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关系与社会保险(论文文献综述)
魏雨婷[1](2021)在《雨花台区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优化研究》文中指出
岳智喜[2](2021)在《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国家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企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展现新作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己成为一种世界潮流。环顾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着名的跨国公司已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组成内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非常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在国内市场环境下将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将制约其竞争力的提升。将社会责任履行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帮助企业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和新挑战时,增强发展动能,增强发展主动权,是极具引领作用的战略组成部分。企业应将承担社会责任视为企业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和发挥积极社会影响的战略机遇。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新的商业规范。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社会责任战略实施和信息披露,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本文以格力电器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为研究对象,着力对格力电器近15年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纵向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4标准进行对照分析,选择TCL科技进行行业横向对比分析。通过梳理分析,发现格力电器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形式和内容均存在不足之处,从格力电器公司规模、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经济效益、社会责任战略偏重、社会责任成本、行业特性、法律法规环境、社会环境和共识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从报告形式和内容、理念认识、发展战略及管理活动、制度设计、治理结构、指标信息、预警体系、反馈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以提升格力电器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韩慧[3](2020)在《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在“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和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都赋予了体育社会组织新的任务与使命。然而囿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现阶段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既不规范也不成熟,这必然导致其难以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评估是监管的重要抓手,做实做强评估工作对于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监管水平、引导和规范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的理论探索还较为滞后,难以为评估实践提供有效指导。为此,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系统论理论、评估相关理论、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体育社会组织为对象,围绕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这一主题,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德尔菲法等方法,对我国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第一,我国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起步较晚,在过去的实践当中,虽取得了评估意识有所提升、评估运行逐步常规化、评估效用逐渐显现等成效;但与此同时,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评估推进动力不足、评估约束薄弱、评估协调不畅、评估主体有待培育、评估指标体系有待完善、评估程序与方法有待改进等。以日本、英国、美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慈善事业起步较早,在体育社会组织监管与评估方面较早地进行了实践,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以评为重,将评估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环节;严格约束,构建全方位评估法律规范体系;多元协调,基于整体管理效应推动评估发展;因地制宜,评估主体的选择与本国国情相符;多维评价,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全方位考量。第二,评估实践发展亟待理论指导,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理论界对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研究是不够的,而且还存在一些误区。不少研究都只是将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当作一项技术性工作,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评估主体、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程序、评估方法等实施操作层面的完善,弱化了评估工作的复杂性。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必须在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工作机制下开展,否则评估只能是零散的一般评价活动,而不是一项系统的监管工作,评估的价值作用也难以真正实现。第三,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借助系统论基本理论,对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的要素和结构进行了厘清。研究认为,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的要素主要包括评估主体、评估客体、其他相关主体、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程序与方法、评估制度以及评估环境。同时基于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实践困境和发展目标考量,本文提出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主要由动力机制、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和协调机制这四方面结构内容组成。这四大机制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的总体形态和特定功能。第四,对于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的动力机制,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提供了科学分析框架。通过ASD理论指导,解析了当前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动力机制建立的现实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动力机制的构造策略,即打造有为政府,强化评估的推动力;建立有效组织,激活评估的内驱力;吸纳社会公众,增强评估的助动力;加大政策支持,提升评估的牵引力;营造文化氛围,发挥环境的作用力。第五,对于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的运行机制,在评估主体模式上,研究提出了体育社会组织政社合作评估模式优化的策略建议。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上,通过两轮专家德尔菲法完成了指标遴选和权重设置,最终确立了体育社团、体育社会服务机构和体育基金会三类体育社会组织的评估指标体系。