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荧光衍生法测定枸橼酸喷托维林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周佳,许佳明,杨明慧,徐岩,赵昕彤,刘玥欣,李鑫,黄晓巍,唐秋竹[1](2020)在《吉林省不同产地白屈菜药效学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吉林省不同产地白屈菜的药效成分含量及其止咳平喘作用,确定白屈菜的最优产地,指导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白屈菜。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9个产地白屈菜中白屈菜红碱的含量,通过观察诱咳模型小鼠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炎症因子IL-1、IL-6水平;哮喘模型豚鼠哮喘潜伏期、行为学评分、气道黏多糖含量、CD4+/CD8+变化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价不同产地白屈菜的药效作用差异。结果:9组不同产地的白屈菜浓缩液均能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降低3 min内咳嗽次数(P<0.05或P<0.01),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降低行为学评分(P<0.05或P<0.01);其中靖宇产白屈菜控制小鼠咳嗽发生的潜伏期、3 min内咳嗽次数、豚鼠发生哮喘潜伏期、哮喘发生的行为状态、气道黏多糖含量及CD4+/CD8+值明显优于其他8组(P<0.05或P<0.01)。结论:不同产地的白屈菜均有止咳平喘作用,但作用效果不同,其中靖宇地区产白屈菜在治疗咳嗽、哮喘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郝汉[2](2020)在《尼群地平片的研制及生物等效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尼群地平片为选择性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临床上通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亦可用于冠心病与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本课题所用的参比制剂是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尼群地平片,规格为10 mg/片。目前在国内未上市,且国内亦无通过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评价的产品。尼群地平是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属于BCS 2类药物,具有低溶解性和高肠道渗透性的特点,不同的体内外环境下释放性能关联性较差。本课题旨在通过高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对制剂进行体内外评价,筛选优质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第一部分尼群地平片的制备和处方工艺的研究目的:分析参比药物的处方,并以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的相似性为质量评价标准,筛选合适的处方工艺。同时确保尼群地平杂质I的含量不超过限度。方法:1.通过预实验,确定参比制剂的处方的主要原辅料成分,用量和API的粒径。2.采用湿法制粒工艺,制备自制尼群地平片。并通过实验验证参比制剂是否使用了共研磨工艺和固体分散体技术。3.通过溶出度试验,以相似因子f2为指标,使用响应曲面法筛选和验证最佳处方工艺条件,并考察工艺稳定性。结果:根据处方筛选,确定尼群地平片的最优处方为: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4 h。片重82.6 mg,压力15 k N,硬度46 kg/cm2,直径6 mm浅凹冲压片。结论:自制尼群地平片与参比制剂的外观、微观形态相似,溶出曲线相似,自制片的制作工艺简单稳定可靠,三批自制制剂重现性良好。第二部分尼群地平片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目的:根据尼群地平的性质和既往研究资料,建立简单,区分力强的体外溶出分析评价方法,且要求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及体内外相关性。建立合适的有关物质和药物含量分析方法。以确保制剂的质量的可控性。方法:1.体外溶出方法:桨法,100 RPM。溶出介质:37℃,900 ml。四种溶出介质如下:含有0.15%的吐温80的水溶液含有0.15%的吐温80的p H=1.2的盐酸溶液含有0.15%的吐温80的p H=6.8的磷酸盐缓冲液含有0.15%的吐温80的p H=4.0的醋酸盐缓冲液2.体外溶出样品的分析方法:UV-VIS法,λ=358 nm。3.药物含量,有关物质测定方法:HPLC-UV法,检测波长λ=237 nm。结果:1.建立了尼群地平片体外溶出度方法,方法操作简单,对参比制剂与自制制剂具有足够的区分力,可以用于自制尼群地平片的处方筛选。2.建立了尼群地平片体外溶出样品的分析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滤膜吸附性,重现性,线性,精密度溶液稳定性和回收率均良好。可用于快速检测尼群地平片溶出度试验的结果。3.建立了尼群地平片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此方法的系统适用性,专属性,线性,精密度,重复性,重现性,溶液稳定性,耐用性和回收率均良好。可用于分析尼群地平片的药物含量。4.建立了尼群地平片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的系统适用性,专属性,线性,重复性,溶液稳定性和提取回收率均良好且检测限较低。可用于分析尼群地平片的有关物质含量。结论:本试验中建立的尼群地平片体外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靠,三批自制尼群地平片的药物含量和有关物质均符合药典要求。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相似。第三部分尼群地平片稳定性的研究目的:研究自制片剂在不同温湿度和光照影响下,溶出曲线和有关物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储存等条件提供参考。方法:对自制片进行影响因素试验与加速试验。随后对样品进行体外评价。1.影响因素试验:高温试验:将样品置于40℃和60℃环境下,第5天和第10天取样。高湿试验:将样品置于RH 92.5%和RH 75%环境下,第5天和第10天取样。强光照射试验:将样品置在光照4500 lx环境下,第5天和第10天取样。2.加速试验:在40℃,RH 75%环境下放置6个月,第1,2,3,6个月取样。结果:1.高温环境下,尼群地平片的溶出度,药物含量和有关物质均符合要求。2.高湿环境下,尼群地平片的溶出度有所降低,但是溶出度,药物含量与有关物质均符合要求。3.强光照射环境下,尼群地平片有关物质不符合要求,溶出度与药物含量无明显变化。4.加速试验6个月后,自制尼群地平片的溶出度,药物含量和有关物质均符合要求。结论:自制尼群地平片应当采用避光防潮的包装,并于阴凉通风处保存。第四部分尼群地平片的比格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目的:建立尼群地平在比格犬血浆中的分析方法并研究尼群地平自制片与参比制剂在比格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从专属性,基质效应,线性,提取回收率和样品稳定性的角度考察比格犬血浆中尼群地平含量的测量方法。2.动物试验采用两制剂双周期交叉设计试验方法。测定并绘制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最后利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1.建立了比格犬血浆中尼群地平含量的测量方法,该方法成本低,简单快速,其专属性,基质效应,线性,提取回收率和样品稳定性均良好。2.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AUC0-t分别为(424.64±31.72)和(457.23±80.02)ng/ml*h,AUC0-∞分别为(457.98±73.81)和(462.01±82.19)ng/ml*h,Cmax分别为(161.25±30.47)和(164.56±32.07)ng/ml,Tmax分别为(0.71±0.10)和(0.67±0.13)h,t1/2分别为(2.32±0.36)和(2.62±0.42)。参比制剂与自制制剂中尼群地平的AUC0-t,AUC0-∞,和Cmax几何均数的比值的90%CI均在80%125%以内。ln(AUC0-t),ln(AUC0-∞)和ln(Cmax)经双向单侧t检验,t1≥t1-α(v)与t2≥t1-α(v)同时成立。结论:自制尼群地平片与参比尼群地平片生物等效。
