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一、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晓,葛玮健[1](2021)在《壳聚糖基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对壳聚糖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溶液聚合法、反相悬浮聚合法等高吸水性树脂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讨论在合成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壳聚糖基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对壳聚糖基高吸水性树脂在吸水与抑菌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马欣如[2](2021)在《煤沥青基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作为煤资源大国,每年煤焦油的开发利用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煤沥青,而其中煤沥青的多项应用均可能会对自然造成大量的污染。具体的常见应用为制备碳材料、浸渍剂、针状焦与筑路沥青等,但其过高的产量却远远超过这些应用的消耗。因此,关于煤沥青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是现如今亟待解决的一个大方向,研究人员便将主要关注点聚焦于寻求新的转化途径、拓宽常见应用范围、加大开发效率等。其中,利用煤沥青中较高的芳香程度可获得苯多酸类衍生物,但该类产物的分布范围较宽、提取操作较繁琐,均会给产物的后期分离带来困难,同时应用途径也较为匮乏。因此,如何有效使用产物内含有的大量羧酸基团与苯环结构,开发制备出多类新型实用材料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由于大量羧酸官能团可加大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同时其高吸水性能可帮助在农林作物、医疗卫生、建筑以及废水处理等方面进行应用。其中,腐殖酸类树脂的较低耐碱性会限制其应用,并且腐殖酸收集成本较高、提取过程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由于煤沥青制备的苯羧酸与腐殖酸具有大量相似点,可选择其作为原料制备具有一定优异性能的新型高吸水性树脂。因此,该研究对于煤沥青的新型应用途径与吸水树脂的原料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论文将煤沥青氧化后获得的液相产物内大量芳香羧酸物质作为切入点,将其作为功能添加材料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材料,并对合成树脂进行制备与性能研究。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以煤沥青为原料,氧气为氧化剂,碱性水溶液为介质,考察了不同液固比(水:煤沥青)、固碱比(煤沥青:氢氧化钾)、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煤沥青氧化失重率的影响。结果得知:煤沥青(30 g)、氢氧化钾(60 g)、去离子水(200 ml)、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240℃,获得的煤沥青失重率为31.3%。使用红外光谱仪与扫描电镜仪进行煤沥青与氧化煤沥青的表征,氧化沥青的芳香程度与含氧官能团较煤沥青发生提高,孔隙结构与粗糙程度增多;而其中的煤沥青碱氧处理获得的液体产物与煤酸的表征可知,液体产物较煤酸含有更多的脂肪族羧酸、羟基、芳香醚或酯基等,粗糙度加大。2.利用丙烯酸质量的60%的煤沥青氧化液相产物,丙烯酸质量的3.8%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丙烯酸质量的0.2%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反应温度为75℃下,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得高吸水性树脂。液体产物内含有的大量亲水性官能团加强了树脂对水溶液内的分子作用,在去离子水与生理盐水内于2小时达到饱和吸水倍率,分别为613.2 g/g与42.2 g/g。具体的实验部分有,吸水树脂的制备实验为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分析实验,以此确定各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与最佳反应条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进行合成树脂的表征;推测合成树脂的具体反应机理分析;进行合成树脂的多项性能研究。树脂具有较多的刚性芳香环、酯基官能团以及亲水性羧基官能团等;粗糙度与孔隙结构进行了增加;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耐碱性与重复适用性。3.选择煤沥青氧化液相产物、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乙二醇(200)、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反应物(具体原料比为1.2:2:0.2:0.06:0.004),聚合温度为80℃,制备获得吸水树脂,在去离子水内与生理盐水内于1小时达到饱和吸水倍率(451.8 g/g与115.7 g/g)。具体的实验为单因素、正交分析、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研究各反应因素对吸水性能的影响、确立最佳的反应条件、推测可能的反应机理、探究各项树脂性能。获得的树脂具有更多的芳香骨架-C=C-官能团与-CONH2、-COOH、-O-C=O等官能团,内含更多的孔隙结构,增大表面粗糙程度与比表面积,这些特点帮助提高树脂的耐盐性、减少达到饱和吸水倍率的时间、加强三维凝胶树脂的强度,同时具有较好的耐温性。

