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酶活性检测与预后的关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酶活性检测与预后的关系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酶活性检测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苗佳丽[1](2021)在《Tau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脑损伤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Tau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脑损伤的相关性,为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已发表的探讨Tau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脑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0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Egger和Begg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19个病例-对照研究,各研究标本来源均为血清,标本采集时间分别为生后24h内、1~3d、7~10d,部分研究病例组根据脑损伤严重程度又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标本采集时间为生后24h内、1~3d还是7~10d,脑损伤组的血清Tau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MD24h内=2.37,95%CI(1.64,3.10),P<0.00001;SMD13d=1.53,95%CI(1.03,2.04),P<0.00001;SMD710d=1.30,95%CI(0.92,1.68),P<0.00001]。随着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Tau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生后24h内的分析结果[SMD中度vs轻度=1.48,95%CI(1.26,1.71),P<0.00001;SMD重度vs轻度=1.94,95%CI(1.71,2.17),P<0.00001;SMD重度vs中度=1.20,95%CI(0.65,1.75),P<0.0001];生后1~3d的分析结果[SMD中度vs轻度=1.03,95%CI(0.56,1.51),P<0.0001;SMD重度vs轻度=2.14,95%CI(1.83,2.45),P<0.00001;SMD重度vs中度=1.14,95%CI(0.55,1.74),P=0.0002];生后7~10d的分析结果[SMD中度vs轻度=1.58,95%CI(1.03,2.14),P<0.00001;SMD重度vs轻度=2.76,95%CI(1.99,3.52),P<0.00001;SMD重度vs中度=1.47,95%CI(0.96,1.98),P<0.00001]。标本采集时间为生后24h内组与1~3d组新生儿血清Tau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9,95%CI(-0.27,0.85),P=0.30],但这两组新生儿血清Tau蛋白水平均高于7~10d组[SMD=0.74,95%CI(0.15,1.33),P=0.01;SMD=0.77,95%CI(0.21,1.32),P=0.007]。结论:1.血清Tau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脑损伤具有相关性,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建议出生后尽早进行血清Tau蛋白的检测,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2.随着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Tau蛋白水平逐渐升高,表明其水平可以用来评估新生儿脑损伤的严重程度。3.随着新生儿脑损伤的恢复,血清Tau蛋白水平逐渐下降,提示动态监测其水平有助于判断脑损伤的恢复情况。

王淑惠[2](2021)在《血清S100B蛋白及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早期监测中的意义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S100B蛋白水平,同时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 EEG)监测,探讨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及a EEG变化与新生儿胆红素早期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访观察分析胆红素脑损伤高危患儿6个月智能发育测试(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ST)情况,探讨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及a EEG变化对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为指导临床判断病情及有效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144例为观察组(其中男76例,女68例;顺产74例,剖宫产70例)。根据血清总胆红素峰值(TSB)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221μmol/L≤TSB<257μmol/L),中度组(257μmol/L≤TSB<342μmol/L)、重度组(TSB≥342μmol/L)。随机选择同时期本院产科足月新生儿共48例为对照组(男21例,女27例;顺产24例,剖宫产24例)。所有入组患儿在入院24 h内采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采用重氮法测定血TSB水平,均于入院后6h内监测a EEG,生后6个月进行DST智能发育测试,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以及各组S100B蛋白水平、a EEG异常程度、DST评分与脑损伤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观察组共纳入144例患儿,对照组共纳入48例患儿,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及观察组TSB浓度分别为61.72±12.11μmo L/L,311.22±75.46μmol/L,两组有统计学差异(t=-38.23,P<0.001),S100B水平分别为826.23±400.91μmol/L,1525.39±755.09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P<0.001),对照组a EEG正常48例,轻度0例,重度0例,观察组a EEG正常82例,轻度49例,重度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8,P<0.001)。对照组TSB、S100B蛋白浓度及a EEG异常程度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TSB水平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轻度组TSB浓度为244.49±11.21μmol/L,中度组TSB浓度为290.03±10.59μmol/L,重度组TSB浓度为404.89±59.44μmol/L,三组TSB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9.57,P<0.001)。轻度组S100B水平为1196.83±436.13μmol/L,中度组S100B水平为1276.49±599.62μmol/L,重度组S100B水平为2140.52±808.48μmol/L,三组S100B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6,P<0.001)。轻度组a EEG正常41例,轻度8例,重度0例,中度组a EEG正常32例,轻度14例,重度3例,重度组a EEG正常9例,轻度27例,重度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5.50P<0.001)。