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鸭集约化笼养高产高效新技术

蛋鸭集约化笼养高产高效新技术

一、蛋鸭集约化笼养高产高效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刚[1](2021)在《肉鸭产业组织化程度对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境保护是一项重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任务。多年来,政策一直鼓励养殖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鼓励减少废弃物排放,鼓励养殖户增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意识。虽然环境保护工作从未停息,但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在牢牢坚守生态与发展这两条底线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制定科学的环境规制政策,提高污染物的治理效率,不断提高环境规制的推广效率,增强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引导养殖户参与环境保护。当前中国水禽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水禽废弃物的产生量也成为了世界第一,废弃物排放量在不断增加,污染物治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可以依靠环境规制来限制水禽污染物排放,但是这些规制对于小规模养殖户而言,规制的推广和执行效率并不高,养殖户的配合意愿得不到提升。因此,提升水禽养殖户处理废弃物的积极性,是当下整个产业绿色发展过程中亟待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肉鸭存、出栏总量超过了整个水禽存、出栏总量的85%,所以本文主要以肉鸭养殖户为线索研究水禽排泄物的处理对策,探讨如何提高肉鸭养殖户废弃物规范化处理意愿,进一步规范肉鸭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再通过分步分析,将组织化程度、养殖技术效率、养殖纯收入、环境规制、养殖户废弃物处理支付意愿、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等关键指标结合起来,通过系统的逻辑分析后构建出这些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步讨论肉鸭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的有效策略。在文献梳理和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第三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去估算水禽产业的生产效率及时空分布特征,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分析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状况。运用排泄系数法从揭示污染现状的角度估算了肉鸭乃至整个水禽产业粪便排泄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养分含量及资源量,并从时空分布视角开展变化规律分析;第四章结合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法(SFA)和Cobb-Douglas(C-D)生产函数估算肉鸭的养殖技术效率,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别为近邻匹配、半径匹配、核匹配)检验组织化程度对养殖技术效率和纯收入的作用;第五章基于肉鸭养殖户环境风险认知视角,运用O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在不同的组织化程度下养殖户环境风险认知对废弃物处理支付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第六章首先借鉴中介效应模型对技术效率和纯收入进行三阶段Sgmediation检验,其次展开中介效应Sobel检验,最后进行中介效应Bootstrap检验,基于意愿与行为分析,检验养殖技术效率和纯收入在组织化发挥作用时的中介效应;第七章选择养殖技术效率和纯收入为调节变量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分别用交互项调节和分组调节方法检验养殖技术效率和纯收入对环境规制行为规范效率的调节作用,并针对不同的环境规制实施和推广主体对养殖户接受意愿的影响展开对比,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养殖技术效率和增加养殖纯收入去正向作用于废弃物处理行为;第八章系统梳理了前文的研究内容,并阐述了各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最后以结论和建议的方式分析了全文的研究结果。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肉鸭产业生产效率区域差异明显,废弃物处理不当现象普遍存在。肉鸭及整个水禽产业的生产布局总体为“东退西进,北向南移”。整个产业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肉鸭废弃物排放量会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肉鸭粪便中含有大量固液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且含有大量植物所需养分,但是养分资源量占比并不高,需要不断探索提升养分资源利用率的策略。(2)组织化程度越高,养殖技术效率和纯收入越高,对养殖户行为的作用越强,越有利于引导养殖户参与废弃物处理。公司加基地、公司加农户、养殖大户和普通散户模式的养殖技术效率分别为0.9296、0.9231、0.9188和0.8992。技术效率均值的排序为“公司加基地>公司加农户>养殖大户>普通散户”。说明组织化程度越高,肉鸭养殖技术效率越高。雇工投入、自用工投入、饲料及其他生产资料投入在普通散户组中均呈现出显着正向的影响规律,且均高于其他组的影响程度。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后,发现养殖户选择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加基地模式,能显着提高养殖技术效率和养殖纯收入,从而作用于养殖户行为。(3)肉鸭养殖户的环境风险认知存在显着差异,不同组织化程度下的环境风险认知对废弃物处理支付意愿与行为有显着影响。通过分析,不同特征的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认知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分析认知对废弃物支付意愿和处理行为的影响后,发现肉鸭养殖户的水污染认知、受处罚的认知、健康影响程度认知、养殖模式和养殖经验、对空气污染程度的认知、养殖场所废弃物对周围的民众影响程度的认知、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知、行为决策者性别等指标分别与养殖废弃物处理支付意愿和处理行为有显着正相关关系。经调节效应分析后发现,提高组织化程度能显着调节环境风险认知对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的积极性。(4)养殖技术效率和纯收入在组织化程度对养殖户废弃物处理支付意愿与行为作用中的中介效应显着。通过中介效应三步法分析得出结论:肉鸭养殖技术效率和养殖纯收入分别通过了中介效应三步法检验,同时通过了部分中介效应的Sobel检验,最后通过了放宽假设前提的Bootstrap检验,养殖技术效率和纯收入的中介效应显着存在。说明养殖户提高养殖技术效率和纯收入,有利于促进组织化程度提高,从而实现促进养殖废弃物处理支付意愿和处理行为正向发展的目标。综合分析后进一步发现组织化程度与养殖技术效率、养殖纯收入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5)组织化程度、养殖技术效率和纯收入在环境规制对养殖户废弃物处理支付意愿与行为的调节作用显着。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后结论为:组织化程度、养殖技术效率、养殖纯收入对废弃物处理行为有显着影响,调节变量与被调节变量之间存在相互调节关系。组织化程度、养殖技术效率和纯收入对环境规制意愿引导效率和行为规范效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调节作用,且这些变量对衡量环境规制效率的指标有显着正向调节作用。说明组织化程度、养殖技术效率和纯收入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环境规制对养殖户废弃物处理支付意愿的积极性和处理行为的规范性。(6)对比规制实施主体的规制推广效率,公司推广效率显着高于政府推广效率。组织规章制度对废弃物处理支付意愿和处理行为的作用方向均为显着正向,相较于政府推广,组织化程度、技术效率和纯收入对公司推广的废弃物处理行为规范制度的正向调节作用更显着。进一步说明养殖户参与组织合作后,养殖户对公司制定和推广的废弃物处理行为规范制度接受意愿更强,养殖户更倾向于配合公司制定和推行关于废弃物处理的政策,说明组织化程度对环境规制效率有正向调节作用。总结以上结论为“积极鼓励肉鸭养殖户与合作组织达成合作关系,能进一步促进‘公司+’模式形成,从而提高组织化程度与养殖户技术效率、养殖纯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养殖户参与公司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形成‘公司加’模式后,能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环境规制意愿引导效率和行为规范效率,最终实现内部引导、外部引导与外部约束相结合,共同促进养殖户积极参与肉鸭产业废弃物处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分析了肉鸭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积极性不高的内在原因及肉鸭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环境规制政策推广效率不高的因素,科学构建了提升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积极性和提升环境规制推广效率的理论框架,从行为规范的内生动力和外部规制的约束效率展开分析,理论构建思路更清晰,研究框架更完整,进一步提升了废弃物处理策略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为指导养殖户积极参与废弃物处理提供了有益参考。(2)本文以肉鸭为研究对象从养分含量、温室气体含量、养分资源量视角揭示了水禽排泄物的污染问题,将提升组织化程度作为行为引导及约束的外部动力对废弃物处理效率展开分析,为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论证,为解决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视角更适合废弃物污染问题探讨,研究路径更符合废弃物处理效率提升的策略构建,进一步增强了畜禽业废弃物现状揭示及废弃物处理效率提升策略研究的完备性。(3)本文从肉鸭养殖技术效率和养殖纯收入视角来探讨提升肉鸭废弃物处理效率的策略,进一步增强了组织化程度对废弃物处理行为能发挥作用的说服力,为废弃物处理理论框架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验证了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能作用于废弃物处理效率的外部引导效应,验证了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能作用于废弃物处理效率的外部约束效应,为废弃物处理积极性提高的理论框架构建和提升环境规制推广效率提供了理论参考。

