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优的环境

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优的环境

一、为儿童成长发展创造更优化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张勖媛[1](2021)在《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儿童友好型住区外部空间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住区是城市规划发展的微观视角,住区外部空间的合理设计和规划,不仅应确保儿童享有玩耍的场所,同时也可以作为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场所,表达和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同时儿童活动与儿童健康成长以及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户外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将鼓励儿童释放天性、提升空间感知,最终达到在活动中学习发展的目标。本研究关注城市住区外部空间,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究儿童行为活动与住区外部空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剖析城市住区外部空间支持儿童开展行为活动的属性——可供性,研究外部空间存在的儿童友好问题并以可供性研究为依据提出设计方法论,最后提出城市住区外部空间的儿童友好优化策略,儿童在友好的环境中提升身体机能和发展能力,是儿童发展以及城市发展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研究首先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接着从城市住区外部空间的演进历程、构成要素及功能、规划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住区外部空间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儿童主体研究方面,从儿童户外活动类型、活动发展、认知发展等方面对儿童活动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分析。通过对可供性理论和案例的分析,将外部空间与儿童主体连接起来,对住区外部空间的可供性进行了框架构建。通过研究合肥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住区:望湖城住区、柏庄住区和滨湖世纪城住区的外部空间,进行交通流线、可达性、景观要素等方面的空间基本情况调研。通过对儿童活动进行行为观察,对儿童人群特征、户外活动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在调研基础上对儿童户外活动与住区外部空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提炼了影响儿童活动特征的区域特征与要素特征。继而在调研章和分析章节的基础上,对住区外部空间存在的儿童友好问题进行了分类总结,对产生使用可供性、感知可供性不足及空间结构单一等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剖析,基于可供性理论和实践分析提炼出可供性空间设计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分层分目标的提出了儿童友好型住区外部空间优化策略,从住区公园-住区游园及组团绿地-专项活动场地三种空间层次上为住区外部空间设计提供儿童友好指引。

聂蕾[2](2020)在《以儿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文中指出目前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渴求日趋旺盛,但由于人类的自然知识欠缺,自然保护意识的淡薄等原因,一些漠视自然、挑战自然甚至破坏自然的行为却愈演愈烈。因此,倡导全民树立科学自然观,提升全民生态环境素养,贯彻自然教育理念等理论研究及实践都应尽快提上日程。同时,伴随着我国进入了体验消费经济时代,休闲农业的发展也进入了转型期,现代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农业类型出现,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户外空间。自然教育是打响现代农业公园盛誉的引爆点,现代农业公园也是自然教育活动开展场地的良好选择。所以,客观现实对自然教育与现代农业公园相结合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儿童自然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儿童教育、现代农业景观特征、儿童自然教育重要性等理论进行研究,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归纳出现代农业公园的活动类型及景观空间。基于上述基础理论,对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借鉴,学习成功的规划设计模式和活动策划方案,归纳出现代农业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并总结出现代农业公园的景观要素设计方法及景观空间设计策略。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为实例,确定其自然教育的目标定位和规划设计策略,并结合场地的自然教育资源特质进行规划设计初探和自然教育活动策划。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实地调研,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区位条件、自然及文化资源、交通概况等内容,在自然性、适龄性、感官性、参与性、安全性五项原则及景观要素设计方法的指引之下,分别建构了长阳农场中自然游赏景观、娱乐互动景观、素拓体验景观及科普教育景观四类景观空间的综合营造策略与方法。综上,本文通过开展上述研究并将结论应用于实际案例,初步探索了以儿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以期对指导今后以儿童自然教育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农业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发挥农业自然教育功能,促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

陈祥猛[3](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 ——以X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广大农村如何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能够有效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对于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也将有诸多益处。如何处理社会转型期留守儿童群体的成长问题,是乡村振兴中绕不开的难题,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而对于留守儿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研究,也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政府和学界必须予以关注并重点解决的课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留守儿童基本理论进行整合分析,理清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和演变脉络;采用实地调研法,通过调研镇政府、村委会、县乡妇联、乡镇中小学、幼儿园等相关组织,对X镇发展现状、外出务工人员现状以及留守儿童现状进行了解,分析梳理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采用访谈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村委会、政府工作人员、社会组织等进行访谈,了解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价值观养成、学业、安全、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将研究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分析X镇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X镇目前已经开展的工作,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进留守儿童群体健康成长提出对策建议,供决策者参考。本研究的创新点:一是将留守儿童问题与乡村振兴背景融合,并从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以及乡村教育、政府治理、社会关爱、城乡融合等方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二是选取小城镇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样本,对于解决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成长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三是本研究综合基层政府、教育部门、妇联、村委会以及学校的数据资料,将数据与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研究更具针对性。本文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背景,包括乡村振兴的背景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同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乡村振兴以及留守儿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着重阐述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分类情况。第三部分主要对X镇留守儿童的成长现状,包括生活、教育以及安全等多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总结梳理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样本依据。第四部分对X镇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成因进行了剖析,总结X镇留守儿童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隔代抚养导致的家庭教育缺失、亲子交流不畅导致的价值观教育缺失、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学业水平落后、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缺失以及对心理问题的忽视等;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对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乡村文化衰落、教育水平落后、乡村人才缺失、产业落后,劳动力外流、政府治理体系不完善等。第五部分结合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相关理论,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教育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加强社会组织对留守儿童的支持、加强基层政府治理、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以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借鉴,同时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贡献一份力量。