袁金玲,龚志坤,吴淑贞,袁敏慧,徐胜冰,谭德新[3](2021)在《单体聚合制备高吸水树脂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单体聚合制备高吸水树脂按照单体数目不同可分为一元均聚制备法、二元共聚制备法、三元共聚制备法和多元共聚制备法,分别对这四类单体聚合制备高吸水树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胡健[4](2020)在《接枝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采用可溶性淀粉和硅藻土为改性原料,制备三种不同的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丙烯酸(AA)为单体,以可溶性淀粉(SS)为接枝改性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PAA-SS,考察了AA/SS质量比、AA中和度、APS用量、MBA用量对树脂吸水耐盐性能的影响。以AA单体质量为基准,AA/SS质量比4、AA中和度85%、APS用量0.15 wt%、MBA用量0.05 wt%时,在去离子水和0.9 wt%Na Cl溶液中吸水倍率和吸盐倍率分别为1365g.g-1和112 g.g-1。PAA-SS树脂对Pb2+的吸附容量为231.2 mg/g,对Cu2+的吸附容量为236.8 mg/g。(2)以丙烯酸为单体,引入无机粘土材料硅藻土(DE)改性制备硅藻土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PAA-DE,考察了AA/DE质量比对树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当AA/DE质量比为15:1时,所制备的树脂表面呈现出交联密度适中,大孔状三维网络结构,树脂对0.9 wt%Na Cl溶液的吸盐倍率达128 g.g-1;吸附重金属性能较好:对Pb2+离子的脱除率为86.74%,对Cu2+的脱除率为91.57%。(3)以丙烯酸为单体,可溶性淀粉、硅藻土为改性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复合改性的淀粉接枝/硅藻土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PAA-SS-DE,研究其制备参数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AA/SS/DE质量比为15:4:1,APS用量0.15 wt%,MBA用量0.05 wt%,AA中和度85%的优化制备条件下,所制得的PAA-SS-DE树脂对Cu2+的吸附选择性优于吸附Pb2+,相应的吸附容量和脱除率分别为236.0 mg/g,94.43%和247.2 mg/g,98.89%。

张楠[5](2020)在《淀粉接枝/二元共聚改性聚丙烯酸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针对传统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结构及性能的缺陷,采用淀粉接枝改性、二元共聚改性以及可逆断裂-加成链转移聚合与点击反应结合法,以丙烯酸、丙烯酰胺、烯丙基磺酸钠、淀粉等为原料制备改性高吸水性树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表征微观结构,对树脂吸水保水等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研究结果如下:(1)以淀粉、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主要材料,采用接枝改性法制备了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树脂制备工艺参数为:引发剂和交联剂添加量分别为2 wt%和0.5 wt%、AM/AA摩尔比为3:8、单体/淀粉质量比为8:1、丙烯酸中和度为85%。优化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对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的吸收倍率分别为1089.6 g/g和80.5g/g。AM/AA摩尔比对树脂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AM/AA摩尔比增加,树脂的网孔增大、网络密度减小,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增强,提高了树脂的保水性能。(2)以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分别为引发剂和交联剂,采用二元共聚法在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结构中引入亲水性磺酸基,制备出丙烯酸AA-烯丙基磺酸钠SAS共聚型高吸水性树脂。采用单因素法对反应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当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质量比为10:2时,所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对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的吸收倍率分别为1378.9 g/g和98.8 g/g;与纯聚丙烯酸钠树脂相比,共聚型和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和耐盐性分别提高了40.1%和34.3%。(3)为解决传统自由基聚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交联结构不规整问题,采用可逆断裂-加成链转移聚合法(RAFT)与点击反应结合的方法,初步探索了网络结构可控的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探讨了精确调控树脂网络结构的方法。

