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答信用卡消费七大疑问(论文文献综述)
庞娟红[1](2021)在《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信用卡业务由最初的摸索发展到跑马圈地式的规模发展,再到精细化的客户运营,已经历了36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国经济昌盛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过程中,信用卡市场也得到了快速扩张。在甘肃省内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发展具有高收益的信用卡业务,不断投入大量营销资源开展业务营销,信用卡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经过不到十年的探索发展,在甘肃省内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也遇到诸多发展难题和营销瓶颈,信用卡业务的营销能力有待提升,同时也需建立与其信用卡业务发展相匹配的营销策略。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在研究整理市场营销理论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营销现状,分析总结出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营销环境和竞争情况,完成了兰州银行信用卡的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并依据市场营销理论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营销策略:第一,在产品策略方面,要丰富信用卡产品种类和功能提供差异化客户增值服务。第二,在渠道策略方面,要充分完善各渠道功能;提升网络渠道的业务处理效率;全面优化信用卡微信银行等与客户关联性强的营销渠道。第三,在定价策略方面,要推行不同客群的差异化费率及利率定价机制;优化部分收费项目。第四,在促销策略方面,要联合客户高频消费类商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营销活动;要加强广告营销推广。第五,在人员方面,要培养专业营销人员;组建营销队伍;完善员工考核激励机制。第六,在有形展示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客户服务内容;培养员工优雅专业的服务形象;统一宣传物料、营造舒适温暖的营业环境。第七,在服务过程方面,要设立专业客服人员;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及业务功能。通过以上营销策略的建立,为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有效营销提供支撑。本文的研究将为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营销提供借鉴,帮助其规避营销短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信用卡业务的增长。同时也能对其他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营销推广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王凯玲[2](2020)在《“互联网+”金融环境背景下J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信贷需求越来越高,相应的信用卡便成了各家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金融行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越来越强,一方面,各家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纷纷入驻;另一方面,网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和扩张,各种线上消费及支付平台喷涌而出,给J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开发出个性化的信用卡产品,成为J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J银行信用卡业务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7Ps”营销组合理论以及差异化营销理论对J银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J银行信用卡营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一是,产品方面,缺乏创新性,与其他同业推出的信用卡同质化严重,客户细分工作做的不到位,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二是,价格方面,营销成本高,盈利能力不足,无法真正吸引客户。三是,渠道方面,营销渠道单一且营销能力不足,场景获客能力差,线上宣传力度不足。四是,促销方面,活动缺乏创新意识。五是,人员方面,专业人才缺失,信用卡条线各项产品各自为战,缺乏良好的培训及绩效考核机制。六是,过程方面,前台营销人员与后台审批人员缺乏沟通,贷后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七是,有形展示方面,线上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针对以上七方面的问题,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分别是:一是,产品方面,改进产品本身,创新产品功能,充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客户粘性。二是,价格方面,针对不同贡献度的客户试运行灵活的定价方式。三是,渠道方面,拓宽大数据来源,及场景获客能力,打通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场景获客渠道。四是,促销方面,打造专属品牌形象,通过多渠道,设计出个性化产品。五是,人员方面,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信用卡客户经理队伍,加强信用卡条线各项产品的联动营销,同时健全培训及绩效分配机制。六是,过程方面,建立起完善的前后台人员沟通机制,同时联合各方力量做好贷后管理工作。七是,有形展示方面,将人工智能引入线上服务平台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接着从拓宽新一代数据来源,转变思路、巧借平台,开展跨界合作、高层营销,积极开展“第二发展曲线”及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提高J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综合竞争力及市场占比。最后对J银行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彭思倩[3](2019)在《金融科技驱动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加速转型、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依靠利差盈利的传统经营模式难以维系,零售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企业开启了跨界竞争,纷纷抢占银行零售业务,在此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都加快了零售业务转型的步伐。金融科技在给银行带来潜在竞争者的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拥抱金融科技,积极转型零售业务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本文以平安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金融科技驱动平安银行零售转型进行研究。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对金融科技时代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动因、金融科技驱动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主要措施以及转型成效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金融科技时代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动因来源于三个方面:(1)客户行为特征变化,更追求网络化、体验化、个性化;(2)零售市场格局变化,跨界竞争者给银行带来挑战;(3)底层技术基础变化,金融科技的应用使得银行零售智能化转型成为可能;(2)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平安银行主要从三方面进行零售转型:(1)生产体系:产品开发、技术创新、风险控制;(2)传递体系:线上移动客户端、线下网点、连接线上线下的OMO服务体系;(3)支撑体系:转型战略、机构、企业文化、人才队伍;(3)在进行阶段性转型后,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总体实力、核心业务、风控能力、获客能力以及金融科技布局上都有显着的成效;最后,得出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案例启示,并为其他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深化零售转型提出了四点建议:(1)立足自身优势,制定科技驱动型战略;(2)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丰富零售产品体系;(3)完善渠道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场景布局;(4)构造数据化思维,提升大数据风控能力。本文希望通过对平安银行零售转型进行研究分析,为其他商业银行在智能化时代,通过金融科技助力零售业务转型提供可行的途径和指导建议。当然,本文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平安银行背靠实力雄厚的平安集团,其转型经验对于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来说借鉴意义有限。但本文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较完整的案例指引,为银行业零售业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方向和建议。
