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空调通风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乘用车空调通风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一、客车空调通风试验台及测试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庞学博[1](2020)在《磁浮车空调机组结构改进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轨道交通运输发展迅速,旅客列车多次大范围提速,高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轨道交通车辆不断升级换代,磁浮列车尤其是中低速磁浮列车作为新兴的城市交通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在保障乘客能够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的基础上,出行体验的舒适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列车车厢内的通风换气主要由列车客室空调来实现,与民用空调不同,列车空调体型大,内部结构复杂,工作环境多样性。为保证列车空调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必要手段对列车空调的结构安全性、运行稳定性等进行动力学和疲劳分析,保证空调机组满足要求。论文阐述了磁浮车空调机组设计方案。为降低重量,采用的铝合金材料制作空调机组箱体。建立了空调机组箱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依次进行静强度分析、踩踏工况分析、模态分析和疲劳强度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UG软件建立了空调机组箱体三维模型,通过HyperMesh软件将三维模型转化为采用板壳单元的有限元模型,选用四边形单元进行网格的划分,每个四边形单元定义为10mm,并加载集中质量单元。(2)对磁浮车空调机组箱体结构进行六种冲击载荷工况下静强度分析,对薄弱点进行改进设计和验证。对磁浮车空调机组盖门在维修人员踩踏工况下的强度进行计算分析,并进行结构改进设计和验证。(3)对磁浮车空调机组箱体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空调机组箱体结构的前五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与列车固有频率比较,不会产生共振。(4)对磁浮车空调机组箱体结构进行三种疲劳载荷工况下的疲劳强度分析,对重要焊缝位置和最大应力位置进行评估分析,改进后结构能够满足疲劳强度要求。(5)按照铁路车辆标准对磁浮车空调机组样机进行了模拟长期寿命试验、冲击试验和功能随机试验振动试验,验证空调机组箱体结构可靠性和改进设计的效果。通过以上项点的研究,对磁浮车空调机组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和验证,对新型磁浮车空调机组产品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丽君[2](2019)在《工程用移动淋浴装置空调送风系统设计和优化》文中研究指明近十年以来,中国铁路飞速发展,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覆盖全国,铁路运输作为我国重要的中、长途运输方式之一,在目前不断提高运行速度的前提下,列车车内环境的舒适性及稳定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乘客提供方便、舒适、适宜的乘车环境是现代列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指标。空调送风系统是现代列车不可缺少的子系统之一,车厢内人体的热舒适性在很大程度上由风道送风的均匀性决定。传统列车、城轨地铁空调列车送风道的设计一般通过经验公式来确定,但是通过经验公式获得的结果相对比较粗糙,准确性较差,传统的方法不能准确预测列车车内的气流组织分布特征。本项目以工程用移动淋浴装置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空调系统的送风道均匀性、合理的微风速进行研究,并在风道内指定位置增加或减少挡风板,提高风道出风和室内气流组织的均匀性。本文以实现送风道均匀送风和客室内合理的微风速为目的,研究送风口的风量分配并对其进行优化,主要通过CFD仿真模拟来实现。首先进行方案分析,确定研究内容。在设计阶段中首先依照二维图纸建立送风道模型,并初步进行CFD仿真模拟计算,并得出相应模拟结果。根据初步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若风量分配均匀,且满足设计要求,则说明现有的送风系统设计是合理的,不需要做任何调整;若结果显示的风量分配不均匀,没有达到要求,则需要对模型进行调整。通过反复调节增减挡板或增加导流板等方式,使出风口风量均匀且满足设计要求。在各风口风量不均匀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客室内的速度场模拟计算,模拟得出各层面的微风速,与设计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再进行现场试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整个设计过程中,结合理论计算、CFD模拟和试验数据测量这三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消耗,同时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论文研究数据及结果表明,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通风系统出风均匀性和车内气流组织合理性是可行的。文中对风道内部结构提出的合理改进建议,有利于提高现代列车通风系统送风均匀性和车内舒适度,研究的结论对列车客车通风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峰[3](2019)在《某型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汽车热管理系统研究是汽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温度是影响纯电动汽车工作性能、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采用开关式的控制方法,当电机、电池的温度高于最优值时,电子水泵开始工作;当电机、电池的温度低于最优值时,电子水泵停止工作。本文对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尝试优化冷却系统电子水泵的控制策略,在满足温度要求的条件下,达到减小能耗,节约能源的效果。