白天[2](2020)在《不同剩余采食量蛋鸭生产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60%70%,为了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人畜争粮的问题,需要对饲养动物的饲料转化效率进行选育,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饲料的消耗。而随着选育进程的深入人们发现饲料转化率(FCR)并不能很好的反映饲料效率的遗传背景,因此剩余采食量(RFI)被引入。RFI不仅反映了个体由遗传背景所决定的代谢差异,也校正了试验个体的代谢体重,是国际认可的测定饲料转化效率的首选方法之一。本试验旨在研究绍兴鸭RFI在表型、关键基因表达、多态性以及微生物和代谢物方面的差异,探究RFI对机体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关调控机制。本试验以国家级绍兴鸭保种场核心群300只400日龄绍兴鸭为试验对象,进行为期60天的饲养试验。记录每天个体采食量(FI)、产蛋重、初始体重以及结束体重,根据数据计算RFI并排序,选取排名最高的15只和排名最低的15只编为高剩余采食量(HRFI)组和低剩余采食量(LRFI)组。研究结果发现:1、在表型数据分析中,HRFI组和LRFI组在RFI、FI、料蛋比指标上有显着差异(P<0.05),并且LRFI群体日均采食量比HRFI群体低57.0g,而在体重等指标上无明显差异趋势;在对RFI与其他生产性状相关性的分析中,RFI与FI和料蛋比有显着相关性(P<0.05)。本试验对蛋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除蛋黄色泽LRFI组显着低于HRFI组外(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说明在绍兴鸭上进行RFI选择不会造成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并且我们进行了RFI与蛋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RFI与蛋品质各指标之间均无显着相关性。2、随后我们对LRFI组和HRFI组绍兴鸭下丘脑CCK、NPY、NPY5R基因、十二指肠CCK和NPY基因的表达量以及采食关键基因CCKAR多态性检测。发现在下丘脑各基因相对表达量中,HRFI组NPY以及NPY5R相对表达量较LRFI组分别高出3.52倍和2.49倍,均达显着水平(P<0.05);而CCK在LRFI组中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HRFI组(P<0.05);在十二指肠中LRFI组CCK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HRFI组(P<0.05),HRFI组NPY相对表达量比LRFI组高3.3倍达显着水平(P<0.05)。本研究中共发现SNP位点56处,其中C1370T编码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天冬酰胺,位点A6347G编码的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异亮氨酸,位点G6530T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酸转变为天冬氨酸,氨基酸的改变可能会改变编码蛋白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位点A1435T、C6164T、A6347G、G6530T处于Hardy-weinbreg平衡状态,PIC值表明,6个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位点。在连锁不平衡分析中位点C1370T与A1435T、A6347G,位点A1393G与A1435T以及位点G6530T与C6164T和A6347G之间均为有意义连锁不平衡。而在各位点对生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位点A1393G、C1435T、G6530T均与FI、RFI有极显着相关性。3、选取盲肠内容物进行16SrDNA鉴定。结果显示,不同RFI组绍兴鸭群体的盲肠微生物α多样性发生了改变,LRFI群体在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均显着高于HRFI群体(P<0.05)。在多个生物学水平上LRFI组与HRFI组也有显着差异,在门水平上两组的代表性菌群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以及变形菌门,但在LRFI组中厚壁菌门以及蓝藻菌门丰度显着高于HRFI组,而在HRFI组中变形菌门、脱铁杆菌门以及Spirochaetes显着高于LRFI组(P<0.05)。在属水平上,LRFI组与HRFI组共有18个差异菌群,其中LRFI组显着高于HRFI组的菌群有17个,并且绝大多数为厚壁菌门。其中Rikenellaceae家族参与了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过程;Eubacterium-coprostanoligenes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Lachnoclostridium symbiosum是生产丁酸盐的重要成员等,说明RFI不仅影响肠道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并且差异菌群主要为营养物质代谢分解的有益菌,提高了LRFI群体的饲料的转化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LRFI群体在采食量降低的情况下,产品品质与质量不变的表现。4、在对不同RFI群体绍兴鸭直肠内容物进行LC-MS处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90余种,其中在KEGG中能找到对应代谢途径的有29种。整理发现绝大多数差异代谢物在HRFI组中含量高于LRFI组,且以糖类、脂类、氨基酸类为主,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糖代谢、脂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且直肠为机体消化吸收的末端,对营养物质吸收利用效率低下,HRFI组在直肠中代谢物有如此大量的富集,可能与前肠段吸收转化障碍有关。

谭玲芳[3](2014)在《5~10周龄笼养金定蛋鸭饲粮中精氨酸适宜量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精氨酸,对在不同浓度条件下5~10周龄笼养金定蛋鸭其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以及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相关的敏感指标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以探讨笼养生长期蛋鸭饲粮中精氨酸的最适宜量,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试验选用健康、体重平均(594.47±2.61)g的5周龄金定蛋鸭180只,各组之间体重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试验组随机分为5个,分别为Ⅰ、Ⅱ、Ⅲ、Ⅳ和V,每组设6个重复试验组,每个重复有6只试验鸭。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含精氨酸0.93%),试验饲粮(Ⅱ~V组)是在Ⅰ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的精氨酸组成,精氨酸以L-精氨酸盐酸盐的形式添加,各试验组饲粮精氨酸水平分别为1.05%,1.17%,1.29%,1.41%,试验期为6周。在试验开始时称量各组试鸭的初始体重,以后每两周称量一次鸭重以及耗料,并回收剩余料,计算试鸭日增重、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在饲养结束时每个试验重复样中抽取一只体重接近本组平均水平的试验鸭进行静脉采血以及屠宰,并摘取肝脏、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待测。生长性能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精氨酸可以显着提高笼养生产期蛋鸭各处理组的末体重、各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重以及各组平均日采食量(P<0.05);全期料重比各处理组均呈现显着性降低(P<0.05)。通过建立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与饲粮精氨酸水平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得出饲粮精氨酸最适宜水平分别为1.20%和1.19%。免疫性能方面:饲粮中添加精氨酸对试鸭脾指数的影响不显着(P>0.05),当饲粮中精氨酸水平达到1.05%、1.17%时可显着提高试鸭胸腺指数(P<0.05),精氨酸水平为1.05%还能使法氏囊指数得到显着性提高(P<0.05)。免疫球蛋白方面,血清中IgG和IgA水平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精氨酸水平达到1.17%和1.29%时,血清Ig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P<0.05)。血清TP和ALB水平随着饲粮中精氨酸含量的增加呈现显着的变化(P<0.05),血清IL-2水平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通过建立血清IgM与饲粮精氨酸水平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得出饲粮精氨酸最适宜水平为1.2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精氨酸可以显着降低血清GLU、CHOL、TG以及BUN含量(P<0.05),通过建立血清GLU与饲粮精氨酸水平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得出饲粮精氨酸最适宜水平为1.22%。血清以及肝脏中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饲粮精氨酸水平能够显着提高血清及肝脏中的T-AOC活力、T-SOD活力以及血清中的GSH-Px活力(P<0.05),对肝脏GSH-Px活力的影响不显着(P>0.05)。显着降低血清及肝脏中MDA含量(P<0.05)。通过建立肝脏T-AOC、MDA、血清及肝脏中T-SOD活力与饲粮精氨酸水平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得出饲粮精氨酸最适宜水平分别为1.19%、1.20%、1.17%和1.18%。血清GH、Ins方面:饲粮添加精氨酸对于笼养生长期蛋鸭血清中GH、Ins含量影响差异均不显着(P>0.05)。综合各项指标分析,饲粮添加适宜量的精氨酸能提高生长期蛋鸭的生长性能、免疫机能以及抗氧化能力。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在笼养条件下5~10周龄笼养金定蛋鸭饲粮中精氨酸的适宜量为1.17%~1.22%。

张婷[4](2014)在《饲粮赖氨酸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目的在于研究0-4周龄笼养蛋雏鸭饲粮中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雏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对相应敏感指标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以探讨饲粮赖氨酸的适宜水平,为蛋雏鸭赖氨酸需要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各组的基础日粮相同,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含代谢能12.18MJ/kg,粗蛋白21%,蛋氨酸0.46%,赖氨酸1.03%,试验饲粮赖氨酸水平设五个处理水平,分别为1.03%、1.10%、1.17%、1.24%和1.31%。将1日龄健康、平均体重为(42.78±1.20)g的金定蛋雏鸭180只随机等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有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鸭,试验期4周(0-4周龄)。试验期间,每周统计耗料及鸭重一次,以计算各周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试验结束即第4周统计完各组鸭重后,从每个重复中抽取1只体重接近该重复平均体重的试鸭空腹称重后进行颈静脉采血,制备血清以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然后将试鸭屠宰,取肝脏和免疫器官(脾脏、法氏囊、胸腺),以测定抗氧化指标及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生长试验结果: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17%时可显着提高0-4周龄蛋雏鸭日增重、降低料重比(P<0.05),对日采食量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随赖氨酸水平的升高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赖氨酸水平的过高或过低均不能使蛋雏鸭获得最佳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17%可显着提高蛋雏鸭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对法氏囊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血清生化免疫指标: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17%可显着提高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P<0.05),并显着降低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P<0.05),对球蛋白(GLB)、葡萄糖(GLU)、免疫球蛋白A (IgA)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抗氧化指标: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17%可显着增强血清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并显着降低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激素指标: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17%可显着提高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Ins)含量(P<0.05)。结合以上各项目指标与赖氨酸水平的关系可以得知,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适宜赖氨酸水平可以提高蛋雏鸭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等功能。综合各指标,通过二次曲线回归模型估测得出赖氨酸适宜水平为1.179%-1.196%。