秦启瑞[4](2019)在《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改进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倾向于购买各类金融产品,而信用卡作为优质的信贷载体,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自然人们对银行信用卡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是一项新型的个人金融业务,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因此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国内各大银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通过大规模发行信用卡来占领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本银行的经济效益。从目前中国信用卡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同行业的竞争,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异业竞争都依然很激烈。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诸如微信、支付宝和互联网的加入,新的金融产品诸如理财宝等的出现,它们都对传统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加剧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促使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升级。ZX银行是一家有三十多年发展历史的银行,发展时间早,品牌优势明显,是其他银行所不具备的。ZX银行传统业务在与其他银行的竞争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挫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ZX银行也逐渐转向了对信用卡业务的开发与应用,而ZX银行作为传统商业银行的代表之一,能否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保持优势的竞争地位,ZX银行信用卡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是:本文以ZX银行为研究对象,对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把握,运用发展策略的相关知识,通过SWOT分析法、案例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信用卡的相关特点,总结归纳出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发展策略理论的指导下,探讨ZX银行信用卡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策略的具体内容,以及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相关概念和主要模式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策略管理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下文的研究和分析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对ZX银行及其相关业务进行概述,分析ZX银行信用卡业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探讨ZX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ZX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进行SWOT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为下文的战略对策的提出奠定基础。第四章论述ZX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改进策略制定、实施和保障措施;第五章是结论与展望,通过对ZX银行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以及相关对策、措施的提出,期待ZX银行在实现自身内部管理和资源优化的同时,促进银行员工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最终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存的结果。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本文将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相关方法工具,分析在当前社会大背景条件下,从价值共创的角度,分析ZX银行信用卡业务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以及ZX银行凭借自身资源和能力应该选择的竞争战略,通过在市场竞争中进行论证,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及取得突破与发展的可行性,由此确立ZX银行信用卡在日趋激烈的信用卡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骆婧雅[5](2019)在《小学新媒介素养课程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媒介环境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媒介文化范式——参与式文化。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与参与式文化兴起,侧重于培养受众媒介批判能力的传统媒介素养已无法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我们必须要根据参与式文化的特点培养强调“媒介参与能力”的新媒介素养,方能紧跟时代的特点和需求。但是大部分青少年在面对复杂的新媒体环境时,仍然不能够做到有效地使用媒体工具和合乎道德规范地参与媒体互动。因此,有必要在青少年中开展新媒介素养教育,以培养青少年分辨“媒介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能力,形成身处众多媒介之中而不自乱的态度和能力。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新媒介素养文献的梳理,从新媒介素养的概念及能力框架、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及价值取向、新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论价值三个层面建构了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体系,为新媒介素养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本研究选取了美国“任务:媒介素养”课程、英国GCSE媒介研究课程、北京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媒介素养校本课程、台湾地区小学媒介素养课程这四个典型的媒介素养课程开发案例,对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估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归纳出国内外媒介素养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即围绕核心概念建构课程目标;以“赋权”为价值取向设置课程内容;独立课程与融入式课程相结合;强调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最终,本研究以“泰勒原理”为依据,以新媒介素养理论体系为支撑,结合世界范围内部分媒介素养课程开发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对新媒介素养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
