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陈宇薇[1](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聂丽宇[2](2021)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文中认为
陈昕[3](2020)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的理论依据,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要注重遵循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生活教育”的学习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对物理学习美的感受、教师美育意识薄弱、教师美育知识缺乏、忽略设置美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缺乏美育教育、美育没有同德育相融合、学校对美育不够重视等八个方面。针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研究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目标、原则以及如何有效渗透美育的途径和策略,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四大策略,它们分别是:注重美育的教学理念、营造美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优化渗透美育、增强教师美育能力以及增强美的心理体验。本文的突出工作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构建美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学会吸收美的经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以及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的有趣的物理实验,如:“魔法塑料袋之杯内提水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之柔弱女孩单挑两位壮士等”;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高中物理教具,如:“电磁阻尼之时光隧道”、“神奇的带电粒子运动轨迹”、“摩擦力的方向判定装置”等。接着,我们设计了三个注重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它们分别是:“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案例、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设计案例。最后,采用了“等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教育实验,教育实践的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审美意识和能力,而且对培养高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刘宝欣[4](2020)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调查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较弱、德育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德育教育缺乏量化标准、德育教育渗透评价方式不佳、德育教育渗透内容乏味、德育教育渗透形式单一等六个方面。我们也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得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四大对策,它们分别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师的德育渗透基本素养;建立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接着,按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了九个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教育微案例,每个微案例的教学时长为3-5分钟,可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它们分别是:“声的利用”德育微案例、“角色模拟”课外活动的德育微案例、“运动的描述”德育微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德育微案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德育微案例、“运动的快慢”德育微案例、“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德育微案例、“光的直线传播”德育微案例、“密度与社会生活”德育微案例,在这些德育微案例中,我们注重构建德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爱护环境、自立自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勇敢正直、关爱他人、团结合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社会责任感等美好品质。最后,我们采用了“等组前测一一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了教育实验,实践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宁曦莹[5](2020)在《“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物理在人们的心中普遍以“物理难学”“物理很枯燥”“物理就是纯理科”等类似的刻板印象出现。物理中的人文素养很少被人们发现,更少被人们加以重视。其实,在物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之美学素养,存在多种多样的“物理美”。为实现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物理的思维能力,以舒缓人们对于物理的“社会焦虑症”,让高中物理教学美味盎然,由传统走向现代化,文章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第一章介绍“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现状等。在第二章中深入挖掘物理学与美学的内涵,探索其相互关系,发现物理学中的美学特点,探讨蕴含在物理学之中的规律之美、思维之美、情境之美、实验之美。第三章着重通过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探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美”的交流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同一性原则、渗透性原则。通过对一线物理教师的访谈研究其实施途径。通过物理语言的表达、教学载体的设计、物理实验的演示、物理学史的讲述、物理习题的设计,在高中物理课堂内对学生进行美育。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等在物理课堂外对学生进行美育。第四章例举出“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并对学生进行相关访谈对实施现状进行反馈。第五章为研究成果、反思与展望。通过“物理美”在实际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表明,“物理美”可以实现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物理的思维能力。让发掘“物理美”、了解“物理美”、运用“物理美”作为陶冶学生欣赏美、向往美、追求美之情操的切入点,从而令学生主动走进物理学科、爱上物理世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环节较少,这一现状还需物理工作者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对“物理美”有着向往和追求,需要物理教师适当的引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审美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物理中的美,提倡审美式的教学。当学生的审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当学生处于发现和创造的审美氛围之中的时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会从内心接受物理之美、欣赏物理之美、追求物理之美。本研究仅是从一些方面对“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限的探讨,但物理美学素养的培养还任重而道远。
蒋美学[6](2020)在《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凸显数形结合方法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一门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磁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电磁学内容的抽象以及该部分内容涉及对多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生感觉难学和难运用的重要原因。学生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加以应用,如何让学生掌握抽象复杂的电磁学知识是高中物理教师的重要目标之一。若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那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时的难度定可大大降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电磁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为解决高中电磁学的抽象这一难题,本研究提出了将数形结合应用于电磁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数形结合方法指“数”和“形”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抽象的数量关系能够转换为直观的几何图像,几何图像也可以转换为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不同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结合数形结合方法,设计实施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数形结合方法”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简单化。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的概念;第三部分对数形结合方法在选修3-1和3-2教材和高考试题的应用特点做了分析;第四部分介绍了问卷调查的目的、过程和结论分析;第五部分重点介绍了数形结合方法在电磁学教学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感悟和体会;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归纳了将数形结合方法应用于电磁学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从本文实践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数形结合方法应用于电磁学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本研究能为电磁学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供可供参考性的教学建议。