杨明慧[3](2019)在《吉林省不同产地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吉林省不同产地及采收时间的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研究采收时间和产地对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通过复制小鼠诱咳、豚鼠致喘动物模型,分析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对药效作用的影响,明确吉林省范围内产地、采收时间与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及其药效作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白屈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吉林省不同产地和采收时间白屈菜中白屈菜红碱的含量,建立小鼠氨水诱咳模型、豚鼠卵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哮喘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观察各组豚鼠的哮喘潜伏期、行为学评分、气道粘多糖含量、CD4+/CD8+变化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不同产地、采收时间白屈菜样品之间的白屈菜红碱含量均有差异,在54个白屈菜样品中,有28个样品的白屈菜红碱含量低于0.02%,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长春、白城、伊通、吉林、九台、双阳、通化、扶余、靖宇组的白屈菜浓缩液均能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降低3min内咳嗽次数(P<0.05或P<0.01),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降低行为学评分(P<0.05或P<0.01);扶余、靖宇产的白屈菜浓缩液可减少小鼠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效果显着(P<0.05);长春、伊通、吉林、九台、双阳、通化、扶余、靖宇产的白屈菜浓缩液能明显减少豚鼠气道粘多糖含量,升高CD4+/CD8+值(P<0.05或P<0.01),其中服用靖宇产白屈菜对控制小鼠咳嗽发生的潜伏期、3min内咳嗽次数、豚鼠发生哮喘潜伏期、哮喘发生的行为状态、气道粘多糖含量及CD4+/CD8+值明显优于服用长春、白城、伊通、吉林、九台、双阳、通化、扶余组(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长春、吉林、双阳、通化、扶余、靖宇组豚鼠肺组织血管周围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采收时间和产地均会影响吉林省范围内白屈菜的有效成分含量,其中7月份靖宇地区采集的白屈菜中有效成分最高。白屈菜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会影响止咳平喘作用效果的发挥,吉林省范围内靖宇地区白屈菜在治疗咳嗽、哮喘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皮达(Pei-kun)[4](2019)在《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生药学鉴定方法对药典所载陈皮进行性状比较研究,通过薄层鉴别建立四种陈皮的薄层鉴定方法,通过建立陈皮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及结合药理药效实验,以及通过GC-MS对四种陈皮挥发油进行测定及结合药理实验进行比较研究,对药典四种陈皮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找寻广陈皮有效替代品提供参考和为开发陈皮临床应用以及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运用生药学鉴定方法,对药典所载四个品种陈皮进行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定,分析四个品种陈皮性状和显微差异。2、通过药典所载对陈皮、枳壳和化橘红等柑橘属的薄层鉴定方法,分别对上述三种药材进行薄层鉴定,使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方法对三种中药材的薄层进行检识,比较两种方法。3、建立陈皮中主要活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和止咳祛痰实验,分析比较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差异。4、运用现代提取分析技术,提取药典所载四种陈皮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分析不同陈皮间挥发油中的成分的差异性。5、以药典所载四大陈皮中的挥发油为供试品,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影响,以找寻与陈皮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活性成分,探讨其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量效曲线关系,并初步探讨其药效作用机制。【结果】1、在性状鉴别方面,可以通过果皮厚度、气味差异以及对光透视的油室大小和密集程度对其进行区分,而其他方面的特征对陈皮品种的鉴别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显微鉴定方面,可以通过橙皮苷结晶和草酸钙结晶形态和数量进行区分。2、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四部: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药典所载薄层方法无法将三种药材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完全区分,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可同时鉴别三种药材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3、建立了陈皮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药典所载四个品种来源陈皮中的橙皮苷、川陈皮素、七甲氧基黄酮和橘皮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合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和止咳祛痰实验,大红袍、茶枝柑、温州蜜柑和福橘水煎液均对小鼠小肠推进有促进作用,且均具有一定的止咳祛痰的作用。其中大红袍和茶枝柑中橙皮素、川陈皮素、七甲氧基黄酮和橘皮素的含量相近,但茶枝柑的小肠推进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且止咳祛痰效果最佳。4、陈皮挥发油的提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红袍的挥发油得率为3.47%,茶枝柑的挥发油得率为4.54%,温州蜜柑的挥发油得率为3.57%,福橘的挥发油得率为6.14%;通过GC-MS得到江西新干产大红袍陈皮样品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发现药典所载四种陈皮均含有α-蒎烯、桧烯、β-蒎烯、β-月桂烯、α-萜品烯、D-柠檬烯、g-萜品烯、萜品油烯、香茅醛、b-榄香烯、(Z)-石竹烯、大根香叶烯、g-榄香烯等13种共有成分。通过使用past软件对GC-M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大致可将陈皮分为广东新会茶枝柑样品与其它地区样品两类。5、药理试验不同浓度的挥发油对不同部位离体小肠平滑肌大体都有一定的舒张作用,其中终浓度为1×10-55 mL/mL陈皮挥发油对离体小肠的舒张作用最为明显,可以该浓度作为离体小肠的最大抑制浓度;相比较其他两种陈皮而言,福橘与蜜柑挥发油对十二指肠的抑制作用较为显着,且具有成一定量效关系(*P<0.05,**P<0.01)。乙酰胆碱能使离体兔肠肌痉挛,且乙酰胆碱对兔离体肠肌的最大致痉挛终浓度为5.0×10-7 mol/L(即给药浓度1.0×10-3mol/L,10μL);磷酸组胺能使离体兔肠肌痉挛,磷酸组胺对兔离体肠肌的最大致痉挛浓度为1.5×10-5 mol/L(即1.5×10-2mol/L,20μL);陈皮挥发油能有效抑制乙酰胆碱、磷酸组胺所导致的小肠痉挛。【结论】1、可以通过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定的方法,比较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初步对药典所载四种陈皮进行区分鉴别。2、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四部: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药典所载薄层方法无法将三种药材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完全区分,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可同时鉴别三种药材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以氯仿-甲醇-丙酮=15:3.5:1.5为展开剂,10%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对陈皮、枳壳和化橘红提取物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等黄酮苷类成分进行聚酰胺薄膜层析定性鉴别效果较好,且分离效果良好,斑点圆润。