在评估程序与方法构建环节,研究设计了七个评估步骤;同时选取了适用于本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第六,针对体育社会组织评估中可能会出现的“道德风险”行为,提出了相应的约束思路,并对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约束机制进行了构建,具体包括:完善评估监管法律规范,扎紧制度围栏;推动形成评估行业自律,提升监管质效;加强评估伦理道德建设,树立评估自觉;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实现阳光运行等。第七,通过对当前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存在的协调困境的分析,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启示,提出了整体性理论视角下评估协调机制的构建策略,那就是整合结构,建立整体管理框架;整合目标,锚定公共利益实现;整合理念,深化合作共赢意识;整合法规,增强协同制度保障;整合平台,推进信息交流共享。第八,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的运作,最理想的效果是达成“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功能涌现。系统论揭示了整体效应、构材效应、协同效应和环境效应共同形成“整体功能涌现”。这决定了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的运作必须遵循整体化、层级化、协同化、动态化的机理;采取整体着眼、统筹推进,部分着手、层层转化,依循规律、多维协同,常态实施、动态调整的方式;且需把握好一些关键要点,包括坚持系统思维、科学组织管理、优化外部环境、用好政策调控。
李琼[4](2020)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杭州市民生领域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行政改革的兴起以及政府职能转变运动在中国范围内的持续开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必要途径之一。但是,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问题突出,阻碍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进程。因此,研究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对于政府行政改革和社会协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组织能力提升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推论。服务型政府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能力建设理论分别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内容、程序和主体方面理论支撑。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分为项目信息获取能力、和政府部门沟通能力、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项目设计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机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对外宣传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和资金筹集能力等十个指标。杭州市社会组织在民生领域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进行了一定的市场化探索,通过对214家社会组织的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表明:(1)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和外部环境条件都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2)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方面,专业能力以及与政府的沟通能力越高的社会组织,其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越高;(3)外部环境条件方面,承接政府民生事务的信息渠道越畅通,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数量越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越规范,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越高,但涉及不同方面规范可能会在短期内成为制约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发挥的影响因素。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政策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公共服务市场容量不足、社会组织功能专业化分工不足、政府和社会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不高、社会组织运作不规范。为了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当从以下四条路径加强建设:(1)加强社会组织内部治理;(2)建立购买方与服务方的信息沟通机制;(3)搭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一体化资源交换平台;(4)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
汤胜男[5](2019)在《我国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测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不仅仅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基于此背景,结合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构建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测度体系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对我国建筑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选择了我国25家建筑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报告作为调研对象,以“责任报告披露程度、披露主体、披露规范性和披露内容”为调研内容,并将调研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分析。通过调研分析,既为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测度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依据,也为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次,建立了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测度的指标体系,构造了绩效测度的“模糊综合测度模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综合测度体系。其中,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以《社会责任指南》(GB/T36000-2015)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之建筑业》(CASS-CSR3.0)为基础,并结合对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调研分析和向专家发放问卷或走访调查的形式最终确定;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测度指标权重,运用模糊评判法进行绩效综合测度。最后,运用研究成果对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绩效测度,验证了绩效测度体系的合理性。根据测度结果,对葛洲坝在社会责任履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以上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研究成果能对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进行绩效综合测度,克服了单一指标评判的不足,有助于建筑业企业自身和社会对社会责任履行做出统一的评价,从而避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问题;第二,研究成果能对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进行绩效综合测度,企业可根据测度体系综合量化自身过去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从而引导企业改进和提升社会责任履行绩效。
