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9m)Tc-MIBI和~(201)TI双核素显像对孤立性肺部病灶的鉴别诊断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淼,马学进,江林,徐仕前,柏拉拉,靖功伟,李仕广[1](2021)在《增强CT扫描和99mTc-MIB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增强CT扫描和99mTc-MIB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究该病的最佳检查方式。方法搜集本院77例经常规平扫CT检查发现肺部结节并在1周内行增强CT扫描和99mTc-MIB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的患者,分析两种影像技术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增强CT扫描检查发现SPN中恶性57例,良性20例;99mTc-MIB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发现SPN中恶性51例,良性26例。增强CT扫描的曲线下面积为0.765,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42.4%;99mTc-MIB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的曲线下面积为0.67,灵敏度为79.5%,特异度为45.5%。两种影像技术检查结果的Kappa一致性检验K值为0.446。增强CT扫描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微血管征或血管集束征和结节直径在良、恶性SPN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扫描较99mTc-MIB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诊断良恶性SPN的主要依据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微血管征或血管集束征和结节直径。
周淼[2](2021)在《增强CT结合MIBI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增强CT、99m锝标记的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及肺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ung-RADS 1.1版)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经我院临床诊断为SPN 169例(所有SPN均经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收集所有病例术前1周的胸部增强CT和99mTc-MIBI SPECT/CT扫描数据。其中,男性88例,女性81例,年龄范围25~80岁,平均年龄(58.44±10.97)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SPN进行良恶性分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增强CT、99mTc-MIBI-SPECT/CT区分良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良恶性SPN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年龄、性别、CT基本形态学特征及SPECT/CT早期和延迟期摄取比值的良恶性组间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良、恶性SPN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法评价增强CT、99mTc-MIBI-SPECT/CT及Lung-RADS鉴别良恶性SPN的效能,并计算SPECT/CT早期及延迟期99mTc-MIBI摄取比值临界值。结果:(1)增强CT、99mTc-MIBI-SPECT/CT诊断良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9%、54.20%、84.1%、83.9%、84.0%和87.6%、52.1%、82.2%、62.5%、77.5%,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度均高于单独的增强CT(x2=57.44,P<0.05)和99mTc-MIBI-SPECT/CT(x2=29.96,P<0.05)扫描。(2)年龄、平均直径、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分叶征、是否强化、肿瘤微血管征在良恶性SPN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结节平均直径、肿瘤微血管征是预测良恶性SPN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优势比分别为1.041、0.081、1.131。(3)ROC曲线示增强CT诊断良恶性SPN的AUC值为0.75,99mTc-MIBI-SPECT/CT的AUC值为0.70,两者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查(AUC=0.77)。(4)良、恶性SPN早期和延迟期摄取比值(T/NT)均无统计学差异(t=-0.45、t=-1.97;P均>0.05);ROC示良恶性SPN早期T/NT>1.4、延迟期T/NT>1.6时,Youden指数均最大,AUC值分别为0.59、0.68。(5)ROC曲线示Lung-RADS分级诊断实性结节的AUC=0.77,均高于亚实性结节(AUC=0.71)和总结节(AUC=0.6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亚实性SPN中恶性平均CT值大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ROC示亚实性SPN平均CT值>-398,可用于判断恶性SPN(AUC=0.715,P<0.05)。结论:(1)增强CT联合99mTc-MIBI-SPECT/CT扫描可提高良恶性SPN的诊断效能。(2)年龄、结节平均直径及肿瘤微血管征是预测恶性SPN的独立影响因素。(3)实性SPN Lung-RADS分级诊断效能高于亚实性结节和总结节;亚实性SPN平均CT值恶性高于良性。
龙利[3](2021)在《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09月?2020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15例研究对象,研究组34例,对照组81例。其中由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作为研究组,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穿刺病变所在部位、穿刺病变类型及穿刺病灶直径的差异性,对两组研究对象各基线参数进行评估。然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穿刺结果和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病变所在部位、穿刺病变类型及穿刺病灶直径等一般资料,经检验,P(29)0.05,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穿刺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3.83%,经检验,P(27)0.05,两组穿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肿块型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孤立结节型、多发结节型以及空洞型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穿刺病变所在不同部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穿刺准确率,经检验,P(29)0.05,各穿刺部位两组穿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和16.05%。经检验,P(29)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较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显着的优势。