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贿选问题应引起重视(论文文献综述)
王瑛琳[1](2020)在《乡村治理视域下河北省村“两委”换届选举问题研究 ——以邢台市DL乡为例》文中提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党组织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这“两委”作为乡村治理主体,是深化村民自治最重要的基层组织,这使得村“两委”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村“两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全新的任务,而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强村“两委”建设的重要推手,所以在乡村治理视域下研究村“两委”换届选举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选取河北省邢台市DL乡作为研究主体,对其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总结归纳出换届选举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即:换届选举制度落实不到位、选举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选民的民主意识淡薄、换届后村干部结构不合理。通过查阅文献,从乡村治理的角度出发,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四个问题对应的成因分别是:一是换届选举制度的实操性较低、部分执行者综合素质低、政府缺乏有效宣传引导,二是乡村宗族的影响、法规的制定有所欠缺、监督主体形同虚设,三是选民的文化程度较低、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四是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影响、村干部管理制度建设缺失、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不足。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参考相关文献,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换届选举制度,对换届选举执行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政府对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效宣传;二是发挥乡村宗族在换届选举中的积极作用,对选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依法处置力度,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换届选举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意识,为村民参加换届选举提供便利条件,加大选举监管,提高村民参选的热情和信心;四是增加女性参与村级管理的机会,建立健全村干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希望这几点建议能够给下一届村“两委”选举提供参考,逐渐提高村“两委”建设水平,推进村“两委”的乡村治理水平。
吴向芸[2](2019)在《人大代表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制度体现。目前我国在不同层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都出现了贿选案例,其中辽宁贿选案件规模最大,层级最高,影响最恶劣。这其中呈现了不同的乱象:选民出卖选票,换取非法利益;候选人多为企业家,动用资本力量,获取代表职位和头衔;选举大会工作人员收受礼金,为贿选牵线搭桥;地方党委领导不闻不问,甚至同流合污等,选举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贿选现象造成了诸多极恶劣的影响,应当引起重视。贿选严重破坏了党的领导,冲击了人民代表大会治理国家的合法性,破坏了宪法法律的权威,等等。当贿选案件爆发,贿选并非仅仅是一个违法个案,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挖掘社会现象的本质至关重要。贿选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包括社会文化、选民心态、政治、市场经济、现行选举法律等方方面面。本文从上述各角度出发,梳理出引发贿选的因素和贿选背后的社会问题,力求客观、专业地看待贿选,从过去的贿选案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探讨未来防范遏制贿选,完善民主法律制度的可能。目前针对贿选的研究不多,也没有专门针对贿选的法律,而是以“破坏选举罪”行为方式的一种,在《刑法》中做了规定。这引发了司法实践中对贿选的界定、情节的量化不清晰、犯罪竞合等问题,且破坏选举罪的处罚倚轻,与贿选的社会危害程度不相符合。但现学界理论中对我国的贿选内涵仍有争议,制定完备、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的前提是对贿选侵犯的客体、性质、特征、后果有准确的把握。本文拟结合代议制的基本理论、国外的选举制度和我国国情,分析选举的目的和本质,得出贿选侵犯的法益是人民代表代表利益的广泛性,再针对这一特殊性,设想专门制定“贿选罪”罪名,提出若干“贿选罪”的构成要件。本文共分四章,贿选现象的成因、后果和性质加以探讨。第一章列举了几个影响较大的贿选案件,介绍了案件经过,概述案件的主要特征和消极影响,证明研究和防范贿选有其必要性。第二章分析贿选的原因。贿选并非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社会的方方面面多个因素叠加综合导致的,包括一些地方党委领导涣散、市场经济规则被错误地运用至选举领域、政商关系异化、选民的主体意识未得到发挥、代表候选人代表利益的广泛性不够充分等等。第三章提出了贿选在实践、立法和理论的冲突引发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认识贿选应当具备新的理论视角,需要结合代议制理论和选举理论重新看待贿选的危害,以清晰应当受到法律制裁的贿选的界定范围和构成要件。第四章主要提出几点防范贿选,完善民主制度的建议,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若干选举法律制度两方面。
涂锋[3](2018)在《党内选举的政治生态——以南充贿选案为例》文中提出南充拉票贿选案最终被定性为"一宗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恶劣案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重拳查处了一批重点案件。其中,2011年的南充贿选案无论是从案情规模还是具体腐败方式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值得深入分析。
