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叶泡茶工艺探讨

苦荞叶泡茶工艺探讨

一、苦荞麦叶片制茶工艺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杜妹玲[1](2021)在《芍药不同部位多糖提取、体外活性研究及其花草茶研制》文中认为

郑冉[2](2020)在《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的QTL定位》文中提出苦荞是一种适合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耐寒抗旱作物,选育高产、富含黄酮含量是苦荞育种的重要目标。定位苦荞重要性状的QTL、挖掘QTL区间的候选基因及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有利于解析其遗传变异机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以“小米荞”为母本,“晋荞2号”为父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SJ-RILs)221份株系为供试材料,通过三年田间试验,调查了的籽粒黄酮含量、株高、分枝数、千粒重、长宽比、粒长、粒宽、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直径、籽粒圆度等共12个性状的变异,分析了基因型和环境对各调查性状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粒色、不同果壳型株系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差异,探究了影响苦荞籽粒黄酮含量及籽粒产量的农艺性状,筛选了高黄酮含量和高产的优异株系。基于已构建SJ-RILs群体的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谱,对调查性状进行QTL定位及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SJ-RILs群体各性状的变异分析三个年份中,“晋荞2号”的千粒重、粒长、粒宽、长宽比、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直径、籽粒产量、籽粒黄酮含量均显着高于“小米荞”,籽粒圆度显着低于“小米荞”,分枝数与“小米荞”无差异。SJ-RILs群体各性状的基因型和环境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粒长、粒宽、长宽比与籽粒圆度外,环境对其他8个性状均有极显着影响;除分枝数外,其他11个性状存在极显着的基因型差异。三个年份中,SJ-RILs群体中籽粒黄酮含量的范围是1.34%3.13%,变异系数范围为9.16%12.37%;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4.59%25.45%,其中籽粒产量最大,千粒重次之,籽粒圆度最小;各性状呈现连续地近似正态分布,并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现象。不同粒色和不同果壳类型的株系籽粒黄酮含量差异不显着。厚壳株系的千粒重、粒长、粒宽、长宽比、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直径和籽粒产量均值显着高于薄壳株系,籽粒圆度均值显着低于薄壳株系。2.SJ-RILs群体高黄酮含量和高产优异株系的筛选三个年份中,SJ-RILs群体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均无显着相关性;籽粒产量与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直径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千粒重与粒长、粒宽、籽粒周长、籽粒面积呈极显着正相关。籽粒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均为:株高>千粒重>籽粒周长>籽粒面积>分枝数>粒长>籽粒直径>粒宽>长宽比>籽粒圆度。基于各性状表型值的聚类分析发现,SJ-140、SJ-148、SJ-167、SJ-213、SJ-202与SJ-207等6个株系在至少两个年份中籽粒产量与千粒重、粒长、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直径极显着高于亲本晋荞2号,籽粒产量的范围为1957.08 kg/hm22277.84 kg/hm2,可用于高产优质苦荞的培养育种;SJ-67、SJ-72与SJ-190这3个株系籽粒黄酮含量在两个年份中极显着高于父本晋荞2号,籽粒黄酮含量的范围为2.39%2.60%,可作为高黄酮苦荞育种推荐材料。3.SJ-RILs群体各性状的QTL定位及分析基于高密度的SNP遗传图谱对调查各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97个QTL,LOD值介于2.5543.31,表型贡献率变幅为1.21%55.57%。8个连锁群均有分布,其中79.20%的QTL分布在第1染色体。根据QTL峰值和置信区间将这97个QTL整合成42个QTL区段,其中含有14个QTL簇可在同一性状不同年份或者不同性状中被重复检测到。位于第4染色体的Block8799Block8802区段是稳定表达、同时控制籽粒黄酮含量和千粒重的QTL位点,区段内有11个功能注释的基因,其中2个与籽粒黄酮含量合成相关。位于第1染色体的Block337Block339区段是一个稳定表达控制果壳类型的主效QTL位点,同时还控制籽粒直径、籽粒面积、千粒重,果壳类型表型贡献率为40.24%,区段内有5个功能注释的基因。位于第1染色体的Block894Block895区段是另一个稳定表达控制粒型的主效QTL位点,同时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籽粒圆度,表型贡献率在13.68%51.76%,区段内有5个功能注释的基因。

