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干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韩光荣[1](2022)在《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探讨》文中提出随着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发展林业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病虫害是影响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重视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现实意义以及相关防治方法展开分析。
李力[2](2021)在《林业生态造林技术应用及病虫害防治》文中提出党和国家对林业生态造林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各地政府积极落实好林业生态造林工作,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林业健康发展。主要分析林业生态造林中的3种造林技术应用要点,包括播种造林法、分植造林法、根苗造林法,提出林业生态造林中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以供参考。
郭亚楠[3](2019)在《山东省聊城市林业有害生物及天敌多样性调查》文中研究说明聊城市林地多为人工纯林,林分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差,天敌种类少、数量少,加之近年来高温少雨,林木树势衰弱,林业有害生物基数偏高,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风险增大,为了查清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危害、寄主植物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采用人工踏查法,对聊城市辖区内的片林、苗圃等地进行调查,得到了聊城市比较完整的病虫害杂草名录。调查到林业有害昆虫中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共6目73科290种。天敌昆虫膜翅目、鞘翅目、脉翅目、半翅目、螳螂目、蜻蜓目6目9科18种。根据害虫危害的部位,分出食叶害虫225种,顶芽枝梢害虫75种,蛀干害虫74种,花果种实害虫37种,地下害虫31种,其中食叶害虫与蛀干害虫占害虫种类总数的68%。害虫与天敌比例大约为16:1。对林业有害昆虫的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79月昆虫类群最丰富,也是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害虫活跃的高峰期。调查并鉴定出的病害120种,其中真菌引起的病害101种,细菌引起的病害10种,病毒引起病害3种,植原体引起的病害4种,生理性病害2种;按危害部位分类,分出叶部病害80种,枝干病害48种,根部病害5种,种实病害19种,其中叶部病害和枝干病害种类最多,占种类总数的85%。还调查到倍足纲1种,蛛形纲螨类5种,软体动物1种,有害植物17种。调查发现山东省新纪录1种。我们对危险性害虫美国白蛾及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为指导聊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奠定基础。
葛志伟[4](2019)在《试论林木病虫害的科学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樱桃园镇林业站为例,对林木病虫害的主要特点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对林木病虫害预防措施实行探析,对林木病虫害科学防治对策加以研究。明确林木病虫害的特点、发生原因后,结合林木病虫害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控制,制定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预防措施,从而严格控制林木病虫害发生率,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
王亚雄[5](2018)在《障碍药带精准喷施技术与喷头雾化模型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林木资源丰富,但当前林区病虫害发生面积大,防治率低,目前存在的所有防治方法中以化学防治最为有效。其中针对具有地面与树冠双向迁移习性的食叶害虫,在树干一定位置处进行连续性带状施药为现有化学防治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药液浪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一不足,本研究开发了基于激光探测技术的履带式障碍药带精准喷施车,在树干距地面一定距离处精准施加障碍药带,使施药量节约90%以上,同时开发了基于MFC的多线程软件识别控制系统。以上研究解决了靶标看得准与药液喷得准的问题,达到了精准施药的目的。针对药液施加于树干后的施药效果,即药液雾滴在树干表面有多大沉积率的问题,本研究从根本上建立了面向障碍药带精准喷施的平扇形喷头雾化模型,分别从喷雾粒径与喷雾任意截面轴线速度两方面展开研究,并运用实际及仿真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相关研究成果如下:1.依据二维激光扫描仪回传点云数据的处理流程分别研究了滤波、聚类、拟合算法,其中滤波采用的算法为窗口滤波算法,主要功能为滤除混合像素点,滤除率大于99.5%。对于树干生长密集的情况,采用优化的K-均值聚类方法,其中聚类数运用斜率变化法确定,初始聚类中心采用哈夫曼树法确定,并对哈夫曼树算法和随机抽样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基于哈夫曼树算法的聚类平均正确率为95.5%,随机抽样法则仅有76.4%。拟合算法首先分析了基于最小二乘算法的三种拟合方法,得出最佳算法为KASA算法和MLS算法,最佳角度分辨率为0.333°。由于几何类算法具有耗时少的优点,本研究提出常用几何算法的优化方案,结果显示优化的弧长算法和切线算法可以使半径的测量精度分别提高10.6%和10.7%,距离的测量绝对误差控制在66.0mm和15.9mm以内,切线法的稳定性及测量精度更好。2.