张嘉玲[4](2017)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D县C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是农村一项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依法推进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不仅能巩固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广大村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更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方法和主要表现。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对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就意味着中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但是,随着农村基层环境的发展变化及实际工作的开展,仍旧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如何科学分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3年底,D县C镇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但在选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在调研D县各村的换届选举工作相关情况的基础上,与往届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对比,对D县C镇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对策。C镇是该县的人口大镇,各项工作开展相对成熟,在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既有代表性又有自己的特点,但在换届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本文在研究C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较可行的方法和对策,为今后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提供可靠的实践案例和可行的对策建议。
蒋德海[5](2014)在《将深层次反腐纳入我国反腐战略》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开展反腐败已经历多年,但腐败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不少方面还在增多。主要和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反腐败未能涉及深层次腐败。深层次腐败是一般腐败的内在根源,后者只是深层次腐败的外在表现。"加强反腐败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必须介入深层次腐败,而且要以深层次腐败为重心,这是当代发达国家反腐成功的基本经验。
余卫东[6](2012)在《信访政治:乡村社会中的农民诉求与表达 ——基于若干选举信访案例的阐释》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也呈现出了利益多样化和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这使得中国乡村社会各主体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凸显了出来。表现在村庄政治领域,则是一方面国家意识形态控制能力的弱化,乡村组织频繁出现了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另外一方面农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政治权利和政治利益的追求达到了新的高度,农民群体日益要求实现自主管理。与此同时,国家在制度建构层面迎合了这一不断变化的实际,在制度创新中不断满足农民群体通过制度化渠道实现利益表达和政治诉求的需要。作为“中国式的草根民主”、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村民自治顺应了农村改革需要,目前已成为在农村基层实行的一项基本治理制度。但是在某些地方,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基层群众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依法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政治利益往往受到某种程度的侵犯。同时,在日常的村务管理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多种矛盾和问题,往往也会选择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集中爆发。在此过程中,感觉自身利益受到不当侵犯的农民群众往往被迫选择信访作为其实现权利救济和利益表达的另外一条途径。但是,信访制度能否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在换届选举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其在利益表达上的实现程度以及自身的承载能力究竟如何,其能否化解矛盾及矛盾化解的程度怎样等有待于更为深入的探讨。由此而至,村民自治与信访制度形成了交集,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的信访问题成为了我们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大量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中出现的信访案例的分析梳理,廓清农民群众在实施村民自治过程中选择信访作为其权利救济途径和利益表达机制的原始动机、所涉及的利益冲突、其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化解效益,继而为农村基层信访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并为乡村自治实践提供合理化的建设意见,力求有助于修改后并新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进一步拓宽以及当前农村基层信访问题的更有效解决。