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余姚杨梅标准化生产实践与名牌战略

浅谈余姚杨梅标准化生产实践与名牌战略

一、浅谈余姚杨梅标准化生产与名牌战略的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龙显着[1](2018)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来凤县三胡乡杨梅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党章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明确而又详细的法规。这就要求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准确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推进、有序践行。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产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来凤县三胡乡是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重点贫困乡镇之一,杨梅作为支柱产业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在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导致三胡乡杨梅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种植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充分。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产业发展机遇以及来凤县三胡乡特有资源禀赋,立足于杨梅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重点运用SWOT分析法,从历史、现实的角度综合分析来凤县三胡乡杨梅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及机遇。得出来凤县三胡乡杨梅产业发展优势条件下,初步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现象;但存在着种植区域不合理、品牌意识淡薄、销售不畅、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为了三胡乡杨梅产业能够得到长足可持续发展,使杨梅产业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让三胡乡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北杨梅第一乡”,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完善杨梅产业链的结论。力求形成推动来凤县三胡乡杨梅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借此提高杨梅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向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更快迈进。

王丹凤[2](2017)在《杨梅和枇杷果实冷链物流技术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东魁’杨梅和’洛阳青’、’白沙’枇杷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包装、运输工具、货架温度以及减压包装对杨梅果实损耗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外包装、内包装和自发气调袋控制枇杷果实损耗和品质的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减压包装的杨梅经3d冷链贮运后,在常温(20℃)货架上可在24 h内保持较低的损耗率,为2.00%,而普通包装为5.98%;但在36 h后达到或超过普通包装的损耗率。说明减压包装适于且仅适于预计货架期较短(不超过1天)的情况。2.1℃和10℃这两个货架温度对杨梅果实损耗控制没有显着差异,经3d冷链贮运后的2d货架期内损耗率均保持在4%以下。说明在生产实际中可采用10℃货架,以避免过低货架温度造成的能源浪费。3.比较了普通塑料筐装(1.5 kg)、鸡蛋盒15颗装和平底小盒9颗装对控制果实损耗率的影响,发现经36h冷链贮运后再经2d货架(15℃)的杨梅果实损耗率分别为7.32%、5.78%、11.11%。这表明鸡蛋盒包装值得在杨梅物流中推广应用。4.在杨梅物流上,对比了不同强度泡沫箱和泡沫箱内冰袋数量对包装内温度的影响,发现增强泡沫箱材料的密度可以增强包装保温性,可减少冰袋用量三分之一,在节约物流成本的同时获得较佳的保温效果。5.对比了空运和陆运两种快递方式对杨梅物流损耗和品质的影响,发现在物流期限(2d)相同时,空运明显优于陆运。试验确定杨梅理想的冷链物流方案是:加强型泡沫箱+冰袋6袋+减压包装+空运。从浙江仙居到广州的物流试验所采集的损耗率为5.63%。6.自发气调结合吸湿剂可维持气调袋内适宜的湿度,在有效控制枇杷果实腐烂的基础上保持较低的果实失重率。7.对比了不同外包装对枇杷果实物流损耗的影响,发现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篮因机械强度差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泡沫箱可以较好的保护果实免受挤压,降低损耗率。8.对比枇杷果实不同内包装方式,海绵垫结合纸巾阻隔果柄(包装C)及鸡蛋盒包装(包装E)控制损耗(主要是控制机械伤)效果最好。包装C和E贮运和周转(从浙江黄岩到北京,2d)结束后,’洛阳青’枇杷果实损耗率分别为8.13%、6.43%,’白沙’枇杷果实损耗率分别为13.88%、7.92%。

吕东东[3](2014)在《仙居杨梅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杨梅是我国原产的一种亚热带水果,其果实初夏成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特色水果。杨梅营养价值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同时对高血压、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还有防癌、治癌的功效。浙江省仙居县是杨梅生产大县,扎实推进仙居杨梅农业品牌的建设,对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建设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仙居县已经初步形成了杨梅产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但总体而言,仙居杨梅的产业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足。如何保持仙居杨梅生产的稳定、加快杨梅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且研究其特色发展的可持续性的问题尤为必要。本文通过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分析仙居杨梅这个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首先,分析了仙居杨梅产业发展现状:近些年来,仙居县实施综合质量安全监管的措施,确保仙居杨梅的品质安全,已经收到了重大的成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有明显的推动、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来说仙居杨梅的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和销售经营不够规范;以及鲜果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现已成为制约仙居杨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其次,本文分析了仙居杨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科技推广软环境较差;营销工作、市场体系建设基础不牢;杨梅种植栽培、防害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仙居杨梅标准化生产的重视不够等问题成为制约仙居杨梅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最后,提出了加快仙居杨梅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及可持续性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加快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的建设;加快发展仙居县杨梅品牌农业以及特色农业产业的步伐;努力夯实仙居杨梅品牌的农业基础,健全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培育杨梅领军企业,大力推进杨梅产业化经营;提高品牌农业的增值能力,强化杨梅产业的技术创新;充分实施特色品牌带动战略,努力发掘特色资源;促进政府扶持力度和引导职能,推动仙居杨梅产业发展;不断完善仙居杨梅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措施。期望这些措施能够加快仙居杨梅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王延明[4](2012)在《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一个“绿色”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内外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绿色农产品生产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绿色农业发展较旱,现已具备一定规模,并在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收及促进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吉林省的绿色农产品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由于品牌具有强烈的获利效应、促销效应和产业扩张效应的存在,打造吉林省农产品的绿色品牌,实施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时,要正确认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所处的环境因素,探讨打造吉林省农产品绿色品牌对策,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对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相关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绿色农产品营销从外部性、博弈论、福利经济学等角度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发达地区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经验,详细分析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再进行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SWOT分析,制定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和措施,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实施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理论基础。