杜丛会[6](2016)在《半纤维素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在衣着方面由原来的保暖型向舒适、健康、环保型逐渐转变。原有的服装面料多以合成纤维为主,其存在舒适度低、环保性差等缺点,而粘胶纤维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液处理成为粘胶纤维产业的瓶颈,尤其半纤维素废碱液可生化性较差,若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和大量资源的浪费。因此,为初步解决此问题,本文以半纤维素废碱液为原料合成半纤维素类高吸水树脂,实现变废为宝之目的。为确定半纤维素类高吸水树脂的合成方法,分别选用常规水浴加热法、微波辐射法及超声辅助微波辐射法,以半纤维素废碱液及AA为主要原料合成半纤维素接枝AA高吸水树脂。通过单因素法系统的研究了3种方法合成中的物料配比及反应条件对半纤维素接枝效果及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分别得出了较适宜的配方及反应条件,通过FT-IR分析表明,3种方法均合成了目标产物。综合考虑3种方法合成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及产物的吸水性可知,实验室规模下,合成半纤维素接枝AA高吸水树脂的较适宜方法为微波辐射法,该法反应速率较快,产物吸水性较好,其中吸蒸馏水率637g.g-1,吸自来水率321g.g-1,吸生理盐水率95g.g-1,吸人工尿液率为35g.g-1,吸水速率较快,约需100min,吸水即可达到饱和状态,且保水能力及复用性能较好。为改善常规水浴加热法合成的半纤维素接枝AA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分别引入SSS、NMA、HPA及TEGDA功能单体对其进行改性,合成4种改性树脂,通过探讨功能单体的用量对吸水率的影响,确定了较适宜用量,并将改性树脂与改性前的树脂进行吸水性对比,表明,改性树脂的吸水性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引入SSS的改性树脂的吸水率及吸生理盐水率分别为862g.g-1、132g.g-1,均可达到改性前树脂的3倍左右,且吸水饱和时间从原来的200min缩短到120min,吸水速率提高近1倍;引入HPA的改性树脂失水8h后,保水率高达40%左右。因此,功能单体的特殊结构对树脂的吸水性有一定的影响,结合树脂表面结构进行分析可知,一定范围内,随树脂表面粗糙程度及比表面积的增加,树脂的吸水率、吸水速率有所提高。综上可知,利用半纤维素废碱液,合成了半纤维素类高吸水树脂,该类树脂的成功合成,意味着半纤维素废碱液有望得以高效利用,既可解决粘胶纤维生产厂家的一大难题,又为人们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吸水树脂。

于智,秦天龙,刘丹[7](2015)在《多元醇为交联剂制备AA/AMPS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文中研究说明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环己烷为油相,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物料比,交联剂种类及用量,水油比以及不同分散剂种类及配比对吸水树脂吸水率及耐盐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AMPS)∶m(AA)为1.0∶10.0,中和度为75%,交联剂甘露醇用量(占单体质量)为6%,水油比为1.0∶3.0,分散剂span60用量(占单体质量)为8.0%,过硫酸铵用量(占单体质量)为0.5%时,制备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吸水率和吸盐率最高,分别达到1 705,133 m L/g。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表面光滑,结构疏松。

马雪梅[8](2015)在《有机膨润土复合N-MAM/IA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类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和一定的保水能力,已在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但是,大部分高吸水性树脂仍存在合成成本高、产品的热稳定性和抗盐性能较差等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尝试新的合成方法来制备性能更好的高吸水性树脂。近年来,无机物复合型吸水性树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常规的高吸水性树脂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因此,制备无机物复合型吸水性树脂,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本文选用当地资源钠基膨润土为无机材料,经过提纯和有机化改性制备了性能良好的有机膨润土。以自制的有机膨润土、衣康酸(I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为合成原料,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有机膨润土复合型吸水性树脂,并对其制备条件、性能及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衣康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反应温度、IA中和度、单体配比、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对其吸水性能的影响,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IA与N-MAM单体摩尔比为1:4,IA中和度为85%,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0.4%和0.08%(单体总摩尔分数)的条件下聚合6 h,制备出的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去离子水)倍率为736 g/g。通过扫面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了形貌表征。(2)制备有机膨润土。研究了温度、反应时间和有机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膨润土片层微观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自制的钠基膨润土精土,在改性温度为60℃,CTMAB用量为30%(膨润土质量分数)条件下反应3 h制备的有机膨润土衍射角为3.8°,对应的膨润土层间距达到2.32 nm。并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对有机膨润土进行了表征,证明了有机改性剂成功进入了膨润土片层间。(3)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有机膨润土复合型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有机膨润土的用量和溶液pH对复合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有机膨润土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有机膨润土用量为3%(单体总质量分数)时,复合型吸水树脂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763 g/g和52 g/g,这说明有机膨润土的加入降低了吸水树脂的合成成本,也改善了其吸水性能和耐盐性。此外,在溶液pH在7-10范围内,复合树脂的吸水能力最强,这说明复合型树脂还具有一定的耐碱性能。TGA测试表明,与吸水性树脂相比,复合型吸水性树脂的热稳定性也有明显的提高。