刘婷婷[6](2019)在《当当网精准营销的问题及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计算机技术得以快速的发展,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与发展,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实现信息沟通及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关调查显示,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我国网民数量快速的增多,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网络交易快速发展。在当下市场环境中,传统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及手段等已无法满足企业的经营要求,单一模式下的营销策略体现了粗放型营销的弊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精准集约型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逐渐兴起,精准营销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营销逐渐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电子商务公司越来越需要低成本、高效益、可衡量的精准营销策略,而精准营销也不断在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公司得到了应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要求,逐步创新出了多种电子商务模式,其中,以B2C模式发展最为成功,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以高质量的产品及完美的品牌形象被大众所接受。多数B2C电子商务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营销策略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精准营销所具有的量化及可操作性,为企业分析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电子商务企业为有效的扩大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的寻求新的营销策略。发展至今,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仍面临着用户分散、市场环境不够成熟等问题,而精准营销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强、精准度高及可分析性、可度量性强等特征,很好的适应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需求。目前,关于精准营销的研究较多,但是集中以某一电子商务网站为实例进行研究的较少。当当网是一家以网络营销进行图书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1999年正式开通,是早期的网上书店,也是我国读者光顾最多了网上书店之一。但目前当当网的图书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相当不稳定,其图书营销策略有待优化。基于此,本文结合电子商务相关理论及企业精准营销策略研究,选取当当网为精准营销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究了当当网精准营销成功的奥秘及其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当当网在精准营销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市场调研、营销手段、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网站体验四个方面提出当当网的精准营销的具体策略。通过分析B2C精准营销策略体系和当当网B2C电子商务公司精准营销案例,为其他B2C平台上的电子商务公司实施精准营销策略提供可借鉴的方案。
唐良[7](2018)在《中国农业银行C分行机构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逐步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呈现新常态,增长模式由单纯的资源消耗向创新、绿色、共享的方向转变。国家对政府财政、社会民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涉及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前期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的大规模举债行为开始被叫停,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商业银行拥有广泛的金融、社会资源,不能以盈利作为主要目的,更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地方政府的工作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以财政、社保、医疗、教育、公共管理、旅游、文化等行业为主体的机构业务日益受到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同时,机构业务的供应链尾端直接与社会民生紧密挂钩,在带动零售业务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十分显着。中国农业银行C分行自成立伊始就始终致力于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以造福一方、服务经济、科学发展、推动和谐为主要出发点。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互联网、大数据普及应用的大环境要求C分行研究、制定出新时代商业银行机构业务营销策略,既能从新一轮的商业银行竞争中脱颖而出,又能更好的服务于国计民生。本文以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与中国农业银行C分行机构业务营销的宏观、微观环境相融合;结合企业本身和机构业务产品服务体系的全面剖析,寻找机构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了科学的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后,勾勒出适合C分行机构业务的市场定位方案;从中国农业银行C分行机构业务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互联网营销策略、关系营销策略、大数据营销策略七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并且在信贷政策、风险防控机制、人力资源和系统四个方面对机构业务营销策略提供保障。希望本文能为国内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下组织机构业务营销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帮助。
陈珊[8](2018)在《中国建设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经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前进,互联网技术逐渐席卷了整个社会,推动着各行业、各领域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的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旦与互联网“亲密接触”则生机无限,一切皆有可能。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例,在以前很多人的眼里,电子商务平台不过是将货品搬到互联网上售卖,只是增加和扩大了商品买卖的渠道而已。但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一些电商企业发现通过互联网不仅能售卖货品,其中还隐藏着无数的商机,并开始抓住商机依托电商平台开展与之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基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快速崛起。传统电商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从紧密合作逐步演变到互相竞争。而此行为同时也在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倒逼商业银行改变思维,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并开始致力于发展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也成了银行试水的平台。