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清晰、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通用性好,可作为枳壳、陈皮和化橘红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定性鉴别。3、通过建立陈皮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合药理实验,对药典所载四种陈皮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与广陈皮相近的其他品种陈皮。4、通过使用past软件对GC-M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大致可将陈皮分为广东新会茶枝柑样品与其它地区样品两类,可用于新会陈皮和其它不同品种来源陈皮的鉴别。5、陈皮挥发油能够抑制乙酰胆碱与磷酸组胺所造成的离体肠痉挛,表明了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组胺的分泌来抑制胃肠蠕动或是直接作用于胃肠平滑肌来减少胃肠运动频率的。
张宁[5](2019)在《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杏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杏贝止咳颗粒(XZK)由麻黄、苦杏仁、前胡、浙贝母、桔梗、木蝴蝶、百部、北沙参和甘草九味药材组成,具有清宣肺气、止咳化痰之功效。中药质量标志物是存在于中药材和中药产品中固有的或加工制备过程中形成的、与中药功能属性相关的化学物质,作为反映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标示性物质进行质量控制。目前,杏贝止咳颗粒物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现行质量标准控制成分较单一,本课题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阐释杏贝止咳颗粒化学成分,通过对处方各药材主要成分生源途径分析,明确杏贝止咳颗粒化学成分的来源和结构的特异性;进一步结合XZK中的大鼠入血成分研究以及小鼠氨水引咳模型,明确该复方中与镇咳活性相关的成分。综合研究结果确定杏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志物,为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以杏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志物为基础进行薄层鉴别、含量测定以及指纹图谱研究,以提升杏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准,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保证批间一致性提供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杏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志物的确定1.1杏贝止咳颗粒化学物质组辨识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杏贝止咳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共鉴定和推测出92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21个,香豆素类20个,生物碱类36个,三萜皂苷类7个,其他类成分5个以及未知成分3个;并对主要成分进行生源途径和特异性分析,为质量标志物的筛选提供依据。1.2杏贝止咳颗粒镇咳活性相关的质量标志物的发现与确定基于杏贝止咳颗粒化学成分研究,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分析杏贝止咳颗粒入血成分,通过与空白血浆、化学成分谱进行对比分析,检测到入血成分共28个,包括18个原型成分和10个代谢产物,明确杏贝止咳颗粒发挥止咳平喘作用的可能活性成分。综合杏贝止咳颗粒化学成分谱、化学成分生源途径和特异性分析以及入血成分研究,初步筛选出17个成分进行镇咳活性研究。本实验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对黄芩素、白杨素、贝母辛、异甘草素、木蝴蝶苷A共5个成分进行镇咳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除木蝴蝶苷A以外的4个成分均具有镇咳活性,结合课题组前期对其他12个成分镇咳作用筛选结果,最终确定1 1个成分为杏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志物,包括君药麻黄中的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君药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臣药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臣药前胡中的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丙素,佐药木蝴蝶中的黄芩素、黄芩苷,使药甘草中的甘草酸。2、杏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2.1薄层鉴别研究..对现行标准中6个薄层鉴别方法的展开剂、供试品溶液制备等进行优化,并新建立了苦杏仁的薄层鉴别方法,对7个薄层鉴别方法进行耐用性考察,结果表明7个薄层鉴别方法耐用性和专属性良好,适用于杏贝止咳颗粒中浙贝母、前胡、甘草、木蝴蝶、麻黄、百部和苦杏仁的薄层鉴别,完善杏贝止咳颗粒薄层鉴别定性研究。2.2含量测定研究在现行标准苦杏仁苷含量控制的基础上,新增加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控制,并利用二维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杏贝止咳颗粒整体质量控制进行研究。(1)采用HPLC-UV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制剂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以10批次样品累积数据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限度,拟纳入质量标准。(2)采用HPLC-ELSD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制剂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需累积更多批次数据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限度,并进一步考虑是否纳入质量标准。(3)采用二维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制剂中9个质量标志物以及木蝴蝶苷A和木蝴蝶苷B的含量,方法学考察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等均符合分析方法要求,可行性较好,为深入研究并提升杏贝止咳颗粒整体质量标准提供参考。2.3指纹图谱研究采用HPLC-UV技术建立了杏贝止咳颗粒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以10批杏贝止咳颗粒的指纹图谱为参考共标定26个共有峰。结合处方药材及UPLC-Q-TOF-MS对26个共有峰进行归属和指认,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杏贝止咳颗粒整体质量评价。对10批杏贝止咳颗粒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批次之间产生差异的主要成分共5个,主要归属于制剂中百部、前胡和木蝴蝶三味药材,提示生产中需重点关注这三味药材的质量,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地控制杏贝止咳颗粒批次质量。