李爱莉[4](2020)在《儿童友好导向下的西安市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探索中国式地方化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建构策略,发展儿童友好理念、营造儿童友好的社区公共空间,让儿童在参与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中获得认同感。本文以西安市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为例,以实现社区层面儿童友好为目标,以关注儿童这类特殊群体日常活动需求为突破点,以促进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社区公共空间营造为研究重点,从儿童行为心理及认知层面研究出发,寻找解决如今社区公共空间内儿童活动空间及活动设施类型单一、数量缺乏、吸引力弱、缺乏丰富性等现实问题的方法,探索适宜儿童健康成长的,满足儿童接触外界、感知、认知、探索天性等需求的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以期营造家长与儿童共同认同的社区公共空间意象,表达一种儿童发展观念,为儿童提供可安全玩耍、自由交往、健康成长的社区公共空间,让儿童生活在健康、安全、包容、绿色的社区中。同时,弥补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短缺,丰富我国的“儿童友好型”理论和实践探索。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儿童涉足频率较高的场所,营造积极的社区公共空间在儿童学习能力培养、社交能力塑造、生理及心理健康成长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及案例研究,分析儿童行为及心理特征、活动偏好及影响活动偏好的因素,探索儿童行为活动与社区环境的相关性,从游戏角度定义社区公共空间意义及设施使用,采用图画形式采集儿童对于社区公共空间的视觉感知、景观感知与意象信息,分析儿童心理安全意象,将儿童行为习性转化为空间语言,通过图画、访谈、调查问卷方式对西安市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友好度调查、分析,识别儿童友好型社区评价因子,搭建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评价体系,根据搭建的评价因子与标准对西安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进行测评,继而提出针对西安碑林区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刘佳林[5](2020)在《基于儿童认知体验的新乡卫华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当代儿童由于城市化、课业压力繁重等诸多原因,已经愈来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利用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农业生产资源和农民生活资源优势,可以使儿童在农业园中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体验活动以及科普教育活动,是儿童亲近自然、感知万物的生态课堂。论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相关资料的收集,结合休闲农业基础理论,对基于儿童认知体验的休闲农业园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休闲农业、儿童、认知、体验等相关概念进行研究,总结国内外休闲农业和儿童自然体验活动,为儿童认知体验在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中的表达提供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2)以日本三重县伊贺市Mokumoku农场和我国台湾仙湖休闲农场作为经典案例,分析二者的规划设计,总结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手法,为探索新乡卫华休闲农业园的具体设计提供现实依据。(3)对基于儿童认知体验的新乡卫华休闲农业园进行设计实践。经过前期充分的现场调查和分析,提出规划设计目标依据及指导思想,将农业景观感官体验、农业娱乐行为体验与农业教育参与体验三个认知体验方向融于规划设计之中,总结体验内容并针对卫华休闲农业园的具体情况策划相应的体验活动。本文将规划地段打造成为一个以丰富的林木资源为依托,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绿色旅游为推动力,以儿童认知体验为特色,以生态文化体验为方式的综合休闲农业园,借此来丰富儿童的乡村体验、增进儿童的自然接触、扩大儿童的自然认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马玲娜[6](2020)在《习得视角下藏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人类学探查》文中研究说明语言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活和交际中的作用,是古代人类科学、文化和思想能够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通用语言是民族地区儿童入学后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语言。语言学习对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具有少数民族文化背景的地区,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选择以藏区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对甘南藏区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过程进行深刻描述和刻画。首先,采用参与观察、访谈法、实物收集法获取研究资料,从幼儿园生态系统中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着手,对藏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习得的样态进行深描。其次,笔者从语篇理论第二语言习得出发,依据“环境”、“语言输入”、“儿童个体差异”等角度分析了影响藏区儿童习得国家通用语言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再次,着重探讨了藏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习得中出现的争论焦点,从天性与教养、习得与学习、语用与语境等维度表达了笔者的认识和看法,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最后,本文以儿童教育、语言发展及文化融合的角度构建理想图景。试图从儿童语言学习的早期发展规律和藏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两方面,对藏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习得的研究意义进行探讨。将藏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置于习得视角,实质是对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的尊重。同时,人类学的视域展示了儿童如何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化当中,且体现了儿童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这将关系到儿童个人发展以及民族前程发展的美好未来。

宋茜茜[7](2020)在《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娱乐的发展,户外空间作为大众日常活动交流空间,其作用亦日渐显着,但是在建设中常常以成人的需求为目的,忽略了儿童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虽然国内许多城市都在争创“儿童友好型城市”,但是在现实的建设中,大多数并没有具体的措施。在一些空间中,专门针对儿童设置的活动区域,问题层出不穷,在设计上粗糙、缺乏创意、山寨等情况非常常见,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儿童的活动。在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中最常见的设计素材就是动漫元素,动漫艺术一直以来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和审美影响和吸引着当代儿童的价值观和认知能力。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设计影响着整个环境质量。为儿童提供安全、幸福、高品质的成长环境刻不容缓。如何选择或设计动漫元素、如何将其融入空间中、如何营造儿童喜爱的空间是文章所要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文章首先对动漫元素和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概念进行了梳理,探寻在动漫元素和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之间的契合性,对动漫元素运用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应用表达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归纳,提出了动漫元素的提取来源和表达手法;其次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从空间设计和文化融合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现状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导致现状的具体因素。