构建了以LMS511激光扫描仪为服务器、工控机为客户端(C/S)的靶标定位识别系统,构建了以中泰USB-7660DN数据采集卡为核心控制部件的控制系统,开发了相关靶标识别算法,在此基础上逆推了施药平台速度与航向角,预测了靶标位置插值,构建了基于履带式底盘的施药系统,并开发了基于MFC的多线程软件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了靶标定位识别、施药车速度以及施药时机的控制。3.以经典理论为基础,并通过进一步的推理优化,得到针对林木树干两种常用喷嘴(Lechler、斐卓)的雾化模型。模型从喷雾粒径与喷雾任意截面轴线速度两方面展开。通过实际试验得到,Lechler喷嘴雾滴体积中径随压力变化的理论值相对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6.92μm和3.07%,而斐卓喷嘴为11.41μm和4.43%。试验同时对不同流量、不同喷雾角、不同距离下的喷雾粒径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同压力下,同一个喷嘴不同喷雾距离的粒径变化较小;相同流量,不同喷雾角对粒径的影响也较小;而喷雾角相同时粒径随流量的增大呈递增趋势。通过对喷头任意断面轴线速度模型的仿真试验得到对于Lechler喷嘴,补偿后的理论数据相比仿真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64m/s,平均相对误差为6.42%,斐卓喷嘴的相关数值分别为0.6 7m/s和6.00%。两种模型均具有较高精度。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精准林业植保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技术手段,对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利于我国林区事业的发展。
艾明艳[6](2018)在《林木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林木病虫害发生原因,从生物、物理、化学以及人工养护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防治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已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郝菲菲[7](2016)在《氯氟氰虫酰胺树干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松材线虫病自发生至今仍未能确定其致病机制,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程度和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前期的林间初筛试验结果表明,树干注射氯氟氰虫酰胺对松材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针对氯氟氰虫酰胺防治松材线虫病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了氯氟氰虫酰胺等7种药剂对松材线虫的室内毒杀活性及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分析了氯氟氰虫酰胺树干注药后对马尾松针叶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林间注药后,氯氟氰虫酰胺在树体内的传导分布及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杀线活性较好的药剂氯氟氰虫酰胺。采用浸渍法对七种杀松材线虫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处理24 h之后,LC50数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吡虫啉>甲基异柳磷>灭多威>特丁硫磷>甲维盐>阿维菌素>氯氟氰虫酰胺。其中,氯氟氰虫酰胺的24 h LC50为0.0190 mg/L、阿菌维素的24 h LC50为0.0213 mg/L、甲维盐的24 h LC50为0.0214 mg/L,这三种药剂的室内毒杀活性相近。七种药剂的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与其杀线活性呈正相关,其中,氯氟氰虫酰胺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抑制最大,甲维盐和阿菌维素次之。经氯氟氰虫酰胺、甲维盐、阿维菌素等药剂处理的松材线虫在灰葡萄孢培养基上取食后分离获得的线虫数量为300-900条/皿,其他四种药剂处理后线虫数量大于15000条/皿。2)树干注射氯氟氰虫酰胺对马尾松树体是安全的。测定两种药剂对马尾松针叶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甲维盐和氯氟氰虫酰胺树干注干处理对马尾松针叶的叶绿素a含量影响较大,对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较小,同时对马尾松针叶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均表现为抑制。两种药剂处理后均会引起马尾松针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且所引起的变化趋势相近。两种药剂均可引起马尾松针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增加,而氯氟氰虫酰胺对马尾松针叶的影响较为显着。两种药剂都会导致针叶超氧歧化酶活性急剧升高,并在16 d时趋于正常水平。3)树干注射氯氟氰虫酰胺后,药剂在全株分布,可有效治疗和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马尾松树干注药后不同高度树干中氯氟氰虫酰胺的含量,此方法氯氟氰虫酰胺添加回收率在84.35%-94.5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7.82%-9.37%之间。树干注入点以上2 m、4 m、6 m高度边材氯氟氰虫酰胺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5、4.35、0.31μg/g,顶梢中氯氟氰虫酰胺的含量为0.29μg/g,均显着高于氯氟氰虫酰胺的半致死浓度LC50(0.019μg/g),且边材东边、南边的含量显着高于边材西边和北边。林间实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对松材线虫具有较好的抑制和毒杀作用,试树的存活率与施用氯氟氰虫酰胺的剂量呈正相关关系。