认为吉林省实施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可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博弈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为提出吉林省实施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基本思路、战略体系和目标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认为绿色农产品营销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改变营销传统观念,重新选择经营模式,实施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并有利于改善生态、社会环境,促进自然、社会和企业的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章,本章首先讨论了绿色农产品营销外部经济性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绿色农产品营销外部性的内涵、特点、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并以此为起点,分析了绿色营销各主要决策主体(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进行营销决策、消费决策时的相互影响;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政府—企业”、“企业—消费者”、“政府—消费者”、“企业—企业”和“消费者—消费者”的博弈,并结合博弈分析指出了其实际意义和应当采取的管理措施;简单阐述了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并应用福利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了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社会福利对政府、企业、消费者三者的各种影响,得出了绿色农产品营销有利于改进社会福利的结论;最后,以农产品市场为对象,讨论了绿色农产品营销中“逆向选择”问题及其产生机理、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第四章,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发达地区绿色农产品营销发展经验。论文对国内外特别是美国、日本和欧盟等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现状与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农产品生产区域化便于产地市场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农产品集散,要规范农产品市场行为,制定法律法规,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要使渠道组织多元化,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需要企业化和市场化的管理。第五章,主要分析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吉林省的绿色农产品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现在处于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产业大发展时期。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当前吉林省有3700多种产品得到“三品一标”认证,“三品”环境监测面积达到4500万亩,产量3520万吨,产值达540亿元,建设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个(次);共创建了12大类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1个。吉林省已基本形成东部复合型绿色农业产业区、中部、综合型绿色农业产业区、西部生态型绿色农业产业区、环城地带休闲型绿色农业产业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吉林省有52个省市县级管理机构,有227人从事绿色农产品监管工作,已经形成一整套“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和比较完善的绿色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为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提供了保证。论文认为,为使绿色农产品实现最高的市场价值,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第六章,对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实施进行了SWOT分析。论文对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吉林省的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大好的历史发展时期。当前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处于有利环境,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技术规范,又出台了产地与口岸联合的新的监管模式,为吉林省农产品进入港澳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同时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激烈市场竞争、非常严厉的进口国市场标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不利环境。但吉林省有发展绿色农产品产业的自身优势,如自然气候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农业科技优势、地理区位优势、交通运输优势等。如果能够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营销战略,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可以充分施展自身优势、增强实力,利用当前有利时机,达到做大做强做精的目的。第七章,为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进行了目标设计和策略选择。吉林省在绿色农产品生产中具有较强的优势,面对着较为有利的营销环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农产品产业要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的营销战略。认为,在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中首先要明确其战略目标,以维护品牌公信力作为持续发展的核心,构建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生产体系。在产品策略中采取优品优质策略、地域品牌策略,定价策略中选择差异化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上构建多渠道并进的网络化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则采取广告宣传和国际性展会宣传并行的模式。通过以上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体系的构建与战略的选择,使吉林省绿色农产品顺利进入全国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绿色农产品产业的整体效益。第八章,主要提出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实施的政策建议。论文提出,为了使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充分施展自身优势,利用当前有利时机,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吉林省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加大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2)解决农产品公路物流成本高的问题;3)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力度;4)加强省际国际间合作;5)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本论文的创新点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1.本论文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对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2.本论文对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分别指出的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得出吉林省可以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营销战略,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的结论。3.论文建立吉林省农产品绿色营销战略目标和战略体系,并设计了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营销策略,为吉林省绿色农产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绿色农产品产业的整体效益,指出了可行方案。

牟茜[5](2012)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区域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区域品牌建设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集群企业为主体、以中介机构为辅助实施的,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创立集体名牌,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在这个战略中,地方政府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既是区域品牌的公共产品属性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所决定的,也是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所需要的。浙江省是我国区域品牌建设的代表地区,其区域品牌的良好发展得益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有效推动。在余杭径山茶区域品牌培育的案例中,地方政府支持并引导了这一传统性历史区域品牌的恢复重振与跨越式发展。在慈溪家电产业区域品牌形成的案例中,地方政府对这一市场自发形成的现代区域品牌顺势培养,大力扶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区域品牌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余杭径山茶和慈溪家电的案例表明,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发掘内在机理,探寻具体路径。首先,地方政府要在各个利益相关者当中,正确把握品牌建设不同阶段的自身定位;其次,地方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战略指引、公共产品供给、资源配置和市场监管等四大领域,并由此衍伸出了战略规划、品牌注册、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市场监管、整合营销等多种作用路径;最后,地方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品牌工作机制、创牌激励机制、全程服务机制、多元培育机制、品牌保护机制等相应的实现机制,以保障政府作用能够顺利发挥。

