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哲[1](2021)在《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文中指出目的:1.利用Meta分析得出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2.根据Meta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收集病历资料,通过病历资料建立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警模型。方法:1.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 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以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关于神经外科患者CAUTI危险因素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纳入评分≥7星的文献,采用Stata16.0和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危险因素。2.根据得出的危险因素,选取2018年3月1日—2020年4月30日山西省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警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0篇文献,55086例研究对象,共14项危险因素,其中9项危险因素是两篇及以上的文献统计出来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OR=1.98,95%CI(1.99~2.28),P<0.01]、女性[OR=2.13,95%CI(1.99~2.28),P<0.01]、急诊入院[OR=1.76,95%CI(1.63~1.90),P<0.01]、意识障碍[OR=3.29,95%CI(2.20~4.93),P<0.01]、糖尿病[OR=2.74,95%CI(2.30~3.25),P<0.01]、电解质紊乱[OR=2.09,95%CI(1.92~2.28),P<0.01]、肺部并发症[OR=1.63,95%CI(1.09~2.43),P<0.01]、导尿管留置时间≥7d[OR=14.43,95%CI(6.84~30.44),P<0.01]及住院时间≥10d[OR=1.08,95%CI(1.07~1.10),P<0.01],其中5项仅在单个文献中被提及,没有进行Meta数据整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1.768,95%CI(1.108~2.382),P=0.04]、抗生素使用时间≥7天[OR=1.297,95%CI(1.7~16.8),P<0.001]、入住ICU[OR=11.15,95%CI(6.86~18.14),P<0.001]、低蛋白血症[OR=1.84,95%CI(2.18~3.83),P<0.01]及D-二聚体[OR=1.403,95%CI(1.003~1.961),P=0.043]。2.根据Meta分析纳入的14项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8项危险因素:女性(OR=7.605)、年龄≥60岁(OR=2.250)、糖尿病(OR=7.066)、急诊入院(OR=0.240)、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4.379)、意识障碍(OR=6.871)、入住ICU(OR=9.244)及D-二聚体(OR=1.001)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由大到小排序建立回归方程为:Y=-6.354+2.224×X1+2.029×X2+1.955×X3+1.927×X4+1.477×X5+0.811×X6+0.001×X7-1.428×X8,此概率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0.877~0.943),p<0.001,灵敏度为:78.38%,特异度为:90.71%,约登指数为0.691。结论:1.Meta分析得出:年龄≥60岁、女性、急诊入院、意识障碍、糖尿病、电解质紊乱、肺部并发症、导尿管留置时间≥7d及住院时间≥10d是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7d、入住ICU、低蛋白血症及D-二聚体5项危险因素仅在一篇文献被提及。2.基于Meta分析建立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预警模型,更具有科学性,该概率预警模型对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早期预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尚飞[2](2020)在《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临床依从性及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通过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优化目前现行的集束化干预策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指南的依从性,降低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及咨询肝移植科的临床医护人员,初步选定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可能危险因素,通过回顾《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核查表》以及肝移植患者的病历,收集临床资料。依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根据是否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影响肝移植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2.依据肝移植科室完成的《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核查表》,回顾性统计集束化干预策略各措施和整体的落实情况,计算临床医护人员对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依从性,找出集束化干预策略在临床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应用χ2检验,分析各措施依从性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验证目前现行的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各措施是否均可以降低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3.将前期调查分析得出的有效降低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措施与国内外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中推荐的措施相结合,确定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初稿。研究者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设计问卷,经过预调查后进行两轮的专家咨询,根据各专家对准则重要性评分的算数均数,计算得出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各准则的权重值,然后将权重值乘以各专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各项预防措施评分的平均分值,取得分最高的前5项措施组成集束化干预策略,并制定相对应的实施细则。结果1.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意识状态、吸烟史、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呼吸机是否有效管理、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干预策略是否完全依从共10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移植患者的性别和肠内营养2项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12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最终得到4个变量(集束化干预策略未依从、无声门持续下吸引、吸烟史、年龄≥65岁),表明这4个变量是肝移植患者VAP发生的显着性影响因素(P<0.05)。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干预策略的5项措施中,无特殊禁忌者抬高床头30~45、每日唤醒和拔管的评估、口腔护理、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预防4项措施的依从性可以影响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P<0.0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没有影响(P>0.05),按照以上顺序,医护人员对各项措施的依从性依次为53.5%,88.1%,76.2%,96.8%,98.4%。3.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适合纳入到肝移植患者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的措施有5项,分别是:每日唤醒和拔管评估;严格手卫生;无特殊禁忌者抬高床头30~45;口腔护理;持续声门下吸引。结论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和患者自身内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其中集束化干预策略未依从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影响显着。