本文首先对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生热与传热机理,确定纯电动汽车主要的热量来源与传热方式,在此基础上对热管理系统各个部件进行参数匹配;其次使用KULI软件对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进行了一维仿真并使用Fluent软件对电池模组进行了三维仿真,验证了热管理系统参数匹配的合理性;然后使用深度强化学习DDPG算法对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关键部件电子水泵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并使用Python软件和KULI软件联合仿真测试,验证该控制策略能够在满足温度要求的条件下降低电子水泵转速,达到减小能耗,节约能源的效果。最后搭建了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试验台架,利用试验台架测试了电子水泵性能和电子水泵优化策略节能原理,对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DPG算法的电子水泵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部分验证,验证了该方法的功能有效性。

涂超[4](2019)在《客车空调系统标准研究》文中认为JT/T 216《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是国内唯一一个适用于客车的整车空调系统检测类标准,规定了8m以上客车空调制冷系统、采暖系统、除霜系统、通风换气装置和空气净化系统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由于上一版本发布距今12年之久,不能满足当下客车空调系统技术的发展形势。因此,交通运输部把《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修订任务列入2016年的交通运输标准化制修订计划中,项目编号JT/T 2016-121。首先,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汽车空调产品及标准现状,掌握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少部分地方标准中对客车空调的要求,包括空调整个系统标准、制冷采暖系统标准、除霜系统标准、空气净化系统标准和压缩机标准。根据标准修订需求,课题组通过试验采集到某些客车空调制冷、采暖、保温、除霜和车内噪声等试验数据,为标准修订奠定试验基础。其次,把营运客车和公共汽车都分为A、B、C三个等级,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值、课题组采集和收集的试验数据,结合标准的先进性、统一性和可行性对空调系统的制冷量、采暖量、送风量、强制通风换气量、车厢内温度及温度分布、车内噪声等指标值作了重新确定。在测试方法确定时重点把双层客车和铰接客车的测点布置方式考虑入内,把车内空气洁净度指标进行了更全面的规定,并把除霜面积确定方法依据EEC标准重新定义。最后,课题组选取某9m客车作为样车对空调系统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可知本标准规定的指标值和试验方法合理可行,可以指导技术发展和产品测试。2018年12月11日客车标准化委员会在北京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审查,目前已经审核通过,达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

何海振[5](2018)在《铁路客车单元式空调机组与性能测试系统设计开发》文中指出进入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空调客车投入运营,客车空调机组的需求量和产量连年增加。而早期投入使用的空调机组经过长时间的运行,故障频发,平均每年都有上万台机组需要检修。空调机组性能测试系统是检修客车空调必备的关键设备,检修后的客车空调机组必须在测试系统上按铁标要求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才能重新安装在客车上。对于客车修理厂及空调生产、检修单位而言,建立一套测试精度高、试验时间短的空调性能测试系统势在必行。本文是铁路客车单元式空调机组与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开发。首先根据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参考国内外各种铁路客车空调的工艺流程及结构形式,选用了车顶型单元式空调机组。以YZ25G型空调硬座客车为例进行了热负荷计算,根据客车空调机组的特点,对影响参数进行选取后对空调系统进行了热力计算。根据热力计算结果,完成了相关设备选型计算。压缩机采用全封闭式涡旋压缩机,冷凝器采用肋片风冷式。最后根据YZ25G型空调客车的结构尺寸及外形特点,对空调机组结构进行了设计。在对单元式空调机组的结构和制冷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现有的空调制冷量测试方法,最终选用蒸发器空气焓差法作为本文的制冷量测试方法,并分析和推导了测试系统的原理和控制模型。测试系统的试验间采用房间式布置。对计算机测控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和选型。经验证本文所设计的系统满足测试要求。

麻宏强[6](2011)在《高速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铁路列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速列车不但要保证安全高速运行,而且还要提供舒适卫生的室内热环境。列车通风空调系统是保证高速列车室内温度和速度分布均匀性、热舒适性以及室内卫生要求所必需的系统,目前高速列车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主要以建筑空调中成果为依据,但列车室内热环境在密闭性、控制权以及热环境的非稳态性等方面与建筑热环境存在差异,单纯依据建筑空调设计理论势必会产生偏颇;为设计高速列车通风空调系统,改善车内热环境,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验验证成为关键环节。本文在与南车集团合作共同承担高速列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通风空调配套试验台研制的支持下;将现代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相结合,研制了集自动检测、控制和数据处理为一体的高速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为试验研究提供基础平台。首先,根据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的功能以及主要技术要求,本文提出了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总体方案;并对试验台空调系统方案进行了研究。