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西泮的血药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史长城,叶健,卓广超,楼江,李晴宇,林能明[1](2021)在《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利鲁唑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中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8∶62,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55 nm,进样量为20μL。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10例使用伏立康唑患者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伏立康唑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2~20.0μg/mL(r=0.999 6),定量下限为0.2μ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7%(n=6或n=18),准确度平均值为98.59%~106.18%,提取回收率平均值为86.77%~89.86%(RSD<4%,n=6),稳定性试验实测结果与理论值的偏差在±15%内。10例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为0.34~5.04μg/mL。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快速、高效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HPLC法。
邢相宜[2](2021)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及肿瘤患者真实世界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方法,收集三甲医院肿瘤患者进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和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明确血药浓度与疗效和安全性的关系,为合理使用伏立康唑提供参考。分析肿瘤患者进行伏立康唑TDM的案例,为伏立康唑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方法:1.建立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HPLC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5 nm,进样量为10μL;血浆样品经乙腈蛋白沉淀分离处理,样本分析时间为10 min。2.应用该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院肿瘤患者进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用药情况和治疗过程。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用Graph Pad 8.0绘制相关图片。3.对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3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指导肿瘤患者使用伏立康唑的个体化治疗。结果:1.建立了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专属性高,血浆样品经处理后其内源成分对伏立康唑的测定无干扰,出峰时间在10 min左右。最低检测浓度为0.21μg·m L-1,回归方程为:Y=3.9726X-0.7285(R2=0.9988),线性范围为0.21μg·m L-1-16.88μg·m L-1。日内精密度的RSD在0.33%-2.62%之间,日间精密度的RSD在2.05%-6.47%之间,相对回收率在99.22%-101.07%之间,绝对回收率在102.05%-111.50%,血浆样品在室温4 h、-20℃条件下反复冻融3次和-20℃温度下保存7 d条件下稳定性考察结果的RSD均<7%。2.本研究共纳入肿瘤患者99人,男性患者45人,女性患者54人。对99例肿瘤患者的监测结果进行t检验显示男性患者血药浓度普遍高于女性患者(P<0.05);肝功能指标中AST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显着相关(P<0.05),中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显着相关(P<0.05);不同给药方式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结果无相关性;血药浓度结果与年龄、体重、用药时间分别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伏立康唑联合PPIs的患者血药浓度普遍比未联用的高(P<0.01),通过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和多重比较法分析结果显示伏立康唑联合碳青霉烯类与多肽类抗菌药物治疗时,血药浓度水平较高。对各浓度范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用SPSS交叉量表行趋势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5.5μg·m L-1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血药浓度在1-5.5μg·m L-1范围内者治疗有效率高于血药浓度<1μg·m L-1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例血药浓度高达8.42μg·m L-1,通过TDM调整给药剂量,使伏立康唑血药浓度降至5.42μg·m L-1,从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通过TDM发现一例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相互作用使得伏立康唑血药为7.54μg·m L-1患者,停用奥美拉唑继续抗真菌治疗,血药浓度维持在3.21μg·m L-1,取得良好疗效;发现一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为7.10·μg·m L-1导致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通过TDM减少给药剂量,血药浓度降至3.71μg·m L-1,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结论:1.建立的HPLC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可用于临床中伏立康唑血清样品分析。2.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在肿瘤患者中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且血药浓度与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显着关联性,需积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3.通过实际典型案例分析表明动态监测血药浓度,根据TDM结果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伏立康唑在肿瘤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具有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药师给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智勇刚[3](2019)在《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治疗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HPLC)测定人血浆拉莫三嗪浓度的方法,应用于癫痫患者的个体化治疗。