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脏》杂志2001年第6卷主题词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邹雪,汤绍辉[1](2018)在《以肝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一例》文中提出1例以纳差、腹胀,血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肝脏明显肿大,合并存在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为表现的患者,肠道病变组织刚果红染色提示为淀粉样变性,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最后诊断为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确诊后予沙利度胺为主方案化学治疗,患者纳差较前改善。该例提示对于不明原因的GGT及ALP明显增高而其他肝功受损较轻的肝肿大患者,在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酒精性肝病、肝脏肿瘤等其他因素后,应考虑淀粉样变性的可能。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旦高度怀疑应尽快行病变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何小菁[2](2018)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临床思维和经历智慧的结晶。病历档案管理发展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历经近百年历史。归纳此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的发展历史,总结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规律,对于掌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历史脉络,把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趋势,同时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者和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规定,医务人员重视病历产生与运行过程,以及具体到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员开展病历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病历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历档案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组成部分。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立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史上的第一家病案室,开启我国集中统一管理病历档案的新篇章。依据档案管理理论,将病历档案管理划分为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两个主要部分。病历档案管理的演进与发展一直是围绕着病历档案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开展相关工作。作者将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相关的特定事件相结合,首次将1921年至今的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历史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历经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中,不变的是病历档案管理的客体,相对变化的病历档案管理的流程、内容和任务。管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建好病历档案和用好病历档案具有各自明确的病历档案管理内容,分别对应不同的管理阶段与管理模式。作者以病历档案管理内容的演进与发展为主线,结合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结合信息技术在病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归纳出四个阶段对应的四类病历档案管理模式。论文主要对国内外病历档案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以及阐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等。作者在厘定病历档案、病历档案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概念的基础之上,明确病历档案管理模式定义,分析四个病历档案管理阶段的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阐述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等理论在各个章节中的具体应用。作者将1921年至1981年期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时期确定为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此阶段通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等环节实现管好病历档案。建立病案室,医院实现对病历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医院的医务人员可以提供病历档案实体。此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所有业务流程都是在病案室内进行。这一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病历档案实体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管好病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前后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实现管好病历档案的实体管理模式,主要是为医疗机构内部医疗业务、科学研究等提供实体利用服务,体现为病历档案的备查、备考和凭证作用。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无法对病历档案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导致病历归档之后,发现病历档案内涵质量不高或存在缺陷时无法弥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强劲发展,医疗业务增长提速,病历档案数量快速增加,利用病历档案的频率与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982年卫生部从国家层面第一次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和《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分别从医院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两个层次对病历档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将全程管理的理念运用于病历档案管理。这便要求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原有病历档案实体管理的基础之上,要走出病案室与临床业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医务人员写好病历。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将病历档案管理职能前移到诊断治疗、检验检查和护理服务等病历运行阶段。病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在病案室,工作流程需要在原有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的基础之上,超前到临床业务阶段,通过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管理内容,控制病历的产生与运行,实现写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纳入病历档案管理范畴,标志着病案档案管理正式进入全程管理模式阶段,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成为病历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下,病历档案的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医院之外的利用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02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同年卫生部印发《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病历档案管理进入信息管理时代。病历档案信息管理借助于电子病历系统,成为深化卫生改革、卫生事业发展,以及病历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不仅病历档案数量增长加快,而且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利用等都对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关注病历档案内涵为主的管理内容,但是仅关注全程管理病历档案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的快速、及时响应病历档案信息需求;另外由于缺乏系统规划,以前所建的病历档案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病历档案信息无法实时共享,形成了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病历档案管理的窘境,客观上需要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改善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现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任务。病历档案管理需要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可以为临床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社会各界快速、及时提供病历档案信息服务。