4.观察组TSB与S100B蛋白水平(r=0.571,P<0.001)及a EEG异常程度(r=0.619,P<0.001)均呈正相关。5.对观察组144例患儿在出生6个月时进行随访,其中5人失访(均为轻度组患儿)。根据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智力指数(Mental Index,MI)值分为正常组、可疑异常组及异常组3组,正常组TSB浓度为248.48±18.44μmol/L,可疑异常组为282.28±54.81μmol/L,异常组TSB浓度为373.78±70.25μmol/L,正常组、可疑异常组及异常组TS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组S100B水平为1116.13±155.06μmol/L,可疑异常组S100B浓度为1401.99±739.99μmol/L,异常组S100B水平为1892.08±831.44μmol/L,三组S100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4,P<0.001)。正常组a EEG正常26例,轻度2例,重度0例,可疑异常组a EEG正常45例,轻度10例,重度1例,异常组a EEG正常9例,轻度35例,重度11例,经非参数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4.53,P<0.001)。结论1.高胆红素血症会导致新生儿的脑损伤,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胆红素水平相关。2.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望用于脑损伤严重程度评估的血清学指标。3.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及a EEG能够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神经(智力、听力、语言)预后,可用于评估其脑功能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

祁陆石[3](2019)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窒息新生儿外周血中的蛋白浓度,以期寻找简便易行,并且可以快速检测和动态监测的标志物来预警脑损伤的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于九龙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并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的新生儿共36例作为窒息组,根据出生时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组(7例)、轻度窒息组(29例)。同期于本院出生的足月无出生窒息史的住院新生儿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于入院时、生后3天、生后7天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测定窒息组及对照组血清S100B、S100A8、载脂蛋白M、激活素A水平。所有窒息组新生儿均于生后行头颅核磁检查(平均检查时间2.68±1.01天),根据头颅核磁有无异常改变分为头颅MRI正常组及头颅MRI异常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同一生物标志物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在不同组之间的差别。结果1、窒息组新生儿共计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平均胎龄39.71±1.11周,平均出生体重3.54±0.40kg;对照组新生儿共计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胎龄39.43±1.21周,平均出生体重3.45±0.35kg。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窒息组S100B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轻度窒息、对照组之间S100B蛋白水平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F=30.82,P<0.01;其中,重度室息组第1天、第3天显着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第7天时明显下降,与轻度窒息组无显着性差异,S100B蛋白升高可能提示急性颅脑损伤;头颅MRI异常组在各时间点均显着高于MRI正常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7,P<0.001。3、窒息组S100A8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窒息、轻度室息、对照组之间S100A8蛋白水平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F=3.28,P<0.05;其中,重度窒息组第1天、第7天显着高于轻度窒息组,P值均<0.01,而第3天时重度窒息组S100A8蛋白水平下降,与轻度窒息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头颅MRI异常组在各时间点均显着高于MRI正常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P<0.05。4、窒息组载脂蛋白M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显着低于对照组,F=25.76,P<0.01;重度窒息组在第1天、第3天时与轻度窒息组无显着性差异,P>0.016,随时间进行性下降,第7天时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头颅MRI异常组、头颅MRI正常组在第1天、第3天无显着性差异,第七天时头颅MRI异常组低于正常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5、各组激活素A蛋白水平在生后的各个时间点之间相比,均未见显着性差异。结论1、S100B、S100A8与脑损伤关系密切,S100B和S100A8蛋白水平持续高水平,提示窒息缺氧损伤的发生,监测S100B和S100A8蛋白水平可间接反应新生儿脑损伤情况。2、窒息组载脂蛋白M蛋白水平在三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载脂蛋白M蛋白水平降低可能与缺氧脑损伤有关。

刘建慧[4](2019)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各个指标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评估新生儿窒息的意义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进行前瞻性分析,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160例作为窒息组,另外随机选取Apgar评分810分160例新生儿作为非窒息组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新生儿分娩出后5分钟内切断脐带,以近新生儿端脐带15 cm处应用止血钳夹闭,抽取脐动脉血1ml测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若需窒息复苏,评分至20分钟。记录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情况。结果:1.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资料比较窒息组新生儿男婴94例,女婴66例,非窒息组新生儿男婴88例,女婴7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顺产26例,产钳助产54例,剖宫产80例,非窒息组新生儿顺产98例,产钳助产26例,剖宫产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27±0.77)kg,非窒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43±1.16)k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单胎138例,二胎及以上22例,非窒息组新生儿单胎146例,二胎及以上1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头胎116例,二胎及以上44例,非窒息组新生儿头胎102例,二胎及以上5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的数值比较轻度窒息组pH、PCO2、HCO3-值高于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PO2值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pH、PCO2、HCO3-值高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PO2值低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比较分析320例新生儿中,pH<7.20为122例,为38.13%。