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算化会计如何更正错账(论文文献综述)
陈英蓉[1](2017)在《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电算化会计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必然。本文首先比较分析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差异,然后指出电算化会计单一财务和业务财务一体化两种不同模式下的账务处理程序新规程。
伊银柱[2](2016)在《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要了解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首先要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经过阐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科目、会计账簿、会计记账凭证的审核、账务处理手段、会计职能、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影响,从不同方面以多种形式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改革进程。
张冬梅,肖调生[3](2016)在《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比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手工会计下的错账更正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需要。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必须区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原理、流程、载体变化,合理采用与电算化环境相适应的错账更正方法既是适应会计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也是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成兰[4](2015)在《错账查找中透视表技术的应用》文中提出Excel透视表的本质是一种虚表,即,仅有建表规则而无实体元素,因此具有生成快速、结构灵活的优点。在利用Excel建立的会计核算系统中,将透视表的这种特性应用于会计错账的查找,能够快速定位错账源头,查找并更正错误数据。
钞天虎[5](2014)在《多维复式会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等方面的诸多理论纷争和实务难题,结合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践对借贷复式会计范式的冲击,指出会计发展的出路在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重构会计范式,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变革会计记录为切入点,在继承复式记录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汲取事项会计、REA会计模型的元数据组织思想,创建了一个以“组织整体”、“组织分体”、“组织成员”和“项目化任务”为会计主体、以“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和“现时价值”为计价基础、以“项目体+组织体”为基本控制单元的集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于一体的多维复式会计范式。为创建这一新型会计范式,论文首先建立了一个涵盖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的会计理论框架,然后基于社会组织运作视角提出了会计记录、会计控制和会计报告三大职能,基于会计账户演进视角将会计对象归结为社会组织的财富及其变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富管理视角将会计看作是组织系统中的一个财富管理子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一维复式会计范式的局限性、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践对传统会计范式的冲击,指出会计发展的路径选择应当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一种能融合不同会计程序和方法、可满足不同会计需求的多维复式会计范式。接下来,基于矩阵组织的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需要提出了多元会计主体理论;基于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践和多维复式会计范式创建需要提出了财富管理需要、有限持续运作、任意会计分期、多重会计计量和实时会计控制五项会计假设;由会计职能演绎出了真实完整地记录会计事项、及时有效地实施会计控制和提供相关明晰的会计报告三个具体会计目标;并由会计目标引出真实性、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适当性、有效性、相关性和明晰性八个用以评价会计记录、会计控制和会计报告质量的会计质量评价标准;然后由会计目标和会计质量评价标准导出了中立性、成本效益均衡、全面完整与适度明晰兼顾、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兼容、划分资产性与费用性支出、历史成本与现时价值并重、收入费用配比与损益满计兼顾和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同步实施八项会计原则。随后,通过对会计对象、会计账户、会计报表和会计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构筑了一个由描述要素、运行要素、报告要素和记录要素组成的会计要素体系;通过对单一会计确认基础固有缺陷的分析,从企业现金流量表编制和公共部门会计改革的现实需要出发,创建了一个可兼顾权责发生制会计分类与现金收付制会计分类的二重确认会计;通过对单一会计计价基础和混合会计计价模式所存缺陷的分析,从满足使用者的不同计价偏好出发,创建了一个可兼顾历史成本与现时价值两种计价基础的二重计价会计;通过分析会计账户演进规律和一维复式会计记录的数学表达,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提出了多维复式会计记录的数学表达;通过分析预算管理与会计控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风险防范和全面预算管理角度描绘了实时控制会计的数据处理与控制逻辑;通过分析通用会计报表的列报冲突,基于多维复式会计记录对会计报表进行了重构。最后,从多元会计主体的结构化描述、REA会计模型扩展和多维复式会计模型创建、项目数据表和凭证数据表结构设计等方面,讨论了多维复式会计系统的开发;从简化公共部门账务系统设置、企业现金流量表编制、公共部门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物价变动会计处理、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人力资源业绩计量和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多元主体会计、二重确认会计、二重计价会计和实时预算控制会计的应用思路。本文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未对人力资源及其权益的计量方法、现时价值取得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也未考虑网络会计、远程控制、合并报表以及XBRL通用分类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郭新芳[6](2014)在《《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本文总结了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图示法、纠错法等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供同仁参考。