最后,针对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存在的不足,依据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动漫元素的设计路径。本文希望通过对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动漫元素的运用,探索动漫元素与不同类型空间结合的创新形式。给儿童带来优质的活动环境和丰富的审美体验,为生活增添乐趣更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秦晶晶[8](2020)在《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来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少年儿童的价值观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存在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的探索研究有了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价值观教育的培育工作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在继2018年12月8日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又于2019年3月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讲话并提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的理念和主张。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的重要政治判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的重要指示精神,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显示了新时代的一个迫切需求—新时代需要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华少年!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变革给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影响,少年儿童是将来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后备力量,目前我国少年儿童价值观整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呈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多元文化的进入,少年儿童受生理和心理发育阶段的影响,其价值观的多元性倾向也比较明显,价值行为中仍存在一些偏差的行为表现,价值观培育工作还有一定程度的不足,有可改良和优化的空间。本研究以新时代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中的问卷调查法对新时代少年儿童的价值观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分析,从实证角度揭示了新时代背景下少年儿童价值观的整体特征,并结合理论研究分析了影响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的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完善和探索。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论文的导论部分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实践意义,系统梳理了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相关的学术研究,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归纳总结了本次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论文的第一章节分析了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基本理论:价值、价值观和价值观念。还对少年儿童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划定了论文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为六至十八周岁。论文的第二章节是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及思想资源。阐释了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主客体关系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本质与需要理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来源,加强对现代西方价值观念的甄别和借鉴,为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完善和探索提供理论支撑。论文的第三章节是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现状调研分析。首先介绍了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现状的调研程序:问卷设计原则、问卷内容设计和问卷调研的实施和开展。其中问卷内容设计是实证问卷调查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本次问卷内容的设计根据少年儿童的需要以及问卷调查内容的逻辑性,从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人际价值观和生命价值观这七个维度进行规划;然后根据这七个维度再细化为17个层次设计题目,每个层次有若干题目相对应设计保证了问卷调研的全面性和针对性。章节的第二部分展示了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现状的调研结果:从调研数据来看,新时代少年儿童经济价值观趋向理性;政治价值观主流且积极肯定;道德价值观认知积极准确但实践存在偏差;人生价值观积极健康注重实现自我价值;文化价值观多元且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人际价值观中同伴之间价值观相对融洽,代际之间价值观仍有隔阂;生命价值观中整体态势良好但存在漠视生命的行为。在对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进行了横向调研后,章节的第三部分对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发展进行了时代的纵向比较,通过对比发现新时代少年儿童道德品质更为积极向上;学习动机整体务实明确,学习态度端正,社会责任感降低;幸福观存在向个人偏移倾向;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并重;环保优先意识逐渐增强,经济优先意识明显减退。通过对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的横向研究和纵向对比,章节第四部分对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进行了整体性分析,当下少年儿童价值观整体主流且积极向上;个体主体自我意识强烈,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加强;价值观具有比较冲突性和持续发展性,但仍要看到少年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依然存在价值困惑和行为的偏差。论文的第四章节是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这一章节从微观层面的个体因素、中观层面的家庭和学校因素、宏观层面的社会因素这三个层面四个因素分析了对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影响。在个体影响因素方面,少年儿童由于生理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二者之间呈现出矛盾性的特点,家庭因素方面,家庭结构、家庭教育职能、家庭情感需求、家庭教育方式、家长行为的榜样示范都对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学校因素方面,影响因素主要有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教育比重失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可待优化、教育模式的单一被动。从社会因素来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都会制约或影响少年儿童价值观及价值行为。论文的第五章节是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完善与探索。本章节第一部分先关注了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中的有机结合点,第二部分着重于提升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的理论魅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育、人格与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并兼具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同时加强生命价值认知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第三部分是营造良好的家庭价值观教育环境,主要从提升家长素养,树立正确成才观和增强了解,促进亲子情感交流这两方面进行。第四部分为增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教化力:具体举措为学校价值观教育应落实“全程育人、全科育人”;教师应真“情”关爱,增强少年儿童对价值理念的情感认同;健全学校价值观教育评价;基于建构主义的价值观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多管齐下”与载体优化。第五部分是宏观层面社会价值观教育环境的优化,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环境;提升大众传媒信息的公信力和增强网络价值观教育的整合和监管。