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盐分调查及对策

苏南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盐分调查及对策

一、苏南设施栽培中土壤养分与盐分调查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常笑妍[1](2020)在《典型滨海盐碱地柑橘铁营养状况及根际细菌群落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也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作物。然而,滨海盐碱地中常发生柑橘铁营养失衡情况,加之缺乏科学养分管理措施,已严重限制了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因此,本研究以典型滨海盐碱地-浙江省象山县为例,以‘红美人’橘园为研究对象,综合地理信息系统(GIS)、16S r RNA扩增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等技术,调查分析橘园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及空间分布的差异,系统研究滨海盐碱地‘红美人’橘园土壤与树体养分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滨海盐碱地中‘红美人’柑橘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旨在发现非根际与根际特异细菌在耐盐碱胁迫和促进柑橘根系吸收养分的潜在作用。借此为土壤养分改良,柑橘养分及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象山县柑橘产区的62个橘园的土壤养分和31个橘园的果实养分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反距离插值技术对象山橘园土壤养分进行了空间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全县土壤pH呈两极分化趋势,土壤为强酸性(pH<4.50)和强碱性(pH>7.50)的橘园占比为32.26%和20.97%,分别位于山地、平地,和滨海盐碱地区。此外,滨海盐碱地区橘园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铁偏低。‘红美人’果实养分易受土壤养分的影响,滨海盐碱地区橘园的‘红美人’铁等元素含量显着低于山地和平地。本研究分析了象山橘园土壤与果实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发现了象山县橘园土壤缺乏有效硼,滨海盐碱地橘园有效铁偏低等普适性规律,以及‘红美人’柑橘相比于温州蜜柑更易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而导致果实铁等养分不足的特性。2.重点以滨海盐碱地区红美人橘园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滨海盐碱地区橘园土壤、树体及果实的养分状况,探究柑橘养分的缺乏状况及成因。结果发现,滨海盐碱地区橘园的‘红美人’柑橘铁等微量元素的缺乏较为严重,且在叶片表型、土壤、树体和果实的含量中均有体现,其中叶片和果实对养分的缺乏较为敏感。因滨海盐碱土pH高、盐分多的土壤性质,农户虽然施用大量肥料,使锌、铁、锰等微量养分全量过丰,但其有效性仍不足,该土壤性质是橘园铁等微量养分缺乏的主要原因。此外,长期大棚覆膜等设施栽培会加重土壤的盐渍化,使盐分向土壤表层聚集,影响柑橘对铁等养分的吸收。可见滨海盐碱地土壤盐碱性强,有效养分偏低等理化性质,以及农户长期覆膜栽培并大量施用肥料等农艺措施,是引起‘红美人’柑橘缺乏铁等微量养分元素的主要原因。3.在已知滨海盐碱土壤中‘红美人’柑橘铁等微量养分周期性缺乏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究滨海盐碱地‘红美人’橘园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群落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深度以及柑橘根系分布影响了土壤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本研究揭示了滨海盐碱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随深度变化的规律,明确了土壤垂直方向上盐碱等环境因子变化对细菌群落的调控作用,发现了非根际中对盐碱等逆境胁迫有耐受作用的wb1-A12、Nitrospiraceae等特异性细菌。更重要的是,明确了柑橘根系对不同土壤微域细菌群落结构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提出了根际细菌独特的生态网络结构与柑橘养分利用的内在联系,并发现了土壤中柑橘根系富集的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和分泌高铁载体相关的一些特异性细菌,如Pseudomonas、Streptomyce、Duganella等,提出了这些关键细菌在盐碱等逆境胁迫中提高柑橘根际土壤铁等养分活性的潜在作用。

卢维宏,张乃明,包立,张丽,秦太峰[2](2020)在《我国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特征与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连作是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主要栽培方式,连作障碍是土壤修复的世界性难题。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设施栽培出现的连作障碍特征(如酸化、盐渍化、养分失衡、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积累、土传病害发生严重)与成因,并分别从农艺、生物、化学、物理4个方面简述了各种防治技术在缓解设施连作障碍过程中的作用效果。最后总结了设施连作障碍及防治技术研究中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方向,以为我国设施连作障碍的发生发展机理研究和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朱维伟[3](2020)在《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文中认为黄瓜是我国北部农业生产中的主栽作物,但在设施生产中由于农户种植习惯等问题,导致黄瓜连作障碍严重。同时由于经济效益的驱动及节省劳动力等原因,大量在田间施加农药、化肥,使土壤生态环境不断变劣,严重阻碍了我国北方设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轮作作为一种有效防止和减轻连作障碍的传统种植模式,有助于设施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调节。本试验以两年轮作制的7种不同轮作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其土壤环境的影响,旨在筛选出对黄瓜生长有利的最佳轮作方式,为建立良好的蔬菜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与连作对照相比,不同轮作土壤显着增加了黄瓜幼苗全株鲜、干重。2.番茄-芹菜-黄瓜-白菜、菜豆-芹菜-黄瓜-白菜、黄瓜-菜豆-黄瓜-白菜、黄瓜-番茄-黄瓜-白菜轮作土壤显着提高土壤pH并显着降低EC值。不同轮作土壤氨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含量显着低于对照,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对照。3.荧光定量结果表明,番茄-芹菜-黄瓜-白菜、黄瓜-番茄-黄瓜-白菜轮作土壤细菌菌群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番茄-芹菜-黄瓜-白菜、菜豆-芹菜-黄瓜-白菜、黄瓜-菜豆-黄瓜-白菜、黄瓜-番茄-黄瓜-白菜轮作土壤真菌菌群丰度显着低于对照。番茄-芹菜-黄瓜-白菜、菜豆-芹菜-黄瓜-白菜、黄瓜-菜豆-黄瓜-白菜、黄瓜-番茄-黄瓜-白菜轮作土壤假单胞菌菌群丰度显着高于对照。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土壤细菌菌群丰度与土壤pH、速效磷呈显着正相关,与EC值、硝态氮、氨态氮、速效钾呈显着负相关;真菌菌菌群丰度与土壤pH值呈显着负相关,与硝态氮、氨态氮呈显着正相关;假单胞菌菌群丰度与土壤pH、速效钾呈显着正相关,与EC值、硝态氮、氨态氮、速效钾呈显着负相关。不同轮作土壤黄瓜幼苗全株鲜重、干重与细菌菌群丰度、假单胞菌菌群丰度、芽孢杆菌菌群丰度呈显着正相关,与真菌菌群丰度呈负相关。5.接菌试验结果表明,番茄-芹菜-黄瓜-白菜、黄瓜-菜豆-黄瓜-白菜、黄瓜-番茄-黄瓜-白菜轮作土壤的黄瓜幼苗全株鲜、干重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番茄-芹菜-黄瓜-白菜、菜豆-芹菜-黄瓜-白菜、黄瓜-菜豆-黄瓜-白菜、黄瓜-番茄-黄瓜-白菜轮作土壤的黄瓜幼苗病情指数显着低于其他处理。6.土壤灭菌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经灭菌后,不同轮作土壤的黄瓜幼苗全株鲜、干重与对照间无显着差异。植物-土壤反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引起的土壤微生物变化对黄瓜幼苗生长具有正反馈作用。

