茬茬复壮技术防治固沙灌林螟虫害

茬茬复壮技术防治固沙灌林螟虫害

一、应用平茬复壮技术防治固沙灌木林钻蛀性害虫(论文文献综述)

郝新忠,石长春,贾艳梅,高荣,李剑,马博[1](2021)在《榆林沙区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沙蒿木蠹蛾危害沙蒿,致使树木枯死,林地退化问题,在榆林市毛乌素沙地进行了物理技术(黑光灯诱杀)、平茬营林技术、化学防治、物理技术+化学防治等四种措施防治沙蒿林地沙蒿木蠹蛾试验。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在每年的6-8月月初出现3次孵化高峰,成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可以利用杀虫灯诱杀;距杀虫灯越近防治效果越好,杀虫灯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00 m;平茬抚育可有效减少受害株率和虫口密度,平均防治效果88.3%;在沙蒿根际及其周围撒施或注射辛硫鳞、80%敌敌畏、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乳剂溶液,防治沙蒿木蠹蛾效果都较明显,其中根际注射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乳剂8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80.0%);化学药剂结合杀虫灯防治沙蒿木蠹蛾,效果优于单项防治措施。建议生产中采取平茬、冬季根部注射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乳剂800倍液,生长季设立杀虫灯等防治措施。

李卓凡,苏和,王晓江,张雷,洪光宇,高孝威,李梓豪,海龙,武永智,吴建新,白艳,苏雅拉巴雅尔[2](2021)在《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林平茬复壮成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林为研究对象,对杨柴林的平茬方式、预留盖度、平茬周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带状平茬可降低林分的枯枝率,提高单位面积内株丛数量,其单位面积内活枝数量是平茬前的1.51倍;预留30%~40%盖度单位面积内具有较高的株丛数量、活枝数量和生物量,同时具有较低的枯枝率,可在生产中选择此范围预留盖度进行作业;通过连年监测,平茬第3 a枯枝率可达到24.21%~49.89%,杨柴林表现为衰退,在生产中可选择3 a作为飞播杨柴林的平茬周期。

郭梦佳[3](2021)在《毛乌素沙地灌木固沙林平茬复壮生态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乌素沙地经过大范围推广飞播造林,播种杨柴、柠条、沙蒿、紫穗槐和沙柳等灌木种后,经过5~10年的生长,逐渐呈现出树龄老化、生长停滞等现象,平茬是沙生灌木抚育更新的重要措施之一,灌木在经过平茬后能否达到最佳生态效益成为目前需要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外业实习对比试验和室内土样测试,调查分析了平茬对灌木生长状况、林下土壤理化性质、林间小气候及防风固沙效果的影响,提出了灌木固沙林最佳平茬方式。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平茬措施有效促进了柠条、杨柴的生长恢复,提高了株高、冠幅、枝条长度、基径及生物量,不同留茬高度对灌木地上生长特征表现不同,其中杨柴留茬适宜高度依次为:0 cm留茬高度>5 cm留茬高度>10 cm留茬高度>20 cm留茬高度,柠条留茬适宜高度依次为:10 cm留茬高度>20 cm留茬高度>0 cm留茬高度>5 cm留茬高度;2、平茬措施显着促进了林下草地群落的生长,对林下植被的高度、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均有提高作用;3、平茬有效提高了灌木林下土壤的含水量,平茬后的灌木林下土壤水分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生长期(7、8和9月)土壤水分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且人工平茬使得灌木恢复生长,增加了细沙、极细沙的含量;4、平茬对于灌木林下土壤化学性质有明显影响,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有差异,其中丘间地>迎风破>丘顶>未平茬,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项指标含量均减小,pH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5、平茬处理后由于灌木生长状态恢复,株高和盖度的增加,有效吸收太阳辐射,降低了灌木林间空气温度、地表温度,增加了空气湿度。平茬措施改变了平茬前后地面的粗糙度,有效控制了风沙的流动。风速消减率随着风速的增加而上升,且经过平茬后的灌木林50 cm处的消减率远大于200 cm,防风程度大小比较依次为杨柴>花棒>沙蒿>沙柳>未平茬样地。

