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时代”与“未文明”时代:重读恩格斯《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

“文明时代”与“未文明”时代:重读恩格斯《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

一、“文明时代”与“不文明”的时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重读(论文文献综述)

于倩雯[1](2021)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凌乐祥[2](2021)在《恩格斯的两性关系演进理论及其当代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在客观评价前人家庭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考查了人类历史上家庭形式和婚姻制度的演变,指出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促成了家庭形式的历史演变过程,私有制的出现则从根本上影响了人类两性关系的发展变化。恩格斯的两性关系演进理论对分析嫖娼卖淫、婚外情、金钱婚姻和离婚等当代社会问题有重要的启示。

袁孟兰[3](2021)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妇女解放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以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为蓝本,是恩格斯在马克思研究手稿基础上进行研究并最终成型的着作。《起源》是恩格斯的经典着作之一,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进行阐述和剖析社会问题,书中蕴含丰富的妇女解放思想。通过剖析《起源》一书,总结出了恩格斯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背景,妇女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中的地位及作用,抓住了妇女解放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明确了恩格斯的妇女解放之路是发展现代化大工业、将家务劳动转变为公共事业、肯定家务劳动带来的经济价值。《起源》中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举足轻重,而且对妇女解放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恩格斯在《起源》中,从人类发展历史的角度对妇女的解放进行了阐述和论证,根据对史前人类的研究成果来看,结合妇女与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联系分析,打破了女性地位一直低于男性地位的封建理论。文章首先从思想渊源、客观条件两个方面,对《起源》中女性解放思想产生的条件进行了深刻分析。每一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起源》中的妇女解放思想,源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相关妇女论述和摩尔根的人类学思想,具有特定的阶级条件、理论条件和社会条件。其次从哲学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出发,《起源》对妇女在家庭、私有制和阶级国家中的地位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妇女解放和共产主义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以生育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为研究重点,为妇女的解放指明了道路。《起源》这本着作从全人类的解放和发展的整体性出发,为以后的妇女解放提供了研究的蓝本。在文章最后,从《起源》中的妇女解放思想出发,论述了其中的妇女解放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研究价值,并从家务劳动、婚姻观念和社会就业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妇女解放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对妇女解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不仅从理论和现实上说明了《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而且进一步说明了《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对当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证实了恩格斯在《起源》一书提出的妇女解放道路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可行性。通过对《起源》这本着作中妇女解放思想的研究,再结合今天中国妇女在家庭、婚恋以及职场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争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妇女解放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熊峥[4](2021)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两种生产理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两种生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是由马克思晚年借助摩尔根等人提供的早期人类社会的资料,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出的新的阐释,再由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明确出两种生产理论的定义。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根据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积累的新材料,特别是摩尔根所提供的大量实际材料和研究成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系统考察了原始社会的婚姻状况、家庭形式、经济与政治的特点,以比较完整的形式,阐述了两种生产的理论。文中以两种生产制约着一定历史时代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制度为中心,首先对两种生产理论的概念形成脉络进行论述,结合理论内核,对两种生产理论现实价值做出了阐释。文中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哲学文本开始论述,再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等经济学文本进行论述,最后对《古代社会》、《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人类学文本进行论述,逐步探讨了两种生产理论形成的过程,证明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部分是对两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核,即两种生产对一定时代和一定地区人们的社会制度产生制约作用的基础上,对两种生产理论在三个历史时代和五种婚姻制度中分别起到的作用进行一个梳理。