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窝小切口在胸外科的应用

腋窝小切口在胸外科的应用

一、腋下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倪启智[1](2021)在《胸腔镜辅助下经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和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在二尖瓣置换治疗上的优劣势,并评价其二者的安全性、有效性,从而为患者选用更为合理且安全有效的手术操作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我科住院治疗确诊为二尖瓣瓣膜疾病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实施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病例作为胸腔镜组;另29例施行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腔镜组无术中转开胸病例,两组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两组相比:(1)术前观察指标:术前一般资料(身高、体重、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观察指标:胸腔镜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输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观察指标:胸腔镜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心脏ICU停留时间、24h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方面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与对照组在总输血量、住院总费用、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腔镜组窦性停搏发生1例,胸腔积液发生1例,总不良发生率为5.7%,传统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例,总不良发生率3.4%。结论: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增加,与传统手术一样安全可靠;且并未延长手术时间,费用与传统相比也无明显差异,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在选择合适患者的前提下,如能解决好体外循环时间延长问题,较传统正中手术更有应用优势。

陈健珍,虞敏,胡春燕,钟远清,朱桂英,孔勇,黄晖,易凡俨,万锦[2](2019)在《改良侧卧位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改良侧卧位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本院60例行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根据体位安置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侧卧位开展手术,实验组以改良侧卧位实施手术,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经改良侧卧位的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医生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以及麻醉医生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臂从神经损伤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侧卧位应用于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中能发挥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李文兵[3](2019)在《“L”形切口在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总结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我科14例行“L”形切口手术患者的回顾性系统分析,总结“L”形切口在胸外科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2018年我院胸外科14例行“L”形切口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例行经胸骨柄“L”形切口,1例行高后外侧“L”形切口入径,收集患者的基本病例信息及病理类型等数据资料,利用Excel表格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对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结果:1.14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完整切除病变部位11例,姑息性切除2例,单纯探查术1例,均无围手术期无死亡。2.前路术式的13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肿瘤侵犯中、上纵膈行全胸骨劈开,切口呈“T”形。2例患者为甲状腺癌侵及上纵膈,单纯颈部切口无法完全切除肿瘤,其颈部切口为弧形,余切口同经胸骨柄“L”形切口。3.手术时间(140470min),术中补液量(21005150ml),术后住院天数(722天),术中出血量(30800ml)等数据较常规手术方式可能较大。4.14例患者术后出现Honor综合征、患侧上肢功能障碍、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均有所好转。结论:“L”形切口可应用于上纵膈肿瘤,颈胸交界区肿瘤及肿瘤主体位于胸廓入口处,或侵及颈胸交界区的肿瘤,且效果较好。“L”形切口更适应胸部解剖结构,可以使手术区域暴露充分,为完整切除肿瘤和病变部分提供了可行性。

