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告语情感色彩的表现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腾[1](2021)在《“五论”框架下广告语的维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托合塔古丽·卡德汗[2](2021)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汉语身心健康公益广告研究》文中认为
王佳瑞[3](2021)在《反性别刻板印象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
杜美卓[4](2021)在《符号学视域下环保广告的主题建构 ——基于央视公益网作品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环境和质量,在此过程中,公益广告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公益广告的作用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广告,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意识和行为,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公益广告的发展。公益广告记录和见证着社会生活各方面变迁,在主流媒体的引导下对社会发挥着良好的作用。环保类电视公益广告作为公益广告的组成部分,旨在向受众传递环境保护的方法和理念。运用符号学来研究公益广告的不在少数,但是将环保公益广告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其主题建构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公益广告的宗旨就是传递一种观念和价值,因此可以将广告看作是一套符号操作行为,符号即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可以发挥其自身的创意,又具有社会约定俗成的意义,再根据广告自身的诉求将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最终建构起广告的主题。本文以符号学的理论为支撑,以主题建构为研究内容,选取了央视公益网发布的环保类电视公益广告,它主要分为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以及保护动物等主题,运用文献梳理和符号学的分析方法,探究环保类电视公益广告是如何进行主题建构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是正文,首先概说环保广告的主题,包括主题的概念界定和作用,以及主题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环保广告中的符号,梳理符号的主要类别和特征,然后进一步探究这些符号进行主题建构所运用的方法,最后是针对环保类广告主题建构中符号运用方面提出不足和建议。
牛婷婷[5](2021)在《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文中认为央视春晚公益广告自2013年插播以来,凭借其纯朴自然的亲切感,广受大众关注。经过九年的积淀,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在全国范围内已然是标杆式的存在,是公益广告矩阵中的领头者。在集体狂欢的神圣时空播出,春晚公益广告不但营造佳节气氛,还秉承着凝聚民族精神、强化民族认同感等责任。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以视听语言作为基本手段,借助央视权威平台,实现公益性质的社会动员,那么在这一过程中,视觉及听觉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它们将直接影响春晚公益广告意义呈现的质量。由此对于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视听研究及其意义价值的研究十分必要。截至2021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已经累积播出27则。本文以27则公益广告作为样本,对其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及形成风格展开分析,论证其意义的呈现和实现社会动员的价值。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概念的界定。对央视春晚公益广告视听语言的分析,是立足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础,所以在这部分需要对春晚公益广告及多模态话语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是对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视觉语言模态分析,包括人物、色彩、符号、镜头、文字几个方面,细致剖析视觉呈现的风格。第三部分是对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听觉语言模态展开叙述,分为两类:一是语言系统中的声音模态,即人物对白和内心独白;二是非语言系统中的声音模态,即音效和音乐。这两部分是以视听语言原理和传播学知识为理论基础进行论证。第四部分则是回归公益广告的本质——社会动员,融合视听元素加强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探究其意义的呈现。