2.建立癫痫患者药物治疗管理(MTM)的模式,并对进行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测定的癫痫患者开展MTM服务,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疗效,为开展癫痫药物咨询门诊做准备。3.系统评价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对丙戊酸钠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使用Symmetry RP-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4:66,V/V),流速为1.5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08nm,进样量20μL。以氯硝西泮为内标,用乙腈萃取血清样品,流动相复溶后进样测定拉莫三嗪的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47例服用拉莫三嗪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分析拉莫三嗪单用、联合酶抑制剂、联合酶诱导剂三组患者血药浓度差异,三组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关系,并观察三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2.临床药师按照“患者信息收集、药物治疗相关问题(MRPs)的分析评估、干预计划的制定、干预计划的执行、随访”五个步骤为这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管理服务。3.以“丙戊酸”、“癫痫”、“拉莫三嗪”为主题词,检索Pub 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月。获得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对丙戊酸钠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为拉莫三嗪替换治疗,对疗效、安全性、血药浓度进行评价,采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评价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0.53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提取回收率85.46%94.42%,方法回收率为94.96%104.04%,日内、日间RSD均<5.00%。47位患者共进行了61次有效的血药浓度测定,拉莫三嗪联合酶抑制剂组的血药浓度显着高于LTG单药组(p<0.05),拉莫三嗪联合酶诱导剂组的血药浓度显着低于LTG单药组(p<0.05)。三组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均呈线性相关。拉莫三嗪单药组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为45.71%,拉莫三嗪联合酶抑制剂组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为60%,拉莫三嗪联合酶诱导剂组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为16.67%。患者有效率为87.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66%。2.47位患者共确认了81个药物治疗相关问题(MRPs),解决了58个MRPs,依从性差的患者比例由25.9%下降到4.25%。3.Meta分析共纳入9篇文献,全部为中文文献,742例患者。结果显示,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拉莫三嗪替换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皮肤附件、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化系统(P=0.0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拉莫三嗪添加治疗过程中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明显优于拉莫三嗪替换治疗(P<0.00001)。结论:1.本实验方法简单,重复性好,能快速精确测定人血浆拉莫三嗪浓度。LTG血药浓度受联合用药影响大,经验用药血药浓度达标率较低。2.在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下,可以准确评估给药剂量存在的问题,通过MTM可以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疗效。3.Meta分析结果显示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拉莫三嗪替换治疗,用药安全方面,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拉莫三嗪替换治疗较低。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该结论有待于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许秋霞,庄奕筠,高雅莉,吴冰冰,张吟[4](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血药浓度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在生物体血浆中浓度的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色谱条件模式、血浆样品的前处理和内标物的筛选等,为临床紫杉醇血药浓度的监测提供简便、灵敏度好、专属性强、精确度高的研究方法。
刘恒[5](2019)在《南五味子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LC-MS/MS法测定南五味子中三种木脂素的含量,并进行体内外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南五味子的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从代谢产物中发现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MS)测定不同产地南五味子中三种木脂素成分含量。2、利用质谱多反应监测技术(MRM)对大鼠、人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的五味子甲素进行酶代动力学研究。3.利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对五味子甲素在肝微粒体温孵液及大鼠给药血浆和尿液中的原药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测定。4.进行南五味子浸膏给药后的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1、不同产地南五味子中三种木脂素成分的测定12个产地南五味子中的五味子甲素含量均值为4050.58±360.90μg·g-1、五味子醇甲77.00±15.33μg·g-1、五味子乙素含量为71.34±56.75μg·g-1,且不同产地上述三种成分的含量差异显着。2、五味子甲素在大鼠及人肝微粒体中的酶代谢动力学研究对肝微粒体温孵体系进行了优化,不同浓度的五味子甲素在大鼠及人肝微粒体中的t1/2均小于0.8 min;其内在清除率(CLint)为19.9144.03mL*min-1*g-1pro之间,说明其代谢速率高。3、五味子甲素体内外代谢产物分析在大鼠、人肝微粒体中都检测到11种代谢产物,所有代谢产物的保留时间都低于原药,说明代谢产物极性较大,其中M6、M13均有3个同分异构体;M12、M9、M5、M2有2个同分异构体,12种代谢产物中有6个峰面积较大;在大鼠血浆、尿液中只检测到4种代谢产物,为这6个峰面积较大的代谢产物中的4种。其中M11的峰面积最大,后经鉴定为五味子醇甲。