纪彦玲[9](2014)在《耐盐性吸水膨胀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选用不同单体、交联剂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出耐盐性吸水膨胀微球,并对吸水微球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出吸水膨胀微球P(AM-AMPS-NMBA)。考察了分散剂种类对微球形态的影响,以及各组分对吸水膨胀微球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吸水微球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及矿化水中均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第二部分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单体,通过引进新型交联剂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合成出吸水膨胀微球P(AA-AM-PEGDA)。考察了分散剂对反应体系稳定性和产品形态的影响,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及引发剂用量对微球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提高和增加分散剂用量能有效降低微球粒径,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吸水微球在0.9%NaCl溶液中的吸水率达到82g/g。第三部分以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吸水膨胀微球P(AA-AM-PEGMA-NMBA)。考察了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对产品形态与产率的影响,吸水微球的耐盐性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75℃,分散剂为Span60-Span80时,得出粒状产品,产率达到80%以上,产物耐盐性及热稳定性较好。

严小妹,沈慧芳[10](2013)在《耐盐性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从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出发,介绍了提高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耐盐性的方法,包括在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主链上引入多种亲水基团、改变交联剂的种类、接枝引入天然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和无机物,并对耐盐性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二、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壳聚糖基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壳聚糖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
    1.1 溶液聚合法
    1.2 反相悬浮聚合法
    1.3 微波辅助合成法
    1.4 冷冻诱导相分离法
    1.5 有机-无机复合制备法
2 壳聚糖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2.1 医疗卫生材料领域
    2.2 农业领域
    2.3 药物传输领域
    2.4 建筑行业
3 结论

(2)煤沥青基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煤沥青的种类、组成与应用
        1.1.1 煤沥青的种类
        1.1.2 煤沥青的组成
        1.1.3 煤沥青的应用
    1.2 煤沥青的氧化及氧化产物苯羧酸的相关研究
        1.2.1 煤沥青的氧化方法
        1.2.2 氧化产物苯羧酸的研究与应用
    1.3 高吸水性树脂
        1.3.1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1.3.2 吸水树脂的吸水机理
        1.3.3 吸水树脂的应用
        1.3.4 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历史与前景
    1.4 腐殖酸类高吸水性树脂
        1.4.1 腐殖酸概念
        1.4.2 腐殖酸的分类
        1.4.3 腐殖酸类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1.1 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表征方法
        2.2.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SEM)
        2.2.3 热失重分析(TG)
    2.3 高吸水性树脂吸液倍率的测定
    2.4 高吸水性树脂不同性能的测定
        2.4.1 耐盐性测定
        2.4.2 耐温性测定
        2.4.3 耐酸碱性测定
        2.4.4 树脂的重复使用性测定
        2.4.5 不同溶液内的吸液倍率测定
第3章 煤沥青氧化产物的制备与分析
    3.1 实验部分
        3.1.1 煤沥青碱氧法制备氧化产物
        3.1.2 煤酸P1 的制备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煤沥青碱氧法
        3.2.2 煤沥青与氧化煤沥青的表征分析
        3.2.3 煤沥青液相氧化产物(P)与煤酸(P1)的表征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P-PAA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吸水树脂P-PAA的制备
        4.1.2 空白对比树脂PAA的制备
        4.1.3 吸水树脂的吸液性能测定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合成机理
        4.2.2 各单因素对P-PAA吸水树脂的吸液性能影响
        4.2.3 正交实验对P-PAA吸水树脂合成条件的确立
        4.2.4 高吸水树脂 P-PAA 的表征
        4.2.5 高吸水性树脂P-PAA的性能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P-AA-AM-PEG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高吸水性树脂 P-AA-AM-PEG 的制备
        5.1.2 空白对比树脂AA-AM-PEG的制备
        5.1.3 吸水树脂的性能研究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合成机理
        5.2.2 各单因素对树脂P-AA-AM-PEG的吸液性能影响
        5.2.3 正交实验对吸水树脂P-AA-AM-PEG合成条件的确立
        5.2.4 高吸水性树脂P-AA-AM-PEG的表征
        5.2.5 高吸水性树脂P-AA-AM-PEG的性能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单体聚合制备高吸水树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一元均聚制备法
2 二元共聚制备法
3 三元共聚制备法
4 多元共聚制备法
5 结语