魏亚娟,汪季,党晓宏,王瑞东,通旭芳[4](2019)在《沙生灌木平茬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平茬是沙生灌木抚育更新的重要措施之一。该研究综述了平茬技术要点及其平茬对沙生灌木生长状况、林间生境、生理特征和病虫害方面的影响。同时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多控制因素(平茬时间、留茬高度、平茬周期和平茬方式等)结合进行长期深入研究,以确定沙生灌木最佳的平茬方案,从而为荒漠治理和风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王建梅,石长春,贾艳梅,王琪,郜超[5](2018)在《榆林沙区飞播林地主要钻蛀性害虫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榆林沙区飞播林地内,应用物理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营林技术、化学防治、物理技术+化学防治4种防治措施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物理技术应结合应用40%氧乐果100ml+77.5%敌敌畏100ml兑水10L喷雾防治效果最好,林地内的钻蛀性害虫的平均防治效果达90%以上,适合于小面积、便于管理的飞播林;应用营林技术,平茬防治效果柠条林达到了100%,杨柴纯林为95%,沙蒿纯林为81.8%,混交林为89%,适合于大面积的飞播林;应用化学防治,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柠条种实害虫的校正防治效果最好,可以达到91.71%,适合于飞播柠条纯林

吴秀花,魏春光,特木钦,刘洁,田昕,田润民[6](2015)在《固沙灌木平茬现状及平茬控制钻蛀性害虫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平茬是将植株地上部分伐除,促使新枝萌发的一种营林抚育措施,是维持灌木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适时、适当的平茬,不仅能促进林木再生,防止或延缓灌木林的自然衰退,而且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尤其是蛀干性害虫的危害。本文概述了几种固沙灌木的平茬及平茬防治钻蛀性害虫的现状,以期更好地促进平茬兼防治病虫害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刘永华[7](2014)在《栎黄枯叶蛾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幼虫色型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沙棘在我国三北地区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食叶害虫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ina Yang)在陕西吴起县沙棘人工林中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沙棘林的生态稳定性。以往仅有栎黄枯叶蛾生物学和防治措施的简要报道,本文首次对其生物生态学特征、性引诱效果、寄主选择行为、幼虫两色型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其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明确了栎黄枯叶蛾的生物学特性:在陕西吴起,该虫1年1代,以卵块在茧表面、枝条及枯枝落叶等处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蛹期平均(24.5±3.1)d;成虫始见于8月下旬,终见于9月下旬,羽化高峰期为9月上旬。成虫寿命为6-13d。雌虫交尾后即可产卵,平均产卵量可达297粒。2、应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模型分析,明确栎黄枯叶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程度随密度增加而增强,而引起幼虫聚集的原因主要为其生物学特性,其次为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栎黄枯叶蛾幼虫的田间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3、系统地明确了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规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9.24±0.45℃,有效积温K=341.22±9.54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C=10.85±0.87℃,有效积温K=1285.64±17.65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C=14.56±0.85℃,有效积温K=445.35±8.65日度。明确其幼虫共有7龄,头壳宽度、额宽、上颚基部宽和单眼间距等可作为幼虫分龄的主要依据。4、明确了栎黄枯叶蛾成虫行为学的基本特性:羽化期40d左右,日羽化高峰在17:00-23:00,占全天羽化量的82.46%;雌雄性比为1:1.41;未交配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为11.05d和9.85d,高于已交配雌蛾和雄蛾的8.05d和7.35d。处女雌蛾诱集雄蛾的高峰在4:00左右,3:00-5:00诱蛾量占总诱蛾量的68.2%;2日龄处女雌蛾诱蛾量显着高于1日龄,3日龄略有减少,4-6日龄雌蛾诱蛾活性逐渐降低。羽化翌日即可交配,雌蛾一生只交配1次,雄蛾可进行多次交配。2日龄雌蛾交配率最高,达到45.6%。交配高峰期在3:00-4:00。单次交配持续时间多为14-16h。交配后即可产卵,产卵高峰期在2:00-6:00,占全天产卵量的82.40%。未交配雌蛾也能产卵,产卵量与已交配雌蛾的产卵量接近,但均不能孵化。总之,栎黄枯叶蛾成虫羽化、交配和产卵行为均集中在后半夜,具有明显的时辰节律。5、明确了栎黄枯叶蛾取食和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幼虫在野外主要以沙棘叶片为食,仅发现少量幼虫取食山杏叶片。室内进行的幼虫取食选择实验发现,所有树种均可取食,但低龄幼虫选择性较强,高龄幼虫选择性明显降低。野外调查发现,成虫对产卵处有明显的选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茧壳、沙棘、刺槐、拧条和杂草。而在不同产卵处产卵量无明显差异。在室内选择沙棘、刺槐、拧条、山杏、柳树和杨树作为试验树种,发现沙棘上的落卵量最高,杨树最低。6、揭示了栎黄枯叶蛾幼虫具有鲜明的两色型现象,但不存在幼虫性二型现象。首次明确了4龄幼虫后具有白色型和黄色型的分化,白色型幼虫体色一直保持白色。黄色型幼虫每次蜕皮后变为白色,3-4天内逐渐变为黄色。白色型幼虫的取食量较大,生长发育较快,繁殖能力较强,而黄色型幼虫的死亡率较低、耐饥饿能力较强。虫口密度和温度是影响栎黄枯叶蛾幼虫色型变化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和密度升高,白色型幼虫所占比例逐渐升高,黄色型幼虫比例则下降,而湿度、光照对色型比例没有影响。

