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朱洲[1](2021)在《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伟大实践中,党的干部队伍工作从研究探索到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其过程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光辉,又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为党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取得重大成就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科学提出了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强化了党管干部、组织选人,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并修改完善党章,先后两次修订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在自我革命的优秀传统鞭策下,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干部队伍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以及由此淬炼的指导思想,已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遵循。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关键问题展开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及其建设等进行概念界定。重点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在理性甄别的基础上,分析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同时分析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主要体现和价值所在。第三,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能力、作风以及纪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做法与基本经验。第四,总结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在特点方面,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包括: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在形式上是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与时俱进丰富完善等。提出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贡献,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建立的党员干部队伍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第五,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经验、内容以及方法等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周利佳[2](2020)在《张家港市离退休干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关于老龄人口的各类社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口中的特色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离退休干部队伍的壮大,离退休干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离退休干部管理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积极探索和研究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对优化现有的离退休干部管理模式,确保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匹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论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以张家港市为例,结合作者多年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经历,以离退休干部管理为研究视角,通过文献分析、数据分析、访谈研究等方法,分别从离退休干部实际需求、环境因素、服务管理模式等要素出发,对张家港市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背景、工作内容、机构运行、具体做法等情况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分析研究。论文把离退休干部管理研究置于老龄化社会和政府科学创新管理的大背景下,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观点,围绕影响离退休干部管理成效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能力等要素,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完善离退休干部管理实效的对策建议。一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离退干部管理工作,将离退休干部管理纳入“大党建”格局、对接“社会化”管理环境;二是完善离退休干部多元共治机制、配套保障机制、监督评估机制等管理体制机制;三是整合离退休干部管理资源,将离退休干部需求导向、信息化渠道、区位资源优势等整合运用到提升离退休干部管理水平上来。
鲁燕[3](2020)在《如何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新时期党政工作亦需积极改革。离退休老干部作为企业的重要成员,针对他们的管理服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能够为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应当认识到,如今我国在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表现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是离退休老干部群体存在特殊性,未能关注离退休老干部的精神需求,管理服务缺乏层次性与专业性。面对此问题,可以树立服务意识,秉持全局观念,坚持与时俱进,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积极创新离退休干部的服务方式和方法,实现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提升。
张婧碧[4](2020)在《论新形势下个旧市离退休干部“精准化”服务管理》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的指示中,多次要求弘扬革命精神,学习先进事迹,关心革命前辈,这也正是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要义。
孙璐[5](2020)在《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离退休干部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特殊群体,是新中国成立的特殊时期v形成的特定群体,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改革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拥有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退休干部人数的不断增加,逐渐成为离退休干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而离退休干部群体多样化、多元化的精神文化和养老服务需求,与单一、有限的服务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在服务精准化方面加快改进和完善。本文以离退休干部高层次有效服务管理为视角,充分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综合运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相关理论,对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现实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归纳总结取得的工作成效。并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梳理,重点分析了老干部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落实各项待遇方法较为单一、离退休干部日常活动难以开展、离退休干部精准化服务水平不够高、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不明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部门自身建设、离退休党组织作用、活动阵地资源、老干部工作者精准化服务意识、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平台机制等方面总结分析原因。