刘浏[6](2012)在《民族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 ——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文中提出中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有效地改革,我国农产品产量始终着保持着平稳、有序的良好增长态势。但是在农产品供应量极其丰富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优质农产品品牌缺乏、产品竞争力低下等诸多不足之处。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该领域的竞争将会日益激烈。因此,在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以提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夏热潮湿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受地势影响,县内海拔高度差较大,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合该环境的农产品,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近年来涌现出了一系列知名产品:“一致魔竽”、“清江鱼”、“火烧坪”高山蔬菜、“清江椪柑”等,取得了不错了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产品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详尽深入地研究,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品牌、农产品品牌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对农产品品牌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和说明,其中包括品牌的概念与功能、农产品品牌相关理论。在农产品品牌理论部分,对农产品的特殊性和外部性也进行了一定程度地分析与探讨。第三部分为民族地区农产品生产现状比较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的整理,对近年来民族地区农产品产量、产量增加值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了凸显民族地区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不足之处,还将民族地区与发展地区的广东省进行了比较。第四部分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对该县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优秀农产品企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总结了地方政府在培育农产品品牌方面采取的政策及措施,同时在农产品品牌发展对长阳县经济贡献的方面也进行适当地归纳。第五部分针对民族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滞后问题的建议及对策。第六部分为文章的结论部分,同时指了本文的不足之处。

方艺茹[7](2010)在《云霄县枇杷标准化研究与推广》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成为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外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和标准,并成为贸易壁垒的主要工具,提高了农产品准入门槛,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农业标准化问题就是在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和国外绿色壁垒日益盛行的形势下提出的。农产品只有符合相关标准,才能进入市场,进而拥有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权利。一般认为,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关键在于推广农业标准化。推广农业标准化,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也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对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标准化、水果标准化以及枇杷产业的文献综述展开学习和研究,主要包括农业标准化概念、作用、推广、体系、对策以及国内外农产品标准化的对比等。然后在研究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标准化、水果标准化以及枇杷产业的文献基础上,对云霄县枇杷标准化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云霄县枇杷标准化成效、标准化存在问题,提出云霄县枇杷标准化发展思路。此外,还深入企业进行调查,探讨云霄县枇杷标准化的不同模式,总结云霄县枇杷标准化生产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云霄县枇杷标准化推广的对策,以促进云霄县枇杷标准化水平提升。本研究共七部分,相应的内容分述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研究的目标、方法,以及本论文的特色和可能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国内综述,主要是对对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标准化、水果标准化以及枇杷产业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对云霄县枇杷现状的调查。主要是调查云霄县最近几年枇杷的销售情况,以及枇杷的产品结构,并通过询问了解枇杷产业链结构,并总结出目前枇杷加工的主要经营实体。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云霄县枇杷标准化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其中,标准化成效主要通过标准化制定情况、监督检查能力建设情况、基地建设情况、质量认证情况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并通过总结得出枇杷标准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比如生产技术不够规范,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等。第五部分是建立在第四部分分析枇杷标准化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五条枇杷发展思路,包括提升标准化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制定枇杷标准化发展规划;完善枇杷标准化机构;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枇杷标准化建设;开展枇杷流通领域标准化管理。第六部分联系实际,选取云霄县枇杷加工的龙头企业——漳江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企业个案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漳江实业有限公司标准化建设进行研究,借鉴其成功做法,吸取枇杷标准化建设和推广经验,并得到通过深加工和包装,延伸产业链、兴办更多连接果农和企业的合作社或协会、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对外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努力得到更多的认证,尤其是海外认证等七条启示。最后一部分是建立在前面几部分研究综合基础之上,总结出了六条云霄县枇杷标准化推广对策,简单阐述为一个实践经验+一个理论依据+一个内外部关键+三个推广主体+四个推广保障+一个品牌建设的对策。

滕卫兴[8](2010)在《地理标志保护新探 ——兼论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完善》文中研究表明自《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明确将地理标志与着作权、专利和商标等传统知识产权并列作为其保护对象后,地理标志以及与之相关问题就成为国内外知识产权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国内对该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着述并不多见,且相关研究者的视角也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我国对地理标志的研究和立法历史比较短,因此有关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存在着众多争议。本文通过辩明地理标志的概念、性质、特征以及在考察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历史和各国国内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特别是我国地理标志大省——浙江省的地理标志分布及注册现状,对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既存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议和帮助。这对寻求通过地理标志品牌之路来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提升浙江省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附加值,有效保护浙江省地理标志,走实现浙江省经济集约化发展的科学路径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由三部分构成,共分六章。第一部分是对地理标志概念、性质和特征等基本内容的概述,该部分为正文的第一章。第二部分主要从国际公约、各国国内法以及我国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情况进行分析。此外,还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该部分主要包括正文第二、三、四、五章。第三部分是笔者对加强和完善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提出对策和建议,该部分为正文的第六章。第—章是地理标志概述,包括地理标志概念的演进、性质及特征。该章重点探讨了地理标志概念的演进与地理标志的法律属性。关于地理标志的法律性质,笔者认为,从地理标志受到比其他知识产权客体更大限制的角度来说,它是具有较强公权力色彩的私权。第二章介绍了有关地理标志保护的几个国际公约,并分析各国国内法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形式及现状。世界各国都在力求完善本国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制度,我国有关地理标志的研究和立法比较欠缺,学习和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是必要的。第三章简要介绍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现状和实务情况。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现状是采用“商标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三重模式为主,辅之以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体例。第四章介绍了浙江省目前地理标志的注册情况以及分布状况,并分析了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所存在的问题。目前,浙江省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划定缺乏科学性;二是保护意识薄弱;三是忽视产品质量,缺乏品牌意识;四是滥用地理标志的现象严重,存在地理标志被当作普通商标注册现象;五是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第五章通过以个案分析的方式简要介绍了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的有关情况。