pH﹥7.20中为198例,为61.87%。pH<7.20组羊水浑浊(96.72%)、脏器功能损伤(91.80%)、窒息发生率(86.89%)明显高于pH﹥7.20组(9.09%、3.0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pgar评分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比较分析Apgar03分的新生儿羊水浑浊(100%)、脏器功能损伤(93.55%)、窒息发生率(72.58%)明显高于Apgar47分(81.63%、53.06、51.02%)及Apgar﹥8分组(2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47分羊水浑浊、脏器功能损伤、窒息发生率高于Apgar﹥8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窒息的评估对本研究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提示pH值的Kappa值是0.56,Apgar评分的Kappa值是0.625,Apgar+pH值的Kappa值是1,由此可见Apgar+pH值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准确性更高。6.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pH值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92%和95.05%,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22%和75.25%,两者联合对于新生儿脏器功能损伤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39%和99.24%。联合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明显高于单项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脐动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辅助新生儿窒息及其预后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对于评估新生儿窒息及其预后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脐动脉血pH和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窒息和其不良结局均有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窒息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王燕[5](2019)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S100β在脑损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早期诊断和预防的临床依据。方法:统计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产科分娩并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新生儿,其中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2例为HIE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本院产科分娩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在胎龄、体重、性别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的78例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除外其他脑部疾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羊水污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分析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有无影响,是否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单因素分析HIE组中患儿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率、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率、羊水污染率、宫内窘迫率、胎膜早破率、Apgar评分(生后1min、生后5min)异常率较高,各组间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羊水污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均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P<0.05),Apgar评分(生后1min)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患儿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羊水污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均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Apgar评分(生后1min)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因素,即评分越高患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概率越低。第二部分血清S100β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目的:研究血清S100β蛋白在早期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产科分娩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30例存在窒息缺氧等危险因素、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脑电图检查确诊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内本院产科分娩收治新生儿监护室的一般患儿(注:无窒息缺氧史、无宫内感染、无神经系统疾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胎龄(周)、体重(g)、性别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在患儿生后72h内采集2ml股静脉血,采用免疫层析法对其进行检测,测得的血清S100β蛋白数值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S100β蛋白数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观察组在生后72h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S100β蛋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早期评估价值。