临床医护人员对集束化干预策略5项措施的依从性不尽相同,其中,无特殊禁忌者抬高床头30~45、每日唤醒和拔管的评估、口腔护理的依从性未达标(<9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临床有效性有待验证。通过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优化集束化干预策略用来预防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指南的依从性,降低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罗海燕[3](2020)在《协同护理模式下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在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后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下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调查患者对该方法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具体为:①将协同护理模式下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运用在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评价其对于患者气管插管时间、血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②评价将协同护理模式下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运用于二尖瓣置换术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③评价协同护理模式下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的影响;④为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实施科学、规范、有效的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二尖瓣瓣膜病变且需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人)、对照组(40人)。2.对照组给予心脏大血管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模式联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时间为2个星期。将血气收集时间定为术前第1d、术后第1d、第2d、第3d、第4 d、第5d、第6d和第7d,采取医学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结果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时间、血气分析、肺部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分析协同护理模式下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在二尖瓣膜置换术后的影响效果。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论是干预组还是对照都完成了住院期间的研究干预及其所有的数据观察和分析,所有入选者在性别、职业疾病种类(入选者均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年龄、手术方式(均为全麻下正中开胸行二尖瓣置换术)、文化程度等无显着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入选患者都没有术后及住院期间死亡;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监测(PaO2)、满意度、依从性等方面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①气管插管时间17.71±4.71hVS24.44±15.48h;②肺部并发症发生率4例(10%)VS7例(17.5%);③ICU 住院时间 43.65±10.26hVS52.87±27.53h;④住院天数 13.23±4.63 天 VS 15.03±4.39 天);⑤血氧饱和度(SaO2)96.66±2.70%VS94.46±2.68%;⑥动脉血氧分压(PaO2)93.81±3.16mmHgVS93.29±2.67mmHg;⑦二氧化碳分压(PaCO2)36.87±3.09mmHgVS35.93±3.44mmHg⑧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和依从性比较P<0.05,差异结果显着。结论:1.将协同护理模式下的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运用在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可以缩短患者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加快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节约医疗资源。2.协同护理模式下的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改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SaO2、PaO2均值,通过呼吸训练可减轻机体对缺氧的耐受程度,使血液能更好的进行氧合。3.将协同护理模式运用到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呼吸功能训练中,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胸腔积液、肺不张、肺炎)的发生率。4.将协同护理模式运用到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呼吸功能训练中,可提高患者对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呼吸训练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提高患者对呼吸功能训练的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和呼吸训练的满意度。
石章娥[4](2020)在《胸肺物理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机械通气患者很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患者的总体预后,本研究将胸肺物理治疗应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与进行药物等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探讨胸肺物理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氧合指数和炎性指标的影响,评估胸肺物理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的影响,通过记录和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心肺物理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评估胸肺物理治疗应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安全性。方法:根据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00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且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原发病的治疗、抗感染、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气道廓清训练、呼吸训练、体位治疗等胸肺物理治疗干预,训练方案由ICU内患者的责任医生、患者的责任护士、康复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共同制定,胸肺物理治疗由康复治疗师实施,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以及数据的收集,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 Ⅱ,APACHE Ⅱ)评分,最低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三项炎性指标变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两组患者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机械通气时、治疗总有效率;记录并分析观察组进行胸肺物理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干预过程中观察组有5例患者不配合治疗、4例因病情变化退出研究,对照组有6例患者因病情变化退出研究,最终观察组41例,对照组44例纳入数据分析。2.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和最低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最低PaO2/FiO2较治疗前显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最低PaO2/FiO2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平均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2.93%VS63.