王嘉欣[6](2021)在《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研究》文中指出央视春晚公益广告自2013年开始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凭借春晚舞台权威性强、受众面广的特点,并结合春节的节日氛围,在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家国情怀、展示中国名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13年至2020年的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以电影符号学和广告符号学为理论依据,运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分析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中常见的符号及文化内涵,运用电影符号学分析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语言符号和人物身份如何参与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的表意过程,并运用广告符号学分析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的创意表现如何更好的发挥广告的说服作用,总结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和看法。在视觉符号中,节日符号象征着民俗文化,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也渲染了春节热闹的节日氛围;地域符号则彰显地方特色,引起观众共鸣;科技符号反映时代特征,记录生活变化;色彩符号展示中国特色文化内涵。在听觉符号中,音乐配合广告主题,暗示人物心理变化,声响诉诸解释项参与构建表意,人声传递直接信息,揭示情绪变化。在语言符号中,话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文字升华广告主题。在身份构建中,个体身份实现了家国同构的文化认同,集体身份召唤集体记忆构建家国情怀,他者身份则通过划分自我与他者的区别,强化内部统一性,实现跨文化交流与认同。在创意表现中,央视春晚公益广告通过鲜明的叙事特点、真实的情感诉求和多元的表现手法引起观众的注意,并通过显性伴随文本和生成伴随文本帮助观众理解影片中构建的意义。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在特色文化展示、广告情感传递、年份特征标记、观众参与度四方面存在不足,并提出细化特色文化、丰富多元情感元素、突出年份特征、引导观众互动的建议。通过对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文本分析,笔者希望未来央视春晚公益广告能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以更好地发挥公益广告的宣传作用,弘扬主旋律,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毛荣[7](2021)在《央视公益广告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提出
耿芳[8](2021)在《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学界对语气的研究存在概念界定模糊、功能取向不明显、研究不系统等问题,从而语气对比领域也缺乏较为完善的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功能为出发点,明确语气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汉日语气系统进行对比,旨在达到以下三个研究目的:揭示汉日语气类别及其体现形式的异同;揭示汉日语气语势及其体现形式的异同;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异同。本研究的语气系统包含语气类别系统与语气语势系统,关注人际社会沟通与个人意志、情感在语言层面的体现,人际社会沟通由语气类别系统体现,个人意志与情感由语气语势系统体现。研究依托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汉日语气类别一致式、语气类别隐喻式、语气语势的精密度,句法、词汇等语言体现形式,语场、语旨、语式等语境特点进行描述、例证、对比,且由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维度出发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异同。研究发现如下:汉日语气一致式精密度基本一致,功能类别均包含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陈述语气中内含五类感叹语气,分别是对事物的感叹、对事物性质的感叹、对事物数量的感叹、对情形性质的感叹、对情形数量的感叹。汉日疑问语气均包含寻求正反及寻求新信息两类;日语中寻求正反选择类语气仅在级阶小句中出现。汉日祈使语气均包含命令、要求、支配、希愿、建议、提供、祝愿七类。语言体现形式方面,汉日语气一致式呈现出在语序调整、程式化表达、疑问词、语气词使用等方面的共性;包含基本语序、成分重叠、结构顺序、疑问词提示特征、语气词性别特征、词法变化等方面的差异性。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的精密度较为一致,均有陈述语气疑问型隐喻、陈述语气反义型隐喻、疑问语气陈述型隐喻、疑问语气祈使型隐喻、祈使语气陈述型隐喻、祈使语气疑问型隐喻六类。语言体现形式方面,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具有程式化表达、“否定”成分非常规使用、语气词高频使用、句法与词汇共现关联等共性;呈现出句式结构、程式化表达适用性、语气副词、词法变位、句法与词汇共现特点等差异。语境特点方面,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在话轮潜势、口语特征、隐喻义与上下文依赖关联、体现形式与上下文依赖关联、权势关系与句法特征互动等方面表现出共性;具备会话双方权势关系多样性、权势关系与体现形式关联、上下文依赖程度、语体倾向性、隐喻义与语式关联、隐喻义多功能性等差异。汉日语气语势在功能系统精密度上程度一致,内在语势均包含确实、料悟、能力、必然、或然、允许、意愿、义务八类;外在语势均含程度、速度两类,其中程度语势包括高、中、低三个水平,速度语势包含急、平、缓三个水平。体现形式手段方面,汉日语气语势呈现出对成分重复、隐喻式表达、不完整表达、投射结构、骂詈语、填充词等手段使用的共性。此外,由于外在语势关注语言的物理特征,本文对其语音手段进行简要分析并发现,汉日外在语势语音手段在音量与情绪对应、元音发声变化等方面存在共性;日语还可使用卷舌、促音、非常规浊化等手段体现外在语势,其中促音、非常规浊化也可在文字书写系统中体现。从语序类型与形态类型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汉日语气系统的语气构成均不依赖语序,呈现出相似的问答模式;在前置语语言典型性、词汇性与词法性、句法成分与形式对应关系、句法顺序与规则侧重等方面展现出差异。从思维维度关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汉日民族对人际关系呈现出相似的理解模式,展现出务实性与情感性、整体性与群体性、直觉性与规约性三组对照思维差异。从社会文化观察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中日社会在社会交往中均强调互动协商,中日社会宗族性架构与集团性架构的差异影响汉日民族思维,从而使其在语言类型、语气系统上呈现出差异。总的来说,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汉日语气系统进行描述、例证,基于理论框架对语气的语言体现形式及语境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语言体现形式对比发掘汉日语言在语气表达上的异同,通过语境特点描写明确语气的互动属性,并最终从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维度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丰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气的研究,回应了学界语气研究存在的问题。