刘梅[6](2019)在《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检测在新生儿脑损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并确诊为新生儿脑损伤的足月新生儿209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05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64例,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的40例;并选择同期因其他原因住院而无脑损伤的足月新生儿44例作为对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S100B蛋白和NSE浓度并比较差异程度;绘制各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与传统脑损伤标志物NSE对比,分析S100B蛋白及NSE、S100B蛋白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疾病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血清S100B检测诊断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20.00ng/L、420.00ng/L、410.50ng/L和424.00ng/L;灵敏度分别为64.1%、55.2%、78.1%和72.5%;特异度分别为97.7%、97.7%、93.2%和97.7%。血清NSE检测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6.57μg/L、16.70μg/L、16.8μg/L和16.11μg/L;灵敏度分别为69.4%、77.1%、70.3%和60.0%。特异度分别为95.5%、95.5%、95.5%和88.6%。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7.6%、86.7%、87.5%和82.5%。特异度分别为95.5%、97.7%、97.7%和95.5%。(3)血清S100B蛋白检测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809、0.937和0.899;血清NSE检测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892、0.839和0.728;二者联合检测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0.964、0.975和0.958。(4)各组中二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显着大于S100B蛋白和NSE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NSE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大于S100B蛋白检测的结果,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49),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组和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组中,S100B蛋白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大于NSE检测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和NSE均可作为脑损伤标志物;各组血清S100B蛋白和NSE联合检测在脑损伤的诊断价值均优于单个标志物检测;其中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NSE的诊断价值略优于S100B蛋白,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中S100B蛋白的诊断价值优于NSE。

刘晓欢[7](2019)在《EPO对缺氧U251细胞ADM和缺血小鼠Caspase3转录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构建人脑胶质U251细胞的CoCl2缺氧模型,对之评价后,讨论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后U251细胞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 l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 3)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变化。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建立小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对之进行评价后,讨论加EPO后对小鼠脑组织细胞Caspase3基因的影响。为探讨EPO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用CCK-8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CoCl2对细胞活性的影响。2.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quantitativereal-timeRT-PCR,qPCR)的方法检测不同CoCl2浓度下,各组细胞低氧诱导因-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mRNA表达量的变化,细胞流式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3.用CCK-8方法检测缺氧环境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EPO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应用细胞流式术检测EP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4.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CoCl2组和CoCl2+EPO组中和神经保护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qPCR进行结果的验证。5.将46只3周龄的昆明小白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组(各组n=23),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缺血组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并结扎,术后2周,提取小鼠脑组织的mRNA,qPCR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的变化。6.小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后,将46只3周龄的小鼠随机分成缺血组、EPO治疗组(各组=23只),EP0治疗组给予每天腹腔注射EPO(5000IU/kg)1次,缺血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1周后提取小鼠脑组织mRNA,采用qPCR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通过CCK-8实验和qPCR实验得出U251细胞CoCl2最佳浓度为400μmol/ml,作用时间为48h,不同CoCl2组与对照组相比HIF-1αmRNA的表达量显着增高;2.细胞流式术测得400μmol/ml组的凋亡率显着高于0μmol/ml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CCK-8实验得出EPO最佳浓度为75IU/ml,作用时间为48h,细胞流式术测得CoC12+EPO组凋亡率显着低于CoC12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4.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技术筛选出和神经保护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DM和Caspase3,qPCR验证,得出ADM的表达量增高,Caspase3的表达量降低,与高通量测序结果相符;5.小白鼠通过颈动脉结扎术处理2周后,处死小鼠并提取脑组织中的mRNA,通过qPCR的技术检测,得出缺血组Caspase3比假手术组中Caspase3的表达量增高。