贾晓玥[4](2020)在《番茄连作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设施蔬菜施肥方式大部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设施番茄在最初种植时,品质和产量都很高;但是随着番茄种植年限的增加和氮磷钾在土壤中逐渐积累,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特别是种植十年以上的设施番茄病害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加重,表现出一系列缺素症的生理病症,例如叶片失绿细小,植株矮小,叶片卷曲,影响植株生长发育,这些症状与中、微量元素的吸收有关,长期施肥和番茄连作条件下,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如何变化,目前的研究尚未有统一的结论,均有待于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利用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施肥和番茄连作(8年)的不同施肥处理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设施土壤中钙、镁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的有效含量变化、养分平衡变化、以及番茄的生长状况和对中微量的吸收,从而分析不同养分积累条件下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为设施农业生产的养分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连续八年定位施肥的土壤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pH从6.96下降到6.38,氮磷钾养分大量积累,有效氮、磷、钾含量范围为298.40 mg·kg-1-562.51 mg·kg-1、122.25mg·kg-1-381.20 mg·kg-1、305.65 mg·kg-1-852.33 mg·kg-1。2.连续8年定位施肥和番茄连作条件下,随着土壤中氮磷钾积累量的增加,土壤中水溶性钙镁含量是不施肥处理的2.05-4.21倍和2.41-3.14倍,交换性钙镁含量减少11.1%44.3%和10.9%37.2%;水溶性与交换性离子Ca2+/K+和Mg2+/K+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效钙镁与有效钾的离子比降低。3.多年定位施肥管理对耕层有效铁、锰、铜、锌的含量有显着影响,施肥处理条件下,各个元素有效态含量均有富余,且有效铁和铜的含量随施肥量增加略有上升,锰和锌有效态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并没有显着变化,而不施肥的对照处理,有效铁和铜含量处于缺乏边缘值附近,锰处于亏缺状态,锌暂时处于丰富状态。土壤养分的积累改变了土壤氮磷钾与中、微量元素钙、镁、铁、锰、铜、锌在土壤中原有的平衡问题,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积累量为562.51、381.20、852.33 mg·kg-1与积累量为298.40、122.25、305.65 mg·kg-1的相比,钙的有效养分比例上升了8.6%,镁、铁、锰、铜、锌的有效养分比例下降了31.2%、31.2%、44.5%、31.6%和34.4%,比例变化明显。4.明确了番茄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钙、镁、铁、锰、铜、锌所占的分配比例。所有处理钙、镁、锌元素的分配表现为地上部高于地下部,所有处理铁、锰、铜元素的分配表现为地下部高于地上部。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提高了地下部对钙、镁、铁、锰、铜、锌的积累,但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钙、镁、铁、铜的向上运输受到了抑制,而锰则是在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为363.46、160.26、338.92 mg·kg-1的养分积累条件下受到抑制,锌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大于363.46、160.26、338.92 mg·kg-1时的养分积累条件下受到抑制。5.通过对连续施肥8年后番茄试验地不同养分积累下番茄的品质及产量研究发现,当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为363.46、160.26、338.92 mg·kg-1时,番茄果实产量最高,土壤有效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为298.40、122.25、305.65 mg·kg-1时,番茄果实的品质要更好一些,且此时产量和最高产量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单果重之间也无显着性差异,所以为了更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选择施肥量N、P2O5、K2O为21.5、7.1、30.7kg·亩-1的施肥量。

刘书哲[5](2020)在《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因子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以苏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后,设施栽培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设施土壤障碍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前人对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土传病害等问题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对不同地区相关问题的严重性、成因等尚缺少调查分析。本研究通过对苏州市辖区设施农业种植的走访调查,以及对采集的314个设施蔬菜地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该地区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因子类型、比例及其影响因素。苏州市辖区蔬菜设施中,塑料拱棚占比93.0%,连栋大棚占比7.0%。种植年限在5年以内的大棚占比49.4%,平均为6.2年。设施大棚种植作物以叶菜为主,只种植瓜果的大棚在所有调查大棚中仅占比21.1%。只种植瓜果的大棚种植年限显着少于种植叶菜的大棚。最常见的施肥方式为化肥和有机类肥料共用。出现作物产量逐年下降趋势的大棚占比38.7%,种植年限对作物产量稳定与否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影响因素。设施蔬菜地土壤容重与大田对照之间差异不显着,土壤板结情况不严重。61.5%的调查大棚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酸化现象,问题突出。设施土壤p H与大田对照之间差异显着,在建棚初期设施土壤p H较大田对照已经出现显着下降。设施土壤p H随种植年限波动变化,但差异不显着。设施土壤p H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轮作的大棚土壤p H显着高于连作的大棚。11.8%的调查大棚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电导率值随种植年限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设施土壤电导率值与硝态氮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3,表明硝酸盐积累是造成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连栋大棚土壤电导率显着高于普通塑料大棚。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先上升后下降。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机肥施用量极显着正相关。轮作的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连作的大棚。设施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显着高于大田对照,其中设施土壤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是大田对照的22.6倍、8.9倍、1.9倍。在所有调查大棚中,土壤铅、砷、汞、镉、铬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03 mg/kg、10.93 mg/kg、0.086 mg/kg、0.098 mg/kg和77.47 mg/kg,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偏低水平,蔬菜受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低。随着设施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真菌与细菌数量比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土壤真菌与细菌数量比值与土壤p H极显着负相关,与土壤无机养分含量及有机肥施用量极显着正相关。设施蔬菜地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数量显着高于大田对照,而茄科劳尔氏菌数量则显着低于大田对照。设施大棚土传病害历史发病情况不严重,与大棚种植年限无显着相关性。种植年限超过5年的大棚土传病害发病比例高于种植年限5年以内的大棚。番茄青枯病发病率与土壤p H极显着负相关;黄瓜枯萎病发病率与土壤p H相关性不显着。综上所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苏州市辖区设施蔬菜地连作障碍主要因子为土壤酸化、养分过量和土传病害风险较高,这些因子造成了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当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论对其他地区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问题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张路[6](2019)在《设施水田土表覆盖小麦秸秆对蔬菜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有机资源,含有丰富的碳、氮、磷、钾等养分,是农田土壤有机肥料的重要来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秸秆还田正日益普及。设施蔬菜因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超量施用化肥且缺少雨水淋溶导致设施内土壤板结、盐渍化严重,影响设施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前人通过调查得出设施内进行水旱轮作可以改善土壤连作障碍,缓解盐渍化,在设施水田土表覆盖水稻秸秆浅水种植水生蔬菜,发现一截两段的水稻秸秆在春茬、夏茬的腐解率分别为75.33%和89.11%,远高于秋水稻茬口 5-8cm切段水稻秸秆埋土淹水还田49.11%的腐解率,并且对水生蔬菜的产量、品质的提升和土壤性质的改良均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以设施内水旱轮作的水生蔬菜茬口为背景,将整株小麦秸秆从中间一截两段,均匀覆盖设施水田土表,在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灌水分别栽植蕹菜和豆瓣菜,探究设施水田内小麦秸秆土表覆盖不同季节、不同覆盖量的腐解率及其对水生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腐解菌剂对小麦秸秆腐解效应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5年夏秋季小麦秸秆500kg/亩土表覆盖淹水种植蕹菜,土壤表层溶液电导率值最高为907uS·cm-1,氧化还原电位最低值为-362mv;80天后腐解率为57.7%;处理前两次采收的蕹菜产量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着,后两次处理产量显着高于对照,处理蕹菜总产量高于对照,蕹菜的氮、磷、钾含量总体高于对照,VC、总酚含量等品质优于对照;处理土壤相比对照而言,土壤全磷含量增加,全氮和全钾降幅较小,有机质含量增加。