郑炳真[6](2018)在《乌苏里瓦韦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认为乌苏里瓦韦为蕨类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瓦韦属(Lepisorus)植物乌苏里瓦韦[Lepisorus Ussuriensis(Regel et Maack)Ching]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民间广泛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尿血、水肿、咽喉肿痛等病症。有关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少,为进一步阐明其化学成分,筛选其生物活性,本论文对吉林产乌苏里瓦韦药用植物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首次采用ICP-MS新技术测定了乌苏里瓦韦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其中Mn,Zn,Cr,Ni,Cu,V,Mo,Se,Co,Sn等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13.70,48.63,13.89,6.54,6.50,2.57,1.23,0.58,0.60,0.30μg/g。结果表明,该植物中含较丰富的Mn,Zn,Cr,Ni,Cu,V等元素。填补了该植物微量元素研究的空白。2、首次采用响应面法对乌苏里瓦韦总黄酮和总酚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为1:30。所得提取物中总黄酮、总酚酸的含量分别为15.8%和8.8%。为进一步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原料。3、采用柱色谱和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乌苏里瓦韦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采用HR-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1)、槲皮素(2)、染料木素(3)、藁本内酯(4)、(3S)-6,8-二羟基-3-苯基-3,4-二氢异香豆素(5)、菠菜甾醇(6)、桉叶素(7)、咖啡酸(8)、咖啡酸乙酯(9)、β-谷甾醇(10)、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1)、邻苯二甲酸正辛酯(12)、3,27-二甲基-二十七烷(13)、7-羟基香豆素(14)以及绿原酸(15)。其中,化合物39、1114等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瓦韦属植物中分离鉴定。4、首次采用氨水引咳法、气管酚红排泌法等经典模型研究了乌苏里瓦韦的镇咳和祛痰作用,并通过气管注射脂多糖造成急性炎症模型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乌苏里瓦韦可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增加气管酚红排泌量,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活性;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6和IL-1β以及TNF-α的含量而发挥药理作用。5、首次利用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辨识了灌胃给予乌苏里瓦韦小鼠体内的血中移行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数据。从健康鼠中鉴定了原型入血成分22个,从炎性病理鼠中鉴定了原型入血成分31个,二者的血中移行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从炎性病理鼠的血中移行成分中发现了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异牡荆素以及木通苯乙醇苷B等3个含量较高的入血成分,而在健康鼠血清中未检测出,推测该3种成分与与抗炎药效紧密相关。综上,本论文对乌苏里瓦韦的化学成分,镇咳祛痰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及入血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完善了其化学成分研究,扩大了药用范围,为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乌苏里瓦韦提供了科学数据和理论基础。
刘俊丹[7](2017)在《芩黄清肺散的药学和药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芩黄清肺散(Qinhuang Qingfei Powder,QQP)由黄芩、大黄、枇杷叶和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清肺热、止咳喘的功效,常用于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所致的呼吸道症状。本文主要对QQP进行临床前研究(包括质量标准、主要药效学和安全性),为申报新兽药提供参考。为建立QQP的质量标准,论文通过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法(TLC)对QQP中的黄芩、大黄、枇杷叶和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君药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苷的含量。结果显示,根据四味中药特有的显微特征在显微镜下找到相应药材。在TLC中,四味中药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方法可行性强、专属性和重复性好。最后用HPLC测定了黄芩苷含量。色谱条件为:C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47:53:0.2);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 mL/min;柱温40℃;线性关系考察:y=60732x-267829,r=0.9999。线性范围:0.241μg1.208μg。精密度RSD为1.78%,稳定性RSD为0.63%,重复性RSD为0.99%,加样回收率为100.49%,RSD为1.71%。试验结果符合要求,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在动物整体水平上对QQP进行了主要药效学研究。通过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法、小鼠浓氨水引咳法、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以及组织胺和乙酰胆碱豚鼠引喘模型法来观察QQP的抗炎、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结果表明,QQP具有较好的抗炎、止咳、祛痰和平喘的功效。为了给QQP的安全药理学研究打下基础,试验对大鼠血压、脉搏和肺功能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测量,结果得出大鼠收缩压范围为(130176)mmHg,舒张压范围为(102144)mmHg,平均压范围为(111151)mmHg,心率范围为(276412)次/min。潮气量范围为(0.412.23)mL,呼吸频率为(141255)次/min。同时,对QQP进行安全药理学研究。通过用MC4000小动物无创血压仪和EMKA小动物无创肺功能仪来检测大鼠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时通过小鼠戊巴比妥钠阈剂量(阈下剂量)催眠试验、小鼠一般状态及自主活动试验以及小鼠机能协调运动试验,来说明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提示,QQP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无不良影响。最后,对QQP进行了毒理学研究(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QQP的LD50大于6000 mg/kg,实际无毒。长期毒性试验表明,各项指标(大鼠体重、饮水量、采食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组织病理学切片未见明显病变。综上所述,QQP质量可控、可行;药效明显,安全无毒,是一种临床上安全的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胡恩泽,魏明,黄正辉[8](2017)在《加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9种常见无机阴离子的含量》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9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阴离子交换分析柱为Ion Pac AS11-HC,保护柱为Ion Pac AG11-HC,淋洗液为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 L/min,洗脱时间为18min,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25μL。结果:氟离子、甲酸根离子、氯离子、亚硝酸根离子、溴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草酸根离子和磷酸根离子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0.15 mg/L(r为0.999 00.999 9);定量限分别为0.020、0.078、0.030、0.058、0.052、0.068、0.084、0.064、0.074 mg/L,检测限分别为0.005、0.024、0.008、0.017、0.015、0.022、0.026、0.020、0.021 mg/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4.0%;加样回收率为80.00%125.08%(RSD为0.97%2.4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连上清片中9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含量的同时测定。