同时,借助电子病历系统,采集、组织、存储、传递和利用病历档案信息,实现建好病历档案的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运行病历内涵质量,提高归档病历档案的管理效率,既可以满足病历档案实体管理要求又可以实现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需求。随着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如何“用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健康管理要求病历档案跨医疗机构共享,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病历档案的主体将不再局限于一个医疗机构、一个病人,而是需要将病历档案信息纳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共建共享病历档案,产生的病历档案信息服务于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病历档案的形式也不断拓展,由文本向图形、影像、音频、视频、多媒体、传感信号,从单系统数据向大数据转换,并且出现从一个医疗机构向多个医疗机构转换,从医疗机构向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转换;病历档案数据为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病历档案数据生产和挖掘,服务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给病历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内容。病历档案数据不断丰富,病历档案管理精细至数据层面,病历档案数据管理的结果将会不断提升病历档案的知识价值。病历档案数据管理一方面会将管理的对象向组成病历档案信息的数据转移;另一方面会提升病历档案管理结果的价值,通过病历档案知识生产,充分挖掘病历档案的价值。作者对近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提出,可以依据典型事件划分病历档案管理阶段,且各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发展阶段具有明确的管理内容。基于病历档案管理二元性特点,在理出管好、写好、建好、用好这一发展主线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病历档案管理的空间范围逐渐扩大、作用越来越大,流程更加复杂,由实体管理不断向信息管理演进与发展的规律。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的内在发展动力是不断满足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作者关于病历档案管理演进与发展研究的成果,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和病历档案管理员掌握病历档案发展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薛晓芳[3](2014)在《知识可视化理论、方法和工具及军事医学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如何从海量知识中揭示知识的发展规律及其结构特征等可视化的信息,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军事医学符合一般科学发展规律,军事医学知识的快速增长需要从大量知识中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结构特征。此外,军事医学科学院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两型一流发展目标,针对一流的发展目标,需要全面把握国际重要军事医学机构的研究方向及其变化趋势,需要对优势学科、优秀科研团队和优秀人才等进行科技评价。这就需要基于定量分析的知识可视化方法来揭示。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系统分析、综合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梳理了知识可视化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基础、不同学科中知识可视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关联性,提出了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了情报界知识可视化方法的分类、流程以及流程中各步骤涉及的数学和计算机方法。采用知识可视化方法集成分析、多元统计方法集成分析、知识可视化工具的综合应用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科研机构、研究方向、学科领域和研究团队进行了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较好地证明了方法和工具的适用性以及部分不足。重点研究内容及结论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教育界和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教育界的知识可视化概念为“视觉表征应用于改善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知识创造和传递的研究”。发现教育界的研究缺乏可视化作用效果研究,所使用的经典表征方法只是一些图解表示,未形成批量的实际应用范式或工具。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可归纳为利用各种数学和计算机辅助方法对科学知识进行图表展示,来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科学知识内部结构特征。其次,探讨了情报界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为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将计量学分为统计分析、科学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型和揭示知识单元结构特征。知识图谱则是将计量学中揭示知识单元结构特征的系列方法集成的系列软件。最后,提出情报界知识可视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情报界知识可视化的概念:运用数学和计算机辅助方法,以图表等直观方式揭示科学技术产出的文献、专利和成果等知识的数量、质量、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方法。研究内容:衡量知识的量化指标、知识的发展规律和知识的结构特征。并归纳了衡量知识的量化指标的10种常用科学技术指标和7种常用科学计量指标。研究对象:作者/发明者、关键词(主题词)、期刊、学科、引用作者、引用文献、引用期刊、机构、国家/地区和时间等。第二部分:方法和工具研究。将情报界知识可视化分为统计类、数学模型类和结构特征类。系统梳理了知识可视化流程,统计类和数学模型类知识可视化流程为数据获取、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结构特征类知识可视化的流程为数据检索、数据清理、选择知识单元、构建知识单元关系、数据标准化、数据简化、可视化和解读七个步骤。总结各步骤涉及的方法,其中构建知识单元关系的二维、三维或多维共现是结构特征类知识可视化揭示研究对象的社会关系结构、概念结构、知识结构等的重要手段。将常用集成工具分为统计分析软件、社会网络软件和专业软件,并描述各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根据数据处理需求和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需求选择了本论文试验研究中使用的TDA、TI、BICOMB、SPSS和CiteSpaceII软件和相关方法。第三部分:应用和实证研究。首先,根据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分析,将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按照目的、功能和内涵进行分类。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目的分为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中的知识可视化应用,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功能分为统计类、关联网络类、结构空间类和路径决策类知识可视化。统计类包括科学技术指标、科学计量指标、科学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型以及一维知识单元数量等的统计。关联网络类是知识节点之间的属性连接关系。结构空间类是从知识的位置关系角度,揭示研究对象在知识空间中的结构。路径决策类是在关联网络类和空间结构类知识可视化基础上加入时间的动态分析考量。将常用内涵分为研究机构、科研方向、研究领域和科研团队知识可视化。然后,针对军事医学机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全军医院为例,基于全军医院的SCI文献和TI专利数据,得出全军医院的研究方向及其随时间变化、军内医院合作及其随时间变化、与外单位合作的原因、重要作者之间的可能合作/竞争领域以及领域的潜在快速发展可能。证明了词共现、机构合作、作者合作、词共现与时间以及机构合作与时间知识单元关系方法能够进行军事医学机构知识可视化研究。但专利地图与专利技术词条共现聚类相比较,专利技术词条共现聚类更适合军事医学机构重要专利技术的领域划分。然后,针对军事医学研究方向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国际重要军事医学机构的研究方向为例,分析了这些机构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随时间变化,并与情报调研结果比较,证明了基于SCI论文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能够揭示军事医学的研究方向,但还需要增加非英语文献和专利数据的知识可视化揭示才更完善。然后,针对军事医学科研领域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睡眠剥夺领域为例,分析了睡眠剥夺领域的子领域分类、子领域方向随时间变化,领域突现词,重要机构合作、重要作者合作和重要研究基础。证明了主题词共现方法能较好的进行子领域分类,突现词能够揭示领域中的突发研究方向和技术,文献共被引能够揭示领域的重要研究基础。最后,针对军事医学研究团队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为例,分析了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成员、与外部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团队子结构以及团队的重要研究基础。证明了作者合作网络可揭示研究团队的内部结构,文献和期刊共被引能揭示科研团队的重要研究基础。H指数能够评价研究团队和研究人员的学术影响力,但还需要增加发表文献的期刊评价指标、文献的同行评议分值(如f1000分值)以及专利强度指标(如Innography的专利强度分值)等质量评价指标。