通过对村委会换届选举信访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变迁、政治关系等多角度分析,我们发现乡土社会的农民信访生成有着意识形态、社会发展、制度设计、社会媒介、利益表达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信访有着中国独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渊源,其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法制度体系的土壤之中,而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无讼”观、“清官文化”等构成的人治社会法律传统,使乡土社会农民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这种依赖信访追求诉求解决和利益实现的特殊思维模式。再如,由于社会历史传统的承继性、国家制度设计的迟滞性、农民表达意识和能力弱且组织化程度低等自身缺陷性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乡土社会农民利益表达权利失衡和制度内机制不畅通,最终导致了农民群体利益的受损。为了实现受损利益的补给,在多种利益表达机制中,信访就成为了农民群体的一个选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信访个案纷繁复杂,有些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信访案件在信访形式上往往存在某些方面相似性,而看似相同的信访个案仔细比较又存在巨大的差异性。通过对多个信访个案的抽象化概括,我们从信访行为层级的角度将其分为逐级信访和越级信访,从信访行为的群体性和谋求利益的共同性的角度将其分为独立信访和群体信访,从信访人就同一信访事由进行的信访次数的角度将其分为首次信访和重复信访,从信访行为的合法性的角度将其分为适法信访和违法信访,从信访行为实施方式的角度将其分为传统信访和网络信访。由于每个信访者其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差异,也必然导致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信访活动中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需要。每一种信访心理都有着各不相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得各种信访心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每一种信访心理的产生都有着内在个人因素和外在社会因素两个方面。但是有些信访心理侧重于信访人个人自身的认识、情感、性格等心理因素,如报复心理;而另外一些更侧重于外在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和作用,如情感偏见。再按照一定的标准,还可将信访心理动机划分为若干的大类。比如,按照信访人追求利益的合法性,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以合法性利益诉求的,包括个体维权、英雄情结;以不当利益为诉求的,包括报复心理、牟利心理;而从众心理介乎两者之间的,即可能以合法利益为诉求,有可能追随信访组织者牟取非法利益。每一种信访事由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即可能涉及到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或者社会伦理,也可能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制度规范:即可能涉及到参与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的选民、候选人等个人,也可能涉及到基层政府、村党支部、上届村委会等组织。而且每一种信访事由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其完全可能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导致问题的复杂化、矛盾的积聚化。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的信访行为,除了受到信访人个人内在心理需要作用之外,还受到选举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信访事由引起的利益分化等外部诱因的作用。我们通过对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信访案例进行梳理,归纳出村委会选举中的农民信访焦点主要分布在选举资格争议、选举程序瑕疵、贿选舞弊问题、乡镇政府不当干预、黑恶宗族势力操纵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六大事由之中。信访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信访消解方法的多元性。实践中,基层政府或信访部门处理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信访问题的经常性手段主要包括政治工作引导、心理干预疏导、法律法规宣讲、部门联动调处、强行压制息访和预警机制构建。从这些多样性的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基层政府或信访部门在信访化解中可供选择的手段还是充裕的。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信访案件采取的方法还是有所差别。基层政府或信访部门可以根据信访人的政治身份、受教育程度、心理状况等个人特质,以及信访问题的特殊性等因素选择特定的消解手段实现矛盾化解的效益最大化。当然,不同的消解手段对不同的信访人群和信访事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对具有党员身份的信访人选择政治工作引导的手段,效果肯定会优于普通群众,因为前者往往具有更高的政治觉悟;而对重复信访者,采用心理疏导的手段效果也会优于法律法规宣讲,因为其本身对法律法规政策的熟悉程度或许会超出常人的想象。必须看到,不同的信访手段并不相互排斥,一个信访案件的解决往往需要多种消解手段的复合作用。比如,对于集体上访而言,单一的信访消解手段就显得捉襟见肘,而根据群体心理的差异性,将集体信访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段化解矛盾,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肯定的是,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后的信访作为农民利益表达一种途径,在最直接意义上,它实现了农民对村庄的政治参与,从长远角度考虑,其又有助于乡村社会政治文明的实现。但是作为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信访也往往出现各种各样的困境,农民的利益要求不能通过信访得到畅通表达,这与信访制度本身的缺陷密切相关。信访渠道的间接性影响着农民利益表达的效果,信访运行中错位的政绩观影响着农民利益表达的积极性,信访部门之间缺失协调性无形中增加了农民利益表达的成本,信访执行权的相对弱势也同样影响着农民利益表达的行为。因此,为实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拓展和完善,当前需要从制度设计、组织健全、环境优化以及物质基础累积等角度采取措施。