谢晓阳,王毅,易军,罗雷,李晓亮[4](2017)在《腋下小切口胸部肿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情况。方法 90例胸部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取腋下小切口切除术、传统开胸手术和胸腔镜辅助手术,采用质量核心问卷量表(QLQ-C30)及其补充量表(QLQ-LC13)分别在术前3天及术后3天、12周、24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腋下小切口手术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携带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较少(P<0.05)。术后3天、12周、24周,各组的生命质量情况均逐渐好转,胸腔镜手术组和腋下小切口手术组的总体QOL、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疼痛等生命质量指标评分均显着优于传统开胸手术组(P<0.05),腋下小切口手术组的生命质量评分与胸腔镜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手术切除胸部肿瘤术后患者生命质量与胸腔镜手术组患者相当,显着优于传统开胸手术,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安国营[5](2017)在《右腋下切口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及术后生活质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右腋下切口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经验;探讨右腋下切口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可行性;评价右腋下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中远期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1、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5年09月,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和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全部经右腋下切口完成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8例患者为“A组”,随机抽取同时期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0例患者为“B组”,随机抽样通过“Excel软件”完成。12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58例,年龄5.0±2.7(0.515)岁,体重15.3±9.0(742)kg。所有患者术前行超声心动图、胸片及心电图检查,术前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诊断明确,心前区收缩期杂音明显,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I级。入选标准:(1)心前区收缩期杂音明显;(2)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左室扩大或稍大;(3)胸片示心影增大,肺充血改变;(4)心电图示左室扩大或大致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呼吸系统疾病;(2)既往右胸手术史、心脏手术史;(3)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显着肥胖,体重指数>30 kg/m2;(5)重度肺动脉高压;(6)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情况。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后,(1)A组患者取左侧7590℃卧位,左腋下垫高815cm,右臂外展并固定于麻醉架。取右侧腋中线与第3肋间交叉点及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叉点间作一斜行切口,切口长度根据患儿年龄、体重而定,婴幼儿皮肤切口长约46cm,儿童切口长约78cm。分离皮下组织,注意保护乳腺,经胸大肌、背阔肌之间隙钝性分离,注意保护胸长神经,切断部分前锯肌及肋间肌,一般经第4肋间进胸腔。双撑开器撑开皮肤切口,用剪刀柄向后外侧挡开肺脏,显露心包,一般沿膈神经前2cm纵行切开心包,上至升主动脉与心包反折处,下至下腔静脉与心包反折处,必要时切除胸腺。右肺表面放置湿纱布,缝置心包牵引线并充分悬吊,可以较满意的显露心脏。全身肝素化后,经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插管是建立体外循环的关键步骤,升主动脉插管时,一助可用扁桃钳夹住主动脉根部外膜并向下牵拉,使主动脉插管区域保持一定张力。使用弯头主动脉插管时,用扁桃钳夹住插管头端,便于主动脉插管,直头主动脉插管技巧基本同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建立后,分离主、肺动脉间隔,经升主动脉根部直接顺行灌注St.Thomas液行心肌保护。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经卵圆孔未闭或切开房间隔放置左心引流,待心脏停搏后,在心包腔内放置湿纱布或湿纱布垫,可使手术野变浅,有助于显露心脏畸形。室间隔缺损修补缝合方法基本同胸骨正中切口,大多数患者经主肺动脉横切口显露室间隔缺损并采用补片连续缝合修补室间隔缺损。(1)经肺动脉横切口完成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选择肺动脉瓣环上方1.52.0cm横行切开肺动脉,切口长约1.52.0cm,在主肺动脉远心端缝置牵引线并向远心端牵拉,拉钩经肺动脉切口伸入右室流出道并适当牵拉,并于肺动脉瓣根部缝置牵引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可获得较满意显露。重点识别缺损边缘重要结构:主动脉瓣环、有无脱垂的主动脉右冠窦、右冠瓣、肺动脉瓣及肺动脉瓣环。根据缺损大小,剪取适当大小涤纶补片,选用双头针带垫片,一般从缺损下缘顺时针开始缝合,缝合过程中适当牵拉涤纶补片,有助于显露室间隔缺损,注意识别主动脉右冠瓣及右冠窦,谨防损伤。显露主动脉与肺动脉瓣环交界处缺损边缘相对困难,手术者、助手默契配合及必要时适当改变手术床的角度,有助于显露。如果术中不能判断主动脉瓣的位置,可灌注少量心脏停搏液,有助于识别主动脉瓣环。缝至两肺动脉瓣环交界处时,用双头针另一头逆时针缝合,缝合完毕后,于两肺动脉瓣环交界处打结。对于较小室间隔缺损,缺损边缘较结实,可选用双头针带垫片直接缝合,注意保护主动脉右冠窦及主动脉右冠瓣。(2)经右室流出道切口完成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选用右室流出道纵切口长约1.52.0cm,切口尽可能短,注意保护右冠状动脉分支,在右室流出道切口两侧缝置牵引线,室间隔缺损可获得良好显露。一般经右室流出道切口显露缺损相对容易,缝合方法同经肺动脉切口组。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后,连续缝合肺动脉或右室流出道切口。缝闭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开放循环前注意左心排气,缝合右心房切口,间断缝合心包,经右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放置胸腔引流管1根,充分涨肺排除胸腔内残余气体,缝合肋间,保持肋间正常间隙,逐层关胸。(2)B组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胸骨正中切口,为减轻手术瘢痕,切口可适当偏低。胸骨后分离时,动作宜轻柔,注意减少破胸膜可能。对于婴幼儿,如胸腺过大影响手术,可切除部分胸腺。悬吊心包,经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放置左心引流,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St.Thomas液行心肌保护。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停搏后,于主肺动脉或右室流出道缝置牵引线,经肺动脉横切口或右室流出道纵切口完成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注意识别室间隔缺损边缘重要结构,是否合并主动脉右冠瓣脱垂。室间隔缺损缝合方法同经右腋下切口组,缝合过程中谨防损伤主动脉右冠瓣、主动脉窦部、肺动脉瓣,室间隔缺损缝合完毕后于肺动脉瓣环处打结。