孙亚利[3](2019)在《苦荞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文中认为苦荞黄酮作为苦荞麦的重要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及抗肿瘤等功效。对其微胶囊化并在食品中合理利用,不仅能够掩盖苦荞黄酮颜色偏深、味道发苦等弊端,同时微胶囊在体内的缓释性有效避免了胃酸对苦荞黄酮的破坏,提高人体对其吸收和利用率,为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本课题以苦荞麦为主要原料,对苦荞黄酮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探究其微胶囊化和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研究主要获得如下研究结论:(1)分别利用超声波辅助醇提法和微波辅助醇提法提取贵州贵阳苦荞中的黄酮,经工艺探究和最佳提取工艺考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醇提法显着优于超声波辅助醇提法(p<0.05)。微波辅助醇提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质量分数60%、提取时间1 min、料液比1﹕40,总黄酮提取率达(2.47±0.27)%。(2)分别利用酵母和聚合乳清蛋白对经旋转蒸发纯化后的苦荞黄酮微胶囊化,经工艺探究和理化特性比较分析,确定以聚合乳清蛋白为壁材制备的苦荞黄酮微胶囊包埋效果更佳,可有效解决颜色和苦味,并缓慢释放,保护芯材。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芯壁比1﹕9.24、CaCl2浓度1.43%、搅拌时间52.23 min,微胶囊包埋率为92.85%;在模拟胃液中4 h芯材释放量仅为15.74%,在进入模拟肠液6 h时,芯材释放完全,缓释性良好。(3)将以聚合乳清蛋白为壁材的苦荞黄酮微胶囊应用于酸奶中,经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同直接添加游离苦荞黄酮的酸奶相比,微胶囊酸奶具有以下明显优势:产品感官更佳(p<0.01),酸奶蛋白质含量(p<0.01)、益生菌生长(p<0.05)及持水力(p<0.01)等均得到显着提高。

王艳[4](2019)在《不同季节多年生苦荞的叶及其发酵茶品质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多年生苦荞60-1612-125为材料研究了其叶黄酮含量的提取工艺,并以93个多年生苦荞麦品系和3个金荞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新鲜叶及其制成品叶茶中黄酮、γ-氨基丁酸、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维生素E的含量在春季、秋季和再生季等环境下的变化规律,以便为制茶专用品种培育和生产栽培研究提供依据。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叶黄酮提取工艺研究显示,在超声提取黄酮的各个因素中,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D(固液比)>B(乙醇浓度)>C(时间)>A(温度),即固液比对黄酮得率的影响最大,温度对黄酮得率影响最小,最佳工艺组合:A2B2C3D3,即提取温度50℃,乙醇浓度60%,时间40min,固液比1:40。(2)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播种季节间和不同多年生苦荞品系间在总黄酮含量、γ-氨基丁酸含量、维生素E含量、不可溶膳食纤维含量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上均存在极显着差异,且品系与播种季节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春季的黄酮含量均值高于其他两季,春季更适合采叶制作荞麦叶茶。(3)结合春季秋和再生季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果,总黄酮含量上,春季C6类群最高,秋季C3类群最高,秋季再生季C1类群最高;γ-氨基丁酸含量上,春季C1类群最高;维生素E含量上,春季C4类群的最高,再生季C6类群的含量最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上,春季和秋季都是C6类群的最高;(4)春季通过比较多苦荞鲜叶及其发酵茶和金荞鲜叶及其茶中的黄酮、γ-氨基丁酸、维生素E、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差异,发现两季多年生苦荞74鲜叶和发酵茶黄酮含量和γ-氨基丁酸都高于其他三个品种,且通过发酵γ-氨基丁酸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春季中以多年生苦荞74鲜叶和发酵茶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秋季中以金荞1号叶及其发酵茶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春秋两季贵矮金荞叶及其发酵茶维生素E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最高。