(4)接枝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吸水性树脂
        1.1.1 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特点
        1.1.2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
        1.1.3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1.1.4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1.1.5 高吸水性树脂存在的问题
        1.1.6 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1.2 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改性研究
        1.2.1 提高耐盐性
        1.2.2 提高凝胶强度
        1.2.3 改善降解性能
    1.3 淀粉接枝改性高吸水性树脂
        1.3.1 反应机理
        1.3.2 淀粉接枝改性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1.4 硅藻土改性高吸水性树脂
        1.4.1 反应机理
        1.4.2 硅藻土改性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药品及设备
        2.2.2 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2.2.3 高吸水性树脂性能测试
        2.2.4 高吸水性树脂微观结构及形貌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工艺的优化
        2.3.2 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工艺的优化
        2.3.3 保水性能
        2.3.4 吸附性能
        2.3.5 红外光谱表征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硅藻土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药品及设备
        3.2.2 硅藻土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3.2.3 高吸水性树脂性能测试
        3.2.4 高吸水性树脂微观结构及形貌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硅藻土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工艺参数的优化
        3.3.2 丙烯酸与硅藻土质量比对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3.3 保水性能
        3.3.4 吸附性能
        3.3.5 红外光谱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淀粉接枝/硅藻土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药品及设备
        4.2.2 淀粉接枝/硅藻土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4.2.3 高吸水性树脂性能测试
        4.2.4 高吸水性树脂微观结构及形貌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淀粉接枝/硅藻土改性树脂吸附条件的优化
        4.3.2 淀粉接枝/硅藻土改性树脂制备参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改性高吸水性树脂宏观性能比较
        4.3.4 红外光谱表征
        4.3.5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情况

(5)淀粉接枝/二元共聚改性聚丙烯酸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吸水性树脂概述
    1.2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保水机理
    1.3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1.4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1.5 结构清晰的聚合物制备
        1.5.1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概述
        1.5.2 RAFT聚合用于分子设计
        1.5.3 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
    1.6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
        1.6.1 吸水和耐盐性能
        1.6.2 保水性和pH敏感性
        1.6.3 其它性能
    1.7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1.7.1 SAP在农业中的应用
        1.7.2 SAP在医疗卫生用品中的应用
        1.7.3 SAP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7.4 SAP在建筑中的应用
    1.8 选题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及创新性
        1.8.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8.2 主要研究内容
        1.8.3 论文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章 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药品及设备
        2.2.2 反应机理
        2.2.3 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2.2.4 表征及测试方法
        2.2.4.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4.2 热重分析(TG)
        2.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4.4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液性能测试
        2.2.4.5 保水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正交试验设计
        2.3.2 结构和形貌表征
        2.3.2.1 红外光谱
        2.3.2.2 热重
        2.3.3 AA与AM摩尔比对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3.4 AA与AM摩尔比对树脂保水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共聚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药品及设备
        3.2.2 反应机理
        3.2.3 丙烯酸共聚烯丙基磺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3.2.4 高吸水性树脂的表征
        3.2.5 溴值滴定法测反应单体转化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AA/Na高吸水性树脂工艺条件的优化
        3.3.2 PAA/Na-SAS高吸水性树脂工艺条件的优化
        3.3.2.1 单体滴加速率对树脂性能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3.3.2.2 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水性和耐盐性的影响
        3.3.2.3 反应温度对树脂吸水性和耐盐性的影响
        3.3.2.4 引发剂用量对树脂吸水性和耐盐性的影响
        3.3.2.5 丙烯酸中和度对树脂吸水性和耐盐性的影响
        3.3.2.6 AA与SAS比例对对树脂吸水性和耐盐性的影响
        3.3.3 结构和形貌表征
        3.3.3.1 红外光谱
        3.3.3.2 热重分析
        3.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控网络结构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药品及设备
        4.2.2 链转移剂DMAT的制备
        4.2.3 DMAT的炔基化改性制备DMAA
        4.2.4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反应制备聚丙烯酸
        4.2.5 结构表征
        4.2.5.1 核磁测试
        4.2.5.2 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4.2.5.3 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4.2.5.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4.3 结果与讨论
        4.3.1 DMAT的结构表征
        4.3.2 DMAA的结构表征
        4.3.3 聚丙烯酸的表征
        4.3.3.1 红外表征
        4.3.3.2 PAA分子量及其分布的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情况