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经营特色都相继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如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工商银行的“融e购”等,经过这几年的迅速发展,也收获不少,但与淘宝、天猫及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相比,在各个方面仍有一定差距。时至今日,电子商务平台的收入已成为商业银行利润来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在传统电商的夹击下站稳脚跟,如何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这仍是目前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起因以及发展历程,并采用了SWOT模型分析目前各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及优劣势。同时以建设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为案例,介绍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及发展情况,并采用经典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对“善融商务”面临的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将其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天猫、京东等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建行“善融商务”的优势与劣势。最终结合实验法、118份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具体数据分析研究,并得出本文结论。即“善融商务”与银行同业相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规模在不断扩大,交易额在逐年增加,但和对手(以天猫及京东为例)相比,仍然存在宣传力度不足、产品品类较少、用户体验不佳、金融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提出“善融商务”应多角度多层次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用户体验及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等今后经营策略的对策建议。
陈智明(CHEN Chih-ming)[9](2017)在《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促使台湾地区金融行业迈向混业经营之路,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因此而诞生。2003年后,台湾地区经过“三次金改”,金融控股集团已由单一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渐转换为混业的经营营管理模式。由于金融控股集团有经营管理很多的特别经营管理方式与繁复性的内部控制方式,公司治理自然成为金融控股集团的重要内容,积极改革金融控股集团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防范金融行业的经营风险与道德风险,已成为台湾地区政府、金融行业与社会大众的共识。本文在选题背景下,首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论述,然而构建论文所做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奠定理论分析框架。界定了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的内涵、一般机理和相关理论,最主要内容是金融控股集团、股权结构、委托代理、内部人控制、搭便车与逆向选择、利益相关者和激励机制等理论分析;探讨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构,其次要内容是金融控股集团的特点、法人治理、权力制衡、母子公司控制权和母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激励机制等;研究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内部治理,第三要点是金融控股集团的内部治理架构、内部治理监督机制和内部治理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财务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有效性等;分析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外部治理,第四要点是金融控股集团的外部治理架构、外部治理对外营运的市场竞争机制、内部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争夺与政府部门的外部接管机制、人力资源的竞争机制、外部治理的经济环境、信用环境、法律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生态和外部治理的利益冲突的多方共同治理与金融监管的有效等;研究中国大陆金融控股集团内外部治理的经验、中国大陆金融控股集团对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企业文化精神与社会责任、特别制度与规范的启示等;提出了完善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的建议,第五要点是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内部治理控股股东行为、迈向集团控股联合经营、法人分业规避风险的改善建议,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内部治理股权交叉投资和业务交叉经营、提高金融控股集团对外竞争力,政府针对公司治理未来的政策放宽金融市场准入管制、推进利率汇率更市场化、减少政府保护和行政干预和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等。
肖淑梅[10](2017)在《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新兴,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纷纷依靠自己平台上的数据涉足金融领域,抢占了银行的一些基础业务,典型的代表是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此类平台逐渐挤占网上银行支付市场,给传统银行业遭受巨大打击。并且这些平台所拥有的客户数据正是银行所需要的,而银行是无法共享这些客户数据的,造成银行严重脱媒。作为五大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意识到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必须要挖掘客户资源,不再仅仅只是提供基础的支付、转账、结算等业务,纷纷开始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于是2012年6月初次推出“善融商务”电子商务平台,此平台的终极目标在于依托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来营销该平台上金融产品以及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虽然“善融商务”发展四年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果,比如许多知名企业成功入驻建设银行“善融商务”网上商城,但银行对于发展电子商务平台还是缺乏经验。在此背景下,首先对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经营现状以及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此平台各项经营指标稳步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商品数量少且业务分类不明确以及认知度较低,并分析了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现行营销策略,在产品方面,普通商品设计不专业且品种单一,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足;在价格方面,未根据具体环境定价;在渠道方面,部门之间以及客户维护力度不够;在促销方面,平台知名度太低以及缺乏专业的促销人员;针对这些现状也对营销策略进行了一些优化措施,产品上,以普通商品为基础,以金融产品为核心,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在价格上,入驻商城坚持零成本原则,对商户采取关系定价,金融产品采取LPR定价;在渠道上,分析大数据,引进金融-营销复合型人才;在促销上,“推拉结合”式促销且创新营销宣传方式。得到了一些结论与启示,希望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电商业务以及通过平台营销金融产品提供一些思路。
二、解答信用卡消费七大疑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答信用卡消费七大疑问(论文提纲范文)
(1)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7PS营销理论 |
2.2 STP营销理论 |
第三章 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兰州银行业务现状 |