同时,比较分析了通辽市开鲁县涉老组织一体化、扎鲁特旗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建设的经验亮点,结合新时代下的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学习先进国家养老服务的经验,对新时代下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倪晶[6](2020)在《新形势下老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研究 ——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文中认为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特别关注。近年来,离退休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离休干部人数锐减且整体进入“双高期”(高龄期和高发病期),而退休干部人数不断递增,逐渐成为老干部人群的绝对主体力量。老干部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待遇养老”,更多倾向于“文化养老”,精神文化和发挥余热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老干部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结合十九大报告中“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从落实政治待遇、落实生活待遇、组织引导作用发挥、加强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四个角度,详细介绍整理了江苏省泰兴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创新实践,其中建设“五银五心”组织生活馆、打造“三有一落实”服务品牌都是泰兴的有益尝试。接着以泰兴市离退休干部这个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归纳出当前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剖析。最后从深化老干部党建工作、细化老干部服务保障、推进老干部发挥余热、强化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自身建设五个方面,就完善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参考。具体思路是开展“党建+”活动、打造老干部党建综合体、助力“银发生辉”工程、推动社区老干部“三家”工程。
梁智亮[7](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是事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系统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开展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背景、现实境遇、主要成果和价值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青年干部的概念范围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内涵,也是本文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第二部分,通过理论来源与实践依据两方面研究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背景。第三部分,归纳总结新时代青年干部“个体化”、“国际化”、“创新化”与“信息化”的时代特点,并结合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现象,围绕“认知、选用、培育、监管”四个方面进行观点提取,剖析研究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境遇,进一步挖掘和明确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与关键点。第四部分,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时代青年干部:“肯定作用”、“重视特点”、“加大投入”的认知态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标准,完善创新机制的选用举措;强化政治站位、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和纪律作风,成就“心中四有”的培育路径;整合新旧机构、制定党纪党规、实施软硬兼顾的多重监管手段。该部分是全文的核心章节与关键要点。第五部分,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论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意义。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逻辑紧密、环环相扣的党政组织建设工程。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党中央对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中各个环节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与科学指导,为广大青年干部顺利成长为“政治牢靠、作风过硬、能力出色”的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花聪云[8](2020)在《河南省直机关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安排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保障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公共管理的重要任务。当前,河南省直机关的离休干部已经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现有的离休干部服务管理模式较为陈旧、单一,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离休老同志的生活现状。如何才能釆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长远和现实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把省直离休干部工作结合我省政治、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去考虑,怎么才能紧紧围绕“高龄”、“高发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探索,积极改革创新,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强烈的责任感做好离休干部工作,既是社会需求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公共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研究的范围为河南省直机关,研究调查对象为河南省直机关的离休干部。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调查研究法,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谐社会理论和社会保障理论从省直离休干部的基本情况作为切入点,对省直离休干部服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通过研究,提出省直机关离休干部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对思想上不够重视,服务设施不够健全,人员配备不足,支部党建工作存在不足以及服务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从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大力推广现代化老干部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改进离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使离休干部服务管理更加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汤晓倩[9](2020)在《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广大离退休干部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离休干部普遍进入了高龄期、高发病期,人数锐减;而退休干部人数则每年激增,离退休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除此以外,老干部在思想观念、活动方式、心理需求等方面亦出现了诸多新变化,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进入转型期,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当前老干部工作的许多经验仍停留在过去,理论研究和方法指导已明显滞后于工作实践的需要。