(6)半纤维素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吸水树脂的研究进展
        1.1.1 高吸水树脂的国外研究进展
        1.1.2 高吸水树脂的国内研究进展
    1.2 高吸水树脂的分类
        1.2.1 淀粉类高吸水树脂
        1.2.2 纤维素类高吸水树脂
        1.2.3 合成类高吸水树脂
    1.3 高吸水树脂的主要合成方法
        1.3.1 常规合成方法
        1.3.2 辐射聚合法
    1.4 高吸水树脂的结构、吸水机理及吸水性改进方法
        1.4.1 高吸水树脂的结构特点及吸水机理
        1.4.2 外部溶液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性的影响
        1.4.3 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改进方法
    1.5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5.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半纤维素接枝AA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过程
        2.2.1 实验主要原料
        2.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2.2.3 实验技术方案
    2.3 半纤维素的接枝效果及树脂的吸水性测试方法
        2.3.1 半纤维素的接枝效果测试方法
        2.3.2 树脂的吸水性测试方法
    2.4 仪器分析方法
        2.4.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4.2 扫描电镜分析(SEM)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常规水浴加热法及微波辐射法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对半纤维素接枝效果及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2.5.2 超声辅助微波辐射法中超声功率及反应时间对半纤维素接枝效果及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2.5.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5.4 不同方法合成所得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对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过程
        3.1.1 实验主要原料
        3.1.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3.1.3 实验技术方案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SSS用量对半纤维素-AA-SSS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3.2.2 NMA用量对半纤维素-AA-NMA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3.2.3 HPA用量对半纤维素-AA-HPA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3.2.4 TEGDA用量对半纤维素-AA-TEGDA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3.2.5 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
        3.2.6 共聚改性高吸水树脂与改性前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有机膨润土复合N-MAM/IA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吸水性树脂的概述
        1.2.1 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状况
        1.2.2 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及吸水机理
        1.2.3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1.2.4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1.2.5 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
        1.2.6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1.2.7 高吸水性树脂的展望
    1.3 膨润土简介
        1.3.1 膨润土的结构
        1.3.2 膨润土的特性
        1.3.3 膨润土的改性方法
    1.4 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1.4.1 有机-无机物复合型
        1.4.2 高分子物复合型
    1.5 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1.5.1 红外表征(IR)
        1.5.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1.5.3 热重分析(TGA)
    1.6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6.1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3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N-MAM/IA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设备
        2.2.3 实验过程与方法
    2.3 样品性能测试与表征
        2.3.1 吸水倍率测定
        2.3.2 吸水速率测定
        2.3.3 退溶胀动力学测定
        2.3.4 样品结构表征(SEM)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实验条件对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2.4.1.1 IA与N-MAM摩尔比对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2.4.1.2 IA的中和度对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2.4.1.3 引发剂用量对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2.4.1.4 交联剂用量对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2.4.1.5 反应温度对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2.4.2 吸水性树脂吸水速率的测定
        2.4.3 吸水性树脂退溶胀动力学的测定
        2.4.4 吸水性树脂的形貌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机膨润土复合N-MAM/IA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设备
        3.2.3 实验过程
        3.2.3.1 膨润土的有机改性
        3.2.3.2 有机膨润土复合N-MAM/IA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3.3 样品性能测试与表征
        3.3.1 复合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测定
        3.3.2 复合吸水性树脂的红外光谱(IR)分析
        3.3.3 复合吸水性树脂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
        3.3.4 复合吸水性树脂的热性能分析(TGA)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钠基膨润土有机改性结果
        3.4.1.1 CTMAB改性剂用量对膨润土有机改性的影响
        3.4.1.2 改性时间对膨润土有机改性的影响
        3.4.1.3 改性温度对膨润土有机改性的影响
        3.4.2 复合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测试
        3.4.2.1 复合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
        3.4.2.2 复合吸水性树脂在不同pH溶液中的吸水性能
        3.4.3 复合吸水性树脂的性能表征
        3.4.3.1 复合吸水性树脂的IR分析
        3.4.3.2 复合吸水性树脂的XRD分析
        3.4.3.3 复合吸水性树脂的热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9)耐盐性吸水膨胀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高吸水树脂的发展
    1.3 高吸水树脂的分类
    1.4 高吸水树脂的结构
    1.5 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机理
        1.5.1 高吸水树脂中的水
        1.5.2 高吸水树脂的吸水过程
        1.5.3 Flory 凝胶吸水理论
    1.6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1.6.1 制备高吸水树脂的基本原料
        1.6.1.1 单体
        1.6.1.2 分散介质
        1.6.1.3 交联剂
        1.6.1.4 引发剂
        1.6.1.5 表面活性剂
        1.6.1.6 洗涤剂
        1.6.2 高吸水树脂制备的基本原理
        1.6.2.1 自由基聚合反应
        1.6.2.2 离子型聚合反应
        1.6.2.3 逐步聚合反应
        1.6.3 高吸水树脂合成方法
        1.6.3.1 本体聚合
        1.6.3.2 溶液聚合
        1.6.3.3 反相悬浮聚合
        1.6.3.4 反相乳液聚合
    1.7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
        1.7.1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机理
        1.7.2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结构形态
        1.7.3 改善耐盐性的方法
        1.7.3.1 亲水基团多样化
        1.7.3.2 选用合适交联剂
        1.7.3.3 互穿网络结构
        1.7.3.4 高吸水性树脂与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
        1.7.3.5 高吸水树脂与无机凝胶的复合物
    1.8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应用
        1.8.1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在农林业的应用
        1.8.2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在医药卫生方面的应用
        1.8.3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在日用化学方面的应用
        1.8.4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在土木建筑方面的应用
        1.8.5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
    1.9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10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仪器
    2.2 反应装置图
    2.3 高吸水树脂合成工艺
    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2.4.1 吸水率的测定
        2.4.2 SEM 测试
        2.4.3 吸水树脂红外光谱测试
        2.4.4 热失重分析测试
第三章 AM/AMPS 吸水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吸水微球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分散剂的选择
        3.3.2 单体配比对吸水率的影响
        3.3.3 交联剂用量对吸水率的影响
        3.3.4 引发剂用量对吸水率的影响
        3.3.5 微球在不同矿化度矿化水及 NaCl 溶液中吸水率的变化
        3.3.6 吸水微球红外测试
        3.3.7 吸水微球的热失重分析
        3.3.8 吸水微球的凝胶强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AA/AM/PEGDA 吸水微球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吸水膨胀微球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分散剂的选择
        4.3.2 不同搅拌速度下分散剂浓度对微球粒径影响
        4.3.3 单体配比对吸水率的影响
        4.3.4 AA 中和度对吸水率的影响
        4.3.5 交联剂用量对吸水率影响
        4.3.6 引发剂用量对吸水率影响
        4.3.7 吸水微球红外测试
        4.3.8 吸水微球的热失重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AA/AM/PEGMA 吸水微球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
        5.2.2 吸水膨胀微球合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分散剂的选择
        5.3.2 不同搅拌速度下分散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影响
        5.3.3 反应温度对产物特征影响
        5.3.4 单体配比对吸水率的影响
        5.3.5 AA 中和度对吸水率的影响
        5.3.6 交联剂用量对吸水率影响
        5.3.7 引发剂用量对吸水率影响
        5.3.8 吸水微球红外测试
        5.3.9 吸水微球的热失重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完成课题