程宾[6](2019)在《ZY人寿公司商业养老保险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占养老保险总额的78%,第二支柱企业养老保险占养老保险总额的18%,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仅占养老保险总额的4%,第一支柱承受巨大的支出压力,第二支柱补充资金有限,养老“三大支柱”发展严重失衡。因此,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势在必行。ZY人寿是一家中外合资的人寿保险公司,目前在外资保险公司中排名前十位,年营业收入100多亿元,主要收入来自意外险、健康险和人寿保险费。随着保险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ZY人寿公司发展遇到瓶颈,正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ZY人寿保险公司发现客户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强劲,未来将成为企业业绩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没有系统有效的商业养老保险营销策略。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了国内外商业养老保险的现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PEST模型和波特五力模型,深入分析ZY人寿公司目前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深入分析ZY人寿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发现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研读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工具,结合保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运用营销理论,解决ZY人寿公司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优化营销组合策略,研究提出了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加快ZY人寿公司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营销策略。本文在应用“4P+3R”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基于ZY人寿公司现状提出了职域营销、客户保留、以及关联销售与客户推荐的发展策略,进而设计了符合ZY人寿公司的营销组合策略,并就其可行性进行分析,这将为ZY人寿的商业养老保险营销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胡新[7](2019)在《公共管理大类本科课程设置调查 ——以武汉三所高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日益增涨。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类培养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课程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一环,研究本科课程设置,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对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有重大推动作用。选取地处武汉市内W、Z、H三所高校公共管理大类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自编课程设置现状调查问题,从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个维度,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公共管理大类课程设置现状。公共管理大类本科课程设置总体满意度较好,多数学生对课程结构评价较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的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内容。以年级、性别、专业、学校为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年级、学校和专业三个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由事后检验可知,大三年级学生满意度显着高于大四学生;Z高校学生总体满意度显着高于W高校、H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满意度显着高于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大类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课程结构重理论轻实践、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总学分要求过多;第二,课程目标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重视度不够;第三,课程内容重复多、适用性有待加强、缺乏实践性;第四课程实施手段单一、部分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偏重理论教学;第五,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不明显,公共管理大类的课程设置在地区、学校和专业层面的特色不鲜明,缺乏有力的竞争力。导致公共管理大类课程设置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教育观念存在偏差。重专业轻通识的观念尚未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全面。二是完全学分制落实不到位。弹性学制未真正实施,相应配套制度不健全。三是教育资源紧张。教师数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教学软硬件配备不足。公共管理大类本科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一是转变教育观。树立“全人”教育观、个性教育观、终身教育观等理念。二是优化完全学分制实施环境。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加大各方面资源投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三是调整课程结构。调整课程总学分,协调好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形成“一体化”课程体系。四是整合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权上,重视学生参与权;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整合相近内容、删减重复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重视学科前沿知识和课程内容的实践性、适应性等。五是科学安排课程时间。合理安排各类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均衡各模块课程和各学年(学期)的课时数。六是突出课程设置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定位,办有特色的大类教育;构建特色课程资源库,从社会经济发展、地区经济文化、以及高校或专业自身情况出发建设特色课程。
王莹玭[8](2018)在《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从起步到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显着成绩。社会保险事业作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发展的调节器,体现出了最重要的民生保障功能,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的重点民生部门,其窗口服务水平对保障民生、维护政府形象至关重要。本论文采用文献分析、定性分析、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存在的服务态度、舆情管控、服务能力、服务手段各方面的问题,并通过服务型政府、公共关系、社会保险窗口服务标准化、“互联网+社保服务”四个方面的具体改革举措,提出了改善社会保险办事大厅服务质量的建议。