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对于肺部肿块型病变可优选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而其它型可选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陈畅[4](202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99mTc-MIBI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肺转移患者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99mTc-MIBI)显像结果与放射性碘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131I whole body scan,131I-WBS)结果,探究99mTc-MIBI显像结果对于DTC肺转移患者放射性碘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的120例DTC肺转移患者,所入组的DTC肺转移患者初次进行放射性碘治疗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半年后,行99mTc-MIBI显像,第二天服用治疗剂量的131I(150-220m Ci),5天后行131I全身显像,患者在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前4周均停止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以及进行常规“禁碘”,将患者的显像结果分为四组:99mTc-MIBI显像阳性、131I全身显像阳性组(A组);99mTc-MIBI显像阳性、131I全身显像阴性组(B组);99mTc-MIBI显像阴性、131I全身显像阳性组(C组);99mTc-MIBI显像阴性、131I全身显像阴性组(D组)。使用Spearman秩和相关性分析两种显像的相关性,结合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比较99mTc-MIBI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的结果,进一步探讨99mTc-MIBI显像对于放射性碘治疗后DTC肺转移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1.最终纳入120例DTC肺转移患者的显像结果,阳性病例共计106例(表示99mTc-MIBI显像阳性和/或131I全身显像阳性),其中99mTc-MIBI显像阳性28例,131I全身显像阳性病例90例,99mTc-MIBI显像发现阳性病例的灵敏度明显低于131I全身显像(χ2=12.6,P<0.05)。2.四组患者显像结果:A组,n=12;B组,n=16;C组,n=78;D组,n=14。Spearman秩和相关检验提示两种显像结果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s=-0.410(P<0.0001)。3.四组患者显像结果Tg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0.526,P<0.001)。Bonferroni法校正显着性水平的秩和两两比较发现,“双阳组”与“MIBI-、131I+”组(调整后P=0.002)、“MIBI+、131I-”与“MIBI-、131I+”组(调整后P=0.011)Tg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99mTc-MIBI阳性的两组患者其Tg水平显着高于99mTc-MIBI显像阴性、131I全身显像阳性患者(P<0.05)。使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99mTc-MIBI显像阳性与阴性组的Tg水平的相关性,得到99mTc-MIBI显像与Tg水平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s=0.402(P<0.0001)。结论1.将99mTc-MIBI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联合分析能较好的评价DTC肺转移患者肺部转移灶。2.99mTc-MIBI显像结果与血清Tg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
董华[5](2018)在《SPECT/CT连续动/静态联合显像在眼眶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性疾病及其他实体性肿瘤的SPECT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不同病变的诊断标准,并与超声和磁共振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和解决该技术在眼眶病变术前定性诊断中遇到的问题,探讨99mTc-RBC SPECT/CT连续动/静态显像在眼眶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选择中的临床价值。为该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操作基础。方法1)回顾性分析119例眼眶肿物患者99mTc-RBC SPECT显像结果,视觉分析:各时相双侧眼眶区放射性分布及血流灌注相的时间-放射性曲线特点。半定量分析:两名医师、同一医师于一周内分别在延迟相对患侧眶区进行感兴趣区(ROI)勾画,并将ROI复制到键侧眶区,计算肿瘤与对侧镜像区的放射性(T/N)比值及肿瘤与上矢状窦区的放射性(T/SSS)比值,使用Bland-Altman分析和配对t检验评估两组数据的一致性和重复性,以期确定该影像诊断技术的可行性。2)回顾性分析119例眼眶肿物患者99mTc-RBC SPECT显像结果,半定量分析评价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T/N值区间;视觉分析结合半定量分析综合评价99mTc-RBC SPECT显像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等指标,半定量分析99mTc-RBC SPECT显像在血管性病变与非血管性病变的T/N值区间差异,确定99mTc-RBC SPECT显像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3)回顾性分析140例眼眶肿物患者的99mTc-RBC SPECT显像、超声及MRI的诊断结果,分析不同诊断技术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并进行对比分析,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结果1)经术后病理确诊的眼眶病变病例119例,眼眶病灶测量者内及测量者间T一致性Bland Altman分析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30230.6894 dpm和-0.91120.7821 dpm,均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比分析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健侧眼眶镜像区和上矢状窦区测量者间内N和SSS测量结果一致性Bland Altman分析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50400.1814 dpm和-0.63480.5703dpm,医生间测量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健侧眼眶镜像区和上矢状窦区测量者内N和SSS测量结果一致性Bland Altman分析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089-0.07268 dpm和-1.016-0.01620 dpm,医生1不同时间点测量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别,分析原因可能是健侧放射性计数太低,勾画感兴趣区时容易受周围正常组织的干扰所致,经医生间测量其总体可重复性还是无统计学差异的。2)本研究共纳入眼眶占位性病变患者119例,其中63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通过99mTc-RBC SPECT连续动/静态联合显像得到正确诊断。ROC曲线校正后SPECT显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98.2%、98.4%、100.0%、99.2%。另外,视觉及半定量分析在眼眶血管性肿瘤诊断效能亦很高,校正后均为100.0%;但在眼眶非血管性肿瘤的病理类型鉴别上缺乏特异性。对于病变较小且位置较深、或受周围组织干扰无法鉴别时,通过SPECT/CT断层显像得到进一步判断。3)99mTc-RBC SPECT连续动/静态联合显像综合分析、磁共振综合分析及超声扫描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98.2%、98.4%;79.4%、100.0%、100.0%;88.2%、97.2%、96.8%。