说明小麦秸秆设施内高温高湿加有氧发酵有利于小麦秸秆腐解,释放养分对蔬菜增产和土壤改良有促进作用。2.2015年秋冬季小麦秸秆500kg/亩土表覆盖淹水种植豆瓣菜,土壤表层溶液电导率值最高为645uS·cm-1,氧化还原电位最低值为-191mv;131天后腐解率为50.1%;处理豆瓣菜总产量高于对照,其氮、磷、钾、VC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于对照;处理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显着升高。小麦秸秆在低温季节腐解率降低,但设施水田环境内仍有较高的腐解率。3.2016年春夏秋小麦秸秆增加为1000kg/亩土表覆盖淹水种植蕹菜,土壤表层溶液电导率值最高为1595uS·cm-1,氧化还原电位最低值为-384mv;经过170天后腐解率为68.6%;处理除第1次采收的蕹菜产量显着低于对照,其余均高于对照,处理蕹菜总产量显着高于对照5.5%。说明延长腐解时间可以提升小麦秸秆腐解率,加量覆盖增加养分释放量,对蕹菜增产有促进作用。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高于对照,硝态氮含量显着降低,说明小麦秸秆加量覆盖对土壤性质的改善作用增强。4.2017年春夏季小麦秸秆500kg/亩土表覆盖淹水种植蕹菜123天后腐解率为55.8%,产量高于对照。处理在种植四次水生蔬菜后,土表覆盖小麦秸秆累计量为2500kg/亩,土壤全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硝态氮含量显着低于对照,说明设施水田土表连续覆盖小麦秸秆对土壤性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5.2017年春夏季小麦秸秆500kg/亩土表覆盖配施腐解菌剂种植蕹菜,123天后腐解率为68.3%,比不加腐解菌剂处理提高了小麦秸秆12.5%的腐解率,土壤酶活性在蕹菜种植后显着上升,其中磷酸酶活性显着增强,远远高于对照和不加腐解菌剂处理。说明腐解菌剂促进土壤酶活性增强,提升小麦秸秆的腐解率。在设施水田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整株小麦秸秆土表覆盖经有氧发酵,腐解率高于戴志刚秋水稻茬口 5-8cm切段小麦秸秆埋土淹水还田的腐解率,低于严吴炜试验中水稻秸秆的腐解率。高温季节高于低温季节,延长覆盖时间和添加腐解菌剂均可提升腐解率。小麦秸秆腐解释放的养分不仅提高了当季水生蔬菜产量和品质,而且明显改善了土壤的性质,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对照,有利于设施园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赵金月[7](2019)在《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钙素有效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文中提出设施栽培是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过去的40年发展极为迅速,然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氮磷钾元素大量积累,导致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养分不平衡、板结等连作障碍问题,由此引发了土传病害和植物生理病害,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尽管北方土壤中钙的含量丰富,设施栽培中有机肥的施加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土壤全钙和交换性钙的含量,但设施蔬菜作物由于缺钙引发的生理病害屡见不鲜,因此,研究土壤的养分积累是否对土壤钙的有效态和生物有效性产生影响,可为设施栽培中平衡施肥提高钙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和淋洗试验监测氮、磷、钾单施条件下土壤有效钙含量的变化过程和钙的淋洗过程,同时以位于沈阳农业大学长期施肥的番茄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养分积累下的土壤与番茄植株,测定土壤中有效态钙的含量以及番茄的生长状况和对钙的吸收量,从而分析不同养分积累对土壤钙的有效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水平氮、钾素施入土壤分别受NH4+、NO3-和K+影响,提高水溶性钙的同时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钙的含量,不同水平磷素施入土壤中与水溶性钙结合降低土壤钙的有效性。(2)不同水平氮、钾素施入土壤中由于NH4+、NO3-和K+的影响,土壤钙的迁移加强,相同水平下,氮、钾单施时,钙的总淋洗量在氮素条件下略大于钾,磷素的施入降低了钙的淋洗量。(3)小区试验中,随着土壤中养分积累量的增加,土壤全钙相近,土壤中水溶性钙含量增加,交换性钙与钙的饱和度降低,水溶性与交换性Ca/K和Ca/NH4+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效钙与氮磷钾的比例降低,表现出相对缺乏。(4)通过对连续施肥7年后番茄试验地不同养分积累下番茄的生长状况研究发现,当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超过394.5、289.1、452.33 mg·kg-1时,番茄的干物质量和产量都受到抑制,番茄脐腐病的发生随土壤养分积累量的升高而增加。(5)土壤养分积累量的增加,有效钙比例下降会影响番茄对钙的吸收,钙的向上运输受到抑制,番茄叶片与果实中钙含量最先降低,其次是茎,最后是根。番茄茎、叶、果实中钙的比例降低。当番茄果实中钙含量小于1 g·kg-1,Ca/N、Ca/P和Ca/K分别小于0.05、0.3和0.03时番茄易患脐腐病。(6)当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为205273、117147和168221mg·kg-1同时Ca/N为17.565,Ca/P为32.594,Ca/K为11.734.6时番茄脐腐病的发病率小于6%,综合产量与发病率,连续施肥7年时,氮磷钾施肥量为483、161、691 mg·kg-1时较适宜。(7)以本试验中番茄钙吸收量为例,当以牛粪和鸡粪1∶1混施时每年每亩需要牛粪与鸡粪的量分别为16402707 kg,二者每亩一共施入32845428 kg时仅能补充土壤全钙的含量,不足以补充番茄带走的有效钙。

王双双[8](2019)在《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质量调查及改良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设施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设施蔬菜土壤经过长期的种植,过量施用肥料,氮磷钾比例失衡等,造成了土壤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而微生物菌剂以便捷、绿色等特点在改良设施土壤的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河北省区域内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前7位的永年、乐亭、肃宁、定州、永清、饶阳及青县7个县市中具有代表性的设施蔬菜土壤,通过室外调查及室内分析,从设施蔬菜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特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揭示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茼蒿为研究对象,设置微生物菌剂盆栽试验,探究微生物菌剂对设施茼蒿品质改善及土壤改良的作用。以期为改善河北省区域内设施蔬菜土壤质量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较大,分布不平衡。特别是氮磷钾元素,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呈现出一定的积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养分含量降低。设施土壤中磷、钾元素累积现象较为突出。在种植15年时,0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最大值出现在肃宁为98.84 mg/kg;铵态氮最大值出现在乐亭,为12.85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值出现在永清,达到790.00 mg/kg;有效磷含量最大值在定州,为513.09 mg/kg;种植1015年时,定州土壤硝态氮低于其他县市,为12.13mg/kg,而乐亭的铵态氮、硝态氮高于其他县市。永清速效钾含量最大值,为900.00 mg/kg。当种植年限大于15年,乐亭的硝态氮、铵态氮高于其他县市;定州有效磷高于其他县市,永年的有效磷低于其他县市,各个县市间差异较大;永清县速效钾含量最高,为900.00 mg/kg。2、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介于4.0035.21 g/kg之间,随种植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下降,不同县市间的有机质差异较大。3、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容重、电导率、pH值差异不同。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定州、永清、肃宁、乐亭的土壤容重变化不明显;永年、饶阳的土壤容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青县土壤容重呈逐渐下降趋势,在种植1年时土壤容重最大,为1.35 g/cm3;永年、乐亭、青县的土壤电导率高于其他县市;pH值含量范围介于6.608.42,在绝大多数采样点土壤pH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4、土壤微生物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含量范围分别介于0.538.87(105CFU/g)、0.111.57(108CFU/g)、0.351.68(107CFU/g)。