因此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质效成为老干部工作部门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以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新公共服务、新公共管理以及人本管理等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廓清了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等概念的内涵;通过离退休干部问卷调查,了解了 GY市离退休干部的身体状况、心理需求以及对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评价;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管理制度建设落后,服务管理缺乏创新;服务管理不够精细,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文化养老改革缓慢,老干部作用发挥不明显;服务管理队伍不强,难以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是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而“对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思想观念未能实现转型;服务管理工作未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老干部管理部门职能薄弱”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四方面原因。论文最后提出“完善制度同时以制度建设夯实服务基础;创新观念和管理思路以提高服务精准度;搭建平台不断加强学习和活动阵地建设;积极转型同时建设高素质的老干部工作队伍”这四方面的针对性对策,以实现优化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张鹏程[10](2020)在《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研究》文中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培养造就“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是新时代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显着标志,也是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目标。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着作关于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教育的论述,是干部教育的根本。从一般意义上来看,政治认同教育是任何政党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文献及文件对乡村干部政治认同在具体内容和标准比以前更加清晰,要通过政治认同教育来实现。为了更好的实施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需要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了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的现状、规律及趋势。通过比较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与中高级干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的异同,发现其自身特点。历史经验需要借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等时期,由于形势的发展、主要工作、乡村干部自身情况等,中国共产党对乡村干部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政治认同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而保证革命的胜利与建设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历史经验是,政治认同教育目标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政治认同教育内容须与工作实际情况相吻合,政治认同教育方法须与教育对象接受能力相适应,政治认同教育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乡村干部的思想状况,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初步了解乡村干部的关注点和工作表现,通过干部自身及农民评价,获得乡村干部政治认同的现实要求与现状。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主要机遇有中国仍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两个百年”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主要挑战有不良思想对社会主流思想仍存在潜在严重对抗、价值多元化对基层干部思想观念的不断冲击、乡村文化教育建设经费的有效投入不足、乡村干部自身素质的提升滞后等,主要问题有教育主体缺乏有效教育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工作心态失衡、精致的利己主义冲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有了新的变化,提升了乡村干部的政治认同,其主要举措有:在教育内容上构建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党史党建学习教育、世情国情党情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通过巩固党校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县乡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育功能、实施教育交流策略等提高教育实效;教育保障机制方面采取了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乡村文化平台建设等,完善了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体系建设。虽然有较大变化,但与应有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要素的提升与整合是重要方面。提升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必须要解决“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针对现有的问题及措施,实施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律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是推进中心工作的现实需要、教育主体建设是推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注重因材施教、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以增强自我认同为基础、坚持政治认同教育与健全奖惩机制的融合发展等。创新之处是将政治认同教育扩展到乡村干部,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畴;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其研究结论不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在实践上有利于提高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核心观点、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
1.4.1 核心观点 |
1.4.2 创新点 |
1.4.3 重点及难点 |
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借鉴 |
2.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相关概念 |
2.1.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 |
2.1.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 |
2.1.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
2.2 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
2.2.1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
2.2.2 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
2.2.3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
2.3 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 |
2.3.1 中国传统吏治思想的传承 |
2.3.2 中华传统吏治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
2.4 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2.4.1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2.4.2 非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