连续缝合肺动脉或右室流出道切口,注意左心排气,开放循环,顺利停机,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彻底止血,放置心包、纵膈引流后逐层关胸。合并畸形处理:轻度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术中均未做处理;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环缩内外侧交界行二尖瓣成形术;轻-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环缩隔、后交界行三尖瓣成形术;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直接缝合;右室流出道狭窄,切开右室流出道,剪除肥厚肌束,右室流出道切口直接连续缝合或用自体心包片加宽。3、于麻醉诱导后至体外循环转流前,经颈内静脉泵入乌司他丁1万UI/kg,另1万UI/kg乌司他丁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体外循环过程中进行常规超滤,停止体外循环后,进行改良超滤,流量为1520m L/(kg.min),超滤时间为1015min。4、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2)所有患儿均在出院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复查心脏超声、胸部X线片及心电图并询问患者及家属满意度;(3)两组患儿分别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后30min(T2)、术后6h(T3)、术后12h(T4),测定并记录吸入氧浓度(Fi O2)、呼吸频率(R)、潮气量(TV)、气道峰压(Ppeak)、呼吸停顿压(Ppause)、吸气比例(insp%)、动脉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的浓度。根据记录血气分析结果和肺功能指标,按下列公式计算:气道阻力[Raw=(Ppeak-Ppause)×0.6×insp%/(TV×F)];肺静态顺应性[Cstat=TV/(PpausePEEP)];氧合指数(OI=Pa O2/Fi O2);肺泡-动脉氧分压梯度{Aa DO2=[Fi O2×(P大气压-P水蒸气)-Pa CO2/R]-Pa O2,大气压=760mm Hg;P水蒸气=47mm Hg;R(呼吸商)=0.8};(4)两组患儿分别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后30min(T2)、术后6h(T3)、术后12h(T4)采取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第二部分:1、资料: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01月以来,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和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经右腋下切口完成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共1537例。2015年01月2016年09月,全部经右腋下切口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中随访年龄为615岁(至本次随访时的年龄)的527例患者为“C组”,随机抽取同时期236例随访年龄为615岁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为“D组”。C组男性295例,女性232例,年龄3.5±1.6岁,体重14.5±4.8kg;D组男性124例,女性112例,年龄3.4±1.7岁,体重14.3±5.2kg。2、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中远期疗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患儿与心脏手术有关的症状、体征及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等检查结果;采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提供的中文版TNO-AZL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TACQOL)量表,观察两组患儿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A组和C组无需延长手术切口或改变手术切口部位。A、B组患者近中期随访结果显示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二次转机、无二次开胸止血、神经系统损害、膈神经损伤、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C、D组患者中远期随访结果显示无心脏相关事件死亡,C组随访率81.88%(357/436),D组随访率81.28%(152/187)。(1)A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稍长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异。(2)A组经肺动脉切口缝合VSD率为82.05%(64/78),B组经肺动脉切口缝合VSD率为82.00%(41/50),两组间经肺动脉切口缝合VSD率比较无显着差异。(3)术后近中期随访结果显示,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出院前A组小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2mm)1例,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B组小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A组切口长约6.7±1.5cm(58cm)。随访37±27.5(672)月,2例小室间隔缺损残余分别在6、12个月随访时,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已自行闭合。随访期间没有心功能减退迹象发生,所有患者心功能I级。所有患者胸部切口愈合良好,A组切口位于右侧腋下,美容效果明显,无胸廓畸形及乳腺发育不对称。(4)A、B组体外循环术后Cstat、Raw、Aa DO2、OI较术前都有明显变化,T2、T3、T4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A、B组体外循环术后c Tn I、CK-MB、CK、LDH较术前都有明显变化,T2、T3、T4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5)术后中远期随访结果显示,C组和D组患者无心脏相关事件死亡。C组患者感觉良好,手术切口位于右侧腋下,瘢痕隐蔽,符合美观要求,无乳腺发育不对称,无脊柱侧弯、鸡胸、漏斗胸等胸廓畸形。D组手术切口位于前胸,瘢痕明显,鸡胸3例,漏斗胸1例,胸廓畸形发生率1.7%(4/236),两组胸廓畸形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c2=389.235,p=0.000)。C组和D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等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6)中文版TACQOL量表结果显示,在积极情绪、自理能力、认知能力、运动功能、躯体症状、总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D组;消极情绪、交往能力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正确的手术体位,经第4肋间进胸腔,缝置适当牵引线,有助于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显露。具备丰富的右腋下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经验,掌握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显露技巧,经右腋下切口完成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可行性的手术方法。(2)右腋下切口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等优点。(3)常规加改良超滤联合乌司他丁在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心肺保护作用。(4)右腋下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中远期随访结果显示,并发症少,手术切口美容效果明显,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