王震[8](2013)在《不同留茬高度对四合木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别名油柴,蒺藜科(Zygophyllaceae),强旱生肉质叶灌木,是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作为荒漠群落的建群种,四合木对当地生态系统稳定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其群落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自上个世纪以来,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四合木的自然生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种群数量锐减,龄级结构衰退,濒危状况严重。为了寻求促进四合木种群的更新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在春季四合木萌动之前,对四合木老龄化植株进行不同留茬高度的平茬处理,并连续观测其在平茬后的前两个生长季内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平茬后的前两个生长季内,不同留茬高度平茬处理植株较未平茬植株,株高、冠幅和萌条生长情况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平茬后第一生长季各平茬植株生长迅速,第二生长季长势较第一生长季略有减缓。平茬后第一生长季和第二生长季,-3cm处理、0cm处理、5cm处理、10cm处理、15cm处理株高年生长量分别较未平茬植株增加了355%、347%、241%、179%、115%和231%、225%、125%、205%、262%;各处理植株冠幅年生长量分别较未平茬植株增加了117%、65%、417%、397%、339%和29%、8.5%、156%、83%、97%;平茬后第二生长季末,各组萌条枝长平均值大小顺序为:15cm处理>10cm处理>-3cm处理>0cm处理>5cm处理>对照;各组萌条基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15cm处理>5cm处理>10cm处理>-3cm处理>0cm处理>对照,萌条数量大小顺序均为:5cm处理>0cm处理>-3cm处理>10cm处理>15cm处理>对照。(2)平茬后第一生长季7月份,各平茬植株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单峰”趋势,而在平茬后第二生长季7月份均转变为“双峰”趋势;平茬后前两个生长季7月份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大小顺序均为5cm处理>10cm处理>15cm处理>0cm处理>-3cm处理>对照,且各处理植株平茬后第二生长季7月份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平茬后第一生长季7月份水分利用效率。(3)平茬后前两个生长季7月份,各平茬处理植株的小枝水势全天高于未平茬植株,平茬处理提高了四合木植株体内水分含量。(4)平茬后第二生长季7月份,通过对比灌水前后各处理植株MDA含量及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变化得出,相同自然环境条件(试验地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50-60cm的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0.63%、1.79%、2.61%、2.73%、2.18%、2.47%,)下,-3cm处理和0cm处理植株没有受到干旱胁迫,5cm处理、10cm处理、15cm处理和未平茬植株遭受干旱胁迫程度依次增加;未平茬四合木老龄化植株浇水以后体内MDA含量仍然显着高于各平茬处理植株,表明其受到了过氧化物累积所产生的不可逆转的伤害效应。(5)平茬后第二生长季7月份,各组自然生长四合木植株蒸腾扩散系数hat日均值大小顺序为:未平茬组>5cm处理>10cm处理>0cm处理>-3cm处理>15cm处理;各平茬处理组浇水植株较未浇水植株hat日均值差别幅度大小排序为:-3cm处理<0cm处理<5cm处理<10cm处理<15cm处理。

