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一)(论文文献综述)
刘凤桐[1](2011)在《孜孜以求 默默奉献 ——河南大学和声学教授杜鹤鸣》文中提出通过本人对杜鹤鸣先生的采访及其相关的资料的搜集整理,对其艺术历程、教学经验以及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梳理、分析,并通过对杜鹤鸣先生教学心得的研究,相关成果的分析研究,以及学习其谦虚谨慎的人格魅力,系统深入地探索总结出其多年来成功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中突出表现出来的独特见解和观点,力求为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我国和声艺术,对我国民族和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尽微薄之力。本论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杜鹤鸣教授进行分析,阐述。第一章从杜鹤鸣教授的生平,对其进行简要的概述。分别从他的成长与发展,以及他的求艺之路和从教经历等了解杜鹤鸣教授的一生。第二章则是从杜鹤鸣教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主要的是阐述了杜鹤鸣教授的贡献及其影响。分别从他的着作《和声学》和他的和声理论进行说明。
萧舒文[2](2010)在《20世纪中国笛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绪论是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取域:从型制上划定研究范围,就历史沿革来厘清乐器起源、类属等问题;对20世纪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前四章陈述20世纪中国笛乐发展。第一章记述20世纪初期笛子在各地民间音乐中担当的比重不同角色。长期以来,大多数演奏者,或是自娱自乐,或是在乐队中身兼数职,皆因其草根本色而分散于各地未被载入史册。自“新音乐”在中国萌发,笛子也加入弄波风潮,逐渐成为舞台艺术的一员。第二章探讨1953-1965年的情况。1953年冯子存参加“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成为笛乐舞台独奏先锋,笛乐也因此在表演形式、表演者社会地位、创作模式等方面脱胎换骨,产生一批以民间音乐为依托的作品与表演者。1956年“全国音乐周”笛曲《早晨》问世,象征着南北笛乐分驰并存在同一首乐曲中,地域风格界线逐渐消弭。紧随而起的大量笛曲与专业演奏者,受音乐院校教育影响,在演奏与创作上逐渐脱离了与地方风格紧密联系状态,融入作曲意识。为满足不同类型乐曲的演奏需求,乐器改良成为此时期的热点。此阶段笛乐朝“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不容忽视的是,“国家在场”意识的与19世纪以来的“西乐东渐”,对时代观念、行为,皆有强大的主导作用。第三章着重于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笛乐的探讨,时间从1966-1976年。吹奏朗朗上口的红色歌曲,向样板戏学习,使得笛曲越练越具备“歌乐化”、“声腔化”的特质。第四章论述1976年至20世纪末的发展情形。1977年恢复高考,音乐院校恢复招生,“改革开放”浪潮使得笛乐从“一”走向多元化。1982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器乐观摩演出”,使得新一代笛子演奏者崭露头角。在作曲家笔下,有别于传统音乐的作曲语汇,为笛乐创造了新的意象空间;女性演奏者的出现,不再囿于传统的社会身分与形象,大胆参与到消费文化中;海峡两岸笛乐文化交流使彼此资讯相互容受,台湾笛界举办国际性笛子协奏大赛,塑造新的时代经典,对大陆笛乐经典进行了一系列再塑造、再定位。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经由对过往发展的归纳,希冀提供未来发展的经验与方向。
晨月[3](2005)在《乐理与识谱 练习解答(二十三)——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文中研究说明
晨月[4](2005)在《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二十二)》文中提出
晨月[5](2005)在《乐理与识谱 练习解答(二十一)——调、调号》文中认为1、什么是调?什么是调号?2、在五线谱中,为什么除C调外,其他调的调号均要用升降记号标记?调号中的升降号增加(或减少)有什么规律?3、写出下列调号的调名,并标出首调唱名do音的音高位置,说明有哪两个调互为等音调。4、用简谱和五线谱高、低音谱表(或大谱表)写出G调、D调、F调、bB调、E调、bD调的调号。5、将下面的五线谱译成简谱(用首调唱名法,并写明简谱的调号、拍号)。6、将下面的简谱译成五线谱(写明谱号、调号、拍号)。7、听记G调、F调、D调、bB调、A调、bE调旋律(五线谱简谱均可。给标准音或先告知旋律第一二个音,要求写明调号拍号等,如果感到困难,则可与视唱结合,比如在一个升号调即G调的视唱练习后,再来听记G调旋律,在F调视唱练习后来听记F调旋律等等。)