本章以“绍兴黄酒”案、“龙井茶”案、“金华火腿”案三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也是具有创新内容,能够反映本文特色的章节之一。笔者在对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实地调查、统计数据以及认真研究《浙江省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学者建议稿)的基础上,对加强和完善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提出对策和建议。笔者建议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加强和完善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一是加强地方性规章制度的建设;二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并发挥其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的标准体系;四是实施地理标志品牌化战略;五是加强浙江省对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本文的突出特点及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个法律问题,也是政府公共政策的体现。以往的专着和论文大多从立法的角度对地理标志保护进行研究,但事实上,立法保护仅仅是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的一个方面,基于此,本文对地理标志保护体系进行探讨,提出不仅要加强立法,还要完善公共政策,加强法律实施,将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落到实处。其次,本文不仅注重理论的探讨,而且通过实地调研,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对浙江省出现的有关地理标志保护的个案研究,针对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实务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朱莲芬[9](2009)在《温州名特优果品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水果是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健康食品。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的消费量日益增加,本文在研究果品消费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果品的生产应在量上和质上都要有所突破,对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丰富人们的菜篮子等具有重要意义。1、温州拥有一些名特优果品。由于温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土壤使得温州孕育了一大批具有温州特色的名优果品:一是享有“红盘绿蒂”之称的“梅中之王”的茶山丁岙杨梅,其鲜食品质最佳;二是风味独特,因其耐贮藏性,春夏季在其他柑桔都退出销售舞台时仍能独领风骚的瓯海三垟瓯柑;三是具有止咳润肺等药理作用的有“天下第一名柚”之称马站四季柚等。通过调查与分析,了解温州这些名特优果品发展的主要现状,包括种植面积、产值、产量等指标。2、发展温州名特优果品所具有的优劣势。温州发展名特优果品所具有的优势包括:生产历史悠久,品质突出,管理经验丰富,政府又充分重视这些地方传统名果的发展,因此近年来温州果品发展迅速,产量、产值均有较大的突破,一些果品的品质改良较好较快。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包括: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种植规模偏小;水果采后处理能力和加工能力偏弱;储存技术落后;产业化水平低下,自然灾害频繁等。3、温州名特优果品的发展对策。为扩大温州名特优果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的收入,首先政府部门要进行总体规划,进行农产品优势产业区域布局,推行新的品种和种植管理技术,促进品种结构的调整;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大力发展果品的加工能力和储存能力,实现优质的鲜果供应市场,品相较差的水果进入加工领域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要走果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通过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促进资源的整合,提高生产的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水平实现果品的有序经营;加快观光园和体验型采摘园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采摘游、体验游等活动,刺激游客的消费;探索新的营销模式,促使温州名特优果品销往更远的地区甚至国外。温州的水果业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实现名特优果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待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农户共同努力。

徐国能[10](2007)在《杨梅品种果汁加工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Zucc)是亚热带的特产果树,仅在中国和其他一些亚洲的国家有种植,在中国,浙江省和江苏省是杨梅的两大主要产地。成熟的杨梅以它那鲜艳的色泽和诱人的风味而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因此,杨梅汁可能成为市场上众多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关于杨梅的加工技术和货架期曾见诸报道。但是很少有关于品种加工特性的信息。在本文中,荸荠、东魁、晚稻、炭梅、乌紫、丁岙、早大、迟大、荔枝种、早色、迟色、粉红种、水晶、白杨梅等十四个品种的杨梅采自浙江省不同的市。果汁加工特性的研究是基于出汁率、果核比例、感官评价和化学组成。荸荠、东魁和晚稻分四个成熟度,同时调查了不同地区的荸荠、东魁和炭梅的加工特性。在品种中,荸荠、东魁和乌紫有四个不同成熟度,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大小和不同品质的果汁也进行了评价。主要的结果如下:1.本文测定了杨梅汁的主要营养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杨梅汁中含有丰富的酚酸和矿质元素。感官评价和嗜好性评价及化学分析表明,晚稻杨梅为最适宜用于加工果汁的品种,其次是荸荠杨梅。2.研究不同成熟度杨梅的制汁特性表明,杨梅汁宜采用9成熟的果实加工,本文测定了不同成熟阶段的杨梅的单果重、出汁率和果核比例,以及杨梅汁的pH、可滴定酸、有机酸组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总糖、还原糖、固酸比、糖酸比、糖组分、花色苷、总黄酮、总酚、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矿物质,从结果中可以发现,单果重、出汁率、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和固酸比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含量和可滴定酸的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下降。3.本实验比较了来自不同地区相同品种的果汁的加工特性,从化学分析、感官评价和嗜好性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采自三个不同城市的荸荠种杨梅中,慈溪荸荠质量最好;在仙居东魁和象山东魁之间,为象山东魁品质较佳;杭州炭梅与宁海炭梅相比较,为杭州炭梅品质较佳。4.研究了果实的大小对杨梅汁加工特性的研究,从结果中可以得出,大果形杨梅的出汁率最高,但小果形杨梅汁的的果汁加工特性最好。5.本文讨论了杨梅果实的品质对杨梅果汁的影响,从试验结果可知好杨梅的果汁的品质最好。不同劣变程度的杨梅果汁的花色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通过检测花色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将有助于区分原料的优劣。

二、浅谈余姚杨梅标准化生产与名牌战略的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余姚杨梅标准化生产与名牌战略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来凤县三胡乡杨梅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外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2.国内外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
        3.国内关于杨梅产业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六)创新之处与不足
二、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基本概念
        1.乡村振兴战略
        2.特色产业
        3.农业产业化
    (二)基础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
        2.竞争优势理论
        3.技术创新理论
        4.农业产业化理论
三、来凤县三胡乡杨梅产业发展现状
    (一)来凤县三胡乡杨梅种植历史
    (二)来凤县三胡乡杨梅种植规模
    (三)杨梅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四、来凤县三胡乡杨梅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有适宜杨梅生长的自然环境
        2.有满足杨梅销售的消费市场
        3.有发展杨梅产业的群众基础
        4.有引导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
        5.有助推产业发展的外在动力
        6.有支持杨梅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
    (二)劣势分析
        1.梅农培管意识弱
        2.缺乏科技支撑
        3.现有杨梅品种搭配不合理
        4.产业价值没有充分挖掘
        5.销售市场开发度不够
    (三)机遇分析
        1.大政方针利好杨梅产业发展
        2.恩施州全域旅游的总体布局利好杨梅产业发展
        3.科技兴梅利好杨梅产业发展
    (四)威胁分析
        1.杨梅的出产质量难以保证
        2.杨梅的销售形势依然严峻
五、来凤县三胡乡杨梅产业发展建议和对策
    (一)借鉴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经验
    (二)加强老园改造,提高现有基地产值
        1.改密度
        2.改高度
        3.改品种
        4.加大科技兴梅的力度
    (三)适度发展新园,扩大杨梅基地规模
        1.合理规划种植区域
        2.合理搭配种植品种
        3.合理自育优质种源
    (四)注重塑造品牌,擦亮“凤血杨梅”名片
        1.打造“地标品牌”
        2.策划“地标活动”
        3.种出“地方标准”
        4.卖出“地方标准”
    (五)培育市场主体,提高标准化产销的组织程度
        1.培育种植环节市场主体
        2.培育服务环节市场主体
        3.培育加工环节市场主体
        4.培育销售环节市场主体