赵延霞[9](2012)在《沙棘组织结构及对沙棘木蠹蛾的抗虫性》文中研究指明沙棘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在我国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由于沙棘木蠹蛾的严重危害,导致沙棘大面积死亡。为明确沙棘木蠹蛾灾害的发生机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选取6个沙棘亚种(品种,杂交种),通过电镜扫描、石蜡切片法、木材切片法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沙棘根、茎、叶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其与沙棘木蠹蛾抗性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叶片组织结构:明确了13个指标的结构特征,各指标在不同沙棘亚种(品种,杂交种)和性别间均存在着显着差异性。叶背表皮毛密度和疏松度与沙棘木蠹蛾抗性呈负相关,下表皮厚度、叶正面表皮毛密度、紧密度和栅海比与抗虫性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而其它指标与抗虫性的相关性较小。不同亚种(品种,杂交种)雄株的抗旱能力与抗虫性一致,而雌株则无明显的关系。(2)主干组织结构:明确了不同沙棘亚种(品种,杂交种)树皮结构和边材密度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树皮结构的6个指标中,无论雌雄,中国沙棘的含水量、裂缝比率和皮孔大小在不同亚种(品种,杂交种)间均较大,树皮厚度在不同亚种(品种,杂交种)间均存在显着的差异性,而其它的5个指标均无亚种(品种,杂交种)间的差异显着性。树皮厚度、树皮密度和裂缝比率与抗虫性关系最密切,其中树皮密度和裂缝比率与抗虫性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树皮厚度则为负相关关系;含水量、皮孔的大小和密度与抗虫性无关。亚种(品种,杂交种)、高度和性别3个因素中,亚种(品种,杂交种)对主干边材密度的影响最大,不同沙棘亚种(品种,杂交种)的雌株,在主干60cm高度处存在着显着差异性,而30cm处边材的基本密度对抗虫性的影响最大,但相关性并不显着。(3)根部组织结构:明确了不同沙棘亚种(品种,杂交种)根部组织结构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不同沙棘亚种(品种,杂交种)的木射线极细且密度较大,中国沙棘和太阳为半散孔材,其它3种为环孔材。各指标在亚种(品种,杂交种)间存在较大差异,而性别间的差异性则较小。木射线越宽,密度越大的沙棘亚种(品种,杂交种),其综合产卵指数越小,抗虫性越强;导管密度越大,早材的导管越大,其抗虫性越弱;而导管壁加厚程度越强,越有利于抗虫。