于真[5](2017)在《藜蒿茶成分分析、保健功效研究及成茶工艺优化》文中指出藜蒿茶是以采摘的新鲜藜蒿嫩叶经过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一种保健食品,本文以藜蒿茶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其主要化学成分、保健功能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藜蒿制茶工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GC-MS等方法对比分析藜蒿与藜蒿茶的化学成分,发现藜蒿茶含粗脂肪2.72%、粗蛋白0.136%、游离氨基酸7.45%、可溶性糖0.151%、类黄酮3.31%、绿原酸1.06%,含挥发性成分28种,烷烃类含量较高,总占比达58.94%,其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为正二十二烷(27.46%)。(2)运用正交实验法研究藜蒿茶抑菌效果,结果为用90%乙醇溶液在95℃温度下浸提75min所得浸提液的抑菌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进行水提试验,蒸馏水在85℃的温度下浸提2小时,所得液抑菌效果最好。(3)采用肝匀浆-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在0.010.035mg·ml-1浓度区间上藜蒿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在0.035mg·ml-1浓度时达到最高值,抑制效果最佳,此时抑制率为92.8%,约是同等浓度下抗坏血酸抑制率的9倍。(4)通过高血脂造模法研究藜蒿茶类黄酮降脂作用。结果表明藜蒿茶对于高血脂模型组小鼠具有降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肪酸)作用,可在一定程度调节肝脏代谢,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维持血脂平衡。(5)通过RSM法优化制茶工艺。结果是响应面优化最优组合为切段长度3cm、(230-250℃下)杀青7 min、烘干温度105℃,最优组合下藜蒿茶感官品质较好,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3.17%,绿原酸含量达1.04%。

周玉忠,邓少春,浦绍柳,田易萍,何青元,汪云刚,李友勇,刘本英[6](2017)在《滇茶资源有效利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滇茶资源品种丰富,产品多样,以滇红、滇绿、滇普为代表的滇茶产业已成为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统筹城乡、增加就业和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为深入了解滇茶资源利用情况,本文回顾了滇茶种质资源发掘及整理,介绍了滇茶良种选育及示范运用现状,总结了滇茶资源深度开发与创新利用的情况,并就如何有效利用滇茶资源进行了展望。

黄莎[7](2017)在《四倍体苦荞麦种子黄酮类物质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和抗氧化功能研究》文中提出苦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植物中的重要栽培种,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兼用的植物资源,其在心血管疾病、降血糖、增强免疫力、抗癌、抗氧化、护肝、抗过敏等方面有重要的疗效。本实验以四倍体苦荞麦种子(1307-1178)为实验材料,首先选取常用的三种大孔树脂,对四倍体苦荞麦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检测树脂的动态吸附性能,从而确定适宜纯化苦荞中总黄酮成分的树脂。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动态吸附考察提取物溶液的浓度、pH值、流速、水洗用量、乙醇浓度、乙醇用量,确定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研究表明,D-101大孔树脂吸附性能最佳;其最佳吸附条件:pH值4.0、吸附流速4BV/h、荞麦提取液浓度0.3g/mL;最佳洗脱条件:水洗用量为80m L、乙醇浓度为50%,乙醇用量为80mL。通过此工艺,苦荞麦标准提取物中总黄酮纯度约为纯化前3倍。此工艺适合于苦荞麦中总黄酮成分的分离纯化。建立四倍体苦荞麦标准提取物中芦丁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对色谱条件、提取工艺、方法学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甲醇为最佳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20min较合适,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360nm,以甲醇:水=65:35的甲醇-水系统作为流动相系统,迪马C18作为实验用柱,以30℃柱温作为检查温度。此方法精确、稳定、可靠,能较好的对四倍体苦荞麦标准提取物芦丁含量进行检查。以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而得的四倍体苦荞麦标准提取物和粗提物为研究材料,建立4种体外抗氧化模型,ABTS·自由基(Agreement of Basic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ABTS)模型、DPPH·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DPPH)模型、·OH自由基模型、O2-·自由基模型,测定考察四倍体苦荞麦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并以Vc(Vitamin C Vc)作为对照物。结果表明:四倍体苦荞麦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Vc>标准提取物>粗提取物,标准提取物的清除能力约是粗提取物的2倍。说明四倍体苦荞麦标准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优于粗提物,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功能,可代替中药材作为中药原料和拓宽中药的产品形式。