马红梅[4](2013)在《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挖掘和整理滋水涵木法的中医理论基础及其历史渊源,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近年来采用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文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最佳证据,并初步确定治疗该病的优势方药,同时综合分析“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践意义。方法:按照检索策略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出题录,在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全文,未检索到的文章从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全文,通过电子检索还未查到的文献再通过手工检索全文。文献入选标准为滋水涵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方法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所有纳入研究的资料进行一般情况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符合4定量分析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滋水涵木方药及滋水涵木方药联合其他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题录1547条,最后纳入文献35篇,其中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文献2篇(1-2),(2-2);以就诊顺序随机分组的文献3篇(1-6)(,1-14),(1-15);随机双盲分组文献2篇(2-6),(4-2);按照多中心分层随机分组文献2篇(2-1),(4-3);按分层随机2篇文献(1-10),(4-1)。没有1篇研究报告了随机隐匿。有12篇文献报告随访,5篇文献报告了病例脱落,没有1篇研究报告了使用了意向性治疗分析。总体评价结果显示,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资料所采用的方法学的质量较低,少量文献采用盲法,不良反应观察较少提及,缺少长期临床效果的数据,设计方案有待完善和提高。结论:目前,在滋水涵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中,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方案数量逐年增长,研究质量逐渐提高,但总体质量较低,临床科研试验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在补益肝肾类方药中,采用一贯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组。左归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提高总有效率和ALT复常率方面优于其他组。滋肾清肝饮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药。在补肝肾清热利湿方药中,补肾冲剂加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总有效率方面和抗病毒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单方药报道中药组,研究文献缺乏,尚需临床深入研究。
赵丙军[5](2013)在《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文中研究说明力量是人体维持正常工作生活状态、提升生命质量和从事体育锻炼的最基本素质,更是竞技运动员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根本保障。力量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持、提高各类人群的力量能力或延缓其衰退的速度,以满足人们提高工作绩效、生活质量和运动成绩的社会需求,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则有赖于科学研究人员对力量训练科学规律的持续探索和实践。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历经了百年发展历程,生产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对人们深刻地认识力量训练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手段,提高运动成绩和生命质量,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盛赞力量训练研究的同仁们为人类知识宝库的丰富和完善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力量训练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特征和规律的挖掘与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力量训练科学研究规律与特点的认识和把握,不仅有利于人们了解国外力量训练科学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洞悉相关知识的增长演化规律,透视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热点前沿的形成与演进轨迹和未来发展趋势,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充实我国力量训练理论方法体系,为我国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的知识生产和创新提供新思路,并可为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研规划提供参考借鉴。因此,以知识网络理论、科学动力学理论、科研合作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运用科学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等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借助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功能,对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海量科技文献(论文)进行全景式扫描,进而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探索其结构形成与演化的特征及动力因素,识别对领域发展贡献突出的个体和群体要素,无疑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历经百年目前正处快速发展期,研究成果的国家/地区分布、作者分布、学科分布、机构分布等均具集中与离散并存的非均衡特征。(2)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由知识主体网络、知识载体网络和知识本体网络所构成,其实质分别是科研合作网络、知识传播网络和知识内容网络;不同类型(层次)知识网络构成要素自身规模的扩张均遵循指数增长规律。(3)不同类型(层次)的知识网络,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视角考察,多为具有小世界性质,且正处向无标度网络演化过程之中的SED网络。网络中长程链接的建立、网络规模的加速增长和节点间建立链接时随机选择与优先选择取向的共存,是其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共同遵循的过程机制,但驱动网络演化的动力异同并存。(4)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网络和知识载体网络基本遵循“孤岛型——双核型——单核心复杂网络——多中心复杂网络”的路径演化,而知识本体网络则沿“单核心复杂网络——双核心复杂网络——多中心复杂网络”的路径演进。(5)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机体对抗阻力量训练的反应与适应这一主轴展开,并分化出众多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研究主题。主题间呈现为重点相对突出,涉及范围广泛的特点,且仍处不断分化与融合过程之中。不同视角、不同时段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前沿论题既有一定的重叠性和连续性,同时也具有发展性和递进性,整体上因循水平演化、垂直演化和协同演化3种演化模式演进。
杨春媛[6](2012)在《人类肝脏疾病本体的构建及其应用》文中认为本体是对特定领域知识概念化的明确而规范的说明,是描述该领域的概念以及概念间关系等知识的标准化术语系统,也被称为领域本体。在本体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被逐一确立,并被赋予明确唯一的定义。本体的使用者运用这些规范化的概念和关系来描述该领域的相关事物和知识,减少了对相同涵义信息的表达异质性,从而实现信息的标准化描述,因此有利于各领域知识和信息在数据库及互联网中的存储与传播,加强了人机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是实现语义互联网的重要基础。与多数其它领域相比,生物医学信息学领域更充分地接受了本体思想,并发展和使用了更多的领域本体。本论文详尽而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个新本体——人类肝脏疾病本体(Human Liver Disease Ontology, HuLDO)的构建过程、评估结果和应用举例,并简要介绍了另一个新本体——蛋白质相互作用本体(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Ontology, PPIO)的评估和应用过程。这些本体分别在肝脏疾病相关知识和分子相互作用信息的挖掘、整合、交流等方面具有着基础性的意义。人类肝脏疾病本体(HuLDO)是全面归纳人类各种肝脏疾病概念,并对其进行定义、分类和注释的术语系统,其所收录的疾病概念和术语来源于目前已有的疾病本体和经典术语集,以及国际和国内的肝脏病学领域权威着作。该本体目前共收录了227种肝脏疾病,对每种肝脏疾病均给出其定义、同义词、分类、描述说明等注释信息,还包含了部分疾病之间的多种病理学关系,每条记录的各个知识均经过人工确认并提供其参考来源信息。与已有相似本体和经典术语集相比:HuLDO具有最全面的肝脏疾病类型和最丰富的同义词等注释信息,为进一步的本体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根据HuLDO的疾病分类结构,我们构建了人类肝脏知识总库——LiverAtlas的疾病子库,并利用HuLDO进行了人类肝脏疾病相关基因/蛋白质信息的收集和整合。目前该库从16个已有数据库中整理和收录了与59种肝脏疾病相关的共18,243个遗传学生物分子事件,并对每条疾病与分子的关联性记录的可信度做出了参考评分。