张伟明[5](2013)在《微量元素硒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硒对笼养蛋雏鸭(0-4周)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接近的1日龄健康金定蛋雏鸭180只,初始体重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着(P<0.05)。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平均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试验期为试鸭1日龄至28日龄,分别饲喂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硒含量0.042mg/kg)中添加0、0.1、0.15、0.20和0.30mg/kg硒(实际添加物为亚硒酸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试验期间每周称重一次、回收并称量余料,计算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试验至第4周末时分别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体重适中的试鸭1只,于清晨空腹采血并进行屠宰,摘取肝、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器官。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硒对蛋鸭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以添加0.15mg/kg硒可显着提高蛋鸭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硒水平可极显着的提高血清中GSH-Px和T-SOD活性(P<0.01)和T-AOC水平(P<0.01),并极显着的降低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P<0.01)以添加0.15mg/kg硒组最优。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5mg/kg硒组可极显着提高肝脏组织中的GSH-Px、T-SOD水平和T-AOC活性(P<0.01),极显着降低MDA含量(P<0.01)。总体看,随着硒水平的提高GSH-Px、T-SOD、T-AOC均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A有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饲粮中硒水平对法氏囊指数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但法氏囊指数随饲粮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硒水平对脾脏指数影响差异显着(P<0.05),对胸腺指数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和对照组相比,添加0.15mg/kg硒组可以极显着的提高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水平(P<0.01)。血清中激素的结果表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活性和生长激素(GH)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和对照组间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而四碘甲状腺氨酸(T4)活性和皮质醇(Cort)则随硒水平的升高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除0.30mg/kg硒组T4外,各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0.30mg/kg硒组T4和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硒水平的增加可不同程度的降低机体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尿素氮(BUN)的浓度,并且除外,各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添加0.30mg/kg硒组LDH和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结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及生化指标变化分析和回归方程可知,基础日粮(硒含量0.042mg/kg)外添加0.190mg/kg硒可满足生长需要,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及其它生化指标。

刘雪芬[6](2013)在《基于农户行为的水禽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水禽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导向和政策支持的有利环境下,中国水禽产业发展迅速,除1998年受洪灾及2003年受禽流感影响外,水禽存栏量和出栏量均逐年递增,其中,水禽年出栏量的增长速度为每年5%-8%。2011年,中国水禽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约占家禽业总产值的30%,成为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禽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安全性高,价格为普通鸡产品的1.3-1.5倍,产业利润较好,经济效益显着,逐步成为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国,鸭占到世界饲养量的70%左右,鹅占到世界饲养量的90%左右。尽管中国水禽产业在生产量上具有绝对国际竞争力,但中国并不是水禽贸易强国,其水禽产品出口主要以价格低廉的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利润空间较低,而其进口的产品则是以具有高额利润的水禽品种技术为主。例如,因国内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选育繁育手段落后,以致水禽产业过度依赖国外品种,致使以樱桃谷鸭、枫叶鸭为代表的外来品种垄断了中国水禽种苗市场及生产,造成了严重的产业利润流失,给产业的健康发展埋下安全隐患。此外,与国内同类产业相比,水禽产业整体竞争力落后于其他畜禽产业。水禽产品绝对生产量、消费量、产值与猪、牛行业以及肉鸡、蛋鸡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也不及其他产业。也正因为如此,水禽产业一直未受到各界足够的重视,产业发展信息缺失,数据统计不全,导致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在确定产业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和布局水禽产业等方面的决策滞后,倾斜支持力度不够,宏观决策和市场调控的迟滞不力,严重阻碍了水禽产业的大发展。当然,水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具体而言,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1)产业进入和退出门槛低、产品替代性强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从业者经营效益不稳;(2)产品消费需求趋于饱和边缘,扩展市场需求难度增大,产品结构亟待升级换代;(3)产业行业标准和统一规范缺失,各产业链环节没有统一标准,产品质量安全令人担忧;(4)养殖方式落后,疫病风险高,生态环境破坏性大;(5)水禽产业经营利润分配不均,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经营主体间的利益分配不尽合理。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在对水禽产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地调研与数据统计,获取有关产业发展的第一手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水禽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描述分析了水禽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业竞争力发展概况,为政府、企业及其它产业从业者把握水禽产业在国际、国内之间的竞争态势与挑战提供依据。其次,论文从质量竞争力、价格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组织竞争力四个方面对基于水禽产业农户行为的水禽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进行研究,更具体、全面的对我国水禽产业竞争力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透彻分析,有利于确定产业竞争力具体提升路径。最后,对水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配套政策进行研究,为政府推进水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依据。并提出农户行为规范和优化策略,从产业链源头着手,通过改善农户行为,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方式、降低养殖成本、推广新技术应用、优化主体合作组织形式,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共分为8章。第1章为导言部分。作为整个论文基础部分,详细介绍了论文研究问题提出的缘由,对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了梳理与总结,接纳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就,并指出了其研究不足与空白,结合本文研究方向进行了文献评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并对全文写作内容及使用的研究方法作了简要介绍。最后,对论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作了说明。第2章为我国水禽产业发展及竞争力现状部分。