马麟[8](2016)在《苦荞芽菜培育条件的优化及其发酵饮料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选取我国资源丰富的药食同源性小宗杂粮作物苦荞为原料,以其营养及功能活性成分的高效利用与深加工食品的开发为目的,概述了苦荞种子的萌发技术、苦荞芽菜的培育工艺以及苦荞芽菜相关食品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苦荞芽菜培育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了优化,检测了优化条件下获得的苦荞芽菜主要品质,并利用传统食用级红曲霉对其进行液态发酵研制出了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功能特性的苦荞芽饮料。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对苦荞芽菜培育过程中几种关键技术的比较,确定了最佳的培育方法及条件:用含水量为5.7%的湿沙引发催芽48h,苦荞种子的发芽率平均高达95%,发芽指数100.6;与滤纸、纱布等相比选用沙石为播种基质,苦荞芽菜生长更稳定,生长更快速,生物量品质较高;播种后盖湿沙1.5cm时,苦荞芽菜成苗率和芽苗落壳率均为最佳;在温室培育条件为温度25℃,湿度80%,光照强度10000Lx,光照时段为前5d黑暗、后5d光照,每日光照时长12h/d的条件下,苦荞芽菜生物量品质保持较高,并且由三氯化铝分光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大大提升,平均可达43.23mg/g DW。2.确定了沙培法培育苦荞芽后,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筛选出了一种大量元素无机盐营养液配比为:Ca(NO3)2·4H2O(1561.0mg/L)、KNO3(1010.0mg/L)、MgSO4(1.5mg/L)、NH4H2PO4(0mg/L),喷施此配比的无机盐营养液培育苦荞芽菜,结果显示芽菜产量显着性增加。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出了一种微量元素无机盐增添配比为:FeSO4.7H2O(13.90mg/L)、EDTA-2Na(37.20mg/L)、H3BO3(1.43mg/L)、MnSO4.4H2O(0.22 mg/L)、ZnSO4.7H2O(0.08mg/L)、CuSO4.5H2O(1.07 mg/L)和(NH4)6Mo7O24.4H20(0.03 mg/L),用添加此配比的微量元素无机盐营养液培育苦荞芽菜,结果显示芽菜中多种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总量显着高于空白。试验优化方案可行,获得的一种全营养液配方对苦荞芽菜的生物量和多酚类活性成分均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3.利用最佳的培育方法、最佳的温室条件和优化的全营养液配方培育苦荞芽菜,并测定了其主要品质,结果显示,苦荞芽菜平均芽长、芽粗、芽鲜重和芽干重分别为17.72±2.84cm、1.132±0.017mm、13.98±0.47g/100株和0.63±0.027g/100株;苦荞芽菜的总酸、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总蛋白量分别为26.55±4.7mg/100株FW、91.46±3.8 mg/100株FW和13.69±0.37mg/100株DW;苦荞芽菜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总量能达到60.45±3.03mg/g DW,其中芦丁含量达到53.91±2.24mg/g DW,占所有测定的黄酮和酚酸类成分总量的89.18%;17中氨基酸的总含量可达到13.95±0.22%,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达到2.23%,赖氨酸含量达到1.03%。4.利用红曲霉液态摇瓶发酵苦荞芽菜,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底物料水比1:8、菌液接种量2.5%、发酵时间为11d、发酵温度为28℃、苦荞芽沸水打浆,此条件下获得苦荞芽菜发酵液的红曲色素总效价平均值达4.215U/ml,跟预测值相对误差小于1.56%,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红曲霉液态发酵苦荞芽菜的工艺条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5.利用苦荞芽菜发酵液配制饮料,确定最佳的发酵液添加量为1520%(体积分数)。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添加剂配比为:阿斯巴甜0.01%、木糖醇5%、柠檬酸0.15%和柠檬酸钠0.3%。成品饮料的巴氏杀菌工艺条件为:80℃下处理3045min,此条件下杀菌既符合饮料菌落总数指标要求,又可保持饮料较好的感官品质。最终获得的发酵苦荞芽饮料清澈透明、无固体颗粒沉淀,呈均匀橙红色或者浅黄色、明亮透光,风味清新、有淡淡香气、无异味,口感醇正、均匀、酸甜适中、滋味宜人。通过抗氧化试验表明,苦荞芽饮料对DPPH、ABTA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黄莎,王建勇,陈庆富,黄小燕[9](2016)在《金荞麦叶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金荞麦叶茶有效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并对每种成分建立了体外抗氧化模型追踪生物活性成分。用聚酰胺层析柱分离金荞麦叶茶水提取物,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得到5种初步分离提取物。并对5种提取物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来评价其清除的能力。5种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金荞麦叶茶提取物的初步分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金荞麦叶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马麟,彭镰心,赵钢[10](2015)在《我国苦荞芽菜生产及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苦荞资源丰富。苦荞芽菜不仅营养丰富、保健功能性强,而且还克服了苦荞种子难加工、抗营养因子较多的特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与应用前景的新型食材。对我国苦荞芽菜萌发和生产技术,以及利用苦荞芽菜研制与开发出的多种优质食品进行了综述,为苦荞芽菜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与思路。