齐明娟[7](2021)在《美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的命题,并依此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经受着素质教育的考验。如果教师能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将物理学中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能改变学生认为物理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本文查阅及剖析了国内外物理教学中美育渗透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了解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当前美育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实施的情况及深度。介绍了物理美育的理论基础以及物理学中所蕴含的美。通过对笔者在实习学校期间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性别、不同成绩的学生对物理中的美的认识是否有差异。通过差异性分析,得出了不同成绩的学生对高中物理美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性,如果教师在授课中穿插美育教学有益于成绩的提高。通过对十年以上教龄的优秀物理教师进行访谈,总结了他们对美育教学的认识程度,了解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是否会渗透美育教育以及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对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具有积极地作用。总结了实施物理美育教学的途径和策略,通过《磁场与磁现象》这节课的美育教学设计,挑选出实验班与参照班,经过对比发现美育教学的班级更具有激情和活力,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也更易引起学生思考。
贺文煦[8](2020)在《渗透工程思维培养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世界贸易格局变更背景下,各国对未来工程技术人才提出新要求,工程教育受到普遍重视。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新工科”等指导方针,成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确定了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随后引发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工程教育的探讨,由于基础教育阶段不宜增负,目前主要通过在已有科目中增加工程范畴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思维。2017年教育部颁布系列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环节新增“工程与技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将工程思维确定为学科核心素养,按下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工程教育的开始键。STEAM教育的引入,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工程教育提供新思路,STEAM教育对工程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已得到研究证实,其培养策略以及科-工整合模式,可运用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中。我国中学科学课程以分科科学呈现,物理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自然,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及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些都与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工程教育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和。此外我国在物理教学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工程思维的培养是可行的。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和STEAM教育理念,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本研究提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希望在尽量不增加教师和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在完成物理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工程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等各教学环节中,从而实现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育,由此提出了以下四种教学策略:1.利用工程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借鉴工程教育最新范式CDIO教学模式理念,为学生构建工程项目情境,使学生了解全周期的工程运行过程。教师利用工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好奇心和积极性,完成导入新课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工程决策思维和工程设计思维,而后自然过渡到后面的教学环节。本研究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进行展示,并构建可供参考的教学活动模型。2.选择工程问题进行延伸拓展;借鉴6E学习模式理念,完成前面四个环节的学习后,利用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工程问题进行延伸拓展。既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又可以利用工程类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养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工程思维方式。本研究列举《自由落体运动》和《电能的输送》两个教学设计片段具体阐释如何利用工程问题实现拓展巩固。3.增加工程类实验进行实践巩固;借鉴STEAM整合观中将实践共同体作为整合途径的理念,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特点,在原有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增加或外显实验中的工程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工程思维。本研究以《胡克定律》探究实验为例进行阐释,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融入工程思想。4.运用工程类问题进行课后练习;借鉴原始物理问题对学生高级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发现物理习题中也会隐含工程思想,可通过练习工程类问题促进发展学生的工程思维。本研究列举近十年高考试卷中涉及到工程的题目,分析其隐含的工程思想,说明其对工程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以上四种教学策略,通过在不同教学环节适时适度加入相关工程问题,在完成物理学科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渗透培育学生的工程思维,希望能填补高中阶段工程教育的缺失,为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工程人才打下基础。另外本研究尝试编制物理学科相关的工程类问题测试工具、工程思维自评问卷及其评分标准,为后续研究确定方向。由于时间等原因没有得到相关数据,在未来教学工作中会逐步完善。
肖括[9](2020)在《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适应21世纪全球范围内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通过实践摸索、经验总结,教育趋势正在从知识本位时代转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通过物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通过物理课程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中,成为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蓝图,可以对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流程作系统有效的规划,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得以落地的有力保障。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培养,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设计能够体现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力求通过教学设计案例的研究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供参考素材。首先,通过对核心素养提出背景阐述和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存在不足的分析,明确了教学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梳理出与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教学设计有关的研究现状。其次,基于对物理核心素养和物理教学设计内涵的理解,分析了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具体环节设计策略,其中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分析说明都是在物理核心素养的背景要求下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物理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培养策略,分别是注重学生已有物理观念转化、重视情景化教学;创设模型建构真实情境、课堂教学逻辑思维化;挖掘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潜力、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注重物理学史引入、加强学科知识与科技生活联系。再次,分析了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各部分在物理核心素养各维度中的具体体现,分别选取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各维度对应的典型课节,综合教学理论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最后基于一线教师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初步分析和研究总结,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更好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将核心素养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相结合,提出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与培养策略,并针对典型课节撰写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案例,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之中,使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为一线物理教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