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根据少年儿童价值观的现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科学系统地分析,并针对少年儿童价值观现存的问题探索完善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新时代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周慧星[9](2019)在《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健康发展,随着“儿童友好城市”的提出与实践,城市的规划建设也更加考虑儿童的各项需求。空间环境作为儿童活动行为的载体,与儿童学习成长息息相关,其对于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进行设计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从当代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现状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入手,观察研究儿童的行为特点及其与环境空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然后基于本课题涉及到的两大研究领域——儿童心理学、建筑学,通过使用德尔菲法,向这两类领域的两类专业人员——老师和设计师进行访谈问卷以及咨询,经过定量定性分析之后得到影响儿童创造力的最重要的5个影响变量:(1)好奇心和想象力;(2)改造欲;(3)游戏活动;(4)抗挫折能力;(5)环境舒适性和安全感。之后基于空间设计的视角给出一系列设计策略,并将其与儿童喜欢的空间测试结果来进行对比验证。然后通过对国内外3个优秀的儿童活动空间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到一些启示,在最后一章中基于前面的这些分析、结论和启示,总结出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活动空间的5个设计原则:(1)多样性原则;(2)可互动参与性原则、(3)寓教于乐原则;(4)挑战性原则;(5)安全舒适性原则。然后从室内和室外两个大的方面提出来一些具体的设计手法,室内空间分别从:空间界面形态、色彩材质和光影、家具及其他设施元素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室外空间分别从:空间形态的多样化、空间环境的景观配置、创意游戏设施的设置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

曹越[10](2019)在《呼和浩特市居住区中儿童活动场地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居住区中公共活动场地的建设随着国家现代科技的发展而进步。从起初单纯满足栖身之所的建立转变为如今特别重视居住区外环境的建设,此转变正是体现了当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更高层次的生理需求。居住区户外活动场地包括儿童活动场地、成年和老年人休息场地、健身场地等,其中儿童游戏场是当今居住区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儿童作为促进社会加快前进脚步的动力,给每一个家庭都带来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健康茁壮的成长离不开他们日常接触的周边环境。儿童通过在日常活动中的所听所见所闻和所感来形成他们的行为、想法以及人格的塑造。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室内室外、随时随地的游戏和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生活,儿童不但可以在学校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课后以及居住区中的活动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不同品质的活动空间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不同的影响,周边环境设置的合理与否,利用价值如何,都能为儿童的茁壮成长起到相应的作用。本文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桥华世纪村华园、中海锦绣城、兴泰御都三大居住区为重点探究对象,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居住区内儿童活动场地的设置、规模、活动内容、设施、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已设置的儿童游戏场的规模较大、设施新颖等优点以及存在的儿童活动场地选址不合理、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法。目的是为居住区建设中合理布置儿童活动场地提供帮助,打造出恬逸、没有危险的活动场地供儿童游玩,让儿童在如此优越的氛围中体验环境,更好的成长。

二、为儿童成长发展创造更优化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儿童成长发展创造更优化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儿童友好型住区外部空间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居环境建设及儿童友好目标的提出
        1.1.2 住区外部空间对儿童的影响和作用
        1.1.3 儿童户外活动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解析
        1.3.1 住区与居住区
        1.3.2 住区外部空间
        1.3.3 儿童户外活动
        1.3.4 可供性
    1.4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1.4.1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相关研究
        1.4.2 儿童友好型外部空间的相关研究
        1.4.3 儿童户外活动的相关研究
        1.4.4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空间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1.4.5 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住区外部空间与儿童活动的基础研究
    2.1 理论基础
        2.1.1 可供性理论
        2.1.2“城市多样性”理论
        2.1.3 沟通规划和协作规划理论
        2.1.4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2.1.5 儿童友好型城市
    2.2 城市住区外部空间的研究
        2.2.1 我国城市住区外部空间演进历程
        2.2.2 住区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功能
        2.2.3 当前我国城市住区外部空间规划影响因素
        2.2.4 合肥市城市住区空间结构模式分析
    2.3 儿童在住区外部空间中户外活动的相关研究
        2.3.1 儿童户外活动类型的划分
        2.3.2 儿童在住区外部空间中活动的发展
        2.3.3 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户外活动的相关研究
    2.4 可供性理论视角下的外部空间研究
        2.4.1 可供性理论应用于空间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4.2 住区外部空间的可供性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合肥城市住区外部空间与儿童户外活动的实态调研
    3.1 调研方案设计
        3.1.1 住区选取原则
        3.1.2 调研时间及调研方法选择
        3.1.3 调研内容
    3.2 住区外部空间基本情况
        3.2.1 柏庄住区——带状分散性外部空间
        3.2.2 滨湖世纪城住区——块状分散性外部空间
        3.2.3 望湖城住区——主从层次明显的集中性外部空间
    3.3 儿童户外活动调查
        3.3.1 儿童人群特征
        3.3.2 儿童户外活动类型
        3.3.3 儿童户外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3.4 住区外部空间使用评价调查
        3.4.1 家长对住区外部空间的评价
        3.4.2 住区外部空间的儿童访谈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儿童户外活动与住区外部空间可供性相关分析
    4.1 住区外部空间对儿童户外活动的可供性转化
        4.1.1 住区外部空间的设计可供性
        4.1.2 住区外部空间对儿童户外活动的使用可供性
        4.1.3 住区外部空间对儿童户外活动的感知可供性
    4.2 儿童户外活动与外部空间要素的其他可供性分析
        4.2.1 外部空间要素对儿童户外活动的负面可供性
        4.2.2 外部空间要素对儿童户外活动的文化可供性
        4.2.3 外部空间要素对儿童户外活动的潜在可供性
    4.3 儿童户外活动内容评价
        4.3.1 儿童户外活动内容特征评价
        4.3.2 儿童户外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儿童友好型住区外部空间优化策略
    5.1 住区外部空间存在的儿童友好问题分析
        5.1.1 儿童群体的空间话语权局限
        5.1.2 外部空间的不可再生
        5.1.3 外部空间的特质缺失
    5.2 基于空间可供性的设计方法论
        5.2.1 遵循儿童身体尺度
        5.2.2 提升儿童具身认知
        5.2.3 关注环境多重尺度
    5.3 住区外部空间儿童友好优化策略
        5.3.1 住区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5.3.2 住区游园及组团绿地的空间再生
        5.3.3 儿童友好的专项活动场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2)以儿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自然教育的兴起
        1.1.2 亲子休闲农业的兴起与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论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相关论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相关论述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儿童自然教育相关理论