表明缺血组脑组织细胞凋亡较多,提示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构建成功。6.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构建成功后,给与腹腔注射EPO(5000IU/kg)1周后,处死小鼠并提取脑组织中的mRNA,通过qPCR的技术检测,得出EPO治疗组Caspase3的表达量比缺氧组中Caspase3的表达量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用CoCl2成功的构建神经胶质U251细胞缺氧模型,并且研究出得EPO可以抑制缺氧条件下U251神经细胞的凋亡。同时上调ADM,下调Caspase3基因的转录,证明了EPO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2.EPO能够下调小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Caspase3转录的水平,得出外源性EPO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吴宏伟[8](2017)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血清UCHL1/SBDPs/Tau蛋白及振幅整合脑电图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指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围生期窒息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疾病,是引起患儿脑瘫、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已发现多种与HIE病理相关的机制,包括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中能量代谢变化、炎性调节因子和氧自由基的破坏、异常氨基酸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钙内流和脑细胞凋亡等。目前,临床上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主要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和常规脑电图(conventional elecroencephalogram,c EEG)等。然而,这些检测手段各有不同的局限性和有效性。生物标志物是特定的组织和器官的产物。新生儿HIE发病后,受损的脑组织释放特定的组织成分或产物进入血液或脑脊液,因此,新生儿HIE血液或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可表征脑损伤,反映损伤程度,以便于早期实施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残疾程度,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目前已从血清、脑脊液和尿液中分离出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膜收缩蛋白降解产物(spectrin breakdown products,SBDPs)、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 L1,UCHL1)、Tau蛋白、人磷酸化神经丝H(phosphorylated neurofilament heavy chain,p NF-H)等分子标记物,有助于确定脑损伤发生的时间和预测远期预后。目前对S100β、NSE、GFAP、BDNF研究较多。对UCHL1、SBDPs、Tau和脑损伤的关系研究多集中在创伤性脑损伤方面,且相比S-100β蛋白、NSE、GFAP等在临床应用研究较少,我们希望把这些指标应用到新生儿HIE脑损伤中,以探讨其作用及机制。UCHL1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组织中的胞质酶。最近UCHL1被认为是神经元损伤生物标志物。已有研究发现,脑脊液和血液中UCHL1的高表达与神经元损伤和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关。据最新研究报道,在多种神经性疾病中UCHL1浓度较高,如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性脑损伤、中风等。然而,UCHL1水平上升的原因与HIE引起的神经元凋亡相关的机制还不清楚。SBDPs是αII膜收缩蛋白裂解产物,而αII膜收缩蛋白大量存在于神经元的轴突和突触前末梢,是皮层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αII膜收缩蛋白经钙蛋白酶(calpain)分解可得到SBDP150和SBDP145,而经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分解可得到SBDP120。由于calpain和caspase-3是脑缺血和脑损伤发生时促进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重要因子,因此SBDPs可能与脑损伤造成的脑细胞损害存在着联系,可以成为一种脑损伤的标志物。Tau蛋白是细胞骨架结构与轴突运输所必需的微管相关蛋白,主要分布于轴突和周围神经系统。健康成人或新生儿血液或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极少,在神经损伤、创伤性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中,Tau蛋白可从神经轴突或胞体释放,引起血清或脑脊液中Tau蛋白升高,揭示血清或脑脊液中Tau蛋白水平可作为预测脑损伤的指标。有研究发现,未成熟大脑缺氧缺血后Tau蛋白的胞外水平显着升高。因此,本课题首先应用ELISA实验检测了新生HIE患儿外周血清中UCHL1浓度,并通过小干扰RNA技术抑制人神经元细胞系AGE1.HN中UCHL1的表达,以探索抑制UCHL1的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低氧环境下UCHL1对神经元细胞的功能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究SBDPs和Tau蛋白作为新生儿HIE的血清标志物的可能性,我们用ELISA实验检测了不同程度HIE患儿外周血中SBDPs和Tau蛋白浓度,并对SBDPs和Tau用于诊断HIE进行了ROC曲线分析。最后,对新生HIE患儿予以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 EEG)检测,探讨a EEG在新生HIE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本研究旨在寻找早期监测新生儿血清中HIE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检测手段,为新生儿HIE的预测和临床干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HIF1α和HIF2α调控的UCHL1在缺氧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目的:探索UCHL1在缺氧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与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的调控关系。方法:1.收集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同期产科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各20例)的血清,采用ELISA实验检测血清中UCHL1的水平。2.AGE1.HN细胞培养于DMEM培养基与Ham’s F-12培养基按1:1混合的培养基中,其中含有5%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100 units/ml青霉素、100 ng/ml链霉素、10 mg/m L人转铁蛋白和30 mmol/L亚硒酸钠。正常情况下细胞培养于37°C常氧环境(20%O2)的培养箱中。当细胞缺氧处理培养时,细胞培养于37°C缺氧环境(1%O2)的培养条件下。3.由广州瑞博生物公司根据UCHL1的序列合成3条靶向UCHL1的si RNA,分别为si UCHL1-1、si UCHL1-2和si UCHL1-3,以及根据HIF1α和HIF2α的序列合成靶向HIF1α和HIF2α的si RNA各一条,分别为si HIF1α和si HIF2α。4.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各种si RNAs或对照转染至AGE1.HN细胞中。