3.1.1 兰州银行简介 |
3.1.2 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介绍 |
3.2 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现状 |
3.2.1 产品情况 |
3.2.2 定价情况 |
3.2.3 营销渠道 |
3.2.4 产品促销 |
3.2.5 人员情况 |
3.2.6 有形展示 |
3.2.7 服务过程 |
3.3 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
3.3.1 产品问题 |
3.3.2 定价问题 |
3.3.3 渠道问题 |
3.3.4 促销问题 |
3.3.5 人员问题 |
3.3.6 有形展示问题 |
3.3.7 服务过程问题 |
第四章 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4.1 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2.1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
4.2.2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4.2.3 同业间的竞争 |
4.2.4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
4.2.5 卖方的议价能力 |
4.3 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的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外部威胁分析 |
4.3.5 SWOT分析小结 |
第五章 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设计 |
5.1 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的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选择目标市场 |
5.1.3 市场定位 |
5.2 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 |
5.2.1 产品策略 |
5.2.2 渠道策略 |
5.2.3 定价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5.2.5 人员策略 |
5.2.6 有形展示策略 |
5.2.7 服务过程策略 |
第六章 营销策略的实施及保障措施 |
6.1 营销策略的实施计划 |
6.2 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6.2.1 组织架构保障 |
6.2.2 规章制度保障 |
6.2.3 团队文化保障 |
6.2.4 信息技术保障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互联网+”金融环境背景下J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3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SWOT分析法 |
2.2 “7Ps”营销组合理论 |
2.3 差异化营销理论 |
3 “互联网+”环境下J银行信用卡经营的现状分析 |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
3.1.1 行业整体情况 |
3.1.2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类型 |
3.2 J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历程及现状 |
3.2.1 J银行概况 |
3.2.2 “互联网+”环境下J银行信用卡发展现状 |
3.3 “互联网+”环境下SWOT分析 |
3.3.1 J银行信用卡竞争优势 |
3.3.2 J银行信用卡竞争劣势 |
3.3.3 J银行信用卡竞争机会分析 |
3.3.4 J银行信用卡竞争威胁分析 |
4 “互联网+”环境下J银行信用卡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产品方面 |
4.1.1 产品缺乏创新 |
4.1.2 产品细分不到位 |
4.2 价格方面 |
4.2.1 盈利能力不足 |
4.2.2 营销成本高 |
4.3 渠道方面 |
4.3.1 线下渠道效率低 |
4.3.2 线上渠道宣传力度不够 |
4.4 促销方面 |
4.5 人员方面 |
4.5.1 专业化人才缺失 |
4.5.2 信用卡条线各项产品各自为战 |
4.5.3 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
4.5.4 培训学习机制有待改进 |
4.6 过程方面 |
4.6.1 营销人员与审批人员缺乏沟通 |
4.6.2 贷后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
4.7 有形展示方面 |
5 “互联网+”环境下J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的创新方案 |
5.1 产品策略 |
5.1.1 提高创新理念 |
5.1.2 深挖产品功能 |
5.1.3 打造个性化信用卡产品 |
5.2 价格策略 |
5.3 渠道策略 |
5.3.1 借助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
5.3.2 整合资源拓宽营销渠道 |
5.4 促销策略 |
5.4.1 打造独特品牌效应 |
5.4.2 推广差异化促销模式 |
5.4.3 多渠道联动营销 |
5.5 人员策略 |
5.5.1 建立专业专注的人才队伍 |
5.5.2 加强信用卡条线各项产品的联动 |
5.5.3 建立健全的绩效分配机制 |
5.5.4 借助网络平台做好培训教育工作 |
5.6 过程策略 |
5.6.1 建立前后台工作人员沟通机制 |
5.6.2 完善贷后管理机制 |
5.7 有形展示策略 |
5.7.1 主要策略 |
5.7.2 人工智能的新呈现 |
6 “互联网+”环境下J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优化策略的实施 |
6.1 开展跨界合作 |
6.1.1 开展与网络平台的合作 |
6.1.2 开展与旅游业的合作 |
6.1.3 开展与文体医疗行业的合作 |
6.1.4 开展与跨境产业的合作 |
6.2 创新发展模式 |
6.2.1 拓宽新一代系统的数据来源 |
6.2.2 借助平台抢占支付市场 |
6.2.3 开展高层营销 |
6.2.4 转变发展理念 |
6.3 防控风险 |
6.3.1 保障金融信息安全 |
6.3.2 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
6.3.3 完善信用卡风险评级体系 |
7 结论与展望 |
7.1 基本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3)金融科技驱动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金融科技的研究 |
1.2.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研究 |
1.2.3 金融科技对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理论概述 |
2.1 金融科技概述 |
2.1.1 金融科技的定义 |
2.1.2 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要内容 |
2.2 银行零售业务概述 |
2.2.1 银行零售业务的概念和分类 |
2.2.2 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 |
2.2.3 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趋势 |
2.3 金融科技对银行零售业务的驱动效应 |
2.3.1 渠道端有效提升获客能力 |
2.3.2 产品端大幅缩短开发流程 |
2.3.3 风控端强化风险管理武器 |
2.3.4 成本端降低运营及资金成本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案例介绍 |
3.1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概述 |
3.1.1 平安银行发展概述 |
3.1.2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概述 |
3.2 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内外部环境 |
3.2.1 宏观方面经济加速转型 |
3.2.2 中观方面行业竞争加剧 |
3.2.3 微观方面内部条件成熟 |
3.3 金融科技驱动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过程 |
3.3.1 确定金融科技驱动型零售转型目标 |
3.3.2 借助金融科技全面升级零售业务 |
3.3.3 取得零售业务转型的阶段性成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金融科技时代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动因分析 |
4.1.1 客户行为特征变化 |
4.1.2 零售市场格局变化 |
4.1.3 底层技术基础变化 |
4.2 金融科技驱动下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措施分析 |
4.2.1 生产体系的转型措施 |
4.2.2 传递体系的转型措施 |