陈诚[10](2011)在《往复切割器式灌木平茬机切割力的研究》文中提出高效收割利用我国丰富的灌木资源,可为发展生物质能源提供充足的原料,同时起到防止土地沙化的作用。我国灌木收获机械品种单一、效率低下、针对性差,无法满足收割大面积灌木林的要求。本文通过自制灌木往复式单刀切割试验台,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多因素完全试验法,研究往复式切割器的刀刃角、滑切角、曲柄转速,灌木的含水率、径级等因素对切割力的影响,为研制满足大面积灌木林资源利用要求的往复切割器式灌木平茬设备奠定基础。自制试验设备以液压系统为动力,根据曲柄导杆机构原理设计,采用单动刀、单定刀的结构形式,结合虚拟仪器测试技术,实现对单株灌木的往复式切割并获得相应切割力大小,可研究往复式切割器刀刃角、滑切角、曲柄转速,灌木含水率、径级等因素与切割力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器各因素对切割力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曲柄转速、滑切角、刀刃角。曲柄转速存在临界值和最优值,在临界值以下无法完成切割;在最优值以上,继续提高曲柄转速对切割力影响很小;在临界值与最优值之间,提高曲柄转速能大幅度降低切割力。该二值与灌木径级成正比,大直径灌木(≥15mm)的合适曲柄转速范围为100r/min-120r/min。刀刃角与切割力成正比,但影响程度很小;刀刃角的选取主要应考虑刀体强度,较小刀刃角(≦30。)切割大径级灌木时极易造成刀刃卷曲、崩裂;当刀刃角增大到45°时,刀刃不易损坏,且切割力增加幅度很小。滑切角既能降低切割力亦能增加切割力,需要结合直径和曲柄转速进行综合考虑。滑切角适用范围为0°-25°,随直径增加,滑切角范围应逐渐缩小,若不然灌木将发生明显外滑现象,导致切割力剧增甚至切不断;曲柄转速的增加可以起到抑制外滑,充分发挥滑切作用机理,进而降低切割力的作用;大径级灌木(≥10mm)的适用滑切角范围为0°-5°,直径越大,滑切角应当越小。径级对切割力影响显着,成二次正相关关系。含水率与切割力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二、应用平茬复壮技术防治固沙灌木林钻蛀性害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平茬复壮技术防治固沙灌木林钻蛀性害虫(论文提纲范文)

(1)榆林沙区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防治试验设计与布设
        1.2.1 太阳能黑光杀虫灯诱杀害虫试验
        1.2.2 平茬营林技术防治害虫试验
        1.2.3 化学防治沙蒿害虫试验
        1.2.4 物理技术(太阳能黑光杀虫灯)+化学防治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理技术防治效果
        2.1.1 沙蒿木蠹蛾成虫趋光性
        2.1.2 防治效果
    2.2 平茬营林技术防治沙蒿木蠹蛾效果
    2.3 化学防治
    2.4 物理技术+化学防治
3 结论

(2)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林平茬复壮成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
    2.2 植被调查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平茬方式杨柴生长变化特征
    3.2 不同带状平茬强度杨柴生长连年变化特征
        3.2.1 地径生长连年变化特征
        3.2.2 株高生长连年变化特征
        3.2.3 株丛数量连年变化特征
        3.2.4 生物量连年变化特征
4 讨论
5 结论

(3)毛乌素沙地灌木固沙林平茬复壮生态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灌木平茬技术研究
        1.2.2 灌木平茬生态效应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水文特征
        2.1.5 土壤类型
        2.1.6 植被类型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地选择
        2.3.2 样地调查和样品采集
        2.3.3 指标测定
    2.4 技术路线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平茬对灌木生长的影响
    3.1 平茬措施对杨柴生长的影响
    3.2 平茬措施对柠条生长的影响
    3.3 平茬措施对不同灌木生长的效果对比
    3.4 平茬对灌木生物量的影响
    3.5 平茬措施对灌木林下草地群落的影响
    3.6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平茬对灌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1 平茬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
        4.1.1 平茬措施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1.2 平茬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
    4.2 平茬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4.2.1 平茬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4.2.2 平茬对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的影响
        4.2.3 平茬对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的影响
        4.2.4 平茬对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的影响
        4.2.5 平茬对土壤pH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平茬对灌木林地气候和防风固沙的影响
    5.1 平茬对小气候的影响
        5.1.1 平茬对地表温度的调节作用
        5.1.2 平茬对空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5.1.3 平茬对空气湿度的调节作用
    5.2 平茬后防风固沙效益分析
        5.2.1 平茬对林地风速的影响
        5.2.2 平茬对输沙量的影响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沙生灌木平茬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1.1 平茬机理及作用
    1.2 平茬研究现状
    1.3 沙生灌木平茬复壮技术要点
        1.3.1 平茬技术要求
        1.3.2 平茬时间
        1.3.3 留茬高度
        1.3.4 平茬周期
        1.3.5 平茬方式
    1.4 沙生灌木平茬研究主要内容
        1.4.1 生长状况
        1.4.2 林间生境
        1) 小气候
        2) 林间植被
        3) 土壤性质
        1.4.3 生理特性
        1.4.4 病虫害
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1 平茬机具的研制
    2.2 技术要点
    2.3 后期的管护
3 小结