目前该库提供数据的浏览、查询、批量下载等功能,并与LiverAtlas的基因子库、蛋白质子库、通路子库等数据库之间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关联。该数据库为肝脏疾病病理学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其次,为了不断扩充LiverAtlas疾病子库数据,我们利用HuLDO字典和多种生物分子名称实体识别方法,对文献中的肝脏疾病与基因/蛋白质分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挖掘。疾病与分子的关系挖掘重点在于疾病名称实体文本挖掘和分子名称实体文本挖掘两个环节,在前一环节中,我们深入地研究了基于HuLDO字典的文本挖掘的技术细节的优化;在后一环节中,我们利用人工构建的标准数据集,客观评估和比较了ABNER工具、GNAT工具,以及自行研发的生物分子名称识别方法的性能,并确定了综合性的优化挖掘策略,并对挖掘结果进行了可视化的展示。最后,结合HuLDO中所提示的疾病间的病理学关系和肝脏疾病数据库中所收集的各疾病相关分子,我们对“肝炎→肝硬化→肝癌”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加以分析和推测,对三种肝病相关的和独有的基因进行了生物学过程、分子网络和通路、hub基因三方面的分析,并对分析结果逐一做出了生物学的解释,指出了潜在的新的疾病相关基因和生物学事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蛋白质相互作用本体(PPIO)是基于事件概念模型构建的描述蛋白质相互作用所参与的生物过程、所在的亚细胞定位、所扮演的分子角色、所采用的作用方式、所实现的生物学功能和实验检测手段共六方面特征的本体,其概念和术语来源于Gene Ontology (GO)等权威的相关本体和术语系统。通过与其近似的描述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的术语系统——PSI-MI的比较发现:PPIO包含较为丰富而全面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相关术语集合,其知识覆盖领域与后者相比各自有所偏重,PPIO是描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学特征和信息的理想本体。通过基于PPIO字典的文本挖掘实验,证实了PPIO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相关生物学知识的文本挖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本体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生物医学相关本体必将在生物学相关知识自动挖掘、信息整理、信息整合、数据库构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生物医学知识信息的高效而准确的沟通和传播提供有力的帮助。
樊春晓[7](2011)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六大疾病”文献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尽管目前细胞学、分子学、基因组学等现代医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是仍有许多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中医学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临床实践,对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国家增加了对中医研究的投入,以期挖掘其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潜力。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的研究设计,加强研究课题的质量控制,在“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中,专门设立了“重大疾病项目”课题,并把中医临床方案优化研究列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基于这样一种背景,我们调查了肺癌、肝癌、中风、肾病、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六大重大疑难疾病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期给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以参考。本课题应用文献计量学,基于中国中医药期刊论文数据库和pubmed两个数据库,从1949年至2009年,以每5年为一阶段,采用限定检索,利用Access2007及SPSS13.0软件对其高频主题词进行分析。总结了中西医各自治疗六大疑难疾病的每五年文献量的变化情况,每五年高频主题词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出六大重大疑难疾病的研究热点、方向、变化趋势以及中西医治疗六大重大疑难疾病的各自的优势。本课题的最终结论为:1、从文献量上看,无论是中医文献量还是西医文献量从1949年到1980年前都是比较少的,从80年开始逐年增长,增长的速度和数量,西医文献量要远远地大于中医文献量。2、中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2.1临床疾病的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疗法治疗临床文献2.2各种中药制剂、复方、汤剂在临床文献上的应用。2.3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一大特色。2.4气功、推拿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只能在一段时间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能成为其主流治疗方法。2.5中医治疗临床疾病开始仅仅是中医药方法治疗疾病,随着年代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疾病发展成为主流。2.6八十年代后,与病因学,病理学,体层摄影术,随机对照等西医学科仪器或统计学方法联系比较紧密。3、西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3.1注重药物的应用。3.2注重外科手术的应用。3.3注重体层摄影术,X射线的仪器的应用。3.4注重用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等统计学方法。3.5与化学、病理学、病因学相关学科联系比较紧密。3.6分特定人群考虑治疗疾病,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首次对系统地对六大疑难疾病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时间跨度为1949年至2009年60年,将六大疑难疾病中医文献与西医文献相比较,对六大疑难疾病中西医文献的研究分析结果做出了结论性的意见。
霍临明,蔡振国,常秀青,齐文安[8](2005)在《《中华病理学杂志》五十年发展简史》文中认为
党毅[9](1999)在《中国保健食品的整理研究及信息系统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传统医学饮食疗法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宝贵的临床经验,完善的食疗理论,中国现代保健食品正是在传统医学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尤其是有关中国保健食品的信息系统、理论研究、古籍评析、前景展望等研究领域中还有许多空白。有鉴于此,我们对中国保健食品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此项研究中所获得的结果和资料已传录成电子形式并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互动信息技术来组织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这些研究内容以一种快捷、方便的形式供用户查索和参考。 本研究专题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信息系统研究 中国保健食品信息系统包括现代文献、古今着作、政府管理、保健食药、保健食品等信息,分为2个部分,即: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和中国保健食品文献资料数据库。 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制成软件,旨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再现中国保健食品全貌,建立“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为各界用户提供一个方便、迅速、图文并茂的形象查询手段,以适应保健食品飞速发展的需要。本系统共设5个子系统。即:1、理论研究系统:2、保健食药系统;3、(?)今食疗系统:4、宫廷食医系统:5、保健食品系统。 本系统在设计上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象和视频信息等技术。采用彩色图像或照片等形式,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系统自始至终贯穿具有保健作用的中国传统音乐为背景音乐,分五种不同音乐应用在五个子系统中。 中国保健食品文献资料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可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发表在着作、期刊杂志上的有关中国保健食品的信息。 第二部分 理论文献研究 为了开发中国保健食品,在系统分析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完成了下述理论研究工作,内容包括:中国传统保健食品的历史沿革及特点,中国保健食品的现状,已通过评审的2000多种保健食品分析,关于“药膳”一词的考证,中医药与保健食品结合方式的探讨,中国保健食品的国际化与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保健食品有关的古籍评述,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筛选标准,300种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已批准的77种食药两用中药现代研究综述等。 第三部分 展望与规划 该部分重点放在中国保健食品今后的发展,特别是21世纪保健食品发展趋势预测,面向21世纪中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建议,建立香港保健食品管理系统模式的构想等。 本课题中的一些论文和着作已于近期发表或已递交到出版单位。