朱传忠[9](2014)在《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及其执政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为研究对象,以政党学理论和文明交往自觉论为指导,以社会科学中的结构—行为体问题作为串联全文的核心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贯穿结构与行为体之间、行为体之间、行为体内部的多维复杂交往互动思想,以分析和呈现正义与发展党的崛起与执政实践,并尝试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作为三重危机的结果,即合法性危机、经济危机和整合危机;土耳其政治伊斯兰的改革派成功组建了正义与发展党。之后,通过三次选举和两次地方选举,该党得以执政和成为土耳其政治体系中的主导政党。从历史角度看,正义与发展党的崛起是全球化、自由化、民主化背景下土耳其现代化、民主化、欧洲化进程的产物,是土耳其国家、经济、社会长期变迁的结果。第二,就正义与发展党的自身发展而言,在历史环境和现实选举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该党面临着在政党制度化的两个维度——自主性和系统性之间的两难选择。就组织结构而言,正义与发展党由中央、省级、区和市政机构以及议会党团机构、纪律委员会等组成;就其组织原则而言,民主制、民主集中制、领袖魅力是其组织方面的重要特征;就其性质而言,正义与发展党已经不同于土耳其历史上出现过的伊斯兰主义政党,具有保守中右政党和全能型政党的混合型特征。第三,就正义与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而言,可总结为如下四个方面。政治上,在“保守民主”理念指导下实施政治改革,试图实现土耳其政治(民主)的欧洲化、温和化、正常化、民主化;经济上,在修正的新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实施经济稳定与调整政策,在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同时,推进土耳其经济的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在社会政策方面,以“社会参与”等理念为指导,实施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改革;在民族宗教政策方面,以“民主开放”理念为指导,尝试以民主方式处理困扰土耳其多年的库尔德问题、阿莱维派问题、头巾之争;在对外政策方面,以“战略纵深主义”为指导,实行欧亚并重的对外政策和“与邻国零问题”政策的同时,并因应地区形势的变化,试图输出“土耳其模式”,展现该国的“软实力”,力图实现对外政策领域欧洲化、中东化和奥斯曼化的“三化”并举;在取得部分成功的同时,亦面临着来自国际、地区和国内三个层次的不小挑战。最后,总体上来看,伊斯兰主义政党在中东、北非、东南亚、中亚、南亚、巴尔干国家的影响力渐强。在考察土耳其伊斯兰主义政党的历史演变和正义与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经验之后,本文认为伊斯兰主义政党是伊斯兰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和自身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不能一概而论,必须逐个进行个案研究。伊斯兰主义政党,不论是执政党或反对党,都必须谨慎处理所在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遗产。以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为例,该党必须处理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遗产,如凯末尔主义遗产、新自由主义遗产(厄扎尔遗产)、伊斯兰主义遗产、奥斯曼遗产。总之,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的崛起开启了土耳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新时代,本世纪前十年的土耳其国家呈现出民主巩固、经济增长、社会相对稳定的新局面。在肯定该党执政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影响土耳其内政外交的关键变量,这些因素都束缚着正义与发展党的手脚,成为其继续推进改革、拓展纵深的制约因素。在土耳其内外交往问题上,正义与发展党如何处理挑战与应战、传统与现代、全球与本土、有序与无序等环节之间的关系是该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然而,文明自觉的实现不单取决于该党自身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土耳其所有力量的共同努力,即“集体的文明自觉”。
郭章波[10](2013)在《国有上市公司公共关系研究 ——以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上市公司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企业通常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国的上市公司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上市公司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在资本市场的拼杀,而应关注更深层次和更广维度的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如何利用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从而树立并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加强与股东和中小投资者以及其他社会公众的双向交流,以期达到公司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国有上市公司大多对于公共关系工作还不够重视,个别企业甚至是无视,他们没有意识到,出色的公共关系工作将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无形资产,助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反之,失败的公共关系将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甚至是毁灭。本文所选案例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上市公司,是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公共关系工作各层面既有做的出色的环节,也有还不尽人意的方面。因此,针对这一企业而展开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国有上市公司公共关系工作的能力,为企业获得良好声誉、树立健康形象以及获取更多的利益保驾护航。文章将主要从社会责任实践、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及企业与政府、社区、媒体、员工等对象的关系等角度展开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二、公共关系与社会保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共关系与社会保险(论文提纲范文)
(2)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价值 |
1.1.1 选题来源 |
1.1.2 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
1.2.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 |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类型 |
2.1.2 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理论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1 利益相关者 |
2.2.2 利益相关者的划分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1 信息不对称 |
2.3.2 信息不对称的负效应 |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 信号传递理论 |
2.4.1 信号传递理论内涵 |
2.4.2 信号传递影响因素 |
第3章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3.1 格力电器概况 |
3.2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发展 |
3.3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 |
3.3.1 关于本报告、目录、前言 |
3.3.2 报告主体部分 |
3.3.3 报告后记部分 |
3.4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
3.4.1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报告主体部分纵向分析(2010-2019) |
3.4.2 格力电器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与G4 标准对比 |
3.4.3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报告行业横向分析 |
第4章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足之处及原因分析 |
4.1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足之处 |
4.1.1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披露形式不足之处 |
4.1.2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不足之处 |
4.2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足之处原因分析 |
4.2.1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的内部原因分析 |
4.2.2 格力电器社会信息披露问题的外部原因分析 |
第5章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改善措施 |