5.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经1 ng/ml、5 ng/ml和10 ng/ml的UCHL1处理48 h后的AGE1.HN细胞凋亡情况。6.CCK8实验检测了转染有si UCHL1-1、si UCHL1-2和si UCHL1-3的AGE1.HN细胞增殖活力。7.荧光定量PCR检测低氧培养条件下AGE1.HN细胞中UCHL1的m RNA水平变化。8.Western blot检测经HIF1α或HIF2α表达抑制预处理后再低氧培养的AGE1.HN细胞中UCHL1的蛋白水平变化。9.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检测HIF1α和HIF2α是否通过结合UCHL1启动子上的低氧反应元件位点促进UCHL1转录。结果:1.HIE患儿血清中UCHL1平均浓度为3.3 ng/ml,而健康新生儿血清中UCHL1平均浓度为2.0 ng/ml。HIE患儿血清中UCHL1的浓度与健康新生儿血清中UCHL1浓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UCHL1处理AGE1.HN细胞组与未处理组相比,凋亡细胞数显着增加(P<0.05),且UCHL1处理浓度越高,凋亡细胞数越多,10 ng/ml UCHL1处理细胞后,凋亡细胞数是未处理组的5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转染si Control的细胞活力相比,转染有si UCHL1-1、si UCHL1-2和si UCHL1-3的AGE1.HN细胞活力显着增加。4.AGE1.HN细胞在低氧(1%)条件下培养12 h、24 h或48 h后,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随着细胞在低氧条件下培养时间的延长,UCHL1的m RNA和蛋白水平逐渐显着性增加,且培养48 h后,UCHL1的m RNA水平增加了1.9倍。5.AGE1.HN细胞经HIF1α或HIF2α表达抑制预处理后再低氧培养,表达UCHL1的能力显着低于仅经低氧培养处理的AGE1.HN细胞。6.AGE1.HN细胞低氧处理前抑制HIFα的表达或转染si UCHL1-1、si UCHL1-2或si UCHL1-3,细胞凋亡数与仅低氧处理的细胞凋亡数显着降低。7.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发现,当AGE1.HN细胞培养于低氧条件时,HIF1α或HIF2α可与UCHL1启动子结合,而正常氧培养条件下HIF1α和HIF2α不能与UCHL1启动子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IF1α或HIF2α显着富集在UCHL1启动子上低氧反应元件位点附近,而在远端无低氧反应元件位点处含量较少。结论:UCHL1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凋亡机制,UCHL1启动子的低氧反应元件位点结合HIF促进UCHL1转录。第二部分SBDPs和Tau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表达研究目的:探讨SBDPs和Tau蛋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治疗方案的HIE患儿中的表达,明确其对HIE的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1.选择132例HIE患儿,分为30例轻度组、52例中度组,50例重度组。同一时期因新生儿肺炎入院的3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2.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各30例患儿常规治疗。收集新生儿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5天和7天的血清样本。ELISA实验检测SBDPs和Tau蛋白的表达水平。3.中度组的22例和重度组的20例患儿经亚低温治疗。收集新生儿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5天和7天的血清样本。ELISA实验检测SBDPs和Tau蛋白的表达水平。4.记录患儿28天、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临床参数。对患儿综合身体体检(体重、身高和头围等)及神经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在出生后28天,进行NBNA评分,其总分为40。总分低于35分表示脑损伤,3537分表示疑似脑损伤,37分及以上表示正常发育。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用Gesell发育评价进行DQ测试。试验包括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测试的结果以总体的DQ值表示,5575分表示轻度智力障碍,4054分表示中度智力障碍,低于40分表示重度智力障碍。结果:1.在相同的治疗时间点,SBDPs和Tau蛋白的血清水平随着HIE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着增加(P<0.05)。采用亚低温治疗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的患儿的SBDPs和Tau蛋白血清水平则显着低于相对应时间点的常规治疗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的患儿的SBDPs和Tau蛋白血清水平。2.在随访期间,NBNA分值随着HIE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采用亚低温治疗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的NBNA分值显着高于常规治疗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的NBNA分值(P<0.05)。3.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随访数据显示,在每个相对应的时间点,DQ随着HIE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采用亚低温治疗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患儿的DQ值则显着高于相对应时间点的常规治疗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的患儿的DQ值(P<0.05)。4.ROC曲线分析检测发现,SBDPs水平诊断HIE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934(P=0.0001)。当临界点值为1.57 ng/ml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4.1%和87.2%。根据Tau水平诊断HIE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938(P=0.0001)。当临界点值为4.72 pg/ml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79.1%和96.3%。结论:1、SBDPs和Tau蛋白参与HIE的脑损伤过程,随着HIE严重程度的增加,这两种蛋白表达量增加。2、亚低温治疗使SBDPs和Tau蛋白表达量降低,相同分度HIE患儿中SBDPs和Tau蛋白表达量低的患儿远期随访预后相对较好。第三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1.对第二部分中的132例HIE患儿和30例对照组患儿入院时和出院前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用Olympic CFM 6000脑功能监护仪对受试者实施监测。全部a EEG所得图像均由专业人员分析。2.观察指标:(1)连续性,依照a EEG背景活动对连续性进行评估,分成a:连续性脑电图,即连续性活动,a EEG下边界(最低电压)大约为(5)710 u V,上边界(最高电压)大约为1025(50u V),在足月儿这种类型常被称为连续正常电压。b:不连续性脑电图,a EEG下边界可变,但最小波幅的变动主要小于5 u V,但最大波幅大于10 u V。(2)睡眠-觉醒周期(Sleep wake cycling,SWC),特征为平滑的周期性变化,主要指下边界,振幅规律性正弦波,且周期持续时间>20 min。其中宽带代表睡眠期,而窄带代表觉醒期。(3)最低电压,即最低水平的脑电活动振幅。(4)最高电压,即最高水平的脑电活动振幅。