阴文华,余仲东,唐光辉,彭少兵,翟梅枝[8](2014)在《树干注药对核桃果实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和核桃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核桃生产中的主要果实病虫害,探讨树干注药对核桃果实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及田间树干注药药效试验,研究了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吡虫啉、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对核桃炭疽病、核桃举肢蛾的防治作用。【结果】室内抑菌试验表明,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等5种供试杀菌剂对核桃果实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在1.1575.34 mg·L-1,其中戊唑醇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为1.15 mg·L-1,其次为烯唑醇和己唑醇,EC50分别为2.48 mg·L-1和2.53 mg·L-1。田间树干注药时,8.7%戊唑醇注干杀菌剂对核桃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好,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4%吡虫啉注干药剂可有效控制核桃举肢蛾的危害。利用戊唑醇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吡虫啉混配注药可进一步提高对核桃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论】树干注药可有效控制核桃果实病虫害的危害。
唐光辉,冯超,冯俊涛,张兴,曹支敏[9](2013)在《戊唑醇在花椒体内的残留动态研究》文中提出利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戊唑醇树干注药后在花椒树叶片和树干韧皮部组织中的分布残留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具有较好的传导、分布性能。戊唑醇在叶片和树干韧皮部组织中残留量存在一定差异,在叶片组织中的含量高于韧皮部组织。注药后1d戊唑醇在花椒叶中含量为0.268mg/kg,注药后20d在花椒叶中的含量达到最高值1.897mg/kg,之后呈下降趋势。注药后30d时,戊唑醇在树干韧皮部组织中含量达到最大值0.682mg/kg。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残留期较长,注药后60d时,药剂在花椒叶片、树干韧皮部中的含量分别为0.576mg/kg和0.284mg/kg。
牛亚伟[10](2012)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农药的种类、施药方法以及对环境和林产品安全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简述,提出了合理利用农药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一些建议。
二、树干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干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现实意义 |
1.1 经济意义 |
1.2 生态意义 |
2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 |
2.1 林业种植前的有效规划与设计 |
2.2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物理方法 |
(1)诱杀处理技术 |
(2)机械捕杀方法 |
(3)阻隔消灭方法 |
(4)生物防治技术 |
(5)生物农药技术 |
(6)其他新型技术 |
3 结束语 |
(2)林业生态造林技术应用及病虫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生态造林技术应用要点 |
1.1 播种造林法 |
1.2 分植造林法 |
1.3 根苗造林法 |
2 林业生态造林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
3 林业生态造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
3.1 树干涂白法 |
3.2 农药埋施法 |
3.3 树干注药法 |
4 结语 |
(3)山东省聊城市林业有害生物及天敌多样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聊城市概况 |
1.1.1 聊城市地理环境简介 |
1.1.2 聊城市林木资源概况 |
1.1.3 聊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机构概况 |
1.2 聊城市林业主要病虫害历年情况 |
1.3 国内外林木有害生物研究进展 |
1.3.1 国外林业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
1.3.2 国内林业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
1.3.3 新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研究中的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工具和试剂 |
2.2 调查范围 |
2.3 调查对象和内容 |
2.3.1 调查对象 |
2.3.2 调查内容 |
2.4 调查方法 |
2.4.1 踏查 |
2.4.2 标准地及样方设置 |
2.4.3 标本采集 |
2.4.4 采集记录 |
2.4.5 标本鉴定 |
2.5 标本、影像及数据整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聊城市11 县(市、区)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总体情况 |
3.2 聊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
3.2.1 倍足纲 |
3.2.2 蛛型纲 |
3.2.3 腹足纲 |
3.2.4 昆虫纲 |
3.2.5 病害 |
3.2.6 有害植物 |
3.2.7 天敌昆虫 |