提示SPECT显像较磁共振和超声更能准确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虽然超声扫描诊断效能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稍高于磁共振综合分析结果,磁共振综合分析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稍高于超声扫描,两种影像检测技术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MR平扫、超声和SPECT显像比较的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表明MR扫描和SPECT显像比超声更能正确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且SPECT显像优于MR扫描。另外,超声诊断眼眶血管性病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于磁共振综合分析结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磁共振综合分析的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稍高于超声扫描,两种影像检测技术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磁共振综合分析结果的诊断效能稍高于超声扫描,但两种影像检测技术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对血管性病变,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放射性核素SPECT显像的综合诊断准确率高达100.0%;然而,对于非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单纯99mTc-RBC SPECT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不如磁共振和超声理想。结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及静脉性血管瘤99mTc-RBC SPECT显像勾画感兴趣区的可重复性更好,受周围组织的干扰更小,为99mTc-RBC SPECT精确定量提供了重要平台。99mTc-RBC SPECT显像通过半定量分析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具有高特异性,能更客观的指导治疗决策,尤其是治疗决策的选择。99mTc-RBCSPECT显像诊断效能与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和血管性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但鉴别诊断其他实体占位的效能是否也接近亦或高于常规影像技术,有待进一步对比分析。SPECT显像可明显提高眼眶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前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是常规影像学的有益补充。
唐嘉励[6](2018)在《99mTc-MIBI显像结合SPECT/CT及半定量分析对PHPT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对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双时相平面显像及颈部B超进行对比性分析,同时对平面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旨在探讨99mTc-MIBI显像对PHP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怀疑PHPT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病检及随访结果为评价标准,比较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双时相平面显像、颈部B超三种方法对甲状旁腺病灶的定位诊断效能;采用ROI技术测量并计算双时相平面图像中甲状旁腺病灶与对侧正常甲状旁腺组织的放射性摄取比值(T/NT),绘制双时相T/NT的ROC曲线,确定T/NT诊断界值,评估该界值的诊断效能;分析病理类型与患者血清PTH、病理类型与T/NT比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双时相平面显像、颈部B超诊断PHPT的灵敏度分别为98.08%、88.46%、78.43%,特异度分别为82.93%、82.93%、58.82%,其中融合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颈部B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融合显像的灵敏度虽高于平面显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延迟相T/N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当T/NT取值1.59时,约登指数最大,对应的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87.0%。3)病理类型与PTH浓度、病理类型与早期相T/NT、病理类型与延迟相T/NT均呈正相关。结论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对PHPT的术前诊断价值优于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及B超,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的半定量分析也为PHPT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张德良[7](2018)在《用于肝、肺纤维化疾病精准诊疗的放射性分子探针及其SPECT成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纤维化是指慢性组织损伤过程中,由于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导致的组织过度增生、硬化和瘢痕化;普遍存在于各种慢性疾病过程中。肝纤维化过程中由于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大量积累会破坏肝小叶的结构,导致肝功能的紊乱,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纤维化疾病,预后极差,患者一般在诊断后3-5年内死亡。发展一种非侵入式的纤维化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主要是采用两种以聚合物为骨架、纤维化相关的SPECT探针通过SPECT/CT融合成像对肝纤维化以及肺纤维化进行评估和分期,并研究SPECT成像在监测抗纤维化的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了以聚苯乙烯为分子骨架的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显像剂99mTc-p(VLA-co-VNI)在小鼠肝纤维化的分期中应用。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肝摄取值(LUV)用于SPECT/CT显像中肝脏放射性摄取的定量。并且证明了 LUV值可以用于肝纤维化的精确分期。同时评估了99mTc-p(VLA-co-VNI)SPECT/CT显像应用于TanⅡA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响应的监测。2、发展了一种新的、以聚乙烯亚胺为分子骨架、结蛋白(desm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靶向的显像剂—99mTc-GlcNAc-PEI。证明 99mTc-GlcNAc-PEI 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表面desmin和vimentin具有很高的亲和力。通过99mTc-GlcNAc-PEI SPECT/CT小鼠肝纤维化显像,获得高质量的肝脏图像。评估了 99mTc-GlcNAc-PEI SPECT/CT成像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中的应用,确认了其可用于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同时评估了99mTc-GlcNAc-PEI SPECT/CT显像应用于氯磷酸盐脂质体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响应的监测。3、评估了 9mTc-GlcNAc-PEI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应用。在博来霉素诱导7天的早期纤维化阶段,99mTc-GlcNAc-PEI肺摄取值即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可以用于早期肺纤维化的诊断。同时,通过GlcNAc-PEI装载siRNA进行基因治疗,实现诊疗一体化。