吴鑫[9](2021)在《广告诉求与信息双面性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基于绿色涉入度的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的广告宣传多是积极正面的信息,各种各样代表“好”的形容词层出不穷,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且极易产生信息疲劳。信息双面性在一贯的赞颂宣传中呈现双面信息,能打破常规思维让消费者感受到一定的新颖性,在引起消费者关注的同时提高信息的说服效果。过去对双面信息的研究多是基于负面属性信息本身的特点,其实在不同的语境中双面信息亦会呈现不同的说服效果。广告诉求是使用非特定和具有创意的表达方式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利益属性,引起消费者关注,通过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积极的态度从而促进购买意愿,把信息双面性与广告诉求相匹配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绿色涉入度是指个体对于产品的节能环保信息所投入的关注程度以及自身对生态保护相关信息的关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消费者决策。绿色涉入度高的消费者对绿色信息质量要求更高,会付出更多努力去分析理解信息;绿色涉入度低的消费者表现为对绿色信息本身内容不太关注,更注重直观感受。根据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消费者存在两种信息加工路径,使用中枢路径加工信息时启动了功能一致性机制,消费者会综合各方面的知识与搜集更多的证据来分析广告内容。使用边缘路径加工信息时,启动了形象一致性机制,消费者对广告中的商品信息不再重点关注,仅仅依靠边缘线索来做出感性判断。显然高绿色涉入度消费者启动的是中枢路径,低绿色涉入度消费者启动的是边缘路径。广告诉求(抽象诉求vs.具体诉求)与信息双面性(单面信息vs.双面信息)在绿色涉入度的调节下存在不同匹配效果,引入绿色涉入度作为调节变量是本文的另一个创新点。本文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和匹配理论,构建了广告诉求和信息双面性在绿色涉入度调节下的匹配效应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使用2(信息双面性:单面信息vs.双面信息)×2(广告诉求:抽象诉求vs.具体诉求)的组间设计,并通过三个实验加以验证。研究发现:(1)高绿色涉入度条件下,广告诉求中具体诉求对消费者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更显着,即高绿色涉入度的消费者在选购绿色产品时更偏好于具体诉求;(2)低绿色涉入度条件下,单面信息对消费者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更显着,即低绿色涉入度的消费者在选购绿色产品时更偏好单面信息;(3)高绿色涉入度条件下,具体诉求与双面信息匹配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更显着;低绿色涉入条件下,抽象诉求与单面信息匹配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更显着。本研究将丰富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企业绿色产品营销提供参考。
石申琴[10](2021)在《《晶报》广告研究(1919-1932)》文中指出《晶报》的诞生开创了上海小报史的“三日刊”时代,其熔新闻、文艺、消闲于一炉的风格也使其坐稳了小报江山的头把交椅。1919年至1932年这段时期是《晶报》的三日刊时期,即三日一出,是《晶报》在上海报业异彩纷呈的时期,其不光在小报市场名列前茅,且比起一些大报来也不遑多让。因此,《晶报》这段时期的广告也不能等闲视之,广告借助报纸的影响力得到了更多的曝光,反过来,广告自身的特色也为《晶报》的形象塑造、主旨宣扬等方面增添了几分色彩。本文选取《晶报》三日刊时期的广告为个案分析,观察广告以《晶报》为媒介载体的形象设计、内容架构和发展情况,从而探究《晶报》广告与报纸本身以及近代上海社会的互动关系,以期从小报视野解读广告,获取对报刊广告更深更全面的理解。本文指出,《晶报》广告与报纸本身息息相关,主办者余大雄的办报阅历、风格定位、编辑理念深刻影响着《晶报》及其广告的性质、方向和宗旨。《晶报》广告的运营,除了获取经济利益,也注重裨益报纸本身,映射社会问题,注意报纸自身“改良社会”主旨的责任担负。本文还指出,在时代背景之下,《晶报》广告作品中出现和指涉的各种商业化、西潮化、科学化等元素,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概述了前人关于《晶报》、上海小报、近代报刊广告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文的思考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晶报》及其广告大观,包括《晶报》创刊的历史背景、主办人与《晶报》广告、《晶报》广告的经营三个主要方面,叙述了《晶报》能引领上海小报市场的缘由,并着重分析了主办人余大雄对广告经营的影响。本章认为,《晶报》经营广告除了具备商业理念外,也善于利用广告为报纸服务,维护《晶报》的形象、促进《晶报》的成长发展,将广告作为宣传报纸宗旨以及体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辅助工具,注重达到盈利和报纸成长的双重目的。第三章在对广告整体样貌的把控之上,对广告本身进行观察分析。