首先是两种生产理论在蒙昧时代体现为人自身的生产对社会制度的主要制约作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发挥有限地制约作用,两种生产一起促使人类从蒙昧走向野蛮。而后在野蛮时代,人自身的生产对社会制度虽然还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明显不如蒙昧时代,与此同时,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对社会制度的制约作用逐渐变大。当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之后,私有制和交换、财产差别、使用他人劳动等因素说明,物质生活资料的制约作用在此时到达了顶峰。论述完三个历史时代的的影响后,是两种生产理论对物种婚姻制度影响,大体上与三个时代类似,也是人自身的生产从重到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轻到重的过程,最后,第二部分还尝试讨论了文明时代瓦解后,两种生产理论可能会发生的变化。第三部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经济政策制定时对两种生产理论的应用,两种生产理论存在于新发展理念引导下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供给侧改革、深化改革开放、国内外双循环,乡村振兴等等各个方面。此外,两种生产理论在女性主义、女性解放和人口理论等方面被广泛研究。

胡月庆[5](2021)在《恩格斯以自由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郑丽慧[6](2021)在《恩格斯的国家起源观及其当代价值 ——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研究文本》文中认为国家起源是正确认识国家本质、国家职能等核心问题的关键所在。百年前,受限于人类历史学、考古学等多门社会历史学科知识的匮乏,当时学界关于国家起源这一课题的探讨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恩格斯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资产阶级国家理论的独具特色的观点,其思想实质继承了马克思提出关于国家的哲学原理。恩格斯撰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起源思想之大成,它的发表,使得唯物史观在人类社会发展全阶段得到科学验证,尤其是对于文明社会之前的社会形态不再是一种假说。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从而延伸到国家产生原因和阶级本质层面,对国家起源与发展规律作出科学回答。恩格斯提出的这一科学思想体系在当代国家起源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恩格斯的国家起源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同学派的学者在国家起源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想上的碰撞。弗里德提出的国家起源“分层社会”模式认为出于保护分层秩序的需要,在资源占有取得优势的阶层需要合法暴力支撑,是国家起源的动因所在。通过比较恩格斯与弗里德国家起源思想之间的差异,使得我们对国家的产生和演化逐渐形成更为清晰的图像。随着当代国家发展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国家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我们需要以恩格斯国家起源理论为指导,在把握国家的当代变化,解决现实性问题的基础上挖掘其当代价值,进而更全面地探寻国家发展的未来趋势,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朱澳拉[7](2021)在《道德对政治的回归 ——卢梭政治思想的伦理意蕴》文中提出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奏响了人理想的最强音,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先驱,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的谱系中,卢梭是最独具气质的一位。当以伏尔泰为首的启蒙思想家们大力提倡理性,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制度时,卢梭却感应到了伴随现代文明而产生的种种社会弊端,在功利主义的社会中,他追求自由,高举“返回自然”的旗帜,高呼一种天国情调的道德良心,对政治社会提出了道德世界与政治世界的构想,本文试图从两个世界的建构即道德与政治的关系,以“道德对政治的回归”这一命题揭示卢梭政治哲学的伦理内涵。通过“公意”为核心构建共同体,赋予共同体道德性,以契约社会来保障人民的德性与幸福。对伦理价值的追求成为政治的目的;政治共同体则成为伦理价值的实现途径。对卢梭思想中的政治和道德的关系进行研究对我们理解现代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正文从五个章节对卢梭政治思想展开研究。第一章分析了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的对立与统一,从对自然概念的追溯,分析自然主义思想的渊源,从而引出何为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之善和社会状态下的天性败坏。第二章主要阐述从自然人到社会公民的内在演变。卢梭把自然状态作为其思想的开端,从而提炼出人性的内涵,指出了社会状态下人的异化处境,并通过构建人的新的道德来解决人的异化,最终努力建设以公意为支撑的道德社会。卢梭以情感和道德行为作为目标,试图建立一个公共利益一致的政治体制,这就是在公民中培养人的仁爱之心,从而促使每个公民心中达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第三章主要通过对卢梭政治思想的重构,揭示公意何以可能。卢梭提出的公意本质上体现的是全体公民的意志,而国家的法律是公意在制度化上的表现,一个美好的民主社会一定是以公意为基础而治理的社会。公民道德选择而形成的共同意志“公意”为核心构建共同体,赋予共同体道德性,以契约社会来保障人民的德性与幸福。自由与公意二者的关系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卢梭政治思想的最终目标是构建良好的社会机制来解决个人和社会的矛盾,促使人与人能够具有真诚之心来相处,而且使每个人的意志通过自由、正义的和谐社会而实现。第四章主要以“道德对政治的回归”为论点,揭示出卢梭的伦理建构是对现代政治舍弃道德的批判、是对古典德性、古典政治哲学范式的继承与回归。卢梭对伦理价值的追求成为政治的目的;政治共同体则成为伦理价值的实现途径。从政治过渡到道德,实现道德世界对政治世界的建构,突出了伦理道德在构建政治世界的重要作用。第五章主要阐述卢梭政治思想的价值与局限,卢梭在其政治世界的建构中,以重建社会与重塑人作为实现文明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基于社会契约的理论支撑,以培养人的德性为自足的自由生活,注重情感的核心地位。通过建立具备法德并治的理想政治共同体,重建社会政体,是卢梭政治思想的独特性。但由于时代阶级的影响,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否认的是,卢梭致力于在良好法律和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成熟的法治社会的标志,也是培养良好素质公民的现实途径,在实现真正幸福的道路上具有恒久的重要价值。