以水禽产业现有信息数据为基础,结合在全国范围的实地调查数据,首先对我国水禽产业整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其次从国际竞争力、行业间竞争力、水禽产业自身竞争力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禽产业竞争力概况;然后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对影响水禽产业竞争力的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组织竞争力四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描述分析;最后提出提升我国水禽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3章对我国水禽产业质量竞争力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生态健康养殖概念及其内涵,提出水禽健康养殖是提升水禽产业质量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次,从生态健康角度分析了我国水禽养殖模式现状。鉴于农户养殖行为直接关系整个产业链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本章利用山东、安徽、湖北等水禽主产省农户调查问卷,采用logistic模型,对养殖户生态行为决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提升农户生态健康养殖行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水禽产业质量竞争力提升。第4章对我国水禽产业价格竞争力进行研究。本章首先通过对水禽产品价格波动状态及波动规律的分析,总结得出水禽产品价格波动机制与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影响关系。其次,从内部生产供给层面和外部需求层面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影响水禽产业价格波动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VAR模型对养殖环节水禽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以寻找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同时,为提高水禽从业者的市场风险抵抗能力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水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第5章对我国水禽产业技术竞争力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依靠新技术与优化养殖方式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对提升水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其次,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和调研数据对农户新技术采纳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各显着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根据模型结果提出促进农户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建议。第6章对我国水禽产业组织竞争力进行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组织竞争力对水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其次,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水禽产业合作社发展概况。最后,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的动态博弈模型,以平衡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间的利益点,解决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避免企业和农户在博弈过程中出现违约现象,优化水禽产业组织形式,使产业主体利润分配更均匀,促进产业平衡稳定发展。第7章为提升水禽产业竞争力的配套政策及农户行为规范研究。基于水禽产业竞争力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农户行为的分析结论,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了提升水禽产业竞争力的具体路径;其次,为进一步提升水禽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政府配套政策;最后,针对目前我国水禽养殖农户生产行为现状,根据农户行为的双重性、兼业性、经验性、短期现实性等性质特点,提出了水禽产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农户行为优化策略。第8章为全文的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章首先对全文研究基本结论进行总结,认为水禽产业整体竞争力仍有待提升,改善农户生态养殖行为以促进产业质量竞争力提升,降低养殖环节生产要素成本以增强产业价格竞争力,促进养殖户新技术采纳意愿以提升产业技术竞争力,加强水禽养殖农户组织化程度以提升产业组织竞争力。最后,提出了论文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冯婧[7](2012)在《微量元素硒对笼养育成蛋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硒对生长期蛋鸭(5~11周)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5周龄、平均体重为(0.36±0.01)kg的金定蛋鸭15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鸭,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硒含量0.04mg/kg)中添加0、0.08、0.16、0.36和0.66mg/kg硒(实际添加物为亚硒酸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周。试验期间每两周称一次鸭重和回收并称量余料,计算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饲养试验结束后每处理组随机选取体重相近的试鸭6只,于清晨采食前颈静脉采血并进行屠宰,摘取肝脏、脾、法氏囊和胸腺。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硒水平对蛋鸭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对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差异显着(P<0.05),以添加0.08mg/kg和0.16mg/kg硒水平可显着提高蛋鸭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硒水平可极显着的提高血清中GSH-Px活性(P<0.01),显着的提高了T-AOC和CAT(P<0.05),以添加0.16mg/kg硒组GSH-Px、T-AOC和CAT活性最高,但硒对血清中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MDA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6mg/kg硒组可显着提高肝脏组织中的GSH-Px、SOD、CAT和MDA活性(P<0.05),但对肝脏组织中T-AOC活性影响不显着(P>0.05)。总体看,随着硒水平的提高GSH-Px、SOD、T-AOC均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A有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0.08mg/kg硒时,脾脏重、法氏囊重及法氏囊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0.08mg/kg硒组的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较0.66mg/kg组显着升高(P<0.05),0.08和0.16mg/kg硒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但硒水平对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胸腺鲜重、总蛋白(TP)和A/G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激素的结果表明:血清碘甲状腺原氨酸(T3)活性和胰岛素(INS)随硒水平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四碘甲状腺氨酸(T4)活性则随硒水平的升高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0.16mg/kg硒时,GH含量和T3/T4比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和0.66mg/kg硒组(P<0.05)。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硒水平的增加可不同程度的降低机体血糖(GLU)、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的浓度,碱性磷酸酶(ALP),但差异不显着(P>0.05)。结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及生化指标变化分析可知,在基础日粮(硒含量0.04mg/kg)上额外添加0.08mg/kg硒可满足蛋鸭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提高硒水平可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及其它生化指标,建议蛋鸭在笼养条件下育成阶段饲粮硒的添加水平为0.08~0.16mg/kg,即日粮硒含量0.12~0.2mg/kg。

台州市人民政府[8](2012)在《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台政发[2011]5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依据《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和有关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二五"期末前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

宋树豪[9](2009)在《低温和维生素C对笼养育成蛋鸭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试验分析研究冷应激环境下和维生素C(VC)的添加量对12~17周龄笼养金定育成蛋鸭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试验选用12周龄的健康金定蛋鸭(雌)216只,采用两因素的重复试验设计,分别设为两个温度水平:低温环境下(2±1)℃与适温环境下(18±1)℃;饲粮中的维生素C分为三个水平来添加:0、200、800mg/kg。试验共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Ⅰ(低温,0)、处理Ⅱ(低温,VC 200 mg/kg)、处理Ⅲ(低温,VC800mg/kg)、处理Ⅳ(适温,0)、处理Ⅴ(适温,VC200 mg/kg)、处理Ⅵ(适温,VC800mg/kg),各个处理分别设6个重复,各个重复分别设6只蛋鸭,试验的蛋鸭随机分到低温和适温的重叠式鸭笼中,体重相似的分到同一个笼中,各个试验组的鸭体重经过方差分析差异不显着。本次的试验时间为6周。通过本次的饲养试验分析表明:在冷应激环境下全期日增重显着下降(P<0.05),全期日采食量及全期饲料转化率显着升高(P<0.05),维生素C对全期日采食量影响不显着(P>0.05),对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影响显着(P<0.05)。低温和维生素C的交互作用对全期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影响显着(P<0.05),对全期的饲料转化率影响极显着(P<0.01)。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低温对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影响显着(P<0.05),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影响不显着(P>0.05);维生素C对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影响不显着(P>0.05);温度和维生素C的交互作用对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影响不显着(P>0.05)。(2)低温对IL-2、IgG、IgA、IgM含量影响显着(P<0.05)。