然后,对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送风量控制、送风温度控制、室内外压差控制以及空调机组启停等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依据试验台要求设计了试验台测控系统总体方案,在测控系统总体方案指导下,对测控系统软硬件进行了设计,其中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变频器和采样器选型以及硬件原理设计;同时,以Web Access组态软件作为开发软件编制了具有多级用户管理功能,便于管理操作的可视化操作软件界面;为了保证该试验台测试可靠性,对该试验台数据检测误差进行分析,通过误差分析得出该试验台基本满足试验要求;最后,根据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数据处理要求开发了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数据处理软件,该软件主要实现室内温度云图、速度云图实时繁衍功能,为实验人员直观、形象理解实验数据创造条件。最后,本文以TP1列车通风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夏季工况送风系统送风道静(全)压和车内温速度场均匀性进行试验测试,并用该试验台数据处理软件对试验数据利用各种方法处理,使该试验台在列车通风空调系统试验测试中得以应用,为TP1列车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也体现了该试验台的优越性。总之,本文研制的高速通风空调试验台为我国高速列车通风空调系统试验研究提供基础平台,对推动我国高速空调列车发展,改进高速列车室内热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苏东波[7](2008)在《列车空调试验台节能改造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列车空调性能试验台作为列车空调检修的主要测试平台,已经普遍应用于各车辆段中,由于需要对工质空气进行反复的热湿处理,试验台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本文针对试验台的节能改造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研究。本文在TB/T1804-2003《铁道客车空调机组》规定的列车空调试验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列车空调试验台节能改造的研究。阐述了列车空调试验台的构造和原理,分析了焓差试验方法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节能改造方案。引入冷凝热回收方法,以及因地制宜地利用气象条件,在户外空气焓值达到一定要求时,采取直接导入户外空气与试验工质空气混合的方法,分析了这两种方案的节能原理和经济性,并进行了试验台节能改造的系统设计。然后,在统计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气象条件的基础上,分别统计了两种改造方案在不同地区的全年可用时间,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节能分析,利用户外空气能量的方案在长江以南地区全年可用时间较多,武汉地区全年可用时间达到642个小时,全年可节省电能40895.4千瓦时。在此方案不适用的时段内,可使用冷凝热回收方案,将空调机组冷凝热进行全热回收。武汉地区采用此方案每年可节省电能136452.2千瓦时。两种方案互补运行,每年可节省大量电费开支,在全天运行的情况下,改造工程的初投资可在3个月以内收回。此外,本文还利用Visual Basic.Net语言,设计开发了一套列车空调性能试验台的操作软件,实现了试验台的数据采集、自动控制、数据输出等功能,为试验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王学东[8](2006)在《铁道客车空调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空调系统是铁道客车车辆的重要装备,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座环境。随着铁道车辆装备技术的提升和人们对乘车环境要求的提高,原有空调系统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车厢内温湿度无法准确控制、运行过程中系统性能降低甚至出现运行故障、系统能耗高、检修试验过于复杂等。本文以硬座客车为例,从研究客车车体热工特性和空调系统各设备特性入手,分析了铁道客车空调系统在车辆静止和运动两种不同状态时的性能特点。揭示了车辆外部风速对空调负荷、新风量、冷凝器风量及车厢内空气状态参数的影响规律。对于空调机组的检修试验,从分析现行标准方法入手,指出了该标准方法不适应现场检修的方面,提出了要结合车辆运行和静态两种工况进行模拟试验的观点,并对具体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讨论。此外,本文针对空调系统电气控制柜的安全监控,提出了比较详细的开发方案。本文全面分析了车辆空调系统的动、静态特性,研究的结论可为快速列车空调系统改进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现场检修制订适用的试验方法提供了依据。

孟红宇[9](2006)在《铁路客车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ANN模型及仿真研究》文中指出单元式客车空调机组是改善车内热湿环境的主要设备。随着客车空调机组的大量使用,机组检修任务大大增加。为确定运用过程中空调机组的性能状态,现场需配备相应的检修试验设备。由于目前空调机组厂家只提供额定风量及名义工况制冷量、制热量,因此,单元式空调机组试验(按TB/T2432-93及后续替代标准TB/T1804-2003设计)局限于名义工况试验。在非名义工况下进行检修测试时缺乏参考和比较值,无法判定被测空调机组性能是否合格。而空调机组主要在非名义工况下运行,研究在这些工况下测试结果的评判有助于掌握空调机组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以试验研究基准样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单元式客车空调机组试验样机性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正交法确定试验样本值获取方案,并按照此方案进行空调机组性能试验,获取试验样本值。在试验基础上对空调机组进行性能仿真研究,用试验样本数据辨识确定空调机组的制冷量、压缩机工作电流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空调机组多工况下的性能数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作为任意工况下空调机组性能试验结果的对比值,可以作为空调机组性能改进研究和现场检修的参考,有利于提高空调机组运用和管理水平。