3.1.1 突出党员干部的阶级立场 |
3.1.2 强调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 |
3.1.3 重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
3.1.4 服从真理,改正错误 |
3.1.5 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山头主义 |
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
3.2.1 注重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精神 |
3.2.2 强调一切听从党安排 |
3.2.3 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 |
3.2.4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
3.2.5 经验教训 |
3.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
3.3.1 强调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方针 |
3.3.2 强调党员干部具备开拓进取精神 |
3.3.3 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党性锻炼 |
3.3.4 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
3.3.5 强调党员干部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 |
3.3.6 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
3.4.1 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 |
3.4.2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
3.4.3 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 |
3.4.4 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 |
3.4.5 增强执政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3.4.6 组织选拔与群众拥护有机统一 |
3.4.7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 |
4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
4.1 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 |
4.1.1 对党绝对忠诚 |
4.1.2 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 |
4.1.3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4.2 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
4.2.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4.2.2 坚定理想信念 |
4.2.3 干群平等 |
4.2.4 不谋私利 |
4.3 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 |
4.3.1 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选人用人 |
4.3.2 坚持民主集中制 |
4.3.3 任人唯贤 |
4.3.4 在实际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 |
4.3.5 完善考核评价使用机制 |
4.3.6 注重干部来源广泛性代表性 |
4.4 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
4.4.1 注重实绩 |
4.4.2 突出胜任力 |
4.4.3 注重实践锻炼 |
4.4.4 强调斗争精神 |
4.4.5 注重班子整体建设 |
4.5 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
4.5.1 密切联系群众 |
4.5.2 理论联系实际 |
4.5.3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
4.5.4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
4.5.5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
4.5.6 惩治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 |
4.6 干部队伍的纪律建设 |
4.6.1 模范遵守纪律 |
4.6.2 自觉接受监督 |
4.6.3 实行问责制度 |
4.6.4 开展反腐败斗争 |
4.6.5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
5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 |
5.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 |
5.1.1 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 |
5.1.2 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 |
5.1.3 与时俱进丰富完善 |
5.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精髓 |
5.2.1 干部是党的正确路线确定后的决定因素 |
5.2.2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及杜绝个人依附 |
5.2.3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暨任人唯贤 |
5.2.4 坚持民主集中制决定干部问题 |
5.2.5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
5.2.6 干部权责一致 |
5.2.7 干部成长体现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相统一 |
5.2.8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
5.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价值 |
5.3.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
5.3.2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5.3.3 建立了保证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贯彻落实的干部队伍 |
6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和创新发展 |
6.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境遇 |
6.1.1 世情的深刻变革引发新的国际力量博弈 |
6.1.2 国情的深刻变革要求统揽和推进“四个伟大” |
6.1.3 党情的深刻变革激励全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
6.1.4 社情的深刻变革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
6.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
6.2.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6.2.2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6.2.3 全面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本领能力 |
6.2.4 建立常态化考核评价机制 |
6.2.5 健全科学选拔任用机制 |
6.2.6 加强监督管理狠抓作风 |
6.2.7 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 |
6.2.8 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
6.2.9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张家港市离退休干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境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离退休干部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离退休干部管理的相关概念 |
2.1.1 离退休干部概念 |
2.1.2 离退休干部管理概念 |
2.2 离退休干部管理的必要性 |
2.2.1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管理的需要 |
2.2.2 党加强执政能力的需要 |
2.2.3 适应老干部工作不断变化的需求 |
2.3 理论基础 |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三章 张家港市离退休干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3.1 张家港市离退休干部管理基本情况 |
3.1.1 离退休干部基本情况 |