(10)耐盐性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
2 提高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耐盐性的方法
    2.1 在主链上引入多种亲水基团
    2.2 改变交联剂种类
    2.3 接枝引入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4 接枝引入天然无机物
3 耐盐性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展望
    (1) 高性能化。
    (2) 加快应用开发研究。
    (3) 加深分子设计理论研究, 促进SAP的发展。

四、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壳聚糖基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J]. 张春晓,葛玮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1(03)
  • [2]煤沥青基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马欣如.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单体聚合制备高吸水树脂研究进展[J]. 袁金玲,龚志坤,吴淑贞,袁敏慧,徐胜冰,谭德新. 塑料工业, 2021(S1)
  • [4]接枝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胡健.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淀粉接枝/二元共聚改性聚丙烯酸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楠.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6]半纤维素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杜丛会. 河北科技大学, 2016(04)
  • [7]多元醇为交联剂制备AA/AMPS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J]. 于智,秦天龙,刘丹.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5(03)
  • [8]有机膨润土复合N-MAM/IA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马雪梅. 信阳师范学院, 2015(05)
  • [9]耐盐性吸水膨胀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纪彦玲.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4)
  • [10]耐盐性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J]. 严小妹,沈慧芳. 化工新型材料, 2013(04)

标签:;  ;  ;  ;  ;  

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