4、液质联用法用于南五味子主要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测定血药浓度的LC-MS/MS法,测定方法符合规范要求。五味子甲素吸收快,0.5-1h即达到高峰值,在不同大鼠之间浓度差异大,所有大鼠都有双峰现象,其AUC(0-t)为259.04μg/L*h;t1/2为6.54h。其半衰期比肝微粒体的半衰期长,可能与肝肠循环有关。南五味子浸膏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极低,但浸膏给药后,其药时曲线与五味子甲素高度同步,同样有双峰现象,其AUC(0-t)更大,为316.86μg/L*h,为五味子甲素的1.22倍;说明五味子甲素在体内被迅速地代谢为五味子醇甲。结论:1.五味子甲素是南五味子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但其半衰期极短,成药性较差。2.五味子甲素在大鼠体内有11种代谢产物,其中部分代谢产物有2-3个同分异构体;大鼠肝微粒体中6个代谢产物峰面积较大,只有其中峰面积-时间曲线平稳或上升的4个代谢产物在给药大鼠血浆中能测到。因此,肝微粒体体外代谢研究能为从代谢产物中寻找具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提供信息。3.南五味子浸膏给药,五味子甲素的半衰期长,可能是由于肝肠循环造成的;五味子甲素被代谢为五味子醇甲,且五味子醇甲的AUC比原药更大。
曹银,梁俊,夏清荣,单锋,柳杨,王金亮,戴彪[6](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地西泮血药浓度及临床监测》文中指出目的建立人血清中地西泮浓度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用该法测定临床病人静脉滴注地西泮后的血药浓度。方法人血清样品采用正戊烷萃取进行分析。色谱柱: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四甲基乙二胺-冰醋酸(670∶330∶2.2∶1.76),柱温:40℃,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μL。以氯氮平作为内标物。结果地西泮在101 200μg·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47),定量下限为10μg·L-1。地西泮的高、中、低3种浓度相对平均回收率>95%,提取回收率均>70%,日内、日间的RSD均<15%(n=5)。地西泮稳定性考察RSD均<15%(n=5)。地西泮线性方程:Y=2 205.2X+1 876.1(r=0.998 47)。临床20例病人分别滴注地西泮20 mg,1 d 2次,前5 d早晨治疗前采血均检测出地西泮血药浓度。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人血清中地西泮血药浓度监测,并为临床病人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杨婷,陈璐璐,胡伟,朱熙,刘丽萍,杨雅茹[7](2016)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伏立康唑药物浓度》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VRC)浓度,并用于临床上该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4.6×100 mm,2.7μm),流速1 ml/min,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45∶5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柱温40℃。结果 VRC及地西泮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52和4.06 min;血清中VRC线性范围为0.1212.0μg/ml(r=0.9999),定量下限为0.12μg/ml,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9%,日间精密度RSD均<2.1%,低、中、高3个浓度方法回收率为98.39%、101.16%和96.63%。结论该方法用于VRC的血药浓度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良好,节约时间等优点。
郭志磊,范捷,于洋[8](2016)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地西泮、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和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地西泮、奥沙西泮、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哒唑仑浓度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中地西泮、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内标,血浆样品经Cleanert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柱温:30℃,流速:1.2mL·min-1,检测波长:308 nm,进样量:30μL。结果:地西泮、奥沙西泮、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哒唑仑标准曲线范围分别为0.520,0.210,0.540,0.520 mg·L-1,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5,0.2,0.5,0.5 mg·L-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8.32%93.77%,86.14%91.80%,87.55%92.53%,88.69%92.30%,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测定结果可靠,适用于地西泮、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的检测。
范玲,于栋伟[9](2015)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监测血药浓度的方法,具有定量准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高等优点。HPLC法监测抗癫痫药物(咪达唑仑、硝西泮、地西泮等)、抗肿瘤药物(异环磷酰、甲氨蝶呤、依托泊苷等)、抗感染药物(齐多夫定、奈韦拉平、利福平等)、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血药浓度的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回收率、日内及日间回收率,对临床个体化给药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周波林[10](2014)在《一阶导数紫外光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地西泮的血药浓度》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地西泮浓度的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为临床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在240.0 nm波长处测定人血浆中地西泮浓度。结果地西泮在5.3531.85μg/m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D=1.241×10-3C+3.0706×10-4(r=0.9979);平均回收率为100.85%,RSD=1.88%(n=6)。结论该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适用于地西泮血药浓度的监测。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西泮的血药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西泮的血药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1)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3 血浆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溶液的配制 |