        2.1.1 儿童的定义及年龄分期
        2.1.2 自然教育及其相关概念
        2.1.3 自然教育的形成机制
        2.1.4 儿童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2.2 现代农业公园相关理论
        2.2.1 现代农业公园
        2.2.2 现代农业公园景观要素
    2.3 儿童与现代农业公园的关联性
        2.3.1 现代农业公园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
        2.3.2 儿童参与对现代农业公园的发展作用
3 以儿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公园活动类型及景观空间分析
    3.1 儿童自然教育活动案例
        3.1.1 日本Whole Earth自然学校
        3.1.2 美国谢尔比农场公园林间探索乐园
        3.1.3 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3.2 以儿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公园活动类型
        3.2.1 感知类活动
        3.2.2 实践类活动
    3.3 以儿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公园景观空间
        3.3.1 游赏型自然教育景观空间
        3.3.2 娱乐型自然教育景观空间
        3.3.3 体验型自然教育景观空间
        3.3.4 科普型自然教育景观空间
4 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
    4.1 案例选取标准
        4.1.1 区位条件良好,定位准确
        4.1.2 景观要素丰富,或有特点
        4.1.3 体验活动多元,主题鲜明
    4.2 案例介绍
        4.2.1 日本MOKUMOKU农场
        4.2.2 台湾飞牛牧场
    4.3 案例分析与总结
        4.3.1 景观要素分析
        4.3.2 活动策划分析
5 以儿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5.1 以儿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5.1.1 自然性原则
        5.1.2 适龄性原则
        5.1.3 感官性原则
        5.1.4 参与性原则
        5.1.5 安全性原则
    5.2 以儿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公园景观要素设计方法
        5.2.1 自然景观要素
        5.2.2 人工景观要素
        5.2.3 非物质景观要素
    5.3 以儿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公园景观空间设计策略
        5.3.1 生态的自然游赏景观
        5.3.2 创新的娱乐互动景观
        5.3.3 深度的素拓体验景观
        5.3.4 趣味的科普教育景观
6 实践案例—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6.1 场地分析
        6.1.1 项目概况
        6.1.2 上位规划
        6.1.3 现状分析
    6.2 整体景观规划设计
        6.2.1 目标定位
        6.2.2 设计策略
        6.2.3 整体规划布局
        6.2.4 景观结构
        6.2.5 功能分区
    6.3 长阳农场景观要素设计
        6.3.1 自然景观要素
        6.3.2 人工景观要素
        6.3.3 非物质景观要素
    6.4 长阳农场景观空间设计
        6.4.1 自然游赏景观
        6.4.2 娱乐互动景观
        6.4.3 素拓体验景观
        6.4.4 科普教育景观
    6.5 活动策划
        6.5.1 儿童自然教育活动策划
        6.5.2 儿童自然教育活动方案示例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件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 ——以X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概述
        2.1.1 乡村振兴
        2.1.2 农村留守儿童
        2.1.3 进城务工人员
    2.2 基本理论概述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 X镇外出务工人员概况及留守儿童成长现状
    3.1 X镇概况
    3.2 X镇外出务工人员概况
    3.3 X镇留守儿童成长现状
        3.3.1 X镇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3.3.2 X镇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
        3.3.3 X镇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
        3.3.4 X镇留守儿童安全现状
4 X镇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X镇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 隔代抚养导致家庭教育缺失
        4.1.2 亲子交流不畅导致价值观出现偏差
        4.1.3 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学业水平落后
        4.1.4 监护缺失带来安全问题
        4.1.5 陪伴缺失引发心理问题
    4.2 X镇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农村落后文化影响留守儿童价值观
        4.2.2 农村教育水平滞后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
        4.2.3 农村人才的流失对留守儿童造成负面影响
        4.2.4 农村产业落后与剩余劳动力外流导致留守儿童数量多
        4.2.5 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保障水平低
5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途径
    5.1 政府带动,大力弘扬本地传统文化
        5.1.1 借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筑牢农村留守儿童价值观
        5.1.2 营造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村居人文环境(孔子学堂)
    5.2 完善教育制度,优化校风家风
        5.2.1 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强化学校规范化教育
        5.2.2 倡导优良家风家教传承,筑牢家庭亲情教育
        5.2.3 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制度,提高留守儿童素质
    5.3 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返乡就业
        5.3.1 均衡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本地就业
        5.3.2 挖掘本地优势资源,重释乡村产业活力
        5.3.3 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增强发展活力
    5.4 发挥非政府组织力量,多方参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5.4.1 鼓励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
        5.4.2 打造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4.3 创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公益活动
    5.5 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破解农村留守儿童难题
        5.5.1 振兴乡村组织
        5.5.2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5.5.3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5.6 疫情之下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成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致谢

(4)儿童友好导向下的西安市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相关概念释义
        1.4.1 儿童、儿童权利、儿童友好
        1.4.2 社区、社区公共空间
        1.4.3 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
    1.5 国内外儿童友好型领域研究综述
        1.5.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5.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6 本章小结
2.儿童友好相关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
    2.1 儿童行为学理论研究
        2.1.1 儿童活动类型及行为特征
        2.1.2 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点、活动形式、空间及设施需求差异
        2.1.3 影响儿童活动偏好的因素分析
        2.1.4 儿童活动空间尺度
        2.1.5 儿童行为活动与社区公共空间的相互作用
    2.2 儿童心理学理论研究
        2.2.1 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2.2.2 儿童心理认知过程