朱慧琴[8](2020)在《比较视野下的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研究 ——以摩尔根、恩格斯、新进化论者为例》文中提出19世纪以来,文明与国家起源在历史学、人类学与考古学等学科领域展开研究,打破了以往神学家、旅行家等人的随意解释,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日益系统化、科学化和理论化。1877年,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发表,标志着人类学研究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为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化研究奠定了基础。摩尔根提出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的起源理论,并伴随着生产技术、家庭和财产的发展,这一观点动摇了当时资产阶级所信奉的私有制、国家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非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的观点。因此,摩尔根的着作一时遭到很多资产阶级国家及学者的抵制,难以畅销。后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发表,进一步推动了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研究。二战后,以怀特、斯图尔德等为代表的新进化论者逐渐肯定摩尔根着作的理论价值,恢复了摩尔根在美国人类学界的地位。正是在摩尔根与恩格斯的基础上,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日益深入,20世纪60年代以塞维斯、弗里德为代表的新进化论者提出新的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塞维斯提出游团——部落——酋邦——国家的起源理论,弗里德提出平等社会——阶等社会——分层社会——国家的起源理论。同摩尔根、恩格斯不同的是,新进化论者在文明与国家起源过程中提出一个不平等阶段,使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研究更深入。

夏承伯[9](2020)在《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认为马克思生产力论生态意蕴研究既有生态危机现实促逼与发展模式反思国际背景,又有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实践的国内发展需要,还有历史唯物主义迎接时代挑战,特别是生产力理论重新认识等学科内在发展需要。学界对此研究虽有所进展,但以往所做工作很大部分集中在传统生产力理论个别问题的提出与反思,这当然十分必要。然而,对马克思生产力论生态意蕴的自觉而系统的研究尚付阙如。由此,目前化整为零的碎片化研究和分散性探讨尚待改进,而化零为整的系统化研究和整体性推进亟待改善。传统“征服论”生产力论的实质是与工业文明相匹配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现实中的表现,其存在具有现实基础、认识论基础与思想根源。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失衡、现代社会经济系统失范、人类自身生存系统失调是其面临的三大困境,对此进行深度反思与批判是生产力生态内涵揭示的前提。从马克思生态哲学维度审视,马克思具有生产力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自觉认识与利用自然并与之进行物质变换、能量转换、信息交换的生产实践过程所具有的现实综合力量,特别是其自然生产力、物质变换以及整体思维等层面使其具有表征自然生态再生产与经济社会再生产能力的丰富生态内涵,马克思生产力实质是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力量总和。马克思生产力生态内涵的挖掘研究,促使生产力发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并发挥作为劳动者的人的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度之自觉性,促使生产力发展行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生产力基本要素有内在本质上的生态向度。劳动者既有社会属性,又有生物属性,是其两者的对立统一。由于后者的存在,就决定了劳动者应该而且必须遵守生态法则,以效仿生态系统最优组合原则进行分工协作是其在生产力中发挥最佳功效的重要条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是其受剥削与异化的根本原因。劳动对象包括天然自然物与原料,只有在具备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前提下,劳动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若想资源能源持续利用,必须遵循不同种类的特性进行合理开发。劳动工具是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土地为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场所与必要空间,机器异化加重了对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双重压榨与剥削。对科学技术的负效应进行生态化规范,大力发展生态科技,用环境思想教育提升人们的全球环境意识,培育堪当生态治理大任的时代新人。生产力结构经历“两种生产”到“三种生产”再到“全面生产”认识过程,包括自然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与人口生产力等结构类型。自然生产力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前提基础从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第一源泉;社会生产力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变换,良性运行的社会生产力应该是内涵集约生产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人口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能动力量更应注重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匹配及防止其失调或失衡。自觉深度挖掘马克思生产力结构的生态蕴含,为深入理解并全面协调资源能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适度生产三者关系,并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以生态安全为基础的“两型”社会,健全生态良法与环境道德双重制度保障体系,具有重要学理价值与时代意义。生产力的生态功能在于实现自然界、人与自然、人类社会物质变换的有序高效。自然界之间新陈代谢承载自然生产力功能,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发挥劳动生产力功效,社会内部物质变换迸发社会生产力效能。资本主义的资本逻辑违背物质变换规律,导致物质变换断裂,资本主义制度破坏财富源泉,既污染城市环境,又造成乡村萧条,使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基础和环境条件异化。