4.2.3 支撑体系的转型措施 |
4.3 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成效分析 |
4.3.1 零售业务总体实力增强 |
4.3.2 核心零售业务规模扩大 |
4.3.3 零售业务风控能力提升 |
4.3.4 渠道获客能力显着提升 |
4.3.5 金融科技布局不断完善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启示 |
5.1 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案例启示 |
5.2 金融科技驱动商业银行零售转型的建议 |
5.2.1 立足自身优势,制定科技驱动型战略 |
5.2.2 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丰富零售产品体系 |
5.2.3 完善渠道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场景布局 |
5.2.4 构造数据化思维,提升大数据风控能力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研究 |
2、信用卡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
3、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1、SWOT分析法 |
2、案例分析和文献分析相结合法 |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法 |
(五)主要研究内容 |
二、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一)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相关概念 |
1、信用卡的概念 |
2、信用卡业务的特征 |
(二)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主要模式 |
1、国有银行模式 |
2、股份制银行模式 |
3、国际化合作模式 |
4、信用卡公司模式 |
(三)理论基础 |
1、竞争策略理论 |
2、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三、ZX银行信用卡发展状况与环境分析 |
(一)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状况 |
1、ZX银行信用卡业务概况 |
2、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历程 |
3、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4、发展状况小结 |
(二)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SWOT分析 |
1、ZX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优势 |
2、ZX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劣势 |
3、ZX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机会 |
4、ZX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挑战 |
5、SWOT战略分析小结 |
四、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改进策略制定与实施 |
(一)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改进策略的制定 |
1、指导思想 |
2、基本原则 |
3、总体策略 |
(二)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改进策略的实施 |
1、优化组织架构及管理流程 |
2、构建特色化的竞争产品体系 |
3、构建完善的信用卡营销渠道 |
4、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能力 |
5、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三)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实施改进策略的保障 |
1、强化品牌营销意识 |
2、完善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 |
3、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激励作用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小学新媒介素养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设计 |
2 课程开发的概念内涵及其基本模式 |
2.1 课程开发的涵义 |
2.2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
3 新媒介素养课程的理论建构 |
3.1 新媒介素养的理念分析 |
3.2 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分析 |
3.3 新媒介素养课程的基本理念 |
4 国内外媒介素养课程开发的个案分析 |
4.1 美国马里兰州媒介素养课程开发 |
4.2 英国GCSE媒介素养课程开发 |
4.3 北京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媒介素养课程开发 |
4.4 台湾地区小学媒介素养课程开发 |
4.5 国内外媒介素养课程开发实践探索的经验解析 |
5.小学新媒介素养课程开发构想 |
5.1 新媒介素养课程的课程目标 |
5.2 新媒介素养课程的课程内容 |
5.3 新媒介素养课程的课程实施 |
5.4 新媒介素养课程的课程评价 |
6.结语 |
6.1 研究创新点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当当网精准营销的问题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精准营销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精准营销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精准营销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精准营销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2 精准营销相关理论综述 |
2.1 电子商务理论基础研究 |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
2.1.2 电子商务的分类 |
2.1.3 B2C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与运作过程 |
2.2 精准营销的理论基础 |
2.2.1 精准营销的概念与特征 |
2.2.2 精准营销的核心思想 |
2.2.3 精准营销的理论依据 |
2.2.4 精准营销的策略组合 |
2.2.5 精准营销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
3 我国B2C电子商务精准营销分析 |
3.1 我国B2C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
3.2 B2C电子商务精准营销实施流程及特点 |
3.2.1 B2C电子商务精准营销实施流程 |
3.2.2 B2C电子商务精准营销的特点 |
3.3 精准营销在B2C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现状 |
4 当当网精准营销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4.1 当当网概况 |
4.1.1 当当网简介 |
4.1.2 当当网组织结构 |
4.1.3 当当网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
4.2 基于用户需求的当当网精准营销现状调查分析 |
4.2.1 当当网精准营销分析方法 |
4.2.2 当当网精准营销现状调查说明 |
4.2.3 当当网精准营销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4.2.4 当当网精准营销的工作人员访谈结果分析 |
4.3 当当网精准营销问题分析 |
4.3.1 对目标市场的营销定位不够精准 |
4.3.2 缺乏发掘数据价值的能力 |
4.3.3 精准营销技术应用存在局限 |
4.3.4 网络平台建设有待优化 |
5 当当网的精准营销策略研究 |
5.1 基于精准的目标市场定位的精准营销策略 |
5.2 基于技术应用的精准营销策略 |
5.2.1 基于信息流的精准营销策略分析 |
5.2.2 基于资金流的精准营销策略分析 |
5.2.3 基于物流的精准营销策略分析 |
5.3 基于多元化营销手段的精准营销策略 |
5.3.1 基于社会化营销的精准营销策略 |
5.3.2 基于搜索引擎营销的精准营销策略 |
5.3.3 基于网络广告营销的精准营销策略 |
5.3.4 基于EDM营销的精准营销策略 |
5.4 基于良好的网站体验的精准营销策略 |
5.4.1 基于平台建设的精准营销策略 |
5.4.2 基于客户档案建设的精准营销策略 |
5.4.3 基于个性化服务建设的精准营销策略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当当网用户需求及营销状况调查问卷 |
(7)中国农业银行C分行机构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