表层土壤(020cm)微生物含量略高于下层(2040cm)土层微生物含量,调研区域中的部分农户在实际生产中添加微生物菌剂(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5、通过盆栽试验,以叶菜类(茼蒿)为试验材料,三种单一微生物菌剂与施肥配施处理,均可有效降低植株硝酸盐含量,提高茼蒿产量;促进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释放,提供植株生长所需养分。综合各项指标来看,解淀粉芽孢杆菌与肥料配施效果最好。上述结果表明,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经过长期种植,不合理的施肥,导致土壤养分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积累,设施蔬菜土壤质量下降现象较为明显。由此可知,过量施肥对设施蔬菜土壤的理化特性发生了改变。在设施产业实际生产中增加解淀粉芽孢杆菌与肥料配施对设施蔬菜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改善植株品质,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使得河北省的设施产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杨淑涵[9](2018)在《辽宁省设施蔬菜施肥现状与土壤肥力状况调研》文中研究指明东北地区设施蔬菜主要在日光温室内进行,日光温室是中国自主产权的一种设施类型,由于中国北方冬季温度较低,日光温室不需额外加温的情况下即可达到喜温果菜越冬生产的特点,提高了北方地区作物产量与收益,因此使用广泛。日光温室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保温蓄热性能,与传统加热温室相比,节约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因此成为中国设施园艺产业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保持菜篮子产品长期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也引起国际设施园艺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辽宁地区土壤类型和设施蔬菜生产状况,对辽宁省设施蔬菜生产的典型地区进行调研,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肥料使用状况进行了调研,并采集了设施内土壤样本,采样深度为0cm~20cm,每一个土样由多点取土混合而成,共采集土壤样品300个,进行土壤肥力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大部分设施蔬菜生产区的生产者比较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几乎每一茬作物在种植或移栽前都要施用有机肥,但由于不同生产区复种指数不同,各生产区有机肥的施用量差异较大。2.大部分设施生产区施用的无机化肥品种多,成分复杂,生产者选用时没有标准,过量盲目施用现象仍有存在;另外,由于不同生产区复种指数、作物品种不同,各生产区无机肥施用量差异也较大。3.辽宁地区设施蔬菜土壤肥力平均状况良好:p H平均值为5.90左右,有机质平均值为22.80mg·kg-1、电导率平均值为383μS/cm、土壤全氮平均值1.40g·kg-1、全磷平均值为1.57g·kg-1、全钾为平均值25.91g·kg-1、土壤碱解氮平均值为160.33mg·kg-1、有效磷平均值108.66mg·kg-1、速效钾平均值为98.02mg·kg-1、有效钼平均值0.22mg·kg-1、有效硼平均值1.37mg·kg-1、有效铁平均值60.05mg·kg-1、有效锰平均值14.21mg·kg-1、有效铜平均值4.74mg·kg-1、有效锌平均值12.49mg·kg-1。

毛亮[10](2016)在《种养结合下农田土壤养分改良与减污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上海郊区农田土壤也不例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下、养分失衡、污染物质积累、土壤盐渍化和土壤生物功能衰减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众所周知,生物资源循环下的种养结合系统(Crop-livestock system)不仅将废弃物充分利用,减少农业污染源,而且制得的有机肥料对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本文以不同种养结构重心的上海崇明中新农场(养殖为主)和松江涌禾农场(种植为主)为试验基地,通过系统分析提出其各自面临的种养结合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大田定位观测和盆栽模拟改良实验,研究了种养结合模式下秸秆废弃物和畜禽粪便堆肥还田、田间耕作管理、重金属植物修复等技术对土壤的综合改良效果,旨在为上海郊区农田土壤的改良提供技术依托和实例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崇明中新农场种养结合中,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土壤的精细化管理是土壤改良的良好开端。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在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变的过渡阶段(12年),土壤SOC(有机碳)、TN(全氮)、AC(活跃性有机碳)和AN(碱解氮)均得到了改善,有机栽培方式较传统化学栽培的土壤有机碳在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90140%,33108%,和60140%。各个土壤理化性质在020 cm层和2040 cm层均表现出极显着(P<0.01)的相关关系。此外,即便是在同一栽培类型下的土壤,其理化性质也有较大的变化,体现了耕作转变过渡期土壤理化性质在空间上的不稳定性,说明在种养结合初期土壤理化性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改良的初期阶段要更加注意土壤的养护。(2)中新农场土壤除表层的SOC和TN表现为强烈空间相关外(块金值/基台值<25%),其它土壤化学指标在农场尺度上均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块金值/基台值在25%75%)。利用Arcgis生成农场养分空间分布图,对今后农业生产布局和精准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区域的EC值均较高(最高2450?s cm-1),且水旱轮作的平均EC值(1100?s cm-1)低于旱地耕作(1250?s cm-1),说明在滨海盐碱土地区进行有机栽培时要特别关注土壤盐分状况,避免造成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有机肥的施用有利于改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而在种养循环开始阶段土壤细菌多样性受耕作方式的影响大于肥料类型的影响,有机水旱轮作和有机间作有利用细菌群落多样性的改良。(3)中新农场的种养循环是以养殖为核心,通过两年运营后发现大量养殖废弃物的快速处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加速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中新农场进行了农业秸秆和畜禽废弃物的生物发酵试验。通过添加秸秆降解复合菌剂JFB-1,明显提高了堆肥过程中堆体的温度(5-10℃),并缩短了一次发酵周期(1-2天),为种养循环中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处理提供了参考。由于较高的腐熟温度可以更加有效的杀死堆肥原料中的病源微生物,从而保证了堆肥的产量与品质;使用添加复合菌剂JFB-1的秸秆有机肥还田,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活跃土壤酶如纤维素酶及脲酶活性,最终改良土壤养分状况。(4)与崇明中新农场的种养循环结构重心不同,上海涌禾农场的经营以种植为主,养殖部分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机肥的需要。由于种养规模不匹配造成的养分不足和潜在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涌禾农场的难题。本研究以养分循环为核心,利用系统动力学对种养规模进行了优化,当生猪出栏数达到1800头时,基本满足作物养分的需求,同时污染也降到最低。规模调整后通过精细培肥、田间轮作、茬口安排、污水净化、管道输送等多种技术,园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此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最大值比改良前分别上升了52%、109%、2624%、90%,且在不同栽培类型间表现为温室蔬菜>果林≥水稻轮作。土壤pH逐渐向7靠拢,EC值(电导率)大幅降低,说明改良土壤的同时即提高了作物产量,又降低盐渍化风险;土壤重金属中Cu(铜)随栽培年限呈波动变化,Hg(汞)、As(砷)呈下降趋势,Cd(镉)、Pb(铅)、Cr(铬)含量略微上升,且所有含量都接近或低于土壤背景值,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的三级标准上限,保障了农产品安全。通过相关分析发现,Cd、Cu、Cr、Pb的含量与有机质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Cd还与栽培年限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说明农场有机栽培中要特别注意这几种重金属的积累,从源头上严格把关。(5)针对种养结合潜在的土壤Cd、Pb积累风险,可以考虑利用植物-微生物进行联合改良。盆栽试验中,向龙葵添加真菌和柠檬酸显着提升了龙葵根的生物量,从而提高了其累积重金属的能力。与未添加相比,龙葵体内的Cd、Pb含量分别增加了2247%和13105%。在此基础上,添加微生物和螯合剂进行辅助修复,结果大多数土壤酶活性在修复后得到了改善。DCCA排序图表明,该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改良效果表现为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磷酸酶>蔗糖酶。这表明,柠檬酸和耐受真菌不仅提高了龙葵对Cd和Pb的累积量,而且对土壤酶活性也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二、苏南设施栽培中土壤养分与盐分调查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南设施栽培中土壤养分与盐分调查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滨海盐碱地柑橘铁营养状况及根际细菌群落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产业的发展