潘元威[8](2016)在《肺部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18F-FDG PET/CT表现与组织病理及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普及和人民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肺部常规CT检查及低剂量CT筛查的日益增多,使肺部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升高。然而仅从肺结节在CT上的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特点等影像学征象分析,仍有2/3的结节存在诊断困难。而肺部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ocal ground-glass node,f GGN)作为肺结节的一种非特异性表现,其良恶性的诊断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报道显示抗炎治疗后或动态随访时仍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其恶性比例高达63%-64%。而以局灶性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早期肺腺癌得到及早手术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可达100%。因此及早的对局灶性磨玻璃肺结节做出良、恶性诊断,可有效的指导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使恶性病变在早期得到治疗并避免良性病变的过度治疗。18F-FDG标记的PET/CT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局灶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和治疗前分期的评估应用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而18F-FDG却不仅仅在恶性肿瘤中呈高摄取状态,在部分炎症或结核等感染性疾病中也可以呈高摄取,出现假阳性的诊断。有报道显示从代谢状态评估纯磨玻璃结节良恶性(p GGN)的假阴性率为100%,且在混合性磨玻璃结节(m GGN)中其假阴性率也达到60%以上。而随着同机CT配置的提高,影像学表现结合18F-FDG代谢显像联合诊断f GGN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目前仍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对于影像学表现为f GGN的肺腺癌,按照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病学会(ERS)提出了肺腺癌的病理学新分类,可分为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变异型四大类,报道显示肺腺癌亚型分类与多层螺旋CT的表现存在明显相关性,而对于PET/CT的代谢及影像学表现与病理亚型关系的研究开展相对较少。而基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肺腺癌认识的深入,21世纪对肺腺癌的治疗方式也出现了重大改变,由曾经的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模式向基于基因突变水平的个体化治疗转变。基于基因检测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显着的疗效。目前研究显示依据2011年IASLC/ATS/ERS新分类标准的肺腺癌亚型与EGFR基因突变存在明显相关性。Haneda等研究显示肺腺癌中具有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特征的亚型其EGFR的突变率可达58%;还有报道在微乳头型腺癌中EGFR突变比例为62%。而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EGFR基因突变与新的肺腺癌亚型分类之间相关性研究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肺部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PET/CT代谢及影像学表现与组织病理亚型的相关性研究2.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PET/T表现、病理亚型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结合18F-FDG PET/CT的影像学表现及18F-FDG的代谢情况,分别与p GGN、m GGN的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评价18F-FDG PET/CT在f GGN中的诊断价值2.评估18F-FDG PET/CT的影像学表现与恶性f GGN的病理亚型的关系,提高影像学对f GGN的诊断准确率3.对以f GGN为表现的早期肺腺癌影像学特征与EGFR突变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其影像学表现及18F-FDG代谢情况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4.总结以f GGN为表现的早期肺腺癌的EGFR基因突变,并与病理亚型对比研究了解其相关性第一部分肺部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及代谢情况与组织病理亚型的相关性研究目的1.总结89例肺部f GGO患者18F-FDG PET/CT的代谢及影像学表现,了解18F-FDG PET/CT对p GGN、m GGN的诊断价值;2.总结50例恶性肺结节的18F-FDG PET/CT代谢及影像学表现,与肺腺癌病理学新分类相对比分析,探讨其不同病理亚型与f GGN的代谢及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总结2014年0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确诊的f GGN患者89例,按其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分为p GGN(39例)及m GGN(50例)两组,总结其CT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或胸膜牵拉征,并总结其18F-FDG的代谢值,与其病理亚型相对比研究,评价18F-FDG PET/CT对f GGN中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与代谢情况与病理亚型的关系。结果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89例患者,良性病变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54.95±11.482),恶性病变50例(男性14例,女性36例,年龄58.24±10.007),对年龄及病灶大小与良恶性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对患者性别比、病灶位置数据采用`X±s表示。可知患者良恶性病变在年龄、性别分布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虽然恶性病灶的平均大小较良性病变大,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35例p GGN患者的18F-FDG PET/CT代谢及影像学表现与良恶性间的关系比较,数据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可知p GGN中,分叶征、毛刺征等对良恶性的判断有明显的指导意义(P值<0.05)。而对于其18F-FDG代谢程度,不同参考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约登指数采用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可得出当SUVmax≥0.8时,其诊断的特异性(57.1%)及灵敏度(71.4%)最好,适合作为诊断p GGN为恶性病变的代谢数值。