叶华[10](2005)在《轻轨空调器性能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单元式空调机组在轨道交通中的广泛应用,空调机组的维修工作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了保证空调机组的检修水平,铁道部在《客车空调三机检修及运用管理规程》中对检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特别指出空调机组大修时应进行性能试验。本论文所研究和设计的空调器性能试验台就是为重庆轻轨列车用单元式空调机组做制冷量测试试验的专用设备。论文以TB/T2423-93《铁道客车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试验方法》、重庆轻轨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以及其它相关标准为设计依据,完成了空调器性能试验台的试验箱结构设计、计算机测试系统硬件设计以及测试软件的开发等工作。论文对单元式空调机组的结构和制冷原理作了详细分析,在对目前常用的空调器制冷量测试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后,采用室内侧焓差法作为本试验台的测试方法,并给出了其测试原理和数学模型。从多个方面对现有试验台的布置方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后,采用环路式布置方式对试验箱进行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改进,使其结构更为紧凑,保温密封效果更好。从测控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出发,对试验台的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对硬件进行选型,并从硬件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6.0 进行测试软件开发,利用串行通信控件MSComm控件实现了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自动采样测量和数据处理;与Microsoft office 产品结合,实现了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存储以及试验报表的设计、预览和打印。为了提高测试精度,在软件中采用算术平均滤波法和限幅滤波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试运行,计算机测试系统运行良好,能保证所要求的测试精度,达到了预期效果。本论文所研究和设计的空调器性能试验台,满足了功能要求,达到了测试精度,解决了重庆轻轨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以后此类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借鉴作用。

二、客车空调通风试验台及测试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客车空调通风试验台及测试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磁浮车空调机组结构改进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磁浮车空调机组结构设计
    2.1 空调机组设计要求
        2.1.1 空调机组使用环境条件
        2.1.2 空调机组振动冲击条件
        2.1.3 空调机组性能参数要求
    2.2 空调机组设计方案
        2.2.1 空调机组外形和接口尺寸
        2.2.2 空调机组工作原理
        2.2.3 空调机组结构
    2.3 空调机组箱体结构设计
        2.3.1 空调机组箱体材料
        2.3.2 空调机组箱体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空调机组箱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3.1 有限元法的简介
        3.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3.1.2 有限元法方法的执行步骤
        3.1.3 有限元法的特点
        3.1.4 相关软件介绍
    3.2 空调机组箱体结构有限元模型
        3.2.1 三维模型建立
        3.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3.2.3 箱体材料
        3.2.4 导入ANSYS
    3.3 本章小结
4 空调机组结构的静强度分析
    4.1 静强度分析要求
        4.1.1 载荷要求
        4.1.2 评判标准
    4.2 空调机组结构的静强度分析
    4.3 强度校核结果汇总分析
    4.4 结构改进设计
    4.5 维修人员踩踏工况的强度计算
        4.5.1 工况说明
        4.5.2 工况设置
        4.5.3 计算分析
        4.5.4 结构改进和效果
    4.6 本章小结
5 空调机组结构的模态分析
    5.1 模态分析理论
    5.2 模态分析
        5.2.1 模态分析计算结果
        5.2.2 结果评价
    5.3 本章小节
6 空调机组结构的疲劳强度分析
    6.1 疲劳强度理论介绍
        6.1.1 疲劳强度简介
        6.1.2 应力幅度
    6.2 疲劳强度分析
        6.2.1 算法原理
        6.2.2 评定标准
        6.2.3 有限元计算结果
    6.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节
7 空调机组振动冲击试验
    7.1 试验内容
        7.1.1 共振试验检测
        7.1.2 模拟长寿命试验
        7.1.3 冲击试验
        7.1.4 功能随机振动试验
    7.2 试验设备
    7.3 试验结果
    7.4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工程用移动淋浴装置空调送风系统设计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旅客列车送风系统的发展
    1.3 空调旅客列车客室内微风速研究
    1.4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整车送风系统理论计算、图纸设计
    2.1 送风系统设计要求
    2.2 送风系统风道设计
    2.3 均匀送风计算
    2.4 均匀送风方案
    2.5 风量调节方案
    2.6 风道图纸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送风系统均匀性模拟计算
    3.1 CFD概述
    3.2 数学模型的建立
        3.2.1 控制方程
        3.2.2 假设条件
    3.3 物理模型的建立
    3.4 边界条件设置
    3.5 送风系统模型网络划分
    3.6 送风系统模拟结果及分析
        3.6.1 风道变截面分析