熊明涛,占劲松,朱吉生,邵金辉[9](2016)在《喷托维林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枸橼酸喷托维林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60、75和90μmol/L)的枸橼酸喷托维林处理HepG2细胞48 h,应用MTT(噻唑蓝)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再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枸橼酸喷托维林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LDH活性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75μmol/L枸橼酸喷托维林处理48 h能够显着诱导HepG2细胞凋亡。[结论]枸橼酸喷托维林可显着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这与其诱导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林明琴[10](2010)在《枸橼酸喷托维林口腔崩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枸橼酸喷托维林口腔崩解片,是由重庆巨琪诺美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改剂型新药,属化学药品第5类。其临床研究已获SFDA批准,临床批件号为2005L00212。口腔崩解片(ODT)是一种新型口服剂型,是近年来片剂研发的热点。该剂型较传统剂型具有服用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口感好、适合老幼及行动不便者服用等优点。因此,对已上市的疗效肯定的药物进行剂型改造,制成口腔崩解片对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解决患者服药难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建立一种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大批量生物样品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测定人血浆中枸橼酸喷托维林的浓度,用于重庆巨琪诺美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枸橼酸喷托维林口腔崩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以评价其是否与剂量相同的市售参比制剂,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枸橼酸喷托维林糖衣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开放、完全随机、双周期(两期试验之间的清洗期为7天)、双制剂等剂量(25mg)交叉口服给药、自身对照单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将入选的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按入选先后从小到大依次排序编号为1-20号,然后每位受试者用计算机产生一个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大小分成A、B两组,每组10人,其中一组受试者先服用受试制剂,后服用等剂量的参比制剂;另一组受试者先服用参比制剂,后服用等剂量的受试制剂。在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抽取肘静脉血4m1注入肝素试管中,于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置-20℃条件保存,待测。采用以盐酸洛拉曲克作为内标的HPLC-MS/ESI+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枸橼酸喷托维林的血药浓度。色谱柱:Thermo Hypersil-HyPURITY C18 (150×2.1 mm, 5μm);柱温:25℃;流动相:0.1M乙酸铵溶液(甲酸调pH4.4)-甲醇(35:65);流速:0.20mL/min;质谱电离模式:电喷雾阳离子电离模式(ESI+);毛细管电压:3.0KV;锥孔电压:30V;离子源温度:108℃;脱溶剂温度:350℃;锥孔反吹气流量:50L/h;脱溶剂气流量:350L/h;选择离子监测(SIR)定量分析准分子离子峰[M+H]+:m/z334.1(喷托维林),m/z 284.8(洛拉曲克)。数据处理:枸橼酸喷托维林血药浓度采用标准曲线法由Masslynx 4.0质谱工作站计算,并同法对随行的质控样品浓度进行计算,以考核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和统计学分析使用DAS2.1.1软件完成。拟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F、/Tmax、Cmax、AUC0→15和AUC0→∞,对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AUC0→15和AUC0→∞经自然对数转换后以多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显着性检验,然后用双单侧t检验统计处理,计算AUC及Cmax的90%置信区间,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等效标准为AUC和Cmax经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与双单侧t检验,若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AUC0→15和AUC0→∞对数转化形式之比值的90%置信区间落在80%-125%范围内,Cmax的对数转化形式之比值的90%置信区间落在70%-143%范围内,则认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学等效。Tmax用非参数法(配对Wilcoxon法)进行统计处理,比较两种制剂达峰时间的差异。结果:在确定的色谱质谱条件下,枸橼酸喷托维林血浆药物浓度定量的线性范围为0.78~300 ng·mL-1,定量下限为0.78 ng·mL-1。以喷托维林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Y)对浓度(X)进行回归计算,回归方程为:Y=0.0421X-0.01744,r=0.998。喷托维林相对回收率在85%-115%范围内,日内、日间RSD均<15%。提取回收率结果表明,枸橼酸喷托维林空白血浆标准样品低、中、高浓度平均提取回收率均在70%-80%之间,内标平均提取回收率约为81%。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枸橼酸喷托维林血浆样品在室温放置12h,-20℃反复冻融4次,以及-20℃放置23天,结果稳定,RSD均小于15%。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25 mg后,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AUC0→15和AUC0→∞(均数±标准差)分别为:2.525±1.208h和1.625±0.754 h;59.720133.246 ng/mL和62.282133.059 ng/mL; 228.7701129.242 ng·h/mL和234.4421130.011 ng·h/mL; 244.108±140.729 ng·h/mL和246.7971136.186 ng-h/mL.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以AUC0→15为评价依据)为(112.7±45.7)%。方差分析: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15和AUC0→∞经自然对数转换后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在个体顺序间、制剂间和周期间,两制剂lnCmax、lnAUC0→15、ln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周期不存在残留效应。双单侧t检验:两制剂lnCmax、lnAUC0→15、lnAUC0→∞经双单侧t检验,结果受试制剂没有超过规定的参比制剂的高限和低限(P<0.05)。两制剂lnAUC0→15、lnAUC0→∞比值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86.0%-123.3%和86.5%-121.2%,均落在80%-125%范围内;InCmax比值的90%置信区间为81.4%-138.4%,落在70%-143%等效区间内。配对Wilcoxon法检验:两制剂Tmax采用配对Wilcoxon法检验,结果两者T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制剂的达峰时间显着快于参比制剂。结论:用HPLC-MS/ESI法测定人血浆中枸橼酸喷托维林的浓度,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枸橼酸喷托维林口腔崩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重庆巨琪诺美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枸橼酸喷托维林口腔崩解片(临床试验批件号:2005L00212)与剂量相同的市售参比制剂,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枸橼酸喷托维林片(批号0711017)比较,两制剂生物学等效。