易烨[7](2013)在《浅谈红字更正法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字更正法也称红字冲账法,是会计核算中更正错误记录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本文提出:应扩大红字更正法更正错账的范围;对于某些正常的经济业务,也可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账务处理。这样既能保持账簿记录的整洁清晰,又能合理地反映各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简化账户结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荣树新[8](2012)在《错账更正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文中提出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错账更正的规定存在不全面、不具体的问题,本文对下列三种错账的更正方法进行了探讨:一是记账凭证审核且汇总后,登账前发现记账凭证错误;二是年度内发现的总账科目无错,只是明细科目错;三是以前年度记账凭证错误。
梁霞[9](2008)在《关于电算化条件下“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辩论及取舍》文中认为目前,不少会计软件开发公司为了方便财会人员纠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核算中的差错,纷纷在会计软件中增设了"反记账、反结账"功能,这两项功能的使用确实给财会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针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展开辩论,并提出了对这两项功能的取舍。
刘向荣[10](2007)在《电算化下错账更正的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本主阐述了在会计电算化下错账的类型、更正的方法及更正时应注意的问题。指出通过规范的会计差错更正方法更正以后,不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使用,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完全能够做到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电算化会计如何更正错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算化会计如何更正错账(论文提纲范文)
(1)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差异嵛? |
1.1 准备工作的差异 |
1.2 凭证处理的差异 |
1.3 记账的差异 |
1.4 账簿的差异 |
1.5 编制报表的差异 |
2 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的新规程 |
2.1 单一财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 |
2.2 业务财务一体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 |
(2)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会计电算化的演变过程 |
1.1 简单或复杂多元会计业务运用计算机平台处理的阶段 |
1.2 会计业务处理的电算化阶段 |
1.3 以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为中心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
2 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应用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
2.1 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
2.2 对会计科目的影响 |
2.3 对会计记账的影响 |
2.4 对账务处理手段的影响 |
2.5 对会计账簿的影响 |
2.6 对审计监督的影响 |
(3)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手工会计环境下会计错账更正方法 |
二、电算化会计环境下会计错账更正方法 |
(一)直接修改法(无痕迹修改法)。 |
1.凭证尚在录入中。 |
2.凭证已保存但未审核。 |
3.凭证审核后记账前。 |
4.凭证记账后结账前。 |
5.凭证记账后并结账。 |
(二)间接修改法(有痕迹修改法)。 |
1.补充登记法。 |
2.完全红字冲销法。 |
(4)错账查找中透视表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透视表的基本特征 |
(1)生成迅速 |
(2)变化灵活 |
(3)能够随数据源实时更新 |
2利用透视表查找错账的基本步骤 |
(1)错账识别 |
(2)错账定位 |
(3)错账更正 |
3结语 |
(5)多维复式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研究创新和局限性 |
1.4.1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2 研究创新 |
1.4.3 研究局限性 |
2 会计理论发展与会计范式重构 |
2.1 会计理论及其结构 |
2.1.1 会计理论及其发展 |
2.1.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其理论属性 |
2.1.3 会计理论结构 |
2.2 会计职能、会计对象和会计本质 |
2.2.1 社会组织运作视角下的会计职能 |
2.2.2 账户演进视角下的会计对象 |
2.2.3 利益相关者财富管视角下的会计本质 |
2.3 传统复式会计范式危机与会计发展的路径选择 |
2.3.1 一维复式会计范式及其局限性 |
2.3.2 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践对一维复式会计范式的冲击 |
2.3.3 一维复式会计范式危机与会计发展的路径选择 |
2.4 借贷复式会计范式的科学性评价 |
2.4.1 借贷复式会计相对于单式会计的科学性 |
2.4.2 借贷记账法相对于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 |
2.5 多维复式会计范式提出与重构会计范式的理论基础 |
2.5.1 多维复式会计范式的提出 |
2.5.2 重构会计范式的理论基础 |
3 多维复式会计基础理论 |
3.1 多维复式会计主体理论 |
3.1.1 会计主体理论在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
3.1.2 矩阵组织中的会计主体 |
3.1.3 系统科学视角下的会计主体理论 |
3.2 多维复式会计假设理论 |
3.2.1 会计假设的含义 |
3.2.2 会计假设与会计目标的逻辑关系及其演化发展 |
3.2.3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冲击 |
3.2.4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多维复式会计假设 |
3.3 多维复式会计目标理论 |