        1.1.1 国内柑橘产业的发展及限制因素
        1.1.2 柑橘产业结构化改革与品质提升
        1.1.3 ‘红美人’柑橘的特性与发展
    1.2 全国柑橘产区养分缺乏情况
    1.3 柑橘对养分的需求
        1.3.1 柑橘生长发育对大量元素的需求
        1.3.2 柑橘生长发育对中量元素的需求
        1.3.3 柑橘生长发育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1.4 铁营养对柑橘的重要性
        1.4.1 铁对橘树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1.4.2 铁对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1.4.3 土壤pH对柑橘铁吸收的影响
        1.4.4 土壤盐分对柑橘铁吸收的影响
    1.5 盐胁迫下微生物的响应
        1.5.1 盐胁迫下根际真菌的作用
        1.5.2 盐胁迫下根际细菌的作用
        1.5.3 柑橘根际微生物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象山县橘园土壤与果实养分状况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橘园介绍
        2.2.2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2.2.3 样品的测定方法
        2.2.4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2.2.5 IDW插值分析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象山县橘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
        2.3.1.1 土壤pH和有机质的分布状况
        2.3.1.2 土壤大量营养元素的分布状况
        2.3.1.3 土壤中量营养元素的分布情况
        2.3.1.4 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空间分布
        2.3.2 象山橘园果实养分空间分布
        2.3.3 不同柑橘品种果实养分差异
        2.3.4 不同品种柑橘果实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4.1 象山县橘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分析
        2.4.2 象山县橘园果实养分状况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滨海盐碱地‘红美人’柑橘铁营养状况与缺铁成因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橘园介绍
        3.2.2 土壤与植物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3.2.3 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测定
        3.2.4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3.2.5 果实矿质养分及品质指标测定
        3.2.6 土壤有效养分分级标准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滨海盐碱地区橘园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3.3.1.1 橘园土壤养分状况
        3.3.1.2 ‘红美人’柑橘树体养分状况
        3.3.1.3 ‘红美人’果实养分状况
        3.3.2 土壤理化性质对‘红美人’柑橘铁等养分的影响
        3.3.3 设施栽培对滨海盐碱地橘园土壤盐渍化及缺铁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滨海盐碱地缺铁柑橘的根际细菌群落特征
    4.1 引言
    4.2 材料方法
        4.2.1 供试点概况及样品采集
        4.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4.2.3 土壤DNA提取,16SrRNA基因扩增及MiSeq测序
        4.2.4 测序数据处理和分析
        4.2.5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剖面土壤中柑橘根际与非根际的理化性质差异
        4.3.2 剖面土壤中柑橘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差异
        4.3.2.1 柑橘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
        4.3.2.2 柑橘根际和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
        4.3.2.3 柑橘根际和非根际细菌群落与土壤环境变量的相关性
        4.3.3 不同深度土壤柑橘根际与非根际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
        4.3.4 柑橘根际与非根际特异性细菌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4.3.5 柑橘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生态网络的差异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4.4 讨论
        4.4.1 土壤深度对非根际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4.4.2 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
        4.4.3 根际与非根际特异性细菌对土壤环境的响应
        4.4.4 根际细菌网络在土壤环境影响下的分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2)我国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特征与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特征与成因
    1.1 土壤质量退化
        1.1.1 土壤酸化
        1.1.2 次生盐渍化
        1.1.3 土壤养分失衡
        1.1.4 自毒化感物质的胁迫
        1.1.5重金属的累积
        1.1.6有机污染物使用
    1.2 土传病害发生
        1.2.1 土壤微生物结构破坏
        1.2.2 土壤酶活性降低
        1.2.3 作物抗性下降
2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削减防治技术
    2.1 农艺调控技术
        2.1.1 种植模式
        2.1.2 平衡施肥
        2.1.3 优化耕作方式
        2.1.4 嫁接技术
        2.1.5 科学灌溉控盐技术
        2.1.6 抗(耐)性品种选育
    2.2 生物调控技术
    2.3 化学调控技术
    2.4 物理调控技术
3 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
    3.1 存在问题
    3.2 未来研究趋势

(3)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设施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
        1.2.2 轮作与连作障碍的关系
    1.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化学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2.2.2 不同轮作模式黄瓜幼苗及土壤微生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响应
        2.2.3 不同轮作土壤灭菌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2.2.4 不同轮作土壤微生物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试验方法
        2.3.1 黄瓜幼苗参数的测定
        2.3.2 土壤基本化学性质的测定
        2.3.3 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轮作土壤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3.1.1 不同轮作土壤对黄瓜幼苗地上、地下和全株鲜重的影响
        3.1.2 不同轮作土壤对黄瓜幼苗地上、地下和全株干重的影响
    3.2 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2.1 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土壤pH与EC值的影响
        3.2.2 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3.3 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土壤微生物菌群丰度的影响
        3.3.1 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土壤细菌和真菌菌群丰度的影响
        3.3.2 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土壤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菌群丰度的影响
        3.3.3 黄瓜幼苗全株鲜、干重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
        3.3.4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