    (六)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提高杨梅产业附加值
        1.全面优化农业结构
        2.着力开发新产业新业态
        3.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
    (七)政府政策扶持,加速杨梅产业发展
        1.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2.支持新基地发展
        3.支持老基地改造
        4.支持“三园”建设
        5.支持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6.支持标准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杨梅和枇杷果实冷链物流技术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冷链物流在水果中的应用
        1.1.1 冷链物流的构成
        1.1.2 冷链物流实例
    1.2 常用水果包装方法
        1.2.1 外包装材料
        1.2.2 内包装材料
    1.3 杨梅采后保鲜技术
        1.3.1 低温保鲜技术
        1.3.2 涂膜保鲜技术
        1.3.3 气调保鲜技术
        1.3.4 熏蒸保鲜技术
        1.3.5 1-MCP及与环糊精联合保鲜技术
        1.3.6 热预处理保鲜技术
        1.3.7 其它保鲜技术
    1.4 枇杷采后保鲜技术
        1.4.1 低温保鲜技术
        1.4.2 1-MCP保鲜技术
        1.4.3 涂膜保鲜技术
        1.4.4 其它保鲜技术
    1.5 浙江省杨梅和枇杷产业现状
        1.5.1 杨梅产业现状
        1.5.2 枇杷产业现状
    1.6 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杨梅冷链物流中不同包装对果实保鲜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室模拟杨梅冷链运输及货架实验
        2.2.1.1 杨梅普通包装和减压包装比较
        2.2.1.2 货架温度对杨梅减压包装保鲜效果的影响
        2.2.2 杨梅果实快递物流包装的保鲜效果
        2.2.3 冷链物流中不同内包装的保鲜效果
        2.2.4 品质检测和统计分析方法
        2.2.4.1 腐烂率测定
        2.2.4.2 白斑测定
        2.2.4.3 温度测定
        2.2.4.4 硬度测定
        2.2.4.5 TSS含量测定
        2.2.4.6 感官评价
        2.2.4.7 统计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实验室模拟杨梅冷链运输及货架实验
        2.3.1.1 普通包装和减压包装比较
        2.3.1.2 货架温度对杨梅减压包装保鲜效果的影响
        2.3.1.3 包装对果实白斑指数、硬度和TSS的影响
        2.3.2 杨梅果实快递物流包装的保鲜效果
        2.3.2.1 航空运输和陆路运输比较
        2.3.2.2 快递物流包装温度控制效果
        2.3.2.3 果实腐烂率结果
        2.3.2.4 感官评价结果
        2.3.3 冷链物流中不同内包装对保鲜的影响
第三章 枇杷冷链物流中不同包装对果实保鲜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枇杷失水与腐烂控制实验
        3.2.2 不同包装在枇杷果实冷链物流中的效果
        3.2.3 品质检测和统计分析方法
        3.2.3.1 腐烂率测定
        3.2.3.2 失重率测定
        3.2.3.3 温湿度测定
        3.2.3.4 硬度测定
        3.2.3.5 TSS含量测定
        3.2.3.6 统计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枇杷失水和腐烂控制
        3.3.1.1 果实腐烂率
        3.3.1.2 果实RH和失重率
        3.3.2 不同包装在枇杷果实冷链物流中的效果
        3.3.2.1 腐烂率变化
        3.3.2.2 包装方式与温湿度的关系
        3.3.2.3 果实硬度和TSS含量
第四章 小结和展望
    4.1 小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3)仙居杨梅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仙居杨梅产业发展现状与典型做法
    2.1 仙居杨梅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1 仙居杨梅生产环境独特
        2.1.2 生产基地较多,种植面积与产量快速提升
        2.1.3 仙居杨梅质量与品质不断提升
        2.1.4 杨梅产业化经营水平显着提高
        2.1.5 仙居杨梅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凸显
        2.1.6 仙居杨梅副产品迅速发展
        2.1.7 质量安全水准不断提升
    2.2 仙居发展杨梅产业的典型做法
        2.2.1 通过建设规模化的生产基地提高杨梅产量
        2.2.2 质量安全认证与标准化生产的实行
        2.2.3 扩大仙居杨梅生产效应,发展旅游及加工业
        2.2.4 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实施品牌化战略
        2.2.5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2.2.6 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与农技推广工作
第三章 仙居杨梅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推广发展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3.2 营销工作以及市场体系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3 杨梅种植栽培及防害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3.1 杨梅栽培管理失当,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3.3.2 周边空气污染以及土壤耕作管理的恶性循环
        3.3.3 自然灾害防范意识不足
        3.3.4 病虫害以及高温的影响非常严重
    3.4 产品销售经营规范性差
    3.5 杨梅质量安全监管知识与网络信息需要普及
    3.6 全社会对仙居杨梅高质量标准化生产的认识和重视不够
        3.6.1 少数生产销售者对杨梅安全性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
        3.6.2 杨梅质量安全的监管体制还不够健全
        3.6.3 杨梅产品的安全性标准检测手段有待健全
        3.6.4 杨梅安全性标准化建设的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四章 加快仙居杨梅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4.1 加快仙居杨梅转型升级的建设路径
        4.1.1 加强多方协作,打造仙居杨梅的区域品牌型发展路径
        4.1.2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高效精品型农业的发展
        4.1.3 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型杨梅经济的道路
        4.1.4 完善政府职能,遵循功能拓展型发展路径
    4.2 加快仙居杨梅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4.2.1 促进政府扶持力度和引导职能
        4.2.2 强化产销市场及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4.2.3 推进杨梅专业合作社组织化建设
        4.2.4 建立完善仙居杨梅标准化生产体系
        4.2.5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标准化建设扶持力度
        4.2.6 实施杨梅标准化质量建设工程,提升仙居杨梅品牌信誉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4)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概念的界定
        1.3.1 绿色农产品
        1.3.2 绿色农产品营销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
        1.5.2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1.5.3 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2.1.2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产品营销
    2.2 竞争优势理论
        2.2.1 竞争优势理论内涵
        2.2.2 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支
    2.3 产业集群理论
        2.3.1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
        2.3.2 产业集群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经济学分析
    3.1 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外部性分析
        3.1.1 外部性理论概述
        3.1.2 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外部性分析
    3.2 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博弈分析
        3.2.1 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博弈主体
        3.2.2 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博弈假设
        3.2.3 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博弈分析
    3.3 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3.3.1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
        3.3.2 绿色农产品营销福利分析
    3.4 绿色农产品营销中“逆向选择”问题分析
        3.4.1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3.4.2 绿色农产品营销中的“逆向选择”与制假售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比较及其借鉴
    4.1 国内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比较及其借鉴
        4.1.1 国内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研究与发展现状
        4.1.2 我国推行绿色农产品营销的障碍与问题
    4.2 国外绿色农产品营销特点及借鉴
        4.2.1 国外绿色农产品营销特点
        4.2.2 可借鉴的经验
第五章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分析