消除物质变换裂缝需要从人地双向互动与有机废物循环利用的思维变革、机器改良与科学进步的技术革新以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等三方面入手。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社会;重视土地修复恢复,推进生态农业创新;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探索绿色城乡模式是马克思生产力生态功能的重大价值借鉴。传统生产力标准主要以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工具为衡量标尺,单向度指向经济技术领域,缺乏生态维度。为此,生产力标准除体现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技术标准,在当代更应该深度体现经济技术运行是否符合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生态标准。生产力生态标准要求严格遵守生产力发展受控于生态承载力阈值,在维护生态平衡下进行资源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以期实现自然力内涵扩大利用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双赢目标。深入理解与严格践行生产力生态标准对于人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具有重要评估与考量价值。反思传统生产力论时代局限,挖掘生产力生态内涵,展示生产力生态要素,优化生产力生态结构,发挥生产力生态功能,秉持生产力生态标准,坚持马克思生产力论生态意蕴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质,为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实践作出积极的理论贡献。

李宇萍[10](2020)在《恩格斯的家庭思想及其人学意义 ——基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解读》文中研究说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恩格斯晚年完成的一部科学巨着,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填补了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历史的“空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唯物史观。这部着作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起源》的梳理中还发现,家庭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在恩格斯的家庭思想当中有诸多人学意蕴的体现,即在人类自身的生产、家庭形态的变革、未来婚姻家庭、婚姻选择自由以及两性关系的和解等方面所分别体现出来的人的主体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人的本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等重要的人学意蕴。这些思想意蕴,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当今社会,多元化的婚恋价值取向也凸显了现实中人的发展所凸显出来的一些负面问题,如人的需求现实化、发展功利化等。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情况下,婚姻家庭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张力显得更为明显和突出。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人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力证了在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导向的正确性与前瞻性。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价值目标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上,这就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包括恩格斯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家庭观为指引,努力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庭,让每一个家庭真正成为人的自由个性生成的温暖空间,成为新一代创新性人才孵化的温馨寓所,尊重人的自由选择,注重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助力女性的再解放,促进人的自由个性的释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明时代”与“不文明”的时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重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明时代”与“不文明”的时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重读(论文提纲范文)

(2)恩格斯的两性关系演进理论及其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起源》的写作原因及主要内容
    (一)写作原因
    (二)主要内容
二、《起源》中的两性关系演进理论
    (一)家庭史研究成果述评
    (二)两性关系与家庭形式的演变
        1. 原始状态的两性关系
        2. 四种家庭形式的历史演变
        3. 共产主义社会家庭形式的展望
三、两性关系演进理论的重大意义和当代启示
    (一)重大意义
    (二)当代启示
        1. 嫖娼卖淫问题
        2. 婚外情问题
        3. 金钱婚姻问题
        4. 离婚问题
结语

(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妇女解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理论创新点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创新点
        三、研究内容
    第四节 妇女解放思想的相关论述
        一、妇女解放概念
        二、妇女解放目的
第一章 《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影响
        二、摩尔根的人类学思想
        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第二节 《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妇女解放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妇女解放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二章 《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妇女在两种劳动及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一、两种劳动中不可或缺的生育主体与生产主体