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胸肺物理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肢体受伤、跌倒、呼吸机管路脱落、坠床、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循环显着波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胸肺物理治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炎性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在把握患者进行胸肺物理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情况下,胸肺物理治疗应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史文娟,张蓓蕾[5](2019)在《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及护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ICU老年患者40例,对肺部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结果:①40例患者,8例出现肺部感染,几率为20.0%。年龄超过80岁、机械通气超过1周、合并2种以上基础性疾病、卧床时间超过2周、侵入性操作是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②年龄超过80岁、侵入性操作、合并2种以上基础性疾病是导致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性高危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超过80岁、侵入性操作、合并2种以上基础性疾病是导致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性高危影响因素,应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
丁冀[6](2019)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与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S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明确NS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工作中预防和治疗NSICU的重症患者并发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从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NSICU住院的703位患者的住院感染情况。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及时完善APACHEII评分,并分别记录NSICU的住院总天数、中心静脉管留置天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天数、留置导尿管天数。所有患者均采用规范化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院期间感染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非感染组、院内感染组、非院内感染组。将收集到的临床数据双人双遍录入到Epidata3.1数据库中,经过两遍校对和逻辑核查,转成SAS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s进行描述定量指标,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定性指标;采用t-test进行比较定量资料组,采用x2-test进行率的组间比较;变量直接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将NSICU的住院总天数等定量因素按四分位数间距转化成分类变量或产生3个dummy变量,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OR(odds ratio)及95%CI(confidence interval)估计相关临床因素与感染或院内感染的关联强度。所有的检验为双侧,置信水准α=0.05,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AS9.4。结果:703例患者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0.67%,共计75例。在75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组占68.00%,总计51例,下呼吸道感染(跟导管无关)占12.00%,总计9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0例,占13.33%,器官腔隙感染占6.67%,总计5例。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的情况进行细分,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据整体78.67%,该群体又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提示:感染组(院内感染+非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及呼吸机感染肺炎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NSICU住院总天数、中心静脉管留置天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天数和留置导尿管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而性别、入院主要诊断、吸烟饮酒史、年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糖水平在感染组(院内感染+非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及呼吸机感染肺炎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APACHEII评分、NSICU住院总天数、中心静脉管留置天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天数和留置导尿管天数是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趋势检验P值均<0.001,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入院血糖、入院收缩压及入院主要诊断与感染风险无显着关联(P值均>0.05)。结论:入院APACHEII评分高、NSICU住院总天数长、中心静脉管留置天数长、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天数长、留置导尿管天数长均可作为NSICU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安慰[7](2019)在《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危险因素分析及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调查结果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系统全面、安全有效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将构建的护理方案运用至机械通气患者中,探讨该方案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病原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为观察性研究:运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机械通气超过48h的2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根据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患者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在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方案进行优化,首先研究小组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拟定干预方案初稿;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建立专家咨询问卷,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不同三甲综合医院的14名专家进行问卷咨询,计算出各项准则的平均权重和各项干预措施在各项准则下的平均得分,再计算二者乘积之和,根据分值大小,取得分最高的前六项构成集束化护理方案。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计算。第三部分为实验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病房2018年4月2019年2月的104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集束化护理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机械通气患者相关资料调查表进行数据收集。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基线资料和组间感染人数比较用?2检验,组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既往COPD史、糖尿病史、使用抑酸制剂、经鼻胃管鼻饲、使用糖皮质激素、意识状态、常规气道湿化、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冷凝液更换、APACHEⅡ评分、二次插管是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2种、年龄>60岁、经鼻胃管鼻饲、使用糖皮质激素>7天、昏迷、低蛋白血症、APACHEⅡ评分>15分、机械通气时间>7天、二次插管是导致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2.在对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研究小组初步建立9个方面护理问题:体位干预、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呼吸机护理、营养支持、镇静干预、预防医院内感染、预防应激性溃疡、康复训练,20项具体干预措施;借鉴多准则决策分析法优化后共6项措施组成集束化护理方案:(1)鼓励早期活动,尽早开展康复训练;(2)采用0.12%氯己定口腔护理,4次/日;(3)无特殊禁忌者抬高床头30°45°;(4)持续性声门下分泌物吸引,保持气囊压在2530cmH2O之间;(5)每日唤醒训练自主呼吸并评估是否可撤机拔管;(6)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的冷凝水,集水瓶处于低位。3.在对干预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来自于自身免疫、护理及治疗方面,全面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加强护理和合理用药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2.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是专家基于系列评价准则对多项策略通过量化权重来决定各项措施执行顺序或推荐程度,排除了研究者的主观性,具有一定科学性,有利于提高临床护士对方案的认同感。3.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同时,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APACHEⅡ评分,减少病原菌检出率。