报刊上的广告以报纸杂志为媒介载体进行宣传,仍然是印刷类的纸质广告形式,其呈现方式以文本和图文为主,注重视觉和语言的多元化传达。因此,广告自身的设计对广告效果和报刊整体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章将视野投射在《晶报》广告本身,着重分析报上的广告是如何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设计的,其不仅在形态上处理了广告的篇幅、字体、文案、绘画、排版等问题,也给予了广告丰富的情感表达,像插图的视觉语义、文案的内涵、商标的图案寓意、广告作品的文化水准等等。其自身的设计呈现不仅显示了我国报刊广告近代化的发展水平,也与《晶报》本身相辅相成,像广告文本中的爱国主义情绪、文明开化理念等,皆与时局紧密联系,较为体现报纸“改良社会”的衷心。第四章则在前文对《晶报》广告的深入了解上,探讨《晶报》广告与上海社会的互动关系,从广告视野探究近代上海社会思想观念的变迁。报刊广告是时代演变的印记,也是社会、地域等发展的直接反映,其蕴含的信息复杂多样且十分丰富,仅以一文的空间很难一一了解透彻。所以,本文选取《晶报》映射的上海社会的某一点切入,侧重于讨论广告视野下上海市民的思想观念的变迁。总之,《晶报》广告有其自身的特色。一方面,它充斥着无尽的物质和娱乐诱惑,透露着上海市民在日常生活上的西化、享乐、奢靡、摩登的风气,继承了小报休闲娱乐的调性。另一方面,它又受时代背景的浸染,尽力跳出小报作为消遣品的局限性,注意维护报纸本身“改良社会”的形象,带有明显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其广告自身的演化,广告话语的呈现、思想观念的嵌入等等都是上海小报业渐趋成熟的标志,也是上海社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变迁。
二、广告语情感色彩的表现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告语情感色彩的表现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4)符号学视域下环保广告的主题建构 ——基于央视公益网作品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环境问题成为社会重要课题 |
(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
(三)环保类电视公益广告是环保传播的重要方式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样本概况 |
第一章 环保广告主题概说 |
第一节 环保广告主题的界定及作用 |
一、环保广告主题的界定 |
二、环保广告主题的作用 |
第二节 环保广告主题的内容 |
一、与环保行为相关的主题 |
二、与环保功效相关的主题 |
第二章 环保广告主题建构的符号分析 |
第一节 环保广告主题建构中符号的内容 |
一、环保广告主题建构中的视觉符号 |
二、环保广告主题建构中的听觉符号 |
第二节 环保广告主题建构中的符号特征 |
一、文字符号具有强说服力 |
二、人物符号具有模范典型作用 |
三、色彩符号契合东方审美 |
四、自然环境符号的真实客观性 |
第三章 环保广告主题建构的方法 |
第一节 运用符号意指的方法 |
第二节 运用双轴组合的方法 |
第三节 运用隐喻转喻的手法 |
第四节 运用蒙太奇的技巧 |
第四章 环保广告主题建构中符号运用的不足与建议 |
第一节 环保广告主题建构中符号运用的不足 |
一、同一主题下符号选择雷同 |
二、符号停留在能指层面 |
三、符号运用缺乏时代特色 |
第二节 环保广告主题建构中符号运用的建议 |
一、拓展符号意义 |
二、建立相对完整的符号体系 |
三、挖掘具有时代表征特色的符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2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视觉语言模态分析 |
2.1 图像语言 |
2.1.1 人物群像:构建典型形象,揭示人物关系 |
2.1.2 色彩运用:“中国红”再现环境氛围,色调象征隐喻意义 |
2.1.3 中国元素符号:抽象具象共生,凝炼民族情感 |
2.1.4 镜头风格:还原真实场景,营造自然亲切感 |
2.2 文字语言 |
2.2.1 画面中内嵌式文字:丰富画面形式,交代背景讯息 |
2.2.2 字幕:信息传播的重要符号,信息补充的必要手段 |
第三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听觉语言模态分析 |
3.1 语言系统中的声音模态 |
3.1.1 人物对白:推动情节发展,演绎真挚情感 |
3.1.2 内心独白:展现内心世界,传达角色思想 |
3.2 非语言系统中的声音模态 |
3.2.1 音效:强化动感节奏,渲染画面氛围 |
3.2.2 音乐:奠定情绪基调,升华主题情感 |
第四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以视听结合达成意义呈现 |
4.1 基于对公益广告的本质思考,满足社会需要 |
4.2 视听元素融合,完成情感共鸣与意义共享 |
4.3 以“公益”主题诉求,实现社会动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6)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六、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基本情况 |
第一节 央视春晚与央视春晚公益广告 |
一、央视春晚是一种“新仪式” |
二、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是一种“新民俗” |
第二节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题建构与插播作用 |
一、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题建构 |
二、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插播作用 |
第二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符号中的文化意涵 |
第一节 视觉符号:传递文化价值 |
一、节日符号:传承民俗文化,烘托热闹氛围 |
二、地域符号:展示风土人情,勾起民众共鸣 |
三、科技符号:贴合时代文化,记录生活变化 |
四、色彩符号:彰显中国特色文化 |
第二节 听觉符号:交代辅助信息 |
一、音乐服务于广告主题和人物心理 |
二、声响借助相似性表意并诉诸解释项 |
三、人声传递信息和揭示变化 |
第三节 语言符号:突出广告主旨 |