        二、社会化大生产中至关重要的性别主体
    第二节 妇女在家庭、私有制社会、阶级国家中沦为附庸
        一、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妇女
        二、私有制社会中的妇女
        三、阶级国家中的妇女
    第三节 妇女解放路径
        一、妇女解放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在联系
        二、妇女解放之路
第三章 《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树立平等的家务劳动观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二、促进妇女意识觉醒,反对家务劳动女性化
        三、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为家务劳动者提供制度保障
        四、重视两种生产劳动,赋予家务劳动经济价值
    第二节 树立和谐的婚恋观
        一、正确认识女权主义
        二、合理选择配偶
        三、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
        四、树立正确性观念
    第三节 树立平等的就业观
        一、建立健全立法体系,提供就业保障
        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解决后顾之忧
        三、提供健全的救济机制,使求有所应
        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两种生产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理论联系实际法
        2.论文结构
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两种生产理论的沿革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两种生产理论的探索和研究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4.《资本论》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二)《古代社会》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1.《古代社会》的贡献
        2.《古代社会》的缺陷
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两种生产理论的建构
    (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两种生产理论与家庭制度变迁
        1.两种生产理论与各婚制时期的家庭制度
        2.两种生产理论与未来家庭制度的构想
        3.两种生产理论与家庭制度发展的动因
    (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三个时代及私有制的产生
        1.蒙昧时代的两种生产理论
        2.野蛮时代的两种生产理论
        3.文明时代的两种生产理论
    (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两种生产理论与三种国家形制
    (四)《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两种生产理论与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两种生产的现实价值
    (一)两种生产理论和新发展理念引导的高质量发展
        1.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
        2.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中两种生产理论的体现
        3.高质量发展需要资本有序化
    (二)两种生产理论与女性解放
        1.女性的历史地位
        2.女性解放的方式
        3.女性解放的重要性
    (三)两种生产理论与人口政策
        1.人口是两种生产的主体与基础
        2.亚洲其他国家人口现状及分析
        3.我国人口政策分析及人口现状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恩格斯的国家起源观及其当代价值 ——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研究文本(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选题的创新之处
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的历史考察
    (一)现实逻辑
        1.国家学说论战的强力回应需要
        2.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
        3.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的验证需要
    (二)理论渊源
        1.国家起源问题的黑格尔方案:理性国家
        2.摩尔根氏族理论的实证分析
        3.马克思恩格斯前期研究国家问题的积淀
二、恩格斯国家起源观的内在张力
    (一)暴力机器与公共事务管理之间的张力
        1.暴力机器所表征的阶级矛盾
        2.自我治理的取代:公共权力
        3.缓和冲突的相对性
    (二)宏观政治权力与微观经济权力之间的张力
        1.私有制之上的政治架构:金字塔之形
        2.政治职能以经济职能为基础
    (三)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的张力
        1.社会物质力量的来源:两种生产
        2.意识形态与物质力量的一致性
    (四)国家历史性存在与必然性消亡之间的张力
        1.国家演进的“否定之否定”
        2.国家的落幕:阶级消灭
三、与弗里德国家起源观的比较研究
    (一)“分层社会模式”的构建逻辑
        1.国家起源于内部冲突
        2.分层社会之辨:等级的划分标准
    (二)国家起源动因的区别
四、恩格斯国家起源观的当代价值
    (一)时代课题
        1.阶级概念的模糊与遗忘
        2.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二)当代价值
        1.实现阶级意识的更新
        2.打造生产力的新发展
        3.追求合理的生存秩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道德对政治的回归 ——卢梭政治思想的伦理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卢梭整体气质的重塑:孤独与自由的诞生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创新点和意义
        1.研究思路
        2.创新点
        3.研究意义
第一章 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
    一、自然状态的正当性问题