        2.2.3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2.2.4 儿童心理特点总结
    2.3 环境心理学理论研究
    2.4 相关认知理论研究
        2.4.1 环境认知理论研究
        2.4.2 情景认知学理论研究
    2.5 儿童友好相关案例分析研究
        2.5.1 国外案例研究
        2.5.2 国内案例研究
    2.6 理论与案例分析研究总结
    2.7 本章小结
3.西安市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调研与分析
    3.1 调研概况
        3.1.1 调研对象概况
        3.1.2 调研方式确定
        3.1.3 调研时间要素确定
    3.2 社区公共空间调查
        3.2.1 单一式单位型社区调查分析
        3.2.2 混合式综合型社区调查分析
        3.2.3 物业式新型社区调查分析
    3.3 调查问卷分析与总结
    3.4 西安市碑林区现状调研结果总结
        3.4.1 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分要素分阶段特点总结
        3.4.2 碑林区社区内儿童日常活动总体特征
        3.4.3 碑林区儿童活动空间分析
    3.5 本章小结
4.西安市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指标构建
    4.1 西安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认知
        4.1.1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类型体系
        4.1.2 社区服务设施保障体系
    4.2 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原则及特征研究
        4.2.1 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原则
        4.2.2 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特征
    4.3 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影响因子
        4.3.1 与空间相关的因子
        4.3.2 与设施相关的因子
        4.3.3 与体制相关的因子
        4.3.4 其它相关的因子
    4.4 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体系建构
        4.4.1 综合评价层
        4.4.2 分项评价层
        4.4.3 详细评价层
        4.4.4 评价指标体系表
    4.5 本章小结
5.西安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测评
    5.1 测评方法
        5.1.1 SD语义分析法
        5.1.2 FCE综合评价法
        5.1.3 SD、FCE的综合运用
    5.2 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测评
        5.2.1 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测评表
        5.2.2 多参与者测评结果叠合
        5.2.3 测评结果
        5.2.4 综合评价法验证测评结果
    5.3 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要素测评结果分析
        5.3.1 点状空间需探索积极的活动空间形式,挖掘被遗忘的空地
        5.3.2 线状联结路径空间需搭建步行网络,界定人车路权
        5.3.3 面状空间需丰富空间形式,融入艺术元素
    5.4 本章小结
6.儿童友好导向下西安市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6.1 空间优化
        6.1.1 联结空间优化策略
        6.1.2 节点空间优化策略
        6.1.3 面域空间优化策略
    6.2 设施优化策略
        6.2.1 游戏设施优化
        6.2.2 服务设施优化
        6.2.3 环境小品设施优化
        6.2.4 交通设施优化
        6.2.5 夜间照明设施优化
    6.3 体制优化策略
        6.3.1 交通管制体制优化
        6.3.2 儿童参与体制优化
        6.3.3 运营管理体制优化
    6.4 其它优化策略
        6.4.1 光环境优化
        6.4.2 色彩优化
        6.4.3 提升社区感,营造家长对邻里安全的积极感知
    6.5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I 图片索引
附录-Ⅱ 表格索引
附录-Ⅲ 问卷
致谢

(5)基于儿童认知体验的新乡卫华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实地调查法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总结归纳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休闲农业
        2.1.2 儿童
        2.1.3 认知
        2.1.4 体验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休闲农业的研究现状
        2.2.2 儿童自然体验活动研究现状
    2.3 休闲农业基础理论
        2.3.1 休闲农业园的景观要素
        2.3.2 休闲农业园的可认知性
        2.3.3 休闲农业园的设计原则
第3章 儿童认知体验在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中的表达
    3.1 儿童认知体验活动解构
        3.1.1 儿童认知能力特点
        3.1.2 儿童在休闲农业园中的活动类型
    3.2 基于儿童认知体验的规划设计思路
        3.2.1 基于儿童认知体验的休闲农业园设计策略
        3.2.2 基于儿童认知体验的休闲农业园设计方向
    3.3 基于儿童认知体验的规划设计方法
        3.3.1 景观要素设计
        3.3.2 农业生产体验设计
        3.3.3 农民生活体验设计
第4章 相关案例分析
    4.1 日本三重县Mokumoku农场
        4.1.1 项目概况
        4.1.2 项目特点
        4.1.3 可借鉴之处
    4.2 台湾仙湖休闲农场
        4.2.1 项目概况
        4.2.2 项目特点
        4.2.3 可借鉴之处
第5章 新乡卫华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区位分析
        5.1.2 自然条件分析
        5.1.3 社会基础分析
        5.1.4 基址概况分析
    5.2 园区规划SWOT分析
        5.2.1 优势Strength
        5.2.2 劣势Weakness
        5.2.3 机遇Opportunity
        5.2.4 挑战Threats
    5.3 规划设计目标依据及指导思想
        5.3.1 规划依据和规划目标
        5.3.2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5.3.3 市场定位
        5.3.4 设计构思
    5.4 项目整体规划设计
        5.4.1 总体规划设计
        5.4.2 分区规划设计
        5.4.3 景观结构布局
        5.4.4 植物种植规划设计
        5.4.5 交通分析图
        5.4.6 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5.4.7 照明系统规划设计
    5.5 主要节点设计
        5.5.1 农业景观感官体验
        5.5.2 农业娱乐行为体验
        5.5.3 农业教育参与体验
    5.6 认知体验在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5.6.1 体验模式总结
        5.6.2 体验模式布局设计
    5.7 认知体验在休闲农业园运营活动中的应用
        5.7.1 娱乐、休闲活动策划
        5.7.2 农产品体验营销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习得视角下藏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人类学探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视角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藏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习得的途径
    (一)内部因子
        1.基于生活经验的模仿
        2.出现图书的关键期
        3.对事与物的认知
    (二)外部因子
        1.游戏中的合作
        2.情境中的交流
        3.环境创设中浸透的文化
二、是什么影响了藏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的习得
    (一)影响语言习得的能力水平——环境因素
    (二)语言习得的基础与效果保证——语言输入
    (三)有关语言习得的顺序与速度——个体差异
    (四)语言习得的最终目的——第二语言输出
三、藏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习得的反思
    (一)天性和教养之争
    (二)学习与习得之争
    (三)语用与语境之争
四、藏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习得的未来愿景
    (一)重视儿童语言学习的早期发展规律
    (二)促进藏汉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
    1.3 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动漫元素与儿童活动空间的概述
    2.1 动漫元素分析
        2.1.1 动漫元素的界定
        2.1.2 动漫的视觉元素构成
        2.1.3 动漫元素的视觉表现风格
        2.1.4 动漫元素的艺术特征
        2.1.5 动漫与儿童的关系
    2.2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相关概念
        2.2.1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界定