李世健,邢万红[6](2015)在《微创外科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及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微创心脏外科包括小切口心脏手术、电视胸腔镜辅助的心脏手术、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的心脏手术等几种手术方式。微创心脏外科相比传统心脏手术疗效更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比如创伤小、体外循环时间短、胸腔闭式引流量少、出血少、伤口感染机会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符合美容等优点。微创心脏外科很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已经能够完成心外科领域里大部分手术。本文就微创外科在常见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朱吉海,李勇,武建英,李忠诚[7](2013)在《经腋下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经腋下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统计783例经腋下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术后发病率最高的三种并发症分别是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9.1%、8.1%、7.5%;年龄60岁以上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结论:经腋下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胸部手术方式。

孙振峰,亓宪银,王继振,刘大海[8](2013)在《胸部小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胸心外科手术中运用胸部小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24例进行胸心外科手术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运用胸部小切口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开胸手术。结果本研究所选的24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2.5±20.5)min,体外循环时间为(29.3±5.8)min,术中出血量为(30.4±10.7)ml,伤口愈合时间为(45.5±15.3)h,术后住院时间为(9.6±4.2)d,这12例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5.3±23.5)min,体外循环时间为(31.2±4.9)min,术中出血量为(41.4±11.7)ml,伤口愈合时间为(58.2±15.6)h,术后住院时间为(12.8±4.4)d,术后有两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运用胸部小切口进行胸心外科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伤口愈合更快,患者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有利于身体恢复。

李俊,李庄,李爱民,杨利杰[9](2012)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外科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112例,均采用腋下第3或第4肋间微创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8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心肌阻断时间为(21.0±5.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8.0±2.3)d。随访3~16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切口隐蔽、美观。

徐久东,冯国彬,雷蕾[10](2012)在《经腋下小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指征及操作要点。方法 2007年2月—2011年10月采用腋下小切口进行普胸外科手术68例,其中自发性气胸25例,肺癌9例,肺大疱18例,开胸探查16例。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达到预期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快,刀口隐蔽,愈合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普胸疾病安全,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疗效可靠,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二、腋下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腋下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胸腔镜辅助下经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麻醉处理
        2.2.2 通气管理
        2.2.3 手术方法
        2.2.4 观察指标
        2.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术前一般资料的对比
    3.2 术中资料的对比
    3.3 术后资料的对比
第4章 讨论
    4.1 结果分析
        4.1.1 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
        4.1.2 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
        4.1.3 呼吸机辅助时间、心脏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24h胸腔引流量
        4.1.4 总输血量及住院总费用
        4.1.5 术后并发症情况
    4.2 本研究经验总结
    4.3 创新与不足
        4.3.1 创新之处
        4.3.2 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微创心脏外科的起始与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2)改良侧卧位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比
    2.2 两组医生、护士及麻醉医生护理满意度
    2.3 两组患者臂从神经损伤情况
3 讨论

(3)“L”形切口在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总结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病例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浅谈胸外科手术切口的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腋下小切口胸部肿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生命质量测量量表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比较
    2.2 患者生命质量情况比较
    2.3 患者术后生存及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5)右腋下切口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及术后生活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右腋下切口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 资料
    2 术前准备、手术设备、仪器、材料和药品
    3 手术方法
        3.1 经右腋下切口完成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2 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3 合并畸形处理
        3.4 手术过程中,进行常规+改良超滤,应用乌司他丁
    4 观察指标和方法
    5 统计学分析
    6 结果
    7 讨论
        7.1 右腋下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7.2 观察常规+改良超滤联合乌司他丁在小儿体外循环中的心肺保护作用
        7.3 右腋下切口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部分 右腋下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中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微创外科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MICS
    (一)小切口心脏手术(minimalaccesscardiacsurgery,MACS)
    (二)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辅助的心脏手术
    (三)机器人辅助系统心脏手术(robotassistedheartsurgery)
二、微创手术在心脏外科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三、小结

(7)经腋下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手术方式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不同年龄组患者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3病理类型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讨论

(8)胸部小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心脏病患者:
        1.2.2 普通胸外患者:
        1.2.3
    1.3 患者观察指标
2 结 果
3 讨 论

(9)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10)经腋下小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腋下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胸腔镜辅助下经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D]. 倪启智. 南昌大学, 2021(01)
  • [2]改良侧卧位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的应用研究[J]. 陈健珍,虞敏,胡春燕,钟远清,朱桂英,孔勇,黄晖,易凡俨,万锦.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50)
  • [3]“L”形切口在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总结及分析[D]. 李文兵.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4]腋下小切口胸部肿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J]. 谢晓阳,王毅,易军,罗雷,李晓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06)
  • [5]右腋下切口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及术后生活质量研究[D]. 安国营. 青岛大学, 2017(12)
  • [6]微创外科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J]. 李世健,邢万红.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18)
  • [7]经腋下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J]. 朱吉海,李勇,武建英,李忠诚. 青海医药杂志, 2013(10)
  • [8]胸部小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 孙振峰,亓宪银,王继振,刘大海. 医药论坛杂志, 2013(04)
  • [9]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J]. 李俊,李庄,李爱民,杨利杰. 重庆医学, 2012(26)
  • [10]经腋下小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 徐久东,冯国彬,雷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1)

标签:;  ;  ;  ;  ;  

腋窝小切口在胸外科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