冯丽伟[8](2019)在《机械通气患者二次插管影响因素分析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研究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确定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中各项指标对机械通气患者二次插管的预测价值。2.研究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白蛋白、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探究机械通气患者膈肌能否做为白蛋白与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使用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脱机结果分为一次成功脱机组与二次插管组,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血化验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肌力、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拔管前肌酐值、拔管时激素使用情况、咳痰能力、痰液的量、营养状态、BNP值、APACHEⅡ评分、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所得数据基本资料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再以二次插管为因变量,将P<0.05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进行分析,探讨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的预测价值。2.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准备脱机时行自主呼吸试验(SBT)约1小时,期间为患者行胸部超声检查,测定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当SBT顺利结束时,取血送检血气分析以及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根据患者脱机结果,分为一次成功脱机组和二次插管组,分别记录患者胸部超声测得的膈肌移动度和拔管前的血清白蛋白。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采用K-S检验,分析患者拔管前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的正态分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拔管前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拔管前白蛋白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采用中介作用方法,根据变量类型,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拔管前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的作用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白蛋白对脱机结果的作用,膈肌移动度对脱机结果的作用;再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白蛋白和膈肌共同对脱机结果的作用,进一步采用Sobel检验,探究膈肌移动度能否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结果1.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二次插管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一次成功脱机组与二次插管组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PACHEⅡ评分、咳痰能力、痰液的量、营养状态评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的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营养状态、APACHEⅡ评分、咳痰能力、机械通气时间、痰液的量、住ICU时间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是机械通气患者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拔管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两组连续变量得出如下结果:拔管前白蛋白预测二次插管的最佳临界值为30.4g/L,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77.8%,曲线下面积(AUC)为:0.731(0.616,0.846),阳性预测值为:86.56%(74.35,94.37),阴性预测值为:50.72%(36.07,65.28)。拔管前血红蛋白预测二次插管的的最佳临界值为111.5g/L,敏感度为:37.3%,特异度为:94.4%,曲线下面积为:0.671(0.550,0.792),阳性预测值为:92.73%(75.88,99.14),阴性预测值为:44.01%(32.56,55.95)。2.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白蛋白、膈肌移动度和二次插管的相关性分析,膈肌移动度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的分析结果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首先进行K-S检验,结果显示患者的拔管前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结果显示拔管前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脱机结果是否进行二次插管为二分类变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拔管前白蛋白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中介作用方法,根据变量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蛋白对膈肌移动度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对脱机结果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膈肌移动度对脱机结果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共同作用于脱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采用Sobel检验方法,结果显示膈肌移动度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膈肌不能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结论1.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拔管前白蛋白、拔管前血红蛋白,是影响患者二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2.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拔管前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具有相关性,拔管前白蛋白与二次插管具有相关性,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具有相关性。膈肌移动度不能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