3.1.2 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
3.2 张家港市离退休干部管理内容 |
3.2.1 党组织建设工作 |
3.2.2 作用发挥工作 |
3.2.3 政治待遇服务 |
3.2.4 生活待遇服务 |
3.2.5 工作队伍建设 |
3.3 张家港市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3.1 离退休干部党建管理机制不完善 |
3.3.2 作用发挥引导与对接工作不足 |
3.3.3 活动组织与保障之前存在矛盾 |
3.3.4 服务需求与政策覆盖不均衡 |
3.3.5 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模式陈旧 |
第四章 张家港市离退休干部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外部环境存在多样性及复杂性 |
4.1.1 老龄化社会背景的严峻考验 |
4.1.2 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 |
4.1.3 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冲击 |
4.1.4 信息技术发展对管理方式的考验 |
4.2 离退休干部群体自身因素的制约 |
4.2.1 离退休干部身体状况及思想观念影响 |
4.2.2 离退休干部群体人员结构及活动方式影响 |
4.3 离退休干部党建力量薄弱 |
4.3.1 党组织功能虚弱化 |
4.3.2 党员管理模式的滞后与僵化 |
4.3.3 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 |
4.4 离退休干部管理部门组织保障力度不够 |
4.4.1 离退休干部工作队伍结构相对固化 |
4.4.2 专业化离退休干部工作队伍培训不足 |
4.4.3 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监督考核难度大 |
第五章 完善张家港市离退休干部管理的对策 |
5.1 加强服务意识,转变离退休干部管理理念 |
5.1.1 提升组织实效,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大党建”工作格局 |
5.1.2 加强宣传引导,将老干部工作对接“社会化”管理环境 |
5.1.3 明确培养方向,将老干部工作队伍对标“安专迷”目标 |
5.2 健全联动保障,优化离退休干部管理机制 |
5.2.1 建立健全多元共治的管理机制 |
5.2.2 建立健全配套保障机制 |
5.2.3 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 |
5.3 持续探索实践,提升离退休干部管理水平 |
5.3.1 加大调研力度,满足离退休干部服务需求 |
5.3.2 整合社会资源,扩大离退休干部管理资源力量 |
5.3.3 加强信息化建设,丰富离退休干部管理形式 |
5.3.4 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张家港特色老干部工作品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访问提纲(老干部工作人员) |
附录B 访问提纲(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干部社团协会负责人) |
附录C 访问提纲(离退休干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如何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形势下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缺陷 |
1.1 离退休老干部群体的特殊性 |
1.2 未能关注离退休老干部精神需求 |
1.3 管理服务缺乏层次性与专业性 |
2 新形势下退休老干部管理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优化举措 |
2.1 树立服务意识,秉持全局观念 |
2.1.1 坚持与时俱进 |
2.1.2 秉持全局观念 |
2.1.3 树立服务意识 |
2.2 坚持与时俱进,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 |
2.3 积极创新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方式和方法 |
3 结束语 |
(4)论新形势下个旧市离退休干部“精准化”服务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
二、个旧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现状 |
(一)离退休干部基本情况 |
(二)个旧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1. 掌握老干部信息档案不够精准 |
2. 政治待遇的落实形式化简单化 |
3. 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落后 |
4. 满足老干部美好生活需求能力不足 |
5. 老干部发挥余热作用受到限制 |
6. 老干部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
三、完善个旧市离退休干部精准化服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
(一)精准深入掌握分析离退休干部信息档案 |
1. 全面准确收集信息 |
2. 做好监督指导 |
3. 做好信息化管理 |
(二)切实创新方式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 |
1. 接待来访与走访慰问相结合 |
2. 将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搭建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
3. 重视离退休党组织建设工作 |
(三)高位规划建设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 |
1. 积极寻求支持 |
2. 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设施规范化建设 |
3. 优化活动阵地 |
(四)个性化服务满足离退休干部多层次需求 |
1. 关注老干部身体健康 |
2. 消除老干部不安全感 |
3. 满足老干部社交需求 |
4. 让老干部感受到被尊重 |
(五)营造氛围,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 |
1. 加强领导,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保证 |
2. 加大宣传,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营造浓厚氛围 |
3. 搭建平台,设计载体 |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以统筹兼顾一体化的的眼光看待老干部工作 |
(六)全方位提升老干部工作者服务水平 |
1. 各级各部门必须健全老干部工作选人用人机制 |
2. 老干部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建设 |
3. 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者个人应努力做好四个环节 |
(5)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简要评述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关键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相关概念 |
一、离退休干部的概念和范围 |
二、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
第二节 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一、公共服务理论 |
二、人力资本理论 |
第二章 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现状 |
第一节 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设置 |
一、通辽市离退休干部的基本情况 |
二、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现状 |
一、党建引领,带头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 |
二、抓实信息化工作,不断创新工作举措 |
三、抓实规范化建设,工作效能得到提升 |
四、抓实精准化服务,推进落实更加到位 |
五、抓实专业化管理,工作队伍得到锤炼 |
六、依托正能量活动,发挥特长优势 |
第三章 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实证分析 |
第一节 通辽市开鲁县离退休干部“六位一体”服务管理模式分析 |
一、整合资源人才共享,搭建工作平台 |
二、逐层落实责任机制,筑牢工作基石 |
三、实现现代服务管理,创建新型模式 |
四、激发“银发人才”潜能,充分发挥余热 |
第二节 通辽市扎鲁特旗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工作案例分析 |
一、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建设的意义 |
二、完善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服务管理体系 |
第四章 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老干部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 |
第二节 落实各项待遇方法较为单一 |