    5.1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历程
        5.1.1 起步阶段
        5.1.2 快速发展阶段
        5.1.3 产业大发展阶段
    5.2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分析
        5.2.1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认证现状
        5.2.2 绿色农产品企业认证情况
        5.2.3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情况
        5.2.4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状
    5.3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5.3.1 绿色农产品管理机构与队伍建设情况
        5.3.2 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情况
        5.3.3 绿色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
        5.3.4 绿色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情况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SWOT分析
    6.1 SWOT分析方法概述
    6.2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机会分析
        6.2.1 自然气候条件优势
        6.2.2 农业资源优势
        6.2.3 雄厚的农业科技创新实力
        6.2.4 优越的地理区位
        6.2.5 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6.3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劣势分析
        6.3.1 绿色农产品市场份额较少
        6.3.2 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有待于完善
    6.4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机会分析
        6.4.1 行业发展环境有利
        6.4.2 吉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6.4.3 产地与口岸联合监管模式的出台
        6.4.4 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6.5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威胁分析
        6.5.1 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6.5.2 出口市场标准严厉
        6.5.3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制定和选择
    7.1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目标
    7.2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体系设计
        7.2.1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设计
        7.2.2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市场体系设讨
        7.2.3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生产体系设计
    7.3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策略选择
        7.3.1 产品策略选择
        7.3.2 定价策略选择
        7.3.3 渠道策略选择
        7.3.4 促销策略选择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吉林省的绿色农产品发展产业大发展时期
        8.1.2 吉林省的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大好的历史发展时期
        8.1.3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中将维护品牌公信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大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8.2.2 建立绿色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
        8.2.3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力度
        8.2.4 加强省际国际间合作
        8.2.5 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思路和研究方法
2 区域品牌相关研究综述
    2.1 区域品牌的内涵
    2.2 区域品牌的相关概念
        2.2.1 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2.2.2 区域品牌与原产地品牌
        2.2.3 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
    2.3 区域品牌的形成与管理
        2.3.1 区域品牌的形成机理
        2.3.2 区域品牌的建设管理
3 地方政府开展区域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3.1 区域品牌的公共性
        3.1.1 作为公共产品的区域品牌
        3.1.2 区域品牌的公共性与“市场失灵”
    3.2 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3.2.1 政府的角色定位
        3.2.2 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3.2.3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表现
    3.3 区域品牌的发展环境和利益相关者分析
        3.3.1 区域品牌的发展环境分析
        3.3.2 区域品牌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4 浙江省余杭径山茶和慈溪家电的案例
    4.1 浙江省区域品牌创建的历程与现状
        4.1.1 浙江区域品牌创建的历程与主要工作
        4.1.2 浙江区域品牌的发展情况
    4.2 传统区域品牌——余杭径山茶区域品牌培育的案例
        4.2.1 径山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4.2.2 径山茶区域品牌的形成机理分析
        4.2.3 地方政府在径山茶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4.3 现代区域品牌——慈溪家电产业区域品牌形成的案例
        4.3.1 慈溪家电产业发展与区域品牌形成过程
        4.3.2 慈溪家电区域品牌的形成基础与制约因素
        4.3.3 地方政府在慈溪家电区域品牌发展中的作用
5 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机制
    5.1 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5.2 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地方政府作用领域和路径
        5.2.1 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地方政府作用领域
        5.2.2 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地方政府作用路径
    5.3 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实现机制
        5.3.1 倡导部门联动,建立综合协调工作机制
        5.3.2 规范品牌认定工作,落实创牌激励机制
        5.3.3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全程服务机制
        5.3.4 发挥利益群体作用,完善多元培育机制
        5.3.5 加大监管维权力度,健全品牌保护机制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6)民族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 ——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产品品牌相关理论
    一、 品牌的概念及功能
        (一) 品牌的概念
        (二) 品牌的功能
        (三) 知名品牌
    二、 农产品品牌
        (一) 农产品的定义
        (二) 农产品品牌的形成
        (三) 农产品品牌的功能
        (四) 农产品品牌的特殊性分析
第三章 民族地区农产品生产现状及比较
    一、 民族地区农产品生产总量分析
        (一) 民族地区农产品产量分析
        (二) 民族地区产量增加值分析
        (三) 民族与发达地区农产品产量对比分析
    二、 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长阳县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
    一、 长阳县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
    二、 长阳县知名农产品品牌企业
        (一) 长阳县知名农产品品牌企业简介
        (二) 知名品牌企业形成的经验分析
    三、 长阳县培养农产品品牌采取的政策及措施
        (一) 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二) 建立经济开发区,采取一区多园的产业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大品牌
        (三) 注重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投入
        (四) 确定品牌战略目标,多渠道对品牌进行营销和宣传
    四、 农产品品牌发展对长阳县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 农产品品牌发展对长阳县 GDP 的贡献
        (二) 农产品品牌发展对长阳县“三农”的贡献
        (三) 农产品品牌发展对长阳县产业化发展的贡献
        (四) 农产品品牌发展对长阳县相关产业的带动
第五章 民族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 制订品牌远景战略 完善品牌管理
    二、 构建品牌文化 丰富品牌内涵
    三、 加强品牌管理 规划建设品牌系统
    四、 科学品牌定位 打造品牌形象
    五、 精心维护保证产品质量 打造名牌产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云霄县枇杷标准化研究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标、方法、步骤和可行性论证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步骤
        1.3.4 可行性论证
    1.4 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的特色和可能创新之处
2 国内研究综述
    2.1 农业标准化研究