3.3.1 会计目标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
3.3.2 会计演化视角下的会计目标 |
3.3.3 会计目标定位的现实差异与理论弥合 |
3.3.4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会计目标定位 |
3.4 多维复式会计质量评价标准理论 |
3.4.1 会计质量评价标准及其地位和作用 |
3.4.2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权威性文献的评价 |
3.4.3 多维复式会计的质量评价标准 |
3.5 多维复式会计原则理论 |
3.5.1 会计原则的含义 |
3.5.2 会计原则的创设方式 |
3.5.3 多维复式会计的基本原则 |
4 多维复式会计应用理论 |
4.1 多维复式会计要素理论 |
4.1.1 会计要素研究的视角选择与会计要素的含义 |
4.1.2 多维复式会计要素体系的创建 |
4.1.3 会计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
4.2 多维复式会计确认理论 |
4.2.1 企业组织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及其缺陷弥补 |
4.2.2 公共部门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及其面临的难题 |
4.2.3 会计确认困局破解与二重确认会计的创建 |
4.3 多维复式会计计量理论 |
4.3.1 会计计价基础与会计计价模式 |
4.3.2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计价基础)还是会计计价理念 |
4.3.3 二重计价会计的创建 |
4.4 多维复式会计记录理论 |
4.4.1 会计记录形式的演化发展 |
4.4.2 一维复式会计记录的数学表达 |
4.4.3 多维复式会计记录的数学表达 |
4.5 多维复式会计控制理论 |
4.5.1 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 |
4.5.2 会计与会计控制 |
4.5.3 实时控制会计的创建 |
4.6 多维复式会计报告理论 |
4.6.1 会计报告的基本形式 |
4.6.2 通用会计报表及其列报冲突 |
4.6.3 企业通用会计报表重构 |
4.6.4 公共部门通用会计报表重构 |
5 多维复式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思路 |
5.1 多维复式会计的系统模型与数据模型 |
5.1.1 REA 会计模型扩展与多维复式会计模型的创建 |
5.1.2 多维复式会计的数据模型 |
5.1.3 多维复式会计的凭证数据表文件设计 |
5.2 多元主体会计的开发和应用思路 |
5.2.1 多元主体会计的开发思路 |
5.2.3 项目的内涵与项目数据表文件设计 |
5.2.4 多元主体会计的应用思路 |
5.3 二重确认会计的开发和应用思路 |
5.3.1 二重确认会计的开发思路 |
5.3.2 二重确认会计在企业组织中的应用思路 |
5.3.3 二重确认会计在公共部门的应用思路 |
5.4 二重计价会计的开发和应用思路 |
5.4.1 二重计价会计的开发思路 |
5.4.2 二重计价会计的应用思路 |
5.5 实时预算控制会计的开发和应用思路 |
5.5.1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核算与管理的特点 |
5.5.2 实时预算控制会计的开发思路 |
5.5.3 实时预算控制会计的应用思路 |
5.5.4 实时预算控制会计应用举例 |
结束语 |
术语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比较法 |
(一)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错账更正方法的比较 |
(二)用友T3会计软件与EXCEL软件相关功能 |
(三)电算化会计一些知识点之间的比较 |
二、图示法 |
(一)流程图法 |
(二)关系图法 |
三、纠错法 |
四、小结 |
(7)浅谈红字更正法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适当扩大红字更正法更正错账的范围 |
1. 记账凭证填制正确,登账时出现了金额多记的错误,且后面连续发生了多笔经济业务。 |
2. 记账凭证填制正确,在记账时记错账户、方向或者重记。 |
3. 记账凭证是正确的,登记账簿和更正时相继出现了错误。 |
二、对于某些正常的经济业务也可采用红字冲账法 |
1. 对于资产、成本类等“实账户”发生冲账业务的账务处理。 |
2. 对于损益类“虚账户”发生冲账的业务,应用红字更正法更为科学。 |
(8)错账更正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错账更正规定 |
1. 登账时发生错误, 即记账凭证无错, 只是登账时发生笔误。 |
2. 填制记账凭证时发生错误。 |
3. 登账后发现错误, 即登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有错。 |
二、错账更正方法改进建议 |
1. 记账凭证审核并汇总后, 登账前发现记账凭证错误, 如何更正。 |
2. 年度内发现明细科目错, 如何更正。 |
3. 发现的是以前年度错账, 如何更正。 |
(9)关于电算化条件下“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辩论及取舍(论文提纲范文)
一、“反记账、反结账”功能概述 |
1. 要完成“反记账”功能 |
2. 要完成“反结账”功能 |
二、对“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正方辩论观点 |
三、对“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反方辩论观点 |
四、对“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取舍 |
(10)电算化下错账更正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算化下错账的类型 |
二、电算化下错账更正的方法 |
(一) 更正账套参数 |
(二) 更正会计科目 |
(三) 更正期初余额 |
(四) 更正记账凭证 |
1、错误凭证的“无痕迹”修改 |
2、错误凭证的“有痕迹”修改 |
(五) 更正会计报表 |
三、电算化下错账更正应注意的问题 |
四、电算化会计如何更正错账(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探究[J]. 陈英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10)
- [2]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 伊银柱. 中国商论, 2016(25)
- [3]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比较[J]. 张冬梅,肖调生. 商业会计, 2016(12)
- [4]错账查找中透视表技术的应用[J]. 成兰. 科技展望, 2015(23)
- [5]多维复式会计研究[D]. 钞天虎. 中国海洋大学, 2014(11)
- [6]《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探讨[J]. 郭新芳. 财会月刊, 2014(08)
- [7]浅谈红字更正法的运用[J]. 易烨. 财会月刊, 2013(01)
- [8]错账更正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 荣树新. 财会月刊, 2012(10)
- [9]关于电算化条件下“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辩论及取舍[J]. 梁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17)
- [10]电算化下错账更正的方法[J]. 刘向荣.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