18F-FDG PET与CT影像学征象联合应用相比二者具有更好的特异性(81.0%)及灵敏度(85.7%)3.50例m GGN患者的18F-FDG PET/CT代谢及影像学表现与良恶性间的关系比较,数据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可知m GGN中,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等对良恶性的判断有明显的指导意义(P值<0.05)。而对于其18F-FDG代谢程度,不同参考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约登指数采用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可得出当SUVmax≥2时,其诊断的特异性(66.7%)及灵敏度(77.8%)最好,适合作为诊断m GGN了下的代谢指标。对比CT征象、18F-FDG PET代谢情况及18F-FDG PET/CT综合诊断,可知18F-FDG PET与CT征象联合诊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83.3%)及灵敏度(94.4%)。4.对于50例恶性病变按2011年最新的肺腺癌分类方法分为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三组。其三组病理类型的18F-FDG PET/CT代谢及影像学表现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可得出浸润性腺癌的18F-FDG代谢明显高于微浸润腺癌和浸润前病变,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且三组病变在CT征象如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等影像学表现及PET代谢显像有明显的差异(P值<0.05)。结论1.f GGN病变的良恶性与年龄、性别、分布位置无明显相关性,较大的病灶恶性可能性较大。2.对于p GGN病变,其SUVmax≥0.8时,其诊断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最好,适合作为p GGN良恶性诊断的代谢标准。18F-FDG PET与CT征象联合具有更好的特异性(81.0%)及灵敏度(85.7%)。3.对于m GGN病变,其SUVmax≥2时,其诊断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最好,适合作为m GGN的代谢数值。F-FDG PET与CT征象联合具有更好的特异性(83.3%)及准确性(94.4%)。4.恶性f GGN病变按其病理新分类与18F-FDG PET与CT代谢及影像学对比,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三组之间对比,其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及支气管充气征多发生于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两种病理类型,可提示该征象具有较好的恶性指示意义。而浸润性腺癌的18F-FDG代谢明显高于浸润前病变及微浸润腺癌,更有利于病变的良恶性判断。第二部分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的18F-FDG PET/CT代谢及影像学征象、病理亚型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的18F-FDG PET/CT代谢及影像学征象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探讨肺腺癌病例亚型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0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间经手术切除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为肺腺癌的局灶性磨玻璃结节,共4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Arms-PCR直接DNA测序法检出肿瘤组织内EGFR基因突变情况。以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新分类标准对入组病例的组织标本进行亚型分类。探讨影像学表现、临床特征、病理亚型分类及与肿瘤预后的关系,以及EGFR基因重排及突变情况。运用统计软件对入选病理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亚型与EGFR基因突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中EGFR的突变率为76.2%(32/42),其中女性患者突变率82.8%(24/29),男性患者突变率61.5%(8/13),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吸烟患者中42.9%(3/7)存在基因突变,明显低于不吸烟患者82.9%(29/35)的突变率,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对EGFR突变与CT影像学征象的数据输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患者影像学表现与EGFR基因突变无明显的相关性。18F-FDG代谢情况行采用Mann-Whitney检验,病灶的SUVmax值水平与EGFR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对所有肺腺癌患者按最新病理分类,贴壁样生长为主型患者14例,其突变率71.4%(10/14)。腺泡为主型17例,其突变率94.1%(16/17)。乳头为主型7例,其突变率71.4%(5/7)。微乳头为主型2例,其突变率50%(1/2)。实性为主型伴粘液产生2例,均为发生突变。对其突变情况采用χ2检验可知腺泡为主型的肺腺癌存在较高的基因突变率。结论:1.患者EGFR突变较多存在于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和21外显子2573位核苷酸点突变(L858R)为主,两者分别占总突变例数的25%(8/32)和59.4%(19/32)。2.女性患者突变率82.8%(24/29)稍高于男性61.5%(8/13),但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吸烟者突变率82.4%(28/34)明显吸烟患者25%(2/8),具体统计学意义。3.从其影像学特征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分析可知,患者影像学特征与(P值<0.05)基因突变无明显的相关性。4.患者18F-FDG代谢情况对比,病灶的SUV值水平与EGFR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5.对于最新病理亚型分类,EGFR突变常见于以腺泡样为主的肺腺癌这一病理亚型(P值<0.05)。
陈珍英[9](2016)在《99mTc-3PRGD2 SPECT显像对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评价99mTc-3PRGD2 SPECT显像对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与18F-FDG PET/CT显像进行比较。方法:42例临床疑似乳腺癌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平均年龄45.14±8.59岁(30-70岁),平均体重55.02±8.28kg(41-77kg)。患者在静脉注射11.1MBq/Kg(0.3m Ci/Kg)99mTc-3PRGD2 40分钟后以GE Infinia Hawkeye4 SPECT行前后位全身平面显像和胸部断层显像,同期(1周内)以Siemens Biography m CT(64)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两种显像结果分别各由2名具备多年临床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分析,采用半定量法评估乳腺原发灶:测量SPECT显像乳腺病灶(T)及升主动脉血池(B)的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T/B值)及PET/CT显像乳腺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采用定性法评估两种显像的腋窝淋巴结状态。