        2.2.2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类型
        2.2.3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特点
    2.3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动漫元素的应用方式
    2.4 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契合性
        2.4.1 与儿童成长需求相契合
        2.4.2 与设计需求相契合
        2.4.3 与空间氛围相契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动漫元素分析
    3.1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动漫元素的提取来源
        3.1.1 动画或漫画
        3.1.2 游戏
        3.1.3 独立的卡通形象
    3.2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动漫元素的表达手法
        3.2.1 符号化表达
        3.2.2 局部表达
        3.2.3 整体表达
        3.2.4 情景再现
    3.3 在不同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动漫元素的应用特点
        3.3.1 在游乐场及儿童公园中的应用特点
        3.3.2 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特点
        3.3.3 在居住区中的应用特点
        3.3.4 在广场街道及其他隐藏空间的应用特点
    3.4 动漫元素在儿童活动空间中的价值
        3.4.1 提高儿童综合素质
        3.4.2 给予情感上的满足
        3.4.3 营造文化氛围
        3.4.4 体现城市关怀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现状分析
    4.1 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现状
    4.2 案例分析——浙江安吉hello Kitty乐园
        4.2.1 项目背景
        4.2.2 设计理念
        4.2.3 区域块划分
        4.2.4 空间中的动漫角色及故事设定分析
        4.2.5 动漫元素在空间中的结合
    4.3 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问题
        4.3.1 动漫元素“外来化”
        4.3.2 故事线路单薄
        4.3.3 元素设计缺乏创意呈现方式
        4.3.4 环境氛围营造不足
    4.4 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问题现状的因素分析
        4.4.1 国产动漫的生命周期短暂
        4.4.2 设计制作成本被压缩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路径
    5.1 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
        5.1.1 时代性
        5.1.2 准确性
        5.1.3 标识性
        5.1.4 融合性
    5.2 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策略
        5.2.1 动漫主题的“本土化”
        5.2.2 增加空间叙事性
        5.2.3 空间氛围的表现
        5.2.4 多样化设计手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少年儿童价值观概述
    一、价值与价值观
        (一)价值的内涵及特征
        (二)价值观与价值观念
    二、少年儿童概念的界定
        (一)自然意义上的少年儿童概念
        (二)学理意义上的少年儿童概念
        (三)法律意义上的少年儿童概念
        (四)本文研究意义上少年儿童概念的确定
    三、少年儿童的价值观
        (一)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历史时代性
        (二)少年儿童的价值目标与价值评价
第二章 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及思想资源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为基础
        (一)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
        (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人的本质与需要理论
    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三、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来源
    四、对现代西方价值观念的甄别和借鉴
第三章 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现状调研分析
    一、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现状调研程序
        (一)问卷设计的原则
        (二)问卷内容的设计
        (三)问卷调研的实施和开展
    二、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现状调研结果
        (一)经济价值观趋向理性独立
        (二)政治价值观主流端正,政治参与意识积极主动
        (三)道德价值观认知积极准确但实践存在偏差
        (四)人生价值观积极健康注重实现自我价值
        (五)文化价值观多元且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六)人际价值观中同伴关系相对融洽,代际关系仍有隔阂
        (七)生命价值观中整体态势良好,但存在漠视生命的行为
    三、少年儿童价值观的纵向变迁
        (一)道德品质更为积极向上
        (二)学习动机整体务实明确,社会责任感降低
        (三)幸福观存在向个人偏移倾向
        (四)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双赢并重
        (五)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价值判断更为明晰
    四、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现状的总体分析
        (一)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的特点
        (二)成长中的价值困惑和行为偏差
第四章 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个体因素分析
        (一)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
        (二)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
        (三)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二、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家庭因素分析
        (一)家庭结构和职能的转变
        (二)家庭情感关怀需求的增强
        (三)家庭教育方式改善的需要
        (四)家长行为的榜样示范
    三、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学校因素分析
        (一)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应协同开展
        (二)价值观教育内容有待完善和优化
        (三)教育方式单一且缺乏主动性
    四、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社会因素分析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影响少年儿童价值观发展
        (二)现代化建设成就激励少年儿童价值观提高
        (三)经济全球化引起少年儿童价值观的碰撞
        (四)“互联网+”时代加速少年儿童价值观的更新
第五章 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完善与探索
    一、关注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点
        (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二)内在的本质性与外在的愉悦性结合
        (三)价值理想的进步性与现实进程的曲折性结合
    二、增强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的理论魅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贯穿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全过程
        (二)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内容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内容应兼具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
        (四)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应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内容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价值观教育环境
        (一)提升家长素养,树立正确成才观
        (二)增强了解,促进亲子情感交流
    四、增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教化力
        (一)价值观教育应落实“全程育人、全科育人”
        (二)真“情”关爱,增强少年儿童对价值理念的情感认同
        (三)健全学校价值观教育评价
        (四)基于建构主义的价值观教育教学方式创新