        1.“自然”概念的追溯
        2.“自然状态”的思想渊源
    二、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之善
        1.自然之善的提出
        2.自然之善的情感维度
    三、社会状态下的天性败坏
        1.非自然的自私与虚荣
        2.不平等与自由的丧失
第二章 从自然人到道德公民:卢梭政治思想的道德意蕴
    一、自然人与公民的双重身份
        1.自然人、布尔乔亚与公民
        2.自然人与公民的矛盾与统一
    二、培养道德公民的途径
        1.升华自我内心情感的方式
        2.培养并激发出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章 公意何以可能:卢梭道德思想的政治缘由
    一、社会契约思想: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二、共同体与政治合法性
    三、公意何以可能
    四、法律:公意的宣告
第四章 道德对政治的回归
    一、西方道德与政治的历史嬗变
        1.古典德性政治的德政合一
        1.1 苏格拉底: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1.2 柏拉图:理想国的构建
        1.3 亚里士多德:政治共同体
        2.近现代政治哲学的德政分离
        2.1 马基雅维利:功利政治取代德性政治
        2.2 霍布斯:“利维坦”
        2.3 哈特:恶法亦法
    二、对现代政治的反思
        1.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功利对德性的取代
        2.对万能理性的拒绝
        3.对不平等枷锁的反抗
    三、对古典德性的继承
        1.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追求至善的政治秩序
        2.德性与正义
        3.理想国与公共精神
第五章 卢梭政治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一、卢梭政治思想的价值
        1.开辟现代政治之情感道德路径
        2.启发当代治理之德法共治策略
    二、卢梭政治思想的局限
        1.私有制思想的局限
        2.人民主权思想的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8)比较视野下的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研究 ——以摩尔根、恩格斯、新进化论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第一章 摩尔根与恩格斯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
    第一节 摩尔根、恩格斯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的提出背景
        1、摩尔根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的提出背景
        2、恩格斯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的提出背景
    第二节 摩尔根与恩格斯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
        1、氏族
        2、胞族
        3、部落
        4、部落联盟
        5、国家
第二章 摩尔根与恩格斯关于文明与国家起源的内涵
    第一节 生产技术
    第二节 家庭
        1、血缘家庭
        2、伙婚制家庭
        3、偶婚制家庭
        4、专偶制家庭
    第三节 财产
        1、摩尔根对财产的讨论
        2、恩格斯对财产的讨论
第三章 新进化论者与摩尔根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的比较
    第一节 塞维斯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
        1、游团
        2、部落
        3、酋邦
        4、国家
    第二节 弗里德的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
        1、平等社会
        2、阶等社会
        3、分层社会
        4、国家
    第三节 新进化论者与摩尔根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的比较
        1、塞维斯与摩尔根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的比较
        2、弗里德与摩尔根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生态危机现实困境促逼反思发展模式
        (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促进建设美丽中国
        (三)唯物史观时代使命促使重构生产力论
    二、研究述评
        (一)学术史发展述评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国内研究回顾
        (四)学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意义、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生产力的生态内涵
    第一节 征服论生产力生态维度的缺失
        一、征服论生产力存在的现实根据
        二、征服论生产力存在的认识根源
        三、征服论生产力存在的思想根由
    第二节 生产力应有生态内涵意蕴阐释
        一、生产力生态内涵揭示基本前提
        二、生产力生态内涵发掘基本维度
        三、生产力生态内涵阐释基本依据
    第三节 生产力生态内涵及其价值阐发
        一、生产力的生态整体主义之审视
        二、生产力的环境发展共赢之审度
        三、生产力的主观客观协调之审思
第二章 生产力的生态要素
    第一节 生产力要素构成分歧依据辨析
        一、基本要素论支持依据
        二、多要素论的支撑理由
        三、系统要素论内在根据
    第二节 生产力基本要素生态意蕴辨识
        一、劳动者的生态底蕴挖掘
        二、劳动对象生态意蕴揭示
        三、劳动资料生态向度阐释
    第三节 生产力要素生态蕴含辐射价值
        一、科学技术生态功能审度
        二、教育本质绿色维度审视
        三、人类生态意识深层提升
第三章 生产力的生态结构
    第一节 生产力生态结构类型演进分析
        一、两种生产的生态要义
        二、三种生产的生态旨趣
        三、全面生产的生态向度
    第二节 生产力基本构成生态蕴含解析
        一、自然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源泉
        二、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变换
        三、人口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能动力量
    第三节 生产力基本构成生态价值剖析