周晴宇[10](2017)在《基于医疗知识图谱的探索式搜索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成熟与发展以及网络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方便、准确的获取需要信息是一个具有挑战的问题。而目前主流搜索引擎的“查询-应答”式的一次性交互模式难以满足用户便捷探索知识的需求,为达到探索目的,用户不得不分析、理解查询结果,并修正关键词再次进行查询。这一过程效率较低,并且需要用户自身使用一定的搜索策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导致用户体验较差。而这些搜索策略由搜索引擎通过一定算法实现,使其对于用户透明。另外,产业信息化的进程使得生物医学领域的各类信息资源都以数字化存储形式下来。其中蕴含的大量的信息为人类医学的进步提供了助力,但如何从中挖掘出关键信息,便于医学研究者利用好海量信息资源找到感兴趣的研究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医学信息检索需要有医学背景知识,利用知识图谱将专家知识保留并加以处理,是将领域数据用好的一个途径。因此,本文针对上述的一些问题,做了如下几点创新性的工作:(1)为弥补一次性交互模式的不足,我们利用共现关系构建了语义图谱,将知识概念通过语义关系关联起来,方便用户快速浏览知识网络。另外,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图谱的挖掘多目标关联关系的探索式搜索算法,通过扁平化压缩图谱和逆扁平化解压图谱操作,能快速、有效的从图中搜索出多个目标之间有较强关联的节点和路径,以推测用户的搜索意图。并实验结果得到,我们提出的方法挖掘的关联关系较其他方法更好。(2)将医学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Medline引文数据和CT影像报告文本从不同关系粒度上构建了知识图谱,提出了一种相对共现关系具有更细粒度的基于CRF和规则推导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测试发现在不同粒度图谱中,挖掘出的实体之间关联关系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都具有较好的效果。(3)构建了医疗信息的探索式搜索引擎的原型系统,我们在系统中采用了基于边的索引机制,便于关系集合的运算。并提出了一种高可扩展性的分布式关系抽取算法,提高系统计算吞吐,以适应海量数据需求。
二、《肝脏》杂志2001年第6卷主题词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脏》杂志2001年第6卷主题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以肝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
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三、治疗及转归 |
讨论 |
(2)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病历档案 |
2.1.2 病历档案管理 |
2.1.3 病历档案管理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档案管理理论 |
2.2.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
2.2.3 全程管理理论 |
2.2.4 数据管理理论 |
2.2.5 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 |
2.2.6 档案管理模式理论 |
第三章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1921-1981) |
3.1 建立病案室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 |
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
3.2.1 收集 |
3.2.2 整理 |
3.2.3 鉴定 |
3.2.4 保管 |
3.2.5 供应 |
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分析 |
3.3.1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定义 |
3.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特点 |
3.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不足 |
3.4 本章结语 |
第四章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1982-2001) |
4.1 两个文件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 |
4.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
4.2.1 规划 |
4.2.2 指导 |
4.2.3 监督 |
4.2.4 协助 |
4.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分析 |
4.3.1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定义 |
4.3.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
4.3.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不足 |
4.4 本章结语 |
第五章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2002-2015) |
5.1 一个纲要标志进入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 |
5.1.1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要求建好电子病历系统 |
5.1.2 电子病历系统的四个发展阶段 |
5.1.3 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的类型 |
5.1.4 建设电子病历系统的目标与任务 |
5.1.5 电子病历系统的三类功能 |
5.1.6 电子病历系统应具备的条件 |
5.1.7 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变革 |
5.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
5.2.1 采集 |
5.2.2 组织 |
5.2.3 存储 |
5.2.4 传递 |
5.2.5 利用 |
5.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分析 |
5.3.1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定义 |
5.3.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特点 |
5.3.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不足 |
5.4 本章结语 |
第六章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2016—) |
6.1 进入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
6.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
6.2.1 数据生产 |
6.2.2 数据挖掘 |
6.3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分析 |
6.3.1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定义 |
6.3.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特点 |
6.4 本章结语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与信息技术驱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 |
7.1.2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内容不断丰富 |
7.1.3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
7.2 研究贡献 |
7.3 研究展望 |
7.3.1 研究不足 |
7.3.2 研究展望 |
附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3)知识可视化理论、方法和工具及军事医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术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立题依据 |
1.1.1 军事医学知识的急剧增长需要知识可视化分析 |
1.1.2 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二五发展目标需要知识可视化分析 |
1.1.3 知识可视化领域发展需要全面梳理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
2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需求研究 |
2.1 科学研究的知识可视化需求分析 |
2.1.1 宏观层面需求分析 |
2.1.2 中观层面需求分析 |
2.1.3 微观层面需求分析 |
2.2 科研管理的知识可视化需求分析 |
2.2.1 科研项目管理需求分析 |
2.2.2 科技评价需求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知识可视化理论研究 |
3.1 知识可视化理论沿革 |
3.1.1 教育界的知识可视化解析 |
3.1.2 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解析 |
3.2 知识可视化的基础探析 |
3.2.1 计量学分类 |
3.2.2 知识图谱 |
3.3 知识可视化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探讨 |
3.3.1 知识可视化的研究内容 |
3.3.2 知识可视化的研究对象 |
3.4 本章小结 |
4 知识可视化方法和工具研究 |
4.1 知识可视化过程的解析 |
4.1.1 统计类知识可视化 |
4.1.2 数学模型类知识可视化 |
4.1.3 结构特征类知识可视化 |
4.2 知识可视化方法总结 |
4.2.1 数据清理方法 |
4.2.2 知识单元方法 |
4.2.3 知识单元关系方法 |
4.2.4 数据标准化方法 |
4.2.5 数据简化方法 |
4.2.6 可视化和解读方法 |
4.3 知识可视化工具总结 |
4.3.1 统计分析软件 |
4.3.2 社会网络软件 |
4.3.3 专业软件 |
4.4 试验研究的方法和工具选择 |
4.5 本章小结 |
5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研究 |
5.1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的目的分析 |
5.1.1 军事医学中的科学研究 |
5.1.2 军事医学中的项目管理 |
5.1.3 军事医学中的科技评价 |
5.2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的功能分析 |
5.2.1 统计类知识可视化 |
5.2.2 关联网络类知识可视化 |