第三节 离退休干部日常活动难以开展 |
第四节 离退休干部精准化服务水平不够高 |
第五节 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不明显 |
第五章 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 |
第一节 服务管理部门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
第二节 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 |
第三节 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资源不足 |
第四节 精准化服务意识不强 |
第五节 第五节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平台机制不健全 |
第六章 推动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提高离退休干部工作者队伍的工作水平 |
一、打造现代化高水平老干部工作者队伍 |
二、强化大局意识激励担当作为 |
三、鼓励老干部工作者创新方式方法 |
第二节 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
一、探索建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 |
二、强化思想政治,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建设 |
一、整合资源建立离退休干部活动平台 |
二、积极推进文化养老 |
第四节 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精准化、信息化、规范化 |
一、注重转变思想观念 |
二、注重用心用情服务 |
三、注重创新工作手段 |
第五节 深入落实离退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二、切实落实好各项待遇 |
三、加大困难离休干部帮扶力度 |
第六节 积极发挥离退休干部正能量作用 |
一、推进涉老组织一体化服务管理 |
二、引导离退休干部常态化、长效化发挥正能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新形势下老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研究 ——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离退休干部的定义和分类 |
2.1.2 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2.1.3 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 |
2.1.4 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
2.2 依托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
2.2.1 需求理论 |
2.2.2 毕生发展观理论 |
2.2.3 积极老龄化理论 |
第3章 江苏省泰兴老干部服务管理的创新实践 |
3.1 江苏省泰兴市老干部工作现状 |
3.2 老干部政治待遇落实情况 |
3.2.1 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情况 |
3.2.2 老干部党组织建设情况 |
3.3 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情况 |
3.3.1 打造个性化多样化服务保障品牌 |
3.3.2 推进离休干部看病就医“三有一落实”工作 |
3.3.3 开展社区老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 |
3.4 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情况 |
3.5 引导老干部发挥余热情况 |
第4章 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原因分析 |
4.1 泰兴市老干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盲区 |
4.1.1 组织凝聚方面存在的问题 |
4.1.2 服务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
4.1.3 发挥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
4.1.4 文化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
4.2.2 基础工作不够到位 |
4.2.3 能力素质有所欠缺 |
第5章 做好当前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5.1 进一步深化老干部党建工作 |
5.1.1 提升政治站位 |
5.1.2 强化老干部政治建设 |
5.1.3 抓牢老干部思想建设 |
5.1.4 突出老干部党组织建设 |
5.1.5 推进社区老干部党建工作 |
5.2 进一步细化老干部服务保障 |
5.2.1 全面提速离休干部签约家庭医生工作 |
5.2.2 全力畅通离休干部看病就医绿色通道 |
5.2.3 全心解决老干部特殊困难和难点问题 |
5.3 进一步推进老干部发挥余热 |
5.3.1 结合形势需要开展主题活动 |
5.3.2 持续拓展正能量活动载体平台 |
5.4 进一步强化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 |
5.4.1 加强老干部党建活动阵地建设 |
5.4.2 加强老干部文体娱乐活动阵地建设 |
5.5 进一步强化老干部工作队伍自身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调研相关资料 |
1 江苏泰兴市建设“党建综合体”打造“红色加油站” |
2 老干部初心访谈录——我的入党故事 |
3 老干部发挥作用剪影 |
(7)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青年干部的定义 |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内涵 |
三、研究综述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梳理研究 |
(二)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 |
(三)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容研究 |
(四)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
(五)关于青年干部队伍教育途径的研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的重点 |
(二)研究的难点 |
(三)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背景 |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来源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思想 |
(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演变 |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依据 |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的实践经验总结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 |
(三)新时代党中央领导人的青年成长经历 |
第二章 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境遇 |
一、当前青年干部自身特性及其影响分析 |
(一)个体化意识凸显 |
(二)国际化视野开阔 |
(三)创新化追求提升 |
(四)信息化氛围盛行 |
二、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 |
(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并没有销声匿迹 |
(三)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 |
(四)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
一、关于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地位与作用 |
(一)肯定青年干部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作用 |
(二)重视青年干部的特点及成长规律 |
(三)加强青年干部工作的投入力度 |
二、新时代青年干部选拔与使用机制建设 |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
(二)坚持德才兼备标准 |
(三)创新完善选用机制 |
三、新时代青年干部培养与教育机制建设 |
(一)心中有党: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站位 |
(二)心中有民:增强青年干部的使命意识 |
(三)心中有责:激发青年干部的担当精神 |
(四)心中有戒:提升青年干部的纪律作风 |
四、新时代青年干部监督与管理机制建设 |
(一)整合新旧机构合力监管 |
(二)制定党规党纪兜底监管 |
(三)实施软硬兼顾导向监管 |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价值 |
(一)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学说 |
(二)传承与发扬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学说 |