(5)榆林沙区飞播林地主要钻蛀性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物理技术 (太阳能杀虫器) 防治害虫试验
    2.2 营林技术防治害虫试验
        2.2.1 试验林地
        2.2.2 试验设计
        2.2.3 试验实施
    2.3 化学防治柠条害虫试验
        2.3.1 药剂及其配置与浓度
        2.3.2 试验实施
    2.4 物理技术 (太阳能杀虫器) +化学防治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理技术
        3.1.1 趋光性害虫上灯规律
        3.1.2 防治效果
    3.2 营林技术
    3.3 化学防治
    3.4 物理技术+化学防治
4 结论与讨论

(6)固沙灌木平茬现状及平茬控制钻蛀性害虫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固沙灌木平茬现状
2平茬控制钻蛀性害虫
3结语

(7)栎黄枯叶蛾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幼虫色型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沙棘的分布与价值
        1.1.1 沙棘的生态价值
        1.1.2 沙棘的经济价值
    1.2 沙棘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技术研究概况
        1.2.1 沙棘病害
        1.2.2 沙棘虫害
        1.2.3 沙棘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1.3 栎黄枯叶蛾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栎黄枯叶蛾的分布与危害
        1.3.2 栎黄枯叶蛾防治技术
        1.3.3 栎黄枯叶蛾空间分布
    1.4 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
        1.4.1 寄主选择行为
        1.4.2 寄主选择机理
        1.4.3 影响寄主选择因素
    1.5 昆虫体色分化及机理研究现状
        1.5.1 昆虫体色分化的类型
        1.5.2 昆虫体色分化机理
        1.5.3 昆虫体色分化的控制机理
        1.5.4 昆虫体色分化的遗传学研究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栎黄枯叶蛾生物学特性
    2.1 试验地概况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野外为害特点
        2.2.2 形态特征
        2.2.3 生活史
        2.2.4 生活习性
        2.2.5 天敌
    2.3 讨论
3 栎黄枯叶蛾种群数量动态和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3.1.2 幼虫空间格局调查方法
        3.1.3 幼虫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3.2.2 幼虫空间格局
    3.3 讨论
4 温度对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温度对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
        4.2.2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4.2.3 温度对幼虫取食量的影响
        4.2.4 不同温度下成虫的交配活动
        4.2.5 温度对产卵的影响
        4.2.6 温度对成虫寿命的影响
    4.3 讨论
5 栎黄枯叶蛾幼虫龄数
    5.1 材料和方法
        5.1.1 供试昆虫
        5.1.2 形态结构的选择及测量方法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幼虫最佳分龄指标
        5.2.2 幼虫龄数的初步确定
        5.2.3 回归分析
    5.3 讨论
6 栎黄枯叶蛾成虫行为学特征
    6.1 试验地概况
    6.2 试虫及其饲养
    6.3 研究方法
        6.3.1 羽化行为及其动态节律
        6.3.2 交配行为及其动态节律
        6.3.3 性诱效果研究
        6.3.4 数据统计与处理
    6.4 结果与分析
        6.4.1 羽化行为
        6.4.2 羽化时辰节律
        6.4.3 交配行为
        6.4.4 交配时辰节律
        6.4.5 性诱效果
    6.5 讨论
7 栎黄枯叶蛾寄主选择性试验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地概况
        7.1.2 试虫及其饲养
        7.1.3 研究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幼虫野外取食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
        7.2.2 成虫野外产卵选择行为
        7.2.3 幼虫室内取食选择行为
        7.2.4 成虫室内产卵选择行为
    7.3 讨论
8 栎黄枯叶蛾两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特性及色型影响因子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地概况
        8.1.2 试虫及其饲养
        8.1.3 幼虫性二型验证试验
        8.1.4 两种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特性
        8.1.5 环境因子对幼虫色型的影响
        8.1.6 数据计算
        8.1.7 数据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幼虫性二型验证
        8.2.2 两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状况
        8.2.3 两种色型幼虫的消化系数
        8.2.4 两种色型幼虫的蛹重、产卵量及孵化率
        8.2.5 两种色型幼虫的耐饥饿能力
        8.2.6 温度对幼虫色型比例的影响
        8.2.7 湿度对幼虫色型比例的影响
        8.2.8 光周期对幼虫色型比例的影响
        8.2.9 虫口密度对幼虫色型的影响
    8.3 讨论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8)不同留茬高度对四合木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土壤特征
        2.1.4 植被类型
    2.2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2.2.1 供试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3 气象因子监测
    2.4 生长指标的测定
    2.5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5.1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测定
        2.5.2 小枝水势测定
        2.5.3 丙二醛(MDA)含量与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测定
    2.6 蒸腾扩散系数相关参数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留茬高度对四合木生长特性的影响分析
        3.1.1 留茬高度对四合木株高和冠幅的影响
        3.1.2 留茬高度对四合木萌条生长状况的影响
        3.1.3 小结