二、苦荞麦叶片制茶工艺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苦荞麦叶片制茶工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的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苦荞的重要研究价值
    1.2 苦荞籽粒黄酮含量的相关研究进展
        1.2.1 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组分鉴定及提取
        1.2.2 苦荞发育过程中黄酮含量的变化
        1.2.3 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1.2.4 苦荞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1.3 苦荞产量的变异及影响因素
        1.3.1 苦荞产量性状的变异
        1.3.2 苦荞产量的影响因素
    1.4 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研究
        1.4.1 遗传连锁图谱
        1.4.2 作图亲本和群体的选择
        1.4.3 QTL的定位原理
        1.4.4 QTL的定位方法及常用软件
    1.5 与QTL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开发与验证
    1.6 苦荞遗传图谱构建和性状的QTL定位
        1.6.1 苦荞农艺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1.6.2 苦荞籽粒黄酮含量QTL的定位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试验仪器及药品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材料的田间种植
        2.3.2 农艺性状和籽粒黄酮含量的调查
        2.3.3 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2.3.4 QTL定位及区间候选基因的预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SJ-RILs群体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
        3.1.1 环境和基因型对SJ-RILs群体各性状的影响
        3.1.2 不同粒色株系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
        3.1.3 不同果壳株系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
    3.2 SJ-RILs群体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3.2.1 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简单相关性
        3.2.2 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3.3 高产、高黄酮含量优异株系的筛选
    3.4 调查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3.4.1 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3.4.2 QTL簇的分析
    3.5 稳定表达的QTL区间候选基因预测
        3.5.1 QTL簇C12候选基因预测
        3.5.2 QTL簇C6、C10候选基因预测候选基因预测
4 讨论
    4.1 SJ-RILs群体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变异丰富
    4.2 影响苦荞籽粒黄酮含量及籽粒产量的因素
    4.3 QTL的特异性与稳定性
    4.4 一因多效的QTL
    4.5 稳定表达的QTL区间的候选基因
        4.5.1 籽粒黄酮含量微效QTL区间候选基因预测
        4.5.2 农艺性状主效QTL区间候选基因预测
5 结论
    5.1 总结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项目经费支持

(3)苦荞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苦荞麦的研究现状
        1.1.1 苦荞麦的营养成分
        1.1.2 苦荞麦产品的开发现状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1.2.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1.3 微胶囊技术
        1.3.1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微胶囊化方法
        1.3.3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1.5.1 苦荞黄酮提取方法研究及含量测定
        1.5.2 苦荞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品质分析
        1.5.3 苦荞黄酮微胶囊在酸奶中的应用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苦荞黄酮提取方法及其含量测定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方法
        2.2.1 苦荞麦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2.2 苦荞麦中芸香苷含量的测定
        2.2.3 苦荞麦样品的前处理
        2.2.4 超声波辅助醇提法提取苦荞黄酮
        2.2.5 微波辅助醇提法提取苦荞黄酮
        2.2.6 对最佳提取工艺的考察
        2.2.7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3.2 正交试验结果
        2.3.3 对最佳提取工艺总黄酮得率的评价
        2.3.4 对最佳提取工艺芸香苷得率的评价
        2.3.5 两种最佳提取工艺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苦荞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品质分析
    3.1 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原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HPLC法测定苦荞麦中黄酮成分及含量
        3.2.2 微胶囊表面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3.2.3 微胶囊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3.2.4 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
        3.2.5 酵母细胞微胶囊化苦荞黄酮工艺研究
        3.2.6 聚合乳清蛋白包埋苦荞黄酮工艺研究
        3.2.7 苦荞黄酮微胶囊理化性质的研究
        3.2.8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苦荞麦中黄酮成分及含量测定
        3.3.2 酵母细胞微胶囊化苦荞黄酮工艺
        3.3.3 聚合乳清蛋白包埋苦荞黄酮工艺
        3.3.4 苦荞黄酮微胶囊理化性质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苦荞黄酮微胶囊在酸奶中的应用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苦荞黄酮微胶囊酸奶的制备
        4.2.2 苦荞黄酮微胶囊酸奶理化性质的测定
        4.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化学成分的测定分析
        4.3.2 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4.3.3 质构的测定
        4.3.4 持水力的测定
        4.3.5 感官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结论
        (1)苦荞黄酮提取方法及其含量测定
        (2)苦荞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品质分析
        (3)苦荞黄酮微胶囊在酸奶中的应用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缩写符号说明
图版