维生素C对IL-2、IgG、IgA、IgM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低温和维生素C的交互作用对IgG、IgA含量影响显着(P<0.05)。(3)低温对三碘甲腺原氨酸(T3)影响不显着(P>0.05),低温显着影响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甲状腺素(T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和瘦素(Leptin)(P<0.05)。维生素C对IGF-I影响显着(P<0.05),维生素C对GH、Ins、T3、T4和Leptin影响不显着(P>0.05)。低温和维生素C的交互作用对GH、Ins、T3、T4无显着影响(P>0.05),对IGF-I、Leptin有显着影响(P<0.05)。(4)低温对各个性激素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LH)、血清雌二醇(E2)和血清孕酮(P4)含量影响显着(P<0.05)。维生素C对P4含量影响显着(P<0.05),对其他影响不显着(P>0.05)。低温显着降低各个性激素的含量(P<0.05)。低温和维生素C的互作效应对各个指标的影响不显着(P>0.05)。(5)低温和维生素C对一氧化氮(NO)、维生素C(VC)影响不显着(P>0.05),对皮质醇(Cort)的影响显着。低温和维生素C的交互作用对皮质醇(Cort)的影响极显着(P<0.01)。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低温对输卵管相对长度和卵巢相对重量影响显着(P<0.05)。VC对输卵管相对长度、输卵管相对重量和卵巢相对重量影响不显着,但随着VC添加量的提高,使它们有上升趋势。低温和维生素C互作对性器官影响不显着。(2)低温对胸腺指数影响显着(P<0.05)。VC对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影响不显着,但随着VC添加量的提高,使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有上升趋势。低温和维生素C互作对胸腺指数影响显着(P<0.05)。

谢富[10](2009)在《维生素C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研究玉米-豆粕型饲粮在添加不同水平Vc时对笼养蛋鸭育雏期(1~28天)的生产性能和机体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1日龄平均体重相近(43.02±1.19)g的金定蛋雏鸭288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各处理组饲粮中分别添加Vc 0、150、300、400、800、1 400mg/kg),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饲粮Vc水平影响育雏蛋鸭日增重、采食量及料重比,在1~7日龄添加Vc 800mg/kg,8~28日龄添加Vc 300~400mg/kg时能显着提高日增重、降低采食量及料重比。过高或过低的Vc水平均不能使蛋鸭发挥最佳的生产性能。机体中抗氧化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Vc对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Vc和丙二醛的浓度都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Vc水平的提高,各抗氧化指标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7日龄Vc添加水平为800mg/kg时各种抗氧化指标能达到最大;丙二醛浓度最小;在8~28日龄时添加Vc水平为300mg/kg时各种抗氧化指标能达到最大;丙二醛浓度最小。血清中免疫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Vc水平的升高,对免疫球蛋白和白介素-2的影响都有显着影响(P<0.05),在1~7日龄Vc水平在400~800mg/kg时达到最大;在8~28日龄时Vc水平在300~400mg/kg时达到最大。血清中激素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5日龄和28日龄,随着Vc水平的升高,T3有增加的趋势,添加Vc水平分别为800mg/kg和300mg/kg处理组的血清中T3浓度最高;随着Vc水平的升高,T4有降低的趋势,添加Vc水平分别为800mg/kg和300mg/kg处理组的血清中T4浓度最低。血清中无机离子含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Vc水平的升高,除钙和磷离子,都差异不显着(P>0.05),钙和磷离子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钙离子在Vc水平为400mg/kg时最大;磷离子在Vc水平为300mg/kg时最大。结合同期生长性能、机体各生化指标变化分析可知,雏鸭饲粮需要添加Vc,1~7日龄添加Vc 800mg/kg,8~28日龄添加Vc 300~400mg/kg为适宜。从本试验结果表明,Vc有抗氧化和促氧化的双向作用,在育雏期添加量过低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起不到最佳的抗氧化能力;过高会引起Vc的促氧化作用,形成过多的自由基,使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从而引起的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最终限制了蛋鸭的生产能力。

二、蛋鸭集约化笼养高产高效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蛋鸭集约化笼养高产高效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肉鸭产业组织化程度对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
        1.5.1 宏观数据说明
        1.5.2 微观数据说明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组织化程度
        2.1.2 环境风险认知
        2.1.3 环境规制
        2.1.4 无害化处理行为
        2.1.5 资源化利用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循环经济理论
        2.2.2 行为经济学理论
        2.2.3 农户行为理论
        2.2.4 产业组织理论
    2.3 文献回顾
        2.3.1 畜禽排泄物对环境污染的研究现状
        2.3.2 养殖户废弃物中养分及温室气体研究现状
        2.3.3 养殖生产效率研究现状
        2.3.4 农户参与研究现状
        2.3.5 产业组织模式研究现状
        2.3.6 文献评述
    2.4 分析框架
        2.4.1 总体分析框架
        2.4.2 组织化程度对养殖户行为内在认知调节的作用机理分析
        2.4.3 组织化程度对养殖户行为外部引导效应的影响机理分析
        2.4.4 组织化程度对养殖户行为外部约束效应的影响机理分析
第三章 中国肉鸭生产现状及废弃物污染现状剖析
    3.1 中国水禽产业分布现状
        3.1.1 中国水禽主产区总产值分布现状
        3.1.2 中国水禽主产区总产量分布现状
    3.2 中国水禽生产效率分布现状
        3.2.1 中国水禽TFP指数分布现状
        3.2.2 中国水禽产业生产效率存在的问题分析
    3.3 中国肉鸭养殖废弃物排放现状
        3.3.1 水禽排泄物处理现状
        3.3.2 肉鸭排泄物研究现状
    3.4 排泄物估算
        3.4.1 水禽排泄物估算方法
        3.4.2 中国肉鸭粪便鲜基、养分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结果
        3.4.3 中国肉鸭粪便排泄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分析
        3.4.4 中国水禽排泄物排放现状总结
    3.5 中国肉鸭产业组织化体系现状分析
        3.5.1 生产环节中的组织模式现状分析
        3.5.2 组织模式中的生产主体现状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肉鸭产业组织化程度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逻辑框架与研究假说
    4.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4.2.1 随机前沿分析
        4.2.2 倾向得分匹配法
    4.3 指标解释
        4.3.1 变量说明
        4.3.2 描述性统计
    4.4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4.4.1 技术效率值比较分析
        4.4.2 劳动力投入分析
        4.4.3 资本投入分析
        4.4.4 资本和劳动力平方项与乘积项分析
    4.5 组织化程度对养殖技术效率和收入的影响分析
        4.5.1 不同组织化程度对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4.5.2 不同组织化程度对养殖纯收入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肉鸭产业组织模式下内在认知对废弃物处理行为的影响分析
    5.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5.2 模型构建
    5.3 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认知、支付意愿及行为现状
        5.3.1 变量说明
        5.3.2 环境风险认知频率分布
        5.3.3 描述性统计
        5.3.4 相关性分析
        5.3.5 VIF检验
    5.4 环境风险认知对废弃物处理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分析
        5.4.1 环境风险认知对废弃物处理意愿的影响
        5.4.2 环境风险认知对废弃物处理行为的影响
    5.5 不同组织模式下环境风险认知对废弃物处理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分析
        5.5.1 不同组织模式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5.2 不同组织模式下环境风险认知对废弃物处理意愿的影响分析
        5.5.3 不同组织模式下环境风险认知对废弃物处理行为的影响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肉鸭产业组织化程度对废弃物处理行为的外部引导效应影响分析
    6.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6.2 模型构建
    6.3 描述性统计
    6.4 组织化对废弃物处理意愿与行为的作用中养殖收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6.4.1 基准回归
        6.4.2 养殖收入的中介效应Sobel检验
        6.4.3 养殖收入的中介效应Bootstrap检验
    6.5 组织化对废弃物处理意愿与行为的作用中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分析
        6.5.1 基准回归
        6.5.2 养殖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Sobel检验
        6.5.3 养殖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Bootstrap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不同肉鸭产业组织化程度对废弃物处理行为的外部规制约束效应影响分析
    7.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7.2 模型构建
        7.2.1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7.2.2 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7.3 外部行为约束政策现状
        7.3.1 变量说明
        7.3.2 描述性分析
        7.3.3 养殖户对环境规制政策的接受现状