一、话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二、文字升华广告主题 |
第三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中的身份构建 |
第一节 个体身份的表达 |
一、个体的多重身份 |
二、家国文化的意义建构 |
第二节 群体身份的建构 |
一、勾勒社会群像,唤醒集体记忆 |
二、从小我到大我,构建家国情怀 |
第三节 “他者”身份的构建 |
一、通过界定“他者”来界定自身 |
二、通过构建“他者”来强化自身同一性 |
三、通过互为“他者”进行跨文化传播 |
第四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文本创意 |
第一节 多元方式呈现广告创意 |
一、叙事特点鲜明多样 |
二、情感诉求深入人心 |
三、表现手法引人入胜 |
第二节 伴随文本强化创意表现 |
一、生成伴随文本辅助观众理解广告主题及创意 |
二、显性伴随文本加持意义构建 |
三、解释性伴随文本吸引观众注意力 |
第五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策略 |
第一节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存在的问题 |
一、特色文化展示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人心 |
二、广告情感单一且压抑,与过年氛围相矛盾 |
三、年份特征过于弱化,缺少时代感和独特性 |
四、解释性伴随文本较少,广告知名度、讨论度较低 |
第二节 对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一、细化特色文化,推出系列央视春晚公益广告 |
二、丰富多元情感元素,打造明快广告画风 |
三、总结过往,展望未来,突出年份特色 |
四、善用解释性伴随文本,引发大众关注与互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视角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1.4 研究对象与语料选取 |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意义 |
1.6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引言 |
2.2 汉语语气研究 |
2.2.1 汉语语气研究历史溯源 |
2.2.2 汉语语气类别一致式研究回顾 |
2.2.3 汉语语气类别隐喻式研究回顾 |
2.3 日语语气研究 |
2.3.1 日语语气研究历史溯源 |
2.3.2 日语语气类别一致式研究回顾 |
2.3.3 日语语气类别隐喻式研究回顾 |
2.4 汉日语气对比研究 |
2.5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气研究 |
2.5.1 人际功能研究 |
2.5.2 人际隐喻研究 |
2.5.3 汉语语气研究 |
2.5.4 日语语气研究 |
2.5.5 语气对比研究 |
2.6 小结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3.1 引言 |
3.2 系统功能语言学核心概念 |
3.2.1 系统 |
3.2.2 功能 |
3.2.3 精密度 |
3.2.4 盖然率 |
3.2.5 体现 |
3.2.6 例示 |
3.2.7 语境 |
3.3 语气系统 |
3.3.1 语气类别系统 |
3.3.2 语气语势系统 |
3.4 小结 |
第四章 汉日语气类别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1 引言 |
4.2 陈述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2.1 精密度对比 |
4.2.2 句法手段对比 |
4.2.3 词汇手段对比 |
4.3 感叹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3.1 精密度对比 |
4.3.2 句法手段对比 |
4.3.3 词汇手段对比 |
4.4 疑问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4.1 精密度对比 |
4.4.2 句法手段对比 |
4.4.3 词汇手段对比 |
4.5 祈使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5.1 精密度对比 |
4.5.2 句法手段对比 |
4.5.3 词汇手段对比 |
4.6 小结 |
第五章 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1 引言 |
5.2 陈述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2.1 精密度对比 |
5.2.2 句法手段对比 |
5.2.3 词汇手段对比 |
5.2.4 语言形式共现手段对比 |
5.2.5 语场特点对比 |
5.2.6 语旨特点对比 |
5.2.7 语式特点对比 |
5.2.8 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2.9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3 疑问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3.1 精密度对比 |
5.3.2 句法手段对比 |
5.3.3 词汇手段对比 |
5.3.4 语场特点对比 |
5.3.5 语旨特点对比 |
5.3.6 语式特点对比 |
5.3.7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4 祈使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4.1 精密度对比 |
5.4.2 句法手段对比 |
5.4.3 词汇手段对比 |
5.4.4 语言形式共现手段对比 |
5.4.5 语场特点对比 |
5.4.6 语旨特点对比 |
5.4.7 语式特点对比 |
5.4.8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5 小结 |
第六章 汉日语气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
6.1 引言 |
6.2 内在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
6.2.1 精密度对比 |
6.2.2 句法手段对比 |
6.2.3 词汇手段对比 |
6.3 外在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
6.3.1 精密度对比 |