5.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改善的原则和总体要求 |
5.2 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改善措施 |
5.2.1 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形式和内容的改善 |
5.2.2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保障措施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推进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是加强组织监督管理的现实需要 |
1.1.2 推进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是破解组织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
1.1.3 推进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客观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内外体育社会组织研究 |
1.4.2 国内外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研究 |
1.4.3 综述小结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6 研究创新点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动因 |
2.1 核心概念 |
2.1.1 体育社会组织 |
2.1.2 评估 |
2.1.3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 |
2.1.4 第三方评估 |
2.1.5 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论理论 |
2.2.2 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 |
2.2.3 评估相关理论 |
2.2.4 整体性治理理论 |
2.2.5 各理论的指导价值与启示 |
2.3 现实动因 |
2.3.1 机制在任何一项复杂工作中都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 |
2.3.2 建立一套系统的工作机制是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开展的关键 |
2.3.3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尚未建立阻碍了评估工作的有效推进 |
2.4 本章小结 |
3.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实践考察 |
3.1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开展现状透视 |
3.1.1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开展的历程回溯 |
3.1.2 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开展现状调查 |
3.1.3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开展的成效与困境 |
3.2 发达国家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实践探究 |
3.2.1 发达国家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的缘起 |
3.2.2 发达国家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的实践 |
3.2.3 发达国家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3.3 本章小结 |
4.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的总体设计 |
4.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理论解析与构建思路 |
4.1.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概述 |
4.1.2 系统论与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解析 |
4.1.3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的构建思路 |
4.2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要素的厘定 |
4.2.1 评估主体 |
4.2.2 评估客体 |
4.2.3 其他相关主体 |
4.2.4 评估指标体系 |
4.2.5 评估程序与方法 |
4.2.6 评估制度 |
4.2.7 评估环境 |
4.3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结构的设定 |
4.3.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结构设定的逻辑依据 |
4.3.2 动力-运行-约束-协调“四位一体”评估机制结构的确立 |
4.3.3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各子机制的辩证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5.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的动力机制 |
5.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动力机制解构 |
5.1.1 行动者-系统-动力学(ASD)——关注和研究系统变迁动力的理论框架 |
5.1.2 基于ASD理论的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动力机制解构 |
5.2 基于ASD理论的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动力机制的要素分析 |
5.2.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动力机制的行动者要素分析 |
5.2.2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动力机制的制度要素分析 |
5.2.3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动力机制的环境要素分析 |
5.3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动力机制建立的现实困境 |
5.3.1 政府推动不力 |
5.3.2 组织内驱弱化 |
5.3.3 公众助动缺失 |
5.3.4 制度牵引乏力 |
5.3.5 环境作用式微 |
5.4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动力机制的建构策略 |
5.4.1 打造有为政府,强化评估的推动力 |
5.4.2 建立有效组织,激活评估的内驱力 |
5.4.3 吸纳社会公众,增强评估的助动力 |
5.4.4 加大政策支持,提升制度的牵引力 |
5.4.5 营造文化氛围,发挥环境的作用力 |
5.5 本章小结 |
6.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的运行机制 |
6.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主体模式的优化 |
6.1.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主体及其模式辨析 |
6.1.2 不同主体模式的优劣势比较及适应性分析 |
6.1.3 体育社会组织政社合作评估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
6.2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
6.2.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框架的设立 |
6.2.2 体育社团、体育社会服务机构、体育基金会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
6.2.3 实证检验: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实践 |
6.3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程序设计与方法选择 |
6.3.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程序的设计 |
6.3.2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
6.4 本章小结 |
7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的约束机制 |
7.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中的“道德风险”行为 |
7.1.1 权力寻租 |
7.1.2 弄虚作假 |
7.1.3 通融关照与开后门 |
7.1.4 努力程度低与随意化 |
7.2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道德风险”行为的不良影响 |
7.2.1 扭曲折损评估功能 |
7.2.2 损害被评组织权益 |