    3.4 不同轮作土壤黄瓜幼苗及微生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响应
        3.4.1 枯萎病菌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3.4.2 黄瓜枯萎病菌对不同轮作土壤微生物菌群丰度的影响
    3.5 土壤微生物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3.5.1 不同轮作土壤灭菌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3.5.2 不同轮作土壤微生物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病情指数的影响
    4.2 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3 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4 不同轮作土壤微生物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番茄连作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设施栽培土壤的特点与问题
        1.2.2 设施土壤氮磷钾积累现状
        1.2.3 设施土壤钙镁元素现状
        1.2.4 设施土壤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现状
        1.2.5 不同施肥措施对钙镁有效性的影响
        1.2.6 不同施肥措施对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1.3 不同施肥处理导致的元素变化对番茄产量以及品质的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样品测定项目及方法
        2.2.1 样品采集及后期处理
        2.2.2 样品测定项目及方法
    2.3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肥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3.1.1 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
        3.1.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水溶态阳离子含量和比例的影响
        3.1.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和比例的影响
        3.1.4 不同施肥对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的影响
        3.1.5 不同施肥土壤有效养分比例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养分含量的影响
    3.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3.3.1 钙在番茄植株中的吸收及分配
        3.3.2 镁在番茄植株中的吸收及分配
        3.3.3 铁在番茄植株中的吸收及分配
        3.3.4 锰在番茄植株中的吸收及分配
        3.3.5 铜在番茄植株中的吸收及分配
        3.3.6 锌在番茄植株中的吸收及分配
    3.4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3.4.1 不同施肥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3.4.2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因子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以苏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2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1.1.3 设施蔬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4 苏州市设施蔬菜发展的特点
    1.2 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及影响因素
        1.2.1 土壤环境退化
        1.2.2 土壤重金属污染
        1.2.3 土壤微生物与土传病害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设施蔬菜栽培模式调查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设施大棚调查方法
        2.2.2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调查样点信息
        2.3.2 设施大棚类型
        2.3.3 设施种植年限
        2.3.4 设施种植模式和主栽作物
        2.3.5 设施大棚种植年限与主栽作物间的相互关系
        2.3.6 设施大棚当季作物种类
        2.3.7 设施大棚施肥情况
        2.3.8 主栽作物对设施大棚施肥情况的影响
        2.3.9 设施大棚作物产量评价
        2.3.10 设施大棚种植年限和施肥情况对产量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设施土壤板结、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现状及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3.2.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3.2.3 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土壤容重
        3.3.2 土壤pH
        3.3.3 设施土壤pH的影响因素
        3.3.4 土壤电导率
        3.3.5 设施土壤EC值的影响因素
        3.3.6 土壤酸化与次生盐渍化影响因素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设施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现状及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4.2.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4.2.3 数据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土壤有机碳(TOC)
        4.3.2 设施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因素
        4.3.3 土壤氮素
        4.3.4 设施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
        4.3.5 土壤有效磷
        4.3.6 土壤速效钾
        4.3.7 设施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因素
        4.3.8 设施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4.3.9 土壤重金属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设施土壤生物学性质及病害现状及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5.2.2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5.2.3 数据处理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土壤细菌
        5.3.2 土壤真菌
        5.3.3 设施土壤真菌与细菌比值的影响因素
        5.3.4 土壤尖孢镰刀菌
        5.3.5 土壤腐皮镰刀菌
        5.3.6 土壤茄科劳尔氏菌
        5.3.7 设施土壤病原菌数量的影响因素
        5.3.8 设施土壤微生物影响因素分析
        5.3.9 土传病害发生情况
        5.3.10 设施土壤土传病害的影响因素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设施水田土表覆盖小麦秸秆对蔬菜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及土壤生态问题
        1.1.1 我国设施园艺的历史及现状
        1.1.2 土壤物理性状改变
        1.1.3 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
        1.1.4 营养元素失衡,土壤酸化
    1.2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及水旱轮作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
        1.2.1 设施内连作障碍加重
        1.2.2 水旱轮作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
    1.3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
        1.3.1 中国秸秆资源的数量
        1.3.2 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
        1.3.3 秸秆覆盖还田的综合效应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
第二章 2015年夏秋季小麦秸秆土表覆盖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小麦秸秆腐解规律
        2.2.2 小麦秸秆土表覆盖对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2.3 小麦秸秆土表覆盖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2015年秋冬季小麦秸秆土表覆盖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小麦秸秆腐解规律