        2.1.1 农业标准化概念研究
        2.1.2 农业标准化作用研究
        2.1.3 农业标准化推广研究
        2.1.4 农业标准化体系研究
        2.1.5 农业标准化对策研究
    2.2 农产品标准化研究
    2.3 水果标准化研究
    2.4 枇杷产业研究
3 云霄县枇杷现状调查
    3.1 福建省云霄县简介
    3.2 云霄县枇杷种植面积与销售额
    3.3 云霄县枇杷主要出口国家和出口额
    3.4 云霄县枇杷产品结构及枇杷产业链
    3.5 云霄县枇杷经营实体
4 云霄县枇杷标准化成效与问题分析
    4.1 云霄县枇杷标准化成效
        4.1.1 枇杷标准化制定情况
        4.1.2 监督检查能力建设情况
        4.1.3 枇杷标准化基地建设情况
        4.1.4 产品质量认证情况
    4.2 枇杷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
        4.2.1 生产技术不够规范,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标准化意识薄弱
        4.2.2 缺乏整体发展战略规划
        4.2.3 管理标准化的机构较少
        4.2.4 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高
        4.2.5 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
5 云霄县枇杷发展思路
    5.1 提升标准化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5.1.1 加强宣传、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果农标准化意识
        5.1.2 转变果农旧有观念,提高政府责任感和紧迫感
        5.1.3 加强枇杷标准化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5.2 制定枇杷标准化发展规划
        5.2.1 品种规划
        5.2.2 区域规划
        5.2.3 整体战略规划
    5.3 完善枇杷标准化机构
        5.3.1 在已有枇杷协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并完善枇杷协会
        5.3.2 加强与各大枇杷产区的协会合作,与台湾合作社合作
    5.4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枇杷标准化建设
    5.5 开展枇杷流通领域标准化管理
6 案例研究
    6.1 漳江实业有限公司标准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6.1.1 公司基本情况
        6.1.2 公司主要做法与经验
        6.1.2.1 采用无公害的生态栽培模式,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6.1.2.2 强化标准化意识,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壮大龙头企业
        6.1.2.3 开展标准化服务,实现企业与果农的双赢
        6.1.2.4 依托枇杷协会,形成产、销、研、加工标准一体化
        6.1.2.5 龙头企业+协会+果农的经营模式
        6.1.3 启示
        6.1.3.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
        6.1.3.2 通过深加工和包装,延伸产业链
        6.1.3.3 加大资金投入
        6.1.3.4 兴办更多连接果农和企业的合作社或协会
        6.1.3.5 尊重果农的意愿,让果农得到更多的切身利益
        6.1.3.6 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对外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6.1.3.7 努力得到更多的认证,尤其是海外认证
7 云霄县枇杷标准化推广对策
    7.1 加强枇杷标准化实地考查研究,为枇杷标准化推广提供实践经验
    7.2 进一步联合高校做产学研研究,为枇杷标准化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7.3 加强枇杷推广队伍建设,推进枇杷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7.4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导、行业协会为主导的标准化推广模式
        7.4.1 政府主导型的枇杷标准推广模式
        7.4.2 企业主导型,政府参与的枇杷标准推广模式
        7.4.3 行业协会主导型,政府参与的枇杷标准推广模式
        7.4.4 政府主导型,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的枇杷标准推广模式
        7.4.5 小结
    7.5 建立枇杷产业标准化的长效机制,是枇杷标准化及推广的保障
        7.5.1 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枇杷标准化专项资金
        7.5.2 积极推进认证体系,争取获得更多国际认证
        7.5.3 健全枇杷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促进枇杷标准化实施
        7.5.4 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使枇杷产品标准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7.6 积极进行品牌建设是枇杷标准化推广长久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地理标志保护新探 ——兼论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地理标志概述
    第一节 地理标志概念的演变
        一、"货源标记"的概念及其内涵
        二、"原产地名称"的概念及其内涵
        三、"地理标志"的概念及其内涵
    第二节 地理标志的法律性质
        一、关于公权与私权的划分
        二、地理标志的私权属性
    第三节 地理标志的特征
        一、具有历史性和知名度
        二、权利的共享性
        三、地理标志的地域性
        四、权利的无期限性
        五、权利的不可转让性
第二章 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
    第一节 国际条约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二、《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
        三、《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
        四、《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第二节 国外内国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及简要评析
        一、商标法保护模式
        二、专门法保护模式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
        四、商业标志法保护模式
第三章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现状
    第一节 商标法模式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一、立法方面
        二、实践方面
    第二节 专门法模式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一、立法方面
        二、实践方面
    第三节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一、立法方面
        二、实践方面
    第四节 其他法律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第四章 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的概况
    第二节 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标志保护机制之间的冲突及其成因
        二、浙江省地理标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个案分析
    第一节 "绍兴黄酒"地理标志保护分析
        一、案情简介
        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所起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 "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分析
        一、案情简介
        二、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与管理
    第三节 "金华火腿"地理标志保护分析
        一、案情简介
        二、商标权和地理标志保护的纠纷
第六章 加强和完善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建议
    第一节 加强地方性规章制度的建设
        一、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的范围
        二、关于政府职责和保护机构
        三、关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审查
        四、关于事后监督的问题
    第二节 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并发挥其作用
        一、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二、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地理标志保护中的作用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的标准体系
        一、科学界定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域范围
        二、加强原材料来源和生产技术工艺的监控
        三、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监控
        四、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严格监控
    第四节 实施地理标志品牌化战略
        一、品牌战略概述
        二、浙江省实施地理标志品牌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三、浙江省地理标志品牌化战略的具体措施
    第五节 加强对浙江省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
        一、充分利用与地理标志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及国际组织,积极寻求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
        二、促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际化
        三、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上侵犯我省地理标志的行为,维护我省的地理标志权益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温州名特优果品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水果生产现状