7.2.3 引发评估信誉危机 |
7.3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道德风险”行为约束的总体思路 |
7.3.1 “法治”与“德治”协同 |
7.3.2 “自律”与“他律”结合 |
7.3.3 “罚”与“赏”并举 |
7.4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约束机制的具体构建 |
7.4.1 完善评估监管法律规范,扎紧制度围栏 |
7.4.2 推动形成评估行业自律,提升监管质效 |
7.4.3 加强评估伦理道德建设,树立评估自觉 |
7.4.4 加快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实现阳光运行 |
7.5 本章小结 |
8.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的协调机制 |
8.1 深度剖析: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协调困境的表现 |
8.1.1 “评”与“管”脱节 |
8.1.2 推诿与责任转嫁 |
8.1.3 政策执行壁垒 |
8.1.4 “信息孤岛”效应 |
8.2 体育社会组织管理碎片化:评估协调困境的内生根源 |
8.2.1 管理结构碎片化 |
8.2.2 目标理念碎片化 |
8.2.3 制度框架碎片化 |
8.2.4 管理平台碎片化 |
8.3 整体性治理: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协调机制建构的应然之道 |
8.3.1 整体性治理:针对“碎片化”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 |
8.3.2 整体性治理理论与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协调机制建构的学理默契 |
8.3.3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协调机制建构的理论启示 |
8.4 整体性治理下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协调机制的建构 |
8.4.1 整合结构,建立整体管理框架 |
8.4.2 整合目标,锚定公共利益实现 |
8.4.3 整合理念,深化合作共赢意识 |
8.4.4 整合法规,增强协调制度保障 |
8.4.5 整合平台,推进信息充分共享 |
8.5 本章小结 |
9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的运作 |
9.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运作的理想图景 |
9.1.1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运作的理想图景:整体功能涌现 |
9.1.2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整体功能涌现”的形成分析 |
9.2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的运作机理 |
9.2.1 整体化 |
9.2.2 层级化 |
9.2.3 协同化 |
9.2.4 动态化 |
9.3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运作的方式 |
9.3.1 整体着眼,统筹推进 |
9.3.2 部分着手,层层转化 |
9.3.3 依循规律,多维协同 |
9.3.4 常态实施,动态调整 |
9.4 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运作的要点 |
9.4.1 坚持系统思维 |
9.4.2 科学组织管理 |
9.4.3 优化外部环境 |
9.4.4 用好政策调控 |
9.5 本章小结 |
10.研究结论与不足 |
10.1 研究结论 |
10.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1:《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评估现状》调查问卷 |
附件2: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第一轮专家评议表 |
附件3: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第二轮专家评议表 |
附件4: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第二轮专家咨询各项指标的得分与权重 |
附件5:评估指标体系实证检验调查问卷 |
附件6:学习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杭州市民生领域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研究 |
1.3.2 社会组织能力的研究 |
1.3.3 社会组织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重点和难点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核心概念 |
1.7.1 社会组织 |
1.7.2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 |
2 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理论依据 |
2.1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
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3 委托代理理论 |
2.4 能力建设理论 |
3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杭州市民生领域的调查 |
3.1 杭州市民生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 |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3 研究假设 |
3.4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测量方法 |
3.5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结构 |
3.5.1 量表的信度分析 |
3.5.2 量表的因子分析 |
3.5.3 社会组织的能力结构分析 |
3.6 回归分析 |
3.6.1 变量定义及其测量 |
3.6.2 描述性统计与回归分析 |
4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政策原因分析 |
4.1 公共服务市场的容量不足 |
4.2 社会对社会组织的接受度不强 |
4.3 社会服务的功能专业化分工不足 |
4.4 政府对社会组织信任度不高 |
4.5 社会组织内部运作不规范 |
5 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议 |
5.1 路径一: 加强社会组织内部治理 |
5.1.1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
5.1.2 规范组织内部运作管理 |
5.1.3 强化资金筹集能力 |
5.2 路径二: 建立购买方与服务方的信息沟通机制 |
5.3 路径三: 搭建政府购买服务一体化资源交换平台 |
5.4 路径四: 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 |
5.4.1 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
5.4.2 构建公共服务立项可行性分析机制 |
5.4.3 构建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
5.4.4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估机制 |
5.4.5 优化社会组织服务定价机制 |
5.4.6 完善多元主体监督检查体系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杭州市社会组织承接民生事务社会化服务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二:杭州市社会组织承接民生事务社会化服务能力调查问卷 |
(5)我国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测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调查 |
2.1 社会责任报告情况 |
2.2 社会责任绩效测度的必要性 |
第三章 绩效测度体系构建 |
3.1 绩效测度体系设计的原则 |
3.2 绩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3.3 绩效测度指标确权 |
3.4 绩效综合测度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企业概况 |
4.2 测度过程 |
4.3 测度结果与问题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撰写角度 |
附录2 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测度指标筛选调查问卷 |
附录3 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测度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4 定性指标隶属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ZY人寿公司商业养老保险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商业养老保险与营销理论概述 |