        7.3.4 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7.3.5 相关性分析
    7.4 合作组织差异下养殖收入、技术效率对废弃物处理行为的外部约束规制调节
        7.4.1 合作组织差异下环境规制对废弃物处理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分析
        7.4.2 合作组织差异下养殖收入的调节效应分析
        7.4.3 合作组织差异下技术效率的调节效应分析
    7.5 肉鸭产业组织化在外部约束规制对废弃物处理意愿与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
        7.5.1 变量描述性统计
        7.5.2 不同环境规制在不同组织化程度中的T检验
        7.5.3 肉鸭产业组织化对环境规制意愿引导效率的调节效应
        7.5.4 肉鸭产业组织化对环境规制行为规范效率的调节效应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政策启示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调查问卷
附录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不同剩余采食量蛋鸭生产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饲料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1.1.1 饲料转化率
        1.1.2 剩余采食量
        1.2 .SNP在家禽中的应用
        1.2.1 SNP概述
        1.2.2 SNP在畜禽中的研究进展
        1.3 采食调控相关基因
        1.3.1 胆囊收缩素(CCK)基因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1.3.2 NPY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1.4 16SrDNA基因测序技术
        1.4.1 16SrDNA基因测序技术原理与研究方法
        1.4.2 16S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代谢组学
        1.5.1 代谢组学研究概况与研究方法
        1.5.2 代谢组学在畜禽中的应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
        1.6.2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二章 蛋鸭剩余采食量与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相关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指标测定
        2.1.4 数据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绍兴鸭生产性能分析
        2.2.2 绍兴鸭RFI与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
        2.2.3 绍兴鸭蛋品质分析
        2.2.4 RFI与绍兴鸭蛋品质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采食量调控相关基因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试验方法
        3.1.3 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3.1.4 SNP分型技术流程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RT-PCR扩增效率检测结果
        3.2.2 荧光定量结果
        3.2.3 直接测序与基因分型
        3.2.4 绍兴鸭生产性能相关性状SNPs群体遗传学参数分析
        3.2.5 绍兴鸭生产性能相关性状SNPs连锁不平衡分析
        3.2.6 CCKAR基因SNPs位点对绍兴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讨论
        3.3.1 CCK、NPY、NPY5R基因在不同RFI群体中的表达
        3.3.2 CCKA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不同剩余采食量对蛋鸭肠道微生物组成、功能差异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Alpha多样性分析
        4.2.2 菌群结构组成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不同剩余采食量对蛋鸭肠道代谢组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绍兴鸭盲肠内容物LC-MS多元统计分析
        5.2.2 单变量统计分析
        5.2.3 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途径分析
        5.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个人简历
致谢

(3)5~10周龄笼养金定蛋鸭饲粮中精氨酸适宜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蛋鸭养殖业生产概况
        1.1.1 我国养鸭行业的发展
        1.1.2 我国蛋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3 笼养蛋鸭技术
        1.1.4 蛋鸭生产发展趋势
    1.2 精氨酸概述
        1.2.1 精氨酸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
        1.2.2 精氨酸在动物体内的合成和代谢
        1.2.3 精氨酸缺乏或过量对动物的影响
    1.3 精氨酸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1.3.1 精氨酸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1.3.2 精氨酸对动物体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1.3.3 精氨酸对动物免疫性能的影响
        1.3.4 精氨酸对动物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1.3.5 精氨酸对动物内分泌的影响
    1.4 精氨酸需要量
    1.5 选题背景以及试验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饲养试验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饲粮及饲养管理
    2.2 屠宰试验
    2.3 测定指标
        2.3.1 生产性能指标
        2.3.2 免疫器官指数
        2.3.3 血液生化指标
        2.3.4 抗氧化指标
        2.3.5 内分泌激素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粮精氨酸对生长期蛋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3.1.1 对日增重的影响
        3.1.2 对采食量的影响
        3.1.3 对料重比的影响
        3.1.4 二次曲线模式估计生长性能方面蛋鸭饲粮精氨酸适宜量
    3.2 饲粮精氨酸对生长期蛋鸭免疫性能的影响
        3.2.1 对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3.2.2 对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3.2.3 二次曲线模式估计免疫功能方面蛋鸭饲粮精氨酸适宜量
    3.3 精氨酸对生长期蛋鸭血清GLU、CHOL、TG及BUN的影响
        3.3.1 对试鸭血清GLU、CHOL、TG及BUN含量的影响
        3.3.2 二次曲线模式估计血清指标方面蛋鸭饲粮中精氨酸适宜量
    3.4 饲粮精氨酸对生长期蛋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1 对血清及肝脏中T-AOC活力以及MDA含量的影响
        3.4.2 对试鸭血清及肝脏中T-SOD以及GSH-Px活力的影响
        3.4.3 二次曲线模式估计抗氧化性能方面蛋鸭饲粮中精氨酸适宜量
    3.5 饲粮精氨酸对生长期蛋鸭血清GH、Ins的影响
4 讨论
    4.1 饲粮精氨酸对生长期蛋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饲粮精氨酸对生长期蛋鸭免疫性能的影响
    4.3 精氨酸对蛋鸭血清GLU、CHOL、TG以及BUN含量的影响
    4.4 饲粮精氨酸对生长期蛋鸭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5 饲粮精氨酸对生长期蛋鸭血清GH、Ins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饲粮赖氨酸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蛋鸭生产概况
    1.2 蛋鸭笼养技术
        1.2.1 笼养可行性分析
        1.2.2 蛋鸭笼养的优缺点
    1.3 赖氨酸营养的研究进展
        1.3.1 赖氨酸的理化性质及商品形式
        1.3.2 赖氨酸的来源
        1.3.3 赖氨酸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1.3.4 赖氨酸在体内的主要营养代谢途径
        1.3.5 赖氨酸的营养生理功能
    1.4 赖氨酸在家禽生产上的效果研究
        1.4.1 赖氨酸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1.4.2 赖氨酸对家禽胴体品质的影响
        1.4.3 赖氨酸对家禽氮排泄的影响
        1.4.4 赖氨酸对家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4.5 赖氨酸对家禽免疫功能的影响
    1.5 蛋雏鸭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1.5.1 赖氨酸需要量的推荐标准
        1.5.2 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1.5.3 影响赖氨酸需要量的因素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饲粮
        2.2.3 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2.4.1 生产性能指标
        2.4.2 免疫性能指标
        2.4.3 血清中生化指标
        2.4.4 血清及肝脏中抗氧化指标
        2.4.5 血清中激素指标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雏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3.1.1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3.1.2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3.1.3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料重比的影响
        3.1.4 生长性能对赖氨酸水平的估计
    3.2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雏鸭免疫功能的影响
        3.2.1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2.2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血清IgG、IgA、IgM和IL-2的影响
        3.2.3 免疫指标对赖氨酸水平的估计
    3.3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雏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1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酸、尿素氮的影响