        1.1.1 国外水果生产现状
        1.1.2 我国的水果生产现状
    1.2 果品消费的趋势分析
    1.3 课题的研究的意义
        1.3.1 经济效益
        1.3.2 生态效益
        1.3.3 社会效益
第二章 温州主要名特优果品种植分析
    2.1 温州主要名特优果品
        2.1.1 茶山丁岙杨梅
        2.1.2 海三垟瓯柑
        2.1.3 苍南马站四季柚
        2.1.4 其它名特优果品
    2.2 温州水果种植情况分析
        2.2.1 种植规模分析
        2.2.2 品种结构分析
        2.2.3 种植区域分析
第三章 温州名特优果品生产的优势及发展障碍
    3.1 优势分析
        3.1.1 栽培历史悠久,管理经验丰富
        3.1.2 政府重视果业生产,科研和技术支持力度大
        3.1.3 市场优势
        3.1.4 品种丰富、品质上乘
        3.1.5 价格优势
    3.2 制约因素分析
        3.2.1 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力价格高
        3.2.2 生产规模小
        3.2.3 区域外消费者认知度不高,需求不足
        3.2.4 加工工艺落后,贮存技术不高
        3.2.5 品牌管理不足,优质优价难以体现
        3.2.6 上市时间过于集中
        3.2.7 产业化程度低
        3.2.8 自然灾害频繁,对果品生产影响重大
第四章 发展名特优果品的对策分析
    4.1 加强技术投入,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
        4.1.1 依托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加强名特优品种保纯、改良和推广
        4.1.2 引进适宜的品种,培养新的优势产品
        4.1.3 增加技术投入,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增加农民收入
    4.2 与时俱进,拓展营销方式
        4.2.1 发挥产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促进果品的销售
        4.2.2 加快观光园的建设,开展采摘游等体验活动
        4.2.3 改进储存技术,促进果品外销增进效益
        4.2.4 完善和健全营销网络,为果农服务
        4.2.5 探索新的果品销售模式
    4.3 政府要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3.1 合理规划布局
        4.3.2 政府牵头,举办各种营销活动,宣传本地区名特优果品
        4.3.3 增加资金投入
    4.4 增强生产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意识
    4.5 走农产品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4.5.1 开展优质名牌工程建设活动
        4.5.2 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品种结构的调整得具有前瞻性
        5.1.2 果品生产、贮藏和加工的科技创新不易
        5.1.3 人才素质的提高任重道远
        5.1.4 培养市场意识尤为重要
        5.1.5 信用的培养任务艰巨
        5.1.6 产品的标准化尤其是杨梅的标准化建设难度很大
    5.2 结论
        5.2.1 对高品质的水果要精心管理,促进效益的提高
        5.2.2 政府要对水果产业发展进行指导
        5.2.3 改进储存技术
        5.2.4 改进加工工艺,开发果品制品才是发展果业的长久之计
        5.2.5 走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
    5.3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10)杨梅品种果汁加工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杨梅品种资源和综合利用
        1.1.1 杨梅的栽培简史和分布
        1.1.2 杨梅的基本化学成分
        1.1.3 杨梅的种类及主要品种
        1.1.4 杨梅的保健价值
        1.1.5 杨梅的加工利用
    1.2 杨梅果汁的研究进展
        1.2.1 杨梅果汁的研发
        1.2.2 杨梅果汁的澄清
        1.2.3 杨梅汁的保鲜
        1.2.4 影响杨梅果汁稳定的因素
        1.2.5 杨梅果汁的功能性研究
        1.2.6 存在的问题和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不同品种杨梅的果汁加工特性
    2.1 试样与处理
    2.2 实验设备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单果重
        2.3.2 出汁率
        2.3.3 果核比例
        2.3.4 pH值
        2.3.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3.6 比重的测定
        2.3.7 可滴定酸的测定
        2.3.8 杨梅汁感官评价和嗜好性评价
        2.3.9 甲醛值的测定
        2.3.10 蛋白质的测定
        2.3.11 还原糖
        2.3.12 总糖的测定
        2.3.13 糖组分的测定
        2.3.14 有机酸的测定
        2.3.15 总花色苷的测定
        2.3.16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3.17 总酚含量的测定
        2.3.18 氨基酸的测定
        2.3.19 矿质元素的测定
    2.4.不同品种杨梅的果汁加工适应性研究
        2.4.1.不同品种杨梅的制汁特性
        2.4.2 不同品种杨梅汁的化学成分
        2.4.3 不同品种杨梅果汁感官特性和嗜好性研究
        2.4.4 不同品种杨梅果汁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2.4.5 不同品种杨梅汁中的矿质元素
        2.4.6 不同品种杨梅果汁花色苷、总黄酮和总酚的比较
        2.4.7 不同品种杨梅果汁中甲醛值的比较
    2.5 不同品种杨梅加工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5.1 PH和可滴定酸的相关性的分析
        2.5.2.杨梅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2.5.3 杨梅果汁的糖酸指标和嗜好性的相关分析
        2.5.4 杨梅果汁的营养成分与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5.5 杨梅果汁中的花色苷含量与色泽的相关性分析
    2.6 结论
第三章 不同成熟度杨梅的果汁加工适应性研究
    3.1.材料与处理
    3.2 实验仪器
    3.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4 结果及讨论
        3.4.1 杨梅的单果重、出汁率、果核比例随成熟度的变化
        3.4.2 杨梅果汁的PH和酸随成熟度的变化
        3.4.3 杨梅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和糖随成熟度的变化
        3.4.4 固酸比和糖酸比随成熟度的变化
        3.4.5 杨梅果汁的花色苷、总酚、总黄酮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3.4.6 杨梅果汁的氨基酸随成熟度的变化
        3.4.7 杨梅果汁的矿质元素随成熟度的变化
    3.5 结论
第四章 不同地区相同品种杨梅的果汁加工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处理
    4.2 实验仪器
    4.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4 结果及讨论
        4.4.1 不同地区相同品种杨梅的单果重、出汁率、果核比例
        4.4.2 不同地区相同品种杨梅果汁的化学成分
        4.4.3 不同地区相同品种杨梅汁中的花色苷、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比较
        4.4.4 不同地区相同品种杨梅汁中的氨基酸组分含量
        4.4.5 不同地区相同品种杨梅汁中的矿质元素
        4.4.6 不同地区相同品种杨梅汁感官指标特性和嗜好性比较
    4.5 小结
第五章 同一品种杨梅果实大小对果汁加工特性的影响
    5.1 材料和处理
    5.2 实验仪器
    5.3 测定项目及方法
    5.4 结果及讨论
        5.4.1 不同大小仙居荸荠杨梅的制汁特性的比较
        5.4.2 不同大小仙居荸荠杨梅汁的化学成分
        5.4.3 不同大小仙居荸荠杨梅汁的花色苷、总黄酮和总酚的比较
        5.4.4 不同大小仙居荸荠杨梅汁中的矿质元素的比较
    5.5 结论
第六章 不同品质杨梅果实对杨梅果汁加工特性的影响
    6.1 材料和处理
    6.2 实验仪器
    6.3 测定项目及方法
    6.4 结果及讨论
        6.4.1 不同品质杨梅汁的化学成分
        6.4.2 对杨梅果汁的花色苷、总黄酮、总酚含量的影响
        6.4.3 对杨梅果汁的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6.4.4 对杨梅果汁的矿质元素的影响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余姚杨梅标准化生产与名牌战略的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来凤县三胡乡杨梅产业发展研究[D]. 龙显着.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 [2]杨梅和枇杷果实冷链物流技术改进研究[D]. 王丹凤. 浙江大学, 2017(01)
  • [3]仙居杨梅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D]. 吕东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04)
  • [4]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研究[D]. 王延明. 吉林农业大学, 2012(04)
  • [5]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 牟茜. 浙江大学, 2012(10)
  • [6]民族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 ——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D]. 刘浏. 中南民族大学, 2012(03)
  • [7]云霄县枇杷标准化研究与推广[D]. 方艺茹.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2)
  • [8]地理标志保护新探 ——兼论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完善[D]. 滕卫兴. 浙江工商大学, 2010(11)
  • [9]温州名特优果品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D]. 朱莲芬.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10]杨梅品种果汁加工特性研究[D]. 徐国能. 浙江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浅谈余姚杨梅标准化生产实践与名牌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