二、荧光衍生法测定枸橼酸喷托维林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荧光衍生法测定枸橼酸喷托维林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不同产地白屈菜药效学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药物及样品 |
1.2 动物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测定 |
2.1.1 色谱条件 |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1.4 线性关系考察 |
2.1.5 样品测定 |
2.2 吉林省不同产地的白屈菜对小鼠止咳效果的实验 |
2.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2.2 诱咳实验 |
2.3 吉林省不同产地的白屈菜对豚鼠平喘效果的实验 |
2.3.1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
2.3.2 动物模型复制[9-10] |
2.3.3 气道黏多糖含量 |
2.3.4 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含量 |
2.3.5 肺组织形态学观察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吉林省不同地区白屈菜有效成分的差异 |
3.1.1 线性考察实验结果 |
3.1.2 白屈菜红碱含量 |
3.2 吉林省不同地区白屈菜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的影响 |
3.3 吉林省不同地区白屈菜对咳嗽小鼠炎症因子IL-1及IL-6水平的影响 |
3.4 吉林省不同地区白屈菜对豚鼠哮喘潜伏期和行为学的影响 |
3.5 吉林省不同地区白屈菜对豚鼠气道黏多糖含量和CD4+/CD8+值的影响 |
3.6 光镜下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 |
4 讨论 |
(2)尼群地平片的研制及生物等效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尼群地平片的制备和处方工艺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尼群地平片的体外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尼群地平片稳定性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尼群地平片的比格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药物微粉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吉林省不同产地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白屈菜的活性成分 |
2 白屈菜的药理作用研究 |
2.1 抗病毒 |
2.2 抗癌 |
2.3 抗菌 |
2.4 解痉 |
2.5 抗溃疡 |
2.6 消炎镇痛 |
2.7 祛痰平喘 |
3 小结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吉林省不同产地白屈菜和采收时间对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材 |
2 实验方法 |
2.1 测定指标 |
2.2 药材处理 |
2.3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4 样品溶液制备 |
2.5 色谱条件 |
2.6 线性考察 |
3 实验结果 |
3.1 线性考察实验结果 |
3.2 吉林省不同产地和采收时间白屈菜红碱含量 |
4 讨论 |
4.1 白屈菜药材质量分析 |
4.2 生长地区对吉林省白屈菜中白屈菜红碱含量的影响 |
4.3 采收时间对吉林省白屈菜中白屈菜红碱含量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二章 吉林省不同产地白屈菜药效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动物及饲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药 |
1.4 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吉林省不同产地白屈菜对小鼠止咳效果的研究 |
2.1.1 动物分组 |
2.1.2 给药方法 |
2.1.3 诱咳实验 |
2.2 吉林省不同产地白屈菜对豚鼠平喘效果的研究 |
2.2.1 动物分组 |
2.2.2 造模及给药方法 |
2.2.3 测定指标 |
2.2.3.1 气道粘液多糖含量 |
2.2.3.2 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含量 |
2.2.3.3 肺组织形态学观察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吉林省不同地区白屈菜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的影响 |
4.2 吉林省不同地区白屈菜对咳嗽小鼠炎症因子IL-1及IL-6 水平的影响 |
4.3 吉林省不同地区白屈菜对豚鼠哮喘潜伏期和行为学的影响 |
4.4 吉林省不同地区白屈菜对豚鼠气道粘多糖含量和CD_4~+/CD_8~+值的影响 |
4.5 光镜下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 |
5 讨论 |
结论 |
1 吉林省范围内产地和采收时间对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2 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与药效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特色及创新成果 |
综述 |
引言 |
第一章 《中国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性状和显微鉴定研究 |
第一节 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性状鉴定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显微鉴定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总结 |
第二章 陈皮、枳壳和化橘红的薄层鉴定研究 |
第一节 陈皮、枳壳和化橘红中黄酮苷类成分的薄层鉴别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讨论 |
第二节 陈皮和枳壳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的薄层鉴别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总结 |
第三章 陈皮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一节 陈皮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药典所载四种陈皮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总结 |
第四章 药典所载四种陈皮水煎液药效研究 |
第一节 药典所载四种陈皮水煎液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及动物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节 陈皮水煎液祛痰、止咳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及动物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总结 |
第五章 《中国药典》中四种陈皮挥发油GC-MS分析 |