2.1 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
2.2 STP理论概述 |
2.3 4P理论概述 |
2.4 3R理论概述 |
3 ZY人寿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3.1 ZY人寿公司概况 |
3.1.1 ZY人寿公司介绍 |
3.1.2 ZY人寿公司经营情况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法律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文化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行业环境分析 |
3.3.1 ZY人寿公司的议价能力 |
3.3.2 客户的议价能力 |
3.3.3 同业竞争者分析 |
3.3.4 新进入者分析 |
3.3.5 替代品分析 |
4 ZY人寿公司商业养老保险营销现状分析 |
4.1 ZY人寿养老保险营销现状 |
4.1.1 产品方面 |
4.1.2 价格方面 |
4.1.3 渠道方面 |
4.1.4 促销方面 |
4.2 ZY人寿养老保险营销存在的问题 |
4.2.1 产品结构单一 |
4.2.2 未充分开发中介渠道 |
4.2.3 未形成整合营销体系 |
4.3 ZY人寿养老保险营销问题产生的原因 |
4.3.1 创新能力较低 |
4.3.2 市场定位不清 |
4.3.3 忽视中介渠道 |
4.3.4 短期利益驱动 |
5 ZY人寿公司商业养老保险STP分析与营销策略的提出 |
5.1 商业养老保险STP分析 |
5.1.1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
5.1.2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定位 |
5.2 商业养老保险营销策略的提出 |
5.2.1 产品及定价组合策略 |
5.2.2 分销组合策略 |
5.2.3 沟通和促销组合 |
5.3 客户关系管理 |
5.3.1 客户保留策略 |
5.3.2 关联销售与客户推荐策略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公共管理大类本科课程设置调查 ——以武汉三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关于大类招生内涵的研究 |
2.关于公共管理大类本科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研究 |
3.关于公共管理大类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
4.研究述评 |
(四)研究方法 |
二、核心概念与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 |
(一)核心概念 |
1.公共管理大类 |
2.课程 |
3.课程设置 |
(二)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 |
1.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
2.本科课程设置需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
三、公共管理大类本科课程设置的文本分析 |
(一)样本高校 |
(二)培养目标 |
(三)课程体系 |
1.三所高校公共管理大类课程体系 |
2.各课程模块的学分比较 |
3.各课程模块的内容比较 |
四、公共管理大类本科课程设置现状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1.问卷编制 |
2.调查对象 |
3.信效度检验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1.描述性统计分析 |
2.差异分析 |
3.卡方分析 |
4.相关分析 |
5.回归分析 |
(三)公共管理大类本科课程设置各维度分析 |
1.课程结构 |
2.课程目标 |
3.课程内容 |
4.课程实施 |
5.课程评价 |
(四)调查结果 |
1.课程设置总体满意度较高 |
2.课程内容维度学生满意度较低 |
3.大三学生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的评价高于大四学生 |
4.专业方向课程的评价最高 |
5.实践课程的评价较低 |
五、公共管理大类本科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优化策略 |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
1.课程结构有待完善 |
2.课程内容重复多、适用性有待加强 |
3.课程实施形式单一 |
4.课程学时安排需科学化 |
5.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不明显 |
(二)原因分析 |
1.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
2.完全学分制落实不到位 |
3.教育资源不足 |
(三)优化策略 |
1.转变教育观念 |
2.优化完全学分制实施环境 |
3.调整课程结构 |
4.整合课程内容 |
5.科学安排课程学时 |
6.突出课程设置专业特色 |
六、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课程设置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W高校公共管理大类课程体系 |
附录四 :Z高校公共管理大类课程体系 |
附录五 :H高校公共管理大类课程体系 |
致谢 |
(8)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评述 |
(三)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相关概念 |
2.理论基础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1.论文的创新点 |
2.论文的不足之处 |
一、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服务窗口的建立与职能 |
(一)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服务窗口的建立 |
(二)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的职能 |
1.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服务功能概述 |
2.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职能明细 |
3.社会保险办事大厅服务窗口职能分析总结 |
(三)呼和浩特市范围内其他社会保险服务情况 |
(四)国家政策对于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的新要求 |
1.国家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新政策 |
2.新政策对社会保险服务的要求 |
3.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的任务导向 |
二、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现状 |
1.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逐年递增 |
2.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压力持续增加 |
(二)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存在的问题 |
1.服务态度不够端正,投诉现象频发 |
2.社会舆论导向不正,对办事大厅形象影响很大 |
3.服务能力不足,排队等候现象严重 |
4.服务手段陈旧单一,对服务能力支撑不足 |
(三)社保办事大厅窗口服务问题的成因分析 |
1.官僚思想严重,服务意识落后 |
2.缺少公共关系意识,忽略公共关系工作 |
3.缺乏标准化制度 |
4.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保服务 |
三、其他城市解决社会保险办事大厅服务问题的经验借鉴 |
(一)福州市社保大厅结合标准化与“互联网+”充分改进服务水平 |
(二)无锡市社保大厅依靠标准化提升服务能力 |
(三)对其它城市解决社保大厅服务问题可借鉴经验的总结 |
1.福州市与无锡市社保大厅窗口服务问题解决方案的共同点 |
2.福州市与无锡市社保大厅窗口服务问题解决方案的差异 |
3.经验借鉴 |
四、优化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的对策 |
(一)依照服务型政府要求,全面改善服务意识 |
1.确立服务改革目标,成立专项工作组 |
2.加强服务意识培训 |
3.设立服务质量督导部门 |
(二)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借助媒体宣传优势 |
1.加强公共关系信息采集与使用 |
2.充分发挥媒体在公共形象维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
3.借助媒体,通过媒体渠道了解群众需求 |
4.加强多渠道的教育引导 |
5.建立危机预警、处理机制 |
(三)建立PDCA循环,实现业务标准化 |
1.设立专职督导部门 |
2.寻求标准化组织的合作 |
3.建立PDCA服务质量提升循环 |
4.将办事大厅所有窗口改变为标准化综合服务窗口 |
5.设立公休日服务制度 |
6.标准化服务网点建设 |
(四)全面建立“互联网+社保服务”新模式 |
2.将“互联网+社保服务”与标准化服务建设相结合 |
3.将“互联网+社保服务”与公共关系工作相结合 |