5.2.3 结构空间类知识可视化 |
5.2.4 路径决策类知识可视化 |
5.3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的内涵分析 |
5.3.1 科研机构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
5.3.2 研究方向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
5.3.3 科研领域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
5.3.4 研究团队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试验研究 1:科研机构知识可视化-以全军医院为例 |
6.1 全军医院科技产出数据选择 |
6.2 全军医院科技产出统计分析 |
6.2.1 研究方案 |
6.2.2 研究结果 |
6.2.3 讨论 |
6.3 全军医院研究方向分析 |
6.3.1 研究方案 |
6.3.2 数据处理 |
6.3.3 方法和工具 |
6.3.4 研究结果 |
6.3.5 讨论 |
6.4 全军医院合作网络分析 |
6.4.1 研究方案 |
6.4.2 数据处理 |
6.4.3 研究结果 |
6.4.4 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7 试验研究 2:研究方向知识可视化-以国际军事医学机构的研究方向为例 |
7.1 综合类军事医学机构比较 |
7.1.1 研究方案 |
7.1.2 数据处理 |
7.1.3 研究结果 |
7.1.5 讨论 |
7.2 三防和环境医学类军事医学机构比较 |
7.2.1 研究方案 |
7.2.2 数据处理 |
7.2.3 研究结果 |
7.2.4 讨论 |
7.3 本章小结 |
8 试验研究 3:学科领域知识可视化-以睡眠剥夺领域为例 |
8.1 数据选择 |
8.2 数据处理 |
8.3 研究结果 |
8.3.1 基于主题词聚类的领域分类 |
8.3.2 睡眠剥夺领域随时间变化 |
8.3.3 基于关键词的突现词分析 |
8.3.4 重要机构合作网络 |
8.3.5 重要作者合作网络 |
8.3.6 高被引文献共被引 |
8.4 本章小结 |
9 试验研究 4:研究团队知识可视化-以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为例 |
9.1 研究方案 |
9.2 数据处理 |
9.3 研究结果 |
9.3.1 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
9.3.2 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
9.3.3 高被引文献和期刊分析 |
9.4 本章小结 |
10 全文总结与讨论 |
10.1 主要结论 |
10.2 创新点 |
10.3 讨论 |
10.4 展望 |
附录:图和表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滋水涵木治法的源流考究 |
1 滋水涵木法的内涵 |
1.1 诸家解释 |
2 肝肾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滋水涵木法的历史沿革 |
2.1 肝肾关系 |
2.2 滋水涵木治法与乙癸同源的关系 |
2.3 滋水涵木法的历史发展沿革 |
3 滋水涵木治法的外延 |
3.1 养血滋阴法 |
3.2 滋阴温肾法 |
3.3 养阴柔肝法 |
3.4 滋阴清热法 |
3.5 滋阴潜阳法 |
3.6 常用药物 |
4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 |
4.1 湿毒外侵,伏邪而发病 |
4.2 正气内乏,致邪气留恋 |
4.3 肝失疏泄,久病累及肾 |
5 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方法及其在中医治法学方面的应用 |
1 系统评价及相关概念 |
1.1 循证医学概念 |
1.2 系统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
1.3 Meat 分析的概念及在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
2 系统评价方法与中医治法学 |
2.1 循证医学与中医治法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
3 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滋水涵木法研究的可行性 |
3.1 理论上的可行性 |
3.2 实际上的可行性 |
4 循证医学运用于中医理论的现状 |
5 小结 |
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试验的纳入标准 |
1.2 检索来源 |
1.3 文献纳入标准 |
1.4 文献排除标准 |
2 评价方法与内容 |
2.1 评价方法 |
2.2 资料及数据的分析 |
结果 |
1 资料收集 |
2 研究类型 |
2.1 研究对象 |
2.2 干预措施见附录 |
2.3 试验报告的结局指标 |
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4 Meta-分析结果 |
4.1 滋补肝肾方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
4.2 补肝肾加清热利湿的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
4.3 补肝肾健脾方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
4.4 补肝肾加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
5 临床终点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5.1 滋补肝肾方药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5.2 滋补肝肾加清热利湿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5.3 补肝肾健脾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5.4 补肝肾加活血化瘀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讨论 |
1 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
1.1 临床疗效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
2 对结论影响的多方因素 |
2.1 方法学质量因素 |
2.2 发表性偏倚 |
2.3 干预措施的多样性、重复验证的缺乏和临床异质性 |
2.4 反映结局的不同效应量的确定 |
3 深化发展,继续完善 |
3.1 对中医药临床研究进行方法学上的改进 |
3.2 中医治法学理论与系统评价方法紧密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5)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
1.3.1 国内外力量训练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
1.3.2 国内外知识图谱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
1.3.3 国内外知识网络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数据收集与清洗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6 研究的理论框架 |
1.7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
1.7.1 研究的重点 |
1.7.2 研究的难点 |
1.7.3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
2 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
2.1 科学计量学理论 |
2.1.1 科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及主干理论 |
2.1.2 科学计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2.1.3 科学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2.2 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 |
2.2.1 社会网络理论 |
2.2.2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
2.2.3 社会网络的性质 |
2.3 科学动力学理论 |
2.3.1 矛盾驱动论 |
2.3.2 需求牵引论 |
2.3.3 内外动因论 |
2.4 科研合作理论 |
2.4.1 科研合作的性质 |
2.4.2 科研合作的功能 |
2.4.3 科研合作的动机 |
2.4.4 影响科研合作的因素 |
2.5 知识网络图谱的构建流程 |
2.5.1 CiteSpace 软件功能简介 |
2.5.2 Ucinet 软件功能简介 |
2.5.3 知识网络图谱的构建流程 |
本章小结 |
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理论构建 |
3.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3.1.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3.1.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3.1.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3.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性质与结构特征 |
3.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演化的特征 |
3.3.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发展的历史脉络 |
3.3.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演化的特征 |
3.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演化的过程机制 |
3.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演化的动力 |
3.5.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演化的动力 |
3.5.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演化的动力 |
3.5.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演化的动力 |
本章小结 |
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发展的历史脉络 |
4.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
4.1.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时间分布特征 |