以组织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对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Z检验、χ2检验、ROC曲线分析及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2例患者共有45个乳腺病灶,最终经病理证实恶性病灶38个和良性病灶7个。2、所有患者在注射99mTc-3PRGD2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乳腺恶性病灶摄取99mTc-3PRGD2的T/B值和18F-FDG的SUVmax值均高于良性病灶(4.47±1.82和2.43±1.02,t=2.86,P<0.01;8.45±3.57和3.12±1.13,t=7.4,P<0.01)。3、ROC曲线分析,99mTc-3PRGD2 SPECT显像诊断乳腺癌的T/B最佳阈值取2.75,AUC为0.880;18F-FDG PET/CT显像的SUVmax最佳阈值取3.30,AUC为0.955。以此为判断标准,二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6.8%、85.7%、86.7%和92.1%、85.7%、91.1%,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Z检验比较两个AUC,发现两者对乳腺癌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P>0.05)。4、乳腺原发灶99mTc-3PRGD2的T/B值和18F-FDG的SUVmean值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654,P<0.01)。5、视觉分析法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99mTc-3PRGD2 SPECT显像和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05%、99.5%、95.8%、96.97%、95.6%和85.37%、98.98%、96.64%、94.59%、97.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另本研究发现9例临床诊断远处转移的患者在两种显像中均被检出。与18F-FDG PET/CT显像对比,部分腰椎、骨盆及肝的转移灶在99mTc-3PRGD2 SPECT显像中未检出。结论:1、99mTc-3PRGD2是一种安全、无创、低廉的新型SPECT显像剂,对乳腺病变显像图像质量好。2、乳腺恶性病灶摄取99mTc-3PRGD2和18F-FDG明显高于良性病灶。99mTc-3PRGD2 SPECT显像和18F-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病灶摄取99mTc-3PRGD2和18F-FDG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3、99mTc-3PRGD2 SPECT显像视觉分析法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低于18F-FDG PET/CT显像,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9mTc-3PRGD2 SPECT显像对腰椎、骨盆及肝等处的部分转移灶的诊断不如18F-FDG PET/CT显像,但两种显像方法对乳腺癌的分期诊断无差别。5、综上,99mTc-3PRGD2 SPECT显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其远处转移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曾慧[10](2016)在《超声、核素静态显像及核素亲肿瘤显像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法)评估超声、核素静态显像及核素亲肿瘤显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主要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 OvidSP)、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作为已发表国内外关于超声、核素静态显像和核素亲肿瘤显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文献来源,检索年限设为文献库建库时间至2015年11月。文献筛选参考Cochrane手册中关于诊断性试验研究的标准进行,并提取四格表资料。QUADAS-2(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2,诊断性研究质量评估)作为质量评价工具。依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应用Meta-disc 1.4软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合并,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及其95%置信区间,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绘制SROC(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探索研究间异质性来源。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绘制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3794例患者、4679个病灶(3463个良性结节和1216个恶性结节)。超声、核素静态显像和核素亲肿瘤显像均提示存在显着异质性。超声Meta回归协变量设为研究所在国家、研究设计类型及结节类型;核素静态显像Meta回归协变量设为研究设计类型及是否使用99mTc O4-显像剂;核素亲肿瘤显像Meta回归协变量设为研究所在国家、研究设计类型及亲肿瘤显像剂类型。结果显示亲肿瘤显像剂类型是核素亲肿瘤显像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亚组分析。超声和核素静态显像的Meta回归结果显示异质性来源与上述协变量无统计学意义。漏斗图显示超声、核素静态显像及核素亲肿瘤显像发表偏倚均较小。敏感性分析显示其中一篇文献稳定性差,结果可信度低,剔除该文献后对剩余文献进行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分别为超声80%(95%CI:0.78-0.83)、81%(95%CI:0.79-0.82)、18.52(95%CI:11.70-29.32);核素静态显像64%(95%CI:0.59-0.69)、67%(95%CI:0.65-0.69)、4.28(95%CI:2.56-7.16);核素亲肿瘤显像77%(95%CI:0.74-0.81)、83%(95%CI:0.80-0.85)、15.61(95%CI:8.40-29.02)。SROC曲线下面积:超声0.8818,核素静态显像0.7323,核素亲肿瘤显像0.8633,超声联合核素静态显像为0.9310。因超声联合核素亲肿瘤显像纳入的文献量少,无法定量计算其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但定性分析图可知二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更接近左上角。结论:超声、核素亲肿瘤显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首选超声检查,二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
二、~(99m)Tc-MIBI和~(201)TI双核素显像对孤立性肺部病灶的鉴别诊断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99m)Tc-MIBI和~(201)TI双核素显像对孤立性肺部病灶的鉴别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增强CT扫描和99mTc-MIB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影像分析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种检查技术对SPN良恶性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对照(图1) |
2.2 两种影像技术的ROC分析(图1) |
2.3 两种影像技术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
2.4 增强CT诊断良恶性SPN的形态学和强化特征(表2) |
3 讨论 |