3.3 聊城市新发现的山东省新纪录种 |
3.4 聊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特点分析 |
3.5 聊城市林业检疫性和危险性有害生物情况 |
3.5.1 美国白蛾在聊城市发生防治情况 |
3.5.2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聊城市发生防治情况 |
3.6 聊城市林业有害昆虫群落结构 |
4 讨论 |
4.1 聊城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分析 |
4.2 聊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建议 |
4.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试论林木病虫害的科学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林木病虫害的主要特点及发生原因 |
2 林木病虫害预防措施 |
2.1 提高对林木病虫害的认识 |
2.2 认真落实预测预报工作 |
2.3 合理运用森防科学技术 |
2.4 构建病虫害控制机制 |
3 林木病虫害科学防治对策 |
3.1 科学控制方法———农药埋藏法 |
3.2 科学控制方法———树干涂白法 |
3.3 科学控制方法—-树干涂胶法 |
3.4 科学控制方法—-树干注药法 |
3.5 科学控制方法—-物理机械控制法 |
4 结语 |
(5)障碍药带精准喷施技术与喷头雾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精准对靶施药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对靶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基于2D激光探测的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1.2.3. 施药技术研究现状 |
1.3. 喷头雾化模型机理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2. 林木树干靶标定位识别研究 |
2.1. 激光对靶检测系统设计 |
2.2. 点云数据的滤波算法研究 |
2.3. 点云数据的聚类算法研究 |
2.3.1. 基于斜率变化的聚类数确定方法 |
2.3.2. 基于哈夫曼树法的聚类中心确定方法 |
2.4. 点云数据的拟合算法研究 |
2.4.1. 最小二乘类算法 |
2.4.2. 几何类算法及其补偿角确定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靶标定位识别试验系统构建 |
3.1. 滤波算法验证试验 |
3.2. 聚类算法验证试验 |
3.2.1. 聚类试验系统 |
3.2.2. 聚类试验结果分析 |
3.3. 拟合算法验证试验 |
3.3.1. 最小二乘算法拟合试验设计与方法 |
3.3.2. 几何类算法试验设计与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4. 履带式林木障碍药带精准喷施车系统构建 |
4.1. 对靶检测系统硬件方案 |
4.2. 控制系统 |
4.2.1. 控制系统硬件方案 |
4.2.2. 控制识别算法 |
4.2.3. 基于MFC的多线程软件系统构建技术 |
4.3. 施药系统硬件方案 |
4.4. 本章小结 |
5. 喷头雾化理论模型的建立方法 |
5.1. 喷头的选型 |
5.2. 面向对靶施药的平扇形喷头喷雾粒径模型 |
5.2.1. 固定喷头扇形液膜雾化液滴的直径正相关理论 |
5.2.2. 试验方法设计 |
5.3. 面向对靶施药的平扇形喷头喷雾任意断面轴线速度模型 |
5.3.1. 扇形平面紊动射流轴线流速衰减理论 |
5.3.2. 仿真方法设计 |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4.1. 喷雾粒径分析 |
5.4.2. 扇形平面紊动射流轴线流速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的工作总结及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工作展望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副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6)林木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林木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
1.1 自然条件有利于病虫滋生 |
1.2 林木品种单一 |
1.3 林业耕地交接带病虫害种类增多 |
1.4 林木质量低 |
1.5 林木养护工作有待提高 |
2 林木病虫害防治方法 |
2.1 生物防治林木病虫害方法 |
2.2 物理防治林木病虫害方法 |
2.3 化学防治林木病虫害方法 |
2.3.1 用石灰浆涂树干方法 |
2.3.2 树干注药法 |
2.3.3 农药埋藏法 |
2.4 加强人工养护 |
3 结语 |
(7)氯氟氰虫酰胺树干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课题来源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松材线虫病国内研究现状 |
1.1.1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传入、传播及危害情况 |
1.1.2 对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物、传播昆虫的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
1.2 酰胺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
1.2.1 酰胺类杀虫剂的起源与性能 |
1.2.2 酰胺类杀虫剂的研制过程 |
1.2.3 酰胺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
1.2.4 酰胺类杀虫剂在农林业上的应用 |
1.3 树干注药研究进展 |
1.3.1 树干注药技术特点 |
1.3.2 树干注药器械的研究进展 |
1.3.3 注干施药后药剂在树体内的输导过程 |
1.3.4 注干施药在林木病虫害上的应用 |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不同药剂对松材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松材线虫分离培养 |