五、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及其执政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回顾 |
三 本文的理论指导:政党学理论与文明交往自觉论 |
四 本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土耳其伊斯兰主义政党的发展系谱 |
第一节 土耳其早期伊斯兰主义政党 |
一 早期伊斯兰政党的出现 |
二 早期民族观点政党 |
第二节 繁荣党的起落 |
一 繁荣党的成立与崛起 |
二 繁荣党崛起的原因及其评价 |
三 “二·二八”进程与繁荣党的倒台 |
第三节 后“二·二八”进程时代的新发展:从美德党到幸福党 |
一 短命的美德党 |
二 边缘化的幸福党 |
小结 |
第二章 正义与发展党的成立与崛起 |
第一节 危机的产儿——正义与发展党的成立 |
一 关于新政党成立的理论梳理 |
二 三重危机与正义与发展党的成立 |
第二节 选举政治和正义与发展党的上台执政 |
一 选举理论综述 |
二 2002年议会选举 |
三 2007年议会选举 |
四 2011年议会选举 |
五 2004年和2009年地方选举 |
六 正义与发展党胜选的综合分析 |
小结 |
第三章 正义与发展党的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及性质之辨 |
第一节 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的意识形态析论 |
一 意识形态对于政党的意义 |
二 正义与发展党的意识形态析论——以保守民主认同为中心 |
第二节 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原则 |
一 政党的组织结构理论综述 |
二 正义与发展党的“硬件” |
三 正义与发展党的“软件” |
四 自身建设问题 |
第三节 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的政党类型(性质)之辨 |
一 关于政党类型的理论综述 |
二 正义与发展党性质的大讨论 |
三 几点认识 |
小结 |
第四章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政治改革 |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 |
一 中央政府部门改革 |
二 地方行政改革 |
三 司法机构改革 |
第二节 普通法改革 |
一 入盟与和谐化方案 |
二 部门法改革 |
第三节 修宪政治与制宪政治 |
一 正义与发展党第一任期的修宪政治(2002-2007) |
二 总统选举危机与修宪(2007-2008) |
三 2010年修宪公投及其影响 |
四 土耳其新的制宪进程(2011.10~至今):启动与进展 |
第四节 正义与发展党执政时期的土耳其文军关系 |
一 土耳其文军关系的历史演变 |
二 欧洲化进程背景下的土耳其文军关系 |
小结 |
第五章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
第一节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经济政策 |
一 经济危机与联合政府的经济政策 |
二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经济政策 |
三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经济政策的评价 |
第二节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社会政策 |
一 社会保险政策 |
二 医疗卫生政策 |
三 教育政策 |
小结 |
第六章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 |
第一节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库尔德政策 |
一 土耳其库尔德问题的历史演变 |
二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库尔德人政策 |
第二节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宗教政策 |
一 阿莱维派政策 |
二 头巾政策 |
三 宗教教育政策 |
小结 |
第七章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对外政策 |
第一节 正义与发展党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
一 达乌特奥卢主义的提出 |
二 达乌特奥卢主义的主要内容 |
三 达乌特奥卢主义的实施手段 |
四 相关评价 |
第二节 正义与发展党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实践:成就与困境 |
一 土耳其与大国关系 |
二 土耳其与地区国家关系——以中东地区为中心 |
三 土耳其的国际组织外交 |
四 相关评价 |
小结 |
结论 从文明交往看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 |
一 文明交往与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 |
二 文明交往与土耳其模式 |
附录一 正义与发展党党纲框架 |
附录二 正义与发展党党章框架 |
附录三 历届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组成人员名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10)国有上市公司公共关系研究 ——以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依据与案例介绍 |
2.1 本文相关理论依据 |
2.1.1 公共关系的定义 |
2.1.2 公共关系特征 |
2.1.3 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 |
2.1.4 公共关系的工作原则 |
2.1.5 组织传播 |
2.2 案例介绍 |
2.2.1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2.2.2 选择中国西电作为个案的原因 |
第三章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关活动分析 |
3.1 外部公共关系活动分析 |
3.1.1 中国西电的形象塑造与品牌建设 |
3.1.2 中国西电的社会责任实践 |
3.1.3 中国西电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
3.1.4 中国西电的社区关系处理 |
3.1.5 存在的问题 |
3.2 内部公共关系活动分析 |
3.2.1 中国西电的员工关系处理 |
3.2.2 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国有上市公司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方针对策 |
4.1 国有上市公司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理论指导 |
4.1.1 把握公共关系传播过程与方法 |
4.1.2 抓住公关客体,细分组织受众 |
4.2 国有上市公司开展良好公共关系实践的建议 |
4.2.1 完善社会责任实践 |
4.2.2 开展良好投资者关系管理 |
4.2.3 处理好政府关系 |
4.2.4 密切与社区联系 |
4.2.5 全面重视媒体关系 |
4.2.6 开展有效危机公关 |
4.2.7 建立良好员工关系 |
4.2.8 强化企业大股东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公共关系与社会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 [1]雨花台区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优化研究[D]. 魏雨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格力电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 岳智喜.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3]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研究[D]. 韩慧.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9)
- [4]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杭州市民生领域的调查[D]. 李琼.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5]我国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测度研究[D]. 汤胜男. 聊城大学, 2019(01)
- [6]ZY人寿公司商业养老保险营销策略研究[D]. 程宾.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公共管理大类本科课程设置调查 ——以武汉三所高校为例[D]. 胡新. 湖北大学, 2019(05)
- [8]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窗口服务优化研究[D]. 王莹玭. 内蒙古大学, 2018(01)
- [9]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及其执政实践研究[D]. 朱传忠. 西北大学, 2014(12)
- [10]国有上市公司公共关系研究 ——以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 郭章波. 广西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