韩煜[10](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性理念,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作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笔者通过在中学教育实习期间的考察和调研发现:高中物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比初中提高了许多,使得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遇到了台阶性的困难。那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下,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其困难、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是许多物理教师需要应对的新问题。鉴于此,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调查与研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首先,笔者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以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而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确定其具体研究内容。其次,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等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论述了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基础。再次,结合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编制了问卷和访谈提纲,并分别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其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方面其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思维方式、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等五个方面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笔者以高中物理中的《功》和《欧姆定律》两节课为例,将提出的相关教学策略运用到课堂中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践。最后,笔者对课题的研究情况和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国内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
2.1.1 关于美育内涵及特点的概述 |
2.1.2 关于美育的目标及功能研究 |
2.1.3 关于渗透美育的重要性研究 |
2.1.4 关于美育所遵循原则的研究 |
2.1.5 关于美育内容及方法的研究 |
2.2 国外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
2.2.1 关于美育内涵的概述 |
2.2.2 关于美育功能的研究 |
2.2.3 关于美育目标的研究 |
2.2.4 关于美育策略的研究 |
第3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基础 |
3.1 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 |
3.2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3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4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习理论 |
3.5 国家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 |
3.6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美育要求 |
第4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 |
4.1 调查问卷的制定 |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研究 |
5.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目标 |
5.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基本原则 |
5.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 |
5.3.1 倡导美育教学理念 |
5.3.2 塑造美育教学环境 |
5.3.3 优化美育教学设计 |
5.3.4 增强教师美育能力 |
5.3.5 增强美的心理体验 |
第6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素材开发 |
6.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学美 |
6.1.1 诗中有画和物理的多元表征 |
6.1.2 感受诗词到物理的一题多解 |
6.1.3 挖掘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
6.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简单美 |
6.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统一美 |
6.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美 |
6.4.1 变量控制之美 |
6.4.2 图像处理之美 |
6.4.3 建模思想之美 |
6.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格美 |
6.6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对称美 |
第7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 |
7.1 “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 |
7.2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
7.3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设计案例 |
第8章 在高中物理渗透美育教学的教育实验 |
8.1 教育实验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高中生物理美育的实施基础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关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与一线老师访谈的问题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4)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
1.4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论依据 |
3.1 皮亚杰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
3.2 科尔伯格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
3.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3.4 关于德育教育的有关教育文件、重要讲话 |
第4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
4.1 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
4.2 量其特点、因材施教 |
4.3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
4.4 知行并进、培养习惯 |
4.5 正身端品、专一尽心 |
4.6 宽严相济、诱禁结合 |
第5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
5.1 与教师有关的问题 |
5.2 与德育环境有关的问题 |
5.3 与德育内容和方式有关的问题 |
第6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 |
6.1 提升初中物理教师德育渗透素养 |
6.2 建立健全德育教育渗透评价体制 |
6.3 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 |
6.4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
第7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微案例 |
7.1 在“声的利用”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2 在物理课外活动中的角色模拟渗透德育 |
7.3 在《运动的描述》的教学中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
7.4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设计如下环节 |