        3.6.2 风道送风均匀性分析
        3.6.3 送风系统的仿真结果
        3.6.4 仿真结果分析
    3.7 送风系统调整及调后仿真结果
        3.7.1 物理模型修改
        3.7.2 送风系统模型调整后仿真计算结果
        3.7.3 模型调整后仿真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客室内速度场模拟计算
    4.1 模型建立
    4.2 边界条件设置
    4.3 客室微风速模拟结果
        4.3.1 出风口风速云图模拟结果
        4.3.2 回风口风速云图模拟结果
        4.3.3 整车风速云图模拟结果
        4.3.4 整车压力云图模拟结果
    4.4 客室微风速模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通风性能试验
    5.1 通风性能试验方法
        5.1.1 新风量
        5.1.2 送风量
        5.1.3 车内外压差
        5.1.4 车内各风口出风风速
        5.1.5 客车微风速
    5.2 通风性能试验过程
        5.2.1 风量采集工作
        5.2.2 现场试验布置
        5.2.3 现场试验
    5.3 通风性能试验结果
    5.4 通风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某型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的研究意义
    1.2 电机冷却技术研究现状
        1.2.1 电机风冷技术
        1.2.2 电机油冷技术
        1.2.3 电机水冷技术
    1.3 电池冷却技术研究现状
        1.3.1 电池风冷技术
        1.3.2 电池液冷技术
        1.3.3 相变材料技术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分析
    2.1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2.2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结构
    2.3 纯电动汽车发热分析
        2.3.1 驱动系发热分析
        2.3.2 动力电池发热分析
        2.3.3 车身热负荷分析
    2.4 传热学基础
        2.4.1 热传导
        2.4.2 热对流
        2.4.3 热辐射
        2.4.4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传热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设计
    3.1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匹配
        3.1.1 冷却液和制冷剂的选择
        3.1.2 电子水泵的参数匹配
        3.1.3 电动风扇的参数匹配
        3.1.4 电动压缩机的参数匹配
        3.1.5 换热器的参数匹配
        3.1.6 动力电池液冷板选型
    3.2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一维仿真测试
        3.2.1 电动汽车常用测试工况
        3.2.2 汽车动力学分析
        3.2.3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一维仿真测试
    3.3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三维仿真
        3.3.1 流体力学基础
        3.3.2 仿真参数设置
        3.3.3 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优化
    4.1 电子水泵优化策略的节能原理
        4.1.1 水力学
        4.1.2 电子水泵优化策略
    4.2 深度强化学习DDPG算法简介
        4.2.1 深度强化学习简介
        4.2.2 DDPG算法简介
    4.3 基于DDPG算法的电子水泵控制策略优化
        4.3.1 基于DDPG算法的电子水泵控制策略结构
        4.3.2 DDPG算法模型
        4.3.3 DDPG算法结构
    4.4 优化策略仿真测试
        4.4.1 仿真软件介绍
        4.4.2 DDPG算法训练仿真
        4.4.3 变速工况下电机系统仿真测试
        4.4.4 变速工况下电池系统仿真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研究
    5.1 试验台架介绍
    5.2 试验验证
        5.2.1 电子水泵性能试验
        5.2.2 电子水泵能量试验
        5.2.3 电子水泵优化控制策略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客车空调系统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任务来源
    1.2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3 汽车空调概述
    1.4 原标准的不足
    1.5 标准的修订过程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汽车空调标准研究
    2.1 汽车空调系统标准
    2.2 汽车空调压缩机标准
    2.3 车内污染标准
    2.4 汽车空调制冷、采暖标准
    2.5 汽车空调除霜(雾)系统标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冷系统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3.2 制冷量与降温性能
    3.3 送风量
    3.4 出风口风向风速
    3.5 制冷系统噪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暖系统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4.1 评价指标的确定
    4.2 采暖量与采暖能力试验
    4.3 车内温度及温度分布
    4.4 采暖系统车内噪声
    4.5 除霜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风换气与空气净化系统
    5.1 通风换气系统
    5.2 空气净化系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样机试验
    6.1 试验条件及测试设备
    6.2 制冷系统试验
    6.3 采暖系统试验