        一、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
        二、生态安全的两型社会
        三、生态惠民的民生目标
第四章 生产力的生态功能
    第一节 三重领域生产力生态功能挖掘
        一、自然生产力的生态功能
        二、劳动生产力的生态功效
        三、社会生产力的生态使命
    第二节 生产力生态功能异化现象解读
        一、生产力生态功能异化现实表现
        二、生产力生态功能异化原因剖析
        三、生产力生态功能异化破解路径
    第三节 生产力生态功能现实借鉴价值
        一、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
        二、土地修复与生态农业
        三、空间优化与绿色城乡
第五章 生产力的生态标准
    第一节 生产力生态标准历史参照缘由
        一、生产力技术标准的反思
        二、生产力经济标准的反省
        三、生产力生态标准的确立
    第二节 生产力生态标准时代评价尺度
        一、生产力生态标准评价依据
        二、生产力生态标准解读举要
        三、生产力生态标准评判原则
    第三节 生产力生态标准现实践行意义
        一、自觉践行生产力生态标准
        二、积极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
        三、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与课题研究及获奖情况
致谢

(10)恩格斯的家庭思想及其人学意义 ——基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章 《起源》家庭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一节 《起源》家庭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政治层面:资产阶级的辩护士对工人的误导
        二、经济层面:财产多寡对男女缔结婚约的约束
        三、社会层面:就业危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四、文化层面:物欲主义和利己主义对人的困囿
    第二节 《起源》家庭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批判地吸纳了巴霍芬的家庭思想
        二、合理地吸收了摩尔根的家庭思想
        三、积极地继承了马克思的家庭思想
第二章 《起源》家庭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起源》中家庭的概念及本质
        一、《起源》中家庭的概念
        二、《起源》中家庭的本质
    第二节 《起源》中家庭的发展演变
        一、群婚制家庭
        二、偶婚制家庭
    第三节 《起源》中家庭的伦理道德
        一、合乎道德的婚姻应当以爱情为出发点
        二、现代的性爱应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
        三、两性之间应实现真正的社会地位平等
    第四节 《起源》中对家庭的未来展望
        一、对未来家庭的展望
        二、对未来家庭的引领
第三章 《起源》家庭思想与人的发展之辩证关系
    第一节 家庭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人的发展对家庭发展之作用
        二、家庭的发展对人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从人的发展窥探家庭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一、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下的家庭
        二、对物的依赖性阶段下的家庭
        三、人的自由个性阶段下的家庭
    第三节 《起源》家庭思想人学意蕴的体现
        一、人在人类自身的生产中凸显人的主体性
        二、人在家庭形态变革中具有主观能动作用
        三、人在未来婚姻家庭中彰显人的本质复归
        四、人在婚姻选择上表达对自由发展的向往
        五、人在两性关系上体现对全面发展的追求
第四章 恩格斯《起源》家庭思想的人学意义
    第一节 当前我国婚恋价值取向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张力
        一、择偶倾向普遍现实化
        二、婚约动机趋于功利化
        三、婚姻关系维系异态化
    第二节 以科学的婚姻家庭观引领新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树立婚恋自由观念,尊重人的自由选择
        二、树立两性平等观念,助推女性的再解放
        三、树立和谐家庭观念,促进人的精神富足
        四、树立经济独立意识,塑造人的自由个性
        五、树立教育强国观念,助力人的全面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文明时代”与“不文明”的时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重读(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探究[D]. 于倩雯. 辽宁大学, 2021
  • [2]恩格斯的两性关系演进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 凌乐祥.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 袁孟兰.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4]《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两种生产理论的研究[D]. 熊峥.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恩格斯以自由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研究[D]. 胡月庆.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6]恩格斯的国家起源观及其当代价值 ——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研究文本[D]. 郑丽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7]道德对政治的回归 ——卢梭政治思想的伦理意蕴[D]. 朱澳拉. 湖北大学, 2021(01)
  • [8]比较视野下的文明与国家起源理论研究 ——以摩尔根、恩格斯、新进化论者为例[D]. 朱慧琴.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夏承伯.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10]恩格斯的家庭思想及其人学意义 ——基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解读[D]. 李宇萍. 闽南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文明时代”与“未文明”时代:重读恩格斯《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