7.5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6 在《运动的快慢》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7 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8 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9 在《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第8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育实践 |
8.1 教育实验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内容 |
1.2 研究目标及方法 |
1.3 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二章 物理学与美学 |
2.1 物理学的内涵 |
2.2 美学的内涵 |
2.3 物理学与美学的契合性 |
2.4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美”及其特点 |
2.4.1 物理规律之美 |
2.4.2 物理思维之美 |
2.4.3 物理情境之美 |
2.4.4 物理实验之美 |
第三章 “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3.1 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 |
3.1.1 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
3.1.2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3.1.3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
3.1.4 提高物理的思维能力 |
3.2 高中物理美育的原则 |
3.2.1 交流性原则 |
3.2.2 体验性原则 |
3.2.3 统一性原则 |
3.2.4 渗透性原则 |
3.3 教师访谈 |
3.3.1 访谈目的 |
3.3.2 访谈内容 |
3.3.3 访谈结果 |
3.4 高中物理美育的途径 |
3.4.1 在高中物理课堂内进行美育 |
3.4.2 在高中物理课堂外进行美育 |
第四章 教学案例 |
4.1 案例——《自由落体运动》 |
4.2 学生访谈 |
4.2.1 访谈目的 |
4.2.2 访谈内容 |
4.2.3 访谈结果 |
第五章 成果与展望 |
5.1 成果 |
5.2 反思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二 教学案例——《全反射》 |
附录三 学生访谈记录 |
致谢 |
(6)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凸显数形结合方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A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数形结合方法 |
1.1.2 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结构解读电磁学的重要地位 |
1.1.3 从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电磁学和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地位 |
1.1.4 从教育实践解读电磁学和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性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现状 |
1.4 理论基础 |
1.4.1 认知主义理论 |
1.4.2 跨学科理论 |
1.4.3 系统论理论 |
2 概念界定 |
2.1 电磁学 |
2.2 教学 |
2.3 数形结合 |
2.3.1 数形结合方法 |
2.3.2 数形结合思想 |
2.3.3 数形结合思想和数形结合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
2.3.4 数形结合方法的分类 |
3 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特点 |
3.1 教科版教材电磁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
3.1.1 物理概念中对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
3.1.2 用数形结合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
3.1.3 实验器件工作原理对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
3.2 高考试题中的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
4 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现状调查分析 |
4.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4.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4.1.2 问卷调查的对象 |
4.1.3 问卷调查的内容 |
4.2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
4.2.1 学生对物理教师关于数形结合方法教学的掌握情况的统计分析 |
4.2.2 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的统计分析 |
4.2.3 数形结合方法对物理解题的作用和帮助统计分析 |
4.2.4 学生对数形结合方法的认识和了解程度的统计分析 |
4.2.5 学生对关于数形结合方法的物理题的转换情况的统计分析 |
4.3 调查结果 |
5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5.1 实践研究目的 |
5.2 实践研究对象 |
5.3 实践研究周期 |
5.4 实践研究过程 |
5.4.1 实践研究前期 |
5.4.2 实践研究中期 |
5.4.3 教学设计案例 |
5.4.4 教学效果后期测评 |
5.4.5 学生感悟 |
5.4.6 教学反思 |
6 研究结论与思考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深度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美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选题背景 |
一、物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
二、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综述 |
二、案例分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二章 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美育的内涵 |
第二节 物理美的内涵 |
一、物理 |
二、物理美育内涵 |
三、物理学中的美 |
第三节 物理美育的实施原则 |
一、统一性原则 |
二、渗透性原则 |
三、体验性原则 |
第四节 物理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意义 |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
二、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 |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
第三章 美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现状研究 |
第一节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的实施 |
三、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对教师的访谈 |
一、访谈的目的和意义 |
二、访谈的内容及分析 |
第四章 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策略 |
第一节 引入新课时,营造氛围美 |
第二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语言美 |
第三节 板书板画中体现形象对称美 |
第四节 演示实验呈现的直观美 |
第五节 学生探究实验的和谐、协作美 |
第六节 物理学史中感悟科学家的人格美 |
第五章 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设计思想 |
五、教学过程设计 |
六、板书设计 |
七、教学反思 |
第二节 教学实践研究及结果 |
一、教学效果对比 |
二、教学结果 |
第六章 成果反思与展望 |
第一节 成果 |
第二节 反思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渗透工程思维培养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
1.1.2 基础教育阶段尝试融入培养学生工程素养 |
1.1.3 STEAM教育落地对工程思维培养的推动 |
1.1.4 中学物理教学与工程关联性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难点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工程教育研究现状 |
2.1.1 国外工程教育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工程教育研究现状 |
2.2 新课标指导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研究综述 |
2.2.1 小学科学 |
2.2.2 中学科学 |
2.2.3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 |
2.3 STEAM教育研究现状 |
2.3.1 美国STEAM教育发展史及研究现状 |
2.3.2 国内STEAM教育强调工程思维培养的研究综述 |
2.4 物理学科与工程相关性研究现状 |
2.4.1 物理教材及新课标与工程相关性研究综述 |
2.4.2 物理教学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1.1 工程 |
3.1.2 工程思维 |
3.2 理论基础 |
3.2.1 工程方法论 |
3.2.2 STEAM教育整合观 |
3.2.3 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 |
第四章 分类渗透工程思维培养的物理教学策略 |
4.1 分类渗透工程思维培养的物理教学策略 |
4.1.1 理论基础 |
4.1.2 模型构建 |
4.1.3 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 |
4.2 在延伸拓展环节适当加入工程问题 |
4.2.1 理论基础 |
4.2.2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 |
4.2.3 以《电能的输送》为例 |
4.3 增加工程类实验进行实践巩固 |
4.3.1 理论基础 |
4.3.2 以《弹力》为例——胡克定律 |
4.4 利用工程类问题进行课后巩固 |
4.4.1 理论基础 |
4.4.2 高考真题 |
第五章 编制工程类问题测量工具和工程思维自评问卷 |
5.1 编制工程类问题测量工具 |
5.1.1 编制理论基础 |
5.1.2 工程类问题测量工具和评分标准的编制 |
5.2 设计工程思维品质问卷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反思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工程类物理问题测量工具 |
附录2 工程思维品质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
致谢 |