        3.2.2 小麦秸秆土表覆盖对豆瓣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2.3 小麦秸秆土表覆盖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2016年春夏秋季小麦秸秆加量土表覆盖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小麦秸秆腐解规律
        4.2.2 小麦秸秆加量覆盖对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2.3 小麦秸秆加量覆盖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2017年春夏季小麦秸秆土表覆盖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小麦秸秆腐解率
        5.2.2 小麦秸秆土表覆盖对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2.3 小麦秸秆土表覆盖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2017年春夏季小麦秸秆配施腐解菌剂土表覆盖试验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6.1.4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小麦秸秆腐解率
        6.2.2 小麦秸秆土表覆盖对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2.3 小麦秸秆配施腐解菌剂土表覆盖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6.3 小结与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钙素有效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设施栽培的发展
    1.3 设施栽培土壤及其养分的研究现状
        1.3.1 设施栽培养分投入与积累状况
        1.3.2 设施栽培土壤酸化和盐渍化
        1.3.3 设施栽培中的土传病害与生理病害
        1.3.4 设施栽培土壤养分平衡
    1.4 土壤与植物钙素营养的研究
        1.4.1 土壤中钙素营养研究
        1.4.2 钙的生理作用
        1.4.3 氮磷钾影响土壤钙有效性的研究
    1.5 设施栽培土壤及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土培试验
        2.1.2 土柱淋洗试验
        2.1.3 小区试验
    2.2 样品测定项目及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氮、磷、钾肥在土壤中的变化过程及对钙有效性的影响
    3.1 氮肥在土壤中的变化过程及对钙有效性的影响
        3.1.1 氮肥施用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pH的动态变化过程
        3.1.2 氮肥施用后土壤水溶性钙、交换性钙与交换性NH_4~-的动态变化过程
        3.1.3 氮肥施用对土壤钙饱和度的影响
    3.2 磷肥在土壤中的变化过程及对钙有效性的影响
        3.2.1 磷肥施用后土壤有效磷的动态变化过程
        3.2.2 磷肥施用后土壤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的动态变化过程
        3.2.3 磷肥施用对土壤钙饱和度的影响
    3.3 钾肥在土壤中的变化过程及对钙有效性的影响
        3.3.1 钾肥施用后土壤速效钾的动态变化过程
        3.3.2 钾肥施用后土壤中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交换性钾的动态变化过程
        3.3.3 钾肥施用对土壤钙饱和度的影响
第四章 氮、磷、钾肥对钙素淋洗特征的影响
    4.1 氮肥对钙素淋洗特征的影响
        4.1.1 氮肥施用后土壤钙的淋洗量随时间的变化
        4.1.2 氮肥施用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淋洗量随时间的变化
        4.1.3 氮肥施用后土壤钙的淋洗总量
    4.2 磷肥对土壤中钙素淋洗特征的影响
        4.2.1 磷肥施用后土壤中钙的淋洗量随时间的变化
        4.2.2 磷肥施用后土壤钙的淋洗总量
    4.3 钾肥对钙素淋洗特征的影响
        4.3.1 钾肥施用后土壤中钾与钙的淋洗量随时间的变化
        4.3.2 钾肥施用后土壤钙的淋洗总量
第五章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效态钙的影响
    5.1 长期施肥对土壤水溶性阳离子含量和比例的影响
    5.2 长期施肥对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5.2.1 长期施肥对土壤交换性离子的影响
        5.2.2 长期施肥对土壤交换性离子饱和度的影响
        5.2.3 长期施肥对土壤交换性离子比例的影响
    5.3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效养分平衡状态的影响
        5.3.1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效养分整体比例的影响
        5.3.2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效钙与有效氮磷钾比例的影响
第六章 长期施肥对番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6.1 长期施肥对番茄生长状况的影响
        6.1.1 长期施肥对番茄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6.1.2 长期施肥对番茄干物质量、产量和脐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6.2 长期施肥对番茄养分含量的影响
        6.2.1 长期施肥对番茄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
        6.2.2 长期施肥对番茄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
        6.2.3 长期施肥对番茄各器官钾含量的影响
        6.2.4 长期施肥对番茄各器官钙含量的影响
        6.2.5 长期施肥对番茄各器官镁含量的影响
    6.3 长期施肥对番茄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6.3.1 长期施肥对番茄氮素吸收及分配影响
        6.3.2 长期施肥对番茄磷素吸收及分配影响
        6.3.3 长期施肥对番茄钾素吸收及分配影响
        6.3.4 长期施肥对番茄钙素吸收及分配影响
        6.3.5 长期施肥对番茄镁素吸收及分配影响
    6.4 长期施肥对番茄养分含量比的影响
        6.4.1 长期施肥对番茄根养分含量比的影响
        6.4.2 长期施肥对番茄茎养分含量比的影响
        6.4.3 长期施肥对番茄叶养分含量比的影响
        6.4.4 长期施肥对番茄果实养分含量比的影响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8)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质量调查及改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设施蔬菜土壤现状研究
        1.2.1 设施蔬菜土壤养分投入现状
        1.2.2 设施蔬菜土壤养分累积现状
        1.2.3 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拟解决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调查试验
        2.1.2 盆栽试验
    2.2 调查采样点的选择
    2.3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4 样品分析测定方法
    2.5 试验设计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北省设施蔬菜主产区土壤养分调研结果与分析
        3.1.1 土壤pH值
        3.1.2 土壤硝态氮
        3.1.3 土壤铵态氮
        3.1.4 土壤有机质
        3.1.5 土壤有效磷
        3.1.6 土壤速效钾
        3.1.7 土壤容重
        3.1.8 土壤电导率
        3.1.9 土壤微生物
        3.1.10 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3.2 微生物菌剂对作物生长及土壤改良作用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茼蒿株高、生长速率的影响
        3.2.2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茼蒿产量的影响
        3.2.3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植株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2.5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2.6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4 河北省设施蔬菜生产及土壤改良建议
5 讨论与主要结论
    5.1 讨论
        5.1.1 设施蔬菜土壤pH值与EC含量情况
        5.1.2 设施蔬菜土壤养分的含量情况
        5.1.3 设施蔬菜土壤微生物的含量情况
        5.1.4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茼蒿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5.1.5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5.1.6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5.2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辽宁省设施蔬菜施肥现状与土壤肥力状况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设施蔬菜施肥现状