6.3.2 句法手段对比 |
6.3.3 词汇手段对比 |
6.3.4 语音手段对比 |
6.4 结语 |
第七章 从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和差异 |
7.1 引言 |
7.2 汉日语气系统共性与差异总结 |
7.2.1 汉日语气系统共性 |
7.2.2 汉日语气系统差异 |
7.3 从语言类型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
7.3.1 从语序类型看共性 |
7.3.2 从语序类型看差异 |
7.3.3 从形态类型看差异 |
7.4 从思维维度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
7.4.1 从思维维度看共性 |
7.4.2 从思维维度看差异 |
7.5 从社会文化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
7.5.1 从社会文化看共性 |
7.5.2 从社会文化看差异 |
7.6 小结 |
第八章 总结 |
8.1 研究发现及创新 |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英汉、日汉对照人名术语表 |
附录2 莱比锡标注符号说明 |
附录3 文中语料 |
(9)广告诉求与信息双面性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基于绿色涉入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相关研究 |
2.2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相关研究 |
2.3 绿色涉入度的相关研究 |
2.4 广告诉求的相关研究 |
2.5 信息双面性的相关研究 |
2.6 小结 |
第3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3.2 假设推演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调研对象的选择 |
4.2 调研方法的选择 |
4.3 实验情景设计 |
4.4 问卷设计 |
第5章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
5.1 实验一 |
5.2 实验二 |
5.3 实验三 |
5.4 假设检验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企业绿色营销实践的建议 |
6.3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问卷附录 |
问卷1 |
问卷2 |
问卷3 |
在校期间参与课题 |
(10)《晶报》广告研究(1919-193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 创新点与局限性 |
第二章 《晶报》及其广告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晶报》及其广告创刊的历史背景 |
一 《晶报》创办的政治环境 |
二 《晶报》创办的经济环境 |
三 上海报界概况 |
第二节 《晶报》创办人与《晶报》广告 |
一 《晶报》的办报风格 |
二 《晶报》的编辑理念 |
三 《晶报》的办报宗旨 |
第三节 《晶报》广告的经营方式 |
一 “广告刊例”的设置与优化 |
二 广告启事的刊载 |
三 营销报纸带动广告发展 |
四 以广告维护报纸形象 |
小结 |
第三章 《晶报》广告的设计表现 |
第一节 《晶报》广告的视觉形象 |
一 广告插图 |
二 广告商标 |
三 版面编排 |
第二节 《晶报》广告的语言运用 |
一 语言形式 |
二 文字形式 |
三 表现手法 |
第三节 《晶报》广告的文化特征 |
一 传统性 |
二 近代性 |
小结 |
第四章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近代上海社会变迁 |
第一节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消费观 |
一 崇洋 |
二 追求奢侈 |
三 追求“摩登” |
四 追求享乐 |
第二节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教育观 |
一 职业教育 |
二 文化教育 |
第三节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健康观 |
一 注重保健 |
二 讲求卫生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晶报》1919-1932 年间广告抽样数据统计表 |
致谢 |
四、广告语情感色彩的表现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五论”框架下广告语的维译研究[D]. 王腾. 伊犁师范大学, 2021
- [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汉语身心健康公益广告研究[D]. 托合塔古丽·卡德汗. 新疆大学, 2021
- [3]反性别刻板印象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D]. 王佳瑞.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4]符号学视域下环保广告的主题建构 ——基于央视公益网作品的考察[D]. 杜美卓.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 牛婷婷. 山西大学, 2021
- [6]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文本研究[D]. 王嘉欣. 兰州大学, 2021(12)
- [7]央视公益广告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毛荣. 宁夏大学, 2021
- [8]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D]. 耿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9]广告诉求与信息双面性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基于绿色涉入度的研究[D]. 吴鑫.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10]《晶报》广告研究(1919-1932)[D]. 石申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