比如,在人大代表中选举特别是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以更好保证农民选民选出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能够代表农民利益、具有较强的代表和责任意识的代表,使选举确确实实地成为农民进行利益表达的一条重要通道。社会转型期的农民信访有着共性的逻辑,这表现为农民信访往往围绕着一些共性问题展开,这包括农村土地征用问题、土地承包及集体福利问题、村务财务及村干部经济作风问题、宅基地纠纷问题、村委会换届选举与两委工作问题等。但与其他方面的信访比较,村委会选举信访又有着自己的特质。特别是,农民选择每三年一次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作为上访的切入点,着实呈现出农民群众“借事搞事”式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借助村委会换届选举信访作为其向乡村政治实体进行利益表达和政治诉求的手段,其目的是希望重新调整、平衡和理顺各种对自己不利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而为了解决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信访问题,各级政府则必须双管齐下,既要推动信访制度的制度创新,又要推进村民自治实践继续向前健康发展。只有两者相互配合,实现农民权利的系统保障,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信访问题。
陈纯柱,韩兵[7](2012)在《村民民主选举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村民自治视野下,村民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有管理村里事务和决定村里重大问题的多种权利。在这些权利中,其中最重要的权利就是村民的民主选举权,它是村民自治重要的前提。从20多年的实践来看,村民自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要指出,村民民主选举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民主制度,在法律设计上还有很多缺陷。搞好村民民主选举,法制建设刻不容缓。用法制规范民主选举的程序和方法,用法制解决和处理好村民民主选举中的宗法家族势力影响问题。加强村民法制教育,保障村民民主权利。
王希平[8](2011)在《农村“两委”选举中的贿选行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部分贿选问题,严重影响村民自治,破坏了农村基层选举的民主本质,破坏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贿选现象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上法律规定不足,打击不力的原因,因此要发挥党委、政府作用,保证选举在正常轨道进行。本文指出应坚决落实各项程序,以公正的程序保证相关规定的落实;加大查处违法犯罪力度,保障选举按法治轨道进行;规范村干部权力,从根本上消除贿选动因。
王振林[9](2011)在《完善法律法规 保障基层民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遇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引起了各级干部、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为了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北京市平谷区人大常委会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村委会选举工作中存在的法律和制度层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制度层面
魏荣汉[10](2010)在《中国天价村官当选的幕后新闻》文中研究表明200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监督与思考"栏目以"230万元巨款买村官"为题,对山西省河津市老窑头村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披露,而且在题目前面特意加了"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老窑头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在村委会主任选举中却有人开出了‘天价’——"的引题,对230万元进行了衬托。
二、贿选问题应引起重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贿选问题应引起重视(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治理视域下河北省村“两委”换届选举问题研究 ——以邢台市DL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乡村治理的研究现状 |
2.村“两委”换届选举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1.个案研究法 |
2.文献研究法 |
3.调查法 |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研究内容 |
2.创新点 |
一、乡村治理中的村“两委”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乡村治理的相关概念 |
2.村“两委” |
3.村“两委”换届选举 |
4.协同治理理论借鉴 |
(二)村“两委”关系的形成 |
1.村“两委”的发展历程 |
2.村“两委”之间的矛盾 |
(三)村“两委”与乡村治理的关系 |
1.村“两委”建设为乡村治理提供组织保障 |
2.乡村治理发展反作用于村“两委”建设 |
3.推进乡村治理与村“两委”建设统一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 |
二、邢台市DL乡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基本情况 |
(一)DL乡情介绍 |
(二)河北省村“两委”换届选举总体要求 |
1.指导文件 |
2.相关法规及政策文件 |
(三)DL乡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和情况总结 |
1.村“两委”换届选举操作程序 |
2.换届选举基本情况 |
3.主要做法 |
(四)DL乡村“两委”换届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换届选举制度落实不到位 |
2.选举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 |
3.选民的民主意识淡薄 |
4.换届后村干部结构不合理 |
三、乡村治理中村“两委”换届选举问题原因分析 |
(一)换届选举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
1.换届选举制度的实操性较低 |
2.部分执行者综合素质低 |
3.政府缺乏有效宣传引导 |