(4)不同季节多年生苦荞的叶及其发酵茶品质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苦荞的保健价值
        1.1.1 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保健作用
        1.1.2 苦荞γ-氨基丁酸(GABA)的保健作用
        1.1.3 苦荞维生素E的保健作用
        1.1.3.1 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1.1.3.2 维生素E调节免疫系统
        1.1.4 苦荞膳食纤维的保健作用
    1.2 环境对苦荞品质的影响
    1.3 多年生苦荞的培育
    1.4 苦荞的保健食品
    1.5 苦荞茶加工工艺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黄酮提取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2.3.1.1 超声波法提取苦荞叶中总黄酮的单因素试验
        2.3.1.2 正交试验设计
        2.3.2 黄酮的含量测定
        2.3.3 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测定
        2.3.4 维生素E含量测定
        2.3.5 膳食纤维含量测定
        2.3.6 多年生苦荞叶发酵茶制作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多苦荞叶黄酮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3.1.1 乙醇浓度与总黄酮得率的关系
        3.1.2 不同超声时间与总黄酮得率的关系
        3.1.3 不用温度下的单因素实验
        3.1.4 不同固液比的单因素实验
    3.2 多苦荞叶黄酮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
    3.3 多苦荞和金荞麦叶保健成分的结果与分析
    3.4 不同季节多年生生苦荞聚类分析和方差比较
        3.4.1 春季直播多年生苦荞聚类分析不同类群各品质差异分析
        3.4.2 秋季直播多年生苦荞聚类分析不同类群各品质差异分析
        3.4.3 秋季再生多年生苦荞聚类分析不同类群各品质差异分析
    3.5 多年生苦荞不同生长季节各品质的差异分析
        3.5.1 多年生苦荞品系不同生长季节各品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3.5.2 多年生苦荞不同生长季节各品种实生与再生的品质差异
    3.6.多苦和金荞的叶片和茶品质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3.6.1 黄酮含量的分析
        3.6.2 γ-氨基丁酸含量的分析
        3.6.3 维生素E含量的分析
        3.6.4 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分析
        3.6.5 多苦 74、金荞叶片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4 讨论
    4.1 黄酮提取工艺
    4.2 多苦荞叶茶专用品质育种
    4.3 多年生苦荞不同生长季节的品质
    4.4 多苦叶和茶品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藜蒿茶成分分析、保健功效研究及成茶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藜蒿研究现状
        1.2.1 藜蒿栽培概况
        1.2.2 化学成分研究
        1.2.3 保健作用研究
    1.3 新型保健茶研究概况
    1.4 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第2章 藜蒿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2.2.2 挥发性成分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藜蒿、藜蒿茶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2.3.2 藜蒿、藜蒿茶挥发性成分分析
    2.4 讨论
第3章 藜蒿茶抑菌作用研究
    3.1.试验材料
    3.2 正交设计
        3.2.1 醇提正交试验的设计
        3.2.2 水提试验的设计
        3.2.3 试验方法及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醇提正交试验
        3.3.2 水提试验
        3.3.3 藜蒿茶浸提液最小抑菌浓度
    3.4 讨论
第4章 藜蒿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绿原酸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的建立
        4.2.2 藜蒿茶中绿原酸的提取及测定
        4.2.3 抗脂质过氧化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
        4.3.2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比实验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藜蒿茶降脂作用研究
    5.1 主要仪器与材料
    5.2 试验动物及饲料
    5.3 试验方法
        5.3.1 黄酮的提取与测定
        5.3.2 高血脂模型法及血样测定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芦丁标准曲线及黄酮含量
        5.4.2 茶汤对小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影响
    5.5 讨论
第6章 藜蒿成茶工艺研究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藜蒿茶加工工艺
        6.2.2 品质评定
        6.2.3 响应面法试验设计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老嫩叶及杀青时间对藜蒿茶加工影响
        6.3.2 不同切断长度对藜蒿茶加工的影响
        6.3.3 不同烘干温度对藜蒿茶加工的影响
        6.3.4 响应面试验及结果
        6.3.5 多元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6.3.6 模型的验证性试验
    6.4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滇茶资源有效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滇茶种质资源的发掘与整理
    1.1 滇茶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收集
    1.2 滇茶种质资源的整理与保存
2 滇茶良种的选育及示范运用
    2.1 滇茶良种的选育
    2.2 滇茶良种示范推广
3 滇茶资源深度开发及创新利用
    3.1 滇茶产品的开发及利用
        3.1.1 滇茶饮料
        3.1.2 滇茶食品
        3.1.3 滇茶保健品
        3.1.4 袋泡滇茶
        3.1.5 速溶滇茶
        3.1.6 滇茶酒
    3.2 滇茶内含物质的提取及利用
        3.2.1 茶多酚提取
        3.2.2 茶多糖提取
        3.2.3 生物碱提取
        3.2.4 抗氧化剂提取
        3.2.5 茶色素提取
    3.3 滇茶废弃物的有效利用
        3.3.1 茶籽的有效利用
        3.3.2 茶花的有效利用
        3.3.3 茶渣的有效利用
        3.3.4 修剪枝的有效利用
4 滇茶资源有效利用展望
    4.1 滇茶资源在园林上的应用
    4.2 滇茶资源在药物上的应用
    4.3 滇茶资源在旅游业的应用
        4.3.1 名山名茶旅游开发
        4.3.2 茶马古道旅游走廊建设
        4.3.3 普洱茶园生态旅游
        4.3.4 普洱茶文化体验旅游