4.1.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
4.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
4.2.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国家/地区分布特征 |
4.2.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机构分布特征 |
4.2.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来源出版物分布特征 |
4.2.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作者分布特征 |
4.2.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学科分布特征 |
4.2.6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基金分布特征 |
4.2.7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语种分布特征 |
本章小结 |
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5.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科研合作总体状况分析 |
5.1.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文献的合着率与合着强度分析 |
5.1.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科研生产模式的演变趋势 |
5.1.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科研生产模式与科研效益的关系 |
5.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国家/地区间合作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5.2.1 国家/地区间合作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5.2.2 国家/地区间合作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5.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机构间合作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5.3.1 研究机构间合作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5.3.2 研究机构间合作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5.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5.4.1 作者间合作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5.4.2 作者间合作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5.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演化的过程机制 |
5.6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的演化动力 |
本章小结 |
6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6.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期刊共被引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6.1.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被引期刊的分布特征 |
6.1.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期刊共被引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6.1.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期刊共被引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6.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6.2.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被引文献的分布特征 |
6.2.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6.2.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6.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作者共被引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6.3.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被引作者的分布特征 |
6.3.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作者共被引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6.3.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作者共被引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6.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演化的过程机制 |
6.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的演化动力 |
本章小结 |
7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7.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的分布特征 |
7.1.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的静态分布特征 |
7.1.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的动态分布特征 |
7.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7.2.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7.2.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7.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重点内容——词频分析的视角 |
7.3.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重点的静态分析 |
7.3.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重点的演变 |
7.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及其演进轨迹——共词网络的视角 |
7.4.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1912-1970 时段) |
7.4.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1971-1980 时段) |
7.4.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1981-1990 时段) |
7.4.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1991-2000 时段) |
7.4.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2001-2011 时段) |
7.5 国外竞技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 |
7.5.1 力量训练原则研究 |
7.5.2 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研究 |
7.5.3 不同运动项目的力量训练研究 |
7.5.4 运动员抗阻力量训练中的物质补充 |
7.5.5 抗阻力量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 |
7.5.6 其他相关研究 |
7.6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演化模式分析 |
7.6.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水平演化 |
7.6.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垂直演化 |
7.6.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协同演化 |
7.7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演化的过程机制 |
7.8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演化动力 |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启示 |
8.1 总结 |
8.2 启示 |
9 结论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人类肝脏疾病本体的构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体研究的意义 |
1.2 生物医学本体研究的现状 |
1.2.1 领域本体构建方法 |
1.2.2 生物医学领域本体 |
1.2.3 生物医学领域本体的应用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人类肝脏疾病本体的构建与评估 |
2.1 研究背景 |
2.2 构建材料与方法 |
2.2.1 资料来源 |
2.2.2 构建方法 |
2.3 人类肝脏疾病本体展示 |
2.3.1 人类肝脏疾病本体简介 |
2.3.2 人类肝脏疾病本体构建结果展示 |
2.4 人类肝脏疾病本体的评估 |
2.4.1 人类肝脏疾病本体结构性统计 |
2.4.2 人类肝脏疾病本体与其它术语系统的词条覆盖面比较 |
2.5 小结与展望 |
第三章 人类肝脏疾病本体在数据库数据构建中的应用 |
3.1 人类肝脏疾病数据库简介 |
3.2 肝脏疾病相关遗传学数据的收集 |
3.3 数据整理 |
3.3.1 数据格式的统一 |
3.3.2 数据可信度评估规则 |
3.4 利用人类肝脏疾病本体进行数据整合 |
3.4.1 整合方法 |
3.4.2 结果统计 |
3.4.3 数据库数据结构设计 |
3.4.4 数据库网页功能设计与展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类肝脏疾病本体在文本挖掘中的应用 |