2.2.1 对照品溶液 |
2.2.2 内标溶液 |
2.3 血浆样品的处理 |
2.4 专属性考察 |
2.5 干扰试验 |
2.6 线性与定量下限考察 |
2.7 精密度与准确度试验 |
2.8 提取回收率考察 |
2.9 稳定性试验 |
2.1 0 残留效应考察 |
2.1 1 测定方法的应用 |
3 讨论 |
(2)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及肿瘤患者真实世界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 |
1.1 仪器与试药 |
1.1.1 仪器 |
1.1.2 试药 |
1.2 方法与结果 |
1.2.1 色谱条件 |
1.2.2 标准溶液配制 |
1.2.3 血浆样品预处理 |
1.2.4 方法学考察 |
1.2.4.1 专属性考察 |
1.2.4.2 标准曲线 |
1.2.4.3 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 |
1.2.4.4 稳定性试验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在肿瘤患者中的真实应用分析 |
2.1 资料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1.1 收集资料 |
2.1.1.2 疗效的评估 |
2.1.2 研究方法 |
2.1.2.1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
2.1.2.2 色谱条件 |
2.1.3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纳入患者基本信息 |
2.2.2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
2.2.3 伏立康唑给药途径与血药浓度 |
2.2.4 体重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
2.2.5 肝功能指标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
2.2.6 血常规指标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
2.2.7 合并用药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 |
2.2.7.1 PPIs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 |
2.2.7.2 抗菌药物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 |
2.2.8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
2.2.9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
2.2.9.1 患者治疗有效率 |
2.2.9.2 真菌葡聚糖的变化 |
2.3 讨论 |
2.3.1 伏立康唑TDM与合理用药 |
2.3.1.1 安全性 |
2.3.1.2 有效性 |
2.3.2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 |
2.3.2.1 性别 |
2.3.2.2 给药途径 |
2.3.2.3 体重 |
2.3.2.4 肝功能 |
2.3.2.5 炎症 |
2.3.2.6 合并用药 |
2.3.2.6.1 伏立康唑与质子泵抑制剂合并用药 |
2.3.2.6.2 伏立康唑与抗菌药物合并用药 |
2.4 小结 |
第三章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3 例典型案例分析 |
3.1 典型案例分析 |
3.1.1 案例一 |
3.1.2 案例二 |
3.1.3 案例三 |
3.2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治疗药物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治疗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 拉莫三嗪概述 |
1.1 LTG药代动力学特点 |
1.2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
1.3 LTG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及血药浓度监测意义 |
2 治疗药物监测(TDM) |
2.1 TDM概述 |
2.2 我国医疗机构开展TDM的现状 |
2.3 开展TDM的必要性 |
3 药物治疗管理(MTM) |
4 循证药学 |
4.1 循证药学概述 |
4.2 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Meta分析研究现状 |
第一章 HPLC法测定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结果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LTG血药浓度分析方法的建立 |
1.2 LTG血药测定的临床应用 |
2 结果 |
2.1 LTG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验证 |
2.2 临床应用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实验方法的讨论 |
3.2 临床应用的讨论 |
第二章 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监测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实践 |
1 临床药师开展MTM的工作流程 |
1.1 患者信息收集 |
1.2 药物治疗相关问题(MRPs)的分析评估 |
1.3 干预计划的制定 |
1.4 干预计划的执行 |
1.5 随访 |
1.6 临床药师开展MTM的工作流程图(见图2-1) |
2 MTM评价指标 |
2.1 MTM的过程结局 |
2.2 MTM的患者临床结局 |
3 MTM实施的效果 |
3.1 确认及解决MRPs的情况 |
3.2 疗效改善、不良反应评估及处理 |
4 讨论 |
第三章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丙戊酸钠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文献资料提取 |
1.4 文献的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
2.3 总有效率 |
2.4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
2.5 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 |
2.6 拉莫三嗪血药浓度 |
2.7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1 LTG添加治疗的有效性 |
3.2 LTG添加治疗的安全性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血药浓度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色谱条件 |
1.1 固定相 |
1.2 流动相 |
1.3 柱温、测定波长 |
2 血浆样品的前处理 |
2.1 蛋白沉淀法 |
2.2 固相萃取法 |
2.3 液液萃取法 |
2.3.1 叔丁基甲醚作萃取剂: |
2.3.2 乙醚作萃取剂: |
2.4 内标法 |
2.5 外标法 |
3 小结 |
(5)南五味子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不同产地南五味子中三种木脂素成分的测定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色谱、质谱检测条件 |
2.2 对照品储备溶液的配制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 方法学研究 |