(5)a EEG异常程度判断:其中连续正常电压为正常a EEG波形,不连续电压或连续正常电压合并单次惊厥活动为轻度异常,其余背景活动类别或反复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均为重度异常a EEG。结果:1.HIE组振幅整合脑电图呈现为连续性的比例为34.09%(45/132),SWC为成熟SWC的比例为27.27%(36/132),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00%(30/30)及100%(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IE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以不连续性为主,SWC则主要是不成熟的SWC。2.HIE组的最高电压振幅为56.52±19.29 u V,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61±2.53 u V;最低电压振幅为4.28±1.38 u 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1±0.86 u 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IE患儿的最高电压升高,但最低电压又降低。3.132例HIE患儿中,临床分期有30例轻度HIE患儿,52例中度HIE患儿,50例重度HIE患儿。而a EEG所得结果中,a EEG正常者含36例,轻度异常者含50例,重度异常者含46例。30例对照组a EEG分类显示为正常。依据Spearman法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a EEG的监测结果和HIE临床分级呈正相关(r=0.869,P<0.05)。4.132例HIE患儿出院前检查结果中,a EEG正常者含74例,轻度异常者含40例,重度异常者含18例。随访12个月时,132例患儿中,DQ值小于55分的有11例,占比8.33%。结论:a EEG能够反应出新生儿HIE病变程度以及远期预后,且操作简便,诊断有效,可连续监测,值得临床普遍推广使用。

章六秀[9](2016)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变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HIE患儿,将40例HIE患儿与4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LDH水平比较情况。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血清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均高于正常新生儿(P<0.05),有统计学差异;且HIE患儿的病情轻重程度与血清和脑脊液中LDH活性成正相关。结论:HIE患儿血清和脑脊液LDH活性能较好地判定神经组织系统及其损伤程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判定具有重要作用,对新生儿HIE的分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郑朝龙[10](2016)在《左卡尼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左卡尼汀(L-Carnitine)是一种可以由人体自身合成的物质,又名左旋肉碱,主要存在于人的心脏和骨骼肌当中。左卡尼汀在脂肪代谢当中是一个调节因子,其机理为帮助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加速脂肪酸β-氧化的速度,最终有利于脂肪的进一步分解。此外,卡尼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糖的利用供能,有研究表明[1]左卡尼汀可以调节乙酰辅酶A与辅酶A的比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活性。左卡尼汀还具有使抗氧化酶的活性上升,清除缺血再灌注后产生的超量氧自由基,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抑制细胞启动凋亡程序等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左卡尼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左卡尼汀是一种有效的脑保护剂,其对于机体的缺氧缺血性损伤,尤其是发生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性。但是国内外新生儿界对于左卡尼汀保护缺氧缺血性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肌损伤方面,在临床上应用左卡尼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意义如何并无相关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临床上应用左卡尼汀是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保护作用,以期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出生的患儿60例,所有患儿均满足以下条件:1.生产后24小时内转入我科;2.胎龄37-42周;3.体重大于等于2500g;4.符合2005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并满足中度HIE分度。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三对症、三支持”治疗[2]等。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出生后的6-18小时内应用左卡尼汀0.05g/kg.d辅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于生后24小时内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值。所有患儿治疗3天后复测CK-MB的值,治疗7天后复测NSE和S100蛋白的值。利用spass19.0软件对不同时期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左卡尼汀是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保护作用。结果:1.经3天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水平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7天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间水平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经7天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100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SE和S100蛋白、CK-MB的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中有积极意义。2.S100蛋白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急性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但不建议单独作为早期判定治疗效果的依据。3.左卡尼汀可改善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对临床存在HIE高危因素的患儿结合NSE和S100蛋白、CK-MB的检测结果早期进行左卡尼汀干预对保护缺氧缺血大脑具有积极意义。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酶活性检测与预后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酶活性检测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Tau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脑损伤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血清S100B蛋白及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早期监测中的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早期监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3)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新生儿脑损伤发病原因及机制