    1.3 设施内土壤养分现状
    1.4 设施内土壤肥力评价
    1.5 设施内过量施肥带来的问题
2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2.1.2 气候与气象
        2.1.3 地理环境及资源
    2.2 土壤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
        2.2.1 样品采集原则及方法
        2.2.2 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1 辽宁省设施蔬菜施肥现状
        3.1.1 有机肥施用状况
        3.1.2 化肥与其他肥料施用状况
        3.1.3 施肥总体情况分析
    3.2 投入的养分盈亏状况分析
        3.2.1 肥料养分投入量计算
        3.2.2 养分支出计算
        3.2.3 养分表观平衡分析
    3.3 辽宁省设施蔬菜土壤肥力状况
        3.3.1 土壤pH
        3.3.2 土壤有机质
        3.3.3 土壤电导率
        3.3.4 土壤全量氮磷钾
        3.3.5 土壤速效氮磷钾
        3.3.6 土壤有效钼、硼、铁、锰、铜、锌
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种养结合下农田土壤养分改良与减污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退化
        1.1.1 全球土壤退化概况
        1.1.2 上海农田土壤退化的形成及表现
    1.2 循环农业的发展以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2.1 国内外生物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
        1.2.2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向
        1.2.3 种养结合农业的类型和发展
        1.2.4 种养结合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
    1.3 种养结合模式下的土壤改良方法与机制
        1.3.1 种养结合模式下土壤改良的前提
        1.3.2 有机堆肥对土壤养分、生物功能和污染物的改良
        1.3.3 有机栽培中耕作制度对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
        1.3.4 有机栽培中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
        1.3.5 有机肥潜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微生物减污技术
        1.3.6 精准施肥和地理信息化技术在土壤维护中的运用
第二章 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种养结合下的土壤养分改良—以上海崇明中新农场为例(养殖为主)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中新农场种养循环概况
        3.2.2 土壤样品采集及分析
        3.2.3 地统计模型
        3.2.4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测定
        3.2.5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中新农场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3.3.2 不同种植方式下的细菌菌落多样性
        3.3.3 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相关性统计分析
    3.4 讨论
        3.4.1 不同农业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4.2 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特征
        3.4.3 土壤细菌DNA相似性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
    3.5 小结
第四章 复合菌剂在加快废弃物堆肥中的应用及其对土壤养分的改良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正交设计优化菌种配比及秸秆腐熟复合菌剂JFB-1 的制备
        4.2.3 水稻、芦笋秸秆堆肥方法
        4.2.4 不同秸秆堆肥对土壤改良的盆栽试验
        4.2.5 指标测定与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秸秆腐熟复合菌剂JFB-1 的构建
        4.3.2 水稻、芦笋秸秆堆肥的温度变化
        4.3.3 秸秆堆肥的理化指标
        4.3.4 添加秸秆堆肥对青菜生物量的影响
        4.3.5 添加秸秆堆肥对土壤碳氮养分含量的影响
        4.3.6 添加秸秆堆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微生物复合菌剂对堆肥的作用
        4.4.2 不同秸秆堆肥特点以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养分需求的种养系统优化以及土壤维护—以上海涌禾农场为例(种植为主)
    5.1 引言
    5.2 研究区域与方法
        5.2.1 涌禾农场种养殖相结合概况
        5.2.2 系统分析方法
        5.2.3 农场土壤的综合改良措施
        5.2.4 农场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试
        5.2.5 土壤样品的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农场潜在土壤退化问题的关键顶点赋权分析
        5.3.2 年际间不同类型土壤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
        5.3.3 年际间不同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
        5.3.4 年际间不同类型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变化
        5.3.5 土壤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5.4 讨论
        5.4.1 基于养分需求的种养循环系统优化
        5.4.2 农场实际运营中的土壤改良与减污
    5.5 小结
第六章 种养结合潜在重金属风险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生物学鉴定
        6.2.2 盆栽试验及土壤植物样品的采集
        6.2.3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6.2.4 改进的生态毒理效应
        6.2.5 统计分析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植物生长和Cd、Pb的累积
        6.3.2 各种修复方式下的土壤酶活性变化
        6.3.3 不同修复措施与土壤酶活性的降趋势对应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四、苏南设施栽培中土壤养分与盐分调查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典型滨海盐碱地柑橘铁营养状况及根际细菌群落特征[D]. 常笑妍. 浙江大学, 2020(01)
  • [2]我国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特征与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 卢维宏,张乃明,包立,张丽,秦太峰. 土壤, 2020(04)
  • [3]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 朱维伟.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4]番茄连作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贾晓玥.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5]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因子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以苏州市为例[D]. 刘书哲. 南京师范大学, 2020
  • [6]设施水田土表覆盖小麦秸秆对蔬菜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 张路. 扬州大学, 2019(02)
  • [7]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钙素有效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 赵金月.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8]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质量调查及改良技术研究[D]. 王双双.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9]辽宁省设施蔬菜施肥现状与土壤肥力状况调研[D]. 杨淑涵.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10]种养结合下农田土壤养分改良与减污应用[D]. 毛亮.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苏南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盐分调查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