    6.4 除霜系统试验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铁路客车单元式空调机组与性能测试系统设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2 铁路客车空调机组及性能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1.2.1 客车空调机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性能测试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拟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车辆热负荷计算
    2.1 选取参数
        2.1.1 送风温度差
        2.1.2 客车内空气湿度、温度
        2.1.3 车体传热系数K值
        2.1.4 车辆外部空气温、湿度
        2.1.5 人体散热量和散湿量
        2.1.6 新鲜空气量
        2.1.7 车体传热面积
        2.1.8 车内空调送风功率N机
    2.2 空调制冷量和通风量的计算
        2.2.1 车内热负荷
        2.2.2 热湿比 ε(35℃)
        2.2.3 车辆空调的通风量
        2.2.4 含湿量d
        2.2.5 蒸发器进口空气的混合点C
        2.2.6 空调所需的制冷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制冷循环热力计算
    3.1 空调机组工作原理
    3.2 设计参数
    3.3 制冷工况的确定
    3.4 各状态点参数值
    3.5 热力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调机组设备选型计算
    4.1 空调机组外型及结构
    4.2 制冷压缩机的选取
    4.3 冷凝器的选型计算
        4.3.1 冷凝器的分类
        4.3.2 冷凝器的选型
        4.3.3 冷凝器的设计计算
    4.4 蒸发器的选型
    4.5 冷凝风机的选型
    4.6 蒸发风机的选型
    4.7 辅助设备的选型
        4.7.1 压力开关的选型
        4.7.2 干燥过滤器的选型
        4.7.3 膨胀机构的选型
        4.7.4 气液分离器的选型
        4.7.5 电加热器的选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调机组性能测试系统
    5.1 空调机组制冷量测试方法
        5.1.1 测试方法比较
        5.1.2 空气焓差法数学模型
    5.2 空调机组性能测试系统技术要求
        5.2.1 设计依据标准
        5.2.2 试验方法
        5.2.3 技术参数
    5.3 空调机组性能测试系统结构设计
        5.3.1 性能测试系统组成
        5.3.2 试验间布置方式
        5.3.3 试验间结构设计
        5.3.4 测试机组的安装设计
        5.3.5 中央控制台
    5.4 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5.4.1 测控系统的一般模式
        5.4.2 测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4.3 测控系统主要硬件选型
        5.4.4 测控系统抗干扰设计
    5.5 空调机组性能测试系统实验评定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6)高速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内容及研究意义
        1.3.1 课题研究意义
        1.3.2 本课题的内容
第2章 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总体方案设计
    2.1 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功能及技术要求
    2.2 试验台总体方案及空调系统设计
        2.2.1 试验台总体方案设计
        2.2.2 试验台空调系统设计
第3章 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测控系统研究
    3.1 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3.1.1 空调主机以及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启停
        3.1.2 送回风机的控制
        3.1.3 送风温度的控制
    3.2 试验台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3.3 试验台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3.3.1 测控系统硬件设备选型
        3.3.1.1 传感器选型
        3.3.1.2 采样器选型
        3.3.1.3 控制器选型
        3.3.1.4 变频器选型
        3.3.2 测控系统硬件原理设计
        3.3.2.1 信号采集部分设计
        3.3.2.2 系统 I/O 设计
        3.3.2.3 系统 D/A 设计
    3.4 试验台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3.4.1 测控软件流程及设计要求
        3.4.2 测控系统软件的功能及结构
        3.4.3 测控软件界面设计
    3.5 试验台测控系统误差分析
        3.5.1 系统误差的合成理论
        3.5.2 试验台系统误差的合成
第4章 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数据处理软件设计
    4.1 MATLAB&VB 软件简介
    4.2 MATLAB 的 GUI 设计基础
    4.3 MATLAB 与 VB、EXCEL 接口技术
    4.4 MATLAB 与 SQL 数据库的接口技术
    4.5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4.5.1 气流组织评价方法
        4.5.2 实验数据可视化方法
    4.6 数据处理软件设计
第5章 该试验台对某列车空调系统的测试及分析
    5.1 模拟列车通风空调系统概述
    5.2 实验台的搭建
    5.3 测试方法及目的
    5.4 实验测试及数据分析
        5.4.1 夏季送风系统静(全)压测试及分析