晨月[6](2005)在《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二十)——六声、七声调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什么叫六声调式?什么叫七声调式?2、写出七声调式中五个正音、四个偏音的名称。3、七声清乐音阶、雅乐音阶、燕乐音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4、以下是以C为宫音的七声调式音阶,请注明是何种调式音阶。
陈丹[7](2005)在《张以达合唱训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合唱音准是合唱艺术中最基本的要求,但也是合唱训练中最重要的训练内容。目前我国合唱艺术较以前有很大发展,但音准问题尤其与国外相比还相差甚远,这在合唱界是个普遍存在且令人头痛的问题。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张以达从实践经验中总结了一套特有的合唱音准训练法——多声部整体视唱训练法,并付诸实践,获得巨大成功。纯律在这一训练法中的应用,是这一训练法得以成功的秘诀。同时,张以达训练合唱团所总结的业务组织管理,对他的合唱训练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笔者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和录像录音资料,对张以达合唱训练进行全面总结,分三大部分论述、研究: 第一章 多声部整体视唱训练法。本章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从基础训练、中心环节训练、看谱即唱训练加以论述、研究,从中找出此训练法的精髓所在,揭示出它的科学之处,从而为其它合唱团音准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第二章 合唱音响学——纯律在张以达合唱训练中的应用。《合唱音响学》是张以达从纯律的角度对合唱音准进行新的诠释,为纯律在合唱中的多方面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以期对合唱音准训练起到指导作用。 第三章 合唱团的业务组织管理——梯队设置在张以达合唱训练中的作用。本章内容是对张以达合唱训练的一个必要补充,在张以达合唱训练中作为辅助性作用而存在,通过对本章的论述,希望对合唱团的组织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晨月[8](2005)在《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十九)——五声调式》文中指出1、五声调式是由哪五声构成的?2、把下面的五线谱译成简谱,再写出各五声音阶的名称和音阶的音程结构。 3、根据音阶音程结构情况,辨别下例是何调式音阶[提示:辨别音阶,一般是看主音及音阶的音程结构,如简谱中用首调唱名法记谱的(1=C)123561是五声宫调式,用固定音名标记的bEFGbBCbE以及用固定唱名记谱的(实际上是1=D的123561),都是五声宫调式音阶,因为音阶结构都是大二、大二、小三、大二、小三]。
晨月[9](2005)在《乐理与识谱 练习解答(十八)——调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晨月[10](2004)在《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十七)——和弦的应用》文中认为1、视唱并分析旋律中的分解和弦(线框内的音是什么和弦的分解进行)。《我们多么幸福》郑律成曲2、分析下列和弦(重复什么音,什么和弦?是原位还是转位?旋律位置、排列情况怎祥?)并弹奏、听辨、模唱。3、分声部唱下面的混声四部合唱,感受混声色彩和整体效果,分析和弦,写出序号处的和弦的名称(也可译成五线谱分析)。
二、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一)(论文提纲范文)
(1)孜孜以求 默默奉献 ——河南大学和声学教授杜鹤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杜鹤鸣的生平与简介 |
一、杜鹤鸣的成长与发展 |
二、杜鹤鸣教授的求艺之路 |
(一) 不经意遇见,一生相伴 |
(二) 托付一生 |
(三) 终身追随 |
三、杜鹤鸣的从教经历 |
第二章 杜鹤鸣的教学理念及特点 |
一、杜鹤鸣的教学理念 |
(一) 注重基础理论与技术并行,不能重技轻艺 |
(二) 注重师资建设,严格教学教风 |
二、杜鹤鸣的教学方法 |
(一) 善于综合,渗透,善于使用图式 |
(二) 善于运用图示教学法 |
三、杜鹤鸣的教学特点 |
(一) 遵遵教导,循循善诱 |
(二) 严谨治学 |
(三) 提倡学术交流 |
第三章 杜鹤鸣的贡献及其影响 |
一、着作《和声学》及其特色 |
(一) 容易入门 |
(二) 知识框架清晰,内容由浅入深 |
(三) 系统严谨、创新性强,有关民族调式的新探索 |
(四) 大量使用图例与谱例让技法立足实际 |
(五) 习题设计丰富多样 |
二、关于杜鹤鸣教授在教学中和声问题的表述 |
(一) 调式六类,结构,功能,色彩,演化 |
(二) 关于调式演化——功能化的问题 |
(三) 副三和弦用法及概括图示 |
(四) 关于界定九和弦以上三度叠置和弦为高叠和弦的几个观点 |
(五) “楔形和声”—“延留和弦”问题 |
(六) 调式交替变音与同主音大小调体系变音 |
(七) 关于两种系统渗透和弦的综述——概论变和弦 |
(八) 关于杜鹤鸣教授五声调式的和声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2)20世纪中国笛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笛"字历史——"笛"之界定 |
二、历史中的笛 |