    3.2 留茬高度对四合木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
        3.2.1 不同留茬高度四合木光合作用日动态变化规律
        3.2.2 不同留茬高度四合木蒸腾速率日动态变化规律
        3.2.3 不同留茬高度四合木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动态变化规律
        3.2.4 不同留茬高度四合木小枝水势日动态变化规律
        3.2.5 小结
    3.3 不同留茬高度四合木对人工模拟小强度降雨的响应研究
        3.3.1 膜脂过氧化系统和保护酶活性对人工模拟降雨的响应
        3.3.2 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对人工模拟降雨的响应
        3.3.3 小结
    3.4 不同留茬高度四合木蒸腾扩散系数特征研究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9)沙棘组织结构及对沙棘木蠹蛾的抗虫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沙棘的研究概况
        1.1.1 沙棘的起源及资源概况
        1.1.2 沙棘的生物学特性
        1.1.3 沙棘的生态学适应性及生态效益
        1.1.4 沙棘的营养器官形态结构研究进展
    1.2. 沙棘木蠹蛾的研究概况
        1.2.1 沙棘木蠹蛾的生物学特性
        1.2.2 沙棘木蠹蛾的爆发机制研究现状
        1.2.3 沙棘木蠹蛾的预测及防治策略
    1.3 林木抗虫性研究概况
        1.3.1 国内林木抗虫性研究进展
        1.3.2 国外林木抗虫性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叶片组织结构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
    2.1 试验地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树种
        2.2.2 研究方法
        2.2.3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叶片组织结构
        2.3.2 叶片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
        2.3.3 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
    2.4 结论与讨论
        2.4.1 叶片结构及其与抗虫性关系
        2.4.2 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关系
3. 主干组织结构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树种
        3.1.2 研究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树皮结构
        3.2.2 树皮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
        3.2.3 主干边材基本密度
        3.2.4 主干边材基本密度与抗虫性的关系
    3.3 结论与讨论
        3.3.1 树皮组织结构特征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
        3.3.2 主干边材基本密度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
4 根部组织结构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树种
        4.1.2 研究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根部组织结构
        4.2.2 根部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
    4.3 结论与讨论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往复切割器式灌木平茬机切割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灌木平茬收获设备的意义
    1.2 国内外割灌机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割灌机械
        1.2.2 国内割灌机械
    1.3 灌木切割机理
        1.3.1 灌木力学性质
        1.3.2 灌木切割理论
        1.3.3 灌木切割机理结论
    1.4 灌木切割器
        1.4.1 往复式切割器
        1.4.2 圆盘回转式切割器
        1.4.3 其它切割方式
    1.5 相关研究结论
        1.5.1 存在的问题
        1.5.2 改进和提高
    1.6 本研究主要内容
        1.6.1 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灌木往复式切割原理
    2.1 木材切削性质
        2.1.1 木材力学性质及特点
        2.1.2 木材切削力研究
    2.2 往复式切割原理
    2.3 切割力影响因素
    2.4 切割力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2.4.1 刀刃角
        2.4.2 滑切角
        2.4.3 切割速度
        2.4.4 含水率
        2.4.5 径级
    2.5 本章小结
3 灌木往复式单刀切割试验台的研制
    3.1 试验台主要构成
    3.2 切割系统
        3.2.1 曲柄传动机构
        3.2.2 刀具组件
        3.2.3 其他部件
    3.3 动力系统
    3.4 控制系统
    3.5 本章小结
4 灌木往复式单刀切割试验台测试系统
    4.1 虚拟仪器技术简介
        4.1.1 虚拟仪器技术的定义
        4.1.2 虚拟仪器的优越性
        4.1.3 虚拟仪器软件Lab VIEW
    4.2 虚拟仪器技术在试验中的作用
    4.3 测试设备
        4.3.1 数据采集卡
        4.3.2 扭矩传感器
        4.3.3 转速传感器
    4.4 信号测试原理
    4.5 试验用Lab VIEW程序
    4.6 实际测试结果
    4.7 扭矩与切割力的换算
    4.8 本章小结
5 主要切割因素对切割力的影响
    5.1 切割器参数研究试验安排
    5.2 试验用灌木材料
    5.3 切割器参数研究试验结果
    5.4 切割器参数研究结果分析
        5.4.1 趋势分析
        5.4.2 交互分析
        5.4.3 讨论
        5.4.4 滑切角单因素试验
        5.4.5 结论
    5.5 灌木茎秆性质研究试验安排
        5.5.1 试验用灌木材料
        5.5.2 含水率单因素试验
        5.5.3 径级单因素试验
        5.5.4 含水率与滑切角交互作用
        5.5.5 直径与滑切角交互作用
        5.5.6 直径与曲柄转速交互作用
        5.5.7 讨论
        5.5.8 结论
    5.6 切割表面分析
    5.7 本章小结
        5.7.1 刀刃角对灌木切割影响
        5.7.2 滑切角对灌木切割影响
        5.7.3 曲柄转速对灌木切割的影响
        5.7.4 直径对切割力的影响
        5.7.5 含水率对切割力的影响
        5.7.6 结论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试验装置
        6.2.2 试验设计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应用平茬复壮技术防治固沙灌木林钻蛀性害虫(论文参考文献)