2.5 各地样品含量测定 |
3 结果 |
3.1 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结果 |
3.2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3.3 精密度试验 |
3.4 稳定性考察 |
3.5 重复性试验 |
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
3.7 不同产地样品含量测定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五味子甲素在大鼠及人肝微粒体的酶代谢动力学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溶液配制 |
2.2 色谱条件 |
2.3 质谱检测条件 |
2.4 肝微粒体温孵条件及样品处理方法 |
2.5 不同浓度甲醇对肝微粒体酶活性的影响 |
2.6 五味子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考察 |
2.7 方法学考察 |
2.7.1 专属性 |
2.7.2 标准曲线 |
2.7.3 准确度、精密度实验 |
2.7.4 基质效应 |
2.7.5 稳定性试验 |
2.8 大鼠、人肝微粒体酶动力学参数测定 |
2.9 体外半衰期(t1/2)与内在清除率(CLint)的计算 |
3 结果 |
3.1 方法学考察 |
3.2 五味子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考察 |
3.3 不同浓度甲醇对肝微粒体酶活性的影响 |
3.4 五味子甲素剩余底物水平-时间曲线 |
3.5 体外半衰期(t_(1/2))与固有清除率(CL_(int))的计算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五味子甲素体内外代谢产物分析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溶液配制 |
2.2 微粒体温孵条件及样品处理方法 |
2.3 色谱条件、质谱条件 |
2.4 灌胃用五味子甲素溶液的配制 |
2.5 大鼠给药、取血、取尿液及样品处理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液质联用法用于南五味子主要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材料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色谱条件、质谱条件 |
2.2 对照品储备溶液的配制 |
2.3 对照品工作溶液配制 |
2.4 标准血浆样本的制备与处理 |
2.5 方法学验证 |
2.6 南五味子浸膏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
2.7 药代动力学实验 |
2.8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色谱条件的优化结果 |
3.2 方法学验证结果 |
3.3 南五味子浸膏含量测定结果 |
3.4 南五味子浸膏灌胃的药动学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南五味子抗肝损伤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伏立康唑药物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1.2 色谱条件 |
1.3 溶液的配制 |
1.4 血清样品的处理 |
2 结果 |
2.1 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 |
2.2 方法专属性 |
2.3 精密度试验 |
2.4 回收率试验 |
2.5 稳定性试验 |
2.5.1 室温稳定性 |
2.5.2 进样室放置稳定性 |
2.5.3 冻融条件下血清样品的稳定性 |
2.5.4长期稳定性 |
2.6 方法学应用 |
3 讨论 |
(8)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地西泮、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和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2 方法和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样品处理 |
2.4 方法专属性 |
2.5标准曲线的制备 |
2.6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
2.7 稳定性实验 |
2.8 临床应用及分析 |
2.8.1 血样收集 |
2.8.2 样品测定结果 |
3 讨论 |
(9)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抗癫痫药物 |
2抗肿瘤药物 |
3抗感染药物 |
4免疫抑制剂 |
5其他药物 |
(10)一阶导数紫外光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地西泮的血药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测定条件及吸收光谱的选择 |
2.1.1 溶液的制备 |
2.1.1. 1 血浆样品溶液的制备 |
2.1.1.2地西泮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1.1. 3 阴性对照液的制备 |
2.1.2 零阶紫外扫描光谱 |
2.1.3 一阶导数光谱及测定波长的选择 |
2.2 线性关系考察 |
2.3 回收率试验 |
2.4 精密度试验 |
2.5 稳定性试验 |
2.6 重复性试验 |
3 讨论 |
3.1 检测方法的选择 |
3.2 测定波长的选择 |
3.3 血浆蛋白沉淀剂的选择 |
3.4 方法学研究 |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西泮的血药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 [1]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J]. 史长城,叶健,卓广超,楼江,李晴宇,林能明. 中国药房, 2021(20)
- [2]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及肿瘤患者真实世界应用分析[D]. 邢相宜. 大理大学, 2021(09)
- [3]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治疗管理[D]. 智勇刚.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血药浓度的研究进展[J]. 许秋霞,庄奕筠,高雅莉,吴冰冰,张吟. 海峡药学, 2019(08)
- [5]南五味子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刘恒.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地西泮血药浓度及临床监测[J]. 曹银,梁俊,夏清荣,单锋,柳杨,王金亮,戴彪. 安徽医药, 2017(02)
- [7]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伏立康唑药物浓度[J]. 杨婷,陈璐璐,胡伟,朱熙,刘丽萍,杨雅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19)
- [8]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地西泮、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和临床应用[J]. 郭志磊,范捷,于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10)
- [9]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 范玲,于栋伟. 山东医药, 2015(32)
- [10]一阶导数紫外光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地西泮的血药浓度[J]. 周波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