1.3.2 研究成果简评 |
1.4 研究方法、流程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流程 |
1.4.3 研究内容 |
2 理论基础 |
2.1 机构业务定义 |
2.2 商业银行营销的内涵及特征 |
2.2.1 营销内涵 |
2.2.2 营销特征 |
2.3 主要市场营销理论 |
2.3.1 STP理论 |
2.3.2 7P理论 |
2.3.3 关系营销理论 |
2.3.4 互联网营销理论 |
2.3.5 大数据营销理论 |
3 中国农业银行C分行机构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技术环境 |
3.1.4 文化环境 |
3.2 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
3.2.1 行业及竞争者分析 |
3.2.2 客户需求分析 |
3.2.3 企业自身分析 |
4 中国农业银行C分行机构业务营销现状分析 |
4.1 产品体系 |
4.2 机构业务现有营销策略及不足 |
4.2.1 产品策略及不足 |
4.2.2 价格策略及不足 |
4.2.3 渠道策略及不足 |
4.2.4 促销策略及不足 |
4.2.5 关系营销策略及不足 |
4.2.6 互联网营销策略及不足 |
4.2.7 大数据营销策略及不足 |
4.3 机构业务营销中的问题分析 |
4.3.1 价值导向不长远 |
4.3.2 市场定位模糊 |
4.3.3 人才资源管理缺位 |
5 中国农业银行C分行机构业务市场定位 |
5.1 市场细分的维度 |
5.2 目标市场的选择 |
5.2.1 财政社保类客户 |
5.2.2 医药卫生类客户 |
5.2.3 教育类客户 |
5.2.4 旅游类客户 |
5.2.5 金融同业类客户 |
5.3 市场定位的主要内容 |
5.3.1 品牌定位 |
5.3.2 产品定位 |
5.3.3 价格定位 |
5.3.4 服务定位 |
6 中国农业银行C分行机构业务营销策略改进 |
6.1 产品策略改进 |
6.1.1 城市基础设施信贷支持 |
6.1.2 金融业务创新 |
6.1.3 优化教育、卫生、旅游支持策略 |
6.1.4 信息化普惠金融 |
6.2 定价策略改进 |
6.2.1 推广折扣价格 |
6.2.2 优化产品定价的管理模式 |
6.2.3 推行产品组合定价 |
6.3 分销渠道策略改进 |
6.3.1 物理网点转型 |
6.3.2 线上渠道升级 |
6.4 促销策略改进 |
6.4.1 “金融+实体”一体的服务方案 |
6.4.2 “融资+融智”一体的服务方案 |
6.4.3 “城镇化+现代服务业”一体的服务方案 |
6.4.4 “对公+零售联动”一体的服务方案 |
6.5 关系营销策略改进 |
6.5.1 差异化服务 |
6.5.2 一站式沟通 |
6.5.3 多样化回访 |
6.6 互联网营销策略改进 |
6.7 大数据营销策略改进 |
6.7.1 产品定位消费者 |
6.7.2 消费者定位产品 |
6.7.3 引导产品创新 |
7 中国农业银行C分行机构业务营销改进的保障措施 |
7.1 信贷政策方面的保障 |
7.2 风险防控方面的保障 |
7.2.1 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
7.2.2 主动避免操作风险 |
7.2.3 积极应对舆情风险 |
7.3 人力资源方面的保障 |
7.3.1 人员录用方面 |
7.3.2 系统性培养方面 |
7.4 系统支撑方面的保障 |
8 结论及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中国建设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安排 |
1.2.1 研究方法 |
1.2.2 内容安排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相关理论 |
2.1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定义 |
2.1.1 电子商务平台的定义 |
2.1.2 B2B |
2.1.3 B2C |
2.1.4 O2O |
2.2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模式 |
2.2.1 B2C模式 |
2.2.2 B2B模式 |
2.2.3 B2C+B2B模式 |
2.3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的特点 |
2.3.1 平台成立时间短 |
2.3.2 大众知晓率低 |
2.3.3 本行品牌及客源为支撑 |
2.3.4 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核心 |
第3章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现状 |
3.1 银行自建电商平台的原因分析 |
3.1.1 存贷利差缩小,盈利空间萎缩 |
3.1.2 保持相互粘性,防止客户流失 |
3.1.3 深挖商业数据,为发展做准备 |
3.1.4 普惠金融及金融脱媒的冲击 |
3.2 商业银行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历程 |
3.2.1 第一阶段首触 |
3.2.2 第二阶段逐步剥离 |
3.2.3 第三阶段自建 |
3.3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的现状 |
3.4 各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情况对比 |
3.5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的SWOT分析 |
3.5.1 商业银行电商平台的优势(S-Stregth) |
3.5.2 商业银行电商平台的劣势(W-Weakness) |
3.5.3 商业银行电商平台的机会(O-Opportunity) |
3.5.4 商业银行电商平台面临的的威胁(T-Threats) |
第4章 “善融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
4.1 概述 |
4.2 建立原因分析 |
4.2.1 与阿里巴巴合作破裂 |
4.2.2 发展金融产品的需要 |
4.2.3 沉淀资金对负债业务的拉动效应 |
4.2.4 业务聚合、资源一体化的需要 |
4.3 服务对象 |
4.3.1 个人商城(B2C) |
4.3.2 房e通 |
4.3.3 企业商城(B2B) |
4.4 服务渠道 |
4.5 业务功能 |
4.6 发展情况及现状 |
4.7 “善融商务”行业环境分析 |
4.7.1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4.7.2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4.7.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7.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7.5 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4.8 与其他电子商务平台(天猫、京东)对比 |
4.8.1 优势 |
4.8.2 劣势 |
4.9 购物体验 |
第5章 建设银行“善融商务”经营策略建议 |
5.1 扩展营销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
5.2 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客户体验 |
5.3 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提高购买率 |
5.4 提供差异化服务,避免价格混战 |
5.5 引入专业人才,培养互联网思维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9)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一) 国内文献 |
(二) 国外文献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与内容 |
(一) 论文结构 |
(二) 论文主要内容 |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一) 可能的创新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一节 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的内涵 |
一、金融控股集团 |
二、案例分析 |
三、公司治理 |
四、案例分析 |
第二节 金融控股集团治理的一般机理 |
一、股权结构 |
二、机构投资者 |
三、公司治理演变之机理 |
第三节 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内部人控制理论 |
三、道德风险、搭便车与逆向选择 |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
五、激励机制理论 |
第一章 小结 |
第二章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构 |
第一节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法人治理 |
一、公司治理的组织形式 |
二、案例分析 |
三、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的特点 |
四、官有金融控股的法人治理 |
第二节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权力制衡 |
一、实际控制人与小股东 |
二、董事会与经理层 |
三、股东会、董事会与监事会 |