  • [1]榆林沙区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研究[J]. 郝新忠,石长春,贾艳梅,高荣,李剑,马博. 陕西林业科技, 2021(05)
  • [2]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林平茬复壮成效分析[J]. 李卓凡,苏和,王晓江,张雷,洪光宇,高孝威,李梓豪,海龙,武永智,吴建新,白艳,苏雅拉巴雅尔.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02)
  • [3]毛乌素沙地灌木固沙林平茬复壮生态效应研究[D]. 郭梦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沙生灌木平茬效应研究[J]. 魏亚娟,汪季,党晓宏,王瑞东,通旭芳. 北方园艺, 2019(06)
  • [5]榆林沙区飞播林地主要钻蛀性害虫防治技术研究[J]. 王建梅,石长春,贾艳梅,王琪,郜超. 陕西林业科技, 2018(04)
  • [6]固沙灌木平茬现状及平茬控制钻蛀性害虫探讨[J]. 吴秀花,魏春光,特木钦,刘洁,田昕,田润民. 中国森林病虫, 2015(06)
  • [7]栎黄枯叶蛾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幼虫色型变化研究[D]. 刘永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2)
  • [8]不同留茬高度对四合木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D]. 王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03)
  • [9]沙棘组织结构及对沙棘木蠹蛾的抗虫性[D]. 赵延霞.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9)
  • [10]往复切割器式灌木平茬机切割力的研究[D]. 陈诚.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标签:;  ;  ;  ;  

茬茬复壮技术防治固沙灌林螟虫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