g、佛手15g),每次一袋(150ml),每天3次。七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四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整理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中西医疗效性指标,通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临床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药物过敏、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仅有两例患者出现轻微头痛,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好转;治疗前、后监测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期间多次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脉搏、血压,未见大幅度波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且经统计处理后可以得出如下结果:(1)通过治疗后心绞痛总疗效比较得出:中医组、西医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3.33%、73.33%,且统计分析结果△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治疗后心绞痛严重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情况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医组疗效优于西医组,且统计分析结果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显示:中医组、西医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0.00%,且统计分析结果△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4)通过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显示:中医组、西医组证候总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80.00%,且统计分析结果△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5)通过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医组各单项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组,且统计分析结果△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6)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及治疗后中医组与西医组血脂改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中医组可以有效降低血脂,且中医组疗效优于西医组,且统计分析结果△P<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舒对于痰阻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疗效显着,且对冠心病的远期预后有所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曹宾涛,闫雪,李宏丽[10](2018)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6例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于每天早晨服用1片黛力新;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3粒口服,每天3次。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统计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74.4%,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研究组为14.0%,2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冠心舒通胶囊和黛力新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以及急救药品使用,提高了疗效,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二、冠心舒乐胶囊与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舒乐胶囊与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以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1.3.2 常规组
        1.3.3 研究组
    1.4 观测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冠心病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2 两组老年冠心病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2.3 两组老年冠心病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情况比较
    2.4 两组老年冠心病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5 两组老年冠心病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24h心动图指标比较
3 讨论

(2)麝香保心丸联合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心绞痛发作状况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3)冠心舒通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
    2.2 临床疗效
    2.3 心电图疗效
3讨论

(4)益心舒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标准
        1.3.2 心绞痛改善情况
        1.3.3 血脂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心绞痛发作情况
    2.3 血脂指标
3 讨论

(5)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孙媛主任医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1 研究内容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数据处理
    2.3 建立数据库
    2.4 数据挖掘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高频药物统计分析
    3.2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3.3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4 导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经验总结
    4.1 导师对胸痹心痛病的认识
    4.2 导师对胸痹心痛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导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用药经验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胸痹心痛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定义
    2 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
    3 病因病机
    4 辨证分型及治法
    5 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病研究进展
        5.1 经典方剂治疗
        5.2 自拟方治疗
        5.3 中成药治疗
        5.4 其他疗法
    6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AMI模型大鼠内皮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分组
        2.2 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指标
        3.2 疗效性指标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两组指标比较
        5.3 安全性检测
第二部分 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对AMI大鼠内皮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
    1 研究内容及目标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目标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药物
        2.2 实验动物
        2.3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模型建立
        3.2 分组及给药
        3.3 检测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大鼠一般状况
        5.2 心电图
        5.3 心肌病理学观察
        5.4 各组大鼠心肌酶的动态变化
        5.5 各组大鼠治疗后内皮功能的变化
        5.6 各组大鼠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第三部分 讨论
    1.西医对冠心病的治疗
        1.1 药物治疗
        1.2 手术治疗
    2.通心络与冠心病
    3 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
    4.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治疗冠心病机制的探讨
        4.1 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与冠心病
        4.2 单味药物
        4.3 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治疗冠心病机制探讨及与相关指标关系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干预冠心病 PCI 术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7)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1.1 西医发病机制
    1.2 中医病因病机
2 主要诊断方法
    2.1 心电图
    2.2 冠脉造影
    2.3 冠脉CTA
    2.4 心脏核磁共振
    2.5 冠脉血管内超声
    2.6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1 中草药结合西药治疗
    3.2 中成药结合西药治疗
    3.3 中药针剂结合西药治疗
    3.4 中医外治法结合西药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8)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9)冠心舒治疗痰阻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诊断及分级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1.2.1 中医胸痹心痛辨病标准
        1.2.2 中医胸痹心痛的辨证标准
        1.3 心绞痛严重度分级标准
        1.4 心绞痛症状记分标准
        1.5 心绞痛症状分级标准
        1.6 中医单个症状评分标准
        1.7 心绞痛中医病情分级标准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一般资料
        2.2.1 性别构成比较
        2.2.2 年龄构成比较
        2.2.3 病程比较
        2.2.4 病例来源比较
        2.3 病情资料
        2.3.1 慢性基础病比较
        2.3.2 治疗前心绞痛CCS分级比较
        2.3.3 治疗前心绞痛症状总积分分级比较
        2.3.4 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比较
        2.3.5 治疗前中医病情分级比较
    3 纳入、排除及终止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终止标准
    4 试验设计
        4.1 病例分组
        4.2 治疗方法
        4.3 观察指标
        4.3.1 安全性监测项目
        4.3.2 疗效性观察项目
    5 疗效评定标准
        5.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5.1.1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5.1.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5.1.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2 安全性评定标准
    6 结果与分析
        6.1 心绞痛总疗效比较
        6.2 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比较
        6.3 治疗后心绞痛严重度分级比较
        6.4 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6.5 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6.6 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6.7 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
    7 安全性分析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冠心舒通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3]
        1.5.2 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冠心舒乐胶囊与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以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J]. 程佳新,侯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01)
  • [2]麝香保心丸联合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 景丽英,郑俊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1(14)
  • [3]冠心舒通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王刚. 基层医学论坛, 2021(05)
  • [4]益心舒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J]. 李海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20(26)
  • [5]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孙媛主任医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D]. 饶先政.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AMI模型大鼠内皮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D]. 倪子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J]. 申永艳,何贵新,肖婷,玉黎燕. 大众科技, 2019(11)
  • [8]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9]冠心舒治疗痰阻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D]. 卜阳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
  • [10]冠心舒通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临床研究[J]. 曹宾涛,闫雪,李宏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18(04)

标签:;  ;  ;  ;  ;  

冠心舒乐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