(7)四倍体苦荞麦种子黄酮类物质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和抗氧化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苦荞麦的生物学特征
    1.2 苦荞麦的食用价值
    1.3 苦荞麦的药用价值
        1.3.1 降血糖
        1.3.2 降血脂
        1.3.3 抗氧化
        1.3.4 抗癌防癌
        1.3.5 抗菌
        1.3.6 降血压
        1.3.7 抗疲劳
    1.4 标准提取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关于标准提取物研究概况
        1.4.2 国内关于标准提取物研究概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背景
        1.5.1 立题背景
        1.5.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6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7 研究思路
第2章 四倍体苦荞麦种子黄酮类物质标准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
    2.1 材料、药品与仪器
        2.1.1 主要材料、药品
        2.1.2 主要仪器
    2.2 方法与结果
        2.2.1 提取液的制备
        2.2.2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2.2.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2.2.4 大孔树脂的处理方法
        2.2.5 大孔树脂型号的选择
        2.2.6 上柱条件的研究
        2.2.7 水洗量的考察
        2.2.8 洗脱溶剂的选择
        2.2.9 洗脱剂用量的考察
        2.2.10 验证实验
    2.3 讨论
第3章 四倍体苦荞麦种子标准提取物芦丁含量的检测方法
    3.1 仪器与试药
        3.1.1 仪器
        3.1.2 试剂与样品
    3.2 色谱条件
        3.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2 流动相选择
        3.2.3 色谱柱的选择
        3.2.4 柱温的选择
    3.3 提取工艺的考察
        3.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3.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
        3.3.3 超声时间的选择
    3.4 方法学考察
        3.4.1 精密度试验
        3.4.2 线性关系试验
        3.4.3 溶液稳定性试验
        3.4.4 重复性试验
        3.4.5 回收率试验
    3.5 样品测定
    3.6 讨论
第4章 四倍体苦荞麦种子标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4.1.实验试剂与仪器
        4.1.1 实验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苦荞麦提取物的制备
    4.3 苦荞麦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4.3.1 试剂的配制
        4.3.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方法
        4.3.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4.4 苦荞麦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4.4.1 试剂的配制
        4.4.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方法
        4.4.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4.5 苦荞麦提取物对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4.5.1 试剂的配制
        4.5.2 O_2~-·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4.5.3 O_2~-·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4.6 苦荞麦提取物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
        4.6.1 溶液的配制
        4.6.2 ·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4.6.3 ·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4.7 讨论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项目经费支持
致谢
作者简介