(2)增强CT结合MIBI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影像引导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99mTc-MIBI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99m)Tc-MIBI显像在甲状腺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SPECT/CT连续动/静态联合显像在眼眶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99)mTc-RBC SPECT眼眶显像ROI测量方法稳定性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99)mTc-RBC SPECT及SPECT/CT检查 |
1.1.3 图像分析 |
1.1.4 病理检查 |
1.1.5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病例分析 |
1.2.2 半定量分析图像勾画结果 |
1.2.3 T、N、SSS一致性分析及对比分析 |
1.2.4 正常眼眶与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眶区TIC比较结果 |
1.3 讨论 |
1.3.1 ~(99)mTc-RBC SPECT/CT显像方法简介 |
1.3.2 放射性核素~(99)mTc-RBC显像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 |
1.3.3 展望 |
1.4 小结 |
二、~(99)mTc-RBC SPECT/CT眼眶显像诊断的影像特点分析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显像方法 |
2.1.3 图像分析 |
2.1.4 病理检查 |
2.1.5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病例分析 |
2.2.2 SPECT连续动/静态显像诊断结果 |
2.2.3 半定量分析图像勾画及对比分析 |
2.2.4 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结果 |
2.3 讨论 |
2.3.1 眼眶肿瘤简介 |
2.3.2 ~(99)mTc-RBC SPECT显像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现状 |
2.3.3 ~(99)mTc-RBC符合线路断层显像的优缺点 |
2.3.4 展望 |
2.4 小结 |
三、~(99)mTc-RBC SPECT/CT显像与传统影像学的对比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临床资料 |
3.1.2 影像资料 |
3.1.3 病理检查 |
3.1.4 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病理学诊断结果 |
3.2.2 SPECT 显像结果及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效能 |
3.2.3 磁共振扫描结果及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效能 |
3.2.4 超声扫描结果及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效能 |
3.2.5 SPECT、磁共振及超声扫描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效能比较…… |
3.3 讨论 |
3.3.1 放射性核素SPECT显像的临床应用现状 |
3.3.2 磁共振扫描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优势及现状 |
3.3.3 超声检查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优势及现状 |
3.3.4 SPECT显像与MR及超声检查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比较研究…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眼眶肿瘤临床及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99mTc-MIBI显像结合SPECT/CT及半定量分析对PHPT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方法 |
1.3 随访 |
1.4 结果评价及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手术及病检结果 |
2.2 随访结果 |
2.3 影像学检查结果 |
2.4 PTH、早期相及延迟相T/NT结果 |
2.5 ~(99m)Tc-MIBI平面显像半定量分析对PHPT的诊断价值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 |
(7)用于肝、肺纤维化疾病精准诊疗的放射性分子探针及其SPECT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纤维化简介 |
1.1.1 创伤修复与纤维化 |
1.1.2 成纤维细胞的来源 |
1.1.3 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
1.1.4 纤维的治疗策略 |
1.2 纤维化的诊断 |
1.2.1 活检与纤维化分期 |
1.2.2 血清学诊断 |
1.2.3 经典的影像学诊断 |
1.3 核医学成像技术用于纤维化诊断 |
1.3.1 唾液酸糖蛋白受体靶向探针 |
1.3.2 整合素受体靶向探针 |
1.3.3 生长激素抑制素受体靶向探针 |
1.3.4 波形蛋白和结蛋白靶向探针 |
1.3.5 甘露糖6-磷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 |
1.3.6 Ⅵ型胶原靶向探针 |
1.3.7 血小板样生长因子 |
1.3.8 转运蛋白靶向探针 |
1.3.9 金属蛋白酶靶向探针 |
1.3.10 核医学成像技术小结 |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靶向探针~(99m)Tc-p(VLA-co-VNI)用于肝纤维化评估和分期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2.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动物模型 |
2.3.2 ~(99m)Tc-p(VLA-co-VNI)的制备 |
2.3.3 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
2.3.4 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中金属蛋白酶表达 |
2.3.5 SPECT/CT显像 |
2.3.6 血液清除指数HH15和受体指数LHL15 |
2.3.7 组织学分析 |
2.3.8 放射性竞争结合实验 |
2.3.9 Werstern Blot |
2.3.10 免疫组化染色 |
2.3.11 统计学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HPLC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 |
2.4.2 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组织学表征 |
2.4.3 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中金属蛋白酶表达 |
2.4.4 CCl_4诱导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ASGPR的表达 |
2.4.5 ~(99m)Tc-GSA SPECT/CT扫描用于肝纤维化评估 |
2.4.6 ~(99m)Tc-p(VLA-co-VNI)的标记 |
2.4.7 ~(99m)Tc-p(VLA-co-VNI)对小鼠肝纤维化进行分期 |
2.4.8 LUV与HH15及LHL15在预测肝纤维化中的比较 |
2.4.9 ~(99m)Tc-p(VLA-co-VNI) SPECT/CT显像评估纤维化治疗响应 |
2.4.10 p(VLA-co-VNI)与GSA亲和力比较 |
2.5 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esmin和vimentin介导的肝星状细胞靶向放射性探针~(99m)Tc-GlcNAc-PEI用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
3.1 前言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GlcNAc-PEI的合成 |
3.3.2 ~(99m)Tc-GlcNAc-PEI的标记及稳定性 |
3.3.2 肝纤维小鼠模型的构建 |
3.3.3 组织切片和天狼星红染色 |
3.3.4 ~(99m)Tc-GlcNAc-PEI SPECT/CT肝脏区域动态扫描 |