        3.3.2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葡萄糖、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3.3.3 血清生化指标对赖氨酸水平的估计
    3.4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雏鸭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3.4.1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2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3 抗氧化指标对赖氨酸水平的估计
    3.5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雏鸭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3.5.1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的影响
        3.5.2 血清激素指标对赖氨酸水平的估计
4 讨论
    4.1 赖氨酸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赖氨酸对笼养蛋雏鸭免疫功能的影响
        4.2.1 赖氨酸对蛋雏鸭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4.2.2 赖氨酸对蛋雏鸭血清IgG、IgA、IgM和IL-2的影响
    4.3 赖氨酸对笼养蛋雏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3.1 赖氨酸对蛋雏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尿酸的影响
        4.3.2 赖氨酸对蛋雏鸭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葡萄糖、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4.4 赖氨酸对笼养蛋雏鸭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4.5 赖氨酸对笼养蛋雏鸭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微量元素硒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微量元素硒的概述
        1.1.1 硒的理化性质
        1.1.2 硒在机体内的摄入与代谢
        1.1.3 硒的生理生化作用及调节
        1.1.4 硒的需要量、缺乏及硒中毒
    1.2 中国蛋鸭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1 我国蛋鸭生产现状
        1.2.2 我国蛋鸭产业发展趋势
    1.3 笼养蛋鸭技术
        1.3.1 笼养蛋鸭的可行性分析
        1.3.2 蛋鸭笼养的优点
    1.4 本课题选题依据及试验目的
        1.4.1 选题依据
        1.4.2 试验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2.2 试验饲粮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4 指标测定
        2.4.1 生产性能指标
        2.4.2 生化指标
    2.5 数据的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粮添加硒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3.1.1 对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3.1.2 对采食量的影响
        3.1.3 对料重比的影响
    3.2 饲粮添加硒对笼养蛋雏鸭生化指标的影响
        3.2.1 对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2 对肝脏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3 对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3.2.4 对血清免疫的影响
        3.2.5 对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的影响
    3.3 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4 拟合曲线模式求测饲粮硒适宜添加水平
4 讨论
    4.1 饲粮添加硒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饲粮添加硒对笼养蛋雏鸭生化指标的影响
        4.2.1 对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2.2 对血清激素的影响
        4.2.3 对血清免疫的影响
        4.2.4 对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2.5 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3 拟合曲线模式的重要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农户行为的水禽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研究综述
        1.3.4 对文献的评述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
第2章 中国水禽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2.1 中国水禽产业发展现状
        2.1.1 养殖量稳中有升,产量大国地位形成
        2.1.2 产业化水平提高,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2.1.3 产业链条整合延伸,产品附加值得到提高
        2.1.4 产业地位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1.5 分布趋向集中,逐渐依托资本技术优势
    2.2 中国水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产业经济数据模糊不清,总体信息不详
        2.2.2 行业标准与统一规范缺失,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担忧
        2.2.3 饲养方式相对落后,生态资源污染严重
        2.2.4 产业经营利润分配不均,布局逐步朝欠发达地区转移
        2.2.5 产品消费需求趋于饱和边缘,产品结构亟需升级换代
    2.3 水禽产业竞争力概况及其特点
        2.3.1 水禽产业国际竞争力
        2.3.2 水禽产业国内行业间竞争力比较
        2.3.3 水禽产业自身竞争力发展现状
    2.4 提升水禽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4.1 提升产业竞争力是水禽产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2.4.2 提升产业竞争力是水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2.4.3 提升产业竞争力是水禽养殖户增收与稳定的需要
        2.4.4 提升水禽产业竞争力是水禽产品市场结构升级的需求
    2.5 影响水禽产业竞争力的四个主要因素
        2.5.1 质量竞争力
        2.5.2 价格竞争力
        2.5.3 技术竞争力
        2.5.4 组织竞争力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禽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之一:质量竞争力
    3.1 生态养殖模式与质量竞争力
        3.1.1 生态养殖模式是提高水禽产业质量竞争力的基本要求
        3.1.2 生态养殖模式是提高水禽产业质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1.3 生态养殖模式是水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我国现有水禽养殖模式的比较分析
        3.2.1 传统“水域+稻田”养殖模式
        3.2.2 稻鸭共作技术
        3.2.3 鱼鸭混养模式
        3.2.4 林间种草养鹅生态模式
        3.2.5 综合利用生态模式
    3.3 养殖农户生态养殖行为决策研究
        3.3.1 有关农户生态养殖认知及行为决策研究
        3.3.2 调研说明及描述性分析
        3.3.3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3.3.4 实证模型分析与讨论
        3.3.5 农户生态养殖行为决策模型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禽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之二:价格竞争力
    4.1 水禽产品价格运行基本特征
        4.1.1 近年来水禽价格波动情况
        4.1.2 水禽价格波动规律分析
        4.1.3 水禽价格波动机制分析
    4.2 水禽产业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4.2.1 内部生产供给层面的影响因素
        4.2.2 外部市场需求层面的影响因素
        4.2.3 水禽养殖经济效益分析(水禽产业生产成本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4.3 养殖环节水禽价格传导机制研究——基于VAR模型实证研究
        4.3.1 相关研究及模型选取
        4.3.2 价格指数体系长期关系实证检验
        4.3.3 价格指数体系短期动态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
        4.3.4 模型结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禽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之三:技术竞争力
    5.1 水禽产业技术竞争力发展现状
        5.1.1 良种繁育技术落后
        5.1.2 养殖方式粗放落后
        5.1.3 水禽产品深加工技术不足
        5.1.4 产品质量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挑战
    5.2 农户行为与水禽产业技术竞争力
    5.3 农户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实证分析
        5.3.1 理论模型选择及研究假说
        5.3.2 实证模型构建及数据描述性分析
        5.3.3 实证结果分析
        5.3.4 政策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水禽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之四:组织竞争力
    6.1 组织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
    6.2 我国水禽产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概况
    6.3 动态博弈下合作社与养殖户的决策选择
        6.3.1 水禽产业中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的角色及决策目标
        6.3.2 合作社与养殖户动态博弈模型构建
        6.3.3 结论分析
    6.4 企业与水禽养殖户之间的博弈行为分析
        6.4.1 企业及养殖户各自违约行为
        6.4.2 企业和农户合作利益动态博弈模型
        6.4.3 企业和农户违约策略选择及均衡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水禽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及配套政策
    7.1 提升水禽产业竞争力具体路径选择
        7.1.1 开发水禽健康养殖方式