齐鑫[9](2019)在《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值及术后4小时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相关性。2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为将来临床医务工作者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顺利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纵向观察的研究方法,调查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且按纳排标准选入的患者359例,其中出现延迟脱机患者(观察组)77例,未出现延迟脱机患者(对照组)282例。收集整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长、“动脉旁路移植”数目、烟酒史、诊断结果、既往史以及患者术中、术后出入量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或)自主呼吸功能锻炼后动脉血气分析值。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t检验、Z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危险因素以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结果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的比较: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1.407,P=0.163),术前2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1.026,P=0.308),术前心肌肌钙蛋白T值(t=0.243,P=0.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的比较:术后1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2.285,P=0.024),术后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3.133,P=0.002),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t=6.02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动脉血乳酸平均值皆>2.0mmol/L,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机体处于高乳酸血症状态,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先升高后再降至正常水平趋势。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值的比较: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3.636,P<0.001)与术后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T(t=3.22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超过4.552mmol/L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风险在90%以上。6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长的比较:手术时长(t=11.90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当手术时长高于4.90小时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风险为90%以上。结论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值超过正常值高限的3倍、心肌肌钙蛋白T值大于1.0ng/mL、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术后患者机体组织灌注不足及缺血缺氧有关。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
黄小燕[10](2018)在《针对性护理对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制定相应针对性护理对策,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ICU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30例为实施前组,对其进行痰培养,明确肺部感染主要病原菌株,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另选择2016年1-12月ICU气管切开患者30例为实施后组,给予相应护理对策。比较2组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组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实施前组,感染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二、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
1.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文献纳入标准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 |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5 文献质量评价 |
1.6 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特征和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一般因素 |
2.3.2 疾病因素 |
2.3.3 治疗因素 |
3.讨论 |
3.1 一般因素:年龄≥60 岁、女性及急诊入院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 |
3.2 疾病因素:糖尿病、电解质紊乱、肺部并发症、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入住ICU及 D-二聚体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 |
3.3 治疗因素:导尿管留置时间≥7d、住院时间≥10d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抗生素使用时间≥7d没有统计学意义 |
4.结论 |
第二部分 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
1.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相关标准 |
1.3 统计分析 |
2.结果 |
2.1 因素分析 |
2.2 建立预测模型和ROC曲线 |
3.讨论 |
4.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肝移植患者VAP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第二章 肝移植患者VAP与集束化干预策略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第三章 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优化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1 研究结果 |
2 创新之处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3)协同护理模式下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在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 理论依据 |
1.呼吸功能训练 |
2.中医技术疗法 |
3.协同护理模式 |
4.协同护理模式下的综合呼吸功能训练 |
第一章 基于协同护理模式下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护理方案的构建 |
1.研究工具的编制 |
2.质量控制标准:偏倚控制 |
3.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护理方案的构建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设计 |
1.2 来源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样本量估算 |
3.分组方法 |
4.技术路线 |
5.具体方法 |
5.1 对照组(按照心脏大血管外科二尖瓣置换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
5.1.1 术前护理 |
5.1.2 术后护理(瓣膜置换术完成之后按照心外科护理常规,将患者立即转入心外科监护室) |
5.2 干预组 |
5.2.1 医疗团队组建 |
5.2.2 质量控制 |
5.2.3 成立呼吸训练小团队 |
5.2.4 综合呼吸功能训练的具体内容 |
6.研究指标及测量方法 |
7.伦理原则 |
8.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CCM下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在HVR呼吸功能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胸肺物理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 |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 |
第2章 胸肺物理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对象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3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胸肺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5)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及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风险单因素 |
2.2 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风险分析 |
3.2 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性对策 |
3.2.1 加强患者基础性护理: |
3.3.2强化ICU管理: |
3.3减少呼吸机以及侵入性操作使用时间 |
(6)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院内感染的分类 |