(8)苦荞芽菜培育条件的优化及其发酵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苦荞及苦荞芽菜
    1.2 苦荞芽菜的生产
        1.2.1 苦荞种子的萌发
        1.2.2 苦荞芽菜的培育
    1.3 苦荞芽菜的营养及功能价值
        1.3.1 基础营养物质
        1.3.2 功能活性物质
    1.4 苦荞芽菜相关食品
        1.4.1 苦荞芽子叶茶
        1.4.2 苦荞芽饮料
        1.4.3 苦荞芽酿啤酒
        1.4.4 苦荞芽粉制品
    1.5 红曲霉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前景分析
    1.7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第2章 温室沙培法培育苦荞芽菜的工艺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苦荞种子催芽方式的选择
        2.2.2 苦荞种子播种基质的选择
        2.2.3 沙培法中盖沙厚度的选择
        2.2.4 苦荞培育温室条件的选择
        2.2.5 苦荞芽菜总黄酮的测定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苦荞种子催芽方法的确定
        2.3.2 苦荞播种基质的确定
        2.3.3 沙培法盖沙厚度的确定
        2.3.4 温室培育条件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苦荞芽菜培育用无机盐营养配方的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2.1 沙培法培育苦荞芽菜的工艺流程和要点概述
        3.2.2 大量元素无机盐配比优化
        3.2.3 微量元素无机盐配比优化
        3.2.4 苦荞芽菜生物量的测定
        3.2.5 苦荞芽菜中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的测定
        3.2.6 苦荞芽菜其他主要品质的测定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大量元素无机盐对苦荞芽菜生长的影响
        3.3.2 多种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的标准曲线
        3.3.3 微量元素无机盐对苦荞芽菜中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的影响
        3.3.4 微量元素无机盐的正交优化试验
        3.3.5 苦荞芽菜生物量品质分析
        3.3.6 苦荞芽菜营养品质分析
        3.3.7 苦荞芽菜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分析
        3.3.8 苦荞芽菜中17种氨基酸的测定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红曲霉液态发酵苦荞芽饮料的研制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2.1 红曲霉菌种的培养
        4.2.2 红曲霉发酵菌液的制备
        4.2.3 红曲霉发酵苦荞芽饮料的工艺流程
        4.2.4 红曲霉发酵苦荞芽工艺的优化
        4.2.5 红曲色素总效价的测定
        4.2.6 发酵饮料的感官评价指标
        4.2.7 红曲发酵苦荞芽饮料配方的确定
        4.2.8 苦荞芽饮料杀菌工艺的确定
        4.2.9 苦荞芽饮料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红曲霉发酵苦荞芽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4.3.2 响应面优化红曲霉液体发酵苦荞芽的工艺
        4.3.3 红曲发酵苦荞芽饮料配方的确定
        4.3.4 饮料杀菌条件的确定
        4.3.5 饮料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金荞麦叶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金荞麦叶茶的制作
    1.2 金荞麦叶茶提取物的制备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金荞麦叶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2.1 DPPH(1,1– 二苯基 –2– 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3 金荞麦叶茶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3.1 ABTS(Agreement of Basic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4 金荞麦叶茶提取物对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的测定
    4.1 OH·清除能力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10)我国苦荞芽菜生产及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苦荞种子的萌发技术及芽菜生产
    1.1 苦荞种子的萌发
    1.2 苦荞芽菜的生产技术
2 苦荞芽菜优质食品开发
    2.1 苦荞芽子叶茶
    2.2 苦荞芽饮料
    2.3 苦荞芽酿啤酒
    2.4 苦荞麦芽粉制品
3 结语

四、苦荞麦叶片制茶工艺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芍药不同部位多糖提取、体外活性研究及其花草茶研制[D]. 杜妹玲.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黄酮含量与农艺性状的QTL定位[D]. 郑冉.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 [3]苦荞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D]. 孙亚利. 贵州大学, 2019(09)
  • [4]不同季节多年生苦荞的叶及其发酵茶品质变化研究[D]. 王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8)
  • [5]藜蒿茶成分分析、保健功效研究及成茶工艺优化[D]. 于真. 江汉大学, 2017(06)
  • [6]滇茶资源有效利用研究进展[J]. 周玉忠,邓少春,浦绍柳,田易萍,何青元,汪云刚,李友勇,刘本英.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8)
  • [7]四倍体苦荞麦种子黄酮类物质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和抗氧化功能研究[D]. 黄莎. 贵州师范大学, 2017(02)
  • [8]苦荞芽菜培育条件的优化及其发酵饮料的研制[D]. 马麟. 西华大学, 2016(05)
  • [9]金荞麦叶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 黄莎,王建勇,陈庆富,黄小燕. 粮食与油脂, 2016(02)
  • [10]我国苦荞芽菜生产及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J]. 马麟,彭镰心,赵钢. 农产品加工, 2015(21)

标签:;  ;  ;  ;  ;  

苦荞叶泡茶工艺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