        5.4.2 夏季孔板送风车厢内气流组织研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列车空调试验台节能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介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
2 列车空调器性能试验台测试原理及构造
    2.1 列车空调性能试验概述
    2.2 列车空调机组性能试验方法的选择
        2.2.1 列车空调机组试验方法简介
        2.2.2 试验方法的选择
        2.2.3 空气焓差法的数学模型
    2.3 列车空调机组性能试验台的构造
        2.3.1 试验台结构简介
        2.3.2 试验台结构比较与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列车空调试验台的节能改造
    3.1 引言
    3.2 试验台节能改造方案及原理
        3.2.1 引入户外空气
        3.2.2 冷凝热回收
    3.3 试验台系统设计
4 试验台节能改造方案在不同地区的节能效果分析
    4.1 典型城市的气候特征分析
    4.2 不同气候地区的经济性分析
        4.2.1 引入户外空气方案可用时间统计
        4.2.2 改造后试验台的经济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列车空调试验台的软件实现
    5.1 系统设计
        5.1.1 系统概述
        5.1.2 功能框架
    5.2 功能模块介绍
        5.2.1 试验数据采集模块
        5.2.2 各执行器控制量输出模块
        5.2.3 试验数据处理模块
        5.2.4 试验数据输出模块
        5.2.5 试验台自动保护模块
        5.2.6 试验台自动控制模块
    5.3 关键技术
        5.3.1 .NET Framework 简介
        5.3.2 PID 控制算法的实现
        5.3.3 数据库操作技术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目录

(8)铁道客车空调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道客车空调的应用与发展
    1.2 铁道客车单元式空调机组结构与工作原理
    1.3 铁道客车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研究的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空调机组静态性能分析
    2.1 空调机组静态工况与主要性能参数
        2.1.1 车外空气计算参数
        2.1.2 车内空气计算参数
        2.1.3 空调机组典型工况
        2.1.4 空调机组主要性能参数
    2.2 客车车体性能
        2.2.1 客车车体的结构特点
        2.2.2 客车车体传热系数
    2.3 客车车厢负荷
        2.3.1 围护结构传热冷负荷
        2.3.2 车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2.3.3 人体散热量
        2.3.4 新风带入车内的热量
        2.3.5 总冷负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调机组动态性能分析
    3.1 动态工况
        3.1.1 车外气象参数
        3.1.2 车内空气计算参数
    3.2 车体动态负荷
        3.2.1 车体传热系数
        3.2.2 车外综合温度
        3.2.3 动态负荷
    3.3 空调机组动态新风量
        3.3.1 新风量变化与客车行驶方向的关系
        3.3.2 新风量变化的定量分析
    3.4 空调机组动态制冷量
        3.4.1 冷凝器进风量随客车行驶速度的变化
        3.4.2 新风量变化
        3.4.3 车体传热形成的负荷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路客车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试验
    4.1 客车空调机组性能试验的现状与问题
    4.2 按标准设计的空调机组性能试验台
    4.3 空调机组性能试验台的改进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的新型试验方法研究
    5.1 室内流场控制试验(模拟风速试验)
    5.2 智能模型试验
        5.2.1 冷凝器空气侧进风自由工况试验
        5.2.2 非名义工况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单元式空调安全性能分析与研究
    6.1 单元式空调安全性能分析
    6.2 常用的温度测量方法
    6.3 安全性能监控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攻读工程硕士期间科研情况及论文发表情况

(9)铁路客车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ANN模型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路客车空调的发展概况
    1.2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研究的现状
        1.2.1 试验台主体结构
        1.2.2 热工原理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ANN模型的建立
    2.1 单元式空调机组的基准样机
    2.2 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模型及建模方法
    2.3 ANN模型
        2.3.1 神经网络的概述
        2.3.2 人工神经元
        2.3.3 神经网络模型
    2.4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 ANN模型的确定
        2.4.1 模型的选定
        2.4.2 神经网络隐含层节点数和训练次数的优化
        2.4.3 模型精度分析
        2.4.4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2.4.5 训练样本
        2.4.6 不同算法下的训练和测试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样本数据的获取
    3.1 正交试验设计概述
    3.2 正交试验方案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试验