    二、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检测指标及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二、生物标志物结果分析
    三、S100B、载脂蛋白M与S100A8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脑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4)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分组
    3 新生儿窒息评估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2 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的数值比较
    3 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比较分析
    4 Apgar评分与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比较分析
    5 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的评估
    6 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对于新生儿器官功能损伤的评估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
致谢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S100β在脑损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2.2 多因素分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第3章 讨论
        3.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
        3.2 危险因素分析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清S100β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样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第3章 讨论
        3.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
        3.2 S100β蛋白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损伤研究进展
    1.宫内感染致脑损伤病原学及感染途径
    2.宫内感染临床表现
    3.宫内感染与脑损伤的发病机制
    4.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评价
    5.新生儿脑损伤的治疗与干预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参加学术会议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检测在新生儿脑损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主要中英文缩写词
    附录B: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附录C:综述
        参考文献

(7)EPO对缺氧U251细胞ADM和缺血小鼠Caspase3转录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血清UCHL1/SBDPs/Tau蛋白及振幅整合脑电图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HIF1α 和HIF2α 调控的UCHL1在缺氧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BDPs和Tau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亚低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课题不足和展望
综述 分子标记物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与中文对照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学术交流
致谢

(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 (LDH) 的水平
    2.2 HIE患儿的病情轻重程度
3 讨论

(10)左卡尼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药品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3 样本采集
    4 检测方法
        4.1 主要仪器
        4.2 主要试剂
        4.3 检测原理
        4.3.1 血清NSE测定
        4.3.2 血清人S100蛋白(S-100B)测定
        4.3.3 血清CK-MB测定
    5 评价指标
    6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1 两组对象一般情况比较
    2 NSE水平的比较((?)±S,ng/ml)
    3 S100蛋白水平的比较((?)±S,ng/L)
    4 CK-MB水平的比较((?)±S,U/L)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酶活性检测与预后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Tau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脑损伤相关性的Meta分析[D]. 苗佳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血清S100B蛋白及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早期监测中的意义研究[D]. 王淑惠.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D]. 祁陆石. 苏州大学, 2019(02)
  • [4]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D]. 刘建慧. 青岛大学, 2019(02)
  •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S100β在脑损伤中的应用[D]. 王燕. 青岛大学, 2019(02)
  • [6]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检测在新生儿脑损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 刘梅.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7]EPO对缺氧U251细胞ADM和缺血小鼠Caspase3转录水平的影响[D]. 刘晓欢.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血清UCHL1/SBDPs/Tau蛋白及振幅整合脑电图的诊断价值研究[D]. 吴宏伟. 苏州大学, 2017(04)
  • [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变化分析[J]. 章六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5)
  • [10]左卡尼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 郑朝龙. 延安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酶活性检测与预后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