4.1 研究背景 |
4.2 基于人类肝脏疾病本体字典的文本挖掘 |
4.2.1 挖掘材料 |
4.2.2 挖掘方法 |
4.2.3 结果展示与评估 |
4.3 讨论与展望 |
第五章 肝病数据库和肝病本体在肝病发展进程研究中的应用 |
5.1 背景知识 |
5.1.1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知识 |
5.1.2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理学知识 |
5.1.3 肝细胞癌的病理学知识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数据收集与整理 |
5.2.2 分析方法 |
5.3 三种肝病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5.3.1 三种肝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和hub基因分析 |
5.3.2 三种肝病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和hub基因分析 |
5.4 小结与展望 |
第六章 蛋白质相互作用本体的评估与应用 |
6.1 蛋白质相互作用本体简介 |
6.2 本体术语长度的选择 |
6.3 蛋白质相互作用本体的评估 |
6.3.1 结构统计 |
6.3.2 建设目标和知识领域覆盖范围 |
6.4 基于PPIO字典的文本挖掘性能评估 |
6.4.1 基于PPIO字典的文本挖掘原理 |
6.4.2 蛋白质相互作用注释标准数据集 |
6.4.3 基于PPIO字典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注释挖掘性能评估 |
6.5 小结与展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英文词汇缩写对照表 |
附录B. 肝脏疾病数据库数据表设计说明 |
附录C. 生物分子文本挖掘标准数据 |
附录D. 四种生物分子文本挖掘方法的结果统计 |
附录E. 论文所附光盘内容目录 |
致谢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六大疾病”文献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六大重大疑难疾病所用的文献计量学方法 |
1.1 文献发表的年份分布分析 |
1.2 文献的期刊分布分析 |
1.3 文献研究对象分析 |
1.4 文献被引用情况分析 |
1.5 作者统计分析 |
1.6 文献主题词、副主题词的分布 |
1.7 文献的地区分布 |
1.8 文献的语种分布 |
1.9 文献的引文分析 |
1.10 文献研究的主要范围 |
2 六大重大疑难疾病各自运用的文献计量学方法 |
3 结语 |
1 前言 |
2 目的和意义 |
2.1 目的 |
2.2 意义 |
3 数据采集 |
3.1 数据资源 |
3.2 检索策略 |
3.3 数据处理 |
4 结果分析 |
4.1 肺癌临床文献分析 |
4.2 肝癌临床文献分析 |
4.3 中风临床文献分析 |
4.4 肾病临床文献分析 |
4.5 糖尿病临床文献分析 |
4.6 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文献分析 |
5 结论 |
5.1 从文献量上看 |
5.2 中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 |
5.3 西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 |
5.4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件 |
(8)《中华病理学杂志》五十年发展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刊和第1次停刊经过 (1955—1960年) |
二、第一次复刊至第二次停刊 (1963—1966年) |
三、第三阶段即持续发展期 (1982—2004年) |
(一) 1982—1991年 (季刊) |
本阶段特点: |
(二) 1992—2004年 (双月刊) |
本阶段特点: |
(9)中国保健食品的整理研究及信息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鸣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信息系统研究 |
第一章 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 |
第一节 总体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数据来源 |
三、系统的设计要求 |
四、系统的结构设计 |
五、多媒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
第二节 系统介绍 |
一、系统的运行环境 |
二、界面 |
三、系统组成 |
第三节 画面举例 |
第二章 中国保健食品文献资料数据库 |
第一节 数据库的整体设计 |
第二节 主题词 |
第三节 文献来源目录 |
第四节 数据库内容 |
一、现代文献系统 |
二、古今着作系统 |
三、政府管理系统 |
四、保健食药系统 |
五、保健食品系统 |
第五节 查阅方法 |
第二部分 理论文献研究 |
第三章 概述 |
第一节 中国传统保健食品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
第二节 中国保健食品的现状 |
第三节 关于“药膳”一词的考证 |
第四节 中医药与保健食品结合方式的探讨 |
第五节 中国保健食品的国际化与知识产权保护 |
第四章 中国保健食品开发的文献情报利用 |
第一节 与开发保健食品有关的古籍评析(Ⅰ) |
第二节 《神农本草经》保健功能分类及现代研究纲要 |
第三节 张仲景的食疗意识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体现 |
第四节 《饮膳正要》对开发现代保健食品的贡献及启迪 |
第五章 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 |
第一节 筛选标准 |
第二节 300种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 |
第六章 已批准的77种药食两用中药现代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化学结构式 |
第二节 药理作用 |
第三节 中医传统功效 |
第三部分 展望与规划 |
第七章 21世纪保健食品展望与规划 |
第一节 21世纪保健食品发展趋势预测 |
第二节 面向21世纪中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建议 |
第三节 建立香港保健食品管理系统模式的构想 |
第八章 今后研究计划 |
第一节 待完成的着作 |
第二节 待完成的论文 |
第三节 待完成的多媒体系统 |
第四节 待完成的数据库内容 |
第五节 中国传统医学食疗方2000例研究 |
附录Ⅰ 中国保健食品英文着译研究 |
第一节 中国保健食品英文着译的特殊性 |
第二节 中国保健食品英文着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三节 Chinese Functional Food(《中国功能食品》)简介 |
第四节 Chinese Health Tea(《中国保健茶饮》)简介 |
附录Ⅱ 作者简历 |
(10)基于医疗知识图谱的探索式搜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探索式搜索 |
1.2.2 关系挖掘 |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章 背景知识简介 |
2.1 Medline生物医学数据库 |
2.2 Hadoop大数据处理平台 |
2.3 共现网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探索式搜索方法 |
3.1 知识图谱构建 |
3.1.1 数据预处理 |
3.1.2 共现度计算 |
3.2 多目标探索式搜索方法与实现 |
3.2.1 图的剪枝扩展 |
3.2.2 子图扁平化 |
3.2.3 关联计算过程 |
3.3 实验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实体识别和实体关系抽取的图谱构建及探索式搜索 |
4.1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实体抽取方法 |
4.1.1 实体类别定义 |
4.1.2 特征选取 |
4.1.3 实体识别 |
4.2 基于规则的实体关系抽取方法 |
4.2.1 句子划分 |
4.2.2 规则定义与关系抽取 |
4.3 图谱构建 |
4.4 实验与分析 |
第5章 基于探索式搜索的医疗信息搜索引擎 |
5.1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
5.1.1 提取关注的Medline数据项 |
5.1.2 摘要内容断句处理 |
5.1.3 关键词过滤与期刊影响因子获取 |
5.2 文献检索的索引构建 |
5.2.1 边-文档索引 |
5.2.2 分表索引存储 |
5.3 交互界面与结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工作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
四、《肝脏》杂志2001年第6卷主题词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以肝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一例[J]. 邹雪,汤绍辉. 新医学, 2018(12)
- [2]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D]. 何小菁. 南京大学, 2018(04)
- [3]知识可视化理论、方法和工具及军事医学应用研究[D]. 薛晓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01)
- [4]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D]. 马红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5]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D]. 赵丙军. 上海体育学院, 2013(04)
- [6]人类肝脏疾病本体的构建及其应用[D]. 杨春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11)
- [7]“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六大疾病”文献计量研究[D]. 樊春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04)
- [8]《中华病理学杂志》五十年发展简史[J]. 霍临明,蔡振国,常秀青,齐文安.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5(08)
- [9]中国保健食品的整理研究及信息系统的建立[D]. 党毅.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9(11)
- [10]基于医疗知识图谱的探索式搜索研究[D]. 周晴宇. 湘潭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