(三)拓宽与升华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理论 |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
(一)密切联系新时代青年干部群体的后备力量与亲密盟友 |
(二)提升新时代青年干部队伍建设质量 |
(三)顺应与丰富新时代青年干部工作的标准要求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8)河南省直机关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文献综述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调查研究法 |
(四)论文的理论依据 |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和谐社会理论 |
3、社会保障理论 |
(五)论文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1、研究重难点 |
2、创新之处 |
二、离休干部服务管理相关基础概念 |
(一)离休 |
(二)离休干部 |
(三)离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工作原则 |
三、河南省直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
(一)河南省直离休干部的简况 |
(二)河南省直离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的功能 |
(三)河南省直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内容 |
1、离休干部政治待遇管理 |
2、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管理 |
3、离休干部发挥余热作用管理 |
4、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
(五)河南省直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特征 |
1、保障项目的全面性 |
2、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
3、对象身份的干部属性 |
4、制度管理的独立性 |
四、河南省直离休干部服务管理的预期目标和存在的问题 |
(一)河南省直离休干部服务管理要实现的预期目标 |
(二)河南省直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部分省直单位对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
2、离休支部党建工作落实不到位 |
3、部分单位服务管理设施不够健全 |
4、服务管理队伍人员配备不足 |
5、服务管理方法缺乏创新,信息化工作开展不到位 |
五、河南省直离休干部服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离休工作认识观念因素 |
(二)离休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因素 |
(三)离休干部工作队伍素质因素 |
(四)离休干部自身因素 |
六、完善省直离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对策 |
(一)增强服务意识,统筹兼顾,用心用情做好离休干部工作 |
1、强化组织领导 |
2、强化服务意识 |
(二)强化党建引领,加强省直离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
2、落实经费保障机制 |
3、组织引导离休干部发挥作用 |
4、加强老干部活动中心(室)建设 |
(三)加强省直离休干部工作队伍建设 |
1、着力解决离休工作机制、人员配备等问题 |
2、增强离休干部工作者的素质 |
(四)搭建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快速高效服务管理网络 |
1、创建高质量、多功能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
2、加大重视力度,创造有利条件 |
3、抓好三项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 |
4、以精准服务推进信息化平台推广 |
5、跟进平台建设,及时优化升级 |
6、鼓励、支持老同志积极参与 |
七、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关于和省直**厅正厅级离休干部访谈记录 |
附录二:关于和省直**厅副厅级离休干部访谈记录 |
附录三:省**厅信息化建设工作座谈会 |
附录四:河南**大学老干部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情况座谈记录 |
附录五:省**局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情况座谈记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离退休干部 |
2.1.2 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 |
2.1.3 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 |
2.2 理论基础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4 人本管理理论 |
第3章 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现状 |
3.1 GY市离退休干部基本情况 |
3.2 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现状 |
3.2.1 服务管理工作队伍现状 |
3.2.2 政治待遇落实现状 |
3.2.3 生活待遇落实现状 |
3.2.4 作用发挥现状 |
3.3 GY市离退休干部问卷调查 |
3.3.1 调查目的和问卷设计 |
3.3.2 调查方法和数据收集 |
3.3.3 样本基本情况 |
3.3.4 调查结果分析 |
3.3.5 问卷结果总结 |
第4章 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存在问题 |
4.1.1 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服务管理缺乏创新 |
4.1.2 服务管理不够精细,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 |
4.1.3 文化养老改革缓慢,老干部作用发挥不明显 |
4.1.4 服务管理队伍不强,难以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
4.2 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对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
4.2.2 思想观念未能实现转型,缺乏信息化管理 |
4.2.3 服务管理工作未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
4.2.4 老干部管理部门职能薄弱 |
第5章 优化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制度同时以制度建设夯实服务基础 |
5.1.1 继续加强离退休干部生活保障制度 |
5.1.2 建立和完善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制度 |
5.2 创新观念和管理思路以提高服务精准度 |
5.2.1 转变“重物质、轻精神”的服务观念 |
5.2.2 优化医疗保健服务 |
5.2.3 完善特困帮扶机制 |
5.2.4 打造信息化服务管理体系 |
5.2.5 开展精神慰藉服务和心理疏导 |
5.3 搭建平台不断加强学习和活动阵地建设 |
5.3.1 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 |
5.3.2 加强学习阵地建设 |
5.3.3 加强活动阵地建设 |
5.3.4 搭建发挥正能量平台 |
5.3.5 选树发挥正能量典型,建立发挥正能量长效机制 |
5.4 积极转型同时建设高素质的老干部工作队伍 |
5.4.1 机构职能要转型 |
5.4.2 组织领导要转型 |
5.4.3 素质能力要转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GY市离退休干部问卷调查 |
致谢 |
(10)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研究基础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意义 |
二、研究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新时代政治认同教育理论 |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认同教育理论 |
(二)政治认同理论 |
(三)新时代政治认同教育理论内涵及实质 |
二、乡村干部教育理论 |
(一)乡村干部及职责内涵 |
(二)乡村干部教育理论 |
(三)习近平关于乡村干部教育的重要论述 |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理论 |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
(二)乡村振兴理论 |
四、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历史和经验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积极探索 |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唤醒阶级意识教育的思索 |