    4.1 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试验台简介
    4.2 试验装置
    4.3 试验台的工况控制
    4.4 试验数据记录
    4.5 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分析
    4.6 正交试验结论
    4.7 空调机组性能 ANN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4.7.1 KLD29型基准样机性能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4.7.2 KLD40型基准样机性能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4.7.3 KLD40型基准样机特殊工况性能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ANN模型的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分析
    5.1 KLD29、KLD40型基准样机性能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5.1.1 空调机组冷凝器进风温度变化与机组制冷量变化
        5.1.2 空调机组蒸发器进风温度变化与机组制冷量变化
        5.1.3 空调机组蒸发器进风湿度变化与机组制冷量变化
        5.1.4 空调机组冷凝器进风温度变化与压缩机电流变化
        5.1.5 空调机组蒸发器进风温度变化与压缩机电流变化
        5.1.6 空调机组蒸发器进风湿度变化与压缩机电流变化
    5.2 KLD40型基准样机特殊工况性能分析
        5.2.1 蒸发器进风温度与冷凝器进风温度相同时(M_1情况)机组性能
        5.2.2 蒸发器进风温度高于冷凝器进风温度时(M_2情况)机组性能
    5.3 空调机组性能ANN模型的应用
        5.3.1 作为现场空调机组检修测试的参考模型
        5.3.2 对空调机组进行性能预测的依据
        5.3.3 对空调机组进行设计改进的依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后续工作
    6.1 结论
    6.2 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10)轻轨空调器性能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介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空调器性能试验台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1 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构造及制冷原理
        2.1.1 空调机组的结构和主要部件
        2.1.2 空调机组的制冷原理
    2.2 空调器性能测试的原理及方法
        2.2.1 空调器性能测试概述
        2.2.2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2.2.3 空调器制冷量测试方法
3 空调器性能试验台结构设计
    3.1 空调器性能试验台的总体要求及设计原则
        3.1.1 试验台总体要求
        3.1.2 试验台结构设计原则
    3.2 空调器性能试验台结构设计
        3.2.1 空调器性能试验台组成
        3.2.2 试验箱
        3.2.3 控制台
4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4.1 测控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
    4.2 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4.2.1 测试系统工作流程
        4.2.2 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4.2.3 测试系统主要硬件选型
        4.2.4 测试系统抗干扰设计
5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5.1 工业过程测控应用软件功能模块分析
    5.2 测试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5.2.1 软件开发平台及运行环境
        5.2.2 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5.3 测试系统软件的程序设计
        5.3.1 数据采集模块
        5.3.2 数据存储模块
        5.3.3 传感器标定模块
        5.3.4 报表打印模块
        5.3.5 历史记录查询模块
        5.3.6 用户管理模块
        5.3.7 软件抗干扰设计
    5.4 程序调试及运行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客车空调通风试验台及测试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磁浮车空调机组结构改进设计研究[D]. 庞学博.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2]工程用移动淋浴装置空调送风系统设计和优化[D]. 刘丽君. 青岛大学, 2019(02)
  • [3]某型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研究分析[D]. 高峰.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4]客车空调系统标准研究[D]. 涂超. 长安大学, 2019(01)
  • [5]铁路客车单元式空调机组与性能测试系统设计开发[D]. 何海振. 河北科技大学, 2018(04)
  • [6]高速列车通风空调试验台的研制[D]. 麻宏强. 青岛理工大学, 2011(04)
  • [7]列车空调试验台节能改造研究[D]. 苏东波.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8]铁道客车空调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 王学东. 中南大学, 2006(05)
  • [9]铁路客车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ANN模型及仿真研究[D]. 孟红宇. 中南大学, 2006(06)
  • [10]轻轨空调器性能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D]. 叶华. 重庆大学, 2005(01)

标签:;  ;  ;  ;  ;  

乘用车空调通风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