1.2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基本情况 |
3.2 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
3.3 病原菌分布的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APACHE Ⅱ |
4.2 NSICU住院天数 |
4.3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天数 |
4.4 气管插管/气切天数 |
4.5 留置导尿管天数 |
4.6 年龄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卒中院内感染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7)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危险因素分析及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ICU内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危险因素分析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多准则决策法构建机械通气患者VAP的集束化护理方案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三部分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的效果观察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全文总结 |
1.结论 |
2.创新之处 |
3.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机械通气患者二次插管影响因素分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二次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样本量估计 |
1.1.5 伦理原则 |
1.1.6 评估工具 |
1.1.7 研究方法 |
1.1.8 统计学分析 |
1.1.9 质量控制 |
1.1.10 研究技术路线 |
1.2 结果 |
1.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1.2.2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2.4 预测二次插管的结果 |
1.3 讨论 |
1.3.1 拔管前白蛋白对二次插管的影响 |
1.3.2 拔管前血红蛋白对二次插管的影响 |
1.3.3 咳痰能力对二次插管的影响 |
1.4 小结 |
二、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关系 |
2.1 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样本量估计 |
2.1.5 伦理原则 |
2.1.6 研究方法 |
2.1.7 统计学分析 |
2.1.8 质量控制 |
2.1.9 研究技术路线 |
2.2 结果 |
2.2.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
2.2.2 一次成功脱机组与二次插管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比较 |
2.2.3 血清白蛋白与膈肌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 |
2.2.4 白蛋白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关性 |
2.2.5 膈肌作为白蛋白和脱机结果的中介作用 |
2.3 讨论 |
2.3.1 膈肌在呼吸运动中的重要性 |
2.3.2 白蛋白、膈肌移动度和脱机的关系 |
2.3.3 膈肌作为白蛋白与脱机结果之间的中介作用 |
2.4 小结 |
结论 |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分组情况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含量的确定 |
2.2 资料收集 |
2.3 麻醉方法 |
2.4 手术方法 |
2.5 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
2.6 具体指标的定义 |
2.7 研究变量(测量指标) |
3 统计方法 |
4 研究质量的控制 |
5 伦理学原理 |
结果 |
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1.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1.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内容的比较 |
1.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化验值的比较 |
1.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入量及术后当日出入量的比较 |
1.5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
1.6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
1.7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脱机前/SBT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
1.8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 小时、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乳酸趋势比较 |
1.9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化验值的比较 |
1.10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脱机前/SBT后各项护理评估值比较 |
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术后动脉血Lac临界值的计算 |
3.1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
3.2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 |
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手术时长临界值的计算 |
4.1 OPCABG患者手术时长诊断价值分析 |
4.2 OPCABG手术时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 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的结果比较 |
2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
2.1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
2.2 护理干预措施 |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术后4 小时CK-MB、c TnT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
4 OPCABG手术时长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
结论 |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因素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针对性护理对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ICU入住时间、住院总时间比较 |
2.2 2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四、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D]. 李哲.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肝移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优化研究[D]. 尚飞. 青岛大学, 2020(01)
- [3]协同护理模式下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在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后的影响研究[D]. 罗海燕.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胸肺物理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的影响[D]. 石章娥. 长江大学, 2020(04)
- [5]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及护理分析[J]. 史文娟,张蓓蕾. 人人健康, 2019(21)
- [6]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D]. 丁冀. 苏州大学, 2019(04)
- [7]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危险因素分析及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应用研究[D]. 安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机械通气患者二次插管影响因素分析的临床研究[D]. 冯丽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D]. 齐鑫.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针对性护理对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J]. 黄小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