第三节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母子公司控制权 |
一、母子公司的界定 |
二、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 |
三、母子公司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
四、案例分析 |
第四节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激励机制 |
一、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
二、子公司专业经理人的激励 |
三、员工的激励 |
第二章 小结 |
第三章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内部治理 |
第一节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内部治理架构 |
一、内部治理和单一内部治理 |
二、内部治理的经营决策与执行 |
第二节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内部治理机制 |
一、公司内部治理监事会的监督机制 |
二、公司内部治理董事会的监督机制 |
三、公司内部治理的激励机制 |
第三节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内部治理有效性 |
一、内部治理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的有效性 |
二、内部治理财务控制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
第三章 小结 |
第四章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外部治理 |
第一节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外部治理架构 |
一、政府部门规制的影响 |
二、政府部门道德风险 |
三、行政干预对所有权的影响 |
四、外部监管的影响 |
第二节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外部治理机制 |
一、外部治理的市场竞争机制 |
二、控制权的争夺与外部接管机制 |
三、人才竞争机制 |
第三节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外部治理生态 |
一、公司外部治理的经济环境 |
二、公司外部治理的信用环境 |
三、公司外部治理的法律环境 |
四、公司外部治理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四节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的外部治理关联性 |
一、利益冲突的多方共同治理 |
二、公众利益代言能力与金融监管 |
第四章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大陆金融控股集团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中国大陆金融控股集团内外部治理经验 |
一、中国大陆金融控股集团内部治理的经验 |
二、中国大陆金融控股集团外部治理的经验 |
第二节 对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治理的启示 |
一、企业文化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启示 |
二、金融控股集团特别制度和规范的启示 |
三、金融控股集团治理经验与借鉴案例分析 |
四、金融控股集团母子公司经验与借鉴案例分析 |
第五章 小结 |
第六章 完善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的建议 |
第一节 台湾地区内部治理的改善建议 |
一、控股股东行为的改善建议 |
二、迈向集团控股联合经营的建议 |
三、法人分业规避风险 |
第二节 台湾地区外部治理的改善建议 |
一、股权交叉投资和业务交叉经营的建议 |
二、提高金融机构的对外竞争力的建议 |
第三节 政府对公司治理未来改善的建议 |
一、放松金融市场准入管制的建议 |
二、推进利率汇率更市场化的建议 |
三、减少政府保护和行政干预 |
四、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 |
第六章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英文文献 |
二、中文文献 |
附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10)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案例介绍与分析 |
第一节 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概况及经营现状 |
一、“善融商务”平台概况 |
二、“善融商务”平台经营现状 |
第二节 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行业发展状况对比分析 |
一、与银行业电商平台“融e购”对比分析 |
二、与传统电商平台“天猫”对比分析 |
第三章 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SWOT分析 |
第一节“善融商务”平台的优势分析 |
一、建设银行强大的实力支持 |
二、入驻商城成本低 |
第二节“善融商务”平台的劣势分析 |
一、经验不足,知名度较低 |
二、管理不完善 |
第三节“善融商务”平台的机会分析 |
一、外部环境优越 |
二、市场广阔 |
第四节“善融商务”平台的威胁分析 |
一、传统电商平台的竞争 |
二、银行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 |
第四章 基于调研问卷上的“善融商务”平台营销策略分析 |
第一节“善融商务”平台现行产品策略分析 |
一、平台产品设计不专业 |
二、普通商品种类较少且金融产品分类不明确 |
三、普通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且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足 |
第二节“善融商务”平台现行价格策略分析 |
一、普通商品未按成本法定价 |
二、金融产品线上线下定价无差别 |
第三节“善融商务”平台现行渠道策略分析 |
一、缺乏自己的物流系统 |
二、客户维护力度不够 |
第四节“善融商务”平台现行促销策略分析 |
一、推广与宣传力度不足 |
二、缺乏专业的推销人员 |
第五章 “善融商务”平台营销策略优化 |
第一节“善融商务”平台产品策略优化 |
一、以普通商品为基础,以金融产品为核心 |
二、优化普通商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
第二节“善融商务”平台价格策略优化 |
一、入驻商城坚持零成本原则 |
二、对商户采取关系定价 |
三、对金融产品采取LPR定价 |
第三节“善融商务”平台渠道策略优化 |
一、分析大数据精准营销 |
二、完善服务渠道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 |
第四节“善融商务”平台促销策略优化 |
一、“推拉结合”式促销 |
二、创新营销宣传方式 |
三、利用建行营业网点集中客户流优势 |
第五节 总结与启示 |
一、总结 |
二、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四、解答信用卡消费七大疑问(论文参考文献)
- [1]兰州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庞娟红. 兰州大学, 2021
- [2]“互联网+”金融环境背景下J银行信用卡营销创新研究[D]. 王凯玲.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3]金融科技驱动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案例分析[D]. 彭思倩. 湘潭大学, 2019(02)
- [4]ZX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改进策略研究[D]. 秦启瑞.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5]小学新媒介素养课程开发研究[D]. 骆婧雅.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当当网精准营销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 刘婷婷. 西南大学, 2019(12)
- [7]中国农业银行C分行机构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唐良.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4)
- [8]中国建设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经营策略研究[D]. 陈珊.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9]台湾地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研究[D]. 陈智明(CHEN Chih-ming). 南京大学, 2017(09)
- [10]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营销策略研究[D]. 肖淑梅. 安徽财经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