(二)选举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原因分析 |
1.乡村宗族的影响 |
2.法规的制定有所欠缺 |
3.监督主体形同虚设 |
(三)选民的民主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
1.选民的文化程度较低 |
2.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 |
(四)换届后村干部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
1.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影响 |
2.村干部管理制度建设缺失 |
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不足 |
四、完善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对策和建议 |
(一)对于换届选举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1.进一步完善换届选举制度 |
2.对换届选举执行者的行为进行约束 |
3.提高政府对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效宣传 |
(二)对于选举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1.发挥乡村宗族的积极作用 |
2.对选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依法处置力度 |
3.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力度 |
(三)对于选民民主意识淡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四)对于换届后村干部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1.增加女性参与村级管理的机会 |
2.建立健全村干部管理长效机制 |
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含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2)人大代表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贿选乱象及其造成的消极影响 |
第一节 贿选呈现的乱象 |
一、官员和企业家违法拉票现象 |
二、民营企业家候选人以虚假身份参选 |
三、某些党委负责人违规候选人 |
四、机关干部与国企高层为贿选挪用财政资金 |
五、选举大会工作人员为贿选牵线搭桥 |
六、地方党委领导徇私包庇 |
第二节 贿选造成的恶劣影响 |
一、贿选行为严重破坏了党的领导 |
二、贿选动摇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基 |
三、贿选冲击了人民代表大会治理国家的合法性 |
四、贿选严重破坏了宪法法律的权威 |
五、群体性的贿选会成为破坏选举的污染源 |
第二章 贿选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一些地方党委领导涣散 |
第二节 市场经济规则被非法运用至选举领域 |
一、市场交换原则被非法运用到选举领域 |
二、市场经济中“利益最大化”观点渗透进选举领域 |
第三节 政商关系异化引发贿选 |
一、一些官员收受企业家贿赂 |
二、企业家期望通过参政谋求利益 |
第四节 选民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一、代表候选人的产生机制不够完善 |
二、候选人介绍制度没有有效落实 |
三、当选后代表与选民关系疏远 |
四、“官本位”思想诱使候选人参与贿选 |
第三章 认识和解决贿选问题需要引入新的理论视角 |
第一节 法律规定中的问题 |
一、贿选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难题 |
二、理论中对贿选行为侵犯法益的认识误区 |
第二节 贿选的要害是侵犯人大代表的代表性 |
一、代议制民主要求代表能够代表大多数选民的利益 |
二、贿选侵犯的是人大代表利益的广泛性 |
三、有必要单独制定“贿选罪”,与“破坏选举罪”区分 |
四、贿选罪的构成要件 |
第四章 解决贿选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
第一节 党以宏观视野兼顾人民的多层次利益 |
一、以人民整体利益为中心 |
二、妥善处理种利益关系 |
第二节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有关贿选的专门性规定 |
一、在刑法中确立贿选罪的罪名 |
二、适当调整代表结构比例 |
三、改进现行的提名机制 |
四、提高政党和人民团体提名候选人的质量 |
五、加强选民对代表的监督 |
六、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
七、加强基层选民民主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3)党内选举的政治生态——以南充贿选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回溯南充贿选案 |
选举中的“唯票论”问题 |
监督中的“一把手”难点 |
当地不良社会生态对干部的负面影响 |
差额竞争与组织意图的内在张力 |
(4)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D县C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1 村民自治 |
2.1.2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
2.2 文献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学者对我国村民换届选举工作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3章 D县C镇选举过程的案例介绍 |
3.1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做法及成效 |
3.1.1 D县C镇基本情况 |
3.1.2 换届选举工作成效 |
3.2 D县C镇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案例分析 |
3.2.1 外出商人干预选举 |
3.2.2 受宗族势力影响的选举 |
3.2.3 秩序混乱的换届选举 |
第4章 D县C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D县C镇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
4.1.1 村民民主政治意识不高 |
4.1.2 家族、宗派势力影响干预选举 |
4.1.3 贿选 |
4.1.4 选民登记不细致 |
4.1.5 选举的程序不规范 |
4.2 D县C镇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村民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淡薄 |