三、20世纪笛乐研究 |
第一章 1900-1952:蜇伏民间暗飞声 |
第一节 草根中的笛乐 |
一、以笛为核心的表演形式 |
二、笛手·"吹笛佬" |
第二节 走进"现代" |
一、乐会、社团中的器乐概述 |
二、民族管弦乐队组建初期的笛 |
第二章 1953-1966:从草台到舞台 |
第一节 全国性音乐活动 |
一、国家舞台上第一声鸣唱: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
二、响亮登场:"全国音乐周"与笛乐舞台独奏 |
三、"被树立"的典型:"国家在场"与笛乐舞台独奏形式 |
四、"全国音乐艺术学院(校)笛子专业教材会议" |
第二节 由俗入雅 |
一、笛乐"南、北派"疑议 |
二、以民间音乐为依托的早期笛家 |
第三节 一管竹笛·两种音色 |
一、身份变异:文艺团体中的笛家 |
二、持笛的教授 |
第四节 破立之间——20世纪笛类乐器改良与改革 |
一、笛类乐器改良 |
二、改良述评 |
三、余音 |
第三章 1966-1976:红色漫紫竹 |
一、文化大革命 |
二、红色经典:"文革"时期笛乐 |
三、"帽子下"的人生 |
第四章 1976-2000:世纪末的华丽 |
第一节 从"一"到"多"的发轫 |
一、高考制度恢复 |
二、音乐院校笛乐教育 |
第二节 群英会:全国音乐大赛 |
一、民族器乐大赛 |
二、全国音乐作品评奖 |
第三节 作曲家与笛乐创作 |
一、一身兼二任与二任离一体 |
二、作曲意识 |
三、小结 |
第四节 独奏音乐会的时代 |
一、个性化表达 |
二、一个人·一根笛·一台戏——《俞逊发笛子独奏音乐会》 |
第五节 20世纪女性笛乐演奏者 |
一、花儿的姿态 |
二、"他者"的目光 |
三、女性自我身份认同 |
第六节 经典再塑造:海峡两岸笛乐交流 |
一、台湾笛乐发展回顾 |
二、两岸笛声停不住 |
三、轻舟已过万重山 |
结语 |
附录一、20世纪笛乐大事记 |
附录二、"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表演者及演出曲目 |
附录三、1949年—2005年台湾笛曲作品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7)张以达合唱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第一章 多声部整体视唱训练法 |
第一节 基础训练——中心环节训练的准备 |
1.围绕标准音 A 的长音训练 |
2.构写训练 |
3.构唱训练 |
4.模唱训练 |
第二节 中心环节训练——听辨不协和和音及其解决训练 |
1.听辨二声部(和声音程)不协和和音及其解决 |
2.听辨三声部(和弦)不协和和音(留音)及其解决 |
第三节 看谱即唱训练——基础训练和中心环节训练的成果 |
1.曲目的选用 |
2.牢记“三要素”、“五关键” |
3.熟记看谱即唱训练过程 |
4.看谱即唱训练 |
第二章 合唱音响学——纯律在张以达合唱训练法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律学在合唱中的应用 |
1.有关律学理论的掌握 |
2.律学在合唱中的应用 |
第二节 纯律在张以达合唱训练法中的应用 |
1.纯律在听辨不协和和音及其解决训练中的应用 |
2.纯律在《纯律音程规范训练曲》中的应用 |
3.纯律在合唱练声曲中的应用 |
4.纯律在看谱即唱中的应用 |
第三节 对张以达合唱训练中纯律应用的分析与启示 |
1.张以达对于纯律的应用之依据 |
2.纯律应用中的三大误区 |
3.纯律在张以达合唱训练中的应用对视唱课教学的启示 |
第三章 合唱团的业务组织管理——梯队设置在张以达合唱训练法中的作用 |
第一节 合唱团的教学梯队设置和教程安排 |
1.预备班——培养合唱感觉阶段 |
2.过渡班——进入基本功训练阶段 |
3.学歌班——大量浏览中外作品阶段 |
4.演出队——准备比赛或演出阶段 |
第二节 梯队设置的阶梯——结业考核 |
1.预备班结业考核达标项目 |
2.过渡班结业考核达标项目 |
3.学歌班结业鉴定 |
结论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孜孜以求 默默奉献 ——河南大学和声学教授杜鹤鸣[D]. 刘凤桐. 河南大学, 2011(08)
- [2]20世纪中国笛乐[D]. 萧舒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09)
- [3]乐理与识谱 练习解答(二十三)——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J]. 晨月. 校园歌声, 2005(06)
- [4]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二十二)[J]. 晨月. 校园歌声, 2005(05)
- [5]乐理与识谱 练习解答(二十一)——调、调号[J]. 晨月. 校园歌声, 2005(04)
- [6]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二十)——六声、七声调式[J]. 晨月. 校园歌声, 2005(03)
- [7]张以达合唱训练研究[D]. 陈丹. 河南大学, 2005(05)
- [8]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十九)——五声调式[J]. 晨月. 校园歌声, 2005(02)
- [9]乐理与识谱 练习解答(十八)——调式[J]. 晨月. 校园歌声, 2005(01)
- [10]乐理与识谱练习解答(十七)——和弦的应用[J]. 晨月. 校园歌声,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