        (五)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多管齐下”与载体优化
    五、优化社会价值观教育环境
        (一)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二)提升大众传媒信息的公信力
        (三)增强网络价值观教育的整合和监管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现状调查问卷

(9)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对象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1.2 研究内容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内容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3.1 研究意义
        1.3.2 学术和应用价值
    1.4 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1.4.1 研究的理论依据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儿童活动行为特征及环境需求
    2.1 儿童的环境认知心理
        2.1.1 环境行为公式
        2.1.2 儿童的环境认知
    2.2 .儿童的行为特征
        2.2.1 儿童的行为
        2.2.2 儿童的行为特征
        2.2.3 儿童常见的行为习惯
    2.3 儿童行为与空间的关系
        2.3.1 行为与空间
        2.3.2 空间对于儿童行为的影响
    2.4 儿童的活动行为对空间的需求
        2.4.1 “儿童友好城市”层面
        2.4.2 儿童身心发展层面
        2.4.3 儿童的活动行为对空间的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儿童创造力及其影响因素
    3.1 关于儿童创造力
        3.1.1 儿童创造力的定义
        3.1.2 有创造力的儿童的特征
        3.1.3 儿童创造力的价值
        3.1.4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规律
    3.2 儿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3.2.1 儿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2 空间环境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空间设计研究
    4.1 研究分析方法
        4.1.1 德尔菲法
        4.1.2 技术路线
    4.2 研究的过程及结论
        4.2.1 影响变量儿童创造力的变量筛选及评估
        4.2.2 基于建筑学视角下的应对措施
        4.2.3 儿童喜爱的环境空间调查及结论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于儿童创造力培养的设计案例分析
    5.1 日本大阪KM幼儿园
    5.2 丹麦约林中心图书馆
    5.3 长沙中航城“山水间”公园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空间设计手法
    6.1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空间设计原则
        6.1.1 多样性原则
        6.1.2 可互动参与性原则
        6.1.3 寓教于乐原则
        6.1.4 挑战性原则
        6.1.5 安全舒适性原则
    6.2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空间设计手法
        6.2.1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室内空间设计手法
        6.2.2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室外空间设计手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内容及成果
    7.2 本研究的难点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7.4 本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呼和浩特市居住区中儿童活动场地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儿童游戏场的理论现状
        1.3.2 国外儿童游戏场的发展现状
        1.3.3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文献归纳法
        1.5.2 实地考察法
        1.5.3 问卷调查法
2 相关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儿童
        2.1.2 城市居住区
        2.1.3 活动场地
        2.1.4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的有关规章
        2.1.5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的特性
        2.1.6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的作用
    2.2 儿童的年龄分组与心理、行为特征
        2.2.1 婴儿期(1-3周岁)
        2.2.2 幼儿期(4-6岁)
        2.2.3 童年期(7-12岁)
        2.2.4 不同年龄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分析
3 呼和浩特市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调查分析
    3.1 调查内容与案例选析
    3.2 调查研究地概况分析
        3.2.1 桥华世纪村概况
        3.2.2 中海锦绣城概况
        3.2.3 兴泰御都概况
    3.3 实地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的设施分析
        3.3.2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的地理位置分析
        3.3.3 设置规模及铺装样式分析
        3.3.4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的环境绿化分析
    3.4 访问交流调查结果与分析
    3.5 居住区儿童游戏场设施的维护情况
    3.6 总结调查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3.6.1 总结现状及存在问题
        3.6.2 提出建议
4 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途径及遵循的原则
    4.1 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具体做法
        4.1.1 儿童活动场地的选址
        4.1.2 丰富儿童活动场地设施
        4.1.3 老年活动区与儿童活动区合理结合
        4.1.4 优化绿化环境
        4.1.5 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设置
    4.2 解决当前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4.2.1 场地选址要考虑客观因素的影响
        4.2.2 设施的丰富性原则
        4.2.3 设计的可行性原则
        4.2.4 充分考虑主要服务对象
        4.2.5 协调性原则
        4.2.6 整体性原则
        4.2.7 安全方便性原则
5 创新性设计
    5.1 “主题式”活动场地
    5.2 利用自然元素丰富娱乐设施
    5.3 设计特色园林小品
        5.3.1 特色建筑物
        5.3.2 主题座椅
        5.3.3 地上、墙体绘画
        5.3.4 个性垃圾箱
        5.3.6 照明装置
6 结语与展望
    6.1 结语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为儿童成长发展创造更优化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儿童友好型住区外部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 张勖媛.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2]以儿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D]. 聂蕾.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 ——以X镇为例[D]. 陈祥猛.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4]儿童友好导向下的西安市碑林区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 李爱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基于儿童认知体验的新乡卫华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D]. 刘佳林.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7)
  • [6]习得视角下藏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人类学探查[D]. 马玲娜.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动漫元素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 宋茜茜.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8]新时代少年儿童价值观研究[D]. 秦晶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9]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 周慧星. 深圳大学, 2019(09)
  • [10]呼和浩特市居住区中儿童活动场地的调查与研究[D]. 曹越.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优的环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