2.1.2 供试药剂 |
2.1.3 杀线药剂的林间初筛 |
2.1.4 不同药剂的毒力测定 |
2.1.5 不同药剂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药剂的林间初筛分析 |
2.2.2 不同药剂对松材线虫的毒力测定 |
2.2.3 不同药剂处理后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变化 |
2.3 结论与讨论 |
2.3.1 结论 |
2.3.2 讨论 |
第三章 树干注射氯氟氰虫酰胺对马尾松针叶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药剂和仪器 |
3.1.2 试验地概况 |
3.1.3 注药及采样 |
3.1.4 马尾松针叶主要生理指标测定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药剂对针叶叶绿素的影响 |
3.2.2 不同药剂对针叶可溶性糖的影响 |
3.2.3 药剂对苯丙氨酸解氨酶含量的影响 |
3.2.4 不同药剂对丙二醛的影响 |
3.2.5 药剂对超氧歧化酶T-SOD的影响 |
3.3 结论与讨论 |
3.3.1 结论 |
3.3.2 讨论 |
第四章 氯氟氰虫酰胺注干输导及林间防治试验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药剂 |
4.1.2 供试松材线虫 |
4.1.3 供试树木 |
4.1.4 氯氟氰虫酰胺在树体内输导试验 |
4.1.5 氯氟氰虫酰胺预防与治理试验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氯氟氰虫酰胺标准曲线的绘制 |
4.2.2 添加回收率 |
4.2.3 氯氟氰虫酰胺在马尾松树体中的传导分布 |
4.2.4 氯氟氰虫酰胺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试验 |
4.2.5 氯氟氰虫酰胺对松材线虫病的治疗试验 |
4.3 结论与讨论 |
4.3.1 结论 |
4.3.2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树干注药对核桃果实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药剂 |
1.2 供试菌株 |
1.3 供试树种 |
1.4 毒力测定方法 |
1.5 田间药效试验 |
1.5.1 试验地概况 |
1.5.2 施药方法 |
1.5.3 药效调查与统计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五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
2.2 树干注药对核桃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
2.3 树干注药对核桃举肢蛾的防治效果 |
2.4 树干注药对核桃果实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9)戊唑醇在花椒体内的残留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1.1 供试药剂 |
1.1.2 供试植物 |
1.1.3 仪器设备及器械 |
1.2 试验方法 |
1.2.1 施药与试验样品采集 |
1.2.2 戊唑醇残留动态的测定 |
1.2.2. 1 戊唑醇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
1.2.2. 2 HPLC分析条件 |
1.2.2. 3 添加回收率试验 |
1.2.2. 4 样品含量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戊唑醇标准曲线方程的建立 |
2.2 添加回收率试验 |
2.3 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的残留动态 |
3 结论与讨论 |
(10)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用于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农药种类 |
1.1 化学农药 |
1.2 生物农药 |
2 农药的施药技术 |
2.1 喷雾施药技术 |
2.2 烟雾载药防治技术 |
2.3 树干注药技术 |
3 农药对环境安全和林产品安全的影响 |
3.1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与污染 |
3.2 农药残留对林产品安全的影响 |
4 合理利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 |
四、树干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探讨[J]. 韩光荣.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01)
- [2]林业生态造林技术应用及病虫害防治[J]. 李力. 农业灾害研究, 2021(06)
- [3]山东省聊城市林业有害生物及天敌多样性调查[D]. 郭亚楠.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4]试论林木病虫害的科学控制[J]. 葛志伟. 热带农业工程, 2019(02)
- [5]障碍药带精准喷施技术与喷头雾化模型研究[D]. 王亚雄.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6]林木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研究[J]. 艾明艳. 林业勘查设计, 2018(01)
- [7]氯氟氰虫酰胺树干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初步研究[D]. 郝菲菲.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8]树干注药对核桃果实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 阴文华,余仲东,唐光辉,彭少兵,翟梅枝. 果树学报, 2014(03)
- [9]戊唑醇在花椒体内的残留动态研究[J]. 唐光辉,冯超,冯俊涛,张兴,曹支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5)
- [10]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研究进展[J]. 牛亚伟. 陕西林业科技,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