4.2.2 选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
4.3 换届选举成功案例 |
第5章 完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对策 |
5.1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
5.1.1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 |
5.1.2 推进村支书、主任“一肩挑”模式 |
5.1.3 加强宣传引导 |
5.1.4 加强业务指导 |
5.2 提高村民素质和民主意识 |
5.2.1 提高村民民主治理意识和参选意识 |
5.2.2 加强村民素质教育 |
5.3 规范程序、强化监督 |
5.3.1 依法依规严格执行选举程序 |
5.3.2 严把换届候选人推荐关 |
5.3.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
5.4 做好选举后交接和审计工作 |
5.4.1 做好选举后交接和善后工作 |
5.4.2 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将深层次反腐纳入我国反腐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层次腐败及其特点 |
二、我国反腐败形势严峻的根源在于深层次腐败没 有引起应有重视 |
三、推进深层次反腐的若干建议 |
(6)信访政治:乡村社会中的农民诉求与表达 ——基于若干选举信访案例的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 研究综述与问题 |
(三) 分析思路与方法 |
(四) 叙述框架与内容 |
第二章 背景:乡土社会内部的农民信访生成 |
(一) 人治社会思维惯性 |
(二) 转型社会利益冲突 |
(三) 行政化的救济机制 |
(四) 社会舆论职能缺位 |
(五) 农民利益表达限制 |
(六) 小结 |
第三章 类型:村委会选举中的农民信访差异 |
(一) 越级信访——背井离乡的无奈之选 |
(二) 群体信访——法不责众的集群效应 |
(三) 重复信访——不计成本的坚守之道 |
(四) 违法信访——以身试法的困兽之斗 |
(五) 网络信访——信息时代信访新模式 |
(六) 小结 |
第四章 动机:村委会选举中的农民信访心理 |
(一) “是我的就是我的”:个体维权 |
(二) “选举不过是个形式”:情感偏见 |
(三) “我也跟着签个名”:从众心理 |
(四) "要为大家讨个说法":英雄情结 |
(五) “就是和他过不去”:报复心理 |
(六) “作个职业上访人”:牟利心理 |
(七) 小结 |
第五章 事由:村委会选举中的农民信访焦点 |
(一) 选举资格争议 |
(二) 选举程序瑕疵 |
(三) 贿选舞弊问题 |
(四) 基层政府对村民自治的不当干预 |
(五) 黑恶宗族势力操纵 |
(六) 历史遗留问题 |
(七) 小结 |
第六章 协调:村委会选举中的农民信访消解 |
(一) 政治工作引导 |
(二) 法律法规宣讲 |
(三) 部门联动调处 |
(四) 心理干预疏导 |
(五) 强行压制息访 |
(六) 预警机制构建 |
(七) 小结 |
第七章 整合:村委会选举中的农民利益表达 |
(一) 村委会选举中农民信访绩效与限度 |
(二) 村委会选举中农民信访困境与障碍 |
(三) 村委会选举中利益表达渠道及拓展 |
(四) 小结 |
第八章 结语:借事搞事——信访农民的利益表达与政治诉求 |
(一) 农民信访背后的共性逻辑 |
(二) 村委会选举信访的特殊性 |
(三) 制度建构方面的对策建议 |
(四)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村民民主选举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村民民主选举的本质和合法性依据 |
第一, 村民民主选举是现代民主的重要诉求。 |
第二, 村民自治的本质和村民民主选举的合法性依据。 |
第三, 村民民主选举的合法性保障。 |
二、村民民主选举在实践中的法律缺失和制约因素 |
第一, 现行法律缺乏对民主选举准备阶段的规制。 |
第二, 民主选举工作机构的建立不规范。 |
第三, 对民主选举中选民登记缺乏科学的规范。 |
第四, 村民民主选举中村委会候选人的提名缺乏科学规范。 |
第五, 民主选举的程序没有得到科学的规范。 |
第六, 现行法律对竞选监督主体的规定不科学。 |
第七, 现行制度没有规定对新旧村委会进行审计。 |
第八, 现行法律对贿选界定不清。 |
三、村民民主选举的法治化审视 |
(8)农村“两委”选举中的贿选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贿选的概念、特点、及危害性 |
(一) 严重影响村民自治, 破坏了农村基层选举的民主本质 |
(二) 贿选滋生违法犯罪, 破坏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
二、贿选的原因分析 |
(一) 造成贿选的主观原因 |
(二) 现行刑法基本无法对农村换届选举中的贿选行为进行规制 |
三、多措并举遏制贿选、预防基层职务犯罪的建议 |
(一) 发挥党委、政府作用, 保证选举在正常轨道进行 |
(二) 坚决落实各项程序, 以公正的程序保证相关规定的落实 |
(三) 加大查处违法犯罪力度, 保障选举按法治轨道进行 |
(四) 规范村干部权力, 从根本上消除贿选动因 |
四、贿选问题应引起重视(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治理视域下河北省村“两委”换届选举问题研究 ——以邢台市DL乡为例[D]. 王瑛琳.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人大代表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D]. 吴向芸.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3]党内选举的政治生态——以南充贿选案为例[J]. 涂锋. 文化纵横, 2018(06)
- [4]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D县C镇为例[D]. 张嘉玲.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5]将深层次反腐纳入我国反腐战略[J]. 蒋德海. 学习论坛, 2014(02)
- [6]信访政治:乡村社会中的农民诉求与表达 ——基于若干选举信访案例的阐释[D]. 余卫东.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7]村民民主选举的法律问题研究[J]. 陈纯柱,韩兵.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01)
- [8]农村“两委”选举中的贿选行为分析[J]. 王希平. 法制与社会, 2011(33)
- [9]完善法律法规 保障基层民主[N]. 王振林. 人民代表报, 2011
- [10]中国天价村官当选的幕后新闻[J]. 魏荣汉. 时代文学, 2010(03)
标签:村委会换届选举论文; 党支部换届选举程序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论文; 辽宁贿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