        7.1.2 依托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
        7.1.3 合理分配产业链各环节经济利益
        7.1.4 建立产业联盟以改进产业化组织形式
        7.1.5 增加水禽产品深加工带来的附加值
        7.1.6 开拓国内、国际水禽消费市场,扩大消费空间
    7.2 提升水禽产业竞争力的配套政策
        7.2.1 水禽产业竞争力提升配套政策体系构架
        7.2.2 提升水禽产业竞争力配套政策
    7.3 水禽产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农户行为优化策略
        7.3.1 农户行为优化的必要性
        7.3.2 农户行为性质特点
        7.3.3 农户行为规范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本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基本结论
        8.1.1 水禽产业整体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8.1.2 改善农户生态养殖行为以促进产业质量竞争力提升
        8.1.3 降低养殖环节生产要素成本以增强产业价格竞争力
        8.1.4 促进养殖户新技术采纳意愿以提升产业技术竞争力
        8.1.5 加强水禽养殖农户组织化程度以提升产业组织竞争力
    8.2 讨论
        8.2.1 研究的不足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微量元素硒对笼养育成蛋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蛋鸭的生产现状
    1.2 蛋鸭的发展趋势
    1.3 笼养蛋鸭技术
        1.3.1 笼养蛋鸭可行性
        1.3.2 笼养蛋鸭的优缺点
    1.4 硒的应用研究进展
        1.4.1 硒的分布、存在形式以及代谢
        1.4.2 硒的生物学功能
        1.4.3 硒的需要量、缺乏及中毒
    1.5 课题选题依据与试验目的
        1.5.1 选题依据
        1.5.2 选题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饲粮
        2.2.2 试验设计
        2.2.3 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生产性能指标
        2.4.2 生化指标
    2.5 数据的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养试验结果
        3.1.1 对日增重的影响
        3.1.2 对采食量的影响
        3.1.3 对料重比的影响
    3.2 机体生化指标结果
        3.2.1 对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2 对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3 对血清和肝脏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影响
        3.2.4 对血清激素代谢变化的影响
        3.2.5 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3.2.6 对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对机体生化指标的影响
        4.2.1 对血清和肝脏中抗氧能力的影响
        4.2.2 对血清激素代谢的影响
        4.2.3 对血清免疫的影响
        4.2.4 对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4.2.5 对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 缺陷及尚待研究的问题
    5.1 缺陷
    5.2 尚待研究的问题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低温和维生素C对笼养育成蛋鸭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我国蛋鸭生产的概况
        1.1.1 我国蛋鸭生产的现状
        1.1.2 我国蛋鸭生产的发展概况
        1.1.3 蛋鸭笼养技术
    1.2 寒冷应激的研究进展
        1.2.1 寒冷应激的概念
        1.2.2 寒冷应激反应的神经机制
        1.2.3 寒冷应激对畜禽的影响
    1.3 维生素C的研究进展
        1.3.1 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
        1.3.2 维生素C的代谢
        1.3.3 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1.3.4 维生素C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1.4 维生素C需要量与缺乏
        1.4.1 维生素C的需要量
        1.4.2 维生素C的缺乏症与过量
    1.5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试验目的
        1.5.1 选题依据
        1.5.2 试验目的
    1.6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饲养试验
        2.2.2 采血试验
        2.2.3 屠宰试验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养试验结果
        3.1.1 对日增重的影响
        3.1.2 对日采食量的影响
        3.1.3 对料重比的影响
    3.2 采血试验结果
        3.2.1 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2 对免疫指标的影响
        3.2.3 对生长代谢指标的影响
        3.2.4 对性发育指标的影响
        3.2.5 对应激指标的影响
    3.3 屠宰试验结果
        3.3.1 对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
        3.3.2 对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4 讨论
    4.1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2.1 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2.2 对免疫指标的影响
        4.2.3 对生长代谢指标的影响
        4.2.4 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4.2.5 对应激指标的影响
    4.3 对生殖器官发育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4.3.1 对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
        4.3.2 对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维生素C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我国蛋鸭生产的概况
        1.1.1 蛋鸭生产现状
        1.1.2 蛋鸭生产的发展趋势
    1.2 笼养蛋鸭技术
        1.2.1 笼养可行性分析
        1.2.2 蛋鸭笼养的优点
        1.2.3 笼养蛋鸭的缺点
    1.3 维生素C的概述
        1.3.1 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及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1.3.2 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1.3.3 维生素C与其他维生素的关系
        1.3.4 维生素C缺乏及过量的临床表现
        1.3.5 维生素C的需要量
        1.3.6 影响维生素C作用效果的因素
    1.4 本课题选题依据及试验目的
        1.4.1 选题依据
        1.4.2 试验目的
    1.5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饲养试验
        2.2.2 采血试验
    2.3 数据的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养试验结果
        3.1.1 对日增重的影响
        3.1.2 对采食量的影响
        3.1.3 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3.2 采血试验结果
        3.2.1 对血清和肝组织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2 对血清中免疫指标和激素的影响
        3.2.3 对血清碱性磷酸酶、甘油三脂的影响
        3.2.4 对血清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2.1 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2.2 对免疫性能的影响
        4.2.3 对机体激素的影响
        4.2.4 对碱性磷酸酶、甘油三脂的影响
        4.2.5 对血清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4.3 VC的促氧化作用
5 结论
6 研究的创新点和尚待研究的问题
    6.1 研究的创新点
    6.2 尚待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蛋鸭集约化笼养高产高效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肉鸭产业组织化程度对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的影响研究[D]. 李刚.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2]不同剩余采食量蛋鸭生产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差异研究[D]. 白天. 浙江农林大学, 2020
  • [3]5~10周龄笼养金定蛋鸭饲粮中精氨酸适宜量的研究[D]. 谭玲芳. 东北农业大学, 2014(01)
  • [4]饲粮赖氨酸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D]. 张婷. 东北农业大学, 2014(01)
  • [5]微量元素硒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D]. 张伟明. 东北农业大学, 2013(10)
  • [6]基于农户行为的水禽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D]. 刘雪芬. 华中农业大学, 2013(12)
  • [7]微量元素硒对笼养育成蛋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D]. 冯婧.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3)
  • [8]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 台州市人民政府. 台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2(03)
  • [9]低温和维生素C对笼养育成蛋鸭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D]. 宋树豪.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3)
  • [10]维生素C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D]. 谢富.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3)
蛋鸭集约化笼养高产高效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