3.3.5 ~(99m)Tc-GlcNAc-PEI SPECT/CT全身静态扫描 |
3.3.6 生物分布实验 |
3.3.7 ~(99m)Tc-GlcNAc-PEI放射性饱和结合实验 |
3.3.8 竞争性细胞结合实验 |
3.3.9 苯酚-浓硫酸法测定糖含量 |
3.3.10 放射性自显影 |
3.3.11 流式细胞术 |
3.3.12 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GlcNAc-PEI的合成 |
3.4.2 GlcNAc-PEI的表征 |
3.4.3 ~(99m)Tc-GlcNAc-PEI的制备 |
3.4.4 纤维化肝组织的天狼星红染色 |
3.4.5 ~(99m)Tc-GlcNAc-PEI SPECT/CT肝脏区域动态扫描 |
3.4.6 ~(99m)Tc-GlcNAc-PEI SPECT/CT全身静态扫描 |
3.4.7 ~(99m)Tc-GlcNAc-PEI肝组织放射性自显影 |
3.4.8 ~(99m)Tc-GlcNAc-PEI小鼠生物分布实验 |
3.4.9 ~(99m)Tc-GlcNAc-PEI SPECT/CT抑制显像 |
3.4.10 竞争性细胞结合实验 |
3.4.11 GlcNAc-PEI肝星状细胞摄取及抑制实验 |
3.4.12 免疫荧光实验 |
3.4.13 流式细胞术检测GlcNAc-PEI在肝组织细胞中的摄取 |
3.4.14 ~(99m)Tc-GlcNAc-PEI放射性饱和结合实验 |
3.4.15 ~(99m)Tc-GlcNAc-PEI监视肝纤维的治疗响应 |
3.4.16 ~(99m)Tc-PEI-1800肝纤维化小鼠SPECT/CT扫描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99m)Tc-GlcNAc-PEI/siRNA用于肺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 |
4.1 前言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4.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肺纤维小鼠模型的构建 |
4.3.2 组织切片和天狼星红染色 |
4.3.3 ~(99m)Tc-GlcNAc-PEI SPECT/CT胸区域动态扫描 |
4.3.4 ~(99m)Tc-GlcNAc-PEI SPECT/CT全身静态扫描 |
4.3.5 生物分布实验 |
4.3.6 siRNA装载效率测定 |
4.3.7 siRNA凝胶阻滞实验 |
4.3.8 组织免疫荧光共定位 |
4.3.9 细胞免疫荧光 |
4.3.10 Werstern Blot |
4.3.11 统计学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肺纤维化组织学检测 |
4.4.2 ~(99m)Tc-GlcNAc-PEI SPECT/CT显像 |
4.4.3 ~(99m)Tc-GlcNAc-PEI肺摄取值与组织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4.4 ~(99m)Tc-GlcNAc-PEI在BM诱导的纤维化小鼠中生物分布 |
4.4.5 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 |
4.4.6 Western Blot检测肺纤维化组织中的desmin和vimentin表达 |
4.4.7 GlcNAc-PEI装载siRNA效率检测 |
4.4.8 GlcNAc-PEI/siRNA对desimin和vimentin表达的影响 |
4.4.9 GlcNAc-PEI/siRN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
4.5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肺部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18F-FDG PET/CT表现与组织病理及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肺部局限性磨玻璃结节的18F-FDG PET/CT代谢及影像学表现与组织病理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18F-FDG PET/CT代谢及影像学征象、病理亚型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18F-FDG PET/CT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99mTc-3PRGD2 SPECT显像对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显像 |
3 手术及病理分析 |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结果 |
1 病理检查结果 |
2 乳腺原发灶 ~(99m)Tc-3PRGD_2 SPECT和 ~(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
3 ~(99m)Tc-3PRGD_2 SPECT和 ~(18)F-FDG PET/CT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
4 远处转移灶的评估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超声、核素静态显像及核素亲肿瘤显像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资料的来源 |
2.2 诊断性试验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
2.3 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的提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文献检索和纳入 |
3.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
3.3 文献质量评价 |
3.4 统计结果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诊断价值 |
4.2 异质性分析 |
4.3 局限性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99m)Tc-MIBI和~(201)TI双核素显像对孤立性肺部病灶的鉴别诊断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增强CT扫描和99mTc-MIB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研究[J]. 周淼,马学进,江林,徐仕前,柏拉拉,靖功伟,李仕广.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07)
- [2]增强CT结合MIBI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 周淼.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D]. 龙利.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99mTc-MIBI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的相关性研究[D]. 陈畅.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SPECT/CT连续动/静态联合显像在眼眶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D]. 董华.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6]99mTc-MIBI显像结合SPECT/CT及半定量分析对PHPT的诊断价值[D]. 唐嘉励. 重庆医科大学, 2018(02)
- [7]用于肝、肺纤维化疾病精准诊疗的放射性分子探针及其SPECT成像研究[D]. 张德良. 厦门大学, 2018(08)
- [8]肺部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18F-FDG PET/CT表现与组织病理及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D]. 潘元威. 郑州大学, 2016(03)
- [9]99mTc-3PRGD2 SPECT显像对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D]. 陈珍英. 福建医科大学, 2016(07)
- [10]超声、核素静态显像及核素亲肿瘤显像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D]. 曾慧. 南华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