第一节 《中国药典》中四个品种来源的陈皮挥发油GC-MS分析比较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中国药典》中四个品种来源的陈皮挥发油对兔离体肠肌运动影响的比较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5)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杏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杏贝止咳颗粒研究概况 |
二 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概况 |
三 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
四 本课题的整体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杏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志物的确定 |
第一节 杏贝止咳颗粒化学成分谱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UPLC-Q-TOF-MS/MS分析条件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杏贝止咳颗粒中各类化学成分裂解规律总结 |
3.2 化学成分生源途径与特异性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杏贝止咳颗粒镇咳活性相关质量标志物的发现与确定 |
1 杏贝止咳颗粒的入血成分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与分析 |
1.4 小结与讨论 |
2 杏贝止咳颗粒镇咳活性相关质量标志物的确定 |
2.1 实验材料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杏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
第一节 杏贝止咳颗粒薄层鉴别研究 |
1 浙贝母的薄层鉴别研究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现行标准验证 |
1.3 方法优化 |
1.4 方法验证 |
1.5 小结 |
2 前胡的薄层鉴别研究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现行标准验证 |
2.3 方法优化 |
2.4 方法验证 |
2.5 小结 |
3 甘草的薄层鉴别研究 |
3.1 仪器与试药 |
3.2 方法改进 |
3.3 方法验证 |
3.4 小结 |
4 麻黄(蜜制)的薄层鉴别研究 |
4.1 仪器与试药 |
4.2 现行标准验证 |
4.3 方法优化 |
4.4 方法验证 |
4.5 小结 |
5 木蝴蝶薄层鉴别研究 |
5.1 仪器与试药 |
5.2 现行标准验证 |
5.3 方法优化 |
5.4 方法验证 |
5.5 小结 |
6 百部的薄层鉴别研究 |
6.1 仪器与试药 |
6.2 现行方法验证 |
6.3 方法优化 |
6.4 方法验证 |
6.5 小结 |
7 苦杏仁薄层鉴别研究 |
7.1 仪器与试药 |
7.2 实验方法 |
7.3 方法验证 |
7.4 小结 |
第二节 杏贝止咳颗粒含量测定研究 |
1 杏贝止咳颗粒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方法与结果 |
1.3 小结 |
2 杏贝止咳颗粒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测定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小结 |
3 二维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杏贝止咳颗粒中11个成分含量 |
3.1 仪器与试药 |
3.2 方法与结果 |
3.3 小结 |
第三节 杏贝止咳颗粒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实验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优化 |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3 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标定 |
2.4 方法学考察 |
2.5 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归属 |
2.6 应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指纹图谱 |
3 小结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乌苏里瓦韦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瓦韦属植物的研究现状 |
1.1.1 性状鉴别研究 |
1.1.2 化学成分研究 |
1.1.3 药理作用研究 |
1.2 天然药物镇咳祛痰作用研究进展 |
1.3 瓦韦属植物研究展望 |
1.4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2章 乌苏里瓦韦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测定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 |
2.1.2 仪器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分析与讨论 |
2.3.1 样品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
2.3.2 结果分析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乌苏里瓦韦化学成分的研究 |
3.1 总黄酮和总酚酸的提取工艺优化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 |
3.1.3 试验方法 |
3.1.4 实验结果 |
3.1.5 小结 |
3.2 化学成分的分离、提纯与鉴定 |
3.2.1 材料 |
3.2.2 试剂 |
3.2.3 仪器 |
3.2.4 提取、分离与纯化 |
3.2.5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参考文献 |
第4章 乌苏里瓦韦对小鼠的镇咳、祛痰作用研究 |
4.1 实验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实验动物 |
4.1.3 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的影响 |
4.1.4 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的影响 |
4.1.5 对急性炎症小鼠IL-6、IL-1β及TNF-α的影响 |
4.1.6 数据处理 |
4.2 试验结果与结论 |
4.2.1 对氨水引咳模型小鼠的作用 |
4.2.2 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的作用 |
4.2.3 对小鼠IL-6、IL-1β及TNF-α的作用 |
4.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5章 乌苏里瓦韦药效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仪器 |
5.1.3 动物 |
5.2 实验方法 |
5.2.1 色谱条件 |
5.2.2 质谱条件 |
5.2.3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取血方法 |
5.2.4 生物样本处理 |
5.3 统计分析 |
5.4 实验结果 |
5.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6章 结论 |
附图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 |
致谢 |
(7)芩黄清肺散的药学和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ILT的防治现状 |
1.3 组方原则与依据 |
1.4 QQP各味中药缓解呼吸道症状的药理研究 |
1.4.1 黄芩 |
1.4.2 大黄 |
1.4.3 枇杷叶 |
1.4.4 甘草 |
第二章 QQP质量标准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仪器 |
2.1.2 主要试药 |
2.1.3 显微鉴别 |
2.1.4 薄层色谱法 |
2.1.5 含量测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显微鉴定结果 |
2.2.2 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
2.2.3 HPLC检测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QQP的药效学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仪器 |
3.1.2 药品与试剂 |
3.1.3 QQP溶液制备 |
3.1.4 实验动物 |
3.1.5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 |