(二)大革命时期打倒封建军阀和土地革命教育的探索 |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教育的探索 |
(四)抗日战争时期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育的探索 |
(五)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与争取实现民主教育的探索 |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乡村干部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的艰辛探索 |
(一)过渡时期乡村干部巩固新生政权的认同教育 |
(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认同教育的探索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运动”教育的曲折探索 |
三、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乡村干部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 |
(一)改革开放初期乡村干部解放思想教育的探索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干部乡村治理建设教育的探索 |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干部基层党建教育的探索 |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党的十八大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经验 |
(一)政治认同教育目标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 |
(二)政治认同教育内容须与工作实际情况相吻合 |
(三)政治认同教育方法须与教育对象接受能力相适应 |
(四)政治认同教育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主要问题 |
一、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良好机遇 |
(一)中国仍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三)“两个百年”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二、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思想仍存在严重潜在对抗 |
(二)价值多元化冲击基层思想观念和执政基础 |
(三)乡村文化教育建设经费的有效投入不足 |
(四)乡村干部自身素质的提升滞后 |
三、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主体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
(二)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工作心态失衡 |
(四)精致的利己主义冲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时代推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主要举措 |
一、构建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体系 |
(一)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增强理想信念认同 |
(二)加强党史党建国史教育增强政党认同 |
(三)强化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增强道路和制度认同 |
(四)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培训增强政策认同 |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建设强化价值认同 |
二、拓展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方式方法 |
(一)巩固党校教育体系建设增强教育主渠道功能 |
(二)加强县乡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育功能 |
(三)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教育策略 |
(四)利用现代通讯科技拓展学习方式 |
(五)拓展基层党组织教育学习功能 |
三、以保障机制为重点完善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体系建设 |
(一)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走深走实 |
(二)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施 |
(三)加强乡村文化平台建设巩固认同教育基础 |
(四)完善网络网站建设丰富政治认同教育资源 |
(五)加强考评结果运用增强政治认同教育实效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遵循 |
一、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
(一)立足发展现实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要求 |
(二)乡村振兴的认知与实施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实现 |
二、教育主体建设是推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 |
(一)思想境界是提升乡村干部能力素质的首要和根本 |
(二)榜样示范是激发乡村干部提升能力素养的重要动力 |
(三)教育主体的领导力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
三、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注重因材施教 |
(一)乡村干部实际情况是政治认同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的基础 |
(二)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突出个性需求特点 |
(三)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因材施教的实施 |
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以增强自我认同为基础 |
(一)加强“三农”问题教育增强对乡村干部的身份认同 |
(二)普及农业生产经营专业教育增强职业认同 |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价值认同 |
(四)巩固公仆意识教育增强情感认同 |
五、坚持政治认同教育与健全奖惩机制的融合发展 |
(一)扭曲的权力观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问题的根源 |
(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 |
(三)教育导向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原则 |
(四)有效奖惩保障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实效的提升 |
六、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件 |
四、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 朱洲.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张家港市离退休干部管理研究[D]. 周利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3]如何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J]. 鲁燕.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20)
- [4]论新形势下个旧市离退休干部“精准化”服务管理[J]. 张婧碧. 职大学报, 2020(04)
- [5]通辽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问题研究[D]. 孙璐.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6]新形势下老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研究 ——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D]. 倪晶. 湘潭大学, 2020(02)
- [7]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 梁智亮. 暨南大学, 2020(04)
- [8]河南省直机关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问题研究[D]. 花聪云. 郑州大学, 2020(02)
- [9]GY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优化研究[D]. 汤晓倩. 扬州大学, 2020(05)
- [10]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研究[D]. 张鹏程. 海南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