(9)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当前一线高中教师教学设计现状 |
1.1.3 教学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3.2 关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3.3 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
2.1.1 核心素养内涵 |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2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信息加工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与培养策略 |
3.1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
3.1.1 解读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
3.1.2 挖掘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
3.1.3 分析学情,因学定教 |
3.1.4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导向 |
3.1.5 明晰重难点,课堂主次分明 |
3.1.6 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
3.1.7 优化教学活动,凸显核心素养培养 |
3.1.8 综合评价,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
3.2 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
3.2.1 培养物理观念的策略 |
3.2.2 培养科学思维的策略 |
3.2.3 培养科学探究的策略 |
3.2.4 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策略 |
第4章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
4.1 凸显物理观念培养的教学设计 |
4.1.1 物理观念内容分析 |
4.1.2 教学设计案例:《牛顿第一定律》 |
4.1.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1.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4.2 凸显科学思维提升的教学设计 |
4.2.1 科学思维内容分析 |
4.2.2 教学设计案例:《平抛运动》 |
4.2.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2.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4.3 凸显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
4.3.1 科学探究内容分析 |
4.3.2 教学设计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4.3.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3.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4.4 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教学设计 |
4.4.1 科学态度与责任内容分析 |
4.4.2 教学设计案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
4.4.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4.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第5章 研究总结 |
5.1 研究的总结 |
5.2 建议 |
5.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设计 |
附录B 《平抛运动》教学过程设计 |
附录C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 |
附录D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过程设计 |
致谢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现状 |
1.2.1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2 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3 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阐述 |
2.1.1 素养的概念 |
2.1.2 核心素养的概念 |
2.1.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2.1.4 物理教学 |
2.1.5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2.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与教学理论 |
2.2.4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3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4 调查问卷的实施 |
3.2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1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
3.2.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3.2.3 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
3.2.4 核心素养情况分析 |
3.3 教师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
3.3.1 访谈目的及对象 |
3.3.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3.3 访谈结果分析 |
3.4 调查的总结 |
3.4.1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总结 |
3.4.2 对教师访谈情况的总结 |
第4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 |
4.1 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上的策略 |
4.1.1 深入学习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课程要求上的差异 |
4.1.2 积极组织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了解教学要求上的差异 |
4.1.3 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的认识,提前做出准备 |
4.2 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上的策略 |
4.2.1 寻找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建构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
4.2.2 注重物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
4.2.3 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数理结合,降低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难度 |
4.3 初高中物理思维方式上的策略 |
4.3.1 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4.3.2 注重科学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4.3.3 引导学生质疑批判,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
4.4 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上的策略 |
4..4.1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4.4.2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
4.4.3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
4.4.4 利用物理学史和STSE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
4.5 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上的策略 |
4.5.1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4.5.2 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4.5.3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
第5章 教学设计与实践 |
5.1 教学案例一:《功》 |
5.1.1 教学情况分析 |
5.1.2 教学目标确立 |
5.1.3 教学过程设计 |
5.1.4 教学反思 |
5.2 教学案例二:《欧姆定律》 |
5.2.1 教学情况分析 |
5.2.2 教学目标确立 |
5.2.3 教学过程设计 |
5.2.4 教学反思 |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反思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宇薇. 渤海大学, 2021
- [2]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D]. 聂丽宇.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D]. 陈昕.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4]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 刘宝欣.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5]“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宁曦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凸显数形结合方法的实践研究[D]. 蒋美学.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美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调查研究[D]. 齐明娟.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9)
- [8]渗透工程思维培养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 贺文煦.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肖括. 河南大学, 2020(02)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研究[D]. 韩煜. 扬州大学, 2020(05)