3.1.6 浓氨水致小鼠咳嗽试验 |
3.1.7 小鼠气管段酚红试验 |
3.1.8 组织胺和乙酰胆碱致豚鼠哮喘试验 |
3.1.9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QQP抗炎试验结果 |
3.2.2 QQP止咳试验结果 |
3.2.3 QQP祛痰试验结果 |
3.2.4 QQP平喘试验结果 |
3.3 讨论 |
3.3.1 抗炎作用 |
3.3.2 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大鼠无创血压和无创肺功能的测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主要仪器 |
4.1.2 实验动物与分组 |
4.1.3 无创血压测试方法 |
4.1.4 无创肺功能测试方法 |
4.1.5 统计学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无创血压分析结果 |
4.2.2 无创肺功能分析结果 |
4.3 讨论 |
4.3.1 血压讨论 |
4.3.2 肺功能的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QQP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主要仪器 |
5.1.2 主要试剂 |
5.1.3 实验动物 |
5.1.4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相关指标的测定 |
5.1.5 神经系统指标的测定 |
5.1.6 统计学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QQP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5.2.2 QQP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5.2.3 QQP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QQP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5.3.2 QQP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5.3.3 QQP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QQP的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主要仪器设备 |
6.1.2 主要试剂 |
6.1.3 动物及饲养条件 |
6.1.4 急性毒性试验 |
6.1.5 30天喂养试验 |
6.1.6 统计学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6.2.2 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
6.3 讨论 |
6.3.1 QQP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 |
6.3.2 QQP对大鼠长期毒性的影响 |
6.4 小结 |
结论及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8)加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9种常见无机阴离子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溶液的制备 |
2.2.1 混合标准品溶液 |
2.2.2 供试品溶液 |
2.3 系统适用性试验 |
2.4 线性关系考察 |
2.5 定量限与检测限考察 |
2.6 精密度试验 |
2.7 稳定性试验 |
2.8 重复性试验 |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1 0 样品中无机阴离子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色谱条件优化 |
3.2 提取溶液的优化 |
3.3 加速溶剂萃取的优化 |
3.4 样品含量分析 |
(9)喷托维林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材料 |
1.1.2 试剂 |
1.1.3 仪器 |
1.1.4 培养基 |
1.2 方法 |
1.2.1 细胞培养 |
1.2.2 细胞存活率 |
1.2.3 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
1.2.4 Hoechst 33258染色法 |
1.2.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枸橼酸喷托维林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和细胞形态的影响 |
2.2 枸橼酸喷托维林对肝癌Hep G2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影响 |
2.3 枸橼酸喷托维林对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 |
3 讨论 |
(10)枸橼酸喷托维林口腔崩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枸橼酸喷托维林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学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
1.1.3 色谱与质谱条件 |
1.1.4 溶液的配制 |
1.1.5 血浆样品的处理 |
1.1.6 分析方法的确证 |
1.2 结果 |
1.2.1 方法特异性 |
1.2.2 基质效应 |
1.2.3 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 |
1.2.4 精密度和准确度 |
1.2.5 提取回收率 |
1.2.6 血浆样品稳定性考察 |
1.3 讨论 |
1.3.1 分析方法的选择 |
1.3.2 内标的选择 |
1.3.3 色谱质谱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
1.3.4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二章 枸橼酸喷托维林口腔崩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试验设计 |
1.1.3 血药浓度测定与质量控制 |
1.1.4 数据处理 |
1.1.5 生物等效性评价 |
1.2 结果 |
1.2.1 临床监察 |
1.2.2 血药浓度与质控 |
1.2.3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
1.2.4 统计学分析 |
1.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致谢 |
研究生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
四、荧光衍生法测定枸橼酸喷托维林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不同产地白屈菜药效学的比较[J]. 周佳,许佳明,杨明慧,徐岩,赵昕彤,刘玥欣,李鑫,黄晓巍,唐秋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11)
- [2]尼群地平片的研制及生物等效性的研究[D]. 郝汉.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3]吉林省不同产地白屈菜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效比较[D]. 杨明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比较研究[D]. 皮达(Pei-kun).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杏贝止咳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D]. 张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乌苏里瓦韦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 郑炳真. 吉林大学, 2018(01)
- [7]芩黄清肺散的药学和药效学研究[D]. 刘俊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7(01)
- [8]加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9种常见无机阴离子的含量[J]. 胡恩泽,魏明,黄正辉. 中国药房, 2017(12)
- [9]喷托维林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熊明涛,占劲松,朱吉生,邵金辉. 生物技术, 2016(06)
- [10]枸橼酸喷托维林口腔崩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D]. 林明琴. 南方医科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